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游山西村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9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 1(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背景图),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
今天,高老师就带来了两首古诗,一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你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写哪儿吗?来,同学们,看着手中的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学生读《题西林壁》题目,解题: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2.学生读《游山西村》正音浑豚重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1.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配乐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3.“横看”是怎么看?(课件,横:①使物体成横向。
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
③纵横杂乱。
④汉字由左到右的笔形。
)让学生判断选择。
4.从正面看,你看见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指导读“横看成岭”。
5.从侧面看,你看见了什么?(课件)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陡峭)指导读第一句。
6.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图片)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是危崖险岩,从高处向低处俯瞰是幽谷深涧,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以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7.(课件显示六张庐山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配乐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四、学习《题西林壁》三、四句:1.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究竟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他找到原因了吗?2.是呀,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_____,视野受到局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0502古诗两首《游山西村》PPT、优质教学课件
表 35~37
页“几种简单的
自学 能力,充
行阅
片: 表 读,让学生
有 机物”
分发
自主
格
部分,并完成学
挥 学 生 的 归纳总结来
案 中的表
主体
获得
一,
看
作用。
新知识,应
哪组完成 的又快
没有
太大难度。 又
好! 投影部分 学生
比较修正 发 挥 学 生 了解这几种 PPT 幻灯
表格,让学生互评,内容,识 评功能。 有 机 物 不 几种简单
二.糖类、油脂、维生素
1、糖类
探究问题一: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有哪些糖类? 谷物中含有的淀粉、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以及蔗糖、葡萄糖等 物质统 称为糖类。生活中常用的白糖、冰糖、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 蔗糖,它 是重要的甜味剂(媒体)
组成并填写学案中 建构检验 用 已 有 知 素的方法,
的相应
有机
识经
可通过
空格。让学生从中 物中含碳 、 验 建 构 回忆质量守
悟出检
氢
新 的规 恒定
验有机物中是否 元素的共 律 性 认 识 律并结合投
碳、氢元素的方法。识。
的能
影部
力。在探 分学案,师
究中
生在纠
达 成 知 识 错评价中启
目标
迪学
3。 生悟出检验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 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 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疑:以为,怀疑。
一荫时道 个,,水 村花忽,一 庄色然正重 出明在疑重 现媚一惑山 在的片无, 眼地绿路又 前方柳可一 。,成走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
5.<<游山西村>>说课稿一、说教材《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
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游山西村》不仅写了作者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是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二、说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并不陌生,但有一定的难度。
古诗词理解之难,难就难在:古今汉语差异,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感;诗文意思省略、语言跳跃造成的曲折感;大量用典,牵扯时代背景造成的隔阂感。
古诗词教学更难,节选入小学课本的《游山西村》虽然只有短短的4行28个字,但是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在农家人盛情接待诗人过程中,包含着热闹的场面,迷人的风光习俗,淳朴的民风民情,还有诗人游历的感受心情。
整首诗字字皆妙,处处精彩,但学生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却又为很大的差异。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句,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哲理,尝试加以运用。
四、说教法我想:语文教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立足于文本,立足于语言文字。
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如何落实到课堂行为,这个过程真的很费周折,煞费苦心。
教学同样要注意方法的引领。
在认真研读文本之后,我已经明确本课教学应渗透学生理解诗歌的三个重要方法:①运用资料。
②展开想象。
③体会道理。
具体我是这样做的:1、运用资料——特定的社会环境是作品产生的温床,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
四年级语文上课件游山西村
第六页,共十五页。
当我读到诗句中的(De)“——
——————”,仿佛看到——
——————。
第七页,共十五页。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 笑 农 家 腊 酒(Jiu) 浑,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
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
第三页,共十五页。
游山西村
宋●陆游
。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 / 山 重 水(Shui) 复 疑 无 路, 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
第四页,共十五页。
美 (Mei)
人 更美 (Ren)
景美
第五页,共十五页。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 笑(Xiao) 农 家 腊 酒 浑,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游 山 西(Xi) 村》
第一页,共十五页。
回乡九偶月书九村日咏忆居山柳东兄弟
(唐) 王维 (唐)贺知章(Zh(an唐g))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清)高鼎
乡音无草独改长碧在鬓莺玉异毛飞妆乡衰二成为。月一异天树客,,高, 笑儿问童客相拂儿每从见堤童何万逢不杨处散条佳相来柳学垂节识。醉归下倍,春来绿思烟早丝亲。,绦。。
忙遥趁不知东知兄(细D弟ong)叶风登谁放高裁纸处出鸢,,。
遍二插月茱春萸风少似一人剪。刀。
第二页,共十五页。
陆游 (Lu)
• 1125-1210,字务观,号放 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 人,南宋著名诗人。出生于
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 人民苦难的严重关(Guan)头。在 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 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 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 间或质朴清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
(宋)陆游
制 作 人:严亚兰 指导教师:杨正勇
单位:秀山县溪口镇芭蕉小学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 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前两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 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 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 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 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 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 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 的赞赏。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谢 谢
古诗赏析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两句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 另一方面它又富于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 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游山西村
这首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 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 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 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 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对田 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山村景色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诗歌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山村景色的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直观教学法:通过描绘画面,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
2. 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山村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游山西村》。
(2)分句教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句。
3. 理解与感悟:(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4. 描绘画面:(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展示学生的描绘作品,进行互动点评。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山村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游山西村》,分句教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句。
3. 理解与感悟: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一、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1、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这首诗歌,同学们一起来把它背诵一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来同学们课后都很用功,记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
板书:游山西村二、作者、解题目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能谈谈你对诗人陆游的了解吗?出示课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一生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来齐读课题:游山西村结合注释了解山西村在什么地方,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那么“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陆游在山西村游玩。
山西村只是一个山村,陆游去一个山村游玩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课文中标的音节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诗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腊浑豚哪位同学把这几个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同学们一起把每个字读两遍。
三、抓字眼,明诗意。
好同学们齐读这首诗。
接下来自由朗读并思考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课件:前两句作者游山西村,他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游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当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出示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
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由此可知作者应该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在游山西村?请同学来说说。
我们知道了陆游此时很郁闷,沮丧。
但诗句中描绘的景象又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我们一起带着疑问读这两句:莫笑。
结合注释或同桌讨论,在读完这两句后你看到了什么?(原来一群纯朴的乡亲们在热情的招待陆游,杀鸡宰猪其乐融融的画面。
)同学们再读,你从哪个字体会到了村民的热情?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食物充足) 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村民的热情,好客,淳朴)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足足的表达出来吗?(要突出“足”个人读,齐读。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多音字 铺[pū] (铺床)(铺垫) [pù] (肉铺)(床铺) 空[kōnɡ] (空谈)(高空) [kònɡ] (空出来)(空白) 占[zhān](占卜)(占卦) [zhàn](占领)(占有)
8
辨字组词
虎(老虎)
占(占有) 铺(铺开)
唬(吓唬)
战(战争) 捕(捕捉)
4
6.爬山虎的脚
1.作者:叶圣陶(1894-1988),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 育家。原名绍钧,字圣陶。
2.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 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的过程。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 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3.理清思路:
a.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特点:常见、茂盛、会爬)
6
5.比喻句: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 牛的触角。(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蜗牛的触角)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 爬山虎的脚比喻成蛟龙的爪子) 6.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 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触、变、 巴、拉、贴、爬,这六个字写出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7.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
的,细线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爬山虎的脚及墙的关系:没触着—枯 萎;触着墙—变成灰色) 8.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 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从“休想”一词可看出,爬山虎贴墙贴得非常牢固。)
7
【我会写】 虎[hǔ] (老虎)(虎穴)(虎将)(东北虎)(卧虎藏龙) 占[zhàn] (占有)(占领)(攻占)(抢占)(独占鳌头) 铺[pū] (铺开)(铺路)(平铺)(铺张浪费) 均[jūn] (平均)(均分)(均等)(人均)(势均力敌) 匀[yún] (均匀)(匀称)(匀和)(调匀)(匀脂抹粉) 叠[dié] (折叠)(叠词)(叠纸)(重叠)(层峦叠嶂) 茎[jīnɡ] (茎部)(根茎)(藤茎)(茎块)(数茎白发) 柄[bǐnɡ] (手柄)(花柄)(权柄)(刀柄)(传为笑柄) 触[chù] (接触)(触电)(触犯)(碰触)(触目惊心) 痕[hén] (痕迹)(泪痕)(伤痕)(痕印)(伤痕累累) 逐[zhú] (追逐)(角逐)(逐渐)(逐步)(随波逐流)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案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山西村》。
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景物和形象,领会诗人的情感。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游山西村》原文。
生字词卡片。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准备齐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村景色的变化,引起学生对《游山西村》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农村有什么印象?诗人陆游在他的诗中对农村又有怎样的描述呢?4.2 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游山西村》,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3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与《游山西村》主题相关的短文或绘画。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生字词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让学生进行互评,共同促进彼此的进步。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游山西村》的兴趣。
出示诗歌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6.2 步骤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王寨小学刘瑞雪一、概述《游山西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3)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字、词、句的意思,翻译并体会诗人的心境。
2.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
(2)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歌的涵义。
(3)通过背诵,积累文言字词的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陆游通过对农家好客情景的描述,体现了农家的淳朴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以及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对古诗的背诵程度,比较有难度。
同时,学生对古诗中的文言词汇,在记忆和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整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直观生活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变成“彩色、立体”而非黑白、平面的。
同时,课堂也成为学生想象的天地,创造的源头,益智的场所,冶情的时空。
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媒体信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给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游山西村 人教新课标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体会农村丰年的欢悦及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
2.学习生字、新词。
3.体会诗句的含义,与人交流感受并背诵这首诗。
2.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句的含义,与人交流感受并背诵这首诗。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介绍资料,导入诗文1.宋朝著名诗人除苏轼外,你还了解哪位诗人?(王安石、陆游、杨万里、叶绍翁等。
)2.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游山西村》,板书诗题。
3.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生活的年代处于动乱时期,人民深受苦难。
他的诗歌以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为主题,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
二学习诗文,理解感悟1.读诗,借助拼音读准、读通。
2.两人互读、指名读,检查朗读,并知其大意。
(写农民喜获丰收,欢悦待客的景象。
)3.再读,根据注解和字典,弄清词句的意思。
(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年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的景象,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4.默读,从诗文的词句中你有什么体会?(让人感受到农家人的喜悦、热情和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景中寓有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种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好像没有希望时,却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带来新的希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情感。
(练习背诵。
)三小结学法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
需要注意的是,古诗文字词的内涵深刻,要仔细体会,才能深入理解。
另外,有些古诗文的词义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要注意弄清楚,搞明白。
课后习题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教材分析:《游山西村》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作者游玩山西村所见所感。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图画的看法。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说出字词的意思。
2. 学生组内交流,互相提问字词的意思。
3.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四、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
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生活画面?2. 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想中的乡村生活。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课文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2)作者为什么喜欢山西村?(3)课文中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生活画面?2. 练习书写生字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二首游山西村题西林壁
背一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
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人。他在诗、词 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 豪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 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 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识字学词。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题西林壁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 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 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山南北长约 25 公里,东西宽约 20 公里,以 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 、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 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 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 篇佳作。
拓展阅读: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 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 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 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 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 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 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 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 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游山西村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2、同样,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和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乡时写的。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二、自学,交流。
1、自由朗读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课文插图、词语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1)对题目的理解;(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莫(不要)、浑(浑浊不清)、足(充足、备足)、豚(猪)疑(以为,怀疑)(3)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案《游山西村教案》。
三、难点点拨1、师点拨: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特别是哪个字看出"丰盛"(足)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2、第三、四句写什么(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这"又一村"指什么(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中华西小学梁美英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哲理,并加以运用;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哲理,并加以运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吗?这首诗是说明了个什么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游山西村》,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陆游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板书题目《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课件:1知诗人,解题意;2释诗句,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二、知诗人,解题意1、诗人简介:课件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谁能说出陆游是什么朝代的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山西村
四年级语文教案
《游山西村》综合资料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____(省、市、区、县))镜糊的三山乡。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
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
(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
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
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
(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
)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
(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
)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
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
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仅供教师参考。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
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王安石《江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