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第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匡超人的生平介绍,主要成就及影响,以及其科学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匡超人的生平事迹,掌握其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2. 学习匡超人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对匡超人一生事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匡超人科学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教学重点:匡超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家事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的贡献,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匡超人。

2. 新课内容:(1)介绍匡超人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其在科技领域的贡献。

(2)详细讲解匡超人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3)学习匡超人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科技创新成果,体会科学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与匡超人相关的科学史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匡超人科学精神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内容:(1)匡超人简介(2)主要成就(3)科学精神内涵与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匡超人的事迹,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更多关于匡超人的资料,深入了解其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

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但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深化。

匡超人优质教案

匡超人优质教案

匡超人优质教案教案名称:《匡超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第五册,第十章《匡超人》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明末清初文学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匡超人。

通过分析匡超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这位文学形象,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概括匡超人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点;2. 能够分析匡超人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3. 能够欣赏并评价吴敬梓的文学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重点:分析吴敬梓的文学创作技巧,体会小说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儒林外史》相关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儒林外史》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匡超人的形象;2. 讲解:详细讲解匡超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3. 分析:分析吴敬梓的文学创作技巧,引导学生体会小说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4. 练习:让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相关片段,进行人物分析和概括;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匡超人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的生平经历;2. 匡超人的性格特点;3. 匡超人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4. 吴敬梓的文学创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儒林外史》中的情节,分析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匡超人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但在讨论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社会背景,探讨匡超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命运。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儒林外史》的学术论文,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重点:分析吴敬梓的文学创作技巧,体会小说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章节,详细内容为《匡超人》一文。

通过本文学习,学生将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匡超人的细节刻画,展现其优秀品质及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2. 了解匡超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重点:匡超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笔记、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匡超人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理解文章内容。

3. 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讲解匡超人的优秀品质。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一段描写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并模仿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熟悉的人物,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写,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主要人物:匡超人3.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4. 优秀品质:正直、勇敢、善良、无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物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人物描写方法,但在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小说精选》,进一步了解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积累写作素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人物描写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实践。

2. 匡超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主要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二单元《明清小说》中的《匡超人》。

2. 详细内容:小说的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匡超人》的故事情节,了解明清小说的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梳理,明清小说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引发学生对“超人”概念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情节梳理:(1)教师带领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梳理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人物形象的特点,并进行课堂分享。

4. 主题思想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1)选取一道关于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的典型例题。

(2)教师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6. 随堂练习:(1)设计一道关于《匡超人》情节、人物、主题的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匡超人》2. 板书内容:(1)情节梳理:起承转合(2)人物形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3)主题思想:小说主题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匡超人》的故事情节。

(2)分析《匡超人》中的人物形象,并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了解其特点。

(2)组织一次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教案:匡超人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儒林外史》,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匡超人的人物在科举制度下的生活遭遇。

通过分析匡超人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匡超人的经历及其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科举制度对匡超人命运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匡超人形象所要表达的批判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意图。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分析匡超人的经历,理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深入剖析匡超人性格的形成及其在科举制度下的悲剧命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儒林外史》文本、相关论文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人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应该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儒林外史》中有关匡超人的章节,概括其经历和性格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讲解。

详细解析匡超人的经历、性格特点及其在科举制度下的悲剧命运。

强调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例题中匡超人的表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匡超人形象。

五、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随堂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匡超人形象分析1. 经历:家道中落→努力学习→科举考试→命运悲剧2. 性格特点:聪明、勤奋、善良、悲观、妥协3. 科举制度的影响:命运悲剧、人性扭曲、社会风气败坏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匡超人性格特点:聪明、勤奋、善良、悲观、妥协。

形成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压迫、个人命运的无奈。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九册第四单元《人物描写》章节,详细内容为《匡超人》一文。

该文通过对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刻画,描绘了一位在艰苦环境中依然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少年形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2. 领悟匡超人勤奋好学、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匡超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以及文章主旨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引发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背景、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3. 分析:对匡超人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讲解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人物描写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匡超人2.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3. 文章主旨:勤奋好学、拼搏进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物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鲁迅全集》中的人物描写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课后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优质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优质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匡超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匡超人》这篇文章,该文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

文章主要讲述匡超人从一个贫苦家庭儿子,通过勤奋努力,成为一位杰出人才,其奋斗历程和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世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创作意图;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匡超人人物形象,理解其奋斗历程所体现出精神品质。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分析资料、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匡超人视频,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 讲解:分析文章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着重讲解匡超人勤奋好学、正直无私精神品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本文人物形象分析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匡超人人格魅力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启示。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匡超人》2. 人物形象:勤奋好学、正直无私3. 主题思想: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匡超人奋斗历程认识。

答案示例:匡超人奋斗历程充分展示勤奋好学、正直无私精神品质。

他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匡超人》,使学生解文章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在课后反思中,要注意学生对文章内容掌握程度,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践行匡超人精神品质,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类似文章,提高文学素养。

2024年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2024年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2024年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课标版教材,涉及章节为《数学八年级下册》的第五章“三角形”,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判定和应用。

重点讨论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普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图片:三角形自行车架、三角形桥梁等。

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采用三角形结构?2. 知识讲解:(1) 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2) 三角形的性质:角、边、面积等。

(3)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例题讲解:例题1: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例题2: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定义和分类:用图表形式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2. 性质和判定方法:用文字和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3. 例题解答:用步骤和图示展示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习题2:求证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 答案:习题1答案:图形①为等腰三角形,图形②为直角三角形,图形③不是三角形。

习题2答案:通过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探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三角形结构的生活实例,深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章“人物春秋”中的《匡超人》一文。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探讨作者通过匡超人传达的深层含义、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匡超人的形象特点。

2. 分析本文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匡超人的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形象特点及其深层含义,理解本文的描写手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人公——匡超人。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匡超人的形象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讲解本文的描写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者通过匡超人传达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匡超人》2. 匡超人的形象特点:正直、勇敢、无私、忠诚3. 描写手法:对比、象征、讽刺4. 作者传达的深层含义:坚守信念,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课文中匡超人的形象特点,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2)运用本文的描写手法,写一篇描绘身边人物的作文。

2. 答案:(1)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分析示例:正直,面对邪恶势力敢于斗争;勇敢,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无私,为了国家利益舍弃个人利益;忠诚,对国家和皇帝忠诚。

(2)作文示例: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描绘一位身边的人物,展现其性格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匡超人形象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描写手法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人物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讲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章节,详细内容为《匡超人》一文。

本文通过对匡超人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示了其身处逆境,却依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感知能力。

2. 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绘,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技巧的掌握,学会从人物言行中感悟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匡超人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a. 外貌描写: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匡超人外貌的描绘,分析其作用。

b. 言行描写:分析匡超人言行举止的描写,感悟其精神品质。

c. 心理描写:通过匡超人的内心活动,理解其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匡超人的认识,以及从中学到的人物描写技巧。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人物描写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人物描写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形象特点:身处逆境,乐观向上2.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言行、心理3.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展现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一位乐观向上的人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人物描写方法,对匡超人形象特点的理解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人物描写的文章,提高学生对人物描写的鉴赏能力。

匡超人优秀优质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优质教案上课实用讲述

匡超人优秀优质教案上课实用讲述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基本情节,理解匡超人形象特点;2. 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3. 引导学生从匡超人身上学到优秀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匡超人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中精彩描写,学会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优秀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对优秀品质思考,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a. 情节梳理:让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c. 语言特色:讲解文章中精彩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匡超人形象理解,培养学生们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2. 人物形象:匡超人——勇敢、正直、善良、坚定;3. 语言特色:生动形象、细腻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目中匡超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运用修辞手法,体现匡超人优秀品质。

2. 附加作业:搜集关于匡超人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自己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优秀人物事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不断提升自己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接着是教学过程互动环节,以及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上,我特别重视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教学。

文章结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文章脉络,这对于他们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的第四章内容,详细探讨匡超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匡超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过程、思想觉醒以及他如何成为一位清官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匡超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2. 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匡超人思想观念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关注社会、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匡超人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道德抉择。

重点:理解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匡超人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他的成长过程。

a. 家庭背景b. 受教育过程c. 思想觉醒d. 成为清官3. 例题讲解:分析匡超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坚持,强调他的道德品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匡超人成长的影响。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匡超人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四个阶段:家庭背景、受教育过程、思想觉醒、成为清官3. 性格特点:勇敢、坚持、正直、进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匡超人成长的影响,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匡超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分析社会背景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同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人物,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为自己的成长助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道德抉择。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20230524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20230524

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教案202305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选修《匡超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匡超人的生平事迹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为人处世的哲学,以及他对于道德、修养、学识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匡超人的生平事迹,理解其为人处世的哲学。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匡超人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匡超人的人生哲学,如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重点: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型,匡超人的生平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匡超人。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匡超人的生平事迹、为人处世的哲学。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匡超人的生平事迹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内容:a. 匡超人简介b. 生平事迹c. 为人处世的哲学d. 课文重要词汇、句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匡超人的生平事迹,谈谈你对为人处世的看法。

b. 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c. 关心他人,善于与人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匡超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人生哲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匡超人的故事,深入了解其为人处世之道,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提升人生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课标版教材,涉及章节为《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物描写》。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匡超人》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通过对匡超人形象、语言、行为的描写,探讨其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对匡超人的形象、语言、行为的具体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并感悟作者通过对匡超人的刻画,表达出的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具体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匡超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针对匡超人的形象、语言、行为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1)匡超人的形象特点有哪些?(2)作者通过对匡超人的描写,表达出怎样的社会现实?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形象特点a. 外貌b. 语言c. 行为2. 作者创作意图a. 社会现实关注b. 反思人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2. 答案:(1)描写手法:细节描写、对比描写、象征描写。

匡超人形象特点:正直、善良、勇敢、无私。

(2)作者通过对匡超人的刻画,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同时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课标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具体内容为《匡超人》一课。

本课讲述了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农学家匡超人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通过他的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匡超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匡超人的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课外拓展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了解主人公匡超人。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分析匡超人的形象,体会其精神品质。

4.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拓展延伸:分享课外拓展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匡超人》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匡超人形象、精神品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匡超人的认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向他学习。

2. 答案要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匡超人的敬佩之情,结合自身实际谈学习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匡超人的形象有了深入了解,但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匡超人的精神品质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科学家的事迹,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2024年匡超人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匡超人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匡超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课程标准》第七章第三节“平面几何中的圆”,主要围绕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及简单应用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圆周率的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对称性以及圆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圆周率的定义,了解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圆周率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性质及圆周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圆形有哪些特点?2. 知识讲解(15分钟)(1)圆的定义: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是由一条曲线组成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2)圆的性质: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率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圆的对称性。

(3)圆周率的计算:介绍圆周率的定义,讲解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圆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步骤及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 板书内容:(1)圆的定义(2)圆的性质:半径、直径、圆周率(3)圆周率的计算(4)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其半径和直径,计算圆周率。

(2)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10cm,求该圆的周长和面积。

2. 答案:(1)圆周率约为3.14。

(2)周长:10π cm,面积:25π cm²。

匡超人,教案

匡超人,教案

匡超人,教案篇一:匡超人教案?匡超人?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儒林外史?的主题。

2、掌握匡超人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精读文章,立足文本,分析匡超人人物形象。

2、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借人物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

教学重点1、分析匡超人人物形象。

2、认识作者塑造匡超人形象的意义。

教学难点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

一、导入说说“儒家〞和“儒林〞。

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同学们心目中,深受儒家影响的儒士是什么形象呢?〔学生答复〕同学们说了自己心目中的儒士形象,下面我们来看一篇补充材料,来看看文中的人物是否符合同学们心目中的儒士标准。

二、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补充材料,思考文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善良、勤劳、孝顺、谦恭有礼三、匡超人人物形象分析?匡超人?节选自?儒林外史?,匡超人身为儒林中人,又是怎样一个人呢?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匡超人的人物形象,作好记录并挑选中心发言人。

从分析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是如此令人生厌与不屑。

与选文中的“他〞形成鲜明的比照。

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选文中的这个“他〞就是匡超人,这个原本淳朴善良、讲孝道、重情义的匡超人,怎么会堕落成无耻之徒呢?四、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1分钟思考并作记录:匡超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结合之前的背景介绍思考〕5分钟小组讨论,综合观点。

一个人本性的改变与他本身有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马二先生、假名士们、潘三是他生活与交往的圈子。

马二先生是一心鼓吹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富贵的人;假名士们借附庸风雅希冀名利双收;潘三是不择手段求取功名富贵的人。

《匡超人》教案

《匡超人》教案

《匡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代小说鉴赏》中的《匡超人》一文。

该文节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主要讲述了匡超人从一个纯朴善良的少年,逐渐蜕变为一个虚伪、势利的儒生的人生轨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分析匡超人的性格变化及其原因。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代小说的阅读兴趣。

3. 通过对匡超人命运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匡超人性格变化的原因,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故事,引发学生对人性、道德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匡超人的性格变化。

3.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匡超人性格变化的原因。

a. 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匡超人性格变化的语句。

b. 分析匡超人受到的社会影响,如名利诱惑、亲情冷漠等。

c. 探讨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4.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的一处描写,解释其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文中一个片段进行仿写,锻炼写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匡超人》2. 主要人物:匡超人3. 性格变化:纯朴善良→ 虚伪、势利4. 社会影响:名利诱惑、亲情冷漠5. 作者观点:讽刺、批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匡超人性格变化的看法。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儒林外史》全书,了解其他人物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匡超人教学设计

匡超人教学设计

匡超人教学设计《匡超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掌握《儒林外史》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儒林外史》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以及《儒林外史》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以及《儒林外史》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以及《儒林外史》的主题和意义。

3. 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儒林外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儒林外史》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儒林外史》吗?你们对这部小说有什么了解?讲授新课 (1)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讲解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分析他是如何从一个善良、淳朴的青年变成一个虚伪、狡诈的人的。

(3)组织学生讨论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

(4)讲解《儒林外史》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更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现实的作品。

课堂练习 (1)布置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相关章节,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围绕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以及《儒林外史》的主题和意义展开讨论。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

匡超人优秀教案上课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人物篇”中的《匡超人》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思想的解读、匡超人形象的分析、重要段落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匡超人》一文的主旨思想,感受作者对匡超人的崇敬之情。

2. 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旨思想的解读,匡超人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重要段落,掌握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匡超人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匡超人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段落,讲解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5.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从文中描述的事件出发,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引子结尾2. 匡超人形象特点:正直、勇敢、无私、敬业3.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匡超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文中体现匡超人的形象特点及文章主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关于匡超人的章节,加深对匡超人形象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本文,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2、根据主人公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现实意义;
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学习作品的讽刺手
法,理解作者笔下匡超人的典型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主要是教读法和课上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成为“人上人”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中国古代很多读书人的愿望,正所谓“学而优则仕”。

正因为这种古代科举选仕制度,使很多读书人人格出现的变异,为了自己的官路亨通而不惜泯灭良心改变自己。

今天就让我们漫溯历史长河,与吴敬梓一起看看那时的读书人是如何变异的。

2、回顾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字______,号______,安徽省全椒县人,____小说家。

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

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历时十余年时间,创作出惊世之作________。

五十四岁客死扬州。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_______小说(_____小说)。

全书共55回,实写清朝,背景却放在明朝,它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描写对象,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检查预习效果: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匡超人发迹(1)潘三被抓(2,3)
骗妻回乡,停妻再娶(4,5,6)
回乡取结,厚葬妻子(7)
拒看潘三(8)路遇牛布衣(9)
4、请快速阅读课文第4-6段,8-9段,讨论如下问题:
讨论一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
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5、讨论二:课文节选部分,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特征的?(用文中具体的句子说明)
1)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

匡超人没奈何,含着一包眼泪,只得别过了辛小姐,回浙江来。

匡超人听见了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便问:“后事是怎样办的?”
细节描写、对比
2)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

”心理描写
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
6、下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匡超人的性格特征。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使他丑态百出,行为令人厌恶与不屑,他是一个虚伪狡诈、品德败坏、厚颜无耻的士林丑恶之人。

7、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

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

谦恭有礼、孝顺善良、勤劳
8、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全本小说总共五十五回,却用了五回多来塑造匡超人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个
人物形象的用意何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

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

9、小组讨论:谁来为匡超人做辩护?围绕他变质堕落的责任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围绕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讨论造成他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谁,并进一步探讨匡超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不必拘于一种答案,一个结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蚀导致匡超人的变质。

责任在于他自己,如果他坚守住自己的善良,就不会变质。

一个人本性的改变与他本身有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10、拓展延伸:作品的独特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中国乃至世界近代长篇小说传统的结构方式是由少数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为轴心而构成一个首尾连贯的故事格局。

这部作品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互相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

它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来的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1、课堂检测
1).下面根据情节概括的人物性格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赴京巴结李给谏,考取教习——热衷功名
B.惊闻潘三被抓,怕牵连,拒相见——人情冷暖
C.攀高结贵,匡超人停妻再娶——爱慕虚荣,薄情寡义
D.长安路上遇牛布衣,吹自己贬马纯上——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答案】D(应为“恬不知耻,忘恩负义”)
2).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写匡超人考取功名后喜不自胜,得意忘形,充分暴露出他追求功名的狂热。

这也是他人格变化的转折点。

B.匡超人做官以后蛮横地打发妻子回乡,到了京师重又娶妻,表现了他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卑鄙心理。

C.匡超人不知“先儒”何义,可见他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由此可见当时学风不正,社会黑暗,像匡超人这样厚颜无耻之人竟然入太学,真是颠倒黑白。

D.匡超人说,“唯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虽有吹嘘之嫌,但也说明他擅长文化交流活动。

【答案】D(那是匡超人厚颜无耻的胡说)
3)匡超人为什么逼自己的娘子下乡?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娘子不肯下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①自己想去老师那里避难却不敢跟娘子真说,只有蛮不讲理地把娘子逼到乡下去。

②更加衬托出匡超人的无耻。

12、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选文选自《儒林外史》第19-20回着力塑造了儒林人物匡超人的形象,揭示了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最终由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可笑无耻之徒的结局。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你的舞台你做主,你可以尽情展示你的才华,你们是幸福的,所以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青春路上努力奔跑,努力奋斗。

13、作业
假如匡超人活在今天的社会,会变成怎样的人?(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短文)
14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