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意象 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课件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象)
❖ 分析意境型 ❖ 提问方式: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 提问变体: ❖ 1、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 ❖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怀?
示例 :
❖ 下面这首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诗歌中一些固定内涵的意象
❖ 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 ❖ 杨柳: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 ❖ 竹:有节或虚心。 ❖ 梅: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 ❖ 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
❖ 鸿雁、鱼、青鸟:信使,借以表达思念、思 归之情
❖ 鹃啼、猿啼、鹧鸪叫:悲苦,营造凄凉悲苦 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 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 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小楼
风雨
深巷
杏花
意象:小楼深巷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 :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氛围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 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 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问: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
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描(2画分)画面
②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
种寂静凄清的意境。(2分) 概括意境
❖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 要答出具体的情感,切忌空泛。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鉴赏之 意象意境 课件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型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 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 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 江”“雪”。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 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 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 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 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卷Ⅰ)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 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 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 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 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 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 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 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 凉之情(步骤三)。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 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 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 江”“雪”。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 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 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 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 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卷Ⅰ)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 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 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 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 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 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 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 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 凉之情(步骤三)。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高考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课件(50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 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 长水阔知何处? 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晏殊《 晏殊 蝶恋花》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 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 留! ——柳永《八声甘州》 柳永《 柳永 八声甘州》
以雁写思归的还有 以雁写思归的还有 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 夜闻归雁生相思, 新年感物华”(欧阳修 新年感物华” 《戏答元稹》)、“残星 戏答元稹》 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 数点雁横塞, 倚楼”(唐人赵嘏《长安 倚楼” 唐人赵嘏《 秋望》)等。 秋望》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 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 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 比较熟悉, 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 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 用也就普遍了。
五、 莲
由于 “莲”与“ 怜 ” 音 同,所以古诗中有 不少写莲的诗句, 不少写莲的诗句, 借以表达爱情 表达爱情。 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 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 莲子” 莲子 怜子”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 “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 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 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 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是大型候鸟, 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 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 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 之情和羁旅伤感。 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 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 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 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 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 思归的诗句 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高考专题讲解《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52张)精品PPT课件

“大音”,白居易自然无法让读者听到,但它 用文字描绘出视觉形象,来勾引起人的听觉联 想,无形化作有形,绘写出一系列鲜明的通感 性意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即使远 隔千年,依然令人悚然惊心。
1.树木类
比喻性意象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豆萁豆子比喻什 么?
用豆萁比喻曹 丕,用豆子比 喻曹植,含蓄 地指出了曹丕 对同胞兄弟的 迫害。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二、意象的类别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三)描述性意象
指对形象作具体描述,从而使感情 具体化,当然,描述不是客观的,而是渗 透了主体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如:王 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绝 句通过描述性的意象“空山”“返景”“深林” 、“青苔”等渲染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氛 ,其中渗透了作者追求自然美的思想感情 和以画意入诗的审美情趣。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汉语词典》
意象解读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 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 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 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 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 主观意愿的“意象”。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 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 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二、意象的类别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1.树木类
比喻性意象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豆萁豆子比喻什 么?
用豆萁比喻曹 丕,用豆子比 喻曹植,含蓄 地指出了曹丕 对同胞兄弟的 迫害。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二、意象的类别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三)描述性意象
指对形象作具体描述,从而使感情 具体化,当然,描述不是客观的,而是渗 透了主体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如:王 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绝 句通过描述性的意象“空山”“返景”“深林” 、“青苔”等渲染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氛 ,其中渗透了作者追求自然美的思想感情 和以画意入诗的审美情趣。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汉语词典》
意象解读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 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 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 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 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 主观意愿的“意象”。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 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 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何 为 诚 信?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二、意象的类别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优秀课件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 。二要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 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 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 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等等。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 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小结:意境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物画面
答 通过联想和想象 。 题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步 骤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
情剖析所托之情。
(绘景——析境——悟情)
意境的鉴赏方法
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是构成境的重要因 素,是理解意境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特别 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1、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 什么样的意境。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通过描写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 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些秋天恬静幽美的 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 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
答:有条从两山之间流出的小溪,树林里飘 落树叶,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一个 人,山谷那边隐约露出的寺庙。这画面呈 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课件40张

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 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注: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 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 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 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答题示例】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泉水、
山居秋暝 王 维
❖青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翠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青莲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 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 美的景象(秋色晚景图)。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 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PPT课件

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象与意境探 讨。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的意象与意境解读。
解题技巧指导
意象识别
通过诗歌中的具体物象,如草木 、山水、风雨等,识别出诗人所
寄托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意境感悟
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所营 造的特定氛围和情境,感受诗人
景物象征
将景物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通过 描绘景物来传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
色彩象征
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象征不同的情感 或主题,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氛围。
04
高考真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历年高考真题回顾
2022年全国卷Ⅰ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
2021年全国卷Ⅱ
2020年全国卷Ⅲ
03
通过具体诗歌分析,探讨了意象意境在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深化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意象意境在文学创作中重要性
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
意象意境的营造能够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使读者产生强烈 的情感共鸣。
深化作品主题内涵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深入挖掘,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思想、文化、 历史等内涵。
拓展作品想象空间
意象意境的开放性和模糊性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丰富 了作品的意蕴。
02
03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柳
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梅
多传达清高、孤傲、坚强之意 。
菊
多传达隐逸、高洁、脱俗之意 。
竹
多传达气节、虚心、向上之意 。
人造物品类意象
酒
多传达豪情、悲愁、苦 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
船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的意象与意境解读。
解题技巧指导
意象识别
通过诗歌中的具体物象,如草木 、山水、风雨等,识别出诗人所
寄托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意境感悟
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所营 造的特定氛围和情境,感受诗人
景物象征
将景物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通过 描绘景物来传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
色彩象征
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象征不同的情感 或主题,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氛围。
04
高考真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历年高考真题回顾
2022年全国卷Ⅰ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
2021年全国卷Ⅱ
2020年全国卷Ⅲ
03
通过具体诗歌分析,探讨了意象意境在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深化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意象意境在文学创作中重要性
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
意象意境的营造能够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使读者产生强烈 的情感共鸣。
深化作品主题内涵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深入挖掘,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思想、文化、 历史等内涵。
拓展作品想象空间
意象意境的开放性和模糊性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丰富 了作品的意蕴。
02
03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柳
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梅
多传达清高、孤傲、坚强之意 。
菊
多传达隐逸、高洁、脱俗之意 。
竹
多传达气节、虚心、向上之意 。
人造物品类意象
酒
多传达豪情、悲愁、苦 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
船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赏析诗歌的意象课件PPT

参考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 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
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 分)词人以花自喻,寄托 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 分)
2.(2019·合肥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题。(9分)
归雁(其一) 杜甫
榜导学号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 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 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解析】选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是对五、六
在大家面前。
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
点。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 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词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 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解析】选B。B项,“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
浩大的阵势”不当,颔联写大雁避开人飞行,写出大雁北归 时的苍凉与落魄。
高考诗歌鉴赏基础之意象、意境ppt课件(33页)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
第二课时——意象
学习目标: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意象) 积累常见诗歌意象,掌握鉴赏方法 规范答题
制作人:孙珊珊
诗歌的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意象
意象=物象+情思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 兴。 • “象”——物象、形象。 •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 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四、日暮(夕阳)
•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 • (2)受“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方式影响,日 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 该回家了。日暮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
• • •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 形象的?
1、分析思路 •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 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 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 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鉴赏方法 •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事物特征)。 •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 (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等)。 •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 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第二课时——意象
学习目标: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意象) 积累常见诗歌意象,掌握鉴赏方法 规范答题
制作人:孙珊珊
诗歌的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意象
意象=物象+情思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 兴。 • “象”——物象、形象。 •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 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四、日暮(夕阳)
•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 • (2)受“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方式影响,日 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 该回家了。日暮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
• • •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 形象的?
1、分析思路 •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 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 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 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鉴赏方法 •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事物特征)。 •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 (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等)。 •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 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景图(步骤二)。表现了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 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3.
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
传 统 意 象 分 类
很多传统的意象,他诚们蕴含的意义
基135送愁爱本别苦情上类类类《 现 代是意 意 意固象 象 象定的诚实,守信246,思 抒 战大乡 怀 争致信:类 类 类分意 意 意为象象象几类何 为 诚:
4、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
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
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
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 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国君
坚贞
羌管 蟋蟀
雁足 尺素
冰心
高洁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思乡 音信、书信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 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 情的意象了。
2、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
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 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 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3、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
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的品质,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 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鉴
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
借 《雨霖铃》)
景 抒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情 《石灰吟》)
与 托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言 志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汉
用
7闲适类语意象
词
。
典
信 ?
》
6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 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 杨柳 ▪ 大风 ▪ 梅花 ▪ 美人 ▪ 杜鹃 ▪ 羌笛 ▪ 青鸟 ▪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驿路 浮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松柏 幽兰 菊花
灵修
2.鉴赏思维切入
杜甫
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1)、筛选景物,注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意景物意境内在的 协调性(共同点);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2)、抓描写景物的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修饰性词语。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
情 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
与 愁等)。
托 物 言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 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志
异 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同 感情。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要求等
形 象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11、梅子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12、竹 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
高。
13、长亭 送别之意。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 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5、鸳鸯
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 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8、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
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
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 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
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 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 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 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16、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 结”(唐牛峤《感恩多》)……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 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 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 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了 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绝句二首(其一)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
杜甫
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
形 象
物象: 写物 ——托物言志
鉴
赏 景物形象
景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
与
物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
形 象
的情感或思想
鉴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赏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
·
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借
景 抒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
第一组 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 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 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 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 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