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4章 路线交叉设计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极限 值。
② 平曲线最小半径
城市道路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匝道设计速度(km/h) 60 50 80 90 100 125 85 45 65 75 80 100 75 40 50 60 65 80 65 35 40 45 50 60 60 30 30 35 40 45 50 25 20 25 30 35 40 20 15 20 20 30 35
选用匝道设计速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右转弯匝道宜采用规定值的上限或中间值;


内环匝道宜采用下限;
定向连接匝道宜采用上限或接近上限值; 接近收费站或一般公路的匝道末段,设计速度可酌情降低; 驶出匝道分流端的设计速度不得小于主线设计速度的50%~60 %;

驶入匝道与加速车道连接处的设计速度应保证车辆驶至加速车 道末端的速度能达到主线设计速度的70%。
② 平曲线最小半径
公路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匝道设计速度(km/h) 圆曲线最小半径 (m)

80 280 230
60 150 120
50 100 80
40 60 45
35 40 35
30 30 25
一般值 极限值
选用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根据匝道设计速度选用标准中所规定的一般值 ;
⑤ 停车视距

匝道全长范围内均应满足大于下表所列停车视距数 值,积雪地区应大于括号内的值。
匝道停车视距
匝道设计速度(km/h) 视 距(m)
80 110(135)
60 75(100)
50 65(70)
40 45(45)
35 35
30 30
⑤ 停车视距

分流点之前主线上的视距应大于1.25倍主线停车视距,有 条件时,宜满足下表所列识别视距的要求。

4.1.2 立体交叉设置条件
(2) 城市道路

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状交通量超过4000pcu /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较难采取有效的 平面交叉口改善措施等,可设置立体交叉。
4.2 立体交叉匝道与匝道端部设计
4.1.1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3)按立体交叉的平面几何形状分类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喇叭形立体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


叶式立体交叉
菱形立体交又
(3)按立体交叉的平面几何形状分类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3)按立体交叉的平面几何形状分类
(a)
(b)
喇叭形立体交叉
(3)按立体交叉的平面几何形状分类
环形立体交叉
匝道回旋线参数


匝道设计速度(km/h) 回旋线参数 A(m)
80 140
60 70
50 50
40 35
35 30
30 20
④ 加宽
单向单车道匝道 圆曲线半径(m) 加宽值(m) 15~<21 2.75 21~<23 2.50 23~<25 2.25 25~<27 2.00 27~<29 1.75 29~<32 1.50 32~<36 1.25 36~<42 1.00 42~<48 0.75 48~<58 0.50 58~<72 0.25 ≥72 0 单向双车道或对向双车道匝道 圆曲线半径(m) 加宽值(m) 15~<21 3.75 21~<22 3.25 22~<23 3.00 23~<24 2.75 24~<25 2.50 25~<26 2.25 26~<27 2.00 27~<29 1.75 29~<31 1.50 31~<33 1.25 33~<36 1.00 36~<39 0.75 39~<43 0.50 43~<47 0.25 ≥47 0
相交道路的设计速度 道路的设计 速度(km/h) 80 60 50 40 60~40 50~40 - - 50~40 45~35 40~30 - - 40~30 35~25 30~20 - - 30~20 30~20 - - - 25~20 (km/h) 120 80 60 50 40
① 设计速度
识别视距
主线设计速度(km/h) 识 别 视 距(m)
120 350~460
100 290~380
80 230~300
4.2.1 匝道平面线形

道路线形设计原理完全适用于匝道。 匝道平面线形要素仍然是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 一般而言,匝道的平面线形比道路路线平面线形要 复杂。

此外,匝道在平面位置和高程上都受到较严格的限 制。
(1) 技术标准的采用
① 设计速度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设计速度
① 设计速度
城市道路匝道设计速度
(2) 按交通流线相互关系分类

完全立交型立体交叉 交织型立体交叉 不完全立交型立体交叉
(2) 按交通流线相互关系分类
4
4 4
A
2 2
A
2
A
(a) D
(b) D
(c) D
完全立交型立体交叉
(2) 按交通流线相互关系分类
交织型立体交叉
(2) 按交通流线相互关系分类
(a)
(b)
不完全立交型立体交叉
超高 iy=6%的最小半径(m) 120 超高 iy=4%的最小半径(m) 130 超高 iy=2%的最小半径(m) 145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 平曲线最小半径(m) 180 100
③ 回旋线参数

匝道及其端部凡曲率变化较大处均应设置缓和曲线, 其形式采用回旋线,参数一般以A<1.5R为宜。 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其参数宜相等,不相等 时,其比值应小于1.5。 回旋线的长度应同时满足超高过渡的需要。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按立体交叉的平面几何形状分类
叶式立体交叉
(3)按立体交叉的平面几何形状分类
(a)
(b)
菱形立体交叉
4.2 立体交叉设置条件
(1) 公路

高等级公路间相互交叉,以及高等级公路同交通繁 忙的一般公路相交处。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大城市,重要政治、经 济中心,重点工矿区的公路相交处;同通往重要港 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公路相交处;同通往 重要交通源的支线起点相交处。
第4章 路线交叉设计
内容提要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及设置条件 立体交叉匝道设计与匝道端部设计 道路与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4.1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及设置条件
4.1.1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1)按交通功能分类


分离式立体交叉
(a) (b) (c)
互通式立体交叉
(d)
(e)
4.1.1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