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液体复苏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创伤患者液体复苏治疗
创伤后几分钟到一 个小时内
初期治疗后几周
约 50%在创伤 瞬间死亡
第一个死亡高峰
因此创伤后休克的
初期治疗是减少创伤死
亡率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存活的创伤 患者已能够得到很好的救治,早期死亡 率大大降低
但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晚期死亡 率并未见明显减少
创伤后几分钟到 一个小时内
临床大多数创伤休克是非控制性出血休克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对于非控制出血 休克大量快速液体复苏可增加血液丢失,导致血液 稀释,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组织氧供降低, 引起代谢紊乱。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创伤休克低血压,应立 即进行液体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尽快提 升血压。
--J Trauma, 1995,39:200-209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问题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的优劣尚存争议, 但多数实验报道低温复苏( 28 ℃-32 ℃)优于常温复苏,低温可降低组织细 胞代谢率,降低对氧的需求, 延长休克 的黄金抢救时间,同时低温可防止毛 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问题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对出血未控制 性休克,在休克时或复苏时通过表面冷却 的方法达到轻度和中度低温,可提高动物 的存活时间和72h存活率,降低血和肝组 织中抗氧化物质的减少. 低温复苏的方法 可使“黄金时间”延长2-3倍.
Leppaniemi 等用大鼠非控制出血休克模 型研究了即刻和延迟液体复苏对休克动物血液丢 失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也表明早期快速液体复 苏可增加休克动物血液丢失和死亡率。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问题
Bickell 等人研究了598例创伤休克病人即刻复 苏(309例)和延迟复苏(289例)的情况。
即刻复苏组在到达手术室前平均输注液体 2478ml,延迟复苏组平均输注液体375ml,但 两组在到达手术室时的血压却基本相同,且延迟 复苏组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患 者死亡率情况较即刻复苏组为优。
若过早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裤、平 衡盐液或高渗盐液提升血压,并不能提高患者 的活存率,事实上有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危 险。
低压复苏与正压复苏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限制/低压复苏对非 控制出血休克患者效果优于积极/正压复苏。
理论基础:减少出血 降低心脏负荷 减少院前勤务压力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问题
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的内容
• 手术止血
外科损伤 控制理论
• 恢复循环氧供
机械通气 氧合
液体治疗
液初体期复治苏疗治疗 Fluid Therapy
严重创伤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涉及的 主要内容:
• 一、液体复苏的策略 • 二、液体复苏的方法 • 三、液体复苏终点标准 • 四、复苏液体的选择
一,液体复苏的策略
--N Engl J Med, 1994,331:1105-1109
1994年,Bickell 课题组:
结果:延迟组存活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说明:止血前大量液体治疗加重出血。
1. 容量增加,血管静水压增高 2. 凝血功能低下
--N Engl J Med, 1994,331:1105-1109
对出血控制的患者
1983年Aprahamian et al: 院前液体治疗明显增加病人存活率。
--J Trauma 1983,23:687-690
1990年Kaweski et al: 7000例休克病人观察,院前液体治
疗并不明显提高存活率。
--J Trauma 1990,30:1215-1218
Dronen et al 研究控制性和非控制性失 血性休克模型时发现:
初期治疗 后几周
约50%在创伤 瞬间死亡
第一个死亡高峰
创伤八大致命性并发症
①气道梗阻 ②血气胸 ③ SHOCK ④Biblioteka Baidu环境紊乱
⑤ ARF ⑥ ARDS ⑦ SEPSIS ⑧ MODS/MOF
创伤休克的并发症: ARDS、Sepsis、MODS
并发症的发生无不与休克导致的 低灌注和低氧血症有关
早期改善休克病人的低灌注和低 氧血症为改变休克预后的关键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问题
研究结果提示:严重创伤休克患者, 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治疗止血前采取延迟、 低压复苏策略, 给机体基本需要量, 可 以提高复苏效果,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目前专家(Owens TM et al)的意 见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 早期的院前
液体复苏治疗应该使机体心血管功能
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低于正常(MAP 50-70mmHg),但又不致于发生循环 休克。
• 方法:给予小剂量(限制性)补液,首次液体为 7.5%NaCl和6%Dextran(HSD)250ml(缓慢输注, 至少10-15分钟以上),如患者无反应再给250ml, 总量不超过500ml, 其后根据情况可给一定的等 渗溶液。
• 复苏的标准是桡动脉脉搏可触及(收缩压约80-90 mmHg)和恢复意识。
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时给予液体 治疗,存活率可达100%;
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时给予液 体治疗,存活率仅22%。
--Am J Emerg Med, 1993,11:331-335
1994年,Bickell 课题组:
598名不全贯通伤病人(收缩压<90mmHg) 分为二组,或接受院前液体治疗(快速组), 或进入手术室后开始液体治疗(延迟组)。
• 建立静脉通道,伤情稳定(桡动脉脉搏强) 的,可不予输液,但密切观察,同时提倡 口服补液。
• 对有休克表现的(桡动脉脉搏微弱或缺 失), 可用乳酸林格液或6%的羟乙基淀粉 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0mmHg 左右,并根据 伤员反应慢速输液维持脉搏可触及。
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者
• 应建立静脉通道并慢速输液,维持桡动脉脉搏可 触及,尽快后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 二,严重创伤休克患者 液体复苏方法
二、严重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方法
传统的复苏方法(对严重创伤/休克) 积极(正压)复苏 即刻复苏 正温复苏
二、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新方法
新的复苏方法(特别是对非控制性出血) 限制(小量/低压)复苏 延迟复苏 低温复苏
低压复苏与正压复苏
正血压复苏的传统概念主要源于Wiggers控制性 出血性休克(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模型。
创伤后几分钟到一 个小时内
初期治疗后几周
约 50%在创伤 瞬间死亡
第一个死亡高峰
因此创伤后休克的
初期治疗是减少创伤死
亡率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存活的创伤 患者已能够得到很好的救治,早期死亡 率大大降低
但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晚期死亡 率并未见明显减少
创伤后几分钟到 一个小时内
临床大多数创伤休克是非控制性出血休克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对于非控制出血 休克大量快速液体复苏可增加血液丢失,导致血液 稀释,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组织氧供降低, 引起代谢紊乱。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创伤休克低血压,应立 即进行液体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尽快提 升血压。
--J Trauma, 1995,39:200-209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问题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的优劣尚存争议, 但多数实验报道低温复苏( 28 ℃-32 ℃)优于常温复苏,低温可降低组织细 胞代谢率,降低对氧的需求, 延长休克 的黄金抢救时间,同时低温可防止毛 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问题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对出血未控制 性休克,在休克时或复苏时通过表面冷却 的方法达到轻度和中度低温,可提高动物 的存活时间和72h存活率,降低血和肝组 织中抗氧化物质的减少. 低温复苏的方法 可使“黄金时间”延长2-3倍.
Leppaniemi 等用大鼠非控制出血休克模 型研究了即刻和延迟液体复苏对休克动物血液丢 失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也表明早期快速液体复 苏可增加休克动物血液丢失和死亡率。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问题
Bickell 等人研究了598例创伤休克病人即刻复 苏(309例)和延迟复苏(289例)的情况。
即刻复苏组在到达手术室前平均输注液体 2478ml,延迟复苏组平均输注液体375ml,但 两组在到达手术室时的血压却基本相同,且延迟 复苏组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患 者死亡率情况较即刻复苏组为优。
若过早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裤、平 衡盐液或高渗盐液提升血压,并不能提高患者 的活存率,事实上有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危 险。
低压复苏与正压复苏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限制/低压复苏对非 控制出血休克患者效果优于积极/正压复苏。
理论基础:减少出血 降低心脏负荷 减少院前勤务压力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问题
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的内容
• 手术止血
外科损伤 控制理论
• 恢复循环氧供
机械通气 氧合
液体治疗
液初体期复治苏疗治疗 Fluid Therapy
严重创伤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涉及的 主要内容:
• 一、液体复苏的策略 • 二、液体复苏的方法 • 三、液体复苏终点标准 • 四、复苏液体的选择
一,液体复苏的策略
--N Engl J Med, 1994,331:1105-1109
1994年,Bickell 课题组:
结果:延迟组存活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说明:止血前大量液体治疗加重出血。
1. 容量增加,血管静水压增高 2. 凝血功能低下
--N Engl J Med, 1994,331:1105-1109
对出血控制的患者
1983年Aprahamian et al: 院前液体治疗明显增加病人存活率。
--J Trauma 1983,23:687-690
1990年Kaweski et al: 7000例休克病人观察,院前液体治
疗并不明显提高存活率。
--J Trauma 1990,30:1215-1218
Dronen et al 研究控制性和非控制性失 血性休克模型时发现:
初期治疗 后几周
约50%在创伤 瞬间死亡
第一个死亡高峰
创伤八大致命性并发症
①气道梗阻 ②血气胸 ③ SHOCK ④Biblioteka Baidu环境紊乱
⑤ ARF ⑥ ARDS ⑦ SEPSIS ⑧ MODS/MOF
创伤休克的并发症: ARDS、Sepsis、MODS
并发症的发生无不与休克导致的 低灌注和低氧血症有关
早期改善休克病人的低灌注和低 氧血症为改变休克预后的关键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问题
研究结果提示:严重创伤休克患者, 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治疗止血前采取延迟、 低压复苏策略, 给机体基本需要量, 可 以提高复苏效果,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目前专家(Owens TM et al)的意 见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 早期的院前
液体复苏治疗应该使机体心血管功能
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低于正常(MAP 50-70mmHg),但又不致于发生循环 休克。
• 方法:给予小剂量(限制性)补液,首次液体为 7.5%NaCl和6%Dextran(HSD)250ml(缓慢输注, 至少10-15分钟以上),如患者无反应再给250ml, 总量不超过500ml, 其后根据情况可给一定的等 渗溶液。
• 复苏的标准是桡动脉脉搏可触及(收缩压约80-90 mmHg)和恢复意识。
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时给予液体 治疗,存活率可达100%;
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时给予液 体治疗,存活率仅22%。
--Am J Emerg Med, 1993,11:331-335
1994年,Bickell 课题组:
598名不全贯通伤病人(收缩压<90mmHg) 分为二组,或接受院前液体治疗(快速组), 或进入手术室后开始液体治疗(延迟组)。
• 建立静脉通道,伤情稳定(桡动脉脉搏强) 的,可不予输液,但密切观察,同时提倡 口服补液。
• 对有休克表现的(桡动脉脉搏微弱或缺 失), 可用乳酸林格液或6%的羟乙基淀粉 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0mmHg 左右,并根据 伤员反应慢速输液维持脉搏可触及。
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者
• 应建立静脉通道并慢速输液,维持桡动脉脉搏可 触及,尽快后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 二,严重创伤休克患者 液体复苏方法
二、严重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方法
传统的复苏方法(对严重创伤/休克) 积极(正压)复苏 即刻复苏 正温复苏
二、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新方法
新的复苏方法(特别是对非控制性出血) 限制(小量/低压)复苏 延迟复苏 低温复苏
低压复苏与正压复苏
正血压复苏的传统概念主要源于Wiggers控制性 出血性休克(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