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随着重症医学的进展,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在不断提高,但院内感染亦呈上升趋势并构成对住院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严重威胁,已成为所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面临的主要挑战。由于环境因素、广谱抗生素的联合使用还有各种有创诊疗手段的广泛开展,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感染机会较多,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一旦出现新生儿败血症,不少患儿危及生命,多数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大大增加住院费用。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特点,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现将我院nicu2008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nicu 诊治的3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包括细菌性败血症和真菌性败血症)患儿。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 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早产儿24例(80.0%),足月儿

6例(20.0%),低出生体质量儿19例(63.3%),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5例(50.0%),正常体质量儿11例(36.7%)。留置picc20

例(66.7%),气管插管19例(63.3%)。败血症发病时间为人院后5-35d,平均(15.3±9.75)d,临床表现发热10例(33.3%),体温不升8例(26.7%),纳差28例(93.3%),面色苍白或灰暗25例(83.3%),反应差28例(93.3%),腹胀25例(83.3%),体重不增23例(76.7%),黄疸加重15例(50.0%),反复呼吸暂停15例(50.0%),胃肠道出血5例(16.7%),肝脾肿大5例(16.7%),气促6例(20.0%),皮肤瘀点、瘀斑4例(13.3%),皮疹2例(6.7%)。

2.2实验室检查

30例患儿白细胞>25×109/l12例;20×109/l一25×109/l 8例,0.5 ug/l。

2.3 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8例血培养结果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18例(占64.3%)包括大肠埃希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阴沟肠杆菌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革兰阳性菌4例(占17.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1例。真菌6例(占21.4%),分别为白色念珠菌2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例,真菌感染均为早产儿。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均为多重耐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真菌对氟康唑均敏感。

3 讨论

新生儿院内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难题,目前已成为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因其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均未成熟,对病原菌高度易感。且住院时间较长,因进行胃肠外营养和各种有创诊治手段的不断开展,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以院内感染败血症最为严重的。本组资料显示30例患儿中早产儿24例(80.0%),低出生体质量儿19例(63.3%),说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对象。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本组资料显示,主要表现是纳差、面色苍白或灰暗、反应差、体重不增、黄疸加重等非特异性症状,此外反复呼吸暂停、腹胀发生率较高,且较早出现。目前血培养仍为主要确诊手段,但是检验报告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早期提供临床明确诊断有困难。故应密切观察细微的病情变化,如反应、奶量、体温波动、呼吸情况等以及早发现感染征象,及时送检实验室相关检查。本组资料显示30例中有20例送检超敏c反应蛋白均升高、30例中有15例送检pct均>0.5 ug/l。目前认为hscrp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指标,相对于传统crp而言〔3〕,有较高的预测、诊断及评估价值。pct 与hscrp在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上具有同样的优势〔4〕,可同时作为早期诊断败血症的实验室指标。故有疑似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时,pct 异常可作为诊断败血症的有效辅助指标之一。本组研究显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真菌感染也占有一定比例,少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开始出现,如嗜麦芽窄食单孢菌。

本组资料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的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等多耐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故一旦临床考虑院内感染败血症,可首选该类药物。本组研究显示真菌对氟康唑均敏感,临床怀疑真菌感染的高危儿,可以考虑氟康唑进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97-8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 庄晓岚.何丽,朱铯.等.新生儿败血症c反应蛋白的检测和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36—138.

[4] 任艳丽,杨长仪,陈涵强,等.降钙素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9.24:335-3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