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指导

123zhouguoan@

中考文言文翻译,是近年中考语文的难点,属于有区分度的题。翻译的考点主要在文言词法和文言句法上,文言词法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例析

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译作“……是……”格式一:……也

如①夫战,勇气也。译:

②环滁皆山也。译:

格式二:……者,……也。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

格式三:……者也。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译:

请再各举一例并翻译。

2、主谓之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译

②臣本布衣。译

举例并翻译:

3、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译: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译:

举例并翻译:

4、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不知木兰是女郎。译:

举例并翻译:

二、倒装句例析

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目前学习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译:“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形较多,目前我们值得了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何”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构成倒装。

例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为“凭借什么” 。

子何恃而往? ——“何恃”是“恃何”的倒装,也译为“凭借什么”。

王曰“何坐?”——“何坐”是“坐何”的倒装,译为“犯了什么罪”。

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译为“有什么”。

②用“之”字作标志的倒装句。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有时,在一些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④、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如: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译为“这”。

⑤、其他倒装句。平时注意归纳。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

有时,定语后置也用“之”作为标志。

例如:马之千里者——是“千里马”的倒装,定语“千里”后置。

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目前,我们学习的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表对象、地点、时间等)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是“于我有何哉”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试多举几例。

三、省略句例析

在古汉语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形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

练,更具有文言气息,这种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做省略句。

从省略的对象看:1、省主语;2、省谓语;3、省宾语;4、省介词等。

1.主语省略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举例:

2.谓语省略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举例:

3.宾语省略:往往可以用“之”代替。

①便要()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举例:

4.介词省略

①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②武陵人()捕鱼为业

举例:

四、被动句例析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于”表被动

困于心,衡于虑。译:

举例:

2、用“为”表被动

山峦为晴雪所洗。译:

举例:

3、无标志被动句(有被动词)。

帝感其诚。译:

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