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

合集下载

7、古文字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7、古文字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古文字的研究方法


唐兰在《古文字学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 “对照法”、“推勘法”、“偏旁的分 析”、“历史的考证”。 杨树达先生在《新识字之由来》一文中将 考释古文字的方法归纳为十四个条目:
一曰据《说文》释字、二曰据甲文释字、三曰据甲 文定偏旁释字四曰据铭文释字五曰据形体释字六曰 据文义释字七曰据古礼俗释字,八曰义近偏旁任作, 九曰音近声旁任作,十曰古文形繁,十一曰古文形 简,十二曰古文象形会意字加声旁,十三曰古文位 置与篆书不同,十四曰二字形近混用。
3.1.1、尖足布
3.1.2、類方足布
3.1.3、類圓足布
3.2、方足小布
3.3、圓足布
3.3.1、圓足布
3.3.2、三孔布
3.4、橋形布
3.5、銳角布
3.6、燕尾布与連布
圓錢
1、圓穿圓錢
2、方穿圓錢
刀幣
1、尖首刀
2、剪首刀
3、燕明刀
4、齊刀
5、直刀
金版
銅貝
1.1研究对象
古 文 字 中 册 字 的 写 法
甲 骨 刻 辞 和 墨 书 对 照
1.1研究对象
楚 王 酓 章 鎛
发以早上金 达西出的文 。周现文是 過 、在字指 伯 春商,铸 秋代迄刻 簋 时中今在 ( 期期所青 昭 最,知铜 王 为而最器 )
毛 公 鼎 (
宣 王 )
( 越 王 勾 践 )
杜 虎 符
返回
会意-取
本义:获取,拿
会意-监
本义:照影子
会意-鬥
鬥 閗 鬭
会意-得
本义:得到,获得
会意-旦
本义:早晨
象形-雨
会意-保
本义:抚养
象形-首

古文字学简论

古文字学简论

古文字学简论
古文字学是研究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字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涉及文字的形成、变迁与发展的历史、文字的本质和特征、文字使用规律等多个方面。

古文字学直接涉及大量的古代文本材料,同时也与与多个学科息息相关,如语言学、文字学、计算机科学、考古学等。

古文字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字及其演变的研究,古代至今所使用的文字有很多,古文字学则在这些文字的演变变迁历史中研究其变化。

其次是不同文字的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字的使用也有深刻的划分,不同文字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古文字学也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不同。

然后是文字系统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研究文字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以及文字及其元素和个人、团体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文字的应用研究,我们的文字使用不是一般的记叙,而会表达出语境和背景,古文字学也将这些特性引入其研究范围,从而探讨不同文字的使用方式。

综上所述,古文字学是一门相当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文字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也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

古文字学纲要

古文字学纲要

古文字学纲要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释古代文字的来源,形态,起源,语音,义思,用法和使用范围,从而探究古代文明的身世与
发展过程。

一、古文字学研究范畴
古文字学研究涉及三大范畴:古文字历史学、比较文字学以及现代古
文字学。

古文字历史学主要用于分析和解释各文字系统发展时期的演变特征,例如新西兰文字史研究,考证青铜时代西域文字史研究;比较文字学
是对各文字系统的形态,语音,义思等方面的对比,如古希腊文字与古代
汉文字的比较;现代古文字学是从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古文字,揭开古代文
字构造及演变过程,如汉字形态史研究,古代汉文书面语言文本考察等。

二、古文字学研究法
1、考古学法:古文字研究的基础是考古学法,其主要专注于发掘文字
文化遗存,研究其现存形态,从而理解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在西
方历史上的影响。

2、语言学法:通过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来研究古文字的形变,语
音和义思,以理解其构成以及变化规律,从而探究根源。

3、社会学法:通过探究古文字文化在历史上的社会将地位,发展渊源,语言意象,以及其尊法造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充分的理解古文字
的启蒙环境和演变动力。

4、计算机技术方法:通过大数据,网络络技术以及新式仪器数据库等
计算机技术手段,对古文字进行快速学习、机器识别、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提高研究办法和精确度,从而提升古文字研究质量。

三、古文字研究重要成果
1、创立了新西兰文字史:新西兰文字史的考察极大地拓展了新西兰文
字系统的研究范围,重新梳理了新西兰的文字演变过程。

2、考察西域文字史:通过西域文字史的考察,深入研究了漢藏语系在
构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

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摘要:古文字学历史久远,从汉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陶器刻符、甲骨文等,但从一定层度讲,古文字学也是一门新的科学,因为人们发现甲骨文的时间还很短。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期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科学,推动中国古文字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字学;特征;形成一、中国古文字学的性质及特征中国古文字学继承了众多相关的学术领域,与考古学、历史学紧密结合,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1.中国古文字学的性质中国古文字学横跨了语言学、考古学和历史学三大领域,任何一个单独的领域都没有这个宽度容纳中国古文字学的内容。

从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的成立到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的一次次召开,中国古文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传统文字学与中国古文字学产生了一定的不同。

2.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在研究对象方面,中国古文学以古代文字事物材料为研究对象,有人认为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和主键帛书文字。

随着研究实践的发展,其研究对象也在逐步扩展,如商代的陶文、玉石文,周原甲骨文等。

笔者认为应使用断代法进行对研究对象的划分,如汉字源始、商代文字、西周文字、战国文字和秦漢文字。

对不同阶段的古文字来说,即使是同一个文字,它们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差异,断代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古文字的规律。

在研究目的方面,笔者认为有三:一是根据古文字材料对古文字进行形、音和义的研究。

二是根据古文字材料研究当时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等状况。

三是根据古文字材料研究汉字的发展规律,如部首结合、形体演变等。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有:一是使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如音韵学、训诂学、结构法、历史比较法等,以对比古文字的形、音、义。

二是使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发掘出的古文字材料的出土位置、器物排列等进行考察。

什么是古文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古文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古文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古文字学,这门看似古老而神秘的学科,其实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世界。

那么,古文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当属各种古代的文字资料。

这些资料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商周时期的金文、战国时期的竹简帛书、秦汉时期的篆书石刻等等。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祭祀等活动。

这些刻痕虽然古老而简略,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比如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

金文则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多为祭祀、赏赐、征伐等重大事件的记录。

金文的字体庄重华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和书法艺术。

战国时期的竹简帛书,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哲学思想、历史记载、文学作品等。

它们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秦汉时期的篆书石刻,如秦始皇的刻石、汉代的碑刻,不仅具有书法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的重要依据。

除了这些具体的文字形式,古文字学还关注文字的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到后来的形声、转注、假借等,文字的形态和结构不断变化发展。

研究这种演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的轨迹。

在研究方法上,古文字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首先是考古学的方法。

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发掘和研究,确定古文字资料的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

比如,通过对墓葬中出土的竹简帛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丧葬习俗和文化观念。

历史学的方法也不可或缺。

将古文字资料与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全面地解读历史。

比如,通过研究金文上的记载,可以印证史书上关于商周时期的某些历史事件。

文字学的方法是古文字学研究的基础。

对文字的字形、结构、音韵、语义进行分析,探究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例如,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字形,我们可以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来表达复杂的概念。

古文字学学

古文字学学

古文字学学
古文字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研究古代文字系统的构成、演变、用法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代各个文明的文字,如古代汉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

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解读、文字的比较和对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等。

研究者常常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古代文字的含义和用法,并通过与其他文化和文字的比较,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古代文字,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形式、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古文字学的研究还可以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以及文字的起源和演化。

在现代,古文字学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学科的支持和应用。

比如,考古学家可以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找到并破译古代文字所记录的信息。

语言学家可以通过对古文字的分析,了解古代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

计算机科学家可以利用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开发出自动翻译和文字识别等技术。

总之,古文字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古代文字系统,提供了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篆刻与古文字

篆刻与古文字

篆刻与古文字李春雨篆刻是以篆书的造型与线条来表现审美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其中,“篆”是篆刻的文字依据所在,即通常所说的“篆法”。

宽泛一点来讲,篆法就是篆书形态的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汉金文、陶文、简帛文、鸟虫书、货币文、砖瓦文等古文字均可迚行“印化”而成为篆刻字法。

传统上古文字是指先秦时代的文字,现在所说的古文字范围一般是指隶书成熟乊前的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古文字学主要以古文字本身为对象,着重研究文字的起源、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字形所反映的本义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

篆刻离不开古文字,篆刻与古文字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因为篆刻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形式取材于古文字的造型与线条。

虽然古文字早已退出现代人的实用舞台,但因其所蕴涵着丰富的、独特的哲学、美学思想,在艺术领域,尤其是篆刻界仍被广泛使用幵迚一步发展。

篆刻艺术毕竟不等同于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研究的古文字对任何一个文字的点画结构都不能随意增损改变;而在篆刻实践中可对古文字迚行适当的变通来迚行艺术创作。

二者的区别在于古文字学研究的是古文字的形、音、义以及文字的结构和发展演变的规律,而篆刻则侧重于古文字的“形”。

对于篆刻作品中文字的篆法正误,一直是个焦点问题。

如今篆刻界对一些篆法失误但印面形式效果较好的作品,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

“严格地从文字学立场给篆刻艺术用字定下的原则,明显束缚着艺术形式的创造,不合时宜的旧标准废弃了,新的判断印文正误的标准尚未有共识,入印文字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站在基础理论的立场上,认为篆刻的形式美应该就是它的艺术内容,这种艺术内容是具有独立价值的……入印的篆字在形式上只是线条的组合体,纯形式艺术的意义幵不关心文字所表达的语言内容及篆法的正误问题,但如果我们站在应用理论的立场上,在对具体一作品的赏评活动中,印面的文字所表述的语言内容、入印篆法的正误当否将对篆刻艺术形式美的赏评起到参与、干扰、影响作用……毫无根据的自作仓颉而生造篆书等等,都将破坏审美心态……”(李刚田《关于篆刻学的思考》)“当“篆书”(古文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素材而必然走向平面化乊后,它原有的深度文化涵义与文化背景内容,必然也同时被稀释、被弱化、被迚行简单化处理:只要能用字书字典,在印面上用字大致不误,即足以敷用,而关于古文字演变的各种历史文化规定甚至演变的原则要领乃至各种特殊的用例,均可以被忽略不计而幵不影响篆刻的“艺术创作”。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

【国学基础】古文字学古文字学课程综述古文字学即国学大讲堂之国学基础——小学(古文字学)古人把文字学叫作”小学”,而古文字则是指秦代以前的文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真的懂得自己的文字吗?你了解文字是何时产生的吗?古人为什么要创造文字呢?他们又是怎样创造文字的呢?创造文字的工作体现了什么思想和文化吗?搞清楚这些问题才可能开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所以,学好小学不仅是我们自身修养的开始,而且更是了解我们自己文化的开始。

一流的导师、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传授开设课程:《古文字学》课程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素养的文物学研究者,使其兼具:鉴赏家的卓越眼光、投资家的远见敏行、收藏家的丰富底蕴,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佼佼者。

导师介绍: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并著有《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学文献研究》、《古文字与古史新论》等专著以及学术论文70余种。

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世界名人录》及美国传记协会《世界五百名人录》。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以考古学甲骨金文学,古代文献和民族学等史料为基础,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天文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天文考古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初步构建了天文考古学体系,为该分支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并在文物考古学界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卓越贡献。

《古文字学》教学大纲古文字学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和诠释方法。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先秦时期铸刻或书写于遗物上的古汉字及各种古文字资料,由于这些铭刻直出先民之手,并以文字的形式直录历史,其价值远胜于一般的书籍文献,对考古学与历史学而言,具有直接史料的特殊价值,因而古文字学享有不同于文献学与古器物学的独特的学术地位,于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6、原始绘画;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10、金文;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14、字体的变化;15、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17、小篆;隶书;18、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19、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从而把汉字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高度;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着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从唐代起,就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说文进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进行文字校订者,有注释者,还有研究其体例者,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说文学”流派;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着作有:1南唐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颐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6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负盛名;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戴侗的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着作,他把说文部首改造后,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的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功能的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二、从说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学者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6、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⑴文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学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⑵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现代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这时,才有了“文字学”这个名称,并用为研究文字的学科的专称;⑶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义俱全的汉字为对象的,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近代的汉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只限于字形; 4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一时期的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现代化的研究;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着作;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缣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我国自宋代以来,就有金石学的研究,金石学虽然涉及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与学者治学方法的现代化,使它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科学的古文字学得以建立,迅速成为汉字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古文字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刊布文字和考释;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则主要是成果的汇集、理论阐释、古文字学史与古文字学知识的推广和应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结集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着作;于省吾、姚孝遂主编的,是甲骨文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金文研究在资料汇编方面有: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还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收青铜器照片845件,铭文500多件;这三部书大体包括了1950年之前流传于世的金文资料;另有徐仲舒主编商周金文集录1984,收解放后新出土的铜器铭文九百七十三件;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台湾严一萍编艺文印书馆1983;这是一部集中前人研究成果,带有总结集成性的着作;在金文考释方面,主要有:吴闿生吉金文录1933、柯昌济金文分域编1929;汇集各家考释的有周法高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香港中文大学1977年出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1年出版;日本白川静金文通释1962—1984年已出五十六辑之多,在考释方面亦可谓集大成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公柔等先生,在夏鼐先生的指导下集体编纂而成的殷周金文集成,是一部收录金文着录的最为重要的着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则是对集成文字的考释;睡虎地秦墓竹简,集中了学术界对秦简文字的考释意见;高明编着古陶文汇编,是迄今收录陶文资料最为丰富的总集,代表陶文着录的最高成就;8、什么是刻划记号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刻划记号是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书契符号最初用来计数或表达某种意义,后来与一定的言辞结合起来,有了固定的读音和写法,就演变成了文字;刻画符号还包括陶器符号;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被当今的学术界称为“陶器刻划符号”;这种符号也是汉字的源头之一;9、什么是六国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什么是六国文字见教材第47页;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见教材第46页----48页六国文字也称东土文字,又称古文或战国古文;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如下结果:第一,文字异形,即对同一个字,各国的写法各不相同;第二,文字的书写风格由西周时浑厚凝重趋向华丽纤巧;有的变为美术性的文字;第三,六国文字的出现严重地破坏了汉字书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0、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哪几种趋势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四种趋势;第一,纯表意字逐渐减少,表音字逐渐减少,形声字逐渐增多;个体文字的构成,逐渐向意音文字发展;用字中的假借字也在逐渐减少;第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地向1形·1义·1音的结构类型发展;第三,古文字的构形系统的有序性在不断的增强;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构件的构字率在不断的上升;基础构字部件率的上升,表明汉字的结构体系向着有序化发展;第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三、翻译下列古文1、往古的时侯,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2、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3、表情与语言,表达了心中所想的东西,愤愤告诉其他人所想的,莫过于是语言;迷盖天下之事,记载的久远,能够映照记载古今之事,莫过于是书法;所以语言,是心声的表现;书法,是心画的表现;4、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虽说是两个独立的艺术体系,但绘画中的线条随物象而变化,书法中的线条随“字象”而变化,而书法是从表象脱离出来,绘画是从意象中脱离出来;绘画复杂,而汉字精炼;凡是象形物体都可以入画,不能入画就可以用书法描述;然而书法虽少但是却变化多端,所以绘画虽然复杂占用大量篇幅,但是描绘的东西少;而书法虽然简单只占用少量篇幅,但是描绘的东西却很多;5、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必所有都是圣人所作,各地的人们,语言不同,名称不一,文字不通;圣人所做的只是,命上古乐官神瞽帮他辨认发音;命史官辨认文字,删改一些复杂错误的,归纳整理一下而已;作业二:涉及第二章、第三章内容一、填空1、P59、P60; 2、P60; 3、P61; 4、P62; 5、P63; 6、P65; 7、P66;8、P66; 9、P69; 10、P70; 11、P72; 12、P73; 13、P73; 14、P73末行;15、P76; 16、P76; 17、P86; 18、P87; 19、P87; 20、P88第1行;21、P90;22、P95; 23、P96; 24、P98、P100;25、P104; 26、P104---105;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教材P60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2、班固、郑玄、许慎所说“六书”的异同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材P60从名称上看,象形、转注、假借三家是共同的;班固说的“象事”,郑玄是“处事”,许慎是“指事”;班固说的“象意”,郑玄、许慎都是“会意”;班固的“象声”,郑玄是“谐声”,许慎是“形声”;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中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许慎“象形”中的“象”是相像的意思;名称虽然一样,但内涵不同; 第二,“象事”与“指事”,“象意”与“会意”,前者概括性强,后者具体而明确;概括性强,包容度就大;具体而明确,包容度就小,因此后世有研究者认为“六书”并不能概括汉字的所有类型,在对一些字的类型分析上也出现了种种分歧;第三,在排列顺序上,班固的排列由具体到抽象,似乎更符合汉字产生的逻辑发展;3、为什么说班固所说的“造字之本”是指造字的理据教材P59---P60班固所说的“造字之本”是指造字的理据,“六书”是根据造字的理据而把汉字分为六种类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本”是指事字,本义是树根;引申为根源,根本、根据等,但没有方法的意思;第二,“六书”是汉字教学的内容;4、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教材P66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字形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具有一致性,因而表意具有直观性,可以使人见形而知义;象形字的局限性是很难用这种方法来表示抽象的概念;5、为什么今文字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教材P66假借的原则是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虽然借用同音字来表达词语的意义很方便,但因为它无法区别同音词,如果毫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势必削弱文字的功能,因此在汉字体系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6、举例说明意声字的意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灵活表现在几个方面教材P80—81意声字的意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灵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同一个意符,在不同的字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口”作意符,可以表示这样几种不同的意义:1与口有关的器官:嘴、喙、吻嘴边、喉;2与口有关的行为:含、叫、吞、吐、吸、吹、吮、咬;3象声词:呱、啾、哗、呼、啦;4与语言有关的事情:命、令、召、告、唯、咨;第二、同一类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意符来表示;例如:表示建筑物或其局部可以用“宀”,如:室、宅、宇;可以用“广”,如:庙、庑、廊;还可以用“户”,如:房、扃、扉;也可以用“尸”,如屋、层;表示器皿,可以用“缶”,如:缸、罐、罂;可以用“瓦”,如:瓶、瓮、瓯;也可以用“皿”,如:盆、盂、盎;表示行走,可以用“辶”,如:返、还、追;可以用“走”,如:赶、赴、趣;可以用“彳”,如:往、徐、循;可以用“足”,如:跟、跑、跳;可以用“止”,如:步、前、歱;还可以用“行”;7、字形的内部功能有哪些P86—87字形的内部功能是指字的形体对字音、字义的作用,字形的内部功能有:1、成与显示文字;在文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字形是唯一的物理要素,它是字音字义的代表者和承载着,如果没有字形,就无所谓字音字义;因而,字形的首要功能就是形成并显示文字;2、表现字音字义;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但是字音、字义不是直接显示出来的,它们的出现,是由字形来表现的;3、区分文字;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不同的文字标示着不同的音义,这些不同,主要字形来区分;8、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有什么区别教材P93---94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字形结构仅是字的形体组合,而字的结构则是字的音义组合;第二,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所含的结构单位层次不同;字形结构具有三级单位,即:笔画或线条、部件、整字;字的结构只有两级单位,即:部件和整字;第三,人们研究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角度和目的不同;对于字形结构的研究,仅仅限于字的形体,这种研究,有助于人们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可以应用于书写,帮助人们科学地安排字的间架结构,使书写过程合理,所写的文字美观;对于整字字形切分出来的部件可以用作检字部首;对于字形结构的切分,也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的需要;第三节、字形的变化9、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教材P106对字形的感知要求字形要容易识别,即容易看清楚字形的形状;这就要求文字必须具有一定的清晰度;要清晰,就要做到,一,字不宜笔画太多,写得不易过小;如果字形过于繁富,写得过小,就不容易看清;第二,部件的分布要相对地集中,这就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文字;第三,字形之间的区别度要明显;10、心理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教材P107---108人的心理需求就对字形的变化作用有:1、美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字形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是审美对象,人们的审美要求推动着字形不断的变化;2、类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人们的认知心理总希望把事物归类,以便有规律可循,变难为易;这种心理投射到字形上,就产生了字的类化;例如同化就是类化的一种表现;另外,一些字出于表意需要也会发生类化;3、异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人们也总是喜欢表新立异,显示个性;这种心理投射到文字中,就导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书体;三、说明下列各字的构造类型鼎:本体象形;皿:本体象形;须:烘托象形;本:加体指事;朱:加体指事;森::同体会意;睡:字义会意;劣:字义会意;储:形声字左意右声;四、说明下列字的意符合声符警:从言,敬声;珑:从玉,龙声;颗:从页,果声;都:从邑,者声;完:从宀,元声;窘:从穴,君声;基:从土,其声;常:从巾,尚声;忝:从心,天声;徒:从辵chuò,土声;作业三:涉及第四章、第五章内容一、填空1、P114---115; 2、P114; 3、P120; 4、P127; 5、P142; 6、P147; 7、P147;8、P147; 9、P149末段; 10、P152末行;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同音字同音字有几类,有什么作用教材P122---123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形体、意义不同的一组字;同音字又可分为基本同音字与完全同音字两类;基本同音字是指声调不同,声母、韵母相同的字;完全同音字则指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字;同音字的作用主要是:1、可以区别同音词;2、同音字可以用来注音;3、同音字之间,有的还具有同义关系,人们可以利用同音字来解释字义;4、可以利用同音字来探求词的同源关系;5、同音字之间,还可以形成通假关系;2、汉字误读出现讹音有几种情况教材P1271、因声旁而误读;2、因同旁字类推而误读;3、因形似而误读;4、因不明字意而误读;3、同义字的意义有几种类型教材P139---141同义字的意义有五种类型:1、所指对象相同,但称谓不同;2、意义相同,但主体不同;3、意义相同,但使用对象不同;4、基本意义相同但程度或数量不同;5、同类事物的不同形态;4、什么是字的本义确定字的本义的标准是什么教材P142字的本义指文字产生时获得的意义;确定字的本义有两条标准,即字形标准与字用标准;所谓字形标准,就是字的本义一定要与字形有着密切联系,从字形中能到说明;所谓字用标准是指与字形相联系的这个意义,一定要有文献用例;三、根据反切写出汉语拼音芳菲反fēi虚应反xīng苦瓜切kuā胡到切hào都宗切dōng侯古切hǔ基烟切jiān 息救切xiù奴案切nàn许良切xióng四、给下列黑体字注上汉语拼音丁丁zhēng 龟qiū兹cí大宛yuān 月ròu氏zìzhī康居qú吐谷yù浑土蕃 bō镐hào京阿ē房宫páng天姥mǔ山会kuài稽哑è然失笑心广体胖pán 造诣 yì抨pēng击时弊毗pí邻瞠chēng目结舌怙hù恶不悛 quān刚愎bì自用草菅jiān人命五、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义1、击鼓;2、振动、摇动;3、计量单位,十二斛为一鼓;4、迎接、迎候;5、迎战、迎击;6、排斥、拒绝;7、水域;8、大水、水灾;9、水攻;10、泅水六、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黎明、天亮,本义;2、登高,本义;3、八尺曰寻,本义;4、担,本义;5、寂寞,引申义;6、通“仞”,假借义;7、废墟、故墟,引申义;8、田垄、田畴,引申义;9、隐蔽,假借义;10、通“拟”,力量相似,假借义;七、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句中义和今义1、句中义:动物用脚刨地;今义:奔走;2、句中义:恬静、淡泊;今义:害怕;3、句中义:害怕;今义:害怕;4、句中义:一种制作食物的方法,带毛烧烤;今义:火炮,一种兵器的名称;5、句中义:铠甲;今义:一种化学元素的名称;八、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意义。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教学大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005年9月中国古文字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古文字学是以古代汉字和历史上流传下来各种古文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作为传统文字学和以古代青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的一部分,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

19世纪末甲骨文出土以后,古文字的研究逐渐兴盛,到20世纪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迄今学术界对古文字的认识并未取得一致。

有人认为它以古代汉字本身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古文字的起源、性质、形体、结构、形音义的关系及其演变,系汉语文字学(简称汉字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人认为它是考释古代文字之学,侧重于释读各种出土文字资料并确定其史料价值,系历史考古学的一个门类。

也有人主张古文字学既包括对古代汉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如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简册、帛书、石刻、玺印、陶器等)上的古汉字资料的研究,是介于文字学和考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尽管人们在使用古文字学这一学术术语时,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但古文字学和考古、历史、传统文化等学科的关系密不可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比较倾向于上述第三种认识,即古文字学以古代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演变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在释读相关的出土文献(古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揭示这些文献所反映的历史文化。

古文字学按照所研究的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甲骨学(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金文学(以研究殷周铜器铭文为主)、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以研究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为主)4个分支。

我们现在开设的这门中国古文字学基础的课程,就是要将中国古文字学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文字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基本情况相关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并掌握中国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

包括古文字学的一般常识、概念、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构成、古文字学的学习方法、与古文字有关的历史常识及著名古文字学家、学习古文字学的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解读古代文字,包括使用古代文字所表达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门涉及跨学科的学科,以文献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来分析、破译和解释古文字,揭示古代人类生活和认知的历史信息。

古文字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汉字的破译和解释:古文字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破译和解释古代汉字,揭开古代汉字的神秘面纱,从而阐明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意义。

2.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剖析社会文化、历史和地理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历史提供重要的资料。

3. 古代文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和文化:通过古代文字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掌握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和演变,推测当时人们的思想、信仰、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4. 古代文字的使用和流传:从古文字的使用和流传中深入研究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研究古文字之前,必须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语言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研究。

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的历史徐燕 2012214121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在中国﹐对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但是﹐长期以来是包含在作为“小学”一部分的传统文字学和以古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里的﹐一直到20世纪才有“古文字学”的名称。

按照中国传统文字学的观点﹐古文字指先秦时代的汉字。

现代的文字学者多数认为秦统一后的篆文﹐即所谓小篆﹐也应该划入古文字的范围。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不少秦和西汉早期的简牍和帛书出土。

这些简帛上的隶书﹐字形还保留著篆文的不少特点﹐跟后来成熟的隶书有明显区别﹐因此有人主张把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也看作古文字。

按照这种意见﹐古文字可以说是隶书成熟之前的汉字。

广义的古文字学既包括对古文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各种古文字资料的研究。

後一方面的研究继承了金石文字之学的传统﹐主要以各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上的古文字资料为对象﹐著重於释读这些资料﹐弄清它们的性质﹑体例和时代﹐并阐明研究这些资料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人认为应该称为古铭刻学。

在广义的古文字学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被视为重点。

狭义的古文字学主要以古文字本身为对象﹐著重研究汉字的起源﹐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字形所反映的本义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

古文字学跟不少学科有密切关系。

它跟考古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古文字资料有很多是考古发掘所提供的﹐而且发掘记录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往往有很大用处。

反过来看﹐这些资料对判断有关墓葬或遗址的性质和时代﹐也往往能起很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器物上的铭文对研究这些器物本身也极为重要。

要考释古文字或通读古文字资料﹐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举例说﹐如果不懂先秦语音﹐对先秦古文字资料里的通假现象就无法正确理解。

反过来看﹐古文字资料和古文字本身﹐对研究先秦以至秦汉的语言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要研究商代语言﹐就几乎只能根据商代的古文字资料。

古文字的字形对研究上古的词义和语音也有很大用处。

古文字学对书法的解释

古文字学对书法的解释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古代文字的形状、结构、演变和用法等方面的研究。

古文字学对书法的解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字形结构:古文字学通过研究古代文字的字形结构,揭示了每个字形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轨迹。

这有助于书法家理解每个字形的构造原理,从而在书写时更加准确地把握每个笔画的顺序和形状。

2. 字法规律:古文字学研究了古代文字的组合规律,包括字与字之间的搭配、排列顺序等。

这对于书法家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在书写时需要考虑字与字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以保持整体的美感和谐度。

3. 演变过程:古文字学还研究了文字的演变过程,包括隶变楷、篆变隶等。

通过了解文字的演变,书法家可以更好地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文字的特点,从而在创作中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

4. 用法考据:古文字学通过考据古代文献和铭文等资料,帮助解释文字的用法。

这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研究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书法家提供了在作品中注入更深文化内涵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古文字学对书法的解释主要是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字的形态、结构、演变和用法等方面,为书法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作灵感。

在实践中,书法家可以通过对古文字学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字,创作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书法作品。

古代汉语训诂学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训诂学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训诂学知识点总结一、训诂学的概念训诂学(Phonology)是古代汉语研究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古代文字的发音和意义。

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古文字学两大部分,音韵学主要研究古文字的音韵变化规律,古文字学主要研究古文字的形体结构和发音意义的相互关系。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文字,是对古代文字的发音和意义的研究。

二、训诂学的发展训诂学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学者开始研究古代文字的发音和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训诂学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学术体系。

宋代刘大櫆、戴复古、舒元成等学者,明代吴承恩、刘玉山、毛晋等学者,清代戴震、许衡等学者,都对古代文字的发音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丰富了训诂学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三、训诂学的基本内容1、音韵学:音韵学主要研究古代文字的音韵变化规律。

古代文字是通过声母、韵母和声调来表示发音的。

音韵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声母的发音规律、韵母的发音规律、声调的发音规律等。

古代文字的音韵变化规律是古代汉语的基础,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和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古文字学:古文字学主要研究古代文字的形体结构和发音意义的相互关系。

古代文字的形体结构包括字形结构、字义结构和字音结构等。

字形结构主要研究字的形体特征,包括笔画结构、构造方式等;字义结构主要研究字的意义特征,包括义符、义音等;字音结构主要研究字的发音特征,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

古文字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字特点和语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训诂学的主要方法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字考证法、文字比较法、音韵演变法、字形分析法等。

1、文字考证法:文字考证法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文字的形体结构和发音意义的相互关系,找出古代文字的发音和意义。

文字考证法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发音和意义的重要手段。

2、文字比较法:文字比较法是训诂学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字形体结构和发音意义,找出古代文字的发音和意义。

古文字学基本概念

古文字学基本概念

古文字学基本概念
古文字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字和文字学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古代文字的形态、结构、语法、语义和历史等方面。

以下是古文字学的基本概念:
1. 字形:指一个汉字的外形,是汉字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汉字
的核心。

字形可以通过笔画、组合、结构等方面来描述。

2. 字义:指一个汉字所代表的含义,是汉字的重要属性之一。

字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音、形等方面来理解。

3. 造字:是指创造新字的过程。

古代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和想象
力创造了许多新字,这些字很多都成为了现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字。

4. 音韵学:是一门研究汉字音韵和发音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内容,对于汉字的发音和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

5. 笔画:是指汉字中最小的书写单位。

每个汉字都由一定数量
的笔画组成,笔画的结构、顺序和数量都对字形产生影响。

6. 正字法:是指对汉字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和使用。

经过多年的
演变,现代的正字法已经成为了标准的书写方式,使汉字的使用更加规范和便利。

7. 考古学:是指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了解古代文字和文化的
学科。

考古学对于古文字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考古资料中了解到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演变。

以上是古文字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些概念对于深入研究古代文字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甲骨文的数量是以“片”来统计的。甲骨埋藏于地下,历经三千年之久,质地脆弱,出土后往往一版 断为数片。到了古董商手中,又被分僳数家,不断流动转手,所以要精确统计是很不容易的。50 年代初, 陈梦家曾估计为 10 万片()解放后甲骨的新资料和整理研究),《文物参考资料》1954 年 6 期)。近年来,胡 厚宣根据统计指出,目前全世界收藏的甲骨大约有 15 万片左右。若每片以 10 字计算,总字数已超过 100 万字。它大体上能够反映商代后期使用文字的情况(《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 年 5 期;《90 年来甲骨资料的新情况》,《中国文物报》1989 年 9 月 1 日)。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这一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文字包括世界各国古文字,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三种在本 土上经过很长时间孕育而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古文 字。
我们这部书中所要讨论的古文字是狭义的。即中国的古文字。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古 汉字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古文字。例如公元前有所谓“巴蜀文字”等。公元以后,中国历史上不同 时间,不同地域一些少数民族也创造和使用过不同类型的文字。不过,那些文字的出现都比汉字要晚得多, 其时代最早的只能追溯到汉代,多数则是唐代以后才有的。历史上兄弟民族使用过的文字有很多种,例如 纳西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字、蒙文、满文、回鹘文、西夏文等等不下几十种。以上这些兄弟民族 在历史上使用过的文字,学术界一般称为“民族古文字”。研究这些文字的学问即称为“民族古文字学”。 “古文字”这一名称虽然不如“古汉字”明确,容易引起误解,但这一名称古已有之,已为学术界所熟悉。
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古文字的构造和演变规律以 及释读古文字资料来揭示古代历史文化的奥秘。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一、古文字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1. 定义-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考释古文字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古代文字的形态、结构、书写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中国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等不同的文字体系,古文字学就是要深入探究这些文字体系的各种特性。

2. 研究范围- 文字起源:探讨中国文字是如何起源的。

关于文字起源有多种说法,如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等。

虽然仓颉造字说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文字创造这一伟大工程的一种想象。

从考古发现来看,一些原始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文字的前身,像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等,这些符号虽然简单,但可能蕴含着早期文字形成的信息。

- 不同古文字体系-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的殷墟。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 - 前1046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的字体结构已经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加一点,形象地描绘出太阳的形状,这是象形字;“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是会意字。

- 金文: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在商代中期已经出现,盛行于西周。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笔画更加粗壮、圆润,结构也更加规整。

这是因为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坚硬的龟甲和兽骨上,而金文是通过铸造的方式在青铜器上呈现,铸造过程相对可以对文字进行更细致的加工。

例如西周的毛公鼎,其铭文长达497字,是现存最长的一篇金文,为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篆书- 大篆:广义的大篆包括金文、籀文等先秦时期的文字。

狭义的大篆指的是籀文,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

大篆的特点是笔画复杂、结构规整,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例如石鼓文,是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其字体古朴典雅,对研究古文字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文字。

古文字学导论

古文字学导论

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1845—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 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 市福山区)古现村人。 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 。泛涉书史,尚经世之 务,嗜金石,因见药店 所售“龙骨”上的刻纹, 发现甲骨文,为收藏殷 墟甲骨的第一人。三为 国子监祭酒。庚子八国 联军入京时,投井死。
《西清古鉴》,四十卷,附《钱录》十六
卷。是一部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 的大型谱录。收商周至唐代铜器1529件(包
括铜镜),而以商周彝器为多。清梁诗正 等奉敕纂修,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纂, 乾隆二十年(1755年)完书。清乾隆二十年
武英殿刻本。
阮元
吴式芬:捃古录金文
共3卷9册。著录 1334件商周铜器的铭文。按器 的种类编排,每类又以铭文多少为序。在所录 铭文后面附有释文,间有作者考证或采录诸家 之说。 吴式芬:精通训诂音韵,擅长考订经文。于咸 丰六年(1856)去世,当时《捃古录金文》一 书尚未完成。后由其子请人校刻,于光绪二十 一年(1895)刊行。吴式芬还著有金石文字目 录《捃古录》20卷,以及与陈介祺合著《封泥 考略》等。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
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
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
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
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
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
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
的。Leabharlann 说文解字产生的学术背景一、当时的学术动态
今文学派:在西汉时期,通行的典籍是以 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的。以这些 典籍为依据并表示其学术的、政治的主张 的学者,称为“今文学派”。它们以董仲舒的 《公羊》学为代表。他们认为孔子的六经 皆有微言大义,他们的任务就在于阐发这 些微言大义,主张通经以致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7
2、汉字拼音化的观点
汉字拼音化的困难:A、汉语方言复杂且差异大。B、 汉语有声调。C、汉语的同音词语多。
赵 Shí shì shì shì shī shì
元 shì shī 任
《 shì shí shí shī
施 氏 shì shí shí shì shì shì shī
食 狮
shíshí
普通读物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胡双宝《汉字史话》 左民安《汉字例话》 陈炜湛《古文字趣谈》 林西莉《汉字王国》 李乐毅《汉字形体演变五百例》
2020/4/7
汉字是历史与 文化的载体,它不仅 记录几乎所有的古代 文化,汉字字形本身 也容载着众多古代文 化信息。这些信息有 社会方面的,也有自
然方面的。
2020/4/7
1、从学习、研究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
➢学习了古文字学,能够知道一个汉字为什么这样写。
有页文 司
➢学习了古文字学,能知道一个字为什么有这样的含义。
2020/4/7
五、古文字学与汉字改革
1、“五·四”以来对汉字的批判
傅斯年《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初步谈》:“汉 字起源是极野蛮,形状是极奇异,认识是极不 便,应用是极不经济,真是又粗又笨,牛鬼蛇 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
A、认为汉字难学(难认、难写、难记)。 B、认为汉字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C、认为汉字无法现代化。
2020/4/7
第一章 绪 论
一、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 1、“古文字学”定义: 研究古汉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 意义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叫“古文字学”。 2、 汉字的古今划分: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隶变”。隶变是 汉字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前的汉字是“古 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今文字”。
A、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宋词的花朵—宋词名 篇鉴赏》注:“朱户,指朱红色的窗户。”
B、《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 食以草具。”中学《语文》教材注:“草具, 指粗劣的饭食。”
C、《庄子·逍遥游》:“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代汉语》教材注:“意思是鹏离开北海 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
2020/4/7
例字:隶变前后汉字字形比较
2020/4/7
二、古文字学发展概况
1、古文字学的奠基时期——汉代
古文字的再现:孔安国与“壁中书” 古文字学奠基著作:许慎与《说文解字》
2、第二次大规模的古文字研究——西晋
“汲冢竹书”的出土与研究
3、金石学的兴起——宋代
著录、考释、评述金石器物上的文字
4、甲骨学的兴起——清代
1899年王懿荣认出甲骨上的刻画是文字
2020/4/7
三、古文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古文字学与古代 汉语——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
2、古文字学与音韵 学、训诂学——并 列关系
3、古文字学与考古 学——相辅相成的 关系
2020/4/7
四、为什么要学习古文字学
汉字的演进没 有出现断层,因此它 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 史与文化有特殊意义 。
何之 克 片
2020/4/7
2、从学习、研究古籍古文的角度来看
❖古籍的校勘与整理,需要学习、研究古文字学。 A、误“文”为“宁”例:《尚书·大诰》中有“宁王”、 “宁武”等语。
B、误“簋”为连“连”例:《礼记·名堂位》:“夏后氏 之四连。”
2020/4/7
❖古文的理解与注释,需要学习、研究古文字学。
史 》
shì shí shī shì shì
……
石室侍士施氏 嗜狮 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 适十狮适市 ……
2020/4/7
3、研究古文字学对汉字的改革与发展有 重要的意义
汉字的改革发展,不能一味比照外国,研究汉字演 变的历史规律,会有许多启示。
用简 字化 大是 众普 是遍 原现 动象 力














2020/4/7
参考书目
经典著作
许 慎《说文解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理论著作
唐 兰《古文字学导论》 姜亮夫《古文字学》 高 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康 殷《古文字学新论说》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徐中舒《汉字古文字字形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