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乙酸

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乙酸

第2课时乙酸1.会写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

2.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并知道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会写乙酸与Na、NaOH、Na2CO3、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会写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知道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是乙酸脱去—OH、乙醇脱去—OH上的H原子而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乙酸乙酯。

知识点一乙酸的组成、结构和酸性[学生用书P56]阅读教材P75,思考并填空。

1.乙酸的组成和结构2.乙酸的物理性质3.乙酸的酸性(1)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2)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1.判断正误(1)乙酸的最简式是CH2O。

()(2)乙酸和乙醇分子中都含“”结构。

()(3)冰醋酸是混合物。

()(4)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其官能团是羧基。

()(5)用乙酸除水垢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CO2↑+H2O。

()答案:(1)√(2)×(3)×(4)√(5)×2.写出乙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a+2CH3COOH―→2CH3COONa+H2↑(2)Na2O+2CH3COOH―→2CH3COONa+H2O(3)KOH+CH3COOH―→CH3COOK+H2O(4)NaClO+CH3COOH―→CH3COONa+HClO3.可以说明CH3COOH是弱酸的事实是()A.CH3COOH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B.CH3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C.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0.001 mol·L-1D.1 mol·L-1的CH3CO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解析:选C。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三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乙 酸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三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乙 酸含答案

第二课时乙酸——————————————————————————————————————[课标要求]1.了解乙酸的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组成与主要性质。

3.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1.乙酸俗名醋酸,其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为羧基(COOH)。

2.乙酸具有弱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其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3.用饱和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

4.必记两反应:(1)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2)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

乙酸1.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比例模型C2H4O2CH3COOH 羧基:—COOH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挥发3.化学性质(1)断键位置与性质(2)弱酸性乙酸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在水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 -+H+,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根据如下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①2CH3COOH+2Na―→2CH3COONa+H2↑;②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③2CH3COOH+Na2O―→2CH3COONa+H2O;④CH3COOH+NaOH―→CH3COONa+H2O。

(3)酯化反应概念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反应特点反应可逆且比较缓慢化学方程式(以乙醇与乙酸反应为例)把反应混合物用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液面反应现象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且能闻到香味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弱酸,其酸性强于H2CO3,可通过向NaHCO3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方法进行验证。

1.乙酸具有什么结构特点?其官能团是什么?提示:乙酸可认为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羧基取代后的产物,其官能团是羧基(—COOH)。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第2课时盐类水解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选修4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第2课时盐类水解的应用课件 新人教选修4
(4)判断酸碱中和反应至pH=7时酸或碱的相 对用量,如用氨水与盐酸反应至pH=7时是 氨水过量。
(5)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如 Al3+与 HCO- 3 等因水解互相促进不能大量共存。 (6)通过 盐溶液酸碱性的测定,证 明相应酸(或 碱)的强弱,如证明 Cu(OH)2 为弱碱时,可用 CuCl2 溶于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显酸性) 证明。
1 mol·L-1 的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虽然 部分水解,但剩余的 c(NH+4 )仍远大于 c(SO24 -),硫酸铵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 顺序为:c(NH+4 )>c(SO24-)>c(H+)> c(OH-),C 正确;1 mol·L-1 的硫化钠溶液 中,根据质子守恒 : c(OH- )= c(H+ )+ c(HS-)+2c(H2S),可知 D 错误。
(2)水解生成不挥发性酸时,蒸干一般得到原 溶质,如蒸干Al2(SO4)3溶液时仍得到 Al2(SO4)3。 (3)强碱弱酸盐水溶液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 如蒸干Na2CO3溶液仍得到Na2CO3固体。
题型2 利用盐类的水解除去盐溶 液中的杂质离子
例2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
Fe(OH)3 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发生聚沉,最后过 滤可将 Fe3+除去。
【答案】 D
【名师点睛】 (1)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 时,向溶液中加入Mg或MgO或Mg(OH)2或 MgCO3,与Fe3+水解产生的H+反应,使Fe3 +转化成Fe(OH)3而除去。
Hale Waihona Puke (2)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时,向溶液中加 入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 与Fe3+ 水解产生的H+反应,使Fe3+转化成 Fe(OH)3而除去。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交通运输对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交通运输对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商业区衰落。
(2)随着高速道路网的建设和小汽车的普及,现代城市商业网 点多配置在 城市边缘 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方。
返回
[跟随名师· 解疑难] 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 (1)商业网点的形成:
返回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不同点
地区
自然
环境
交通 闭塞 方便
人口 稀少 稠密
商业网
点密度 小 大
(
)
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④北方
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图中①地的交通通达度最高,最容易形成城市。交通便
利的地方,有利于商贸活动,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聚落密 集区,对交通的需求大,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1)A (2)A
商业网点的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呈现出南北带状分布特点。 [答案] D
返回
点击进入 创新演练
返回
晨背关键语句
第 三 章
第 三 节 第
考向一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二
应用创新演练
返回
返回
歌诀法记忆城郊商业中心出现的原因
市中发展建筑密,道路狭窄市场利。
市郊布局在高速,交通最优低地租。
返回
返回
[自读教材· 抓基础]
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 (1)城市区位:江岸渡口或两条通航河道 交汇 处。 (2)城市形态:沿河流 带状 发展,城市用地多 沿河 布置。 (3)航运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信息,回答(1)~(2)题。
(1)图中杂货铺的布局符合商业网点布局的 A.交通最优原则 C.经济最优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2课时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2课时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2课时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2课时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主要讲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学会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水资源的分布、总量和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际情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节水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案例、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情况。

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 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  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离子浓 度比较
溶液 配制
试剂 贮存
【例题】(1)Fe(NO3)2的溶液呈浅绿色,存在下列水解平衡。
Fe2+ + 2H2O Fe(OH)2 + 2H+
当加入少量浓盐酸时,溶液颜色发生什么变化 A、深绿色 B、黄色或棕黄色 C、浅绿色变更浅 D、血红色 C(H+)增大,使水解平衡左移。但溶液中引入较高了浓度的 H+,与NO3-,有强氧化性,使Fe2+氧化为Fe3+,呈现出黄色 或棕黄色。
2Fe3+ + 3CO32 - + 3H2O =2Fe(OH)3 ↓ + 3CO2↑
Fe3+ + 3HCO3 - = Fe(OH)3 ↓ + 3CO2↑ 生成沉淀或气体的双水解强烈,可以进行到底 。
B. Ba2+、K+、Cl-、SO42D. NH4+、Cu2+、S2-、CO32-
CuSO4+ Na2S ==== CuS↓+Na2SO4
Al3++3H2O HCO3-+H2O
Al(OH)3 + 3H+ H2CO3 + OH-
中和,相互促 进水解,使反 应完全
这是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双水解) Al3+ +3HCO3Al(OH)3↓+3CO2↑
5.离子的大量共存要考虑盐类的水解
Al3+与AlO2- 、 CO32- 、 HCO3- 、 S2- 、 HS-
Fe3+与AlO2- 、 CO32- 、 HCO3- 不能大量共存
【例5】下列离子组因水解相互促进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C )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时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明确学习目标] 1.掌握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以及水解程度的变化。

2.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因素对盐类水解程度的影响内因盐组成中对应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01大外界条件温度升高温度能够□02促进水解浓度盐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03大外加酸碱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加碱会□04促进水解,加酸会□05抑制水解;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加酸会□06促进水解,加碱会□07抑制水解外加盐加入酸碱性不同的盐会□08促进盐的水解二、盐类水解的应用1.盐溶液的配制:配制FeCl3溶液时,可加入少量盐酸,目的是□01抑制Fe3+的水解。

2.热碱去油污: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可增强其去污能力。

3.盐类作净水剂:铝盐、铁盐等部分盐类水解生成胶体,有较强的□02吸附性,常用作净水剂。

如明矾可以用来净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03Al3++3H2O Al(OH)3(胶体)+3H+。

4.制备物质(1)用TiCl4制取Ti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4TiCl4+(x+2)H2O(过量)TiO2·x H2O↓+4HCl;TiO2·x H2O=====△TiO2+x H2O。

(2)利用盐的水解可以制备纳米材料。

1.NH4Cl溶液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酸性增强,对吗?提示:不对。

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水解产生的n(H+)增大,但盐溶液的体积也增大,且体积增大对溶液酸性的影响比n(H+)增大对酸性的影响大。

所以加水稀释,NH4Cl溶液的酸性减弱。

2.加热蒸干FeCl3溶液,得到的固体是FeCl3吗?提示:Fe3+在溶液中水解,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加热蒸干后,产物中的HCl气体离开平衡体系,结果使FeCl3完全水解,所得固体为Fe(OH)3而不是FeCl3。

一、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越弱越水解)。

高中化学选修5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酯

高中化学选修5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酯

答案:B
方法指津 有机物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量的判断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卤素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 的羟基(酚羟基)、羧基、酯基和肽键(-CONH-)等。 各官能团消耗氢氧化钠的量的规律:
(1)每 1 mol 酚羟基、羧基、肽键均消耗 1 mol NaOH。
(2) -X( 卤素) 连在烃基上时,每 1 mol -X 消耗 1 mol

5.乙酸乙酯在 KOH 溶液中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①乙酸钾;②甲醇;③乙醇;④乙酸。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C
)。
一、酯的结构与性质 1.酯的结构 酯的结构简式为 RCOOR′,官能团为酯基(-COO-)。其 中 R 和 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 R 可以为 H,而 R′不 能为 H。饱和一元酯的通式为 CnH2nO2(n≥2),与相同碳原子数 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2.酯的化学性质 酯的水解为酯化反应的逆反应,水解时酯基中 C—O 键断裂, 碳原子与—OH 或—OR 等结合形成羧酸或新的酯,氧原子与氢 原子结合生成醇(或酚)。酯的水解分为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加成反应
)。
A.该有机物 1 mol 能与 3 mol H2 在镍作催化剂条件下发 B.该有机物 1 mol 能与 1 mol H2 在镍作催化剂条件下发
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能与 NaHCO3 反应放出 CO2 D.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
点拨:1 mol 苯环加氢需消耗 3 mol H2,但酯基上的羰基不 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含有-COOH 才能与 NaHCO3 反应放 出CO2,酚羟基与 NaHCO3 不反应。 答案:A
A.5 mol B.4 mol C.3 mol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第二课时)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第二课时)课件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 饮食中 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乙酸 CH3COOH
教学目标
• 1.视察乙酸填充模型和球棍模型,了解乙酸的分 子式和结构式, 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
• 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 3.通过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能描述重
要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体会结构与性质的关 系,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二、乙酸 (一)物理性质
• 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3%—5%),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 种有机酸。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沸点: 117.9℃ (易挥发)
判断酸性强弱顺序:
酸性:CH3COOH>H2CO3 > H2SiO3 思考: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三者的大小顺序(装置图)
当堂练习:
1.除去乙酸乙酯中含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2.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
思维提升: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 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 下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 18O的物质有( C)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
(2)弱酸性(一元)
CH3COOH 提示:
CH3COO- + H+
酸的通性:
①通过反应除去乙酸; ②通过水的溶解除去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 层
思考:乙酸乙酯的酯化过程 ——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可能一
+ + CH3COOH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导入
教师:回顾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新闻导入三峡水库
如何发挥防洪作用
学生:理解水库的作用
10


解决我国
水资源时
空分布不
均问题
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问题的措施。
学生:根据资料思考,理解水库在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中起到的作用。
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学生:根据资料,从农业、工业和生活角度说出水资源保护的
措施。
3分钟
知识梳理
教师:梳理本节知识结构。
学生:跟随教师总结。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2.运用资料,引导学生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3.运用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自然资源保护
的意识。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课题
水资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2.运用资料,引导学生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3.运用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4.通过分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问题,培
问题的措施。
学生:根据资料思考,理解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10


我国水资
源利用中
存在的问
题及保护
措施
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酯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酯

酸加羟基醇加氢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酯化
水解
反应系
催化剂 催化剂的 其他作用 加热方式
CH3COOH+C2H5OH
浓硫酸
吸水,提高CH3COOH 与C2H5OH的转化率
酒精灯火焰加热
CH3COOC2H5+H2O
稀H2SO4或NaOH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 CH3COOH,提高酯的水
解率
水浴加热
CH3COOCH3 CH3COOCH2CH3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CH3CH2COOCH2CH3 丙酸乙酯
写出下列酯的结构简式:
丁酸甲酯 苯甲酸甲酯 苯甲酸苯甲酯
【重点】 饱和一元羧酸、酯, 通式为CnH2nO2
酯与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判断下列哪些互为同分异构体? A.醋酸、甲酸甲酯 B.丙酸、甲酸乙酯、乙酸甲酯 C. 2-甲基丙酸、丁酸、甲酸丙酯、甲酸异
某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两
种有机产物,该酯可能是( BC )
A.甲酸甲酯 B.乙酸异丙酯 C.甲酸乙酯 D.乙酸甲酯
O RC-OR’+ H-OH
稀硫酸
O RC—OH+H—OR’
RCOOR′+NaOH → RCOONa + R′OH
小结:
1、酯在酸存在的条件下, 水解生成酸和醇。 2、酯在碱存在的条件下, 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
注意:酯类水解需要水浴加热(70℃~80℃)
丙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
3、物理性质
分子量小通常为液体的酯是具有芳香气味、难溶 于水、比水轻的液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4.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C4H8O2

2022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2022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S iO+32H2O。生成的Na2SiO3粘性强,易使瓶塞与瓶口粘
在一起,不易打开。
3.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最后的固体残留物 是否是FeCl3? 提示:最后的固体残留物是Fe2O3。原因是FeCl3+3H2O
Fe(OH)3+3HCl,升温促进了FeCl3的水解,同时加 热使生成的HCl从溶液中逸出而产生大量的Fe(OH)3,蒸 干后灼烧,又发生反应:2Fe(OH)3 Fe2O3+3H2O。
4.实验室配制FeCl2溶液时,常加入盐酸和铁屑,为什么? 提示:加入盐酸是为了抑制FeCl2的水解,加入铁屑是为 了防止FeCl2被氧化。
5.灭火器中装有Al2(SO4)3溶液与NaHCO3溶液,使用时要 将两者混合,那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提示:将Al2(SO4)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发生相互促 进的水解反应:Al3++3 HCO==3 ==Al(OH)3↓+3CO2↑,产 生的CO2有灭火作用,Al(OH)3有阻燃作用。
3.判断盐所对应酸的相对强弱: (1)原理: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弱酸强碱盐的碱 性越强,则对应酸的酸性越弱。 (2)实例:如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盐溶液NaA和 NaB,其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则酸HA和HB的酸性 强弱为HA<HB。
4.除去杂质: (1)原理:在除去含有某些弱碱金属阳离子的杂质时,可 加入适当的试剂或促进该离子彻底水解生成氢氧化物 沉淀,然后过滤除去。 (2)实例:例如,不纯的KNO3溶液中常含有杂质Fe3+,可用 加热的方法来除去KNO3溶液中所含的Fe3+。
复习课件
2022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作业课件新 人教版选修

3.3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3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 C )
①断裂陷落 ②形成高大的山脉 ③地表隆起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结合下图判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山脉会消失 B.②山脉会消失 C.红海会缩小 D.地中海会缩小
6.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哪些板块共同作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 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板块运动
两个板块发生张烈,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常常形成山脉。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3.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带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板块构造学说中的六大板块的
是( B )
A.太平洋板块
的结果( D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B )
A.地球的岩石圈是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3.地中海位于哪两个板块之间( C )
A.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2. 掌握一定的防震、避震方法(地理实践力)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我们已经学习了世界陆地地形大陆漂移说,高大的 山脉是 板块的运动
1.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
(1)地壳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 块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 小版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减小 _____ 增大 _____ 减小 _____ 减小 _____ 增大 增大 _____ _____
减小 减小 _____ 减小 _____ 增大 _____ 增大 _____ 增大 _____ _____
知识聚焦
难点突破
当堂过关
知识聚焦
【议一议】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盐类水解平衡
6.制备无机化合物 如用 TiCl4 制备 TiO2。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TiCl4+(x+ 2)H2O(过量) TiO2·xH2O↓+4HCl。
知识聚焦
难点突破
当堂过关
知识聚焦
【议一议】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盛放Na2CO3、Na2S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 答案 因为Na2CO3、Na2S溶液水解显碱性,碱性溶液可 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Na2SiO3,而使瓶口和玻璃塞黏 结不易打开。 2.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什么物质?若灼烧又怎么样?为 什么?
答案 (1)降温 (2)加入 KOH 或 KHS。 加入 NaOH、 NaHS 不可以, 因为水解平衡虽然左移, c(S2 c(Na ) - + )增大,但 c(Na )增大更多,致使 增大。 - c(S2 )

知识聚焦
难点突破
当堂过关
知识聚焦
二、盐类水解的应用 1.盐类做净水剂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答案 根据 FeCl3+3H2O Fe(OH)3+3HCl,加入 MgO + 或 MgCO3 促进 Fe3 的水解,使 FeCl3 转化为 Fe(OH)3 沉 淀而除去。
5.草木灰为什么不能和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利用(32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利用(32张PPT)
答案:A
COO - + H
高温
要点二
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去污能力 1.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可____
2.化肥的施用
例如: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否则会使肥 栏 目 促进反应放出____ 氨气的缘故。 链 效损耗 ____,这是两种盐发生水解相互____

3.盐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 FeCl3 、 SnCl2 溶液时应加入少量 ____ ,目 的是 ________________ ,防止________。 盐酸 抑制Fe3+、Sn2+的水解 溶液浑浊
TiCl4+(x+2)H2O(过量)
高温
TiO2· xH2O↓+4HCl;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应用 思考 2.实验室配制FeCl2溶液时,通常将FeCl2固体先溶解在盐 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同时还加入少量铁屑,为什 么? 提示:先溶解在盐酸中的目的是为了抑制 Fe2+ 的水解,
4.用盐做净水剂 例如:利用FeCl3、明矾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产生的____, 胶体 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起到净水的作用。写出明矾净水的 离子方程式: 高温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 +3H2O Al(OH)3(胶体)+3H+ 栏 栏 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目 5.泡沫灭火器原理 链 链 接 Al2(SO4)3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产 接 生大量泡沫,将燃烧物质与空气隔离开来。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3++3HCO===Al(OH)3↓+3CO2↑ 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水解反应来制纳米材料(氢氧化物可变成氧化物) 如制取TiO2: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中国的气候》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中国的气候》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中国的气候》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等。

-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能够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分析。

-气候图的阅读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气候图,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不同地区气候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中国气候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等。

-讲解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气候图,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4.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课后练习题、撰写小论文等,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离子晶体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离子晶体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在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下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

1.内容要求了解离子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

借助典型离子晶体的模型认识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

2.学业要求能说出微粒间作用的类型、特征、实质;能比较不同类型的微粒间作用的联系与区别;能说明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

能运用离子键解释离子化合物等物质的某些典型性质。

能借助离子晶体等模型说明晶体中的微粒及其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通过对典型离子晶体NaCl晶体的模型分析,让学生建立起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NaCl晶体不导电、切身感受NaCl晶体以及生活现象这些宏观现象切入,探析NaCl晶体中微粒的排布以及模型建构再到作用力,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CsCl晶体和陌生离子晶体CuCl模型的探讨,加深对离子晶体结构模型的认识,再通过氯化亚铜和氯化钠半径与熔点的比较冲突,知道化学键存在键型过渡,因此晶体也存在过渡晶体,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而晶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我们更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寻找合适的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对比发现,旧人教版是将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分两节单独介绍的,而新人教版是将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合为一节介绍,并在其后新增了过渡晶体和混合型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内容有所删减(具体如下),新人教版内容相对旧人教版更简单,但是其内容描述更为科学和全面。

通过对比发现,新人教版和新鲁科版在细节处理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新鲁科版本章内容分为3节,第2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下分五个小标题分别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晶体(具体如下);而新人教版本章内容分为4节,四种晶体分两节介绍,且先介绍《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再介绍《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在《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这一节分三个小标题分别介绍了“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和“过渡晶体和混合型晶体”。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晶体类型的比较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晶体类型的比较

第2课时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晶体类型的比较[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化学键变化上认识过渡晶体,理解纯粹的典型晶体在自然界中是不多的。

2.从结构和性质上认识典型的混合型晶体——石墨。

一、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1.过渡晶体(1)四类典型晶体是分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2)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过渡标准是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

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大,作为离子晶体处理,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小,作为共价晶体处理。

(3)Na2O、MgO、Al2O3、SiO2、P2O5、SO3、Cl2O7七种氧化物中从左到右,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越来越小,其中作为离子晶体处理的是Na2O、MgO;作为共价晶体处理的是Al2O3、SiO2;作为分子晶体处理的是P2O5、SO3、Cl2O7。

2.混合型晶体——石墨(1)结构特点——层状结构①同层内,碳原子采用sp2杂化,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

所有碳原子的p 轨道平行且相互重叠,p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中运动。

②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结合。

(2)晶体类型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混合型晶体。

(3)物理性质:①导电性,②导热性,③润滑性。

(1)纯粹的典型晶体是没有的()(2)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是依据电负性的差值计算出来的,差值越大,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越小()(3)在共价晶体中可以认为共价键贯穿整个晶体,而在分子晶体中共价键仅限于晶体微观空间的一个个分子中()(4)四类晶体都有过渡型()(5)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6)石墨的导电只能沿石墨平面的方向进行()(7)石墨晶体层与层之间距离较大,所以石墨的熔点不高()答案(1)×(2)×(3)√(4)√(5)√(6)√(7)×1.石墨晶体中,层内C—C的键长为142 pm,而金刚石中C—C的键长为154 pm,回答下列问题。

(1)熔点:石墨________(填“>”“<”或“=”)金刚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乙酸[目标导航] 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一、乙酸1.组成和结构2.物理性质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3.化学性质"(1)弱酸性①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2)酯化反应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现象(1)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2)能闻到香味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2H5+H2O点拨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和水。

【议一议】1.判断正误:(1)乙酸的官能团是羟基。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答案(1)×(2)√(3)√(4)×2.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分别加入少量金属钠,反应最剧烈的是哪种为什么答案反应最剧烈的是乙酸,因为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

二、酯1.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警示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和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物理性质{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议一议】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答案不能,因为此时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而将乙酸乙酯反应掉。

一、乙醇、水、乙酸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例1】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①C2H5OH②NaOH溶液③醋酸溶液<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答案C解析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

已知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快。

归纳总结羧基、醇羟基及水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R—OH¥H—OH钠能反应能反应能反应(比醇反应剧烈)氢氧化钠能反应不反应不反应碳酸氢钠\能反应不反应不反应结论:活泼性:羧酸(—OH)>水(—OH)>醇(—OH)变式训练1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比较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画出装置图并说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答案现象:碳酸钠溶液中出现气泡,硅酸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酸性:乙酸>碳酸>硅酸。

二、酯化反应^【例2】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在甲试管(如图)中加入2 mL浓硫酸、3 mL乙醇和2 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3~5 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3)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开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_____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

答案(1)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然后再加入乙酸(或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好后再加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振荡)作催化剂,吸水剂(2)B、C(3)分液漏斗上口倒出解析(1)浓硫酸稀释或与其他溶液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操作不当会造成液体迸溅,故应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然后再加入乙酸,或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好后再加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振荡。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①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②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

(3)分离不相混溶的液体应采用分液法,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知能提升酯化反应注意事项(1)装置特点⎩⎨⎧①均匀加热的目的:能加快反应速率,并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②作反应器的试管倾斜45度角的目的:增大受热面积③收集产物的试管内导气管末端要在液面以上,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其目的为防止倒吸④加入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受热暴沸。

⑤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兼起冷凝回流作用。

(2)试剂的加入顺序:先加入乙醇,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吸水剂——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②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③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5)酯的分离——用分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变式训练2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 ,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 ,二者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 的物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 C解析 根据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的规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18O与16O 的位置。

,而酯化反应的逆反应是按“酸加羟基醇加氢”来反应的,观察可知含有18O 的物质有3种。

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 2气体B .乙酸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C .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D .乙酸在温度低于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答案 C2.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①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③在红磷存在时,Br 2与CH 3COOH 的反应:CH 3COOH +Br 2――→红磷CH 2Br —COOH +HBr ,是③键断裂 ④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2CH 3COOH ―→+H 2O ,是①②键断裂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 B解析 乙酸电离出H +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 2的反应,取代了甲基上的氢,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个乙酸分子断①键,另一个分子断②键,所以B 正确。

3.下列不属于乙酸用途的是 ( )A .杀菌消毒B .生产香料C .调味剂D .检验司机是否是“酒后驾车”答案 D,解析 检验司机是否是酒后驾车的装置中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当其遇到乙醇时由橙色变为蓝绿色。

4.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消耗金属钠的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 3浓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①CH 3CH(OH)COOH②HOOC—COOH③CH3CH2COOH④HOOC—CH2—CH2—CH2—COOH答案①=②=④>③②=④>③=①解析有机物分子里的羟基和羧基都可以和Na反应放出H2,则消耗金属钠的质量①=②=④>③;而只有羧基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所以产生的气体的体积②=④>③=①。

5.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一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2)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_。

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③是________。

(3)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碎瓷片防止暴沸(2)饱和Na2CO3溶液稀硫酸萃取、分液蒸馏蒸馏(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解析只要熟悉乙酸乙酯制取实验,就比较容易答好第一个小题。

对于第(2)和(3)小题,可从分析粗产品的成分入手。

粗产品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萃取、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

蒸馏B 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

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溶液。

[经典基础题]—题组1羧酸的结构与性质1.下列有关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是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羧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答案D解析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含有一个羧基属于一元酸,酸性强于碳酸,沸点高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脱羟基。

2.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

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与氢氧化钠反应B.与稀硫酸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答案B解析由比例模型知,该物质为CH3COOH,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与NaOH反应,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故选B项。

题组2酯化反应及酯的性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酯化反应也属于加成反应B.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生成水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催化剂的作用D.欲使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分离并提纯,可以将酯蒸气通过导管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下,再用分液漏斗分离$答案B4.以下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酸和乙醇杂质的最好试剂是() A.饱和碳酸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苯D.水答案A解析饱和碳酸钠溶液能溶解乙醇,吸收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