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急诊科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指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有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的反复发作史,约2/3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2)感心悸、胸闷,发作较久者可有晕厥,血压下降。
(3)心率在160~220次/分,匀齐,刺激迷走神经多可立即终止。
(4)心电图:①出现160~220次/分的P-QRS-T波群,节律规则,P波多数难以辨认。
②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急救处理】(1)吸氧、镇静、心电监护。
(2)刺激迷走神经法:①乏氏动作(深呼吸后屏住气,用力作呼气动作);②刺激咽喉引吐;③按摩颈动脉窦(先右后左,各按10~30s,不可同时按摩两侧)。
(3)异搏定5mg+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心动过速终止即停注(在心电监护下注射)。
(4)心律平70mg+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无效时2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5)升压药阿拉明10~20mg+5%葡萄糖100ml快速静滴,使收缩压升至160mmHg。
(6)伴心衰者,首选西地兰0.4mg+2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无效时2小时后重复0.2mg。
(7)预激综合症西地兰禁用。
(8)上述方法无效时用同步电复律。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诊断要点】(1)有心悸、气急、胸闷感、心室率快时可伴有心衰。
(2)多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
(3)房颤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房扑心律规则或不规则,颈静脉可见扑动波。
(4)心电图特征:①房颤:a:P波消失,代以不规则的f波频率350~600次/分;b:QRS波群形态正常,R-R绝对不齐;c:心室率120~160次/分。
②房扑:a: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振幅相似的锯齿形F波;b:QRS波群形态正常,R-R匀齐或不齐。
【急救处理】(1)吸氧、镇静、治疗原发病。
(2)伴心功能不全而未用洋地黄、新近发生的房颤、房颤发作频繁、每次历时半小时以上,一般用西地兰0.4mg+25%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必要时2~4小时再给0.2~0.4mg,总量<1.2mg。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异常。
它可以分为心动过缓(心率过慢)、心动过速(心率过快)和心律不齐三类。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头晕、晕厥等,严重者甚至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触发因素、频率、持续时间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以及服用的药物情况。
2.身体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听诊心脏、测量血压、检查心律是否规整等。
有时候,医生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电活动,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5.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帮助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
二、治疗:1.心律不齐的治疗:对于轻度的心律不齐,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心律不齐,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对于频发且持续时间长的心律不齐,可能需要进行消融术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2.心动过缓的治疗:对于心动过缓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率。
3.心动过速的治疗:对于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可以尝试通过药物来终止发作;对于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可能需要进行直流电复律、消融术等治疗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4.电复律:电复律是使用电击来终止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
这个过程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消融术:消融术是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将导管置入心脏,通过热能或冷冻技术消融异常的心脏组织,恢复正常的心律。
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法。
ESC 2023心律失常指南(全文)
ESC 2023心律失常指南(全文)引言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心律失常的最新指南。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情况,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
本指南将重点讨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颤、室颤、室速等。
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特点是心脏上房颤动而造成心率不规则。
本指南将重点介绍房颤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
室颤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特点是心室电流紊乱导致心脏停跳。
本指南将介绍室颤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室速室速是一种心室心率快于正常的心律失常。
本指南将介绍室速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本指南将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特殊检查方法,如心律失常监测、电生理检查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本指南将提供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导,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
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病情,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的预防本指南将介绍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预防和手术预防等。
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性将被强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预防建议。
结论本指南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而实用的心律失常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该指南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以促进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注意: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判断和选择。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病因包括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因素,如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和风心病等。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因其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而异。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等。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肾动脉供血不足和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因此,对心律失常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过度劳累等。
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倦怠和乏力等症状。
在发作时的体检中,应重点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听诊心音和观察颈静脉搏动可以帮助初步鉴别心律失常。
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但需要在平卧位下进行心电图监测,老年人和有脑血管病变者应慎用。
在发作间歇期的体检中,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和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需要靠心电图,但部分患者可以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详细追问发作时的心率、节律、发作起止和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低血压、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还有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可以帮助判断心律失常。
针对不同的发病机理,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目前临床上有通过药物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也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
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中医内科心律失常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的异常。
临床上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两大类,又可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大多以心悸、心慌与脉象异常为主症,属中医学“心悸”、“怔忡”、“不整脉”范畴。
常与体质虚弱、精神刺激、思虑过度及外邪入侵等病因有关,以致心之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或则心失所养,或则痰火扰心而致心神不安;病久可使心血瘀阻、心脉失畅而致心神失宁。
【诊断】1追问发作时的心率、节律、发作起止情况和持续时间,伴发症状如昏厥、心绞痛或抽搐等,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2.检查心脏和血压,尤需注意心脏听诊,发现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3.应常规检查心电图,尤其发作时心电图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必要时可作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及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鉴别心律失常及探索其原发病因。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首当分别虚实。
虚证需辨气血阴阳的亏虚,分别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和温阳等法。
实证指痰火与血瘀,治法为清火化痰、活血祛瘀,并按心神失宁的共同特点,加用镇心安神之药。
临床以虚实夹杂者较常见。
一般而言,功能性原因者实多虚少,器质性病变者虚多实少。
1.气阴(血)两虚心悸气短,动则更甚,神疲体倦,健忘少寐,头昏目眩,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可伴自汗或盗汗,面色少华,或飘红唇红,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或伴结代脉。
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脏病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和心房纤颤等。
治法:益气滋阴,养血安神。
方药举例:炙甘草汤合归脾汤加减。
炙甘草10~15g,党参、麦冬、当归各IOg,生地黄10-15g,桂枝4~6g,酸枣仁、柏子仁各10g,制远志6~10g,五味子5~10g<,加减:气虚较著,去生地黄;加黄芭、白术各IOg,朱茯苓12g。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心悸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诊断与鉴别】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治疗】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诊断】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窦性停搏【临床表现】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3.急性心肌梗死4.脑血管病变5.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6.药物:洋地黄类、乙酰胆碱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食道心电生理检查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正常窦性节律后,忽然出现一个较长的无窦性P波的间歇期,长P-P间期与原窦性周期不呈比例,常超过基本窦性周期1.5倍,后者可与Ⅱ度窦房阻滞及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
心律失常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心脏传导系统自律性及(或)传导性异常。
它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见于正常心脏。
身体其他脏器疾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外科手术、麻醉等都能有心律失常发生。
在遇到心律失常时,一方面要做出正确诊断,决定恰当的治疗措施,同时还应考虑诱发原因及病因,以便较彻底地防止其发作。
第一节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后果心脏功能是泵血以维持身体各器官和组织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泵血功能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按Frank-Starling机制,心室肌收缩力决定于收缩前(舒张末期)肌纤维长度;②心肌的收缩能力的内在状况;③心房和心室收缩顺序的协调性。
心律失常通过影响以上几方面的机制,使心肌供血和心脏泵血功能障碍时,就需处理。
一、心率的变化正常心脏可以承受范围广泛的心率变化,慢自40次/min,快到170次/min。
在此范围内,心脏仍能保持一定的排出量。
但是已有器质性心脏病情况就与正常不同。
心动过速使舒张期缩短,心肌耗氧量增加。
当心率只是略有增快,心室缓慢充盈期缩短,心搏出量稍下降。
随着心室率进一步加快,心室快速充盈期也缩短,心搏出量更为降低。
心率极快时,心搏出量过于减少,即使加快心率也不足以代偿明显降低的心排血量。
舒张期缩短,除了心室充盈受损,也影响了冠状动脉的灌注。
某些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原来就依赖于延长舒张期以提高心室充盈容积,此时可能出现失代偿的现象。
又如冠心病人心率快速,心肌耗氧量增加,但冠脉灌注反而降低,就使缺血进一步恶化而出现心绞痛。
心动过缓时每搏量增多但是相对固定,不能有效地适应活动和代谢的需要。
同时长期多量搏出久而久之心脏扩大。
若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则可导致心力衰竭。
二、心房的功能心房是静脉系统与心室之间的通道。
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心房尚有两项重要的功能:①心房在心室舒张后期主动收缩挤血入心室;②促使房室瓣在心室收缩之前已先关闭。
心房主动收缩,可以排入心室的血量占心排血量的10%~30%,甚至达40%。
2020年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最新课件)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感谢聆听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感谢聆听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2。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完整版)心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心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心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心绞痛1. 定义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
2. 诊断心绞痛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病史:了解疼痛的特点和诱因- 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心电图和血压测量- 心电图:检查是否存在ST段改变- 血液检查:评估血脂和心肌酶的水平3. 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血运重建: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二、心律失常1. 定义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心跳节律不齐或过快过缓的病症。
2. 诊断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 心电图:检查心脏电活动的异常情况- Holter监测: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图变化-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3. 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心脏电生理治疗:通过导管插入心脏进行消融治疗- 心脏起搏器植入:用于改善心脏节律和心排血功能三、心力衰竭1. 定义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病症。
2. 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和水肿等-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 B型利钠肽测定:评估心脏负荷情况3. 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心肌重建: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生活方式改变:限制盐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以上是心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简要介绍,详细的诊疗方案和注意事项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
对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指南
对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药物治疗是控制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关于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指南。
一、心律失常分类心律失常可分为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等,而室性心律失常则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二、药物治疗原则1. 确定诊断: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性质,确定药物治疗的指导方向。
2. 考虑病因:心律失常可能是其他心脏问题的表现,因此在药物治疗之前,应排除可逆的心血管病变。
3. 个体化治疗: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以及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注意副作用:药物治疗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如低血压、心律失常恶化等。
因此,应密切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病情。
5. 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疗效不明确或不良反应加重。
应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三、常用药物治疗1.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可减慢心脏的节律紊乱,适用于频发的室性早搏和室速等。
2. 钙离子拮抗剂:如硫酸镁、维拉帕尼等,可抑制心脏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入,减少心脏的兴奋性,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和房性心动过速等。
3. 钠通道阻滞剂:如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可延长心脏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抑制心脏快速节律出现,适用于室速和室颤等。
4.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哌沙班等,用于预防心房颤动引发的栓塞事件。
四、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医嘱:药物治疗需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2. 定期复诊: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与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相结合,如心脏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等。
4. 管理并发症: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05
心律失常的并发症与预防
心律失常与心脏猝死
心脏猝死风险增加
01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猝死风险显著增加,特别是室性心律失
常。
早期识别与干预
02
通过心电图等监测手段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以降低心脏猝死风险。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03
对于高危患者,植入ICD可有效预防心脏猝死事件的发生。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类别
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类, 包括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钾通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症状的严重 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密切 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肝功能、 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病例二: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诊断方法
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心房颤动波形,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
抗凝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CHADS2评分,评估患者卒中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应选用华法林进行抗凝 治疗,并定期监测INR值。对于低风险患者,可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 伐沙班等。
注意事项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注意与 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抗凝效果。
心律失常与脑卒中
房颤与脑卒中
房颤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 原因之一,房颤患者发生 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
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合理的抗 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关 键措施。
左心耳封闭术
对于不适宜长期抗凝治疗 的患者,左心耳封闭术是 一种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 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三、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
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
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2.发作间歇期体检
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四、诊断: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
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对它的治疗也多种多样。
针对不同的发病机理,目前有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西药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
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2)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
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钙拮抗药
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
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六、分类及治疗
1.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和
窦性停搏:窦性停搏又称窦性静止、窦性间歇、窦性暂停等。
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又称为窦性静止。
青年人多由于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常见于咽部受刺激、气管插管、按压颈动脉窦或眼球、应用洋地黄、硫酸奎尼丁。
等药物。
有时炎症、缺血、损伤、退行性变等各种因素,损伤了窦房结的自律细胞,造成窦性停搏。
频发的窦性停搏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窦房结功能衰竭的表现,必须查清病因给予治疗,常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1.对症治疗
停搏时间较短时可无症状;时间较长时可发生昏厥,应及时抢救。
治疗窦性停搏的原发病,同时输注提高心率的药物,对发作昏厥者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2.应用异丙肾上腺素
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对抗高钾血症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简称窦房阻滞,系因窦房结周围组织病变,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出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导致心房心室停搏。
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窦房阻滞患者常无症状,也可有轻度心悸、乏力感以及“漏跳”,心脏听诊可发现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漏跳”(长间歇)
主要依靠心电图来诊断。
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一度、二度、高度及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一度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房传导时间的延长,在体表心电图上难以诊断;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病史、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来确诊;三度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性P波消失,与窦性停搏鉴别困难。
如窦房传导阻滞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出现晕厥、低血压、阿-斯综合征等并发症
治疗:1.治疗窦房传导阻滞时,主要治疗原发病。
2.对暂时出现又无症状者可进行密切观察,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多可恢复正常。
3.对频发、反复、持续发作或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阿托品。
另外,可口服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
4.严重病例可将异丙肾上腺素加于5%葡萄糖中缓慢静脉滴注。
5.对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并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七、预防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庭院、阳台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
4.尽力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
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6.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病人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
7.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正常心态,七情和合;
8.病人除日常口服药外,还应备有医生开具的应急药品,如心得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阿托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