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下的人口结构与消费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模式

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模式

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数量、构成、年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消费模式的形成和演变,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端化。

一、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模式的影响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特征的分类和组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人口总量、总体年龄水平、城乡结构、劳动力供求状况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1、人口总量的变化人口总量是影响消费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消费需求也会不断提高。

这是因为人口总量越大,自然市场也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大。

因此,消费需求也会随之增长,从而形成更加多样化的消费模式。

2、总体年龄水平的变化总体年龄水平也是影响消费模式的重要因素。

在总体年龄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需求会更加注重健康、保健品、养老、旅游等方面。

另一方面,总体年龄水平较低时,人们对于娱乐、婚庆、家庭建设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就会更为强烈。

因此,总体年龄水平的变化也直接影响消费模式的形成。

3、城乡结构的变化城乡结构是影响消费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情况下,城乡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消费模式产生影响。

例如,城市人口中的年轻人消费能力较高,他们更为注重时尚、品牌等方面,这些都给了商家更多的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占比较高时,就会对土特产、手工艺品、农产品等方面产生更强的消费需求。

4、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变化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也是影响消费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人们的流动性和消费能力也会较强,从而使得消费模式更加多样化和高档化。

另一方面,在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也会趋向于低端、平凡,注重实用性和效益性。

二、消费模式的演变与多元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消费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这种演变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贯彻,成为了一种习惯和方式。

消费模式的演变与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消费品种类更加丰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作者:吴静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25期摘要: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而且对经济的影响也是重大的。

在了解国内外对于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后,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关联程度。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造成影响的结论,并在提出发展老龄产业,提高老年人口收入、完善相应设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25.0551 研究背景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据统计,我国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有其必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的把握内需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

2 相关文献综述法国人口学家Sauvy在《西欧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中首次提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他认为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带来多重危机。

Modigliani在1954年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是被认为最早研究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强调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引起消费及储蓄的变化,理性消费者会在根据整体的收入水平,合理安排消费和储蓄使收入的效用达到最高。

家庭生命周期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家庭生命周期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家庭生命周期与消费者行为研究[摘要]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家庭社会学、市场营销学及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市场营销领域,家庭生命周期作为细分家庭的主要变量得以应用,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研究为视角。

系统地回顾家庭生命周期研究领域的大量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应用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家庭生命周期;产品消费;理论综述;研究展望一、引言家庭是大多数产品的基本消费单位,如住房、汽车和家用电器等产品,大部分是为家庭所购买和消费的。

因此,营销学者将家庭视为消费者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单位。

家庭是个动态的消费单位。

在有关家庭的研究中,学者们用“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这一概念来描述特殊家庭事件(如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最后一个孩子从家中离去、婚姻的解体、配偶的死亡、主要赚钱者的退休等)所引起的家庭转变。

家庭从产生开始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因为这些特殊事件的发生而从一种状态变换成为另外一种状态,具有发展性。

大都经历新婚期、满巢I期、满巢Ⅱ期、满巢Ⅲ期、空巢期和鳏寡期等阶段而形成一个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已被社会学家、消费者研究人员和市场研究人员认作是研究家庭的一种有效方法,对这3类研究人员而言,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以管理为导向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中对家庭生命周期概念非常重视。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在生命周期中是发生变化的,因此产品消费量的模式是发生变化的;第二,家庭中的决策形式在家庭生命周期中是变化的。

与家庭生命周期相关的购买和消费模式的研究始于Barton(1955)。

Lansing 和Morgan(1955)以及Lansing和Kish(1952)的努力。

在此之后,关于消费者行为和生命周期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产品消费量模式的评估和识别,以及特别产品和服务更精确的关系,如住房、燃料消费、电话使用、与商店购物模式的关系、金融服务、休闲服务、城市与郊区的选择等。

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摘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将发挥关键作用:从理论、宏观来看,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决定了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从中观来看,我国消费市场质效显著提升,可以从消费终端、生产供给、物流仓储、政策制度、金融支持的消费循环体系得到体现;从微观来看,消费主体行为呈现新趋势、新特征。

为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软”“硬”兼施,强化公共消费、新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精准做好“保居民就业”,夯实“能消费”“敢消费”的民生基础;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精准发挥公共消费的带动作用;优化国内市场供给,推动海外消费回流;强化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形成杠杆效应;加强监管,处理好消费金融发展和坚守风险底线的关系。

关键词:“双循环”;居民消费;消费金融一、消费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消费是内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1.经济发展模式正从投资驱动型转向投资、消费共同拉动型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从过去的投资驱动型转为投资消费共同拉动型,这一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仍将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

未来,我国新基建加快落地、老基建更新换代、城镇化持续推进,不仅将带来较大的投资需求,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还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居民生活。

第二,消费拉动型发展模式对于经济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都意义重大。

一方面,提高消费需首先从提高居民收入入手,这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有效避免投资拉动型经济带来的诸多后遗症。

另一方面,需求能够对生产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消费拉动型经济将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引导供给端主动升级。

此外,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将有效带动教育、医疗等各民生领域持续升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生命周期理论与消费行为

生命周期理论与消费行为

生命周期理论与消费行为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描绘了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变化趋势。

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一理论的运作机制。

首先,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年轻时通常处于收入相对较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年轻人通常需要投资于教育和职业发展,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因此,他们往往倾向于节约和控制消费,以便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实现自身的目标。

年轻人常常会对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感兴趣,例如购买股票或投资于房地产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收入通常会逐渐增加。

在职业生涯的中期阶段,人们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时,消费行为开始发生变化。

人们往往会增加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享受生活中更多的舒适和奢华。

他们可能会购买更大的房屋、更豪华的车辆,并开始关注旅游和休闲活动。

然而,一旦人们进入退休年龄,他们的收入可能会再次下降。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会减少对消费的需求,并更加注重储蓄和理财。

退休金和养老金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他们倾向于保守型的投资,并且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资产保值。

除了收入变化,生命周期理论还指出人们的家庭状况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结婚、生育和子女教育等因素会导致家庭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

年轻夫妻通常会增加对住房和家庭用品的需求,而有孩子的家庭可能会增加对教育和儿童用品的消费。

此外,个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消费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信仰、兴趣和价值观来选择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些人可能会关注环境保护,更倾向于购买绿色和可持续的产品。

而其他人可能更关注品牌和时尚,愿意为名牌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总的来说,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生命周期,企业可以更好地调整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80后_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80后_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邓莹莹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80后,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摘要][关键词]80后,家庭的主要结构由多子女向独生子女转变;消费观念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

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家庭购买是社会消费的基本单位,家庭对消费者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即使是家庭个体成员的消费,也会受到家庭各方面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在这里,本文就80后的家庭生命周期对城市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趋势进行研究。

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消费行为消费趋势由于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影响也不同。

那么这些各不相同的家庭消费行为是否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呢?答案是肯定的。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从最初形成到不断发展和最后解体的全过程。

其划分标准主要有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年龄等参数。

以前,离婚后独居阶段、再婚无子女阶段和再婚带子女成长阶段这三种类型的住户比较少,因此可以忽略作为特例来处理;但80后,他们占的比重很大,而且有上升趋势。

(据我国2007年底统计,80后结婚的群体中,离婚率高达37%),因此在构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外。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80后的主要特征,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一)单身阶段。

指在上大学或者已经工作的未婚年青人。

80后,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这一群体的数量正在增加。

在城市里,这一群体虽然收入不高,但由于没有其它方面的负担,所以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比较多。

这个时期年轻人的特点是:多为新观念的带头人;喜欢时尚、个性的新产品;休闲、娱乐。

(二)新婚阶段。

指从准备结婚至新婚、无子女的期间。

在城市里,由于80后多为独生子女和我国的传统观念十分看重结婚成家,因而双方父母为子女结婚的筹备力度很高,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经济比下一阶段要好,购买力强。

这个时期的消费特点是:汽车、旅游、剧院门票、购买两性产品为主。

(三)育幼阶段。

指由尚未入学的孩子和青年夫妇组成的家庭时期。

80后,孩子的出现并不会占据夫妻很多的时间,因为孩子多数由双方父母照看。

生命周期、人口结构与居民投资组合--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

生命周期、人口结构与居民投资组合--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

生命周期、人口结构与居民投资组合--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佚名【摘要】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CHFS)”数据,从年龄及年龄结构角度考察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家长年龄对家庭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资产的可能性以及投资深度的影响为倒U形,对银行储蓄投资的影响大致是正向显著的,而低风险的债券类产品投资决策未表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

其次,随着家庭老年人口比的递增,风险资产投资的规避程度及其显著性逐步增强,对银行储蓄的影响显著为正。

最后,拥有更多金融财富和更高受教育程度的家庭,更有可能参与更多的投资项目,房产对基金、股票投资的影响以“助推”效应为主,而收入的影响呈先增后减的“钟型”分布。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人口结构;生命周期;投资组合【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人们经济活动的影响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人们的金融市场参与及投资组合决策中,个体年龄方面的差异具有重要影响,人们对资产的选择以及家庭资产配置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这种同质性变化最终势必对中国金融市场需求结构造成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有理由相信,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本文的目的是试图找出居民的年龄、年龄结构状况与其金融投资决策间的关系,相应的结论对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特征以及合理引导居民投资行为是有帮助的,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保险制度完善等方面也都有指导意义。

有关生命周期、年龄结构对居民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可追溯到早期的年龄效应理论。

*J. Tobin. Liquidity Preference as Behavior toward Risk.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58, 25(1): 65—86; R. C. Merton. Lifetime Portfolio Selection under Uncertainty:The Contin uous Time Cas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9, 51(3):247—257; P. A. Samuelson. Lifetime Portfolio Selection by Dynamics Stochastic P rogramming.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9, 51(7):239—246. 该理论利用多期的跨期资产定价模型,得出个体的投资决策与年龄无关的结论——个体的投资决策受时间的影响,随投资时间跨度延长而递减,直至微乎其微。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原创 2007-06-23 23:32:14]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格里安尼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

该理论认为,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人生过程中如何最佳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满足。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人们年轻的时候,其收入也是比较低的,因此他们也要举债消费,是为负储蓄。

第二阶段,即工作年龄阶段,在西方国家大约40岁~60岁时收入达到高峰,在这个阶段他们一方面偿还原先消费时借的债务,另一方面为今后退休收入减少时进行储蓄。

人生的第三阶段为退休阶段,收入减少,开始消费青壮年时的储蓄。

根据这种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人比例增加,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下降。

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发现家庭的收入变化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内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同时,它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人口年龄构成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的一个致命缺陷是假定生命周期结束时,拥有的财富为零,这显然与现实社会不符。

人口结构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理论

人口结构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理论

55人口结构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赵宇婷( 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但消费却保持较低水平,储蓄率水平较高且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老年人数的增加使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本文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选取1993年—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呈负相关。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居民储蓄;抚养比一、引言在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居民储蓄率仅有5%左右,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甚至还出现了负值。

然而以1978年为分界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增长十分快速,在最新的2016年世界储蓄排行中,我国以超过50%的储蓄率排世界第三。

高储蓄率将导致居民的需求减少,迫使企业不得不减少再生产,新价值不能被创造。

要想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忽视对储蓄具有长期影响的人口政策的影响。

研究发现,总抚养比的迅速下降同居民储蓄率的飞速增长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并且两者之间的变化率呈现出密切相关的趋势。

因此,抚养比的变化很可能是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另外,人口的年龄结构与教育、就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险息息相关。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莫迪利安尼1954年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口年龄的结构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一个人会根据一生的收入安排其消费。

莫迪利安尼运用跨国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恰好符合他的看法,即:少儿抚养比及老年抚养比与储蓄呈反向变动。

在人口结构对储蓄影响的微观方面,王德文(1994)运用leff的模型输入我国数据后得出结论:中国储蓄率随着抚养比的提高而下降。

徐升艳(2013)运用了1978年到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回归,结果也得到类似结论。

但也有学者认为,老年抚养比与少年抚养比对储蓄有着不同的影响。

供需匹配与潜在居民消费路径_

供需匹配与潜在居民消费路径_

2024 年第 2 期第 64 卷(总 308 期)No.2 2024Vol.64 General No.308供需匹配与潜在居民消费路径 *杨继生,黎娇龙摘要: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居民消费不振和内循环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Hsiao 等(2012)处置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个体因素,通过对消费市场层级的界定和划分,测度中国消费市场供需结构的错配度及其对应时点,模拟供需匹配情形下中国居民消费的潜在路径。

研究表明:中国消费市场供需结构开始出现明显错配的时点是2006年前后。

2007年以来,居民实际消费比潜在消费平均低约20%,即匹配供需结构可以给中国居民消费带来约20%的提升空间。

国际对比分析表明,制造业品牌培育是匹配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经济长期增长空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居民消费; 供需错配; 潜在消费DOI :10.13471/ki.jsysusse.2024.02.004引 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消费在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和良性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中国经济的内需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的不足。

特别是2000年之后,中国居民消费率①出现明显下滑, 2001年是47.3%,2019年仅为38.8%。

而同时期,美国的居民消费率保持在60%以上,OECD 国家平均约为60%。

但同时,中国出境游人数及居民境外消费却持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三》指出,1995年至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由0.05亿增至1.43亿,年均增长17%,出境游人数位次由1995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3年世界第1位,并于2014—2018年稳居世界第1位,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

出境旅游支出也保持了同步高增长。

生命周期理论及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中的应用

生命周期理论及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中的应用

人口老龄化研究
在人口老龄化研究中,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口生存状况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可以将老年人口按照 年龄、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类型老年人口的生存状况、 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依据。
2、长寿效应研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体的生命历程受到遗传、环境、 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人口老龄化研究中,我们可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 影响老年人的寿命,进一步揭示长寿效应的机制。
3、成熟期:在成熟期,市场需求达到顶峰,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同时,企业还需要 新的市场机会,如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或推出新的产品线。在这个阶段,企业还需 要注意维护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
4、衰退期:在衰退期,市场需求下降,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下滑。这个阶段 的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市场下滑的趋势。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减少生 产规模、关闭亏损的店铺或推出新的产品线来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同时,企业 还需要新的市场机会和趋势,如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或新兴技术的发展等。
3、挑战与解决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家庭结构变化等。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内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分析: 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龄 化趋势不仅对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产生影响,而且对消费市场也具 有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 应。
1、导入期:在导入期,服装企业需要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这个阶段的市 场需求较低,但企业需要为未来的增长做好准备。因此,企业需要投入足够的资 源来研发和设计新产品,同时建立有效的营销策略来推广新产品。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黎琦宇1,杨仕鹏2(1.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湖南衡阳4210002.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是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内在要求。

本文基于居民消费理论,以我国农村地区出现的消费降级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问题为原点,从收入差距、农村人口结构、农村金融发展、消费习惯和偏好等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合理引导农村居民消费。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国内大循环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长3.2%,而消费的贡献为-2.35%□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的大背景下,消费本应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在现实中却未发挥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压舱石”作用。

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其中,“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内在要求就在于扩大内需,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整体消费需求的扩张。

因此,通过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来促进形成国内大循环,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那么,造成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破解对策又究竟何在?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一、居民消费理论综述(一)西方消费理论1.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Keynes)在其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即居民消费水平主要由当期收入决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将呈现递减趋势。

皿他认为扩大消费需求的“真正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收入再分配和其他方法来刺激消费倾向”。

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

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

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30年来,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问题仍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篇1浅析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在此前的三十年里,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享受到了人口红利。

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下的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预计在21世纪上半叶,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由金字塔形向倒金字塔形逐渐转变,总抚养比越高,人口红利越低。

而伴随抚养比的上升,全社会用来抚养的压力增加,GDP构成中消费率上升,储蓄率降低,投资高速减少,进而降低经济的速度发展甚至阻碍经济常规发展。

人口红利消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

一、问题引出与分析(一)年轻人数量减少引起的内需减少从表面上看,与老年人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在消费的欲望和消费能力更强,这也就意味着,当我国当代的年轻人的数量在不断下降,年轻人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低的时候,我国的内需也就越来越弱。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我们会发现,当今的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换句话说,我国面临的最大的经济问题不在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在于如何解决内需不足、消化已有产能上。

从理论上分析,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每个个体都可以平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会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当人们在进入壮年和中年之后,由于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就会大于消费,而此时,虽然青壮年的收入增加了,但是同时也会偿还在青年时期欠下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可以积蓄钱财以备养老。

政府一再强调提振内需,可是却没看到内需不是靠短期政策可以提振的,那是由长期的人口趋势所决定的。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一种涉及到人们收入和消费行
为的经济学理论,它认为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其经济收入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们的经济需求和人口状况的影响。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John Maynard Keynes于1936年提出,即消费函数表达式,即:C=f(Y),其中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f(Y)代表消费函数。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消费的增加,而收入的减少会导致消费的减少。

如果收入发生变化,按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是线性的,也有可能是非线性的。

比如,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可能会采取线性的增加消费的方式;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可能会采取线性的减少消费的方式。

此外,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还认为,消费者会根据自身所处的人口状况和经济需求来决定消费行为。

比如,如果一个人身处40岁到50岁之间,那么他可能会更注重家庭的支出,而育儿期间消费可能更为宽裕,但随着孩子长大,支出也会减少。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当时正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经济状况,他可能会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费,以便尽可能的节省费用。

有了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经济学家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该理论也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比如,政府可以根据消费函数理论来决定如何鼓励消费,以及如何改变税收政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经济效应中消费者行为的不确定性。

因此,由于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也是经济学家多年来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分析_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_陈冲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分析_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_陈冲

( 4) ( 5)
rt - δt
将 ( 5 ) 式代入 ( 4 ) 式可得: C ( t) = αe / λ0 显然,要求解居民的消费函数,关键是求解出 λ0 。进一步将 ( 6 ) 式代入 ( 2 ) 式,
rt - t 那么: W' - rW = ( 1 - s) Y - αe δ / λ0 ,求解出微分方程得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 年第 6 期
·经济管理·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分析
陈 冲
兰州 730101 )

— — — 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LCH
CHEN Chong ( 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t -1
。 =
图1
生命周期假说下的消费模式
这里假 设 消 费 者 效 用 函 数 的 形 式 为 U ( C )
αlnC ,显然有 U' ( C ) > 0 ,U″ ( C ) < 0 ,满足效用函数的基本前提。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假设该 消费者从 0 期开始工作积累财富,储蓄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日后退休养老 ,没有遗赠动机, 同时其生命周 期在 T 期结束,因而一个典型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可以表示为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 年第 6 期
富 ; Y 代表消费者的家庭收入 ; s 是消费者家庭收入中用于保持各期消费水平一致的储蓄比例 ( 0 < s < 1 ) , 该指标可以看做为居民养老期的负担系数 ( 简称养老负担系数 ) ; C 0 表示消费者根据家庭收入 水平所平滑的一生消费水平 。 在三个式子中 ,( 1 ) 式为一个代表性消费者实现其一生效用最大化的目 标函数 ; ( 2 ) 式为消费者家庭财富的流量约束 , 式中的支出流为消费者的当期消费和为了维持各期消 费水平不变而进行的储蓄 ; 式中的收入流为消费者的当期收入以及原有财富所产生的利息 ; 容易 看 出 ,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大于消费 水 平 , 储 蓄 为 正 , 则 有 s > 0 ; 相 反 , 如 果 消 费 者 的 收 入 水 平 小于消费水平 , 则储蓄为负 , s < 0 ; ( 3 ) 式 为 动 态 规 划 中 的 横 截 性 条 件 , 即 在 生 命 周 期 的 开 始 时 期 , 其家庭财富为 0 , 而在生命周期的最后一年 , 其剩余家庭财富刚好能够维持概念的平均消费水 平 C0 。

人口结构变动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探究

人口结构变动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探究

人口结构变动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探究一、题目: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加剧。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尤为明显。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现象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探讨应对方案,从而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人口结构变动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和青年人口比重下降的现象,长期而言,这种结构性变动将会对消费市场带来深刻的影响。

1.老年消费占比不断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的消费需求逐渐加大,其对消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例如,在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旅游购物等领域,老年消费占比都在不断上升。

2.消费群体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消费结构不再局限于年轻人和中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强,由此产生了特殊的消费需求,如健康食品、医疗器械、文化娱乐等领域。

3.消费行为不断趋于理性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逐渐向理性化发展。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注重消费品质量和性价比,而且他们也愿意尝试新生活方式和新产品,这些特点有助于推动消费市场的精细化、高效化。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消费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全方位的,需要采用多重手段来应对。

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应该共同行动,从不同方面来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

1.增加老年人购买力通过提高退休金和公共养老金、推进老年人健康保险等方式,增加老年人的购买力,激发其对市场的需求,推动市场自身健康发展。

2.注重消费品质量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消费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对于老年消费者,要保障其权益和利益,同时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

3.优化城乡消费结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政府应通过优化城乡消费结构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市场升级换代、各领域均衡发展。

四、案例分析1.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其次新房市场萎缩,但公寓市场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养老产业也迅速崛起,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生命周期理论与消费行为

生命周期理论与消费行为

生命周期理论与消费行为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对于消费行为的研究日益深入。

其中一种被广泛探讨的理论就是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指的是个体在一生中经历各个阶段,不同阶段对消费需求和行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从生命周期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其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生命周期理论最初由经济学家莫迪格利亚尼和布林德利于1957年提出。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消费需求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收入、家庭状况、教育程度等。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不同,进而影响了个体的消费行为。

在婴儿期,个体通常对消费行为缺乏自主性,完全依赖于家庭。

主要消费品包括尿布、奶粉、婴儿用具等。

由于年龄小,婴儿对于品牌和质量并不敏感,所以消费选择主要受到婴儿的健康和安全需求驱动。

在儿童期,个体逐渐进入学龄阶段。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消费意识,主要消费品包括学习用品、玩具、电子产品等。

在这个阶段,消费需求主要受到学习、社交和娱乐等因素的影响。

孩子们通常会根据所处环境和同伴的影响而选择消费品牌。

青少年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个体开始具备独立的消费能力,他们开始关注时尚潮流、个人形象等。

主要消费品包括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等。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消费选择往往更加理性和注重自我表达。

品牌和社交因素成为决策的重要因素。

成年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个体通常已经进入职场,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消费品种类包括衣食住行等。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家庭状况、个人价值观和职业发展等因素。

与此同时,个体开始关注健康、教育和养老等长期投资。

老年期是一个相对消费减少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消费需求更加注重于健康和养老。

主要消费品包括医疗保健品、养老服务等。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常已经走出职场,退休金和社会福利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消费选择通常更加稳定和务实。

生命周期理论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实例
一个人的消费完全来自他本人的劳动收 入或工作收入,人生全程消费来自并等于 人生全程收入,即
C•NL=Y•WL
C•NL=Y
本例中NL=60(80岁–20岁); NL=60 80 –20
Y: 每年的工作收入; WL: 为工作年数
本例中WL=45(65岁–20岁);
综述
综上可知,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 费理论以消费者全程行为作为理论基础, 个人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 生命周期阶段。同时认为,个人消费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与储蓄行为紧密关联,也与 收入预期相关。
C=αA+βY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α(A/Y)+β
C
C=β1Y C2=αA2+βY
F
C1=αA1+βY
E αA2 αA1 O Y1 Y2 Y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内涵 消费比收入稳定,因为个人会在一生中大 致维持稳定的消费水平 政府的政策有效性很低,因为暂时性收入 产生的边际消费倾向几乎为零,不存在乘 数效应
与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对比 后者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 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关的 前者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 们的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 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评价
生命周期理论在对凯恩斯消费储蓄理论批 判的基础上,把跨时消费引入经济学分析 的框架之中,使对消费和储蓄问题的研究 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科学性; 生命周期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消费和 储蓄行为分析具有极强的阐释力,因为该 理论认为一个典型的消费者在安排消费和 储蓄时,是从其整个生命周期以追求跨时 消费平滑来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
apccyay消费比收入稳定因为个人会在一生中大致维持稳定的消费水平政府的政策有效性很低因为暂时性收入产生的边际消费倾向几乎为零不存在乘数效应与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对比后者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关的前者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生命周期理论在对凯恩斯消费储蓄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把跨时消费引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中使对消费和储蓄问题的研究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科学性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一.生命周期的基本内容生命周期是指人的生命在一生中经历的整个过程,从出生开始到年老死亡为止。

按年龄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从经济收入,消费变化和储蓄的一般规律来看,在幼年期和老年期一般收入较低,此时消费大于收入,处于负储蓄阶段,成年期,特别进入壮年期,其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外,尚有节余用于储蓄养老或偿还负储蓄期的债务。

因此,人们必然在生命周期的高收入阶段储蓄,低收入阶段处于负储蓄,而人的消费又取决于过去财富的积累,现期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三个因素。

假定不存在遗产,消费者就会根据他的现期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制定其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的,消费计划。

将其收入或用于消费或用于储蓄,再分配到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而保证在一生中合理地消费掉他们的全部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在生命周期内消费和收入是平衡的。

这里我们将从收入和储蓄讨论在一个生命周期内消费变化。

从我国目前的形式观察经济收入和消费变化,根据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来分析消费变化规律,幼年期只进行消费,收入为0,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负储蓄,成年期收入多,储蓄能力强,相应的消费也随之而增加。

老年期收入较少,主要通过退休保险金制度以及利用年轻时候的储蓄,收支也基本达到平衡。

基本概念、假定与符号工作年龄NW:假定一个人的工作年龄是从20岁开始(6岁上学+6年小学+6年中学+2年职前教育),60岁退休,NW=80年。

在四十岁的年龄中,小时工资为W。

假定每天工作L小时,每年工作300天,每年按365天计。

二.生命周期的收支平衡40年工作年龄TW中的时间分配:TW=必须休息时间TC2+可支配时间TF1,可支配时间又分为用于工作和消费,即TF1=工作时间TW1+消费时间TC1。

只有在工作时间内有工资收入,单位时间平均收入W为固定常数,在此,工作时间固定为纯粹的收入时间,即期间没有任何个人支出发生。

假定必要的休息时间为每天8小时,即每天的三分之一,即TC2=40/3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下的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内容提要:伴随中国人口的转变,人口结构变化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旨在从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和变量选取的不同来介绍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结果为我们理解中国过低的居民消费率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为今后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字:人口结构消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变量选取一、人口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机制生命周期假说是研究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最基本的理论机制。

根据莫迪里安尼(1954)和布兰博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以下简称LCH),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

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中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人们的终生消费不受各个时期变化的影响,具有平滑性。

[1]LCH认为消费者将一生的预期总收入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最优配置,以取得跨期效用最大化。

主要表现为在青年时期正储蓄,儿童和退休时期负储蓄。

因此,LCH在理论上认为不同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居民消费率。

此外,特殊表现为与LCH相悖的情形。

遗赠动机和谨慎动机使得退休人口可能会遗赠一部分财产给子女,他们还会保留一些储蓄以应付未预期到的支出,抵消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而引起的总储蓄率的下降(Hurd,1990;Carroll and Summers,1991)。

另外,如果劳动人口预期收入增加,则会增加消费,抵消劳动人口比重上升而引起的总储蓄率的上升。

[3]二、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经验研究莫迪利安尼等(Modigliani and Cao,2004)在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时,以中国1953—2000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将中国的低消费(高储蓄)率归结为长期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和少儿抚养系数转变的结果。

[2]李文星(2008)利用中国1989—2004年的省际宏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儿童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结果发现,中国儿童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具有负的影响,即中国儿童抚养系数的下降反而提高了居民消费率,但这种影响并不大;中国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因此,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并不是中国目前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原因。

[5]王霞(2011)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运用中国2002—2008年的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中,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6]李春琦,张杰平(2009)建立了一个动态宏观经济分析模型,并利用1978~2007 年中国宏观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实证结论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习惯非常稳定,少儿抚养系数和老年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负影响。

[7]高梦滔等(2010)利用来自中国8 个省份的微观面板数据,在控制农户异质性后,分析农户人口学特征对于其人均消费增长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1)农户的消费行为和严格的PIH/LCH 假说并不吻合,收入变化和财富对于消费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农户消费行为也显示出部分生命周期消费平滑的特征;(2)家庭规模对于农户的消费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家庭小型化有利于提高农户的消费增长率;(3)家庭成员平均年龄或户主年龄的变化对农户消费增长率并无显著影响,家庭女性成员比例的增加对农户消费增长具有轻微的负向影响。

[8]三、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结果分析对于人口结构于居民消费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不同或者选取的变量不同,两者的关系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

导致分析结果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研究区域的不同关于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研究,李承政,邱俊杰(2012)利用2001~2009年中国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

研究表明,农村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负相关,农村老年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正相关,而农村人口性别比系数的稳健性较差。

[9]李响,王凯,吕美晔(2010)对1993~200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少儿抚养比下降与老人抚养比上升都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

因此,要解决农村消费市场低迷的问题,必须在统筹安排农民子女就业的同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10]宫旭等(2012)利用中国1995-2009 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农民消费的惯性和消费习惯的存在,纯收入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率等对其消费率的贡献不显著,财政支农政策的影响仍然是有争议的,农村居民性别比的降低、家庭规模的缩小以及抚养比减少等人口结构的改变是现阶段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

[11]关于城镇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研究,宋保庆,林筱文(2010)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消费波动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有限,老年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和少年抚养系数依次是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影响因子。

[12]同时,还有学者分地区研究了我国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王霞(2011)运用中国2002—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消费率与抚养比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并不与全国保持一致。

其中,东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中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为负,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西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这些差别反映了区域经济差距以及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的差异。

[6]2、变量选取的不同关于人口结构与消费关系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结构变量和消费变量的选取。

对于消费变量的选取,常见的有平均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居民消费率,运用的最多的是居民消费率,消费变量的选取的不同对结果影响不是很大。

在人口结构变量方面,出于数据可得性的考虑,大部分学者都是利用宏观数据来测试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其中,年龄结构变量常以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指标来代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这样处理过的年龄结构指标虽然给计算带来了方便,但却忽略了不同年龄结构劳动力的消费与储蓄能力的差别。

与抚养比相比,黄金储蓄人口的比例可能是一个更紧密逼近生命周期的理想指标。

黄金储蓄年龄为具有相对高的收入,其家庭规模相对较小,消费倾向相对年轻人和老年人较小,并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而具有强烈的储蓄倾向的中年人。

有关该指标的具体规定,不同学者的观点存在分歧,Solveig Erlandsen . Ragnar Nymoen(2006)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黄金储蓄年龄组应该是50~66岁的人。

而多明戈斯在对美国的情况进行研究时,认为该年龄组别应该是40~55 岁[4]。

选用黄金储蓄年龄比(50—66岁人口数占剩余成年人口数)作为人口结构变量。

而我国学者张军通过一个村庄的入户调查, 发现40~59 岁居民的储蓄能力较强,只比60岁以上的人口储蓄倾向低119个百分点。

[4]康剑英(2009)考虑到我国劳动力人口中不同年龄组别的储蓄特点,以成人年龄中有强烈储蓄倾向的年龄组人口(黄金储蓄年龄:35~55 岁) 的比重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量(这个变量曾被麦克米兰和贝泽尔在1990年测定年龄结构对美国利率、收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影响时使用过)。

[13]参考文献[1]Modigliani,F.,Brumberg,R.(1954),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Data.In:Kurihara,K.K(.ed.):Post- Keynesian Economics,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 Press,388- 436.[2]Modigliani F,Cao Shi Larry(2004),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2,145- 170.[3]Carroll,C.D.and Summers,L.H. “Consumption Growth Parallels Income Growth:Some New Evidence”,in National Sav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Eds.:B. Douglas Bernheim and John B. Shoven,Chicago U. Press for NBER,305—343. 1991.[4] Solveig Erlandsen . Ragnar Nymoen.consumption and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 J Popul Econ 21:505-520(2008)[5]李文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10(7)[6]王霞.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J].浙江社会科学,2011(10)[7]李春琦,张杰平.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4)[8]高梦滔等.家庭人口学特征与农户消费增长——基于八省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6)[9]李承政,邱俊杰.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1)[10]李响,王凯,吕美晔.人口年龄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J].江海学刊,2010(4)[11]宫旭等.人口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析——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J].经济与管理,2012(6)[12]宋保庆,林筱文.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0(4)[13] 康剑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