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大纲重要考点董仲舒与三大文教政策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含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含答案解析)

1.(2015年教育学统考)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A)诗书(B)礼乐(C)射御(D)书数2.(2010年教育学统考)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名词解释题---为题目类型3.(2016年辽宁师范大学)朱子读书法。

4.(2013年厦门大学)南洋公学。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5.(2016年内蒙古大学)简述孟子的德育原则。

6.(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333)简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

7.(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简述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

8.(2013年福州师范大学)评述清末新政时期的嘉庚兴学。

9.(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壬戍学制》相对于“壬子癸丑学制”的明显特点是什么?1.(2015年教育学统考)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A)诗书(B)礼乐(C)射御(D)书数【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是西周小学主要教学内容。

大学比小学程度要高。

学习的内容也有变化,大学列入计划的是《诗》《书》。

2.(2010年教育学统考)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对“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做了剖析,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对走向社会后的题目毫无用处,提出要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实用意义,提出改传统教育为近代实用教育的思想,成为民国初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先导,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新教育改革运动。

考研《中国教育史》1-16章习题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1-16章习题答案

答案目录答案 (1)目录 (1)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1)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3)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9)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17)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21)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23)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27)第八章明朝的教育 (33)第九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36)第十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40)第十一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41)第十二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44)第十三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49)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53)第十五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56)第十六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63)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教育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考研重点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考研重点

2017年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考研重点备考17年教育学考研的考生有福了;中国教育史考研的重点勤思教育学考研网的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一下;供大家参考..1、学在官府▲▲▲2、大学与小学3 、国学与乡学4 、六艺▲▲▲5 、稷下学宫▲▲▲6 、六经7、明人伦8 、性恶论9 、闻见知行10 、农与工肆之人11、素丝论▲12、兼士13、以法为教14、以吏为师15 、三纲领16 、八条目17 、尊德性18、道问学p.s. 大学和中庸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出名词解释19 、学问思辨行20 、学记21、经学教育22、太学▲23、鸿都门学▲24 、郡国学25、对贤良策26、颜氏教育27、性三品28、兴文教29、苏湖教法▲▲30、三舍法▲▲31、积分法▲▲32、六等黜陟法▲▲33 、监生历事▲▲34 、社学▲35、东临书院36、书院讲会37、诂经精舍38 、学海堂39、白鹿洞书院▲▲▲40、四书章句集注▲▲41、朱子读书法▲▲▲▲42、致良知43、随人分限所及44、漳南书院▲▲45、六斋▲46 、实学47、习行48、英华书院49 、马礼逊学校50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51 、中华教育会52、京师同文馆▲▲53、福建船政局▲▲▲54 、幼童留美55、劝学篇▲▲▲▲56 、京师大学堂▲▲▲▲57 、大同书▲▲▲58 、体用一致59、壬寅学制▲▲▲60、壬戌学制▲▲▲61、葵卯学制▲▲▲62 、留日GC63 、庚款兴学64 、五育并举▲▲▲▲65、教育独立思想▲▲66 、平民教育运动▲▲67 、工读主义教育活动▲▲68 、运动教育思潮▲▲69 、勤工俭学运动▲▲70 、科学教育思潮▲▲71、国家主义教育思潮72 、设计教学法73 、道尔顿学制▲▲▲▲74、文纳特卡制75 、1922年新学制▲▲▲76 、收回教育权活动▲▲▲▲77 、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78 、战时须作平时看▲▲▲79 、大学院▲▲▲80、大学区制▲▲▲81 、戊辰学制▲▲▲82、训育制度83、毕业会考84、西南联大▲▲▲▲85、工农教育86、湖南自修大学87 、农民运动讲习所88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方针▲▲▲89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90、全人生指导▲▲▲91、小先生制▲▲▲91 、活教育▲▲▲中国教育史的重点考察范围除了传统的孔墨显学各个教育家的思想外;宋朝的教改书院隋朝科举兴起的演变和封建教育体制的完备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内容和演变过程劝学的正反分析清政府教改的失败近代中国教育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都需要认真对待..重点名词勾画出来之后同学在弘毅教育学红宝书重点笔记里面找到对应的部分背诵即可中国教育史必会题目非常重要:1. 简述西周文化教育制度上的重要特征及表现形式与形成原因..2. 简述西周家庭教育的进步性..3. 国学与乡学的区别是什么大学与小学的区别是什么4. 简述“六艺”的教育内容..5. “六艺”的教育特点是什么6. 私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7. 简述齐国稷下学宫的特点和意义..8. 简述孔子关于教育作用和地位的观点..9. 简述墨子的教育作用观..10. 简述董仲舒的教育作用观..11. 简述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12. 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目标的思想..13. 简述孟子关于教育目标的思想..14. 简述墨子关于教育目标的思想..15. 简述荀子关于教育目标的思想..16. 简述颜元关于教育目标的思想..17. 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目标的思想..18. 简述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19. 简述荀子提出的教学方法..20. 简述墨家提出的教学方法..21. 简述颜元提出的教学方法..22.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23. 简述荀子的教师观..24. 评析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25. 简述孟子“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26. 简述荀子“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27. 简述法家“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28. 简述董仲舒“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29. 简述韩愈“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30. 简述王夫之“人性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31. 简述孔子的“六艺”教育内容..32. 孔子的教学内容存在什么特点33. 简述墨家的教育内容..34. 简述孟子的教学思想..35. 简述法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基本概括..36. 孔子总结了哪些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37. 简述董仲舒论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38. 孔子的历史影响是什么39. 论述孟子关于“大丈夫”的理想人格..40. “以法为教”和“以吏为师”的内容是什么41. 大学的“三纲领”与“八条目”是什么42. 中庸的“尊德性”和“道问学”与“学问思辨行”是什么43. 学记对学制;学年的论述是什么44. 学记如何论述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5. 学记如何论教师46. 董仲舒提出的文教建议是什么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文教政策47. 经学教育与太学的内容是什么48. 简述鸿都门学的创办及教育意义..49. 郡国学是什么50. 简述董仲舒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51. 简述南朝宋“四馆”与总明观的设立..52. 简述隋唐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53. 隋唐如何确立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54. 简述隋唐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55. 唐代官学教育管理制度是什么56. 简述隋唐时期私学的发展..57. 隋唐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是什么58. 简述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59. 简述科举制的影响..60. 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哪些调整;有何意义61. 简述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的思想..62.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见解63. 简述韩愈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64. 简述宋代“兴文教”政策的主要表现..65. 宋代的“苏湖教法”是什么66.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67. “升斋等地法”;“监生历事”;“六等黜陟法”的是什么68. 简述社学的创办与发展..69. 书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70. 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是什么71. 东林学派的学术思想是什么72.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的特点是什么73. 书院教育的特点是什么74.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可分为哪几类这些蒙学教材有什么意义75. 四书章句集着包括什么76. 简述朱熹“小学”和“大学”教育思想..77. “朱子读书法”包含哪些方面78. 简述王守仁“致良知”与教育作用..79. 简述王守仁的教育原则..80. 简述王守仁的教学内容..81. 简述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82. 简述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83. 简述颜元“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84. 京师同文馆创立的意义是什么85. 福建船政学堂创立的意义是什么86. “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87. 维新运动中康有为的教育改革主张是什么88. 简述严复的“三育论”..89. 清末学制的制定有什么意义90. 简述民国元年的教育方针..91. 壬子癸丑制有哪些进步性92.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什么93. “教育独立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94. “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表现在哪些方面95. “科学教育思潮”包含哪些内容96. “设计教学法”的含义是什么97. “道尔顿制”的内容是什么98. “新学制”的标准和特点是什么99. 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原因是什么100.“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是什么101.简述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102. 简述大学院和大学区制..103.简述“戊辰学制”的颁行..104.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是什么105. 简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106.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意义是什么107. 简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的基本经验..108.简述杨贤江“论教育的本质”..109.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110. 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111.简述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主要内容..112.简述晏阳初“化农民”与“农民化”的思想..113. 简述梁漱溟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14. “小先生制”是什么115.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116. 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体系..“得暑假者得成功”;希望备考17年教育学考研的考生能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成功备考..。

教育学大默写

教育学大默写

【答案】教育学大默写一、教育的词源人物:孟子著作:《孟子·尽心上》古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二、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的阶级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三、教育的功能划分标准类型个体发展功能(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作用的对象分社会发展功能(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作用的性质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主要标志是计划性)隐性功能四、教育的起源学说观点代表人物地位备注神话起源神、上帝所有宗教最古老生物起源动物界生存本能利托尔诺第一个正共同点:否认教育(生物进化沛西能式提出的目的性和社会论)性不同点:是否承认心理起源无意识模仿孟禄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劳动起源劳动凯洛夫马克思主中国和前苏联米丁斯基义教育学五、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阶级性。

2.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六、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3.文字的创造4.国家的产生七、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场所:国学: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

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教育是中心。

③教育特征: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八、稷下学宫朝代:战国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尊师重道,不治而议论九、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内容及选士制度学校名称课程特征选拔制度战国私学盛行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百家争鸣)汉代官学、私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察举制、征辟制中魏晋南北朝四馆二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国隋唐六学二馆三教(儒、道、佛)并重科举制宋朝书院盛行兴起于唐程朱理学(四书、五经)科举制清朝末年学堂中体西用废除科举(1905年)十、外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国家学校名称教育目的和内容特点古埃及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较低级、设置最多)文士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董仲舒认为,首先要实现思想的统一 ,改变汉初的学术混乱局面,统一思
想的程序应董该自仲上舒而下的,他教主育张“思诸想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这便是“独尊儒术 ”。他肯定“有为”政治,实行有为 政治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人才, 汉初不养士,不办教育,人才的选拔 和使用不当。董仲舒提出设立太学的 主张,太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 还是推行教化的手段。他还建议加强 选举的严格管理,在官吏的提拔任用 过程中克服论资排辈现象,实行“量 材授官,录德定位”。
最后 ,还是要说 一声
三大文教政策:
论人性和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 人性:“生之自然之资性也” “性者,质也”-------“仁气”、“贪气”
★ 人性三等级
圣人之性 (毋须教育) 中民之性 (教育起决定性作用,教育的
主要对象) 斗筲之性 (刑罚制约)
论道德教育
• (一)德教是立政之本
• (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 容
• (三)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1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2“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3 “必仁且智”



方 • 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德性
法 • 教学内容:董仲舒从“独尊儒术”的思想出发,提 倡以儒家《六经》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他认为各经有 其特点,教育效果不同:“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 ”作为《公羊春秋》的大师,董仲舒特别强调《春秋 》的教育意义。他认为《春秋》的根本特征是“奉天 而法古”,它既是一本“上探天端,正王公之位,万 民之所欲”的政治教材,又是一本“道往而明来者” 的历史教材,更是一本“为仁义法”的伦理道德教材 。 ◆ 六艺:《易》、《书》、《诗》、《礼》、 《乐》、《春秋》

中外教育史简答论述重点

中外教育史简答论述重点

中国教育史简答论述题重点N1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157 10陕西 12上师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有汉代孔子之称,他在《对贤良策》中提出来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的大统一,首先要统一思想,针对汉初百家俱存,各执一说的状况,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

第二,兴太学以养士。

为了保证国家人才辈出,国家应该积极地去培养人才兴办太学,培养专门学习儒术的治国人才,可使政治操纵教育大权,引领全国重视和学习儒家思想。

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国家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通过选举将其真正有才者选出来,经过考核加以分别利用。

这是董仲舒针对以前任人唯亲的弊端提出的,要求“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其意义:董仲舒的三大建议都被汉武帝采纳,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局面,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和选拔国家所需的人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大文教政策后来又得到推广和实施,终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养士和取士为基本内容的比较完整的封建教育制度。

N2科举制及影响 167 11江苏 12华东华南 14上师一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科举制产生于隋朝,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办法,分科举人是隋代的一大创举,当时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唐承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选士制度,到了开元天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考试科目已经形成,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确立,科举制度趋向成熟。

二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在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积极作用在于:1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第一,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第二,提高了官吏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第三,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第四,利用科举统一思想,维护稳定发展2 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第一,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二,促进人民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思想混乱的局面;第三,刺激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普及;第四,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了人们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现象。

教育综合333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综合333重点知识梳理

教育学综合333一共由四本书组成。

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与教育学原理。

其中考察分数分布依次为:30分、30分、30分、60分。

根据分数分布可推出每本书中重点的多寡,可知教育学原理重点是最多得,另外三本书重点势均力敌。

那么从整体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一条线[时间线索(适用中外教史的学习)、逻辑线索(适合于所有科目的学习。

宏观与微观、顺承关系。

适合于所有科目;如教学流程:教育总目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容确定教学目标----兼顾教学环境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堂在线检测学习效果,与时进行评价-------充分运用课后学习资源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一、两个统一[中外教史从时间上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有些容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的统一;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统一)]二、三个角度[适用于:中外教史。

教育家的思想史、国家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

]三、四个哲学思维[适用于所有科目,但更适用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原理。

1.外部(主客观)思维;2.宏伟与微观思维;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思维;4关系思维:相互独立,缺一不可。

相互联系,不容分割。

相互促进,交互发展。

相互制约,协同进步。

]我们先从整体上来看教育学综合333整体框架。

一、中教史(一条线时间线索;两个统一;三个角度;四个哲学思维)第一章:西周官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时间线索:西周官学制度:公元前900多年)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模式的形成(汉代)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晋南北朝到隋唐)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宋明)第六章:早期启蒙教育思想(明末清初)第七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主要为清末洋务运动)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主要为清末维新运动与清末教育改革)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民国初年)第十章: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国民党统治下的教育)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我党领导的教育)第十二章:现代教育家的探索(主要是贯穿民国时期教育)二、外教史(将与中教史结合理解)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出生。

教育史

教育史

浅谈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小教1112班苏培霞2011557029董仲舒(前179一前104年),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人。

我国汉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儒学大师,有“汉代孔子”之称。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这本书中,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分别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体内容如下:(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必须首先统一思想。

他是依据《春秋》“大一统”的思想来阐发了这一见解的,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而当时的弊政恰恰是思想不统一,即所谓“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于是,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即“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绝其道并不一定要取缔各种学术,而是不给它们以发展的条件。

通过大力尊崇儒学,给予培养和作官的前途,自然成为大多数士人的追求方向,其他学派也就难以与之“并进”了。

(二)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与独尊儒术相联系,董仲舒提出要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他认为“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而兴学校的重点是办好中央的大学,大学是“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

他还对如何办好大学提出意见,要求“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加强考核选拔,“数考问以尽其材。

”在办好太学的同时,地方教化也很重要。

老百姓总是追求物质利益的,就像水往下流一样,如果没有堤防,就难免造成灾患,教化就能起到堤防的作用。

因此他建议“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从而达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目标。

就是说,通过地方办学,来推广社会教化,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对于稳定统治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考研大纲重要考点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教育学考研大纲重要考点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教育学考研大纲重要考点|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历史背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

以等级名分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

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

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

03三纲五常的作用教化臣民三纲五常是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被用于教化天下、维护社会伦理。

禁锢思想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

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

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

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三纲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

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文教政策1、秦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统一文字、严禁私学(焚书坑儒)、吏师制度(以官吏为师,仅学法律)。

2、汉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汉初时期:重视知识分子作用、允许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

3、隋唐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崇儒兴学、兼用佛道、发展科举、任立私学。

4、宋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5、明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1)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2)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

(推崇程朱,删节《孟子》。

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

屡兴文字狱。

)6、清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答:1)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

2)广兴学校,严订学规。

3)软硬兼施,加强控制。

(开科取士,编辑书籍。

严禁立盟结社。

销毁不利书籍。

)7、我国古代文教政策有哪些特点?答:1)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文教政策的制定。

2)古代文教政策是统治阶级统治政策的组成部分,和政治、经济政策是一致的。

3)古代文教政策一般在鼓励官学发展的同时,多数朝代也允许私学的发展。

4)古代文教政策注意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选用的关系,尽量做到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和选用人才的官吏制度的统一。

5)古代文教政策贯穿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

6)古代文教政策强调教育工作应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官学制度1、请简述西周的官学制度。

天子设立:成均(南学)、上庠(北学)、辟雍(太学)、东序(东学)、瞽宗(西学)大学诸侯设立:頖宫国学小学闾设塾党设庠乡学州设序乡设校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

进大学接受教育有一定的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

教育学常考人物-董仲舒

教育学常考人物-董仲舒

教育学常考人物-董仲舒(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学常考人物-董仲舒在以往的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家及其思想是一个热门考点。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Ⅰ 考试性质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教育学原理约 60分中外教育史约 50分教育心理学约 40分(注:中外教育史包含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材料分析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Ⅳ 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 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 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 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 关于“教育”的陈述类型教育定义;教育隐喻;教育口号。

2.教育定义的类型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3.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概念的内涵;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 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3、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5.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答: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如下一些方面:(1)教育作用:(2)有教无类:(3)教育目标:(4)教育内容:(5)道德教育原则方法:(6)教学原则方法:(就以上几点需要展开论述)。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育理论;首倡启发式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造就各类人才;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要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他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了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6(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被黄济等学者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庸》的思想。

司马迁认为《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共33章,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学》互为阐发。

《中庸》相对于《大学》来说,更富于哲理意味,可以说是一篇教育哲学论文。

也有学者认为《中庸》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哲学著作,如大陆的黄济、台湾的贾馥茗。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3.认为道德修养有”自诚明,谓之性”和“自明诚,谓之教”两种途径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庸》中倡导的修养的途径。

《中庸》认为修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自内而外地对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谓之性”或“尊德性”;二是自外而内地对人的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谓之教”或“道问学”。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4.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文化教育改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泰国的文教政策的是(分数:2.00)A.统一文字B.严禁私学C.吏师制度D.独尊儒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国的文教政策。

在秦统一六国后,其文教政策包括:统一文字、严禁私学、吏师制度。

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文教政策。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5.“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反映了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中的(分数:2.00)A.推明孔氏,罢黜百家√B.兴太学以养士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D.实行察举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董仲舒的三⼤⽂教政策。

董仲舒在应对汉武帝的贤良策问时,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提出了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等三⼤⽂教政策的建议: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法纪的⼤⼀统,必须⾸先统⼀思想。

他是依据《春秋》“⼤⼀统” 的思想来阐发了这⼀见解的,他说:“《春秋》⼤⼀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当时的弊政恰恰是思想不统⼀,即所谓“今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于是,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的统⼀,即“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绝其道并不⼀定要取缔各种学术,⽽是不给它们以发展的条件。

通过⼤⼒尊崇儒学,给予培养和作官的前途,⾃然成为⼤多数⼠⼈的追求⽅向,其他学派也就难以与之“并进”了。

2、兴学校以养⼠,⾏教化美习俗。

与独尊儒术相联系,董仲舒提出要兴办学校,培养⼈才。

他认为“不养⼠⽽欲求贤,譬犹不(琢)⽟⽽求⽂采也。

”⽽兴学校的重点是办好中央的⼤学,⼤学是“贤⼠之所关”,“教化之本原”。

他还对如何办好⼤学提出意见,要求“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并加强考核选拔,“数考问以尽其材。

”在办好太学的同时,地⽅教化也很重要。

⽼百姓总是追求物质利益的,就像⽔往下流⼀样,如果没有堤防,就难免造成灾患,教化就能起到堤防的作⽤。

因此他建议“⽴⼤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从⽽达到“教化⾏⽽习俗美”的⽬标。

就是说,通过地⽅办学,来推⼴社会教化,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对于稳定统治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作⽤。

3、重选举以选⽤贤才。

董仲舒认为任官之法⼗分重要。

吏治败坏是同“任⼦”制、“纳资”捐官和累⽇取贵、积久致官的做法分不开的。

他建议选举贤良,“量材⽽授官”。

董仲舒的建议直接推动了汉代察举制的创⽴。

董仲舒的上述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不仅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和⽂化教育的发展,⽽且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和⽂化教育都产⽣了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_??????

董仲舒_??????

董仲舒_在考试中,人物的备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孔子、孟子、荀子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想必大家也都比较了解,那么在考试中还有一个人物也十分重要,会有考题出现,那就是:董仲舒,那么本期内容主要带着大家对董仲舒进行相应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人物:董仲舒朝代:西汉著作:《对贤良策》、《春秋繁露》主要观点:1.三大文教政策: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是董仲舒的道德哲学。

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一切秩序化、合理化。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②设立太学以养士。

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实行儒家的“礼乐教化”。

他建议对人民实行“德教”,方法是在京都设立太学,在地方也设立学校。

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2.道德教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

“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

“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

“智”为判别是非之心。

“信”系忠诚守信。

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人性论: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4.教育内容:六艺5.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6.《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一生勤奋治学的思想结晶,它并不是董仲舒亲自撰写而成,而是由后人辑录,但值得庆幸的是,最终展示给世人的依然是一个完成并严密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一生对原始儒家的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与发展。

《春秋繁露》继承并发挥了《春秋》言简意深,用并不繁复的语言系统阐释了以“大一统”为核心,以儒家仁义德治为主的政治思想,主张“大一统”是古今通行的大道,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的。

董仲舒为了论证儒家仁义道德、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从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神学思想入手,进行系统论证,为儒家的政治理想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神学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研大纲重要考点|董仲舒与三大文教政策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汉初三大文教政策之一。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维系了两千多年。

2、关键词
3背景知识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

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

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

所谓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者是后者的别名。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

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影响与作用]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

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