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脑小血管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的远端微 栓子 栓塞[ 2 1 。张等[ 1 比较脑 小血管 病及 通过
其 亚型 与颈动 脉粥样 硬化危 险 因素 ,提 出颈动 脉粥
样 硬化并 非脑 小血管 病 的独立危 险 因素 。 临床 上将 S D分 为 急性 S D和 慢 性 S D, V V V 后
者 更常 见 。慢性 S D包括 缺血性 脑 卒 中( V 通常 为脑 深 部小梗 死灶 )脑 出血和痴 呆 。S D 的常见病 理学 、 V
mi o le sC ) 血 管 周 围 间 隙 扩 大 (nagd c be d , MB 、 r el e r p r ac lr pc sE V )及 血脑 屏 障 (l dban ei sua ae , P S v s bo ri o b r e, B ) 坏 ar rB B 破 i 。这些 表现可 同时存 在亦可 单独 出现 , 们虽 然 不是 S D的 特有 表 现 , 高 度提 示 它 V 但
【 关键词】 小血管病; 腔隙性 脑梗死 ; 脑白质疏松症 ; 脑微出血 ; 血管周围间隙 ; 血脑屏障
20 0 8年 的 国际 卒 中会 议 和欧 洲 卒 中会 议 上都
提 出 了 “ 血 管 病 引起 大 问题 ” 小 的论 点I, 小血 管 l脑 _
存 在 动脉 粥 样 硬 化 现象 ,但 腔 隙性 梗 死 并 非 总是
和 预防方 面取 得 了很大 的成就 。但 脑小血 管病 却被
忽视 。 小血管 卒 中造成 的后果 并不 “ ” 例如 脑血 脑 小 , 管 淀粉 样 变性 所 导致 的脑 出血非 常 凶 险 , 而且 S D V 是 “ 息性 脑 卒 中 ” 静 的主 要原 因 。 而后 者 又是 导致 认 知 功能 障碍 的重 要 因素 . 因此 S D 的严 重 性不 亚于 V 动脉 粥样 硬化 性血 栓栓 塞 ,早 期发 现和处 理血 管危 险 因素特 别是 S D具有 重要 意 义。 V 本文 主要就 S D V 的病 因 、 理及 神经 影像 学研究 进展 作一 综述 。 病 1 脑 小血 管病 的 常见病 因和病 理 改变 关 于“ 小血 管 ” 的标 准 目前 尚未 达成共 识 。许多 研究 者将 小血管 特指为小 动脉 ( 内径 1 0 4 0I 腔 0 0 m, x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张恒综述,杜怡峰审校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主要为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CVSD起病隐匿,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识别率低,是逐渐发展为认知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CSVD相关认知障碍不仅仅局限于血管性认知障碍,亦可累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因此,精准识别、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控制CSVD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鉴于CSVD病理机制及分类繁杂,且其与认知障碍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容忽视,本文在全面了解CSVD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进展的基础之上,对CSVD与多种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对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多模评估和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病理机制;防治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dvances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ZHANG Heng, DU Yife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Jinan 250021, China)Abstract: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is a series of clinical,imaging,and pathological syndromes mainly caused by small vessel lesions, and it often has an insidious onset, diverse manifestations, and a low rate of earlyidentification,which are the common reasons for gradual progression to cognitive impairment.It is worth noting that CSVD-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not limited to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t can also involve othe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Alzheimer disease and 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 Therefor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amage of CSVD-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Given the complex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CSVD and the fact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SVD and the progress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cannot be neglecte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pathology,and imaging subtypes of CSVD and review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SVD and various cognitive impairment disease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multimodal evalu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SVD-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Key words: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ognitive impairment;Pathological mechanism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1 脑小血管病的概念、流行病学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脑小血管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新进展

脑小血管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新进展

脑小血管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新进展陈旺,黄琦馨综述,胡文立审校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对我国人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常见疾病。

该疾病进展隐匿,可能被患者和临床医师忽视。

近些年,对于CSVD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

2013年,国际血管改变神经影像标准(STRIVE)协作组对CSVD的定义与描述进行了规范性的梳理。

2021年,本团队发布了《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整合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在2023年,国际STRIVE协作组进一步更新了CSVD领域的研究进展。

在临床表现上,CSVD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相似,特异性不够显著。

尽管遗传检测和脑组织活检对于确诊有一定帮助,但由于技术和经费限制,这些方法在临床中并不常用。

目前,神经影像学技术是主要用于检测CSVD引发的脑组织病变并作出诊断的手段。

本文将集中讨论用于CSVD诊断的影像学标志,并深入探讨CSVD的影像鉴别诊断。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Lates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HEN Wang,HUANG Qixin,HU Wenli.(Department of Neurology,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0, China)Abstract: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is a common disease with great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CSVD has insidious progression and is often neglected by both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In recent years,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on CSVD from the aspects of risk factors,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evaluation systems. In 2013,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 (STRIVE)collaborative group standardized the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on of CSVD, and subsequently in 2021, our team released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2021, which summarized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in China and globally. In 2023, the international STRIVE collaborative group provided further updates on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CSVD. CSVD has simila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with a lack of significant specificity. Although genetic testing and brain tissue biopsy help to make a confirmed diagnosi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ir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has been limited by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At present,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are mainly used to detect brain tissue lesions induced by CSVD and make a diagnos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aging 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CSVD and the imaging-base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SVD.Key words: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agnosis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涵盖了由多种病因引发的,影响脑内小动脉(直径100~400 μm)、微动脉(直径40~100 μm)、毛细血管、微静脉与小静脉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

脑小血管病相关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相关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3), 4403-441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3631脑小血管病相关研究进展李佳宁1,周彦均1,马佳丽2,李永秋3*1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河北 唐山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3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收稿日期:2023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4日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已经成为老年人群的重要疾病之一,科技的发展也使CSVD 的检出率逐渐提高。

CSVD 是一种从多方面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不同个体在发病形式、发病程度上都具有特异性。

本文从CSVD 的多个方面展开进行系统性回顾,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全面的了解CSVD ,为CSVD 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磁共振成像,危险因素,影像学标志物,生物标志物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Jianing Li 1, Yanjun Zhou 1, Jiali Ma 2, Yongqiu Li 3*1The Graduate Schoo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2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3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Tangshan Gongren Hospital, Tangshan Hebei Received: Feb. 21st , 2023; accepted: Mar. 16th , 2023; published: Mar. 24th , 2023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he rate of diagnosis of CSVD is also increasing with the devel-*通讯作者。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㊃讲座㊃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课题脑小血管疾病神经影像标记与神经能量表积分对照研究(Z 20190997);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院内科研基金 启航计划 项目脑小血管疾病影像学标记总负荷分级级别多模态影像学对照研究(N Y 2019009)通信作者:朱西琪E m a i l :x i qi .z h u @163.c o m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原 倩1,刘福珍2,朱西琪2(1.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影像科,广西桂林541000) 摘 要:脑小血管病是一组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疾病,可以导致卒中㊁认知功能障碍等,目前尚无预防及治疗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㊂近年来随着M R I 的发展,脑小血管病检出率逐渐增高㊂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㊁神经影像学与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益参考㊂关键词:大脑小血管疾病;影像学;认知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0)05-0462-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0.05.016 脑小血管病(c e r e b r a ls m a l lv e s s e ld i s e a s e,C S V D )是由多种影响脑小动脉㊁微小动脉㊁小静脉㊁毛细血管的疾病组成,涉及多种病理过程和病因㊂C S V D 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㊁腔隙㊁白质高信号㊁血管周围间隙㊁微出血和脑萎缩,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卒中㊁轻度认知功能下降㊁痴呆㊁精神疾病㊁步态异常和尿失禁等㊂C S V D 可以导致全世界大约五分之一的卒中,并且是认知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㊂1 C S V D 的常见发病机制1.1 血-脑屏障(B B B ) 目前关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仍有较多的研究表明,B B B功能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㊂B B B 是由多种细胞组成的存在于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一种保护屏障,它可以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和大分子进入大脑,研究表明,B B B 破坏可导致神经元细胞所处环境的破坏和其他病理变化,如小血管异常㊁蛋白质沉积㊁炎症和神经元细胞死亡㊂这些变化最终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2-3]㊂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脑萎缩和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然而,脑萎缩和腔隙性脑梗死总负荷与整个大脑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更强的相关性[4]㊂国内学者通过白蛋白免疫荧光标记,发现在存在脑白质疏松的大鼠模型中,可以出现明显的白蛋白漏出,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逐渐增多[5],一项M e t a 分析显示,在脑白质病变进展期的患者其B B B 通透性较非进展期患者增高[6],这些都提示B B B 通透性增加可能是C S VD 的发病机制㊂1.2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指C 反应蛋白(C R P )㊁白细胞介素(I L )㊁肿瘤坏死因子(T N F )α㊁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反应因子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反应,这种作用贯穿炎症过程的始终,G u 等[7]在为期4年半的随访中发现,在老年人中,循环中炎症生物标志物(C R P ㊁I L -6)的增加与腔隙性脑梗死㊁脑微出血㊁脑白质病变的进展有关㊂杨增烨等[8]研究显示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疏松的发生与血清中C R P ㊁I L -10水平呈正相关,另有研究表明C R P ㊁I L -6在脑微出血患者中明显增高,并且是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9],刘国荣等[10]的研究显示I L -1β在脑小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浓度高于正常人,以上均表明炎症反应可能在C S V D 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㊂1.3 内皮细胞损害 内皮细胞是构成体内所有血管的细胞,在身体的大部分区域,血管是非常脆弱的,允许组织灌注所需的营养和溶质,以及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进出循环系统㊂然而,在大脑中,内皮细胞是一种被称为血脑屏障的特殊结构的一部分,保护大脑可免受入侵病原体的侵害,并防止血液中离子浓度和信号分子的变化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㊂细胞间黏附分子1(I C AM -1)是介导黏附反应重要的黏附分子,在受损的内皮细胞中呈高表达,可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因此可作为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以评估内皮细胞受损程度㊂据报道,其升高的水平表明内皮细胞活化,是脑白质病变和腔隙性卒中出现和发展的危险因素㊂在弗雷明汉心脏研究的亚组分析中,炎症循环生物标记物与脑磁共振成像相关,I C AM -1升高与脑白质病变相关性更大[11]㊂岑雨樱等[12]研究显示I C AM -1在脑小血管病患者与正常人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I C AM -1与影像学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㊂国内外还㊃264㊃‘临床荟萃“ 2020年5月20日第35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20,V o l 35,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有较多的研究显示I C AM-1可能是C S V D的危险因素㊂2C S V D的影像学表现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2.1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是指脑内一条穿支动脉在近期闭塞从而引起的影像学改变,M R I上主要表现为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F L A I R也呈高信号,其轴位最大直径为20 mm,多分布在内囊㊁基底节㊁丘脑等部位㊂国外一项调查显示新发腔隙性脑梗死可以使痴呆发生的风险明显升高[13],这提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与认知功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㊂2.2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假定血管源性腔隙灶是指皮质下与脑脊液信号相同的信号影,呈圆形或卵圆形的,并且与先前穿支动脉供血区域的急性皮质下梗死或出血部位一致[14],MR I上主要表现为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F L A I R主要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外周包绕高信号环,病灶大小多在3~15 mm㊂在一些情况下,由于中央脑脊液信号未受到完全抑制,F L A I R序列上也会表现出完全的高信号[15]㊂在一项为期3年的随访中,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容积与总体认知功能㊁执行功能显著相关,但与记忆无关[16]㊂2.3假定血管源性的白质高信号脑白质高信号也称为脑白质疏松㊁脑白质病变等,在MR I上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影,F L A I R呈高信号,病变以双侧侧脑室周围分布居多,也可分布于脑内深部白质区㊂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变㊁缺血㊁遗传㊁肿瘤㊁脑积水等㊂早期人们认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近期有相关报导发现,脑白质疏松病变早期是可控㊁可逆的,并且有研究提示脑白质疏松应被视为临床前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在生物标记[17],所以发现早期脑白质疏松对于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㊂临床上常采用F a z k e s分级来评价侧脑室周围脑白质病变与深部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㊂脑白质疏松发生的部位与疾病的预后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国外的研究显示,侧脑室旁脑白质病变预后较深部白质区差[18],国内学者叶娜等[19]研究显示随着脑白质疏松的加重,认知功能障碍逐渐加重,并且侧脑室旁脑白质损伤的体积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较深部白质更大㊂而S a c h d e v等[20]在一项长达六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对于相同时间内脑白质高信号的扩展,深部脑白质要大于侧脑室旁,关于脑白质疏松发生的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仍需大量的研究证实㊂2.4血管周围间隙血管周围间隙也称为V i r c h o w-R o b i n间隙,是指包绕在大脑小血管之间的充满脑脊液的间隙,可以进行液体运输㊁脑脊液与间质液物质交换以及清除脑中代谢产物,当一些原因导致脑组织缺氧时会引起血管周围间隙的扩张[21-22]㊂M R I上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F L A I R表现为低信号,直径一般小于3mm,影像学上呈椭圆形㊁圆形或条状,边缘光滑,通常大小不等,不对称分布,这可以区别于腔隙灶㊂血管周围间隙扩张好发于基底节㊁皮质下㊁脑干等部位,小脑较少见㊂根据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3型,Ⅰ型为基底节型,此型最为常见,Ⅱ型为大脑半球型,Ⅲ型为大脑中型[23]㊂一直以来血管周围间隙的扩张未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M R I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血管周围间隙的逐渐深入研究发现,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小血管病其他影像学表型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宋春雨等[24]研究显示,侧脑室旁及深部白质区脑白质疏松越严重,半卵圆中心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越多,在一项对2612例老年人进行的5年随访中,研究结果示血管周间隙与皮质下梗死㊁脑微出血和白质高信号的进展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的下降相关,并且可以使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增加了4倍以上[25]㊂另有研究对血管周围间隙及腔隙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进行研究,发现血管周围间隙扩张无法预测认知功能[26]㊂2.5脑微出血脑微出血(C M B)是由于小动脉㊁小静脉㊁毛细血管发生破裂而引起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目前脑微出血的小病灶主要利用磁敏感成像(S W I)进行检测,S W I上C M B呈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27]㊂虽然对于C M B的最大截面径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指南建议将5~10mm作为其上限值,这个上限范围可以很好地区分较大出血㊂早期,人们未对C M B s未产生重视,在2004年国外学者数次研究发现认知功能损害随着C M B s而加重,国内也有学者发现随着C M B s数量的增加,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研究发现与没有C M B S的参与者相比,C M B S组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更大,特别是在视觉空间和执行功能,记忆和抽象思维3个认知领域方面,并且基底节-丘脑区与记忆㊁视觉空间和执行功能相关,大脑皮层-皮层下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更重要[28],但是对于C M B s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并且随着人们的深入研究发现, C M B可以作为脑出血的预测指标㊂对C M B s的危险因素研究有很多,都未得到充分证实,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高血压与C M B s存在着相关性,㊃364㊃‘临床荟萃“2020年5月20日第35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20,V o l35,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即高血压是C M B s的危险因素之一[29-31]㊂2.6脑萎缩脑萎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脑体积缩小,脑重量减轻的一种现象,C T或M R I上的主要表现为脑室㊁脑池扩大,脑沟㊁脑回增宽,脑萎缩程度的测量方法目前主要有线性测量法㊁面积法㊁目测法㊁容积测量这四种,其中线性测量和目测法操作简便,可以用于脑萎缩的筛查,面积法测量多用于脑室明显扩大或者胼胝体体积明显改变的患者中,而容积法测量较为精确[32]㊂记忆力减低㊁情绪易变㊁智力下降㊁精神异常等症状均可由脑萎缩病情进一步发展引起㊂国内一项对770例观察者的研究报告显示C S V D患者上肢功能下降与全脑灰质和苍白球萎缩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此外,该研究还证实了功能性的脑萎缩- 脑萎缩 - 运动障碍 之间的通路,即脑萎缩在老年人步行速度中起介导作用,提示脑萎缩可以通过损害老年人丘脑的完整性而影响行走能力[33]㊂研究显示尾状核和苍白球萎缩与血管性认知障碍有关,杏仁核萎缩仅与非血管性认知障碍有关,而皮质下萎缩与两者均相关,提示皮质下萎缩存在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前阶段[34]㊂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C S V D的发病率也呈升高趋势,由C S V D继发的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目前对于C S V D的研究仍存在着较多未知领域,如疾病的发生发展,C S V D 与相关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明确,尤其是对于C S V D M R I总负荷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的相关性研究甚少,未来仍需大量研究以提高对C S V D的认识㊂参考文献:[1] T e n g Z,D o n g Y,Z h a n g D,e ta l.C e r e b r a ls m a l lv e s s e ld i se a s e a n d p o s t-s t r o k e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J].I n t JN e u r o s c i,2017,127(9):824-830.[2] B u r g m a n sS,H a a rH J,V e r h e y F R,e t a l.A m y l o i d-b i n t e r a c t sw i t h b l o o d-b r a i n b a r r i e rf u n c t i o ni n d e m e n t i a: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JA l z h e i m e r sD i s,2013,35(4):859-873.[3] W a r d l a wJ M,D o u b a l F N,V a l d e s-H e r n a n d e zM,e t a l.B l o o d-b r a i nb a r r i e r p e r m e-a b i l i t y a n d l o n g-t e r mc l i n i c a l a nd i m a g i n go u t c o m e s i n c e r e b r a l s m a l l v e s s e l d i s e a s e[J].S t r o k e,2013,44(2):525-527.[4] A r b aF,L e i g hR,I n z i t a r i D,e t a l.B l o o d-b r a i n b a r r i e r l e a k a g ei n c r e a s e sw i t h s m a l l v e s s e l d i s e a s e i n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N e u r o l o g y,2017,89(21):2143-2150.[5]杨娴,蓝琳芳,邢世会,等.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坏引起大鼠高血压性脑白质病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2):82-87.[6] F a r r a l l A J,W a r d l a w J M.B l o o d-b r a i n b a r r i e r:a g e i n g a n d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N e u r o b i o lA g i n g,2009,30(3):337-352.[7] G uY,G u t i e r r e z J,M e i e r I B,e t a l.C i r c u l a t i n g i n f l a mm a t o r yb i o m a r k e r sa r e r e l a t e d t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i n o l d e ra d u l t s[J].N e u r o l N e u r o i mm u n o l N e u r o i n f l a mm,2018,6(1):e521.[8]杨增烨.脑梗死患者并发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全身炎症反应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5):68-71.[9]卢俏丽,李晨,贾志荣,等.炎症介质h s-C R P㊁I L-6和MM P-9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26): 3629-3631.[10]刘国荣,潘晓华,刘秀珍,等.炎症小体N L R P3相关炎症因子I L-1β㊁I L-18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27(3):153-157.[11]S h o a m a n e s h A,P r e i sS R,B e i s e r A S,e ta l.I n f l a mm a t o r yb i o m a r k e r s,c e r e b r a l m i c r o b l e ed s,a n ds m a l lve s s e ld i s e a s e:F r a m i n g h a m H e a r t S t u d y[J].N e u r o l o g y,2015,84(8):825-832.[12]岑雨樱.脑小血管病与凝血 纤溶系统及内皮细胞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13] V e r m e e rS E,P r i n s N D,d e n H e i j e r T,e ta l.S i l e n tb r a i ni n f a r c t s a n d t h e r i s ko fd e m e n t i aa n dc o g n i t i v ed e c l i n e[J].NE n g l JM e d,2003,348(13):1215-1222.[14] W a r d l a w J M,S m i t h E E,B i e s s e l s G J,e ta l.N e u r o i m a g i n gs t a n d a r d s f o r r e s e a r c h i n t o s m a l l v e s s e l d i s e a s e a n d i t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a g e i n g a nd n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o n[J].L a n c e tN e u r o l,2013,12(8):822-838.[15]楼敏,严慎强.重视脑白质高信号的异质性和临床重要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1):2165-2167.[16]J o k i n e nH,K o i k k a l a i n e n J,L a a k s oHM,e t a l.G l o b a l b u r d e no f s m a l l v e s s e l d i s e a s e-r e l a t e db r a i nc h a n g e so n M R I p r e d i c t sc o g n i t i v e a nd f u n c t i o n a l de c l i n e[J].S t r o k e,2020,51(1):170-178.[17]S o l d a n A,P e t t i g r e w C,Z h u Y,e t a l.W h i t e m a t t e rh y p e r i n t e n s i t i e sa n d C S F A l z h e i m e r d i s e a s e b i o m a r k e r si np r e c l i n i c a lA l z h e i m e rd i s e a s e[J].N e u r o l o g y,2019,94(9): e950-e960.[18] D u e r i n g M,Z i e r e nN,H e r v eD,e t a l.S t r a t e g i c r o l e o f f r o n t a lw h i t em a t t e r t r a c t s i nv a s c u l a r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av o x e l-b a s e d l e s i o n-s y m p t o m m a p p i n g s t u d y i nC A D A S I L[J].B r a i n,2011,134(P t8):2366-2375.[19]叶娜,W e nW,王金芳,等.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障碍:基于F L A I R高信号的定量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8):809-813.[20]S a c h d e vP,W e n W,C h e n X,e ta l.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w h i t em a t t e r h y p e r i n t e n s i t i e s i ne l d e r l y i n d i v i d u a l so v e r3y e a r s[J].N e u r o l o g y,2007,68(3):214-222.[21] R u d i e J D,R a u s c h e c k e r AM,N a b a v i z a d e h S A,e t a l.N e u r o i m a g i n g o f d i l a t e d p e r i v a s c u l a r s p a c e s:f r o m b e n i g na n dp a t h o l o g i c c a u s e st o m i m i c s[J].J 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18,28(2):139-149.㊃464㊃‘临床荟萃“2020年5月20日第35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20,V o l35,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2] B r o w nR,B e n v e n i s t eH,B l a c kS E,e t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r o l e o f t h e p e r i v a s c u l a rs p a c e i nc e r e b r a l s m a l lv e s s e ld i s e a s e[J].C a r d i o v a s cR e s,2018,114(11):1462-1473. [23]张晓玲,李咏梅.脑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5,6(6):476-480.[24]宋春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及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25] D i n g J,S i g u rðs s o nS,Jón s s o nP V,e t a l.L a r g e p e r i v a s c u l a rs p a c e s v i s i b l eo n 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c e r e b r a l s m a l l v e s s e ld i s e a s e p r o g r e s s i o n,a n dr i s k o fd e m e n t i a:t h ea g e,g e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r e y k j a v i k s t u d y[J].J a m aN e u r o l,2017,74(9):1105-1112.[26] B e n j a m i n P,T r i p p i e r S,L a w r e n c e A J,e t a l.L a c u n a ri n f a r c t s,b u t n o t p e r i v a s c u l a r s p a c e s,a r e p r e d i c t o r s o fc o g n i t i v ede c l i n e i nc e r e b r a l s m a l l-v e s s e ld i s e a s e[J].S t r o k e,2018,49(3):586-593.[27]S h a m s S,M a r t o l a J,C a v a l l i nL,e t a l.S W I o rT2*:w h i c hM R I s e q u e n c e t ou s e i nt h ed e t e c t i o no f c e r e b r a lm i c r o b l e e d st h e k a r o l i n s k ai m a g i n g d e m e n t i a s t u d y[J].A J N R A m 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5,36(6):1089-1095.[28] Y a n g J,L y u Y,M aY,e t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c e r e b r a lm i c r o b l e e d s l o c a t i o na n d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i s c h e m i c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J].N e u r o r e p o r t,2018,29(14):1209-1213.[29] G a oZ,Z h a iY,Z h a oX,e t a l.D e e p c e r e b r a lm i c r o b l e e d s a r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h e s e v e r i t y o f l a c u n a r i n f a r c t s a n dh y p e r t e n s i o n: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J].M e d i c i n e(B a l t i m o r e),2018,97(23):e11031.[30] L y u L,S h e n J,Z e n g C,e ta l.C e r e b r a l m i c r o b l e e d sa r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l e v e l s i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h y p e r t e n s i o n[J].C l i nE x p H y p e r t e n s,2019,42(4):328-334.[31] C o r d o n n i e r C,A l-S h a h i S a l m a n R,W a r d l a w J,e t a l.S p o n t a n e o u sb r a i n m i c r o b l e e d s: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s u b g r o u pa n a l y s e sa n ds t a n d a r d sf o rs t u d y d e s i g na n dr e p o r t i n g[J].B r a i n,2007,130(P t8):1988-2003.[32]童宣霞,孙中武.临床上常用脑萎缩评定方法及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5):459-462. [33]S uN,L i a n g X,Z h a iF F,e t a l.T h ec o n s e q u e n c eo f c e r e b r a ls m a l l v e s s e l d i s e a s e:l i n k i n g b r a i n a t r o p h y t o m o t o ri m p a i r m e n t i nt h ee l d e r l y[J].H u m B r a i n M a p p,2018,39(11):4452-4461.[34] H i l a l S,A m i nS M,V e n k e t a s u b r a m a n i a nN,e t a l.S u b c o r t i c a la t r o p h y i n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a n d d e m e n t i a[J].JA l z h e i m e r sD i s,2015,48(3):813-823.收稿日期:2020-03-12编辑:王秋红㊃564㊃‘临床荟萃“2020年5月20日第35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20,V o l35,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脑小血管疾病脑白质病变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疾病脑白质病变研究进展

脑 小血管 疾病( c e r e b r a l s ma l l v e s s e l 认 为 ,内 皮 功 能 障 碍 在 脑 白质 损 害 中扮 演 变 进 行 了新 的分 类 ,即 先从 病 理 学 角 度 将 d i s e a s e , C S V D ) 主 要 是 指 颅 内小 动 脉 、微 动 着 重 要 角 色 ,甚 至 是 小 血 管 缺 血 的第 一 脑 白质 病 变 分 为 非 缺 血 性 和 缺血 性 ;非 缺 o p a k i a n 等 研 究 显示 ,内皮 功 能 障碍 血 性 脑 白质 病 变 是 指 与 侧脑 室相 邻 的脑 白 脉 、毛 细 血 管 和 小 静 脉 病 变 引起 的 缺 血性 步 。T 或 出 血 性 疾 病 ,通 常 情 况 下 是 指 供 应 深部 可 通 过 减 少 血 流 量 和 损 害血 管 自动 调 节 能 质病变, 位于侧脑室旁3 mm以内的脑白质 , 脑 组 织 的 小 动 脉 和 微 动 脉 ,主 要 累 及 脑 微 力 而 导 致 组 织 损 害 。 高 血 压 、代 谢 综 合 征 可 能 由 于 脑 脊 液 的 渗 漏 而 引 起 ,缺 血 性 小动 脉直径 3 0 m 一8 0 0 m, 且 侧 枝 吻 合 是 引 起 脑 小 血 管 疾 病 的 重要 原 因 ,可 造 成 脑 白质 是位 于侧 脑 室 3 m m以 外 的脑 白质 区 较 差 ,主 要 包 括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微 出血 及 内皮损伤 ,血管玻璃样变和纤维化 ,进而 域 ;再 根据病 因和解剖学的不同将缺 血性 脑 自质 病 变 及 周 围 血 管 间 隙 扩 大 ,是 一 类 出 现 管 壁 增 厚 、管 腔 狭 窄 和 血 流减 慢 ,最 脑 白质 分 为 三种 ,主要 是 近 皮 质 ! 于皮 髓 基 于 神 经 解 剖 上 的血 管 性 疾 病 的 总 称 , 终 导 致 缺 血 。 虽 然 缺 血 机 制 是 目前 主流 , 质 交 界 区4 a r m 以 内 的 白质 区域 ) 、近 脑 室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颅内小血管各种病变导致的,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脑血管病,是慢性组织损伤、脑功能丧失、认知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

SVD发病隐匿,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30%[2],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1倍,亦有约45%的痴呆由其所致[3]。

1 SVD影像学特点SVD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①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LI 陈旧LI在CT及T1加权像为低密度/低信号,新鲜LI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为高信号。

LI病灶大小在3~20 mm,多分布在内囊、基底节、丘脑或桥脑[4]。

②脑白质病(white matter lesions,WHL);WHL病损多位于皮质下和/或侧脑室旁,双侧基本对称。

在磁共振T2加权或FLAIR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T1加权像为略低信号,但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

CT上为低密度改变。

③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CMB在MRIT2加权梯度回波上或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表现为均匀一致、直径2~5 mm 的卵圆形、小灶、性质均一的低信号或信号缺失区,周围无水肿[5]。

④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EPVS在MRI表现多为分布在壳核周围的异常信号,边缘规则、光滑,直径多小于2 mm,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质子加权像等信号。

2 临床表现SV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突发性脑卒中症状、易被忽略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自觉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痴呆、抑郁和残疾[6],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缺血性卒中常见的是LI综合征,即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及感觉运动性卒中[7]。

脑小血管病诊疗进展

脑小血管病诊疗进展

脑小血管病诊疗进展脑小血管病是一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互不相同的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

多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与传统脑血管病存在差异,人们对它认识尚不充分。

但其发病率高,后期加重脑卒中致残,加重认知障碍及情感障碍,甚至参与神经变性疾病进程中,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和影像表现、检测指标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Abstract:Small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any occult diseases,slow progress,early non-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its etiology,pathological mechanism,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adition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different,people do not have a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it.But its incidence is high,the later stage aggravation cerebral apoplexy causes disability,aggravation cognitive disorder and affective disorder,even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now.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isk factors,pathogenesis,pathological changes,clinical and imaging manifestations,detection indicator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microvascular disease.Key words:Small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Risk factors;Uric acid腦小血管病(Small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是最常见导致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发生疾病,尤其在中国,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在中国脑小血管病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46%,而在西方国家,则达20%~25%。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作者:严玉颖胡发云吴波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19年第03期全球脑卒中疾病负担沉重,而无症状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微出血等病例数更多,导致17%的65岁以上人群出现认知及行为功能损害。

这些无症状的事件往往是由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disease,CSVD)引起。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发生在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的病因多样的病理改变过程。

隐匿性的脑血管病在50岁左右都可以没有临床表现,因此早期发现这类疾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健康状态、及时干预潜在的危险因素,而神经影像无疑提高了脑小血管病诊断的准确性。

在2013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精英中心(thecentres of excellence in neurodegeneration,COEN)就提出了脑小血管病6种关键性损伤的神经影像标志,包括近期皮层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假定血管源性的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

一、神经影像标志物概述1.近期皮层下小梗死近期皮层下小梗死是指神经影像上支持的一条穿通动脉供血区近期(最近数周,不局限于超急性期)梗死,且有与之一致的影像特点及临床症状,其结局可能演变成腔隙灶、T2加权序列高信号或在普通磁共振序列图像几乎消失。

相关研究表明,近期皮层下小梗死在急性期可能轴位剖面直径>15毫米,甚至可达20毫米(轴位剖面上的最大直径≤20毫米)(详见表1)。

在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的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上,皮层下小梗死和腔隙灶的直径可>20毫米。

另外,直径>20毫米的基底节和内囊病变的责任血管可能是几条穿通动脉,所以不应被归入此类。

同样道理,前脉络膜动脉的梗死也需除外。

2.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是指皮层下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充满液体的腔隙(其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类似),直径3~15毫米(该征象多提示陈旧性病灶,相对新鲜病灶直径更小,与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区别),且有与之一致的一条穿通动脉供血区既往急性皮质下小梗死或出血。

脑小血管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诊治的研究进展关双; 徐蕊; 刘骏; 王忠【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23【总页数】6页(P4696-4701)【关键词】脑小血管病; 诊断; 治疗; 认知障碍; 脑卒中【作者】关双; 徐蕊; 刘骏; 王忠【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小血管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脑小血管病所致的卒中样症状和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脑小血管病的诊治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脑小血管病是以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和白质病变为主的脑部小血管损伤[1],包括小动静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等疾病[2-3]。

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始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继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出现腔隙性梗死、白质病变和微出血等后遗症[4]。

神经生化研究中,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等生化因子对脑部的神经元进行损伤继而造成脑小血管病,加快脑组织的神经退行性变化[5-6]。

也有研究认为脑小血管病与炎症因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骨保护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有关[7-8]。

血清碱性磷酸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标志物,其在血液中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和死亡有关,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血清碱性磷酸酶与脑小血管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指标呈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促进脑小血管的产生[9]。

遗传方面研究发现基因遗传可能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有关,如单次HtrA丝氨酸肽酶1突变是晚发家族脑小血管病的原因[10],NOTCH3(notch receptor 3)突变引起皮质下梗死和脑白质病,分散形式的脑小血管病中常见NOTCH3和COL4A1/A2(collagen type Ⅳ alpha 1 chain/ collagen type Ⅳ alpha 2 chain)基因中的遗传变异等。

不同影像学类型脑小血管病及其MRI总负荷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不同影像学类型脑小血管病及其MRI总负荷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不同影像学类型脑小血管病及其MRI总负荷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刘发伟1,2综述, 吉维忠2审校摘要: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引起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SV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脑小血管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出现症状时已进入认知功能障碍的中晚期或者已经形成痴呆,往往带给患者不能逆转的损伤及沉重的医疗负担。

本文就不同影像学类型脑小血管病及其MRI总负荷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进一步了解CSVD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CSVD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和预防提供帮助。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认知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different imaging types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total MRI load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LIU Fawei, JI Weizhong.(Graduate Schoo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01, China)Abstract: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is one of the most major causes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e incidence rate of CSVD has been on the rise, and relat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concerning issue. Due to its insidiousonset, slow progression, and lack of early warning signs, CSVD is typically found when moderate or severe cognitive im⁃pairment or even dementia already occurs, often causing irreversible damage and heavy medical burden to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imaging types of CSVD and total MRI load on cognitive function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VD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caused by CSVD.Key words: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Total MRI load;Cognitive impairment1 脑小血管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目前对于脑小血管的定义更为宽泛,不仅包括上述小血管,还包括这些小血管周围2~5 mm的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结构,其分类方法众多,在临床中为了便于诊断主要以影像学表现分为新发皮质下小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腔隙、脑微出血及脑萎缩[1]。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培丽;杨一帆;胡楠;彭涛;谢欣纯;闫咏梅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26)3
【摘要】脑小血管病发病早期具有隐匿性,极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逐
步出现认知及行为功能障碍,最终可引起痴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早期诊
断和干预对控制由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乃至预防痴呆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存在潜在优势,为治疗脑小血管
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新思路,在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是大势所趋。

鉴于脑组织的高度复杂性与医学检测手段的局限性,脑小血管病当前的诊断及鉴别
诊断主要以影像学资料为基础,该文在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的基础之上对脑小血
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有关的中西医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脑小
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徐培丽;杨一帆;胡楠;彭涛;谢欣纯;闫咏梅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
【相关文献】
1.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H型高血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分析
2.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3.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4.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5.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李航1,2综述,郑文旭1,2审校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CSVD的病因复杂,起病隐袭,临床异质性大,可导致失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及生命。

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CSVD的筛查及诊断,然而CSVD的有效治疗方法仍有限。

本文将近年来有关CSVD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及潜在治疗靶点,对未来本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探索脑小血管病的有利治疗策略。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卒中;干预药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LI Hang, ZHENG Wenxu.(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Dalian Friendship Hospital, Dalian 116001, China)Abstract: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refers to a series of clinical,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syndromes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intracerebral small arteries and their distal branches, arterioles, capillaries, venules,and small veins. CSVD has a complex etiology, an insidious onset, and significant clinical heterogeneity, which can lead to disability and greatly threatens the health and life of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imaging technol⁃og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CSVD, but there are still limited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CSVD.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CSVD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and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so a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SVD.Key words: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troke;Intervention drugs;Research advances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作为神经系统常见性增龄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

脑小血管病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进 展
目录
• 脑小血管病概述 • 脑小血管病诊治现状 • 脑小血管病未来研究方向 • 脑小血管病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 结论与展望
01 脑小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小血管病是指一系列累及脑部 小血管的疾病,这些小血管通常 是指直径在30-400微米的血管。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改变的不同,脑 小血管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 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血管病、 高血压性小血管病等。
长期随访研究
开展长期随访研究,以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为临床实践 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和意义
提高诊断准确率
通过完善诊断标准,有助于提高脑小血管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 误诊和漏诊。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有望为脑小血管病患者提供更有效 的治疗手段。
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治疗方法有限
尽管已有一些治疗方法,但对于某些脑小血管病患者仍缺乏有效 的治疗手段。
缺乏长期随访数据
目前关于脑小血管病的研究大多缺乏长期随访数据,难以评估治 疗效果和疾病预后。
未来研究的重要性和方向
完善诊断标准
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统一的脑小血管病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针对现有治疗方法的不足,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 究。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脑小血管 病,如颅内动脉瘤、脑血 管畸形等,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康复治疗
针对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肢 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 采取康复治疗措施,如物 理治疗、针灸等。
当前诊断技术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以检测 脑小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 度。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脑小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导致的脑白质损害和脑深部核团损害的一类疾病。

其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包括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情绪障碍等症状,是导致老年人失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与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与代谢紊乱相关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也日益清晰。

下面就来简要介绍一下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1. 磁共振扫描磁共振扫描是目前检测脑小血管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高分辨率、多参数、无创伤等优点。

磁共振扫描在脑小血管病的诊断中可显示以下影像学特征:(1) 深部点状高信号: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是脑白质深部点状高信号,其分布特点为白质神经纤维束、内囊、基底节等区域。

(2) 梗死灶:脑小血管病也会出现缺血灶,表现为原来正常的脑组织出现信号异常和体积缩小等特征。

其发生部位常常是白质和皮质的交界处。

(3) 脑室周围白质区退化:这是在脑小血管病病程较长时出现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脑室周围区域白质体积缩小和密度降低。

(4) 凸面下结节:该结节是指大脑皮层下以脑室为中心的球形异常信号,多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认知障碍症状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典型表现。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可以定量提供脑小血管的灌注信息,与常规MRI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理分析具有辅助作用。

DCE-MRI在脑小血管病的病变分析中可显示以下影像学特征:(1) 血脑屏障破坏:DCE-MRI可以提供脑小血管灌注和脑血液屏障通透性,是检测血脑屏障破坏的准确方法。

(2) 脑微循环灌注:DCE-MRI可以非侵入性地检测脑小血管病的脑微循环灌注情况,对研究脑小血管病的病理机制有重要作用。

3. 脑血流成像脑血流成像(CTA、MRA)可以非侵入性地提供脑血管的灌注情况和形态信息。

在脑小血管病病变分析中可显示以下影像学特征:(1) 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通常表现为脑微血管和小血管的病变,血管出现狭窄、扩张或闭塞等情况。

脑小血管病国外综述

脑小血管病国外综述

脑小血管病国外综述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涉及到脑部微小血管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这种疾病可以导致多种症状,如认知障碍、行为改变和运动障碍等。

对于国外关于脑小血管病的综述,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研究和见解:1.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From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rapeutic Challenges"(2017):这篇综述从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征到治疗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它强调了脑小血管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提出了针对该疾病的治疗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

2.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Targeting Oxidative Stress asa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y?"(2018):这篇综述聚焦于脑小血管病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以氧化应激为靶点的新型治疗策略。

它提供了关于氧化应激在脑小血管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治疗方法的综合概述。

3. "New Insights into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From Bench to Bedside"(2019):这篇综述提供了关于脑小血管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最新认识,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

它强调了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紧密关系,并探讨了相关治疗和预防策略。

这些综述文章为我们深入了解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如何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个体化的医疗护理。

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

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脑小血管病(CSVD)发病率逐渐增加,约占脑卒中的25%。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SVD的检出率也增高。

其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本综述主要总结近年来CSVD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等研究。

旨在更全面的了解CSVD,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帮助。

标签: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治疗1 概述CSVD是各种病因导致的颅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影像及病理变化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卒中和脑白质疏松综合征,卒中最常见为腔隙性综合征,导致运动性偏瘫、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

脑白质疏松综合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是造成老年人肢体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常见原因,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

因此CSVD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2 危险因素不可控危险因素:年龄:国外有研究发现2/3的年龄>65岁老年人存在CSVD。

WMH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头颅MRI显示CMB人群发生率为24%,60~69岁人群为17.8%,年龄≥80岁的老人为38.8%[1]。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易患CSVD,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可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硬化,而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保护机制减弱,从而增加脑卒中风险。

3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长期血压增高可使颅内血管自动调节压力的作用减弱,血管脆性增加,引起小血管分布区域的缺血性改变[3]。

长期高血压使血管调节能力减弱,加之频繁的血压波动,使血压调节作用更弱,加重了LI及WMH。

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浓度的Hcy可损害血管壁,形成斑块,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陈建媚[4]、何昕等[5]研究认为Hcy及hs-CRP为CSVD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且Hcy升高是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初敏王道胜孙玉霞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脑小血管病(cerebral vessel disease,CSVD)发病率及检出率呈逐渐升高趋势。

CSVD是导致痴呆、认知能力下降、步态障碍、情绪障碍及中风的的主要血管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就CSV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CSVD是指由一系列病因引起的大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脈和毛细血管的病变所导致的临床、认知、病理及神经影像学综合征。

CSVD主要以认知和情感障碍、卒中及总体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WML)、扩大的周围血管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等,因其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密切相关,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流行病学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并无精确的CSVD流行病学数字资料,对于CSVD的流行病学数据,主要来自社区人群调查及队列研究。

西方研究者发现在缺血性卒中中,CSVD的发病率在25%,在痴呆中CSVD发生率高达45%,其中约20%具有致残性,在≥65岁的老年人中,2/3的人存在CSVD[1]。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CSVD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46%,远高于西方国家水平,需引起我们国内临床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发病机制
CSVD发病机制并未明确,国内外学者认为CSVD是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的脑实质病变。

1 血流动力学损害
高血压、老龄等使血管平滑肌减少,僵硬度增加,影响了脑血管搏动性,从而导致类淋巴循环障碍[2],影响了血流动力学稳定,加重低灌注,这与EPVS的发生密切相关。

2 神经血管单位结构破坏
神经血管单位是指常见的血管类型和脑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组织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大脑中数百万个单位的模式,其结构和功能可维持大脑微环境稳态[3],神经血管单位的破坏会导致低血流灌注,造成WML和LI的发生。

3 血脑屏障功能破坏
炎症、感染及血流屏障细胞组分受损均易导致血流屏障功能受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流屏障受损是CSVD的常见特征,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高与白质高信号负荷相关,且是WML的早期预测因素[4]。

4 血管舒缩调节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其他管壁损伤,使脑血管舒缩调节的效应器丧失,导致脑血流调节障碍,加重低灌注及缺血[5],发生WML和LI。

5 免疫反应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在LI患者的外周血中有源自于脑的抗原,在WML患者中还监测到针对脑抗原的抗体和致敏性T细胞,这些发现表明,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能在CSVD中发生,这可能与细胞免疫反应或体液免疫反应导致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损伤有关[6]。

影像学特征
LI是由小深穿支动脉闭塞导致,多位于脑基底节区、皮质下、丘脑、小脑及脑干,在颅脑核磁共振上表现为T1低信号,T2和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灶,梗死灶直径从急性
期到慢性期可减少50%,后期梗死灶直径可
临床表现
1 卒中
CSVD导致的急性神经功能损害主要为卒中,多为LI所致,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偏瘫、共济失调性偏瘫、感觉运动型偏瘫和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LI患者中CMB发病率达60%,两者呈协同作用,加重了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可能[9],也有研究表明WML更易发生缺血性事件,且会加重卒中后抑郁的严重程度[10]。

2 认知和情感障碍
CSVD患者表现有慢性或隐匿性进展的认知、情感及行为障碍,且多为不可逆性损害。

CSV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LI的部位、数量可引起不同程度及不同方面的认知障碍,
卒中注意和执行障碍尤为明显,记忆障碍相对较轻,这可能与额叶-皮质下环路受损有关。

CMB和早期认知障碍有关,WML的严重程度和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有研究发现抑郁的严重程度和CSVD总体负担有关,提示CSVD是抑郁的发病基础。

CSVD的其他情感障碍还包括淡漠和易激惹等。

3 其他
CSVD患者易发生睡眠障碍,当LI的病变部位位于内囊及脑桥时,可累及咽喉肌,引起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

WML也可引起睡眠障碍,病因是由于病变部位累及额叶周围的睡眠神经通路而发生,且WML和睡眠短暂呼吸综合征密切相关,睡眠质量的下降也会加重WML的程度,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此外,CSVD患者易有步态异常、易跌倒及排尿异常,在步态异常初始阶段,患者为主观姿势不稳感,中间阶段为步态摇曳、下肢性帕金森,终末阶段为卧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关于CSVD其他临床表现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证明。

展望
CSVD影響着大多数的老年人,已成为国际热点话题,虽症状隐匿,但其危害较大,后果不容小觑。

目前,CSVD影像学特征已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明,也无一致的治疗方案,除严格控制其高危因素,应积极探索血清学标志物与CSVD之间的联系,未来的目标是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对CSVD的研究,为有效防治CSVD提供可靠方案。

参考文献
Ernst A, Schlattmann P, Waldfahrer F, et al. Update o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 dynamic whole-brain disease. Laryngorhinootologie, 2017,96(8):519-521.
Das AS, Regenhardt RW, Vernooij MW, et al. Asymptomat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Insights from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J Stroke, 2019,21(2):121-138.
Hase Y, Horsburgh K, 0000-0002-9620-3691 AO, et al. White matter degeneration in vascular and other ageing-related dementias. J Neurochem, 2018,144(5):617-633.
Chen X, Wang J, Shan Y, et al.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neuroimaging marker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 J Neurol, 2019,266(10):2347-2362.
Li Q, Yang Y, Reis C, et al.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ell Transplant, 2018,27(12):1711-1722.
Fu Y, Yan Y. Emerging Role of Immunity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Front Immunol,2018,9:67.
Blair GW, Hernandez MV, Thrippleton MJ, et al. Advanced Neuroimaging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 2017,19(7):56.
Direk N, Perez HS, Akoudad S, et al. Markers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severity of depress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sychiatry Res Neuroimaging, 2016,25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