第七章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

右端点所对应的累计频率值,所得折线称为累计频率折线或
叫巴列特曲线,见图10—6。 • 5)记录必要事项。如标题、搜集数据的方法和时间等。
• 图10—6为上例砌筑工程质量排列图。 • 2.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 • (1)观察直方形。排列图中的每个直方形都表示一个质量问 题或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与各直方形高度成正比。
7
• (2)确定主次因素。利用ABC分类法确定主次因素,具体做
法是将累计频率值分(o%—80%)、(80% — 90%)、(90 % — 100%)三部分,与其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A、B、C 三类,即图10—6中虚线所示的三条线。A类所含因素为主 要因素,B类所含因素为次要因素,C类所含因素为一般因
2
• 然后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将频数较少的轴线位移、标高 和游丁走缝三项合并为“其它”项。按频数由大到小顺序 排列各检查项目,“其它”项排列最后,计算各项相应的 频率和累计频率:结果见表10-3。
• •
序 1 2 3 4 5 6 7 8 合
不合格点数统计表
号 检查项目 轴线位移 基础和楼面标高 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水平灰缝厚度 水平灰缝平直度 游丁走缝 门窗洞口宽度 计
表10-2
不合格点数 1 1 24 18 54 39 4 9 150
3
不合格点项目频数统计表
序 号 1 2 3 4 5 6 合 计 项 目 频 数 54 39 24 18 9 6 150
水平灰缝厚度 水平灰缝平直度 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门窗洞口宽度
表10-3
频 率% 36 26 16 12 6 4 100 累计频率% 36 36+26=62 62+16=78 78+12=90 90+6=96 96+4=100 —

质量管理数据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数据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数据统计方法
1. 嘿,你知道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分层法吗?就好比把一堆混杂的水果按种类分开一样。

比如在生产零件的时候,我们把不同批次的零件质量数据区分开来,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看出各批次的差异啦,好不好用?
2. 哇哦,排列图可真是个厉害的方法呀!这就像是给质量问题排个队,把重要的往前放。

像我们处理产品缺陷的时候,用排列图就能一眼看出哪种缺陷最突出,这不是很牛吗?
3. 还有直方图呀!它就像是给数据拍个照片,一下子就能看清数据的分布情况。

比如说统计一批产品的尺寸,通过直方图就能清楚知道尺寸是不是集中在合格范围内,这多直观啊,是不是呀?
4. 亲和图呢,就好像把一堆杂乱的想法整理成有序的思路。

比如说大家对质量改进提了好多意见,用亲和图就能把这些意见有条理地归类,这多妙啊!
5. 散布图也是超有用的呀!就像是在找两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比如研究温度和产品质量的联系,通过散布图就能看出它们到底有没有关联,多神奇呀!
6. 控制图就如同给质量设了个警报器呐!一旦数据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发出信号。

像监控生产过程中,控制图能及时告诉我们是不是有异常情况出现,这很重要吧!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质量管理数据统计方法真的是各有各的好用,在质量管理中可不能小瞧它们,得好好利用起来呀!。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成为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质量管理作为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企业能够准确识别质量问题、追溯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众多,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常见且实用的方法:一、分层法分层法是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或因素进行分类,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规律。

例如,按照产品的型号、生产批次、操作人员、原材料供应商等因素进行分层。

通过分层,可以发现不同层次之间的质量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比如,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如果发现某一批次的汽车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通过分层法分析可能发现是该批次所使用的特定零部件供应商存在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这样就能够迅速锁定问题的根源,并与供应商合作解决问题,避免类似问题在未来的生产中再次出现。

二、因果图因果图,也称为鱼骨图,是用于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图形工具。

它将问题的结果放在鱼头位置,然后将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因素沿着鱼骨的大骨和小骨逐步展开。

这些因素通常包括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等方面。

以一家电子厂生产的电路板出现短路问题为例,通过绘制因果图,可以分析出可能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生产设备老化、原材料质量不佳、生产工艺不合理、工作环境湿度大或者检测手段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的。

在找出可能的原因后,进一步收集数据和证据,确定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三、排列图排列图又称为帕累托图,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制作而成。

通过对质量问题的各类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种原因所导致的问题数量占总问题数量的百分比,并按照百分比的大小进行排列,从而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例如,在一家服装厂,对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缝线不牢固”占总质量问题的 30%,“尺寸偏差”占 25%,“布料瑕疵”占20%,“色差”占15%,“其他”占 10%。

建筑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建筑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分层法的形式和作图方法与排列图基本一样。分层时,一 般按以下方法进行划分: (1)按时间分:如按日班、夜班、日期、周、旬、月、季划分。 (2)按人员分:如按新、老、男、女或不同年龄特征划分。 (3)按使用仪器工具分:如按不同的测量仪器、不同的钻探工具 等划分。 (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技术作业过程、不同的操作方法 等划分。 (5)按原材料分:按不同材料成分、不同进料时间等划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质量数据的分类和收集方法
2.随机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
组成样本,根据对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推断总体质量水平的 方法。随机抽样检验所抽取的样品不受检验人员主观意愿的支 配,每一个体被抽中的概率都相同,从而保证了样本在总体中 的分布比较均匀,有充分的代表性;同时它还具有节省人力、 物力、财力、时间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它可用于破坏性检验和 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完成全数检测无法进行的检测项目,具 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质量数据的分类和收集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母体缺乏基本了解的情 况下,按随机的原则直接从母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 本。样本的获取方式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利用随机数表和一个 六面体骰子作为随机抽样的工具。通过掷骰子所得的数字,相 应地查对随机数表上的数值,然后确定抽取的试样编号。二是 利用随机数骰子,一般为正六面体。六个面分别标1~6的数字。 在随机抽样时,可将产品分成若干组,每组不超过6个,并按顺 序先排列好,标上编号,然后掷骰子,骰子正面表现的数,即 为抽取的试样编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3 质量控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 法
由表7-2和表7-3分层分析可见,操作者B的质量较好,不合 格率为25%;而不论是采再进一步采用甲厂还是乙厂的焊条,不 合格率都很高且相差不大。为了找出问题之所在,综合分层进 行分析,即考虑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见表7-4所列。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早期,最常采用的统计技术是抽样检验。

它是以小批量的抽样为基准进行检验,以确定大量或批量产品质量的最常使用的方法。

现在,在质量控制方面已转为以预防为重点了。

人们正努力研究一种消除不合格品根源的方法。

基于这一目的,近年来,推出了七种重要的方法,这些方法不需要做大量的统计计算,因此容易被工厂基层职员所掌握。

1 分层法2 排列图法3 因果分析图法4 直方图法5 散布图法6 控制图法7 调查表法1 分层法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就是将零乱的质量数据按某一属性进行分类,找出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某班某日生产中出现了40件次品,按生产时间(班次)、操作者进行分层,得到表8-1所示的资料。

从表8-1可以看出,次品数量与时间(班次)没有多大关系,但受设备的影响较为明显,甲设备生产的次品总比乙设备要多。

由此可见,甲设备是导致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表8-1 某班日生产分层运用分层法时,常用的分层标志有:1. 操作者:包括操作者的姓名、年龄、工种、性别、技术级别等。

2. 生产手段:如机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工艺装备等。

3. 操作方法:指操作规程、工序名称等。

4. 原材料:包括供应厂家、批次、成分等。

5. 检查条件:指检查人员、测试仪器、测试方法等。

6. 时间:如日期、班次等。

7. 环境条件:包括地区、温度、清洁度、湿度、震动等。

运用分层法进行数据分层时往往可以按几个不同的层别分层而分别得到某一方面的结论,但是不同层别的数据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时,即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时,孤立分层进行分析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时应将不同层中有关联的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

2 排列图法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排列图,是质量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统计工具,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排列图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ot)最先提出和应用的,故又称为帕累特图。

1906年,帕累特在研究社会财富分布问题时,首先运用了排列图,借助于排列图这一工具,他发现占人口极少数的富人占有社会财富的大部分,而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穷人却处于贫苦的边缘,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控制图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控制图

控制图是⽤于确定⽣产或⼯作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图形,通过它可以发现并及时消除⽣产和⼯作过程中的失控情况。

控制图是通过对过程中各特性值进⾏测定、记录、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种⽤统计⽅法设计的图。

在控制图中有两条平⾏的上下控制界限和中⼼线,并有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

如果控制图中描点落在控制界限之内,则表明过程正常;若控制图中描点落在控制界限之外或描点序列在界限之间有某⼀种或⼏种不正常的趋势,则表明过程异常。

(⼀)控制图的分类 控制图可以分为两类,即计量值控制图和计数值控制图。

计量值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由测量⼯具实际测量出来的数据,如长度、重量等控制特性,具有连续性,它包括: ①单值控制图; ②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 ③平均值与标准差控制图; ④中位值与极差控制图; ⑤个别值与移动极差控制图。

计数值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以单位个数或次数计算,如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率等。

它包括: ①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②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③缺陷数控制图; ④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控制图的应⽤ 控制图可⽤于以下⼏⽅⾯: ①预测,通过现有图形的分析和研究可⼤致预测下⼀步可能的位置。

②评价与诊断,可以评价过程的变化情况,评估过程的稳定性,并能与其他⽅法结合,可以找到产⽣状况的原因。

③控制,可对品质状况及时掌控,决定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④确认,⽐较后确认某⼀过程的改进。

[例题8] 控制图可⽤于( ) A. 预测,通过现有图形的分析和研究可⼤致预测下⼀步可能的位置 B. 评价与诊断,可以评价过程的变化情况,可以找到产⽣状况的原因 C. 可以显⽰波动的状况 D. 控制,可对品质状况及时掌控,决定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1 E. 确认,⽐较后确认某⼀过程的改进 答案:ABDE (三)控制图的作法 (1)选择控制特性。

(2)选择合适的控制图。

(3)选取⼀定数量的数据,在⽣产过程中,定期抽取试样。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抽样检验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抽样检验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抽样检验抽样检验一、抽样检验概述(一)抽样检验1.抽样检验的分类(1)根据抽样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分类①计数抽样检验计数抽样检验包括计件抽样检验和计点抽样检验。

计件抽样检验是根据被检验样本中的产品是否被接收来推断是否要接收整批产品的活动。

计点抽样检验是根据被检验样本中的产品包含不合格数的多少来推断是否要接收整批产品的活动。

②计量抽样检验计量抽样检验是通过测量被检验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来推断是否要接收整批产品的活动。

(2)根据检验次数分类①单次抽样单次抽样是指从检验批中一次性抽取样本后就对该批产品做出是否接收的判断。

在商业动作中,大多数都采用一次抽样。

②二次抽样二次抽样是指在抽样的过程中,从检验批中抽取一组样品来检验后,再从中间抽一组样品来检验。

二次抽样又分两种方式:一是有放回抽样,二是无放回抽样。

③多次抽样多次抽样实际上是二次抽样的延续,只是二次抽样次数上的增多。

[例题7]根据检验次数分类可分为()。

A.单次抽样B.计数抽样检验C.二次抽样D.计量抽样检验E.多次抽样答案:ACE2.抽样检验的特点因为抽样检验不是检验批中全部产品,所以它相对于全数检验有如下特点:①检验的单位产品数量少,费用少,时间省,成本低;②检验对象是一批产品;③接收批中可能包含不合格品,不接收批中也可能包含合格品。

抽样检验存在两类错误风险(弃真风险、取伪风险),但这两类风险是可以控制在一定概率以下的。

3.抽样检验的适用情况产品按统计方法进行抽样检验常常用于下列情况:①检验是破坏性的;②检验时,被检对象是连续体(如钢带、胶片、纸张等);③产品数量多;④检验项目多;⑤希望检验费用小;⑥作为生产过程工序控制的检验。

[例题8] 产品按统计方法进行抽样检验常常用于()情况。

A.检验是破坏性的B.产品数量多C.检验项目多D.检验的单位产品数量少E.希望检验费用小;答案:ABCE4.常用概念(1)单位产品单位产品是为了实施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元。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1)[例题]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进行编号,然后抽签、摇号确定中选号码,相应的个体即为样品。

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 )。

(2009考题)A 完全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等距抽样D 整群抽样答案:A[例题]施工过程中,使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时,常采用( )的方法收集数据。

(2007考题)A. 单纯随机抽样B. 等距抽样C. 多次抽样D。

整群抽样答案:B。

解析: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

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1)过程分析,即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定生产过程状态。

(2)过程控制,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控制图常采用等距抽样方法。

[例题]质量检验时,将总体按某一特性分为若干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 B ).(2010考题)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等距抽样D.多阶段抽样[例题]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

A。

计量值数据B。

计数值数据C。

计件值数据D. 计点值数据E. 计价值数据答案:AB解析: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两大类。

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包含在计数值数据中。

E.计价值数据是干扰项。

[例题]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它是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

A.极差B。

标准偏差C.变异系数D.算术平均数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极差概念,应注意识别两类特征值的含义.[例题]描述质量特性数据离散趋势的特征值是( )。

(2009考题)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极差D.期望值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点也是与极差相关的概念,描述数据离散(或称分散/离中)趋势的特征值有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期望值等,应注意识别两类不同含义的特征值。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统计方法是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帮助组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1. 控制图: 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过程稳定性和识别突变的方法,例如常见的X-bar和R图。

2. 直方图: 通过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并显示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帮助质量人员了解数据分布情况。

3. 散点图: 用于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识别可能的相关性或影响。

4. 回归分析: 用于研究一个变量如何受到一个或多个其他变量的影响。

5. 假设检验: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以评估所得结果的可信度。

这些统计方法可以帮助质量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过程
和产品的特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些方法也有助于确定潜在的问题,并提供基于数据的解决方案。

质量管理常用 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常用 的统计方法

1
2
3
标准差相同、均数不同的正态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的参数
均数相同、标准差不同的正态分布曲线
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正态曲线下面积的意义:正态曲 线下一定区间内的面积代表变量 值落在该区间的概率。整个曲线 下的面积为1,代表总概率为1。 曲线下面积的求法:定积分法和 标准正态分布法


标准正态分布与正态分布的 转换

表4-1
项目 日期 交 验 数 合 格 数 废品数 不 良 品
不良品项目调查表
不良品类型
次 品 数
返修品数
废品类型
次品类型
返修品类 型
良 品 率 (%)

2. 缺陷位置调查表 缺陷位置调查表宜与措施相联系,能充分反映 缺陷发生的位置,便于研究缺陷为什么集中在那 里,有助于进一步观察、探讨发生的原因。缺陷 位置调查表可根据具体情况画出各种不同的缺陷 位置调查表,图上可以划区,以便进行分层研究 和对比分析。如表4—2。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目录第一节产品质量的波动及其统计描述第二节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第三节产品质量波动性的规律第四节正态分布第五节统计质量控制的实质第六节质量数据统计特征值的计算第七节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概述变异性过程的输入活动和输出均存在着变异的这种特性统计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变异并进行推论的技术用途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比较两事物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第一节产品质量的波动及其统计描述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二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性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测量质量特性所得的数值叫质量特性数值习惯上称质量特性数据分为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第二版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第二版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统计方法是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程以质量管理为基点,注重学生对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使学生了解统计学习中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教授以下内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工具2.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3.如何使用统计学方法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控制方案4.如何分析特殊情况下的质量问题5.统计学在质量改进以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三、课程设计内容和结构A. 前置知识在开始本课程之前,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数据分析基础知识2.基本数学知识3.常用的制图工具4.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领域B. 课程设计大纲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学基本概念 1.1 数据和数据类型 1.2 描述性统计 1.3 概率统计2.质量管理与统计学 2.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2 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3.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3.1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2 设计实验方法4.控制方案 4.1 正态分布和正态控制图 4.2 不确定性和容差5.特殊情况下的质量问题 5.1 均值偏移和过程能力 5.2 变异性和测量系统分析6.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 6.1 六西格玛(Six Sigma)方法 6.2 标准化、改进和控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PPT等进行教学。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个人作业:布置个人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进行评估。

五、考核与评估本课程考核和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考勤: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教室学习。

2.个人作业:学生需要完成课程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3.课堂参与度: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4.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在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

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电子课本:提供在线课堂笔记和教学资源。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方法(Method):加工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 正确程度等;
测量(Measure):测量设备、试验手段和测试方法等;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场地的温度、湿度、含尘度、 照明、噪声、震动等;
第三节、产品质量波动性的规律
由概率统计理论可知,任何一个随机变 量一般都有一个相应的概率分布。
总体和样本
总体: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
象的全体,又叫母体,用N表示。
个体 个体
个体
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 个单元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 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 体、子样,叫样本,用n表示。
抽样和随机抽样
抽样:指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组 成样本的过程。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一个 个体(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 抽取出来的组成样本的过程。
准、规格、公差而言的。一个零件和产品不符合
标准、规格、公差的质量项目叫不良项目,也称
不合格项目。
如表4—1
表4-1
不良品项目调查表
项目 日期
交合 验格 数数
不良品
废品数
次品 数
返修品数
废品类型
不良品类型
次品类型
返修品类 型
良品率 (%)
2. 缺陷位置调查表
缺陷位置调查表宜与措施相联系,能充分反映 缺陷发生的位置,便于研究缺陷为什么集中在那 里,有助于进一步观察、探讨发生的原因。缺陷 位置调查表可根据具体情况画出各种不同的缺陷 位置调查表,图上可以划区,以便进行分层研究 和对比分析。如表4—2。
二、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性
同一个人用同一批原材料在同一台 机器设备上所生产出来的同一种零件, 其质量特性值不会完全一样。这就是 我们常说的产品质量特性值有波动 (或称分散、差异)的现象。这种现 象反映了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这 个特点。

常用的几种质量管理统计方法(QC7手法实例)

常用的几种质量管理统计方法(QC7手法实例)

常用的几种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学,它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一门数分支。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质量管理领域。

人们为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往往先搜集各种数据,然后,对数据归纳加工整理,对比分析,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其中的统计规律,对症下药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这一切都须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要求之一,是尊重客观事实,一切凭数据说话。

因此,统计方法是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得力工具,通过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有助于预防质量缺陷、维持合格质量、达到质量的不断改进所以,对所有企业而言,统计方法的应用都是需要的,只是应用的程度不同而已。

这里有两点必须加为说明:第一,统计方法对所有企业虽然都是需要的,但并不是不分企业类型、产品性质,强求使用某些统一的统计方法。

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规定适用的统计技术的选定程序。

第二,统计方法是一种帮助企业搞好质量管理的工具,可借助它揭示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找出质量问题的症结所在,至于能否实现质量突破,尚有待于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因此不能误认为应用了几种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本章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几种统计方法介绍如下:第一节排列图一、什么是排列图排列图是寻找主要质量问题或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的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

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项目、因素)、几个从左到右,由高向低,按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块(问题项目)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曲线(帕累托曲线)所组成,它的基本图形见图7-1。

在生产中即使是同一批次的产品,其质量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为了辨别质量问题的主次要性及影响这些问题的主次原因,排列图应用“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可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加以解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排列图的绘制1.采集数据采集一段时期内的质量问题数据,并按问题的不同项目进行分类。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控制图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控制图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控制图控制图是用于确定生产或工作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图形,通过它可以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失控情况。

控制图是通过对过程中各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在控制图中有两条平行的上下控制界限和中心线,并有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

如果控制图中描点落在控制界限之内,则表明过程正常;若控制图中描点落在控制界限之外或描点序列在界限之间有某一种或几种不正常的趋势,则表明过程异常。

(一)控制图的分类控制图可以分为两类,即计量值控制图和计数值控制图。

计量值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由测量工具实际测量出来的数据,如长度、重量等控制特性,具有连续性,它包括:①单值控制图;②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③平均值与标准差控制图;④中位值与极差控制图;⑤个别值与移动极差控制图。

计数值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以单位个数或次数计算,如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率等。

它包括:①不合格品数控制图;②不合格品率控制图;③缺陷数控制图;④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应用控制图可用于以下几方面:①预测,通过现有图形的分析和研究可大致预测下一步可能的位置。

②评价与诊断,可以评价过程的变化情况,评估过程的稳定性,并能与其他方法结合,可以找到产生状况的原因。

③控制,可对品质状况及时掌控,决定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④确认,比较后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

[例题8] 控制图可用于()A. 预测,通过现有图形的分析和研究可大致预测下一步可能的位置B. 评价与诊断,可以评价过程的变化情况,可以找到产生状况的原因C. 可以显示波动的状况D. 控制,可对品质状况及时掌控,决定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1E. 确认,比较后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答案:ABDE(三)控制图的作法(1)选择控制特性。

(2)选择合适的控制图。

(3)选取一定数量的数据,在生产过程中,定期抽取试样。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直方图与过程能力分析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直方图与过程能力分析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直方图与过程能力分析二、直方图与过程能力分析(一)直方图直方图是反映个变量分布的一种横道图。

用一栏代表一个问题的一个特性或属性,每一栏的高度代表改种特性或属性的出现相对频率。

通过各栏的形状和宽度来确定问题根源。

直方图一目了然,可以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的各种信息,可以显示波动的状况,决定何处需集中力量进行处理改进。

l.应用程序①收集数据信息。

②确定数据的极差R,等于值减去最小值。

③确定所画直方图的组数K及每组宽度,K通常6~12组,每组宽度由极差除以组数得到。

④统计频数,列频数分布表。

⑤画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按数据值比例画,纵坐标按频数比例画。

⑥按纵坐标画出每个矩形的高度,代表落在此矩形中的发生次数。

2.几种常见直方图(图11--8)①标准型直方图。

也称对称型或正常型。

它具有两边低,中间高,左右对称的特点。

如果产品质量特征值的分布呈现标准直方图形状,则可初步断定生产处于稳定过程。

②孤岛型直方图。

在标准型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孤立的小岛。

主要是由于分析时夹杂了其他分布的少量数据。

③双峰型直方图。

在直方图中存在两个左右分布的单峰。

在两种不同分布混合一起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④偏峰型直方图。

数据的平均值不在中间值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数据分布的频数先增加到某一值,然后突然减少。

主要是由于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和习惯引起。

[例题5]下列那些是常见的直方图()。

A. 绝壁型直方图B. 标准型直方图C. 孤岛型直方图D. 双峰型直方图E. 偏峰型直方图答案:BCDE3.应用举例某设备零部件的直径尺寸为Ф45.0±1mm,现场随机抽样100个,其数据如表11--4所示。

直方图作法为:表11--4 随机抽样数据表45.5 46.8 45.0 45.2 45.045.3 44.6 44.5 45.4 45.345.1 44.3 44.9 46.0 44.945.8 45.4 46.0 45.9 45.246.1 44.7 45.4 45.8 45.344.8 44.8 45.3 45.0 45.144.8 44.8 45.3 45.0 45.144.7 45.1 45.4 44.9 45.445.4 45.2 46.5 45.1 45.445.4 45.1 44.9 44.6 45.345.0 45.0 45.8 44.6 45.444.7 45.2 45.7 45.3 45.345.2 46.3 45.1 44.9 46.145.4 46.4 45.7 46,2 45.245.8 44.9 45.4 45.3 45.745.3 44.5 45.0 44.6 45.145.1 45.6 45.3 45.0 44.446.0 45.7 45.8 45.6 44.943.9 45.3 44.7 46.0 44.645.8 44.6 45.1 44.8 45.9(1)收集数据,一般取N=100个左右;(2)找出数据的值与最小值,分别用L和S表示,本例L=46.8,S=43.9;(3)确定组数K;(本例中K=10)(4)确定组距h=(46.8-43.9)/10=0.3(5)计算频数(即落在各组的数据个数);(6)列出频数分布表(表11--5):(7)根据频率画出直方图(图11-9),纵坐标表示频数,横坐标标明组界:表11-5 某设备零部件直径频数分布表组号组界值频数组号组界值频数1 43.85-44.15 1 6 45.35-45.65 162 44.15-44.45 2 7 45.65-45.95 123 44.45-44.75 13 8 45.95-46.25 74 44.75-45.05 19 9 46.25-46.55 35 45.05-45。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孤岛型
4)双峰型:两组机器、或材料、或操作工人施工; 然后把这两方面数据混在一起整理产生的。
双峰型
5)陡壁型:有意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
陡壁型
对于正常型直方图,将其分布范围B=[S,L](S 为一批数据中的最小值,L为一批数据中的最大 值)与标准范围T=[SL,Su], SL为标准下界限, Su为标准上界限)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产品质 量特性值的分布是否在标准范围内,从而可以 了解生产过程或工序加工能力是否处于所希望 的状态。为了方便,可在直方图上标出标准下 界限值和标准上界限值。
i 1
加权算数平均数
k
X
x1
f1
x2
f2
k
xk
fk
xi fi
i1 k
fi
fi
i1
i1
xi 第i组组中值 fi 第i组的频数
列表计算例6-4中50个混凝土试块的平均强度
k
xi fi
X
i1 k
fi
i1
18880 37.76 50
②计算中位数 X~
中位数是全部数据由小到大顺次排列中位置居
中的那个数据,其确定方法有两种。
当出现非正常型直方图时,表明生产过程或 者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分 析判断,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
折齿型、缓坡型、孤岛型、双峰型、绝壁型
1)折齿型:是由于分组不当或组距确定不当 出现的分布状态
折齿型
2)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上限或下限控 制太严造成的。
缓坡型
3)孤岛型:原材料一时发生变化,工人一时变换;
(3)数据分组。包括确定组数、组距和划分组限。 ①确定组数k。原则是使分组的结果能正确反映数 据的分布规律,参考表6-7.例6-4中,取k=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M
x
T1 M 重合 工序分布中心 与质量标准中心
39
例1
某批零件轴径链槽的设计尺寸为,通过随机抽样检验, 经计算得知样本的平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样本方差, 求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 解:
CP
Tu Tl 9.115 9.09 1.157 6s 6 0.0036
40
5
过程控制系统:P235
6
二、质量特性及其分布
质量特性:产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备的 属性和特征。质量特性包括直接质量特性和 代用质量特性。
7
产品的质量可以用产品的质量特性X来表示。 在质量管理中遇到的质量特性的观察值(也 称为数据)通常是定量的,即X的取值可以 用一定的数量单位来度量的,它们又可以分 为两类:
17
n为奇数 n为偶数
n 1 ~ x x 2
1 n n ~ x x x 1 2 2 2


18
2.反映数据波动的统计量
(1)极差 极差是样本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记为 R。
R xmax xnin
计量数据 计数数据
8
三、质量管理中的常见分布
(一)正态分布 当收集到的数据为计量数据时,表明对应的 质量特性X是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在质量 管理中最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便是 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2 1 x f x e 2 2 2
9
68.26%
s s
2
21
(3)变异系数
为了比较不同指标的波动,需要排除数据量 纲的影响,因而常采用变异系数,它是样本 标准差与样本均值的比,常用表示 Cv , 即
Cv s / x
22
例:
某厂生产两种不同规格的轴,现在从每一种规格的轴 中各取10根,测得它们的直径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 产品A 均值为105mm,样本标准差为1.05mm 产品B 均值为1500mm,样本标准差为10.5mm 若从它们的样本标准差看产品B的直径的波动大,然而 产品B的直径也大,从而其测量误差也大,因而直接看 样本标准差就难以比较,为此我们计算各自的变异系 数分别为: 产品A的变异系数为1.05/105=1% 产品B的变异系数为10.5/1500=0.7% 由此可见产品B的直径的波动比产品A的小。
35
工序能力诊断标准
等级 Ⅰ 工序能力指数
CP > 1.67
工序能力判断 过高
废次品率 <0.0657330

Ⅲ Ⅳ Ⅴ
1.67 ≧ CP > 1.33
1.33 ≧ CP > 1 1 ≧ CP > 0.67 0.67 ≧ CP
充分
正常 不足 严重不足
<0.0463342
<0.0226996 < 0.044500
k nk
E X np, Var X np1 p
13
3.泊松分布
14
四、常用统计量与参数估计
(一)常用统计量 在数理统计中不含未知参数的样本的函数称 为统计量,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统计量来估计 产品质量的某些特征量。 常用的统计量有两类:一类反映样本的位置 状态,一类反映样本的波动大小。
P X 1 p, P X 0 1 p
此时:
E X p,Var X p1 p .
12
2.二项分布
如果一批产品的批量很大,其不合格品率为, 从中抽查n个产品,发现有X个不合格,则 X的分布为二项分布,X的一切可能取值为 n P X k 1,2,…,n,且 k p 1 p , k 0,1, 此时
34
Cp值的选择应根据技术与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 Cp值越大,表明加工质量越高,但这时对设备和 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加工成本也越大,通常取 Cp大于1。 当Cp=1.33,T=8σ,此时整个质量指标值的分 布基本上在上下公差界限之内,且留有一定余地。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高质量、高可靠性的“6σ 控制原则”情况,甚至要求Cp达到2.0以上。
19
(2)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
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常用样本方差表示数 据的波动。它是数据与其样本均值的差的平 方和除以(样本容量-1),常用表示 s 2, 即
1 s xi x n 1 i 1
2 n


2
20
样本方差可以反映数据的波动,但是其量纲 却与数据的原始量纲不同,它是原始量纲的 平方,所以在实用中也常常用其算术根,称 为样本标准差,常常记为s,即
44
质量标准、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之间的关系
Tl
T
Tu
Tl
T
Tu
Tl
T
Tu
6
6
6
a) 理想型
b) 偏心型
c) 无富裕型
Tl
T
Tu
Tl
T
Tu
Tl
T
Tu
6
6
6
d) 富裕型
e) 胖型 公差、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之间的关系图
f) 过偏型
45
图a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基本重合,分布满足公差 要求并有相当余地,不会出现不合格品,过程能力 比较理想; 图b分布满足公差要求,但接近质量标准下限一侧, 容易产生不合格品,应对工序加以调整,使分布移 向中间; 图c两中心基本重合,分布满足公差要求,但完全 没有余地,一旦生产条件出现微小的变化,就可能 产生不合格品,应采取措施减小分布范围或放宽公 差,以提高值;
工序分布中心 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
工序分布中心 与公差带中心 不重合的情况,如图所示,图 中
Tl
T
T /2
Tu

(Tu Tl ) / 2
C Pn
|
1 (Tu Tl ) | k 2 1 (Tu Tl ) 2
Tu Tl ( 1- k) 6
0
M

x
T1 工序分布中心 与质量标准中心 M 不重合
质量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胡铭
1
第七章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2
第一节 质量特性及其数据处理
3
一、过程与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 或相互作用的活动(ISO9000: 2000-3.4.1)
4
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组织为了增 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完成; 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 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按组织内的活动内容划分,过程可以分为形成产品和 服务的过程、支持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管理性的过程。 输入 过程 (增值转换) 输出
15
1.反映样本位置的统计量
(1)样本均值 样本均值是样本的算术平均值,常记为 x , 即 1 x x n
n i i 1
样本中的多数数据分布在样本均值附近,因 而样本均值是表示样本位置的最好的统计量, 人们喜欢用它估计质量特性的均值。
16
(2)样本中位数
当数据中存在异常值时,把样本均值作为数 据的代表不太合适,从而引入另一个特征 量——样本中位数,它是样本中的数据按从 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上的数,当样本 容量n为奇数时,它恰为中间的一个数,当 n为偶数时它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常常 记为 ~ x。
1 (Tu Tl ) x | T Tl 2 C pn (1 ) u 1 6s (Tu Tl ) 2 1 | (30.023 29.998) 30.02 | 30.023 29.998 (1 2 ) 0.9804 1 6 0.00102 (30.023 29.998) 2 |
43
解: M (Tu Tl ) / 2 (30.023 29.998) / 2 30.0105 30.02 所以公差中心与实际分布中心不重合。
| M x || 30.0105 30.02 | 0.0095
T Tu Tl 30.023 29.998 0.025
32
【答案】B 【解析】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规定的公差 T T C p= = ˆ 过程变异度 6 6
将6σ与T比较,反映了过程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 程度,也即企业产品的控制范围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
33
过程能力指数Cp的三种典型情况
根据T与6σ的相对大小可以得到三种典型情 况
41
工序分布中心 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
、 分别用 x 和 s 来估计,则有
Tu Tl T C Pn (1 - k ) (1 k ) 6s 6s
1 | (Tu Tl ) x | k 2 1 (Tu Tl ) 2
42
例2
某批零件孔径设计尺寸的上、下限分别为,,随 机抽取120个样品进行检验,并经过计算求得, 求过程能力指数。
29
规定的公差 T T C p= = ˆ 过程变异度 6 6
式中,公差T=Tu-TL,Tu为公差上限,TL为公差下限, σ为质量特性值总体的标准差,为其估计值,国标GB/T 4091—2001规定可由估计。 T反映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也可以理解为客户的要求),而 σ则反映过程加工的质量(也即本企业的控制范围),在过 程能力指数Cp中将6σ与T比较,反映了过程加工质量满足 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也即企业产品的控制范围满足客户要 求的程度。
≧ 0.044500
36
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
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率; 提高工序能力,减少分散程度; 修订质量标准。
37
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38
(一)计量值为双侧公差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