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中学班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管理中,教师们不仅要注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意到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促进学生们的积极心态,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积极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个人的潜力、美好的体验、幸福感和自我实现。
它与传统心理学不同,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于人们的负面情绪和障碍,如忧虑、抑郁和焦虑等。
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关注人的积极方面,如自我概念的提升、积极情绪的增强和内在动力的发掘等。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学可以被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实施主动性实践主动性实践是积极心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强调了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中的不同方面。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动性实践,如个人的挑战、小组活动和课堂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实践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增强自己的自我认知和内在动力,提升自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情感连接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应该关注到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班级中。
教师们可以通过多样的活动,如班级合唱、舞蹈和话剧等活动来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帮助学生们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积极的感受和思想状态,如快乐,满意,愉悦和兴奋等。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可以通过想象训练、积极探究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和幸福感。
四、营造积极身份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的指导,还包括帮助学生们形成积极的身份,并推动其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提供积极反馈、鼓励声援和成功经验分享等方式营造积极身份。
学习《积极心理学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心得
学习《积极心理学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心得——————心理教育培训学习心得202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网络培训,听了多位专家老师的授课,通过讲座及案例分析,使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这次网络培训让我收获颇丰,使我对学生心理教育和班级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关于班级管理提升方面的知识,对今后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明确了方向,深入地思考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特别是在学习了《积极心理学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性,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积极心理学(Active,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理、行为和情感的学科,研究的角度是积极的。
是从积极角度研究人类积极心理、行为和情感的学科。
教育家陶行知论:“真正的教育,要打动其灵魂,唯有发自内心,才是一种心与心俱之活动。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及教学中,要应用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善于发现积极因素;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化消极为积极。
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生活互动最多,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核心的作用。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以真挚、诚恳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才能取信于他们。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更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班级管理中都会遇到后进生,虽然后进生只是少数,但是缺点和心理特点各不相同,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是容易犯错的,不仅是这样,而且一旦改错了,再犯错误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要因势利导,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宽容、温暖的关怀,用爱心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使其认识到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奏出最美好的乐曲,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积极心理资源开发和促进个体幸福感的学科。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教学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积极的品质和成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合作活动,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使用积极肯定的语言,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样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了解学生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
积极心理学强调以优势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其自信心和热情参与学习。
对于具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多的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学习机会;对于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其担任班级团体活动的组织者,培养其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抗挫折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挫折。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困难和挫折保持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目标,制定可实现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动力;教师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困难和挫折经历,并给予学生正向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
通过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抗挫折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促进班级合作与共同成长。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等人创立的一门研究个体与其具有优势力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看待和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优点和美德,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强调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成为有能力、有自信、有良好品质、有美好品格的人。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一、让积极情绪成为班级管理的基石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在班级管理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积极情绪包括:快乐、满足、幸福等正面情绪,也包括:希望、自信、勇气、热情等积极态度;消极情绪包括:悲伤、恐惧、焦虑等。
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培养积极情绪,多培养积极态度,少批评和指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应该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秀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帮助学生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比如我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小评”制度。
即:每天中午放学后由我给每一位同学打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情况、仪容仪表情况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中来,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学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励之后更加愿意在班级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从而让班级管理更加轻松。
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对自我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可以成功的,增强学生学习、做事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首先,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信念,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学好”等。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态和行为的学科,它强调个体的力量、希望、幸福感和潜能发展。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班级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理念1、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
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班级管理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老师应该不同的看待学生,包容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创建一个平等、尊重的教育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的温暖。
2、强调目标定向,鼓励学生自我激励。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应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目标定向,鼓励学生自我激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计划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潜能。
3、重视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情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他们的情商。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管理课程,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4、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倡导团队合作。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鼓励学生相互分享、相互扶持,激发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1、激励性反馈。
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的方式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反馈方式来表扬学生的努力和成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激发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
3、教育心理辅导。
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知识,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接着,通过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解决班级问题和冲突以及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应用,展示了积极心理学在实际操作中的价值。
总结了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并展望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学生、自信心、学习动力、积极性、班级问题、冲突、班级管理制度、教育领域、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心态,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培养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积极心理学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潜力。
1.2 阐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态、优点和幸福感的学科,与传统心理学关注的缺陷和问题相对应。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情感、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着眼于促进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提升。
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发掘个体潜能、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并实现自我价值。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乐观主义、希望、幸福感、流畅体验等。
乐观主义强调个体对生活和未来的积极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1. 引言1.1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种利用积极心态和人类潜能来促进个体发展和实现成功的心理学理论。
在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个体的优势和资源,而非弱点和不足。
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自信心,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和困难,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应对能力。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有效地应用积极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2 中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中学班级管理是中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中学班级管理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师生信任关系,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进行。
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心理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中学班级管理更需要灵活、智慧和有效,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最大化效果。
中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高中生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高中生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和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积极情绪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对高中生的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未来规划等诸多挑战。
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造力。
当学生处于愉悦、满足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愿意主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积极的品质如乐观、自信、坚韧等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这些品质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包容差异,从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此外,关注积极心理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发展的欲望。
二、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1、培养积极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例如,在教室布置上,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荣誉证书,张贴激励性的标语;制定班级口号,强调团结、进取、乐观的精神;开展主题班会,围绕积极心理学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如“感恩与幸福”“乐观面对挑战”等。
2、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优势,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可以建立学生的优点档案,记录他们在学习、生活、品德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并定期与学生一起回顾,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在班级中设立各种奖项,如“助人为乐奖”“勤奋努力奖”“创新思维奖”等,表彰具有积极品质的学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3、激发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优秀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其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班级管理的特点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特征积极心理学,也称为心理学的“第三波”,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理、行为和情感的学科。
相比于传统心理学注重消极、病态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类优越的品质和特征。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主观幸福感主体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生活整体感的主观评价,通常包括积极情感和满意度。
积极情感是指人感受到的快乐、满足、喜悦等正向情感,满意度则是指对生活总体的满意度。
(二)个体素质和优势个体素质和优势是指人的优越品质和特征,包括积极情感、积极性格和积极行为等。
这些优势特质的培养和强化可以提高个体对生活的快乐感和幸福感,从而增强其心理韧性和适应性。
(三)社会关系和支持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个体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提高其积极情感和幸福感。
二、班级管理的特点和挑战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简单来说,班级管理就是对教育班级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运作,以实现教学和培养目标。
班级管理的特点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体性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一个多人的群体,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且需要互相协作和配合才能达到目标。
(二)人数多,构成复杂一个班级的人数通常都很多,涵盖着不同文化、背景和性格的学生。
这些学生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教师的照顾和关注,同时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行为规范。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尤为重要。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学习成绩,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班级管理需要树立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
通过课堂教学、班会活动、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中学班级管理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学会有效地处理情绪,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情感管理能力。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共同搭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网,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中学班级管理需要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
积极心理学强调发现和发挥个体的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倡导尊重和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发展特长,释放学习的活力和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和成长效益。
中学班级管理需要提供良好的成就体验和社会支持,增强学生的自我肯定和归属感。
通过及时表扬和认可、设立表彰奖励制度、组织集体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需要全面深入地贯彻实施,注重理念引领,课程教育,环境塑造,情感关怀等多方面的管理举措,真正助力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发展积极个性,提高积极成绩,为学生成长发展和未来拓展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幸福感和积极情感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其管理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学班级管理和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人们追求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需求,这也适用于中学生。
而要实现学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和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包括学习上的需求,如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也包括生活上的需求,如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生活体验。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这需要老师和班主任从自身做起,树立积极的榜样,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被鼓励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积极的班级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在积极心理学中,自我实现和自尊心被视为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班级管理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老师和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自我决策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使他们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四、注重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激励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成就感和自我激励是保持积极情感和态度的重要因素。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和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激励。
他们可以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奖励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初级认证资格培训积极心理学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章节内容提要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2,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3,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马丁·塞里格曼)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起源:积极”一词来自拉丁语positism,具有“实际”或“潜在”的意思,这既包括内心冲突,也包括潜在的内在能力。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20 世纪60 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由此产生的人类潜能研究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几乎中断,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以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性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消极心理学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据了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
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引言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积极心理和人类优势的学科,它强调人的优势品质和积极情感的培养,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在中学教育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中学班级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
一、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意义1. 培养正面心态与情感积极心理学倡导培养正面的心态和情感,帮助人们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问题和困难。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从而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 发展个人优势积极心理学注重发展个人优势,提倡通过发掘和培养个人的优点和特长来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3.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合作和沟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1. 激励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心态的方式,引导他们面对挑战时积极应对,从而建立起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其建立积极应对问题的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技能,从而促进全班同学的和谐发展。
3. 集体表彰和鼓励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表彰和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每学期末可以举办一次优秀学生表彰大会,表彰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在小学教育阶段,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纪律约束和问题解决,而积极心理学理念则为小学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和优势,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核心内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它关注人类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等方面。
其核心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喜悦、满足、自豪等,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创造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2、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积极人格特质,如乐观、善良、勇敢、坚韧等。
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这些特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3、积极社会组织积极的社会组织包括和谐的家庭、良好的学校环境和积极的社区氛围等。
在小学班级中,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和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班级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当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时,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追求进步。
3、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如何发展和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的学科。
它强调个体的积极资源和潜能,并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培养积极特质和提升心理状态等方式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积极心理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并通过激励来推动他们不断进步。
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班级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和引导学生,使他们懂得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班级整体的提升。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压力和情绪管理。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孩子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家庭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各种压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压力管理策略,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处理这些压力和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师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班级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处理压力和情绪管理等。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该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幸福感。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关注人的优点、潜能和幸福感,致力于帮助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生活质量。
相比传统心理学强调的问题和疾病,积极心理学更注重人的优点和强项,追求幸福和满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积极心态和积极行为,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拥有更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小学班级管理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班级管理效果1.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和行为方式,学会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和困难,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引导他们学会积极的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和挫折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倡导正面情感和认知态度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倡导正面情感和认知态度,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班会、主题班会等形式,与学生分享正能量的故事和经历,积极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乐观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应对。
3. 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强项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优点和强项是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班座、慢跑等方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鼓励他们发挥潜能,树立自信心。
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积极的反馧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其行为习惯和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很多都是留守孩子,这给班级常规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缺乏集体观念,行为比较散漫;由于缺少家长监督,他们上进心不强,学习不够认真,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在班级管理中,我也在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建设性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让他们热爱班级,服务班级。
在班级刚组建的时候,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间都不熟悉,他们时常会为一句话或一点小事闹意见,甚至吵架、打架,这些都是缺乏集体观念的表现。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呢?我认为关键在两点:首先抓培养的“培”。
“培”重在教师的开导和教育。
也就是说,在新生入学后,教师要注重“培”。
通过经常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好的作风,什么样的行为有利于班级团结,让学生能明辨是非。
其次是抓培养的“养”。
“养”重在学生的自我养成,教师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培养一种责任感、荣誉感,让学生明白优秀的班级是靠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例如,男子4×100米接力跑是我班的强项,但在校运会上,我班的小伍同学因跟班里的另一位参赛同学闹矛盾而不参加4×100米的预赛,结果我班险些在预赛中被淘汰。
于是,同学们都责怪小伍同学,他自己也意识到由于他的小气差点导致班集体荣誉受损,为此他在班里承认了自己的过失。
过了一天就是决赛。
积极心理学原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原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学原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理念,它通过关注学生的积极特质和潜力,以充满正能量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原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和成就。
其次,教师可以设立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目标和自我反思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并相信自己可以不断进步。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心理学原理强调合作与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项目研究和团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意见,在团队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和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项目,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4. 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调控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认知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节,如积极心态的培养、深呼吸和放松训练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建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和分享内心的情感。
5. 培养学生的目标设定和追求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目标的设定与追求对个体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努力追求。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1. 引言1.1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班级管理措施,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有助于整个班级的发展。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茁壮成长,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学班级管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将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2. 正文2.1 建立积极班级氛围建立积极班级氛围是中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可以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快乐和轻松,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积极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要建立积极班级氛围,首先需要班主任和教师们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向上心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班会活动、课外辅导等多种方式,渗透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班级管理中还可以设置一些积极激励措施,例如表扬制度、星级学生评选等,鼓励学生努力、奋发向上。
班级活动的规划和组织也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建立积极班级氛围是中学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向上精神。
通过积极班级氛围的打造,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2.2 设立奖励机制设立奖励机制是中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设置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学习,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奖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进入中学阶段后,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常会有所下降。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班级管理带来了空前的崭新的能量,并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
积极心理学总结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心理知识,由此发展了一个完整的心理理论体系,影响教育者对学生发展、学习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积极心理学注重班级心理环境的建立,强调以亲近、包容、教育和激励学生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鼓励学生以负责任和创新的精神探索学习。
老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首先要对学生关注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利益和感受,以伸出援手,及时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其次,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新朋友的情感需求,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协助;第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客观正确客观的观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展自信心;最后,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以肯定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系到人的心态和行事方式的学科,它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采用积极心理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空间中更快地发展,营造出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初级认证资格培训积极心理学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章节内容提要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2,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3,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马丁·塞里格曼)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起源:积极”一词来自拉丁语positism,具有“实际”或“潜在”的意思,这既包括内心冲突,也包括潜在的内在能力。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20 世纪60 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由此产生的人类潜能研究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几乎中断,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以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性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消极心理学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据了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
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研究内容: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
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方面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性(self- determination)、乐观、成熟的防御机制、智慧等,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论和乐观。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人格特质的研究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自我决定性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
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
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爱的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贡献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合理内核,修正和弥补了心理学的某些不足,它一反以往的悲观人性观,转向重视人性的积极方面。
心理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除去人的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而是要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
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意味着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
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功能应该在于建设而不是修补,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的、健康的普通人,而不是少数有“问题的人”。
心理学应该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他们的弱点。
积极心理学在对心理学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倡导研究和探索人类的美德,从而填补了心理学在正常人心理活动研究方面的空白,恢复了人性的积极面。
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积极心理学重视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并认为它们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抵御精神疾患的力量,预防的大部分任务将是建造有关人类自身力量的一门科学,其使命是探究如何在个体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挖掘困境中的个体的自身力量,就可以作到有效地预防。
若仅关注个体身上的缺点或弱点,其实并不能达到有效地预防的效果。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能够有效测量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弄清它们的形成途径,并通过恰当干预来塑造这些心理品质。
兼顾个体和社会层面积极心理学在研究视野上摆脱了过分偏重个体层面的缺陷,在关注个体心理研究的同时,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
另外,在对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原因的认知及其理论假设的建构上,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群体、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与交互作用。
尽管积极心理学者强调个体的心理、人格的良好品质,但仍十分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如人种、政治、经济、教育、家庭等因素对个体情绪、人格、心理健康、创造力以及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体的意识和经验既可以在环境中得到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
从广泛的角度——进化过程来讲,环境塑造着人类积极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经验,因而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在积极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趋势积极心理学将成为心理学理论新的增长点。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不是相对立的,它使传统心理学长期被忽视的两个使命又重新得到重视,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它使原来具有片面性的心理学变得更完整、更平衡。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转向人的积极层面,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的运动,改变了人们在传统意义上把心理学仅仅认为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这也是心理学的最终归宿。
随着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基因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积极心理学将成为心理学理论新的增长点。
2,积极心理学的实际运用学会发现积极:求助者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的是消极悲观的情绪,诉说的往往是非常糟糕的状况,这些状况自然产生的是自卑消极的心理,在这种心境下,他是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的,他的优势被眼前的不良情绪压抑下去了,变成一种潜在的力量,一时表现不出来。
咨询师要善于从求助者的表象中,发现其隐藏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来访者看到自身原有的优势,并明确告诉他。
正是这种力量能最终帮助来访者恢复自信,走出困境。
当然,我们在寻找他的优势并告诉他时,一定要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奉承吹捧,不是不切实际的赞扬。
这就要求咨询师有一双发现“积极”的慧眼。
学会化消极为积极:故事分享:苦瓜向來喜歡抱怨自己,抱怨老天,因為不僅生就一張凹凸不平的臉蛋,味道嘗起來更是苦了!所以它平日就是那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夏天來了。
苦瓜遇見甘蔗,它對甘蔗說:「老天真是不公平,你的臉長的這麼平直光滑,汁液又這麼甘甜可口,人人都喜歡,而我,咳!」如果你是甘蔗,你将从哪几个方向对苦瓜进行咨询?学会换个眼光看问题见心理学两可图。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1,你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问题?(请用一组词语表达)我们的理念:学生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有没有没有问题的学生的?学生是伴随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成长的,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2、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家长的话:逆反、上网、厌学、打架、自闭、攀比、没有目标、不思进取、学生的话:想学学不进去、学习没有用、学了也学不好,也考不上大学,不喜欢学习,心里想好但没有行动,3,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别(1)自我意识问题,否定自我,自卑心理,恐惧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变了,和以前不一样了,不清楚如何与周围的同学比较,不会辩证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2)人际交往问题: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以致影响自己的心态,青春期异性交往困扰,不会交朋友或不善于主动交往,又害怕自己落单,孤独感,(3)学业困惑:没有学习动力,我努力了,可我的成绩还不好,别人不如我付出的多,可考的却比我好,所以,别人比我聪明,我学不好,自暴自弃。
光想好,做不到,行为思维不一致,控制不住自己,考试焦虑,会做的做不对,学习能力与考试成绩不一致,(4)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应对生涯规划指导。
4,心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与自己的关系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学会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等。
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包括人与学校的环境,孩子与学习的关系等,特别是当人与其中某方面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如何应对,或出现挫折时该如何处理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如果这三方面问题都处理得好,一个人的发展一定是良性的,顺利的,如果这三方面有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孩子的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积郁成心理问题,又会外化成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且有所加剧,心理辅导一定程度上是帮助学生修复这几种关系,而心理教育必须从正面帮助孩子学会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或预防问题的发生。
5,案例分析:案例一:学业发展问题,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自从进入初二以后,每次考试都不尽人意,总有一种失落感,一次又一次的大型考试,我都失败了,起初我还以为是失误,时间长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到底该怎么办?案例二:关于考试焦虑分析:正常化策略:大考之前出现紧张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状态,我们需要做的是避免过度紧张心理学的研究:适度紧张是最佳考试心态三、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1,在教室里挂一张表格,列出每个学生的才华,能力及他们对班级的贡献,要做得精致,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搜集素材,设计和制作。
2,班训中加上正向引导的词语(可以自己起班级名称,口号也可以凝聚人心)3,有创意的班级环境布置:班主任既要按学校统一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权限内追求自己的特色。
4,用笔谈的方式正向关注学生,如作业本上写几句肯定学生最近进步的话,学生会很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