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_高三作文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_高三作文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改变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托盘天平的使用:(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放水平.(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调节.(3)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先放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移游码_.(4)读数,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5)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繁殖后代,能生长,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植物界里,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改变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托盘天平的使用:(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放水平.(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调节.(3)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先放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移游码_.(4)读数,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5)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繁殖后代,能生长,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植物界里,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改变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托盘天平的使用:(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放水平.(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调节.(3)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先放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移游码_.(4)读数,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5)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繁殖后代,能生长,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植物界里,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改变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托盘天平的使用:(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放水平.(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调节.(3)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先放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移游码_.(4)读数,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5)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繁殖后代,能生长,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植物界里,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改变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托盘天平的使用:(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放水平.(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调节.(3)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先放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移游码_.(4)读数,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5)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繁殖后代,能生长,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植物界里,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13.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改变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托盘天平的使用:(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放水平.(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调节.(3)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先放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移游码_.(4)读数,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5)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繁殖后代,能生长,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胚珠外有。

初中七年级的下科学期末考总结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的下科学期末考总结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 1 . 2 . 3章)板块一代代相传的生命第 1 节:重生命的出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重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 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联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挪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构成。

成年女性大概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联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挪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胎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 、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 天或约 9 个月)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经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取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余废物。

5、临盆和养育⑴临盆: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临盆。

临盆过程分为宫颈扩充、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人工达成受精过程,而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持续发育。

(实质上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发育)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重生婴儿主要靠母乳饲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第 2 节:走向成熟1 、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色是性发育、性成熟。

2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别。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记。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记。

5、青春期特色:①出现第二性征②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③内脏功能日渐健全第 3 节: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一世的生长期间:婴儿期—少儿期—小孩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2、青蛙一世的生长期间: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生活环境运动器官运动方式呼吸器官蝌蚪水中躯干和尾部游泳鳃成蛙水中与陆地四肢游泳、跳跃肺和皮肤4、完整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构造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种类叫做完整变态发育。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皮肤有,,等感觉功能。

2、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末梢将香味传到大脑的,从而形成了嗅觉。

3、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4、舌尖对比较敏感,舌侧对比较敏感,舌根对比较敏感。

5、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6、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7、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8、跟水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

9、声音在中传播最慢,在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10、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

11、声波--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12、耳还有保持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13、声音的高低叫做。

14、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物体振动,频率就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频率越小,音调。

15、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得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赫。

16、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

17、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

18、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有关。

19、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

分贝的符号为dB。

20、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2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传播的。

22、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23、光的传播不需。

2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千米/秒。

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光年,属于单位。

25、1666年,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全)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新)配套练习含答案

(全)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新)配套练习含答案

(全)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新)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羊水的作用?新生儿出生为何会哭?第二节:走向成熟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1、动物的生殖方式:胚根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提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4、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14、植物的种族是在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得以延续的。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2、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前者主要靠昆虫传粉,后者主要靠风力传粉。

3、被子植物受精过程:昆虫/风力黏液刺激花粉柱头花粉管形成两个精子受精卵4、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 果皮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胚珠 种子受精卵 胚)3)感觉功能。

2.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生物
1. 细胞与细胞器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
- 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3. 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繁殖方式
- 遗传基因的传递与表现
- 变异和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物质与能量
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
2.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水的结构和性质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源与科技
1.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 主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 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和区别
-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和引领
3. 安全与健康
- 安全用电和用火的常识
-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的预防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基本地理概念和地图阅读技巧
2.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天气与气象观测
- 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预报的基本知识。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1.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1.1科学思维特点(观察、归纳、假设、实验、推理)1.2科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1.3科学研究过程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1物质的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3物质的分类3.生物多样性与进化3.1物种的多样性3.2进化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3.3进化过程与证据4.细胞与生物4.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2细胞的组成与分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4.3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新陈代谢、自我复制)5.粒子运动与热学知识5.1粒子模型(固体、液体、气体的粒子排列与运动)5.2温度与热量5.3热学性质(导热、热膨胀、热传递)6.声与光6.1声的产生与传播6.2光的产生与传播6.3光的反射与折射7.地球与地理知识7.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自转、公转)7.2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7.3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8.物质的变化与反应8.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8.2物质的变化与守恒8.3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9.生物与环境9.1生态系统与生物圈9.2生物的功能与适应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9.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科学技术与社会10.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0.2科学技术的应用(医学、农业、能源)10.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以上是七年级科学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这个提纲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word.doc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word.doc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word.doc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提纲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主要内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第2节实验和观察主要内容1.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2.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仔细的观察其中产生的现象,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3.观察: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工具准确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微米=109纳米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比如0.5米3=500升3.测量工具及步骤:量筒、量杯;先选用合适的量筒或量杯,加入液体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针压法、重物法、沙埋法;刻度尺测量特殊方法介绍:测量纸的厚度、测量铜丝的直径、用自行车测量路程。

第4节温度的测量(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1.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初一科学下第一二章复习提纲(有答案)

初一科学下第一二章复习提纲(有答案)

初一科学下第一、二章期末复习提纲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所有感觉均在大脑中形成。

皮肤内分布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受器,能感受相关刺激。

2.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嗅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4. (1)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2)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3)舌根——苦舌两侧中间——酸舌两侧前部——咸舌尖——甜5. 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7.耳(1)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其中,耳蜗内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带动(2)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3)耳廓:收集空气中声波。

听小骨:位于鼓室,能振动,放大声音。

8. 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9.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10.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答案.doc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答案.doc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答案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一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觉的形成:食物一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一味觉细胞(接受刺激)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一大脑(形成味觉)。

67o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

2、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方式:。

3、在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和。

位觉感受器在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一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一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一听神经(传导信息)一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一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一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光在中是沿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H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带※是老教材的内容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

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z1a42xs51007114200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答案的学科。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

二、实验和观察1.观测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安全规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 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态度:认真仔细的观察,目的明确;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注意:操作要认真,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4.,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和仪器。

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

l千米(km)= 1000 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 1000 毫米(mm)=106微米(µm)=109纳米(nm)(纳米是长度单位)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生物的组织:细胞和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作用和特点b.各种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2.组织的构成和功能a.器官和组织的关系和作用b.不同类型的组织的特点和功能二、生物的营养与消化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消化道的组成及其作用b.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和吸收2.食物的分类和营养成分a.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b.均衡饮食和营养不良的防治三、生物的呼吸与循环1.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呼吸器官及其作用b.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2.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分类b.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四、生物的运动与感觉1.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骨骼和关节的作用和分类b.骨骼对身体的支撑和保护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a.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b.感觉器官和感觉的传导途径五、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男女生殖器官的作用和特点b.生殖方式的区别和特点2.成长与发育a.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b.青春期的特点和生理变化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概念a.基因的概念和特点b.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2.进化的基本观点和证据a.进化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b.地质记录和化石的证据七、生物的环境与保护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a.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b.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b.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以上提纲列举了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注意理解并记忆重点概念和知识点,掌握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充分做好习题练习和实验课的巩固。

祝你考试顺利!。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复习提纲第十二章宇宙与空间探索1.太阳系的组成:●一颗恒星: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的卫星:月球2.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个天文单位(AU)=1.5×108km 光年:距离单位;1光年=9.46×1012km=6.32×104AU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运动状态。

4.磁力和重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5.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跟它运动方向上的截面积有关。

应用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相同。

6.重力:地(星)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的;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约为9.8N。

单位:牛顿(N)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质量不会改变,重力会改变。

7.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火箭、喷气式飞机的原理)9.火箭设计成流线型的原因:减少火箭升空时空气对它的阻力第十三章地球、矿物和材料1.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岩石可分为岩浆岩(花岗岩坚硬)、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大理石)3.土壤的成分(怎样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4.土地荒漠化5.矿物●分类: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组成:化合物、单质(金矿)6.金属的提炼●单质:冲淘法●化合物:提炼法(铁的还原)反应前氧化铁——红色反应后铁——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要点: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实验结束先冷却再断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装置最后没反应的一氧化碳应点燃反应方程式:7.金属的特性:①具有光泽②延展性强③导热性好④具有导电性8.合金的特性:①熔点低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成分金属的熔点②硬度高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成分金属的硬度9.石油的分馏:根据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石油加工产品: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脑油、沥青10.塑料的特性:①轻巧牢固②容易生产、容易制成各种形状的产品③具有抗酸、碱腐蚀的能力④不导电、不易传热11.废弃材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十四章海洋与海洋开发1.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2.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食物、药品等3.探索海底世界面临的困难:黑暗、缺氧、寒冷、高压等4.海洋资源包括:(举例、连线)海水资源——食盐的提取、海水淡化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食物、药品海洋能源——潮汐能、波浪能等海底石油资源——海底天然气、石油深海矿产资源——锰结核滨海旅游资源——滨海沙滩海洋空间资源——建立航海线、铺设海底电缆、填海造陆、建造巨型海轮、兴建人工岛5.海洋污染(分析来源、危害)6.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自然原因)/溢油、赤潮(人为原因)第十五章人与自然地协调发展1.人口的过度增长带来的问题:粮食短缺、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受阻、就业困难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种类多、总量大;空间分布不协调、人均占有量少自然资源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珍惜节约3.环境是人类进行生活和生产的场所,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4.生态系统(概念、判断)5.食物链(书写方法,注意箭头的方向/起点必须是植物)6.生态系统中,植物量的变化往往受气候的影响,动物量地变化往往受植物的影响7.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人与环境一定要协调发展。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1.2.3章)板块一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本质上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发育)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2节:走向成熟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科学复习提纲1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①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②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③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④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很多等。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⑤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越往上越大。

⑥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⑦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之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排水法。

⑧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

⑨实验室中常用的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科学复习提纲看袂落去出品冒者必究罚现金1万元整(不支持支票付费)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①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②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第一章1.(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叫受精。

在输卵管中结合;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尿道。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能钻入卵细胞的精子只有一个。

有生殖能力的女性每28至30天才有一个卵细胞产生。

2.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内进行,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中的卵黄。

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交换,主要依靠胎盘交换。

胚胎在母体内需孕育九个月(38周);婴儿最好的食品是母乳。

婴儿娩出后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剪断脐带的疤痕就是肚脐。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大哭使肺获得空气启动呼吸系统。

(1.2)人的一生分为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人生快速成长的时期是婴幼儿期和青春期。

青春期男孩比女孩晚2年。

3.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青春期主要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青春期特点:①出现第二性征②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③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性激素使第二性征得以维持。

4.(1.3)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5.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发生很大改变)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蝴蝶、苍蝇、蚊子、蜜蜂、蛾、碟(家蚕的发育经历蛹期)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臭虫(无蛹期)。

6.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动物以有性生殖为主。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外受精(许多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z1a42xs51007114200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答案的学科。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

二、实验和观察1.观测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安全规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 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态度:认真仔细的观察,目的明确;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注意:操作要认真,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4.,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和仪器。

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

l千米(km)= 1000 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 1000 毫米(mm)=106微米(µm)=109纳米(nm)(纳米是长度单位)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答案)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2.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3.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5.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6.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7.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8.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9.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0.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1.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 kg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2.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3.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4.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调节. (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 (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5.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 第二章观察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有生命。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繁殖后代,能生长,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运动,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9. 等级分类的七个等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10. 放大镜的主要构造是凸透镜, 使用时应靠近被观察物体. 放大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1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使用时操作步骤: A. 取放: 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镜座,放在体前略偏左.B. 上镜: 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 取出目镜装在镜筒上.C. 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集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 用手转动反光镜, 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D. 观察: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中央, 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眼看物镜, 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眼看目镜, 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 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 双手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为止.E. 移像: 反向移动装片.(2)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12. 生物体的结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整体1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 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 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1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细胞核.15. 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具保护作用的是细胞膜; 具有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1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间的不同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 其中叶绿体是动、植物细胞间的主要区别.17. 组织: (1) 定义:形态相似, 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2) 动物体内的四大组织是: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其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结缔组织.(3) 植物体内的组织有: 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4) 生物体生长的原因: 是细胞不断分裂. 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在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染色体, 而产生不同组织的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18. 细菌和真菌: 统称微生物.细菌: 属_单细胞生物, 有球菌, 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形态.1.(1)C (2)先天性2.(1)右(2):(3)42.6第三章地球与宇宙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km左右,仅差0.33%。

2.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经纬网将地球分为若干个部分,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将地球对分成东西两半球。

3、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地图三要素是图例、方向和比例尺。

4.太阳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球体,他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09倍多,表面温度约为6000℃,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

6.星座是为便于认识恒星,把全天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星座。

较著名的区域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一年四季可见的星座有小熊座。

7.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有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轨道绕太阳公转而构成。

日地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8.银河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亿多个,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9. 月相(1)月球和地球一样不能发光,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 则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2) 月相形成的原理: A.是月球不能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发光.B. 是由于日,地,月有规律地相对运动造成三者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化,使地球上看到月球的形态也有规律地变化.(3) 当月相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是成直角;当看到新月,满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在在一条直线上.(4) 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满月(望)和月食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出现下弦月.(5)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10. 日食和月食(1) 地球上某地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种现象称为日食.(2) 日全食: 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全部时,就发生了日全食. 日偏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一侧时,就发生了日偏食. 日环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中间部分就发生了日环食.(3) 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原因是: 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的公转运动.(4) 月球发生月食时并非全黑,而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的反射光造成的.(5)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日、地、月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又位于日、地的一侧,当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逐渐遮掩,就发生了月食现象.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

一类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像硫代硫酸钠、明矾、金属、石膏、水晶等。

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像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

2。

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之一,不同晶体熔点不同,冰熔点是0℃。

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

金属钨的熔点在金属中是最高的。

非晶体没有熔点。

3。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一切液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界放热。

4. 液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它们都会吸收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高低,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应用是可以作致冷剂用于降低温度. 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的,并且温度保持不变. 沸腾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收热量.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5. 气体液化是液体汽化的逆过程,也叫凝结. 会放出热.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实际中我们看到的“白气” 等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6. 升华和凝华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状态转变.升华会吸热.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又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8. 一定条件下,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能力强弱不同, 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由物质的本身性质决定的, 还会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9. 物质的酸碱性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不同的物质酸碱性的强弱也不同.用紫色石蕊试液以测定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用PH试纸可以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PH值的范围是0—14, PH值越低, 物质的酸性越强; PH值越高, 物质的碱性越强.测定的方法是: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10.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两种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别的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物质具有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