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鱼类肝、胰的组织结构特点 -回复
水产组织胚胎学课后答案

绪论1、名词解释: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各是什么?组织学: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三个部分。
胚胎学:包括胚前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三个部分。
3、组织胚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哪些?活体观察、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组织培养技术、显微操作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放射自显术、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胚胎移植和试管动物、流式细胞仪技术上皮组织1、名词解释:上皮:是分布在动物体表和体内腔道或管状器官内外表面,以及感觉器官、腺体等部位的一种边缘组织,简称上皮。
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内脏器官外表面及心包膜内表面上。
鳞状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其表层细胞扁平,呈鳞片样,又称之为复层扁平上皮。
腺上皮:是由一些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构成的一种上皮组织。
腺体: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器官称腺体。
神经上皮:又称感觉上皮,由一类具有特殊感觉能力的上皮细胞组成的一种上皮组织。
单细胞腺:单个分散在上皮层其他细胞间的一种黏液细胞。
2、上皮组织的特点有哪些?⑴主要分布在动物体表和体内腔道或管状器官内外表面以及冠绝器官、腺体等部位;⑵由排列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13、被覆上皮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其主要功能是什么?分布:被覆上皮是上皮组织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广泛分布于整个体表和体内腔管状器官的内外表面。
功能: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重要功能。
4、腺体可分哪两大类型,其主要区别是什么?分类:根据腺的分泌物排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区别:外分泌腺是指腺细胞的分泌物经导管被输送到体表或器官的腔内;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为激素,不经导管排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5、简述上皮组织的分类(可列表分类)。
单层组成:由一层多边形扁平细胞组成形态: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切面观细胞扁平,平上梭形,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较薄分类: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内脏器官外表面及心包膜内表面上组成: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单层方上形态: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切面观呈正立方形,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分布: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单层组成:由一层高柱状细胞组成状上形态: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切面观细胞呈高柱状,核长椭圆形,靠近基底部分布:胃、肠、子宫等粘膜表面其中包括高柱状纤毛细胞组成由一层高低不等形状不同的上皮细胞构成假复纤毛梭形细胞或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共同组成状上皮。
鱼类内部构造—鱼类消化系统的构造特征

鲳科鱼类的食道囊
三、胃(Stomach)
•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接近食道处的 部分为贲门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部,连接肠的 一端称为幽门部。
•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 四层组成。
• 胃的形态大小与食性有关,温和鱼类胃小而直;凶猛贪食的 鱼胃大而呈袋状;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 没有胃。
二、食道(esophagus)
• 鱼类的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 • 组织构成:黏膜层、肌肉层及浆膜层。
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 食道黏膜层有味蕾分布,故有选择食物
的作用。
❖ 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呈 卵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 厚,黏膜具几丁质,且有许 多长条状乳头状突起,每一 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 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状构造 为食道囊。
• (2)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 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 大多数软骨鱼类都有胰脏存在,板鳃鱼类的胰脏与 肝脏明显分开; 硬骨鱼类的胰脏为一弥散性的腺体, 常分散在肠的弯曲之间,并常有一部分或全部埋在 肝组织中,与肝脏混杂在一起,成为肝胰脏。
• 胰脏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能消化 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十分重要的消化腺。 胰脏产生的消化酶通过胰管通到肠的前端。
•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 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 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长的 齿,就是咽齿。
•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 数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 重要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 齿的一定格式,称为齿式。
❖草鱼的齿式为2.5/4.2,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 弓口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2个,内列5个,右边鳃 弓外列为2个,内列为4个; ❖鲤鱼的齿式为1.1.3/3.1.1,这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第 五鳃弓上各有三列齿,其外列1个,中列都是1个,内列都 是3个; ❖鲢、鳙的齿式均为4/4。
第二章 鱼肉的组织结构和特性

32
59
基质 蛋白
2
3
7
4 4 4
• (一)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
•
结构蛋白,或不溶性蛋白质
• 约占肌肉总重量的11%,或肌肉蛋白质总重的5570%。 三类
• 收缩蛋白: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直接参与肌肉收缩
• 调节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和其它小分子蛋白,参 与肌肉收缩的启动和控制
和软骨基质。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硫酸软骨素A、 C和水。 鳖鱼和鳐的骨化作用不完全,软骨组织较多。鲨鱼属软骨鱼类, 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可加工成鱼翅,鱼翅含有丰富的胶原 蛋白。
第二节 鱼肉的化学组成
鱼虾贝肉 水分 粗蛋白 脂肪 糖类 灰分
70-80% 20% 0.5-30% <1% 1-2%
肌原纤维由三种类型的肌丝构成 粗丝(Thick filaments、Thick myofilaments) 细丝(Thin filaments、Thin myofilaments) 连接丝(Connecting filaments) 粗丝和细丝平行排列,整齐地贯穿于整个肌 原纤维。由于粗丝和细丝在某一区域形成重 叠,从而形成了横纹。光线较暗的区域为暗 带(A-带),光线较亮的区域为明带(I带)。I-带的中央有一条暗线,为“Z线;
3.肌动球蛋白(Actomyosin) 鱼经宰杀后,肌球蛋白与细肌丝或肌动蛋白紧紧结合,形成肌
第一节 鱼肉的组织结构
一、鱼体器官 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两侧稍扁平,在水中游动时
阻力较小,典型的如金枪鱼 比目鱼,身体扁平,双眼均在一侧的体形 鳗鱼、鳝鱼等鱼类,则体形细长,呈圆筒形
鱼体由 硬
头、 骨 鱼
躯干、 解
鱼类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适应性

此外,肠道还具有免疫功能,具有物理屏障 + 粘液、吸附、再生、运动 & 、生物屏障 + 正常菌群共 生 & 、化学屏障 + 胃酸及糖蛋白等 & 、免疫屏障 + 免 疫活性细胞、抗体系统等 & ,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 免疫器官。 ! 鱼类肠道组织学及其功能适应性
—$%—
!""# 年第 # 期
江西饲料
水产养殖
泌细胞在胃肠道的分布密度从前至后没有出现 明显的递减趋势,这可能是这种杂食性鱼类的一 种特性,因而与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分布有差 别。
大多数硬骨鱼肠道有发达的粘膜褶 & ’()*+ ,-*./+ 0 ,其形状很多,有 & $ 0 纵褶,如日本七鳃 鳗、海龙、鲭科、黄鳝等;& ! 0 1 形褶,如鲢、鳙、雅罗 鱼、丁鱼岁、中华倒剌 鱼巴、岩原鲤等;& 2 0 横褶、如鲱、 鲥、鱼是、香鱼、草鱼等;& # 0 网状褶,如大麻哈鱼、鳗、 鲈、大黄鱼、南方大口鲶、鲤等;& 3 0 分支状褶,如 弹涂鱼、鱼安 鱼康等。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式型。软骨 鱼类的肠壁有呈螺旋状的皱褶,称螺旋瓣 & /’)4+( 5+(56 0 ,它向肠管腔内突出,由肠的粘膜层和粘膜 下层构成,而粘膜褶一般仅由粘膜层构成。螺旋 瓣一般出现在肠管直的种类中,在肠管十分盘曲 的种类中一般无螺旋瓣,这些结构的作用是使食 物缓慢地通过,增大肠与食物接触面积和肠液的 分泌面积,以利充分消化,同时也扩大了吸收面 积,这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绝好的适应。 2 鱼类肠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应性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鱼类学期末

五. 简述题 比较鲫鱼与花鲈消化道结构的差别 鲈鱼,肉食,口咽腔更发达,有发达的口咽齿,鳃耙的数目少而短,有发达的胃而肠道短。 鲫鱼,杂食,鳃耙细密,无胃,肠道较长。 简述鱼类皮肤感觉器的种类和结构
各种皮肤感觉器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由几个感觉细胞和一些支持细胞组成。感觉细胞
具有感觉毛分布在感觉器的中央,周围还被支持细胞包围,感觉毛被包裹在感觉细胞的分
动物学鱼类复习-详细总结

鱼类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外部形态:软骨鱼硬骨鱼海生,体呈纺锤形,头扁平,躯体向后逐渐变细体分头,躯干,尾最后一个鳃裂为头和躯干的分界泄殖腔孔为躯干和尾的分界头部向前形成吻突,口在腹面,横裂口前方有一对鼻孔头侧有眼躯干部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白色侧线胸鳍腹鳍背鳍臀鳍泄殖孔的两侧是腹鳍,比胸鳍小雄鲨腹鳍内侧有一对鳍脚(交配器官)尾部侧扁,两个尾鳍,上叶大下叶小,歪尾型(尾型分为原尾,歪尾,正尾型)淡水鱼,体梭型,侧扁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头和躯干以鳃盖的后缘为界躯干和尾的分界是肛门和泄殖孔头部口位于头前端,口侧一对触须(鲤鱼)吻背面有一对鼻孔,分割为前鼻孔和后鼻孔眼侧生头后侧有一骨质鳃盖,鳃盖下方为鳃腔(硬骨鱼的口位分为端位,上位,下位)躯干部两侧各有一条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一对(腹鳍分为腹位,胸位,喉位)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尾鳍尾鳍为正尾型鱼鳍内有鳍条支持鳍条包括鳍棘和鳍条触须:着生于口周围,分布有味蕾。
范围内为吻须,颌须,鼻须,颏须眼:无眼睑鼻孔:硬骨鱼分为前鼻孔和后鼻孔,水从前孔流入后孔流出【鼻孔与口腔不相通】鳍的种类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腹鳍,胸鳍背鳍:位于背部中线,维持身体平衡(大马哈鱼第二背鳍为脂鳍,无鳍棘,由脂肪组织构成)臀鳍:位于肛门和尾鳍之间,维持鱼体垂直平衡尾鳍:尾部,运动时的舵和推动作用(类型:无尾鳍,正尾型,歪尾型—不对称,原尾型)胸鳍:头后方,等于前肢。
平衡身体,控制运动方向腹鳍:腹中线两侧,等于后肢。
协助背鳍,臀鳍维持平衡,辅助升降,转弯位置变化较大软骨鱼:泄殖孔两侧,雄性内侧有生殖器官鳍脚硬骨鱼:腹鳍腹位(腹部,低等鱼类—鲤鱼),胸位(胸鳍下方,鳃盖之后—鲈形目),喉位(鳃盖之间),颌位,无腹鳍鱼鳍内有鳍条支持—包括鳍棘和软鳍条鳍棘:刚硬不分节;软鳍条:柔软分节,末端分叉或不分叉棘和鳍条数目是分类特征之一鳍式: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侧线:鱼类和水生两栖类特有的皮肤感受器,位于躯干两侧,由皮内的侧线管开口在体表侧线鳞上的小孔连接而成,数目因种而异,是皮肤的感觉器官皮肤及其衍生物鱼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均含多层细胞表皮(上皮组织):外胚层形成;真皮(结缔组织):中胚层形成;皮肤衍生物:鳞片,粘液腺,毒腺,色素细胞【表皮演化而来】软骨鱼类硬骨鱼类表皮分布大量单细胞粘液腺(润滑体表;抗菌保护;沉淀污物)少数种类具有毒腺皮肤中有色素细胞盾鳞(鲨鱼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类似牙齿真皮内含有色素细胞(体色丰富)体表有多细胞腺特化的发光器真皮衍生物—骨鳞3种(硬鳞—最原始,圆鳞,栉鳞)鱼鳞数目终身不变,具年轮(受温度影响),鱼龄及分类依据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肋骨附肢骨骼:鳍骨(奇鳍骨,偶鳍骨),带骨(悬挂鳍骨)软骨鱼类硬骨鱼类骨骼系统完全由软骨组成脊柱和肋骨脊柱由一连串软骨的脊椎骨关联而成,按体节排列,取代脊索成为身体的中轴脊柱分为躯干椎和尾椎鲨鱼椎体两端凹入,是脊椎动物最原始的双凹型椎体相邻椎体间留有残存的脊索,通过椎体正中的狭窄通道串联为念珠状结构肋骨:单头式,保护内脏头骨脑颅+咽颅鲨鱼具有完整的软骨脑颅咽颅由7对软骨弓组成第一对:颌弓,形成上下颌,由一对位于上方的颚方软骨和一对位于下方的麦氏软骨组成,是脊椎动物最早出现的原始颌,属于初生颌(具有上下软骨支持口缘的动物称为颌口类)(脊椎动物进化历史上的重大革新,极大的增强了主动捕食和防御的功能,提高生存竞争力)第二对:舌弓由舌颌骨,基舌骨,角舌骨组成,支持舌部舌颌骨的上端接于脑颅,下端与颌弓相连,充当悬器的作用(此种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称为舌连式)多数骨骼完全硬骨化头骨脑颅:骨片数目增加,复杂化,骨块数目极多骨化区分为筛骨,蝶骨,耳骨,枕骨区咽颅:第一对颌弓的上颌被前颌骨和颌骨取代,下颌被齿骨和隅骨取代,构成新的次生颌。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19
幽门盲囊(pyloric caeca)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 突出物。或称幽门垂。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十二指肠。 幽门盲囊的组织结 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 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 大肠子的吸收表面积, 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 同的分泌物。
20
小肠
十二指肠: 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 管径较粗。 螺旋瓣(spiral valve) :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 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 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 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螺 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 其排列形态大致可分为螺旋型 和画卷型两大类。
16
三、胃(Stomach)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接近食道处 的部分为贲(beng)门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 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
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17
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2
几个概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包围的体腔, 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围心腔、腹腔。 背腔:容纳肾脏和鳔的空腔。位于腹腔之外。
10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肝和胰分别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们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特点。
鱼类肝是一个大型、复杂的器官,位于腹部。
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贮存和分解多种生物化学物质。
鱼类肝的组织结构特点如下:
1.肝脏由许多小叶组成,每个小叶由许多六边形肝细胞(hepatocytes)组成,这些肝细胞排列成板状。
2.每个肝细胞都有许多细微的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器参与各种代谢过程。
3.血管网络密集,血液从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窦中循环,并通过中心静脉流出肝脏。
鱼类胰腺是一个位于消化道旁边的平面腺体,主要分泌内分泌激素和外分泌酶,帮助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鱼类胰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如下:
1.胰腺由许多小叶组成,每个小叶由许多细胞组成。
2.胰腺的细胞类型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如胰岛素和葡萄糖素,调节血糖水平。
外分泌细胞分泌胰液酶和碳水化合物酶等酶类,帮助消化食物。
3.血管网络比较松散,血液从腹腔动脉进入胰腺,并在胰腺内循环,最后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
总的来说,鱼类肝和胰都是非常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它们的特点不同,但都在维持鱼类正常的代谢活动和生命体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