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区域产业发展分工与合作模式探索
东北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东北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区域分工合作必须以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为基础,这其中关键是确定优势产业选择的基准,从而才能充分发挥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一、东北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东北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型的工业,重化工业是东北地区的产业特色。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蒸气、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具有区域比较优势,是东北振兴的基础产业,也是本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分工合作的优势产业。
从东北地区内部看,辽宁省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产业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吉林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黑龙江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从整体上看,在东北地区,辽宁省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吉林省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龙江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是推动区域分工合作的支柱产业。
二、东北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东北地区的一些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与炼焦业等产业竞争力较弱。
一些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气、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具有竞争优势。
按照2000年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编制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电子及通信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常被认为是高新技术产业。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产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潜力。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区域发展瓶颈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东北地区应加大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通信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在交通方面,加快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改善区域内的交通条件,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人员、物资的流动和交流。
同时,加强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建设,提升东北地区的对外联通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在能源方面,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输送网络的建设,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通信方面,加快推进 5G 网络、宽带网络的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需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例如,对于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东北三省区域产业发展分工与合作模式探索
[ 作者简介 ] 丽凡( 9 8 , , 姜 17 -)女 黑龙 江哈 尔滨人 , 长春金融 高等专科 学校金融 系讲师。
东北 三省 在制度 环境 、历 史 背景 和经 济发展 水
斯密早在其著作《 国富论》 中提出了国际分工有 关的绝对成本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 生 产某 些特定 产 品 的绝对 有利 的生 产条 件 ,如果 每 个 国家 都按 照其 绝对 有利 的生 产条 件 ( 即生 产成 本
最低 ) 行 专业化 生 产 , 去进 然后 , 行彼 此交换 , 进 则对 贸易 双方 都有 利 。… 李嘉 图 的 比较 成本 理论进 一 步 阐述 了各 国应按 照 生产成 本 的相对 差别 进行 国际分
平等方面极为相似 , 具备 区域经济合作 的基础。在 全 球 区域经 济一 体化 以及 国内珠 江三角 洲 、长 江三
于三省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改善 目前条块分割的状 况, 才能更为有效合理地配置区域 内资源 ; 各有侧重 地协调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 , 才能提高区域 内各产 业 的关联 度 和协调 度 , 成 良陛的区 内循环 ; 形 各有 分 工 的东 三省产 业发 展有 利于 形成有 特 色 的完 整产 业 链条 , 突出区域产业优势 , 对外 这是其中任何一个省 份 单独发 展都 难 以实 现 的。
分 别集 中于拥有 相应 比较优势 的地 区 。b 区域 产业合作 要建立 在 区域 产业分 工首先 可 以 的基础上 。区域 分工使 各地具 有 比较优势 的资 源条
角洲等 区域 经济 快速 发展 的背 景下 ,东 三省 整合 区 域 内资 源 , 同规划 , 作 发展优 势 产业 , 竞争 为 共 协 变 竞 合才是 共 同发展 的长远 之计 。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升级转型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我国 产业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正面 临着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和机遇 。
创新驱动发展
东北地区正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 向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东北地区正在积极推进绿色低碳 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 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农业等自然资源,为产 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01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与俄罗 斯、朝鲜等国接壤,具有发展边境贸易 和对外合作的便利条件。
02
03
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东北 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为产业转型升 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筑业在东北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涉及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东北地区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 发展。
然而,建筑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 高等。
工业与建筑业发展策略
针对工业发展现状,东北地区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 创新能力提升。同时,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发展迅速,旅 游收入和游客数量持 续增长。
服务业与旅游业发展策略
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 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服务 业附加值。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打造特 色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吸引 力。
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12•【字号】盘政办发〔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24〕3号),我市共承接省《政府工作报告》任务160项,其中,与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重复78项,剩余82项工作任务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进。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承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3月12日承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解和责任分工方案序号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分管领导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12月31日市发展改革委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政府辽滨经开区管委会盘锦高新区管委会刘占明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12月31日市发展改革委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政府辽滨经开区管委会盘锦高新区管委会刘占明3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抓好高铁网、新型电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设施建设。
12月31日市发展改革委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政府辽滨经开区管委会盘锦高新区管委会刘占明4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辽宁。
12月31日市发展改革委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政府辽滨经开区管委会盘锦高新区管委会刘占明5推动一批省级示范步行街改造提升。
11月30日市商务局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政府辽滨经开区管委会胡振乾6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配送体系。
基于区位熵的区际产业分工模式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禀赋和规模经济 ,实现合作双方优势互补 和互利共赢 ,提升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因此 ,推进东北 三省产业分工合作 ,可 以避免产业重复建设和非理性竞争 ,提升东北三省制造业 的整体竞争能力 ,对
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归纳后发现 ,目前 国内关 于产业分工 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产业分工的形成原 因、内在机理和经济效应等方面 ,而对产业分工模式研究相对不足。实际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二
产业分工的一般模 式
产业 分 工有 三种 典型模 式 ,即部 门问分 工 、部 门内分工 和产 业链分 工 。部 门 问分 工是 指 不 同发展不同产业部门,这是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产业分工形式 ,表现
为垂直分工和部 门专业化。比如 ,区域 A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较高 ,区域 B工业化程度较低 , 但农业资源丰富,则 A重点发展工业产品,B重点发展农产品,然后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分工带来的专 业化好处。这种基 于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 的垂直分工模式在一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 区之间仍然
运输、销售 、服务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构成 ,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 。随着科技进步和运输成本下降, 些企业开始将产品的价值链进行分解 ,只从事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工序或环节 ,而其余环节可 以外
《 产经评论》2 0 1 3 年 7月第 4 期
基于 区位熵 的区际产业 分工模 式研究
— —
以 东北 三省 为例
柳 天恩
[ 摘要 ]产业分工包括部 门间分 工、部 门 内分 工和产 业链 分工 。通 过三 次产业 结构 比较 发现 ,东 北 三 省存在产 业结构趋同现象 ,但这 并不必然意 味着 区际分 工和专 业化程度 的弱化。本文通 过 区位 熵和 自定义
对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探讨
经济发展 问题等等,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建立 ,区域内计划 经济 时期遗留的体制性和结柯『 生矛盾逐步显现 , 阻碍 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市场被相关 省市的 自身利益所弱化 。在我国的区域板 块 中, 东北是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早 、 退出
最迟最慢 、受影响最深的地区 ,被认为是 “ 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 ,致使人们对于发
一
经不 是行政 区的 经济 ,而是 经济 区的 经 济 。因此 ,我们 不能把眼光只限于本省 , 而应着眼干东北经济区的共 同发展,积极
促进东北 三省一区的分 工与协作 ,消除地 区壁垒,建立产业集群,并主动融入全 国 开放统一的大市场 研 究东北地区城市群 体系的空 间结构以及城市的专业分 工和相 互协作关系 ,在资源开 发、产业布局、基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 减少因城市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 城市间的相互封锁、排斥和 内耗 ,减少重 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增强城市 间的吸引力 和凝聚 力 。携手 打造 支柱行 业的 产业集
关系 ,推动地区间的经济联合。 ( 二)建立区域产业集群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当今中国经济已
望也越来越 强烈。在 中央政府 的战略导向 和政策扶持下 ,又为其迅速 崛起提供 了可 靠 的政治保 证 。 因此 ,可 以认 为 ,东北 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形成条件 已
经成熟 ,在此基础上能够大 力推动区域经 济 一体化 的进程 。 东北三省一区在人才、技术、 自然资 源等方面互补性与合作可能性较强 ,具备 个 统 一 经济 区的 优越 条件 东 北 三 省 有 共 同的产业特点和发展 经历 ,蒙东被管 好或管 起 来 。例 如,在黑龙江省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 事 情 ,一 个县 制 定 了 一项 政 策 :凡 外 、
东北区域协同发展还需要破解哪些障碍
东北区域协同发展还需要破解哪些障碍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东北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并加以破解。
产业结构同质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长期以来,东北各地在产业布局上存在相似之处,导致了资源的分散和竞争的加剧。
例如,多个城市都将重点放在了传统制造业,如钢铁、机械等,而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相对滞后。
这使得区域内产业互补性不足,协同效应难以发挥。
要破解这一障碍,就需要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明确差异化的产业定位,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
比如,有的城市可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的则专注于智能制造或新材料产业,通过错位发展,实现产业的协同升级。
市场分割也是制约东北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行政壁垒的存在,各地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要素流动不畅。
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面临着各种障碍,如不同的政策标准、审批流程等。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削弱了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要打破这种局面,需要加强区域内的政策协调和统一,建立一体化的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壁垒,促进商品、资金、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同时,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企业和居民在区域内能够享受到公平、便捷的服务。
创新能力不足是东北区域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在科技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差距。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与企业的需求对接不够紧密,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建立更多的创新平台和孵化器。
同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还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东北地区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短板。
比如,一些地区之间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物流成本较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待加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掌握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以及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掌握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
2.难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板书提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呈现一些与东北地区产业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布局。
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东北经济腾飞
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东北经济腾飞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直相对缓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实现东北经济的腾飞,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
本文将重点探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东北经济腾飞的意义。
一、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区域协同发展强调相邻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同,通过资源共享、互补优势和市场联动等方式,实现各地区的互利共赢。
在我国,区域协同发展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区域协同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经济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东北地区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东北地区的传统重工业发展模式逐渐陷入困境,产能过剩、效益下降等问题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逐渐减弱,缺乏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水平和人才引进也存在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面临困难。
三、推动东北经济腾飞的策略与路径选择为了推动东北经济的腾飞,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与路径选择。
首先,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
通过资源共享和市场互通,实现区域之间的互利共赢,打破地理壁垒和行政分割,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其次,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经济结构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推动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环保意识,推进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协同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些地方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例如,长三角地区通过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2023年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考评特训卷阶段检测卷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含解析
阶段检测卷(四)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1.当前,许多农产品种植户“放下锄头、拿起鼠标”,利用自媒体、电商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销售,整合农业资源,并形成产、供、销紧密衔接的产业链。
这种电商销售( )①增添了农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②增加了农产品的价值量③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④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目前,我国政府积极支持和推进5G技术发展,5G+4K直播、5G+VR、5G+图书、5G+文化旅游等技术应用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插上“智慧翅膀”。
政府支持和推进5G技术发展( )①是基于新技术应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②能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③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④是基于科技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近年来东北三省探索出了一条以冰雪文化为引领,以冰雪旅游为本体,以冰雪体育为基础,以冰雪装备制造、商贸、交通为配套产业,冰雪人才、教育、培训、研发为支撑的一套“3+X”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了“白雪换白银”。
这一发展模式之所以能实现“白雪换白银”是因为( )①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长冰雪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②主要依靠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对提高我国居民健身水平和增强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④能带动东三省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生态补偿是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环境、保护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
落实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 )①坚持绿色发展,夯实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④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某市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初步走出一条以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发展的路径。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龙源期刊网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作者:来源:《奋斗》2018年第19期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灣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一起构成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四极。
下好东北地区振兴发展这盘棋,需要科学统筹精准施策的大视野、大智慧。
“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发展布局,有利于形成振兴发展合力。
抓好关键城市、关键区域的发展,将更好发挥辐射功能、外溢效应和带动作用。
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要担负起建设东北亚地区现代化城市和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使命,全方位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周边区域跟进发展。
要科学谋划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发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打造特色经济区带;保持边境地区发展和稳定,守好祖国北大门和东大门;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县城扩容升级提质。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相近,历史文化相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要放眼东北地区,在产业布局规划、体制机制构建、优势和短板等共同面临的问题上,与辽宁、吉林、内蒙古形成互补发展的合力,建立区域间分工协作、互惠共享的合作体系,推动产业跨区域合作,力争实现突破,引领发展。
“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打破狭隘的地域思想藩篱,向先进地区、先进经验做法“取经”。
当前,黑龙江与广东、哈尔滨与深圳已经建立了对口合作机制,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崭新发展态势,但是发展合作的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要实现从技术层面的交流互通到精神层面的深刻转变。
要借势龙粤合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与港澳合作水平。
责任编辑/王沫。
区域经济教学案例:以东北、西南为例,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实践
近年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发展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将以这两个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实践。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基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受到了诸多制约。
但是,在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发展特色产业以辽宁省为例,当地政府积极倡导发展特色产业。
通过整合各地的资源,提升品牌效应和区域竞争力,使得当地的特色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例如,华晨宝马、沈阳飞机制造等企业获得了国家支持,成为当地产业的代表。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受到了重大冲击。
但是,政府及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
比如,对于污染企业,政府出资实行产业转移,帮助企业转型为资源型企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缩小区域差距的一项重要途径,东北地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通过加大投资,提高环境效应,加速城市化进程等等,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为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优势。
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的资源富集区,也是中国的门户地带和战略支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南地区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是在政府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不断完善的产业链和区域合作机制的支持下,西南地区实现了快速发展。
1.协调发展强调协调发展是推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产业协同、产业链配套、协作共赢、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中新重庆理工学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园区、集群、平台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从多方面提升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按需发展西南地区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上,注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产业规划的挖潜和壮大。
例如,云南省打造旅游大环线,将整个云南省作为一个旅游整体进行推广。
关于东北三省深化改革的刍议——设立东北特别行政区的探讨
关于东北三省深化改革的刍议——设立东北特别行政区的探讨关于东北三省深化改革的刍议——设立东北特别行政区的探讨东北三省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老工业基地,曾经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三省逐渐陷入经济下滑和发展困境。
面对严峻的形势,深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将围绕设立东北特别行政区的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东北三省深化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议。
首先,设立东北特别行政区意味着给予东北三省更大的改革权力和自主权。
特别行政区模式已被成功运用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特别行政区相对于地方政府,拥有更广泛的自主权,包括经济发展、税收制度、行政管理、对外交往等方面。
设立东北特别行政区,将为东北三省提供更大的改革空间和突破口,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其次,东北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重工业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而特别行政区设立后,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和推动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东北三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特别行政区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改革措施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东北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第三,东北特别行政区可以促进东北内外交流和合作。
特别行政区拥有更直接、灵活的对外交往权力,可以更自主地与国内外展开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特殊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加强与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为东北三省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伙伴。
然而,设立东北特别行政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各省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分配和权力竞争问题。
东北三省由于历史原因,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利益分歧。
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形成共同意愿和发展方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其次,特别行政区需要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和监督机构,以确保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和满足人民的期望。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内循环发展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内循环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产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近年来东北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失等。
为了实现东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内循环发展成为关键。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等问题。
因此,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钢铁行业,可以推广应用先进的炼钢技术,生产高品质的特种钢材;在机械行业,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不仅要生产整车,还要发展零部件制造、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相关产业,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二、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东北地区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
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人才,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建立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例如,长春的光电产业园区、大连的软件产业园区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东北地区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农业资源丰富。
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发展精准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监测和管理。
中国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的产业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和成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一、东北地区的产业现状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811,0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9亿。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农业和林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能源、通讯等领域的设施得到了提升和加强。
例如,哈尔滨至大连高速公路、长春至沈阳高速公路、哈尔滨至满洲里国际列车等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为地区内外的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其中机械、化工、钢铁、煤炭等是传统的产业优势领域。
例如,辽宁省盘锦市的石化产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制造业、吉林省延边州的冶金、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支撑和发展优势。
(三)农业和林业也是重要的产业方向东北地区农业和林业的发展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机遇。
例如,黑龙江省的大豆产业、吉林省的玉米和水稻产业、辽宁省的山东松花江黑土地等可发展的规模化特色产业,以及众多森林资源依托知名度不断提高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和木材加工潜力不断释放的林业产业,都为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无限的契机。
二、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历程和成效近年来,东北地区致力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具体来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和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推进产业升级东北地区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以推动产业升级为抓手,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是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东北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但东北拥有丰富的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只要找准方向、精准发力,必将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要推动东北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是关键。
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如钢铁、机械、化工等,这些产业在过去为经济增长立下汗马功劳,但在新时代面临着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例如,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钢铁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机械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
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东北地区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发展潜力。
政府应加大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产业园区和孵化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比如,长春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东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激发市场活力。
东北地区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同时,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此外,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东北地区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5G 网络覆盖,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例如,加快推进京哈高铁、沈白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强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大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东北三省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东北三省未来发展前景展望》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东北三省的历史发展脉络、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区域合作、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东北三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东北三省;未来发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合作一、引言东北三省,即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
在历史上,东北三省曾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东北三省在近年来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等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东北三省的未来发展前景,对于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北三省的历史与现状(一)历史发展东北三省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重要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近代,东北三省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三省的重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经济现状目前,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相对较小,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较慢。
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包括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
同时,农业和服务业也在东北三省的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
(三)社会现状东北三省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但近年来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
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较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四)生态现状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
三、东北三省未来发展的机遇(一)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东北三省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
这些政策为东北三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产业升级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
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使得东北地区在我国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进行分析。
一、资源开发情况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森林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首先,煤炭资源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东北地区的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
其次,东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田和天然气田分布广泛。
此外,东北地区的铁矿石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
最后,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木材和林产品的生产在东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二、产业布局情况1. 能源产业东北地区的能源产业是其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能源产业中,煤炭和电力产业是东北地区的主导产业。
东北地区的煤炭产业发达,拥有大量的煤炭企业和煤矿,煤炭生产能力强劲。
同时,东北地区的电力产业也十分发达,拥有大型的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
此外,东北地区在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等能源领域也有一定的产业布局。
2. 重工业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产业是其另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重工业中,钢铁和机械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的核心产业。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因此钢铁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的机械制造业也十分发达,涵盖了汽车制造、机床制造等多个领域。
3. 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东北地区的农业是其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东北地区的农田面积广阔,适宜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领域,东北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养殖业也发展较为蓬勃。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还发展了庞大的食品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并销往全国以及国际市场。
4. 高新技术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高新技术领域,东北地区注重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
同时,东北地区还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对口合作成效及经验做法
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对口合作成效及经验做法1. 合作背景与重要性说起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对口合作,那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东北这块地方广袤无垠,资源丰富,可是经济发展有点慢,形势也有点严峻。
东部地区就像一匹千里马,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仿佛一座灯塔,给大家指引方向。
所以,东北和东部的合作就像“冰与火”的结合,两者互补,互相拉动,一起进步,真的是太妙了!你瞧,合作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东部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能帮东北“起飞”;而东北的资源、市场,能为东部的企业提供新的机会。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强劲的引擎和一个宽阔的跑道,两者的结合,让“飞”得更远,更稳。
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东北的经济,也让东部的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游刃有余,一举两得,真是太划算了。
2. 合作成效与实践首先,得说说合作的效果如何吧。
东北和东部的合作成果那是相当丰硕的,不得不让人感叹“合作共赢”的妙处。
比如,很多东部的企业在东北投资建厂,这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
像之前的某家东部汽车企业,落户东北后,不仅车子卖得好,员工的技术水平也迅速提升。
这真是“锦上添花”的好例子,东部企业赚了,东北也享受了经济发展的红利。
再有,双方的合作在产业链的整合上也是大显神威。
比如说,东部有些制造业,在东北找到了原材料供应商,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产品质量。
这种“互通有无”的合作,让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好比在打麻将时,你有这个,我有那个,搭配起来就是一手好牌!除此之外,合作还促进了人文交流。
东部企业来东北投资的时候,东北的文化、习俗,渐渐融入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员工们不仅学会了东北的方言,还尝遍了东北的美食,真是“吃在嘴里,记在心里”的好体验。
这种文化上的融合,让合作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更深层次地推动了双方的了解与友谊。
3. 经验做法与未来展望咱们来聊聊,东北和东部的合作,怎么做才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成功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二)加快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东北三省普遍存在工业集聚、产业集聚有限的
问题,难以实现规模经济,难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也无法发挥集聚效应。东北三省应以各自的主导产 业为核心,首先提高该产业的工业集聚度,以点扩散 出轴延长其产业链条,并加强其密集度,最终形成联 系紧密的东北三省的产业集群网络。
一、东三省产业合作的重要性
东三省均属于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常年 过度地开采以及浪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已 经不复存在。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发展模式,即发 展类似优势产业,只会出现抢占有限资源,有限市场 的局面。发展成本的提高和发展空间的有限性不利 于三省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改善目前条块分割的状 况,才能更为有效合理地配置区域内资源;各有侧重 地协调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才能提高区域内各产 业的关联度和协调度,形成良性的区内循环;各有分 工的东三省产业发展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完整产业 链条,对外突出区域产业优势,这是其中任何一个省 份单独发展都难以实现的。
(三)承接产业转移中,注重产业配套环境的建设 在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必然涉及到产业的梯度 转移,而产业配套环境的整合是影响有效承接产业 转移进程的关键。产业配套环境包括高效的配送网 络、完善的融资体系、健全的基础设施和法律体系等, 这些远远比政府直接提供优惠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 益大,能够构建长远而有生命力的产业体系。 (四)完善产业发展技术信息平台 技术创新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并
合理的产业分工可以促使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 更为有效地整合既有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专业化 分工格局。在此基础上的区域产业合作才会实现更 大的经济效益。
三、东北三省经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模 式分析
东北三省历史渊源颇深,在资源、经济发展模式、 工业结构、政府管理体制以及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等 方面极为相似,这就构成了三省区域合作的可能性; 三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优势不 同的产业特点,如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吉林省的汽 车产业、黑龙江省的石化工业等,这构成了三省实现 一体化型产业合作的可行性。东北三省经济区域可 综合以下两种模式推进。
2010 第 3 期 (总第 101 期)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No. 3,2010 Sam No. 101
东北三省区域产业发展分工与合作模式探索
Hale Waihona Puke 姜丽凡(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系,吉林 长春 130028)
[摘要]东北三省相似的产业格局,限制了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应构建大东北观念,展开整个东北三省经济区域
参考资料:
[1] 闫国庆.国际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3] 姜周.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战
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沈振中.泛三角区域产业合作模式与协调机制研究[D].
另外,区域产业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产 业合作实际上就是三产业的合作,对于产业结构不 合理、各产业的素质普遍不高的区域之间来说,产业 合作更是其它经济领域深入合作的基础。
二、区域产业合作模式理论简述
(一)区域产业分工理论
斯密早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有 关的绝对成本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 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 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 最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彼此交换,则对 贸易双方都有利。[1]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进一步 阐述了各国应按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进行国际分 工。此后穆勒的相对需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 源禀赋论、巴勒斯基的地域分工论等,对国家间的产 业分工贸易合作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华南师范大学,2007.
Explor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y Division & Cooperation Pattern of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JIANG Li-fan
(Department of Finance,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Changchun 130028, China)
四、东北三省经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 若干建议
虽说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相较于国际区域合作 的障碍少很多,但要实现东北三省合理有序的产业 分工合作也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因此,提出以下 建议。
(一)打破地区内部产业壁垒,实现产业的整体 优化
东三省经过长期的独立发展,由于存在一定的 利益冲突,地方保护严重,有着较为严重的产业壁垒 和种种障碍,各种要素无法自由流动,限制了各种产 业的梯度转移和有机结合,从而造成了目前主导产 业不强、优势产业没有优势的局面。因此,要打破这 种壁垒,构建大东北的产业格局。当然,这是不能一 蹴而就的,可分阶段地推进,建议效仿欧盟初期的“煤 钢联盟”,规划建立装备制造联盟,取消装备制造产 业的种种限制,鼓励要素自由流动,协调其生产、流 通和分配,尽快实现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 突出东三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另外,由于东三省 的农业优势,更应加强对农业装备的研发,改变新型
区域产业合作要建立在区域产业分工首先可以 的基础上。区域分工使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条 件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增 加区域经济福利;第二,区域分工可以产生规模经济 和聚集经济效益,并有助于范围经济的形成。[4]第三, 区域分工的专业化生产又可进一步加快新产业的形 成,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剥离外围业务,凝聚并提升核 心业务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衍生出的新产业有助于 丰富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区域产业的 整体竞争力。
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进综合水平型分工合作和点轴开发合作模式。形成合理有序的东北三省产业分工合作,必须打
破地区内部产业壁垒;加快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注重产业配套环境的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技术信息平
台,这样才能实现整体的优化。
[关键词]东北三省;主导产业发展;区域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07
Abstract:Industrial patterns of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are similar, which restrict its development scale and speed. The concept of Great Northeas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n, the regional industry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that is, combining the horizontal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point-axl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pattern. Furthermore, industry barrier within the region must be broken through, industrial cluster taking leading industry as core should be quicken to buil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hould improve. Thus, overall optimization will be realized. Key words: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lea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regional cooperation pattern
可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市场拉动模式的技术创新, 即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可行的技术方案的 R&D 活 动。这种技术创新风险小、成本低,常常有重大的商 业价值,能显著提高创新者的竞争地位和经济效益。 必须搭建产业发展技术信息平台,实现三省产业资 源共享,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技术的商业转 化率。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可以 保护现有技术创新,一方面又可推动新的技术创新 活动。
(二)区域产业合作理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产业合作是通过贸易、 投资、资本流动和技术转让来实现的,[2]因此它们也 是区域产业合作的具体内容和重要途径。区域合作 模式具体可分为六种:1. 优惠贸易安排,如中国—— 东盟优惠贸易安排;2. 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 区;3. 关税同盟,如南部非洲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 如中美洲共同市场;5. 经济同盟,如欧洲共同体;6.完 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欧洲共同 体提出的实现“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就是力图实现这 一计划。以上六种模式的具体合作内容和特点见表 1。 以上均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国内产业 合作相较于国际区域经济经济合作障碍要小得多。 国内产业合作是指国内各产业之间要结成一个紧密 的产业共同体,而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是由地区优势 与产业指向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不同指向的产业 部门分别集中于拥有相应比较优势的地区。[3]
(一)水平型分工合作为主 水平型分工合作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 接近的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 可分为产业内与产业间水平分工。三省各有侧重的 发展主导产业,这样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源、资金和 技术人才优先发展,改善主导产业不强、主导产业同 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优势不突出的局面。针对 · 30 ·
产业内部的分工,由于三省重工业布局极为相似,就 要实行差异产品分工,既可避免恶性竞争,又可满足 不同的需求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具体的可效仿欧 盟早期的煤钢联盟,逐步推进三省的一体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