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的基本形态: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是美的基本形态?() A. 喜剧 B. 悲剧C. 优美D. 崇高答案:C2、下列哪一个选项符合“审美心理”的描述?() A. 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活动 B. 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活动 C. 是一种客观的判断活动D. 是一种主观的联想活动答案:B3、“审美疲劳”是指()。
A. 对美好事物的厌倦和无聊 B. 对美好事物的崇拜和迷恋 C. 对丑恶事物的忽视和厌恶 D. 对丑恶事物的关注和批评答案:A二、简答题4、请简述“美学”的基本含义。
答案:“美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审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美的本质、美的形态、审美心理、审美教育等方面。
41、请简述“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答案:审美心理过程包括审美准备、审美展开和审美结束三个阶段。
审美准备阶段包括审美需要的产生和审美心理的准备;审美展开阶段包括审美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活动;审美结束阶段包括审美评价和审美反思。
三、论述题6、请论述“悲剧美”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答案:悲剧美是一种通过对人类生命、尊严、价值等方面的歌颂和肯定,展现出人类在面对苦难和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和英勇的精神美。
悲剧美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例如在戏剧中,可以通过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高尚品德和顽强精神的描绘,展现出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和抗争;在音乐中,可以通过对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悲剧美。
四、分析题7、请分析下列画作《蒙娜丽莎》所体现的“美学”原理。
答案:《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它所体现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神秘的微笑,它引发了观众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其次是背景的虚化,突出了蒙娜丽莎的形象,强调了主题;再次是身体比例的微妙调整,使得画面更加和谐;最后是画家对于细节的精湛描绘,例如衣物、头巾、背景等,使得画面充满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类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美的形态也千差万别。
但是,按照它们所属现实世界的不同领域和范围,按照美的性质,可把美分为三大种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总称为现实美,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反映。
一、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即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诸如日月星辰、山水花木、鸟兽虫鱼、园林田野等等,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除了赋予了我们各种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如阳光、雨露、空气、水以及各种食物等,更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是人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源泉。
根据是否直接打上人类实践的烙印这一基本标准,可以将自然美分成未经加工改造的和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两种类型。
在神秘诡奇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并未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有些自然物,不但人们从未涉足,甚至连其真面目也未可知。
然而,就是这些自然物却也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日久天长地与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像浩渺的星空,多彩的云霞,红彤彤的朝阳,皎洁的明月,辽阔深邃的海洋等,都属于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对象这一形态的自然美。
还有一类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自然对象。
这一类自然美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种种痕迹和烙印,直接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带有人的能动创造的特定标记。
人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能通过实践,通过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物质生产并创造一个对象世界。
正是通过物质生产,自然被改造了,成了人的作品,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观照自己,面对此类形态的自然美,人们能在直观自身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那绿化了的荒山,金黄的麦田,绵延千里的防风林,健壮的牛羊,碧波荡漾的水库等等,就都同时体现着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造化。
在大自然四季转换、动静交替的过程中,蕴含着如音乐般的旋律起伏、节奏高低,本身就如一部和谐、完美的音乐作品。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音乐美的表现对象,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应的作品。
关于美的基本形态

悲剧和喜剧的产生,同样与人类精神心理相反相成 的辩证指向有关。人类的精神心理,既有端重仁慈 怜惜 同情他人的一面,形成一种肃然内敛式的庄敬 深沉肃穆悲悯的内心情感的需求指向;又有恣意放 荡嘲弄调侃他人的一面,形成一种轻松开怀式的幽 默戏谑忘忧相悦的内心情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需求指向。事物的特 性吻合前一种需求指向,形成悲剧之美;事物的特 性吻合后一种指向,形成喜剧之美。
一些美学书籍将优美、崇高、悲剧、喜剧 称作美的基本形态
四种美的基本形态,实为两组: 优美和崇高: 悲剧和喜剧。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类精神心 理的辩证辨析,阐释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它 们作为美的形态本质上都是关系属性的实 质
优美和崇高美的产生,与相应的人类精神心理的 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的精神心理,通常具有辩 证的相反相成的貌似互逆的两个正方向指向:一 是仁爱万物,怜惜怀柔,喜好娇弱玲珑圆润幽娴 柔嫩;一是凌轹一切,征服超越,崇尚博大雄浑 刚强勇武威烈。事物有特性契合指向之前者,形 成优美之美;事物有特性契合指向之后者,形成 崇高之美。由此可见,优美与崇高之美,本质上 也都是事物的关系属性。
悲剧,其所描写的主人翁一般本身即有为社会人们同情赞 美的特性,作者与观众也有同情赞美的强烈倾向指向他们, 二者和合,故悲剧主人翁本身就存在美。当主人翁遭受摧 残甚至毁灭时,厄运打击会使其性格特性因反向激发而愈 显鲜明突出,观者的愿望意向及同情赞美的指向也会因这 种挑逗性逆向打击愈发强烈。犹如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 会诱发增强意愿指向而使人感觉对象更美一样,悲剧的这 种“逆向遏抑”也能使观众觉得主人翁更美。从理性上讲, 逆向遏抑可迫使观众的心灵反逼内省,达到一种严肃的理 性的清醒;从情感上讲,逆向遏抑能触压性地激发道德良 知的情绪,悲悯同情的泪水能洗涤心灵的尘垢,还可以使 观赏者由于处于悲悯同情他人的地位从而获得一种道德的 尊严感与崇高感。
美的形态

人
如:王熙凤 “身显苗条、体格风骚”、
“明
的
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美 (2)心美人不美:
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
(3)人不美心不美:
如:日本鬼子
(4)人美心亦美:
环 (1)环境美:
境
广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个自然环
美
境和社会环境的美。如:风土人情
和
狭义:个人、家庭、社会集体生活和工作
人
是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
优
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的和谐统一的美.
优美的特点:
审美对象在形式上有共性:精致、典雅、轻
美
盈、柔和等;
审美对象在内容上表现为相对静止状态;
基本特点是内外关系的和谐统一;
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与人的关系和谐统一,易于被人接受
崇高的概念:
与优美相对,是物质形式、精神品质或两者并有的特别 伟大、出众的现象.包括四层含义:
华民族;
自 然 美 的 最 高 形 态 : 人 体 美
自 然
自然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美
形式性:形式胜于内容
的
特
象征性:直接象征和间接象征
征
多样性:有三种体现方式
自 在不同条件下,同一自然物会有
然 美
不同的美感;
的 以不同的心境看待同一自然物,
多 样
会有不同的感受;
性 同一自然物有多种属性;
自然美的根源仍旧在于人类社会实践,在
自
于自然物同人及其生活的客观联系。
然
例如:
美
↗ 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水
↘ 钱塘观潮、青山碧水
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
美学原理第5章美的具体形态

第五章美的具体形态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第一节优美和壮美一、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形态的美(1)优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画面:依次出现:自然景色:杭州西湖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维纳斯(2)壮美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
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壮美的外在形式常突破或违背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感受。
画面:依次出现:掷铁饼者、高山大河、海洋二、优美和壮美的区别优美和壮美没有质的区别,但从量的方面可以作如下的区分。
1.空间形体的大与小。
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量上的强与弱。
4.性质上的刚与柔。
5.式上的规则与奇特。
第二节崇高一、崇高的特点及审美特征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崇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
画面:依次出现:自然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社会生活中的崇高二、崇高与壮美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科学中的美学

l
B dS S t
B dS 0
S
D t B E t H
B 0
D
S
D dS q
♪ 狄拉克(1902~1984),世界著名数学-物理学家,建立了相对量子
E dS
Q=I2 Rt
q
0
U IR I1 +I 2 +I3 + I n =0
( ) 0
洛伦兹 )。
f =q (v B)
♪ ♪ ♪
磁学(法拉第、
d dt
光学
(费更斯、赫兹、爱因斯坦)
E2 E1 hv
原子物理 :物质由简单的质子、中子、电子组成
♪ 爱因斯坦:透过洛伦兹变换的数学形式,得出了物理空间
和时间的关系,并创立了相对论,这也是新奇美。
五、常数美
常数,是经常用的,反映物质客观属性的不变量。 自然科学中的某些常数,有着特殊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 因而也蕴含着美感。 常见的有:
♪
♪ ♪
黄金分割系数:0.618
圆周率π(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3.14 自然对数的底e : 2.718
库仑定律(法)
♪ 麦克斯韦1864年根据电与磁的对称性,在没有任何实验支持的情况下,
大胆地在安培定律中平添了“位移电流”矢量项,使麦克斯韦得以建立 起呈现对称美的方程组。其中,主要的四个方程彼此相容,成为自洽的、 关于电磁场的完整理论体系,被誉为自然界最优美的诗。 积分形式 微分形式
D H dl dS l S t
现出来。
◆ 爱因斯坦认为:“丰富多彩、错综复杂、扑朔谜题的现象世界,表面可 能是千差万别的;但本质上,都可逻辑地归结为少数几个基本概念与 原理。这样一来,整个世界既和谐又统一。一切科学的伟大目标就在 于:寻找一个能把观察到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思想体系,具有最大可 能的简单性,并能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来。”
第七讲 美的表现形态

(2)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 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 从外在形式和心理情绪两个方面,对比了优 美与崇高的不同。 他说: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 或危险挂念的事物,即凡是能以某种方式令 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或是类似 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 来源。
(3)康德深化了崇高的理论基础 。
官 员 娱 乐 , 别 拿 工 作 当 幌 子
(四)悲剧的表现形态
[根据西方美学史的发展,有三种类型悲剧:命运 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 。]
1、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 2、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一种是旧制度与新生世界的冲突; 一种是旧事物之间的冲突 3、小人物的悲剧。
思考题:用悲剧的本质,即矛盾冲突来分析 悲剧作品. 例如《俄狄浦斯》 中国有没有悲剧作品?
美论
美学理论核心 审美客体
形态论
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美感论
表现形态: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
审美主体
第七讲 美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
1、含义 2、感性形式特征:和谐、均衡、宁静、单纯 等。审美在感性结构上体现出统一性、整体 性。
3、特点: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的平衡 状态 。 (1)和谐感 (2)自由感 (3)纯粹的形式感
二、喜剧
1、内涵:喜剧是相对于悲剧而言的审美范畴, 它是指人物或事物在其实质与外表之间产生 的一种悖谬关系,又称滑稽。 ※ 喜剧所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否定现象。喜 剧是通过对丑的彻底否定和批判,来表达人 们对美的理想追求,并体验胜利后主体人格 的愉悦与轻松。 ※ 喜剧引起的效果是笑 。
2、喜剧的基本特征: 第一,揭穿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 本质和无价值形式, 以激起人们最后 埋葬它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喜剧的最基 本特征。 第二,笑是喜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第三,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 夸张不能违背生活的真实和本质
美学 第八讲:美的表现形态

人际关系美是指 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通过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如友谊、爱情、 亲情等,所形成 的一种和谐、美 好的人际关系氛
围。
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正义:社会制度和规则公平公正,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和机会 文化多样性: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美强调实用性和 功能性,同时也注重 美学和艺术性。
科技美体现了人类对 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 用,以及对未来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科技美是一种新的审 美观念,它打破了传 统美学的界限,将科 技与艺术相结合,创 造出独特的美感。
科技美的特征
创新性:科技 美在于不断创 新,追求卓越
实用性:科技 美在于实用性, 解决实际问题
简洁性:科技 美在于简洁, 易于理解和操
作
智能化:科技 美在于智能化, 提高效率和便
捷性
科技美的欣赏
科技美的定义:科技与艺术的结 合,通过科技手段展现美的形态
科技美的价值:科技美可以提高 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科技美的表现:通过高科技产品、 设计、创新等展现美的魅力
对美的表现形态的思考
美的表现形态是多元的,包括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等。 美的表现形态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美的表现形态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美的表现形态是相对的,需要在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
THNK YOU
汇报人:XX
美的表现形态的特点
多样性:美的 表现形态多种 多样,包括自 然美、艺术美、
医学美学重点

1、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所赋予客体对象积极、正面、肯定的以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对称、协调、统一与和谐2、美的基本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2、美的特征自然美的特征:形式重于内容,具有多样性。
社会美的特征:内容重于形式,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艺术美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科学美的特征:理性的内在美,反映宇宙美的规律,真和美的统一,绝对和相对性4、形式美的含义:指社会和自然中构成事物外在形的物质材料属性(色彩、声音、形体等)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的审美特性。
5、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色彩、声音、形体6、形式美自身特定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7、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各部分之间的应用法则:单纯齐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
整体上的法则应用:多样统一、对比和协调。
8.美感与审美的概念及其特征:(1)美感——概念: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狭义是指审美感受,既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时,审美主体所产生的综合心理反应。
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它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丰富和提炼审美经验,逐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观念。
——特征: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
(2)审美——概念:指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知和能力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特征:直觉性、流变性、普遍性、差异性。
9.审美的功能:调节功能、美育功能、激励功能10.医学美学的含义:是一门以医学与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和美学审美及其规律为对象,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原理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朔人体的健康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11.医学美的含义:指人体美和人体健美,以及对人类特殊美的维护、修复和再朔的医学实施和医学理论,其核心是体美。
美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
其中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
概念分类如果以人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嗅,触,尝,听,看,想)为标准,美可分为实用美,形式美,音乐美、精神美和创造美。
以人的需要层次为标准,美可分为生理美、先验美和精神美。
按人活动的场所分,可把美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按美产生时实物刺激的有无,美又可分为直接美和间接美。
按引起美的刺激是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美可以分为实际美和信号美……美的普遍本质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
社会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自然美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
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属性、特征,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认的或实践中肢体所能运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们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自然美的主要特点侧重于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艺术美艺术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审美意识的集中物态化形态。
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它包括两方面: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
它的特征在于具有审美功能,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和享受。
知性美也是一种淡定的美,成熟的美。
知性美介于感性和理性的中间。
知性的意义在于使人由不知到知,由无知到有知,简而言之,就是由无到有,这应当是质的变化,由无到有,由浅知到深知,由知其表到知其里,由知其一到知其二、知其三乃至知其万物。
知性美须有超越利害的纯粹求知态度,需要有尊重公理、尊重逻辑的精神,需要一种容忍不同见解的雅量。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天下女人》中说:完美的女人有三条:第一、貌美,她在我的审美标准中是美的;第二、高贵感,不是指贵族气质,而是她有知识、有修养;第三、性感,不是指挠首弄姿,而是一种女性魅力,一种从内而外流露出来的气质。
美学基本形态李整理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人体美
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 。
人体美的实质 1、人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 2、以自然因素为基础构成的人体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体美的特征 1、首先是指身材、相貌之美
2、除了自然性的因素以外,还有人工修饰的因素 3、风度,是人体美的重要表现
3)著名的 分割比: 61803398…
达·芬奇称为 “神圣比例”.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 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 系上”。
科学美学的谐性举例
门捷列夫的工作
•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 成的?
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 火、气四种元素。
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 水、火、土五种元素 之说。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
62 共53张
艺术美的本质
1.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基础(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徐悲鸿.《奔马》)
二、艺术美的特征:
典型性 情感性 理想化 永久性
科 学 美
E=MC2
科学美: 是用科学手段创造的一种建筑在
自然美之上的高级形式美。
反映自然规律的科学理论、定律、 公式均具有美的性质。
基础学科中美的表现
社会美的核心 —人的美
{ 人的美 外在美:行为美、语言美 内在美:道德美、性格美、才识美
行为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言美: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
道德:道德是一个人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 为和习惯。
性格:作为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自信自强、乐观豁达; 虚伪懦弱,凶狠粗暴等
(一)自然美的本质
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自然美领域 的逐渐扩大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
美的形态

---------------------------------------------------------------最新资料推荐------------------------------------------------------美的形态概述 1 1 、美的形态:美的形态是指美的具体存在形式。
2 2 、美的具体形态类别:表现方面:内在美和外在美审美形态: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存在范围: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3 3 、中国文化美的代表形态:儒沉郁释空灵道飘逸审审美形态:优优美(神性的虔诚)单纯静穆恬静明媚和谐古希腊帕提农神庙西斯廷的圣母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崇崇高(人性的觉醒)主体心理: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热情快乐的自豪感生命的无限性对象形式:数的崇高力的崇高哥哥特式教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悲悲剧亚里士多德:他因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黑格尔:自因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尼采:动能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美狄亚美狄亚普罗米修斯喜喜剧尼古拉哈特曼:1 / 8喜剧源于人们的某种透明错觉。
鲁迅: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阿阿Q 》尼采:把个人的局限性完整的展示给人看。
喜剧感:同情感智慧感新奇感笑喜剧类型:讽刺喜剧、生活喜剧剧大智若愚丑 - 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不和谐。
鲍姆嘉通:外形的不完善就是丑。
克罗齐: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丑感:痛感、带有苦味的愉悦兰州泥人岳和他的丑相泥塑荒诞:因虚无而返回自然、返回自我(哀駘它))荒诞的核心是人无法解释自己的世界,也无法相信现有的解释世界的理论。
荒诞感:焦虑、恐惧、失望,无聊、变态。
秃头歌女美美约瑟夫海勒1961 法法尤奈斯库1950 自然美一、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指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美。
---------------------------------------------------------------最新资料推荐------------------------------------------------------ 自然美两类:1 1 、经人工加工改造的自然美。
美的表现形态 美学

二、崇高的审美特性
1 、 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 方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 力量和强劲的气势。 2 、崇高感的特点是,由恐惧转向愉悦,由惊赞转 向振奋。比如,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面对着抛头颅洒热 血的斗争,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英雄的丰碑以及平凡 的伟大,也会由感到自己平庸而激起一种高山仰止、奋 发向上的感受。
3 、崇高对象的表现形式,保留着主体与 客体艰难曲折的斗争印记。在自然崇高中,表 现为外在形式的粗犷、严峻、雄伟、丑陋;在 社会崇高中,表现为承受挫折和摧残的痛苦; 在艺术崇高中反映的大都是社会生活中的英雄 人物的斗争业绩。
三、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1 、壮美更多体现在事物的外在表现,崇 高则更多体现在事物的内在本质上。 2 、壮美所表现的是自然现象,崇高所表 现的是社会生活。人们常用壮美去形容高山、 大海、险峰、巨浪的美,而多用崇高去歌颂人 的品德、胸怀、风范。 3、壮美更多体现为“真的形式”,崇高 更多体现为“善的形式”。因此崇高比壮美带 有更突出的神圣性庄严性,是一种更高级形态 的美。
中国美学史上,没有论及崇高,崇高 被称为“阳刚之美”。姚鼐对其描绘道: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 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崕,如决大 川,如奔骐驥;其光也,如杲(gǎo)日, 如火,如金鏐( liù )铁;其于人也,如 凭高远视,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 战之。”姚鼐所说的“阳刚之美”在很大 程度上类似于康德所说的力量的崇高。
喜剧
喜剧最早出现也是在古希腊,开始是祭 祀酒神的表演,在希腊语中是“载歌载舞的 欢乐行列”的意思,后来“喜剧之父”阿里 斯托芬通过其杰出的作品使希腊喜剧定型化 了。 喜剧同悲剧一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喜剧指戏剧形式的一种;广义的喜剧 则指一种审美范畴,有时用“喜”、“滑 稽”、“喜剧性”以表示与作为戏剧中喜剧 的区别。
美的形态

自然美的形态
二、壮丽美 壮丽美是指大自然中那些具有巨大体积,能够让人感觉到广阔无垠, 心胸开阔的自然美。如,辽阔无垠的大海,浩瀚无边的沙漠,连绵起 伏的山脉,茫茫无际的森林等。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向我 们展示的就是壮丽美。 壮丽美的特征: 1、具有巨大的体积,无边无际。让人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从而激发 人们去超越自身的渺小、庸俗、狭隘去追求伟大永恒的情感。 2、壮丽美和奇险美很多时候在一个自然物一起体现出来,即具有巨 大的体积又具有巨大的力量。如、大海在巨浪滔天的时候。如天空在 雷鸣电闪的时候,沙漠在风沙滚滚的时候。
美的形态
三、幽静美 幽静美是指大自然中那些恬静幽雅,让人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自然 美。如幽谷溪流、深潭映月、空山鸟鸣、月明星稀等都是这种美的代 表。 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 下门。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幽静美特征: 1、远离世俗的繁华喧闹、恬静幽雅。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2、给人的感受是心灵的宁静和自由,从世俗的纷争和苦恼中解脱出 来,从而达到一种超然世外的美好感觉。如陶渊明的《饮酒》。
自然美的特征
一、自然美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自然是自然生成的,以自己自然的色彩和形状打 动人心,有自己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都不 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如月有阴晴圆缺,花有开有谢,一年中有四季变 换,大海有潮起潮落等等。 传说中武则天曾下令百花开放。神仙可以移山倒 海。天地也会为人而改变,譬如六月飞雪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人类浪漫的想象而已。
自然美的形态
《美育基础》之美的基本形态精讲教学课件

芙蓉花、水仙花、荷花——清秀美
文艺作品中陶渊明的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诗等都是清秀美的典型佳作。
归园田居
• 少无适俗韵, • 误落尘网中, • 羁鸟恋旧林, • 开荒南野际, • 方宅十余亩, • 榆柳荫后檐, • 暧暧远人村, • 狗吠深巷中, • 户庭无尘杂, • 久在樊笼里,
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不知蕴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李清照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②清秀的特征——淡雅自然,简朴素淡, 无斧凿痕迹,犹如“清水出芙蓉”。
清秀是一种静态美,它不以灵活多变取 胜,而以恬静 淡 雅 取胜。
• 3、稳定性 • ①确定(明确)性 • ②评价尺度相对稳定
• 艺术美
• 艺术要素与艺术定义
• 艾布拉姆斯(美国)的艺术四要素: 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
• ◆艺术五要素:
• ①艺术作品:符号——生命符号——表 现性的生命符号
• ②读者(观众):感知能力、体验能力、
领悟能力
“接受美学”(姚斯等)
• 文艺作品中唐代张若 虚的《春江花月夜》, 被认为是艳丽美的代 表作。
• 它描绘了五彩缤纷, 景物交错,相互辉映, 景色瑰丽,光彩夺目, 迷离变幻,情感浓郁, 复杂多变的“春江花 月夜” 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美的形态

三、喜剧性和滑稽 喜剧性概念: 喜剧性概念: 是表现对象的内容与形式、 是表现对象的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 矛盾到错所引起的不合情理而引人发笑,进 矛盾到错所引起的不合情理而引人发笑, 而以笑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作出否定或肯定评 价的美学范畴
喜剧性美感的特征
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丑, 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丑, 如塞万提 现实生活中的丑 斯小说《堂吉诃德》 斯小说《堂吉诃德》; 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 如果戈理小说《钦差 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 如果戈理小说《 夸张 大臣》 大臣》; 喜剧性美感的特征在于笑 喜剧性美感的特征在于笑,喜剧性的笑是对丑的否 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间接肯定, 定, 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间接肯定,如卓别林
类型
英雄悲剧
源于代表社会先进思想的正面人物因时代因素、 源于代表社会先进思想的正面人物因时代因素、 先进思想的正面人物因时代因素 对手条件或自身局限而导致的失败和毁灭。 对手条件或自身局限而导致的失败和毁灭。
“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 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 人看” 鲁迅语) 人看”(鲁迅语)的悲剧美
崇高
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被称为壮美。它是指对象以粗 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被称为壮美。它是指对象以粗 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心潮澎湃、 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心潮澎湃、 惊心动魄,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 惊心动魄,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 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高和扩大人的精神 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境界。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 境界。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 健、雄伟、坚韧的特征。作为一种美的形态。 雄伟、坚韧的特征。作为一种美的形态。
美学概论(美的形态)

特例1: 郎才女貌” 特例 :“郎才女貌”分析 ——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内容,对 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内容, 不同时代 内在美的肯定体现了社会实践的前进要求和 人的进步理想。 人的进步理想。 特例2: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特例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侧重于内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容,内容又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 内容又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
二、优美、崇高、 优美、崇高、 悲剧、 悲剧、喜剧 (一)优美 1、审美特性: 、审美特性: 是处于矛盾的相 对统一和平衡状 态。 (1)形式上: )形式上: 柔媚、和谐、 柔媚、和谐、安 静、秀雅
(2)美感上:给人 )美感上: 以轻松、 以轻松、愉快和心旷 神怡的审美感受。 神怡的审美感受。 2、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1)量的角度:一 )量的角度: 般形态轻巧, 般形态轻巧,力量较 小。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举例2:毛泽东《七律 长征 长征》 举例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2)表现在劳动斗争及劳动产品中。这种劳 )表现在劳动斗争及劳动产品中。 动是指已经改变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的劳动 产品和状态。 产品和状态。 举例1:棉花的生长和改变。 举例 :棉花的生长和改变。 举例2:长城、金字塔等。 举例 :长城、金字塔等。 ——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力量。 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力量。 体现人的创造 (3)日常生活的美,也可以是社会美。 )日常生活的美,也可以是社会美。
第三讲 美的形态

3、形式美的要素
形式美的构成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的组合规则 1)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A、色彩 光波 400毫微米~~~760毫微米 B、形状 点、线、面、体
C、声音
声波
20~~~~20,000次/秒
3、形式美的要素
1、色彩—— 色的本质 :物 体对色光吸收或 反射的结果。 人类生活中的 特殊语言。
四、形式美的规律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在一条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 侧包含着大体均等的形式构成因素。如动物和人 的身体、植物的叶脉、物与水中的倒影等,都因 其对称而显得美。 均衡是中轴线两侧的形体、色彩等不必完全 等同或一致,只要在量上大体相当即可。同对称 相比,均衡更富于变化,形式上也更灵活自如。 整齐一律和对称均衡都是涉及量的关系的形 式规律,前者强调量上的单纯一致,后者则强调 在量的差异中显示出一致。二者都包含稳定、秩 序的意思,但对称均衡比整齐一律显得更为灵活 多变。
韵律的形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连续韵律: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连续重复的排列而产生 的一种韵律。 渐变韵律:连续重复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则的逐渐增 减所产生的韵律。 交错韵律: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纵横穿插或交错而产生的 韵律。 起伏韵律: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的增减而产生的韵律,动 感强烈。
5、对比和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在要素间强调异性和共性,以达到变化 和统一的形式法则。 对比:是取得变化的手段,通过强调差异性,突出个 性,它的审美效果是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声音中 的噪与静、色彩中的黑与白等对比是对立因素造成的和谐, 其特点是在统一中趋于差异。 调和:是取得统一的手段,通过强调共性,加强同质要 素间的联系,使对象获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它的审美 效果是融合、协调。如色环中邻近的颜色就是调和色。调 和是由非对立因素造成的和谐,其特点是在差异中保持一 致。对比一般是由两种差异较大或在质上不同的形式因素 并列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喜剧还另作一些分析。
悲剧具有悲剧性,喜剧具有喜剧性。这里 的“性”,本文认为,也就是能吻合人的 感情需求指向的特性。有学者认为,只有 悲剧性喜剧性才有审美价值,而生活中自 然状态的悲剧喜剧事件乃至戏剧本身无美 学意义。其实,这种理论是片面的。分析 可知,生活中的自然事件,戏剧,自然界, 都可能有美存在,不能撇在审美之外。
喜剧,其特性是“可笑”。喜剧主人翁不一定要是坏人 或是“应该送进坟墓者”,也可是好人。坏人好人,只 要具备好笑有“味”的特性就行(如印度文学即讲求 “味”)。喜剧不论描写什么人,剧情均是好笑有味, 而人类天性中亦有求索这种情味的意愿指向,故喜剧能 有美可供欣赏。而喜剧人物,则不一定有美可供欣赏。 喜剧所描写的可予嘲笑鞭挞的坏人,其本质是人们所否 定的、不能正面肯定的,因此这类人物本身不美。从理 性上看,喜剧多使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错位” (幽默)或使某部分夸张裸露(漫画)等手法,使观众 对喜剧人物的本质容易“一眼看穿”,从而获得理性认 识的不经意的轻松与满足;从情感上看,喜剧对其人物 采取非郑重的态度,对好人加以调侃,对坏人加以讽刺, 使观众也产生一种“彼可供我开心调侃或嘲笑讽刺”的 意识,从而获得某种凌越他人的优胜感。可以说,喜剧 是应人类“醉酒式忘忧狂放恣意欢谑”这种心态需求而 形成的,人们期以获得的不是悲悯与庄敬,而是一种开 心与轻松。
有意味的形式
由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 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 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 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 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 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 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 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 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 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 则俱亡。
什么是美的基本形态
一些美学书籍将优美、崇高、悲剧、喜剧 称作美的基本形态 四种美的基本形态,实为两组: 优美和崇高: 悲剧和喜剧。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类精神心 理的辩证辨析,阐释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它 们作为美的形态本质上都是关系属性的实 质
优美和崇高美的产生,与相应的人类精神心理的 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的精神心理,通常具有辩 证的相反相成的貌似互逆的两个正方向指向:一 是仁爱万物,怜惜怀柔,喜好娇弱玲珑圆润幽娴 柔嫩;一是凌轹一切,征服超越,崇尚博大雄浑 刚强勇武威烈。事物有特性契合指向之前者,形 成优美之美;事物有特性契合指向之后者,形成 崇高之美。由此可见,优美与崇高之美,本质上 也都是事物的关系属性。
悲剧和喜剧的产生,同样与人类精神心理相反相成 的辩证指向有关。人类的精神心理,既有端重仁慈 怜惜 同情他人的一面,形成一种肃然内敛式的庄敬 深沉肃穆悲悯的内心情感的需求指向;又有恣意放 荡嘲弄调侃他人的一面,形成一种轻松开怀式的幽 默戏谑忘忧相悦的内心情感的需求指向。事物的特 性吻合前一种需求指向,形成悲剧之美;事物的特 性吻合后一种指向,形成喜剧之美。 由此可以推知:人类可以按自身认可为好的意向去 构建戏剧乃至所有的精神产品,使其形成艺术之美; 人类也可以将意愿正方向指向物化“凝固”在产品 中,使 其形成劳动产品之美。马克思说:人可以按 美的规律建造。从美的本质的角度去分析,这可理 解为: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按照人自己认可为好的意念指向去建 造。由此看来,戏剧、建筑、音乐、文学以及产品 之美,其美的本质无一不是事物的关系属性。
悲剧,其所描写的主人翁一般本身即有为社会人们同情赞 美的特性,作者与观众也有同情赞美的强烈倾向指向他们, 二者和合,故悲剧主人翁本身就存在美。当主人翁遭受摧 残甚至毁灭时,厄运打击会使其性格特性因反向激发而愈 显鲜明突出,观者的愿望意向及同情赞美的指向也会因这 种挑逗性逆向打击愈发强烈。犹如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 会诱发增强意愿指向而使人感觉对象更美一样,悲剧的这 种“逆向遏抑”也能使观众觉得主人翁更美。从理性上讲, 逆向遏抑可迫使观众的心灵反逼内省,达到一种严肃的理 性的清醒;从情感上讲,逆向遏抑能触压性地激发道德良 知的情绪,悲悯同情的泪水能洗涤心灵的尘垢,还可以使 观赏者由于处于悲悯同情他人的地位从而获得一种道德的 尊严感与崇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