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指导
中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环村居者皆猎户。
可译为:村子周围居住的人都是猎户。
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可译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是夫子呢?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
2.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3.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是中考语文的难点,属于有区分度的题。
句子翻译要兼顾词法与句法。
文言词法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尤其要重视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语含义。
文言句法重点考查几种特殊句式,即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
真题再现: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
虽然率领十多万军队,不过已落入我的谋划之中,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了。
【提卒:率领军队;坠:落入;画:谋划;破:打败】(2)魏徵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
魏徵多次劝谏,认为只要用恩德安抚他们,一定会无需讨伐冯盎就自己来归顺。
【频:多次;但:只;以德:用恩德;讨:讨伐】(3)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一日一夜至。
赵奢已经打发走秦国间谍,于是下令卷起铠甲催促部队行军,一天一夜就到了。
(4)不如背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不如背叛秦国而去援助宜阳,你一出兵,秦国就会害怕你会乘秦军疲惫去袭击它,一定会把宝物奉送给你。
(5)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刑罚。
对人或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用判断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借用“者”、“也”等标志词构成。
译作“……是……”。
格式(1):……者,……也。
(2):……者也。
(3):……,……也例: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夫战,勇气也。
④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用判断句,没有标志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例: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②臣本布衣。
3、用“是”、“为”、“乃”等判断词表判断。
例:①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时前置。
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子何恃而往?③王曰“何坐?”④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⑤微斯人,吾谁与归?⑥何陋之有?⑦宋何罪之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中考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
(《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
“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
2020中考复习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无论是中考或高考,都会有这方面的试题。
而想要在翻译方面得满分,首先得掌握比较特殊的文言句式,因为翻译题的考查往往是从这些种特殊句式中延伸而来。
今天我们来看下文言文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记得查收哦~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⑶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文言文特殊结构字词翻译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往往通过“也”、“者”等字来表达。
翻译时,应将判断句的语气和意义准确传达出来。
例如:原文:孔子者,仲尼也。
译文:孔子,即仲尼。
二、被动句的翻译文言文中的被动句,通常以“为”、“见”、“于”等字引导。
翻译时,应将被动关系表达出来。
例如:原文:吾王为秦所囚。
译文:我国的君王被秦国囚禁。
三、省略句的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如:原文:读《论语》,学而时习之。
译文:读《论语》,学习其中的道理,并且时常温习。
四、倒装句的翻译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类型。
翻译时,应将倒装结构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
例如:原文:吾友,彼善也。
译文:我的朋友,他是个好人。
五、并列句的翻译文言文中的并列句,常通过“而”、“与”、“及”等字连接。
翻译时,应将并列关系表达出来。
例如: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译文: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九层之台,起于堆积的土。
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常以“何”、“乃”、“岂”等字开头。
翻译时,应将疑问语气和意义准确传达出来。
例如:原文:何以为报?译文:拿什么来报答呢?七、感叹句的翻译文言文中的感叹句,常以“哉”、“乎”、“矣”等字结尾。
翻译时,应将感叹语气和意义准确传达出来。
例如:原文:吾闻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我听说君子行事,以静修身,以俭养德,多么好啊!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结构字词时,我们要充分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把握其意义和语气,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工作达到较高的水平。
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笔记区】一、定语后置的定义: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二、中学语文常见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以下四种形式:(一)“中心词+之+定语+者”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译文: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译文: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二)“中心词+定语+者”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译文:原来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译文: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译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译文: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译文: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
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
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
如例③④就是这样。
在例④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
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三)“中心词+之+定语”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专家指导: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细解析
专家指导: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细解析导读:文言文句式有一般句式也有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又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疑问句,特殊文言文句式分为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等等,下面就详细介绍这些句式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的句式解析★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文言文翻译中考重点句型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式繁复,变化多端。
然欲解其意,必先明其句型。
兹将文言文翻译中考重点句型解析如下:一、判断句判断句,即表达判断的句子。
其特点为谓语动词直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型有:1. 主语+谓语+者。
如:“吾师者,颜回也。
”(我的老师是颜回。
)2. 主语+谓语+也。
如:“孔子,圣人也。
”(孔子是圣人。
)3. 谓语+者,主语+也。
如:“圣人者,非世之所誉也。
”(圣人,不是世人所赞誉的。
)二、被动句被动句,即表示主语受到动作影响的句子。
其特点为谓语动词表示被动关系。
常见的被动句型有:1. 主语+谓语+于+宾语。
如:“吾闻孟尝君好客,尝受困于孟尝君。
”(我听说孟尝君喜欢结交朋友,曾经受到孟尝君的困扰。
)2. 主语+谓语+见。
如:“吾不见也。
”(我不见。
)3. 谓语+者,主语+于+宾语。
如:“兵败者,必于地形也。
”(战败的人,一定是由于地形的原因。
)三、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即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其特点为宾语前置,谓语动词后置。
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型有:1. 宾语+谓语+主语。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宾语+谓语+于+宾语。
如:“吾欲以天下奉孺子,孺子不纳。
”(我想把天下交给孺子,孺子不接受。
)四、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即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其特点为定语后置,被修饰的名词前置。
常见的定语后置句型有:1. 被修饰的名词+之+定语。
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的堤坝,被蚂蚁的洞所毁坏。
)2. 被修饰的名词+定语。
如:“吾友之才,足以服众。
”(我的朋友有才能,足以服众。
)五、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即状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其特点为状语后置,谓语动词前置。
常见的状语后置句型有:1. 谓语+状语+主语。
如:“吾闻之,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我听说,民众不畏惧威严,那么大威就会到来。
)2. 谓语+状语+于+宾语。
中考文言文固定结构翻译
一、判断句式判断句式是文言文中表达判断的一种特殊句式。
翻译时,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者……也”结构翻译为“……是……”或“……就是……”。
例句:子路,吾闻其喜人。
翻译:子路,我听说他是个让人喜欢的人。
二、被动句式被动句式是文言文中表达被动意义的一种句式。
翻译时,一般将“被……所……”结构翻译为“……被……”或“……受……”。
例句:吾不能举其全。
翻译:我不能举起它。
三、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中将宾语放在谓语前面的句式。
翻译时,将宾语放回原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例句:吾欲之南海。
翻译:我想去南海。
四、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中将定语放在中心语后面的句式。
翻译时,将定语放回原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例句: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翻译:城里的女子喜欢高高的发髻,四方的女子发髻高出一尺。
五、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是文言文中将状语放在中心语后面的句式。
翻译时,将状语放回原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例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六、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式。
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吾欲观夏禹之迹。
翻译:我想看看夏禹的遗迹。
七、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将谓语动词、助词或状语等成分放在主语前面的句式。
翻译时,将倒装成分放回原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例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担心人少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安。
总之,在中考文言文固定结构翻译中,考生应掌握以上几种常见句式的翻译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不断积累和总结,相信考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初中常用11个虚词1、之“之”可以作代词,多为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作动词,是“到”“往”的意思。
“之”作代词、动词时是实词,这里只说明其作虚词时的用法及意义。
“之”为虚词时常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章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
例如:公将鼓之。
久之,日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④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以“以”作动词时,是“认为”的意思,如“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着重讲“以”作虚词时的用法。
(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来)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按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依靠)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如:屠惧,投以骨。
(把)徐喷以烟(用)以衾拥覆。
(拿)(2)连词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例如:无从致书以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③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
例如:俯身倾耳以请。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于“于”为介词,主要用法有:①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
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在)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文言翻译之特殊句式(最后)PPT课件
▪ 文言句式总的架构图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说明》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 语前置,成分省略。 (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 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学习目标:
1、总结并掌握四种特殊句式的特点,能够 快速识别这四种句式。
判断句
(二)翻译下列各组句子并区别:
第一组: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疑问副词
我连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
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沛公在哪里?
第二组: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介词,向,对。
然而这可以对智者倾诉,难以向俗人说清楚啊。 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表被动
我因为言论而遭逢这场灾祸,更加被乡里人耻笑。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被攻破
得译得分点: “被”“受到”
(三)宾语前置
2、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等; 代词:己、 之、余等。
第三组: ①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表被动
而您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与您结交。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表被动 不被世俗拘束,向我学习。 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介词,比
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急。
第四组:
①慈父见背。 偏指一方: ②是以见放。 表被动
慈父背弃我。 我
因此被流放。
特殊句式翻译口诀:
所谓倒装,其实容易, 调整语序,畅通文意。
宾语前置
实战 演练: (一)明确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
【中考温习专项】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课堂导入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除要把握经常使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把握经常使用的句式及翻译。
文言句式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定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二、温习预习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的格式:一、判定句式二、倒装句式3、省略句式4、疑问句式五、否定句式六、被动句式。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文言文常见句式判定句一、用:“……者,……也。
”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二、用:“……,……也(或‘者也’)。
”表示;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
”表示;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
”表示;如:刘备,天下枭雄。
注意:并非所有效了“者、也”的都表判定。
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翻译为“被”常见的几种形式:一、用“……于……。
”表示;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二、用“……见……”的形式表示;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样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必然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宾语能够分为下面几种:一、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作宾语,一样提早到动词(或介词)前。
如:微斯人也,吾谁与归?二、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提早到动词前。
如:未之有也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忙,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A、何陋之有?B、何厌之有?C、何后之有?D、马首是瞻E、惟利是图。
定语后置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样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必然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初中常用11个虚词l^之“之”可以作代词,多为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作动词,是"到"“往”的意思。
"之”作代词、动词时是实词,这里只说明其作虚词时的用法及意义。
“之"为虚词时常作助词。
®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章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
例如:公将鼓之。
久之,日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④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以"以”作动词时,是“认为”的意思,如“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着重讲“以"作虚词时的用法。
(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来)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按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依靠)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佣”等。
例如:屠惧,投以骨。
(把)徐喷以烟(用)以衾拥覆。
(拿)(2)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例如:无从致书以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04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专题04: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在中考题型中作为独立形式出现的地区并不多,但是在文言文翻译题型和理解好文言文内容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翻译中会作为3-4分的比重来考察,文言文的理解题型也占到3分以上,所以掌握好文言文的特殊句式非常重要。
【考点链接】(2019青岛中考)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
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曲书檄。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魏公①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
此二者不可以战。
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
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王器其直,无恨意。
【注】①魏公:李密。
②隐太子:指李建成。
③秦王:指李世民。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何陋之有(《陋室铭》)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先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①倒装句;②省略句;③判断句;④被动句。
然后根据句意进行辨析。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1 .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⑴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产......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5 文言句子翻译(解析版)
专题05:文言句子翻译“文言句子翻译”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要想翻译好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一般考点会瞄准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来设置。
考点链接例5 (2019年安徽中考)【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解题点拨】本题考察文言句子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人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1)句中的重点词:此:这些;悉:都;之:的。
第(2)句中的重点词:亲:亲近;爱:爱戴;疏斥:疏远排斥小人。
【答案】(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方法指导】1.文言翻译的能力要求:在上述原则中,“信”和“达”是最基本的原则,“雅”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发展提高的,考试中对考生的考查,主要就是对“信”和“达”的考查,离开了“信”和“达”的原则,片面追求“雅”无实际意义。
2.翻译手段: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指导
123zhouguoan@
中考文言文翻译,是近年中考语文的难点,属于有区分度的题。
翻译的考点主要在文言词法和文言句法上,文言词法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例析
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译作“……是……”格式一:……也
如①夫战,勇气也。
译:
②环滁皆山也。
译:
格式二:……者,……也。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
格式三:……者也。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请再各举一例并翻译。
2、主谓之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译
②臣本布衣。
译
举例并翻译:
3、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译: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译:
举例并翻译:
4、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
举例并翻译:
二、倒装句例析
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目前学习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译:“你太不聪明了。
”
2、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形较多,目前我们值得了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何”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构成倒装。
例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为“凭借什么” 。
子何恃而往? ——“何恃”是“恃何”的倒装,也译为“凭借什么”。
王曰“何坐?”——“何坐”是“坐何”的倒装,译为“犯了什么罪”。
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译为“有什么”。
②用“之”字作标志的倒装句。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有时,在一些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④、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如: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译为“这”。
⑤、其他倒装句。
平时注意归纳。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
有时,定语后置也用“之”作为标志。
例如:马之千里者——是“千里马”的倒装,定语“千里”后置。
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目前,我们学习的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表对象、地点、时间等)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是“于我有何哉”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试多举几例。
三、省略句例析
在古汉语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形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
练,更具有文言气息,这种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做省略句。
从省略的对象看:1、省主语;2、省谓语;3、省宾语;4、省介词等。
1.主语省略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举例:
2.谓语省略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举例:
3.宾语省略:往往可以用“之”代替。
①便要()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举例:
4.介词省略
①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②武陵人()捕鱼为业
举例:
四、被动句例析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于”表被动
困于心,衡于虑。
译:
举例:
2、用“为”表被动
山峦为晴雪所洗。
译:
举例:
3、无标志被动句(有被动词)。
帝感其诚。
译: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