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赏析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是黄庭坚为人物做的一首诗,有意在这种出人意 外的地方,分享了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赏析及阅读题,一起来看看 吧!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鉴赏 在其他题材中, 作者用梅花、 兰花等来和水仙比较, 这首诗 却用人物作比。 所谓人物, 是传说中的洛神。 水仙花, 放在盆中与水石同供, 白花黄心, 有“ 金盏银台”之称, 绿叶亭亭, 幽香微吐, 是冬天花中清品。 曹植 《洛神赋》 :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诗篇开头两句: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 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慢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 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微月,任渊注:“盖言袜如 新月之状”,这说得通。但假如把“微月”看成步的补语,即 谓缓步于“微月”之下,也是有依据的,《洛神赋》的“步蘅 薄而流芳”句,“蘅薄”亦作“步”的补语。这两 句直呼“凌波仙子”,未写到花,下面两句:“是谁招此断肠 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就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上两句写 姿态,这两句写心灵,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 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 使人为之“愁绝”。 “断肠魂”移来状花, 但说的还是洛 神。洛神的断肠是由于对爱情的伤感,《洛神赋》写她:“抗罗袂以掩涕 兮,泪流襟之浪浪。”这三个字无论说水仙或说洛神,都是很动人的,因 为把其整体概括成为这样的一种“灵魂”是有极大的引起联想和同 情的力量的。 前面四句,是扣住水仙本身的描写;下面四句,从水仙引来山矾、梅花,并 牵涉到诗人本身, 作旁伸横出的议论和抒情, 意境和笔调都来个大的变换。 “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
”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矾、 梅花来比较, 说水仙在梅 花之下而居山矾之上。 山矾, 这个名字是黄庭坚起的, 山矾本名郑花, 木高数尺, 春开小白花,极香,叶可以染黄,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矾。他在《戏咏高 节亭边山矾花二首》的《序》中说到此事。用山矾来比水仙,也始于黄庭坚,有 些人不服气,说山矾和水仙不好相比,杨万里《水仙花》:“金台银盏论 何俗,矾弟梅兄品未公。”黄庭坚一时兴到之言,不是仔细在那里品评。 表面上,前五句都用美女形容水仙,写得那样幽细秀美,第六句忽作粗犷之笔, 把三种花都男性化了,大谈“兄弟”问题;前后不统一,不调和,几 乎有点滑稽。实际上,作者正是有意在这种出人意外的地方,表现他写诗的随意 所适,抒写自由,读者用不着费心去考虑他的比喻是否完全贴切。这一句,作者 有意使读者惊讶于诗句 的粗犷,惊讶于与前面描写格调的不统一,不调和,还是第一步;作者还有 意要把这种情况引向前进。最后两句:“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 横。”被花恼,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 杜甫与黄庭坚, 都不是真正“恼花”, 恼花是来自爱花。杜甫是恼赏花无人作伴;黄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 到寂寞难受。诗说赏花之后,想散散心,换换眼界,故走出门外。但作者所写出 门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 却是“横”在面前的“ 大江”。这个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形象相比,“大”得惊 人,“壮阔”得惊人;诗笔和前面相比,也是“横”得惊 人,“粗犷”得惊人。这两句诗,不但形象、笔调和前面的显得不统 一,不调和,而且转接也很奇突。宋代陈长方《步里客谈》说杜甫诗《缚鸡行》 结尾从“鸡虫得失无了时”, 忽转入“注目寒江倚山阁”, “断句旁入他意,最为警策”,黄庭坚此诗,当是仿效。清代方东树 《昭昧詹言》说:“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如龙虎。 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往往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连属,非寻常意计所及。 此小家何由知之?”这些话, 可帮助读者认识该诗出奇的结语的用意和功力 所在。 纪昀《书山谷集后》说黄庭坚的七言古诗 :“离奇孤矫,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这一首诗,从整体 看, 是“离奇孤矫”;从前半看, 是“骨瘦而韵远”;从后 半看,是“格高而力壮”。《昭昧詹言》评该诗的起四句是“ 奇思奇句”, “山矾”句是“奇句”, 结句是“ 遒老”,也有见地。文学
作品 ,千变万化,有以统一、调和为美的,也有以不统一、不调和为美的。从不 统一、不调和中看出它的统一和调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之一。能够掌握这 个关键,就可以从该诗的不统一、不调和中看出它的参差变幻之美。陆游 《赠应秀才》诗说“文章切忌参死句”,把问题看得太简单,看 得太死,往往就会走上“参死句”的道路,对佳作失之交臂。 创作背景 黄庭坚被卷入新旧党的斗争后, 曾贬谪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 戎州(治 所在今宜宾)数年,1101 年(建中靖国元年)五十一岁时,奉召自四川回到湖北, 乞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 在荆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候命。 此诗为沙市 过冬时之作。这年冬天,作者写了四题有关水仙花的诗,以这首诗最有有名。 阅读题 (1)这首诗写出了水仙花怎样的特点?(4 分) (2)有人说对水仙花的描写在前后的不统一中体现出独特的美,你是否同意 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①出尘脱俗的仙姿、洁白素雅的花色、淡雅的清香、俊逸高雅的神韵(形色 香神各 1 分)。 ②同意。前五句都用美女形容水仙,写得幽细秀美,第六句忽作粗犷之笔, 把三种花都 ' 男性化了,前后不统一,不调和,结句写山门后对之欣赏而 “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 这个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形象相比,“大”得惊人,“壮 阔”得惊人, 貌似更不统一;但在这陡峭的转折、 强烈的反差中体现出参差 变幻之美,进而让读者体味到作者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