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防撞系统历史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毕业设计题目:汽车防撞报警系统超声波测距的研究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设计陈吉鸣(电子信息工程2班 Xb11610204)1 前言自从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了人类第一辆汽车,至今世界汽车工业经过了近126年的发展,当代汽车已经非常成熟和普遍了。
汽车已经渗透于国防建设、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成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每年的车祸中有120多万人死亡,1200多万人伤残,全球50%的交通事故受害者年龄在15-24岁,每年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18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发生两次日本广岛核爆炸[1~2]。
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每年因倒车事故导致的平均死亡人数达292人[3]。
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诚实布局的日益密集化,汽车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特别是汽车倒车时司机由于视野不能很好的达到后面加上车后盲区,使得倒车事故逐年上升。
对于公路交通事故的分析表明,超过65%的交通事故属于追尾相撞,8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驾驶员由于反应不及时引起的[4]。
尽管每辆车都有后视镜,但不可避免地都存在一个后视盲区,汽车防撞报警系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驾驶员扫除视角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减少剐蹭事件。
因此,本次课题我们采用了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技术来设计汽车防撞报警系统。
2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现状汽车防撞系统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过几年的时间,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汽车防撞系统在几年的时间里大致经过了六代的演变[5]。
第一代:倒车时通过喇叭提醒。
“倒车请注意”!想必不少人还记得这种声音,这就是倒车雷达的第一代产品,只要司机挂上倒档,它就会响起,提醒周围的人注意,不能算真正的倒车雷达,基本属于淘汰产品。
第二代:采用蜂鸣器不同声音提示驾驶员。
这是倒车雷达系统的真正开始。
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发展研究

.
科
吕德 尉
科I l l 技 论 龙江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 系,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o5) 50 0
摘 要: 讨论 了汽车主动安全避撞 系统的发展历史、 重要 , 综合各种资料, 论述 了主动安全避撞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主动安全遗擅 系统; 汽车; 发展研 究 汽车主动安全避撞控制技术作为较成熟 的 令。安全状态判断, 是行车安全保证的关键。 主动安全技术, 能够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 2. .3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3 1 国外汽车安全形 势 . 1 撞的车辆、 ^ 行 或其他障碍物, 发出警报 、 制动或 汽车避撞控制系统运行的核心是控制算法, 随着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随之 规避等措施。 以避免碰撞的发生。 算法优劣。 直接影响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功能的实 Z1 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组成 现。 据统计, 全世界 范围内平均每分钟 至少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 这 它主要 由车用测距传感器、气节 门位置传 2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主要类型 . 4 近 1 年 内。 0 0 汽车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在大 感器、 轮速传感器、 路况检测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目前开发 出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 主要 由以 约2 千多万人,9 o l9 年全球汽车交通事故损失 组成 。 下 3种类型。 为 17 亿美元,93 30 19 年达 50 亿美元 , 00 呈逐年 21 信号采集系统 : .1 . 采用雷达 、 激光 、 超声 1 车 辆 主 动 避 撞 报 警 C ( WS伽 波等技术测出本车速度 、 前车速度 以及两车之间 wri 她m系统。本系统 目 急剐 E 升趋势。 a I nl g ) 的是减少车辆碰 2O 年 。 O4 在法国举行的由世界卫生组织主 的距 离 。 撞危险 , 对危险情况发出警报 , 此类避撞系统已 办 的世界卫生 日, 把主题定为“ 道路交通安全” 。 21 .2数据处理控制系统 :控制芯片对两车 经进入实用阶段。 . 根据 目 前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达 10 2 万 距离以及两车相对速度进行读取 , 判断两车的安 2. .2车辆 自 4 适应巡航控制 A C ( d p C aa 人、 伤残 5 0 万人 、 0o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50 亿 全距离 , 00 如果车距小于安全距离 , 数据处理控制 c i r 1 r s mo ) 。 ue a t 系统 安装此系统的车辆可以实现 美 元的现状 。 可以预测到 22 年, 00 道路交通死亡 系统就会发出指令信号。 简单交通情况下的主动避撞及巡航控耐。 汽 - 叫堂 人数将达 2 4 3 万人。尤其令人担忧的是, 在所有 2 .执行机构 :负责实施数据处理控制系 车公司在高档车型上已经开始采用 A C 1 3 C 技术。 交通事故中 , 中等和低收入 国家 占 9%, O 给发展 统发来的指令 , 出警报, 发 如司机没有相应动作 , 2. .3复合型车辆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设 4 中国家经济发胃} 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执行机构将采取措施 , 如关闭车窗、 自动刹车等。 计时考虑复杂交通情况 , A C系统为主, 以 C 辅以 l 2国内汽车安全形势 2 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工作过程 . 2 车辆停走(o s p& s) , t o 系统 提高车 辆智能控制的 在我国, 汽车保有量 以每年大约 1%的速 5 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的工作过程可分 为 实 用性 。 度递增。2c 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 三个 部 分 : Or 7 3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的发展预测 示 : 0 年中国汽车产量为 884 2r 07 8. 万辆 , 2 同比增 2 .当车辆正常行驶时 ,汽车主动安全避 .1 2 3 汽车避撞控制系统 日 . 1 趋复杂化 长 2 . %, 2 2 比上年净增 1 . 万辆 ; I8 年 撞系统不断对车辆行驶的安全程度进行计算 。 0 62 07 从 95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 传感 到 19 年 , 94 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增 加 2. .2当系统判断当前状态为危险状态时 , 技术为基础的 , 2 这些技术的发展 , 尤其是檄 电子 了 2%和 6%。已成为世界 E 7 2 交通事故最严重 避撞系统首先关闭油门, 若驾驶员未采取相应的 技术发展,必然会带来避撞技术的快速突破, 控 的国家之一。到 2 0 年 , O 2 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 动作 , 则系统将 自动进行车辆制动和转向 , 调 制算法更趋复杂 , 并 控制方法更加多样。其环境探 7 万多起 , 7 造成 1 万多 人 0 死亡 , 万多人受伤 , 用其他相关系统( A SE P 。 5 6 如 B 、S 等)车辆 回到安全 测 功能 、 事故预测及险情判定功能、 动控制与 自 直接经济损失 3 亿多元。 0 5 l 1 月间, 状态或驾驶员采取 了 3 20 年 至 1 正确动作后 , 系统对车辆的 执行能力更加突出。 全国就有近 9万 人死于交通事故 。 控 制 自动解 除 。 3 汽车避撞控制系统更加 ^ . 2 性化 1 . 3国外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的研究 22 .. 3当系统判断为危险无法避让时。将根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驾驶员、 汽车和道路环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研发 目的是为 了 保证行 据危险程度的高低和障碍物 的类型( 、 车辆 行人 境构成了典型的人机环境系统 , 但车l本身状况 晤 车安全, 本系统的研究始于 2 世纪 6 年代 , 0 0 此 或者其他 障碍物) ,选择最优的被动安全控制策 和环境有瞬息万变 、 不确定、 无法精确描述 的特 后的十多年时间里, 德国、 美国和 日 本等发达国 略 。 点, 在这种情况下, 汽车避撞控{ 系统的设计和 靠 I 家对该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限于基础理 2 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关键技术 . 3 发展越来越重视以人为中心, 同时兼顾行 人 和车 论、 基础材料等原因 。 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突破。 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行驶环境 目标车 内乘员安全。 随着微波器件和集成技术 的飞速发展 , 避 辆识别及运动信 息的获取 、 安全距离模型和避撞 参考 文 献 撞系统在汽车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 很快进入 控制系统模型。 【】 1上海市教 育委 员会.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嗍 . 上 实用阶段。以德国、 法国等欧洲国家对毫米波雷 231 ..行驶 环 境识 别 海: 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 。06 20 . 达避撞技术研究进展很快 , 如奔驰公司和英国劳 汽车行驶时周边和本身的环境识别是避撞 【】 2王建强, 刘刚, 李克强等. 复杂路况下汽车主动 伦斯电子公司联合研箭的汽车避撞报警系统 , 在 功能实现的基础 ,包括 自车到 目标车的距 离信 避撞报警技 术研究 叨.公路交通科技 ,0 52 2 0 ,2 小汽车、 客车和卡车上试用多年 , 性能 良好 。95 息 、 1 9 制动踏板位置、 节气门位置等。 涉及到的传感 ( ) l2 15 4 :3— 3 . 年, 本丰田汽车公司率先研制出了主动安全系 器有 : 日 车速传感器 、 节气 门位置 传感 器、 制动踏 [ 邵毅明,于志刚. 3 】 汽车碰撞 安全性研究现状及 统。 三菱和日立公司在毫米波雷达技术方面也做 板 、 加速踏板传感器等。 趋 势叨. 与 汽运 ,0 64:- 公路 2 0 ( 8 9. ) 了大量的研究。 美国的研究相对于欧洲和 日 本来 行驶环境识别中最关键的是本 车到 目标车 【 赵政春 , 4 】 陆绮荣 , 蒋冬初. 汽车障碍物检测系统 说起步较晚 , 目 但 前美 国的汽车避撞技术 已 经处 距离的测量 , 测距手段有超声波测距 、 红外线测 的设计叨计 算机测量与控制 ,0 7 1( : 2 20 , 4 4 — 5 )3 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距、 激光测距和雷达测距等。如通用公司研究的 4 4 3. 1 国内汽车避撞控制系统的研究 . 4 避撞报警系统 , 的是激光雷达技术 ; 采用 德国奔 【 严志铭 , 5 】 杨均忠. 汽车纵向主动避撞 系统技 术 2 世纪 9 年代中期 ,我国开始汽车主动 驰汽车公司 、 O 0 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中使用 了德国 的 应 用探 讨 叨. 电工 程 技 术 ,0 6 3 (0:8 机 20 ,51】7 — 8. 2 安全避撞系统的研究。以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和 A C D 公司生产的毫米波雷达系统。 了大量工作, 取得 了一 23 .2安 全状 态 判断 . 作者简介: 吕德 ̄09 4 一, 汉族, 师, 7 , )男, 9 讲 定成果。 但是和凰外的高投入、 综合性研发相 比, 在汽车主动安全避撞 系统 中,由环境系统 主要从事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和开发。 国内研究不够集中 , 研究深度不够 , 研发成功的 把车辆状态、 行车环境信息等, 传递给控制系统 , 注 : 龙江 教 育厅 科研 项 目f1o 3 9 黑 l50 0) 产品功能比较单一。 控制系统综合各传感器信号 , 依据预置的安全参 2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原理 数进行判断, 并根据判断结果发 出 当的动作指 适 1汽车主动安全避撞系统研究的背景与历
我国研制成世界第一台全智能型汽车自动防撞器

由交通 部 和 国家统 计 局联 合 组织 的第二 次 公路 普查 从 2 0 0 0年起 ,历 时 2 多 年
现 已 圆 满 完 成 。普 查 结 果 显 示 随 着 青 海 和 内 蒙 古 境 内 高 速 公 路 的 建 成 通 车 去 年 中 国 除 西 藏 外 ,其 他 3 个 省 ( 治 区 、直 辖 市 )均 通 了 高 速 公 路 。 山东 、河 北 、 0 自
广 东 、江 苏 、 四川 、河南 、辽 宁等 七个 省 的高 速公 路通 车 里程 均 突破 千公 里 。
应 付 公 司 的 3 亿 元 的 货 款 ,销 售 公 41 9
司应从 20 0 2年 起 至 2 0 0 7年 { 月 3 2 1日
止 的 6 中 , 别 按照 年 2 元 、 亿 元 、 年 分 亿 5 l 亿 元 、8 元 、8 元 和 5 1 元 的 额 6 亿 亿 9亿 J 向公 司 归还 欠款 。 度
技 术 。 合 这 ~ 特 点 . 们 举 办 技 术 讲 座 . 要 是 让 客 户 了 解 宝 来 车 所 特 有 的 技 术 结 他 主 性 能 和 简 单 的 保 养 常 识 . 他 们 认 识 到 车 辆 保 养 的 重 要 性 .同 时 根 据 日 常 工 作 中许 让
6 3 2 。 成年 销售 计 划指 标 的 6 5 19 台 完 3 9 % .同 比增 长 8 % ,月产 量连 续 数月 02
维普资讯
中 国 第 二 次 公 路 普 查 最 新 结 果 公 布 .截 至 去 年 底 , 中 国 高 速 公 路 总 里 程 已 达 1 9万 公 里 超 过 了 加 拿 大 列 居 世 界 第 二 位 交 通 部 有 关 人 士 表 示 中 国 高 速 公 路 仅 用 了 十 多 年 的 时 间 ,就 走 过 了发 达 国 家 一般 需要 4 O年 才 能 走 过 的 进 程 。
浅谈汽车自动防撞系统发展

浅谈汽车自动防撞系统发展摘要:汽车自动防撞系统主要分信号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执行机构三部分。
分别起到数据检测、数据处理和方案执行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大学和汽车生产商就开始积极研究汽车防撞系统。
加上全球日益高发的交通事故率,让这一研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汽车;自动防撞系统;发展汽车自动防撞系统是智能轿车的一部分,是防止汽车发生碰撞的一种智能装置。
它能够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车辆、行人或其他障碍物体,发出警报或同时采取制动或规避等措施,以避免碰撞的发生。
汽车自动防撞系统主要分信号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执行机构三部分,分别起到数据检测、数据处理和方案执行的作用。
伴随着声波、激光、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汽车防撞系统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的变化。
可以说,汽车防撞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门专项的汽车技术,各门类技术的交叉使用成为这一系统的突出特点。
1最简易的系统——超声波超声波系统工作时,发射器发出脉冲并给测量逻辑电路提供一个短脉冲,再由信号处理装置对信号进行处理,测算出车距。
尽管超声波系统原理简单、成本低、制作比较方便,但在汽车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超声波受到天气的影响比较大,不同天气下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对远距离障碍物测算时灵敏度会有所下降,因此超声波的最佳测距为4~5 m。
目前,不少汽车的倒车防撞系统都采用超声波防撞预警系统。
2最“专一”的系统——雷达雷达汽车防撞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发射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反射,不断检测计算障碍物的速度和距离,通过分析对目标进行不同危险程度的报警。
雷达探测性能比较稳定,而且不会受到障碍物形状和颜色的影响,对环境的适应性能比较好,测量时间和测量距离都很有优势。
不过,过于灵敏的嗅觉让它很多时候会出现误判,高速公路两旁的金属防撞设施和隔离带都会影响它正常工作,甚至车载雷达彼此间也会有干扰,加上系统本身的造价昂贵,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会有发展。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1.引言汽车碰撞有汽车碰撞到固定的物体或与行驶中的汽车相撞两种类型。
为了防止汽车在行驶中,特别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一些现代汽车已装备了自动控制防碰撞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行驶时,防碰撞系统处于监测状态,当汽车接近前车车尾或超越前车时,该系统将发出警告信号。
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减速制动措施,该系统便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2.概述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激光、超声波或红外线,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
当将要碰撞时,控制器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地避免碰撞。
3.测距传感器(1)防碰撞传感器① CCD照相机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元件可以读取受光元件接收的光通量放出的电流值,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
在夜间,由于照相机处于低照度的环境,只有在汽车前、后照灯打开时才能确认障碍物。
汽车装设的CCD照相机如上图所示,当点火开关接通时,变速器换档杆换到前进档或倒档,多功能显示板上就能显示出车辆前方或后方的图像。
②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从激光发送至被测物体,然后反射回来被接收,其间的时间差即用来计算至障碍物的距离。
早期的车用激光雷达都是发送多股激光光束,并依靠前车反射镜的反射时间来测定距离。
现代汽车除了测定前方车的距离外还要对前方多辆车的位置进行辨识,因而开始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
根据物体的反射特性,激光的反射光亮变化很大,因此可能检测出的距离也是变化的。
由于车辆后部的反射镜等容易反射,故可以检测出稳定的较长距离。
有少许凹凸的铁板等因不能得到充足的反射光量,故测出的距离较短。
另外,在检测侧面方向及后方的障碍物时,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情况不同,如果障碍物上没有反射镜,那么由于各种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变化很大,故可能稳定测出的距离 变短。
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概述

] 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车辆防碰撞系统设计”成果,项目编号:202010595287。
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1月下
检测可视化图示
主要技术内容
背景差分法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目标的检测算法,主要利用视频图像中的当前帧图像和背景模型进行比较的方法,因此该
汽车防撞系统的发展趋势将从被动防撞减少伤害逐步向主动避撞减少事故方向发展。
被动防撞主要依靠车体结构的耐撞性及座位安全带等约束系统来降低事故发生后乘客所受到的伤。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前世今生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前世今生作者:包崇美来源:《世界汽车》2015年第12期如今,主动安全配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在中低端车型上得到普及,比如,对于行车稳定性很有帮助的ESC已被列为很多紧凑型车的标准配置。
而在主动安全方面,有一项已被证实可有效减少意外碰撞事故的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就是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AEB的“前世”说起AEB,首先就得从车辆制动的历史说起。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初期,制动系统是没有助力的,制动能量完全由驾驶者的作用力来提供,我们可以将这种制动系统称之为“人力制动系统”。
由于没有助力,驾驶者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让车辆停止。
基于这样的现状,工程师们设计了助力系统。
他们在“人力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了一套动力伺服系统,采用气压能、真空能以及液压能等作为伺服能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助力器。
再后来,由于很多新手在制动时,掌握不好制动车的时机和力度,不习惯“点刹”,于是工程师们又加入了被看做是行车安全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发明之一的“ABS”(防抱死系统)。
ABS的原理并不难懂,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在车轮即将达到抱死临界点时,制动系统在1s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制动、放松,类似于机械自动化的“点刹”动作,此举可避免紧急制动时方向失控与车轮侧滑,提高制动效率。
最后大家发现,即便是车辆配备了众多先进的制动技术,但前提是驾驶者得有制动的动作。
而现实的情况是,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很多驾驶者有些措手不及,还来不及制动,就已经与前车发生“亲密接触”。
于是,便有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诞生。
AEB的“今生”AEB,即“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的缩写,意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在检测到危险时通过系统协助驾驶者进行制动,从而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AEB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预碰撞安全系统,不同厂商对这套系统的称呼有所不同。
简单来说,AEB就像是你在学车时,守护在您身边的那个“高度警觉的教练”。
汽车防撞系统的综述

作 者简 介 : 尹金 楷 ( 1 9 8 5 一 ) , 男, 河 南新 乡人 , 三 门峡 职 业技 术学 院机 电工程 系教 师 , 工 学硕士 。
引 言
近年 来 . 人 们 的生 活 节 奏 逐 步 加 快 . 在 出行 时
对 汽 车 的行 驶 速度 要 求更 高 . 车辆 在 高速 行 驶 时 由 于 制动 系统 的反应 时 间不 足 . 在 出现 紧 急情 况 时极
技 术 与 应 用
汽车防撞 系统的综述
尹金 楷 魏 玉
( 三 门峡 职 业技 术 学院 机 电工程 系, 河 南 三 门峡 4 7 2 0 0 0 )
摘
要: 经 济 的 持 续 发展 促 进 了 我 国 汽 车 工 业 进 入 了 高速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 随 着 汽 车作 为代 步 工具 的 逐 步 普 及 , 由
离增 量, L的大小决 定 了脉 冲测距 的测 量计数 精度 。
重. 已经成 为 突 出的社 会 问题 。交通 事故 的诱 因很 多, 如 酒后 驾驶 、 疲 劳 驾驶 、 违 章操 作 等 , 需 要 注意 的是 , 其 主要 体现 形式 都 是 车辆 之 间 、 车人之 间 、 车 物 之 间发 生 的碰撞 . 因此 研究 汽 车 防撞 系统 是非 常 有必 要 的 . 在 未来 有 助 于减 小 因碰撞 发 生 的交 通事 故发 生概率 . 降 低人 员财 产 的损 失
发展 进 行 了展 望
关键 词 : 车辆 碰 撞 ; 防撞 预 警 系统 ; 未 来发 展 中 图分 类 号 : U4 6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1 6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9 1 2 3 ( 2 0 1 3 ) 0 3 — 0 1 1 7 — 0 3
奔驰车距监控防撞系统(DTR)详细简介

奔驰车距监控防撞系统(DTR)简介随着汽车数量日益增多,车速愈来愈高,汽车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
汽车相撞、撞人、撞障碍物、翻车、冲出公路等事故时有发生。
尤其高速公路上一旦出现撞车,就会造成多车相撞。
分析撞车原因,大致有:驾驶不慎,能见度不高,车速过快,车距过小或汽车本身故障等。
从1997年开始,很多奔驰车型上安装了一种新的安全驾驶系统,即车距监控防撞系统(图1),该系统减小了驾驶员长时间驾车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能。
车距监控防撞系统是一个智能型升级版的自动定速巡航系统,当驾驶者驾驶车辆处在定速巡航状态下时,该系统起作用,与前面的车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让驾驶更安全,应注意该系统与驻车防撞系统有相似,但又不同,驻车防撞系统可以在车辆停车和倒车时检测车辆前、后、侧面的障碍物距离,在靠近障碍物时会发出声音警报。
本节主要介绍车距监控防撞系统。
1. 系统作用车头有测距雷达,我们可以俗称其为“电眼”,不断监测与前车的距离,根据自身的车速、两车的距离、角度,及小(窄)路等情况,决定车辆速度,保持车头部距离。
当前面的车子急刹,你就算反应不过来,“车距监控防撞系统”会立即通过电脑计算出合适的刹车力度和刹车距离,在与前车相撞之前自动刹停。
2. 系统组成雷达传感器、DTR监控电脑、指示灯等组成。
3. 元件位置系统工作指示灯安装在仪表内,见图1。
雷达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散热器上,具体位置如图2。
DTR电脑一般安装在防火墙正前或靠左侧,如图3。
4. 系统工作原理主要通过雷达传感器侦测前方障碍物距离车头的远近,当发现障碍物已达到可测范围(距离),则危险距离警告灯会依障碍物的实际距离亮起,当距离过近时,有些车型警告喇叭会“嘀嘀”响起,以警告驾驶者注意前方障碍物已经接近车体,同时DTR电脑会通过车身电脑网络CAN-BAS与发动机电脑、变速器电脑及ESP 、ABS 刹车系统电脑通讯,通过限制发动机输出转速,调节刹车作用力及变速箱挡位,控制定速巡航的车速。
防撞预警系统:探索汽车防撞技术与自动刹车系统的进展

防撞预警系统:探索汽车防撞技术与自动刹车系统的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防撞技术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
防撞预警系统以其在提醒驾驶员注意潜在危险的能力和自动刹车系统的实用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索汽车防撞技术和自动刹车系统的进展,并分析其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汽车防撞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最初的防撞预警系统通过使用红外线或雷达技术来探测前方的车辆或移动物体,从而提醒驾驶员警惕。
然而,这些早期的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误报警和对大型车辆或障碍物反应不灵敏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出现了更先进的防撞预警系统,例如基于摄像头和传感器的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精度的前方障碍物检测和识别。
同时,自动刹车系统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安全装置。
这种系统利用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来控制车辆的制动系统,当发生碰撞风险时,自动刹车系统将自动执行刹车操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自动刹车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的版本只能在低速下使用,并且通常只能检测前方静止或移动的车辆。
然而,随着技术的提高,现代的自动刹车系统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在高速行驶和复杂交通环境下工作。
这些汽车防撞技术和自动刹车系统的进展对驾驶安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防撞预警系统的使用可以显著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项研究发现,安装了防撞预警系统的车辆在前方碰撞事故中减少了约60%的风险。
类似地,自动刹车系统的使用也能够大大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城市交通繁忙的情况下。
然而,即使防撞预警系统和自动刹车系统在技术上趋于成熟,它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这些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普及率。
其次,系统的准确性仍然需要改进,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或复杂交通环境下。
此外,一些驾驶员可能过于依赖这些系统,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驾驶技能。
因此,提高驾驶员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汽车防撞技术和自动刹车系统的进展对驾驶安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adas发展史 -回复

adas发展史-回复【ADAS发展史】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一系列针对汽车驾驶员提供辅助功能的技术和设备。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世纪之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DAS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起步阶段(2000年-2010年)早在2000年代初,ADAS的概念开始被广泛讨论。
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基于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以距离感应、碰撞预警和自适应巡航控制(ACC)为代表的主动安全系统开始逐渐出现。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感知车辆周围环境的变化,帮助驾驶员减少事故风险,并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二、创新发展(2010年-2015年)进入201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ADAS系统开始逐渐实现更高级的功能。
在这个阶段,自动停车辅助系统(APA)、车道保持系统(LKS)和交通标志识别系统成为ADAS领域的热点。
APA 可以帮助驾驶员进行倒车入库等复杂停车动作,LKS则可以监测车辆是否偏离车道,并采取纠偏措施。
交通标志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并提醒驾驶员注意所行驶区域的交通标志,提高驾驶员的警惕性。
三、智能化时代(2015年-至今)进入2015年后,ADAS的发展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自动驾驶技术逐渐崭露头角,ADAS开始朝着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的目标迈进。
通过引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技术,ADAS系统在感知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决策系统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在减少驾驶员负担的同时,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自动泊车系统的推出也成为ADAS技术研发的亮点之一,通过高精度的地图数据和自主感知技术,可以实现车辆无人操控进行复杂的泊车操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ADAS系统将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也逐渐显现。
首先是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ADAS需要能够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并作出准确的决策。
汽车碰撞安全进展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沃尔沃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案例二:奔驰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案例三:丰田汽车车身结构设计 案例四:特斯拉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保护车内乘员安全,减少人 员伤亡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 通拥堵
提高车辆安全性能,降低交 通事故发生率
汽车碰撞安全进展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历史发展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主要类型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关键要素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早期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安全带:1959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 安全气囊:1967年,通用汽车公司发明了安全气囊,在碰撞时保护乘客免受伤害。 防撞梁:1968年,福特汽车公司发明了防撞梁,提高了汽车的抗撞能力。 安全玻璃:1970年,福特汽车公司发明了安全玻璃,在碰撞时防止玻璃碎片伤人。
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车身结构 设计,提高车 身强度和刚度
采用先进的安 全气囊系统, 提高乘客保护
效果
研发先进的主 动安全系统, 如ABS、ESP 等,提高车辆 稳定性和操控
性
推广新能源汽 车,减少尾气 排放,降低环
境污染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在不同车型中的应用
安全带:在所 有车型中都有 应用,是汽车 碰撞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
安全带:防止乘客在碰撞中受伤
安全气囊:在碰撞中保护乘客头部和胸 部
车身结构:采用高强度钢和吸能材料, 减少碰撞对乘客的伤害
座椅设计:采用防滑材料和可调式头枕, 保护乘客颈部和头部
儿童安全座椅:为儿童提供专门的保护 措施,防止在碰撞中受伤
汽车自动防撞系统设计综述

汽车自动防撞系统的设计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国内汽车保有量逐年在增长,2009年我国汽车共销售1364万辆,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发生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 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百分之三,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百分之十六,汽车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共安全问题中举足轻重的问题按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看,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两亿辆,如果到时现有交通管理体制没有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汽车交通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已提出许多方案用来降低追尾事故的发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对有关方法的比较,笔者提出了一点初步想法:防撞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时测距及实时侧速,目前的方法有超声波法,毫米波雷达法和激光测距法等,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又有论文提出基于视觉的防撞系统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而FPGA可实现实时图像采集功能,并且FPGA本身具有现场可编程和集成度高的强大优势。
由此我们可以尝试开发基于FPGA的视觉防撞系统。
研究发展:美国、日本、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了安全实验车(Experimental SafetyVehicle)的研锘fl,同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高水平汽车综合安全系统的研发,相继其他各国的汽车制造厂商和一些专业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对汽车安全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汽车安全性技术的研究也逐渐从相关的汽车技术研究领域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
汽3车防碰撞预警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始于此时,它是一种安装在自车上的主动安全技术.汽车防碰撞预警控制系统主要由测距传感器、车轮转速传感器、微机控制单元等组成,通过各种传感器,系统能实时探测自车的运行工况和行驶环境中的车辆、障碍物、行人等,再将测量获得的信息输入系统控制单元,经过系统的运算分析判断自车的行驶安全状况,当检测到自车会发生碰撞危险,能及时向驾驶员发出报警提醒,使驾驶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事故发生,如果报警提醒后驾驶员没能做出相应反应,系统将采取自动制动措施等来预防碰撞事故的发生。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前世今生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前世今生作者:包崇美来源:《世界汽车》2015年第12期如今,主动安全配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步在中低端车型上得到普及,比如,对于行车稳定性很有帮助的ESC已被列为很多紧凑型车的标准配置。
而在主动安全方面,有一项已被证实可有效减少意外碰撞事故的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就是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AEB的“前世”说起AEB,首先就得从车辆制动的历史说起。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初期,制动系统是没有助力的,制动能量完全由驾驶者的作用力来提供,我们可以将这种制动系统称之为“人力制动系统”。
由于没有助力,驾驶者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让车辆停止。
基于这样的现状,工程师们设计了助力系统。
他们在“人力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了一套动力伺服系统,采用气压能、真空能以及液压能等作为伺服能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助力器。
再后来,由于很多新手在制动时,掌握不好制动车的时机和力度,不习惯“点刹”,于是工程师们又加入了被看做是行车安全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发明之一的“ABS”(防抱死系统)。
ABS的原理并不难懂,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在车轮即将达到抱死临界点时,制动系统在1s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制动、放松,类似于机械自动化的“点刹”动作,此举可避免紧急制动时方向失控与车轮侧滑,提高制动效率。
最后大家发现,即便是车辆配备了众多先进的制动技术,但前提是驾驶者得有制动的动作。
而现实的情况是,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很多驾驶者有些措手不及,还来不及制动,就已经与前车发生“亲密接触”。
于是,便有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诞生。
AEB的“今生”AEB,即“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的缩写,意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在检测到危险时通过系统协助驾驶者进行制动,从而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AEB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预碰撞安全系统,不同厂商对这套系统的称呼有所不同。
简单来说,AEB就像是你在学车时,守护在您身边的那个“高度警觉的教练”。
adas发展史

adas发展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系统(ADAS)在汽车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ADAS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技术的系统,旨在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本文将回顾ADAS的发展史,从其起源到现在的成果,展示了ADAS在改变交通行业和驾驶方式方面的巨大影响。
ADA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汽车制造商开始探索如何利用电子技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最早的ADAS系统是为了提供辅助驾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自动刹车系统。
这些系统利用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并根据驾驶员的行为做出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ADAS系统的功能不断扩展。
在21世纪初,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和自动泊车系统(APS)成为了ADAS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来检测车辆的位置和车道线,帮助驾驶员保持在正确的车道上。
自动泊车系统则利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自动控制车辆的转向和刹车,使得停车过程更加简单和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DAS系统的功能迅速增加。
现代的ADAS系统可以包括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盲区监测系统、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等。
交通标志识别系统利用摄像头和图像处理算法来识别道路上的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规则。
盲区监测系统通过雷达和摄像头来监测车辆周围的盲区,提醒驾驶员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险。
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则通过检测驾驶员的眼睛和头部运动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以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
除了以上功能,ADAS系统还可以与其他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通信,实现更高级的功能。
例如,车辆间通信(V2V)和车辆基础设施通信(V2I)可以使车辆在道路上共享信息,以提供更准确的交通预测和警告。
此外,ADAS系统还可以与导航系统和云端服务器进行连接,以获取实时的交通和路况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导航和路径规划。
ADAS系统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驾驶方式,也对整个交通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汽车主动防撞系统发展概论

汽车主动防撞系统发展概论摘要:随着车辆的保有量持续上升,那么汽车行驶安全将越来越严峻。
防撞系统为主动安全系统,将大大降低事故率,保证了人们的心身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汽车;主动安全;发展普通汽车上的保护措施有:安全带、安全气囊以及ABS系统、ESP系统等汽车安全技术,能够对车内乘员起到有效的保护,而且这些技术都是在发生危险后,能够保护驾驶员免受伤害。
主动安全既能保护好行人,同时也对车辆也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主动安全是指事故发生前的“安全”,如图1所示。
根据事故发生过程图可以看出,如果事故能够在事故预防阶段和事故回避阶段成功避开,那么可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主动安全的技术也是各大汽车厂商大力研究的方向,它不仅仅是车辆的技术提升,也是对人的关怀。
欧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性,最开始是为了更好的操作,同时也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当时在汽车上普遍采用的安全技术是能量吸收式转向柱、双管路制动等,这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开始。
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研发的重点一直是一些被动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带、安全座椅、安全门锁、安全轮胎、广角后视镜等,这些技术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并且这些技术一直沿用到现在。
最先开始从车辆制动性能的角度出发,到20世纪80年代,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是典型的制动性能技术,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的应用有效的抑制了车辆跑偏与侧滑事故,保证了汽车的制动安全,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普及速度特别快,并以ABS的技术为基础,还发展了制动辅助系统(BAS)、电子制动系统(EBS)和驱动力调节装置(ASR)。
到了21世纪,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制动系统了,还完善了照明系统。
特别是在夜间驾驶车辆,有研究表明:驾驶员在夜间开车的视力一般只有白天视力的50%左右;而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即使是开了前照灯,驾驶员的视力一般也只有白天的3%~5%。
汽车的眼睛——自动防撞系统研发大剖析

汽车的眼睛——自动防撞系统研发大剖析
汽车诞生给人类生活带来种种方便,同时车祸也给人类带来很多阴影。
为了充分利用汽车为人类带来的方便,同时尽可能地避免车祸带来的惨剧,世
界许多国家都在开发智能轿车和智能公路运输系统,以增加汽车运输的安全性
能。
汽车自动防撞系统(automatic bump-shielded system of the automobile)就是智能轿车的一部分。
汽车防撞系统包括三个部分:
(1)信号采集系统:采用雷达、激光、声纳等技术自动测出本车速度、前
车速度以及两车之间的距离;
(2)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芯片对两车距离以及两车的瞬时相对速度进行
处理后,判断两车的安全距离,如果两车车距小于安全距离,数据处理系统就
会发出指令;
(3)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数据处理系统发来的指令,发出警报,提醒司机
刹车,如司机没有执行指令,执行机构将采取措施,比如关闭车窗、调整座椅
位置、锁死方向盘、自动刹车等;
汽车自动防撞器在国外的研发现状
国际上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先进的汽车生产国,在十年前已经开始了
主动防撞安全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和沃尔沃公司在汽车防
撞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的《大众机械师》杂志介绍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汽车防撞器的研
究情况。
该防撞器结构主要是两个测距仪和一个影像系统,能够测出安全距离,。
我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智能型汽车自动防撞器

我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智能型汽车自动防撞器
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汽车》
【年(卷),期】2003()1
【总页数】1页(P40-40)
【关键词】安全装置;拟人化;技术特点;研制;全智能型汽车自动防撞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6;U491.6
【相关文献】
1.中国是动物克隆技术强国;我国发明水污染自动监测器;我国研制成功新型战机飞行模拟器;我国科学家发现固体内存在"流动的液体";俄研制出模拟核爆炸计算机;美研制出只有分子大小的有机晶体管;我国制成第一根百米高温超导带材我国研制成功绿色农药;我国"煤变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真 [J],
2.我国研制成世界第一台全智能型汽车自动防撞器 [J], 无
3.全智能型汽车自动防撞器 [J], 渭源
4.我国第一台数码光盘注塑成型机自主研发成功国内首台生物专用计算机诞生我人工合成金刚石获重大突破广东研制出电磁污染克星汽车面漆用有机颜料将实现国产化 [J],
5.基于AT89C2051的智能型汽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J], 雷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摘】汽车防撞系统(英语: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是一种利用通讯、控制与资讯科技侦测车辆周遭的动态状况,以辅助汽车驾驶人的安全科技。
依各家车厂不同的命名,另有预防碰撞系统(pre-crash system)、前方碰撞预警系统(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减少碰撞系统(collision mitigating system)等异称。
∙车道变换辅助系统(Audi Side Assist):车尾的雷达感测器可侦测是否有车辆位于盲点区域,若系统侦测有车辆,能在驾驶人打方向灯并变换车道时,快速闪烁车侧后视镜的LED灯号,以警告侧边有来车接近。
∙车道偏离警示系统(Audi Lane Assist):运用摄影机侦侧车道标线,若系统发现车辆开始偏移,便以震动方向盘的方式警告驾驶人;万一仍不修正偏移,则会介入并让车辆维持在车道之中。
∙预防追撞前车系统(Audi Pre Sense Front):以雷达侦测与前车的距离,若系统判断车距过近,先是透过警示信号提醒驾驶人减速;若驾驶人并未减速,刹车辅助系统便会介入刹车,甚至加强刹车力道。
假设碰撞无可避免,此系统能够在碰撞发生前0.5秒完成所有的减速,大约可降低车速达40km/hr,同时启动警示灯后告知后方来车,且维持紧闭车窗与天窗、紧缩安全带,以减少追撞意外对乘员的伤害。
BMW德国BMW在2013年中期发表互联驾驶系统(BMW ConnectedDrive),整合了资讯、娱乐、行车辅助等多项功能,其中跟汽车防撞相关的功能包含下列:∙主动式定速控制系统(Active Cruise Control):此系统可与碰撞警示暨刹车启动系统、车道变换警示系统、怠速熄火功能等一同连动。
在巡航定速的状态下,当前方车辆进入感测器的监控范围时,系统会自动降速以保持安全间距;等到前方车道净空时又恢复原先设定的时速。
此系统除了兼具怠速熄火功能外,和其他车厂的定速装置最大的差异是在定速状态下,可踩油门以高于定速的速度超车,放掉油门后又恢复成原先订定的时速。
当前车突然刹车时,碰撞警示暨刹车启动系统会先在抬头显示器显示视觉警告,若驾驶人没有反应,系统会介入并闪烁警示灯、发出声响,驾驶人再未反应,系统直接启动刹车。
∙夜视系统:红外线感应器可在夜间侦测到行人,万一系统侦测到车辆可能撞击到行人,智能预先警示系统会将两个光点打向行人以警告之,但不会造成任何目眩影响。
∙车道偏离与车道变换警示系统:雷达与摄影镜头可监控路况,并在变换车道及与他车距离过近时发出警示。
邻车处于驾驶人的视线死角或从后方快速接近时,系统会在后视镜上亮灯警告;当驾驶人浑然未觉仍要变换车道时,系统会以震动方向盘的方式发出警告,且后视镜也会出现闪烁的警告符号。
当车速超过时速70公里时,系统便会监控路标、与他车的相对位置、路面或线道边缘与车辆的距离等。
只要车辆不慎偏离目前的车道,系统便会震动方向盘以警告驾驶人。
∙车距监测辅助系统(Mazda Radar Cruise Control):在巡航定速状态下,驾驶人可设定巡航车速及行车间距,系统透过车头前方的雷达侦测与前车的距离,并自动调配车速以维持间距。
∙车道侦测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可侦测道路标线以辨识车辆是否偏离车道,并适时给予警示提醒。
∙车后监视系统(Rear Vehicle Monitoring):又可称为盲点侦测系统(Blind Spot Monitoring,简称BSM),透过车尾的雷达侦测后方是否有来车,降低因视线死角而造成的危险。
∙自动照明检测系统(High Beam Control System):当侦测到前方来车时会自动将远灯切为近灯,让会车车辆视线保持清晰,待两车交会后再重新切换至远灯。
∙主动式转向头灯(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车辆转弯时头灯跟着转向,使夜间行车时的视野更明亮。
∙SBS / SCBS智能刹车辅助(Smart Brake Support / Smart City Brake Support):前者在车速超过每小时15公里时,若系统发现可能追撞时会自动刹车来避免碰撞;后者则是作动时机在车速每小时4至30公里之间,会自动刹车减速甚至完全停止。
梅赛德斯-奔驰∙驾驶注意力辅助系统(Attention Assist):车辆时速介于80至180km/hr之间时,若系统侦测出驾驶人有任何困倦或分心的迹象,就会以视觉和声响警告驾驶人。
∙智能刹车灯:若车辆从超过50km/hr的时速开始紧急煞停,系统会以每秒钟5.5次的速度闪烁刹车灯以警告后方来车;若车辆由超过70km/hr的时速煞停,故障警示灯会一并打开。
∙智能刹车系统(Adaptive Brake):协助ABS防锁死刹车系统执行紧急刹车,确保刹车碟盘在潮湿路况下保持干燥,整合了斜坡起步辅助系统,可在驾驶人将脚从刹车踏板移至油门踏板时避免车辆后滑。
此外尚有足踏式驻车刹车,防止车辆在走走停停的情况下不经意的滑动。
∙停车辅助系统及停车导引:协助驾驶人找寻停车位,且提供具体的转向引导使停车更轻松。
∙智能头灯系统:共分“乡村道路”和“高速公路”两种模式,前者的近光灯光线会分散开来,使道路两旁的照明更佳;后者则有两段式自动启动:时速达90km/hr 时系统会提高双氙气头灯的照明效果、时速达110km/hr时车道内侧的头灯会均匀地照射整个车道范围,有效距离可达120米。
借由雾灯的辅助,系统进一步提升雾中行车的视线。
左侧的双氙气头灯会向外偏移,同时照射光型也会向下调整。
此照明功能在后雾灯开启、且车速低于70km/hr时会自动启动。
再者亦整合了主动转向照明模式,可与驾驶人的方向盘角度同步转弯。
∙倒车辅助摄影机:属于选购配备,可显示车辆后方之影像。
驶人,万一不予理会的驾驶人在最后一刻才踩下刹车且刹车力道不足,BAS Plus刹车辅助系统会立刻介入,自动将车辆煞停。
∙主动式定速车距控制系统(Distronic Plus):从时速0公里起便开始作动,当驾驶人设定好定速速度,当前方路况突然壅塞,或者其他车辆忽然插进自身与前车的空隙中,电脑便自动减速并保持距离,甚至会自动煞停。
等前方恢复通畅或插队的车辆离开,电脑又自动恢复原先设定的速度。
∙主动式车道维持辅助系统(Active Lane Keeping Assist):当车辆逐渐偏离自身车道,电脑会抖动方向盘来警示驾驶人。
时速超过30公里之后,主动式盲点辅助系统(Active Blind Spot Assist)会开启,比如驾驶人向左切而电脑查觉盲点区有其他车辆,会先在车侧后视镜显示红色三角形图示警告;万一驾驶人未注意仍执意往左,而系统判断可能会发生碰撞时,便自动对右前轮施加刹车力道以修正行车轨迹。
∙FCM追撞降低刹车系统(Forward Collision Mitigation System):利用雷达侦测以避免车辆碰撞及减轻碰撞损害。
∙ACC雷达感应定速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在巡航定速状态下以雷达侦测方式探知与前车之间距,并自动调配车速以维持间距。
∙LDW车道偏离警示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摄影镜头可侦测车辆是否偏离车道。
∙车距控制辅助系统(Distance Control Assist):整合前方撞击警示(Forward Collision Warming)和智能刹车辅助(Intelligent Break Assist)。
∙全速域智慧巡航定速(Intelligent Cruise Control):将传统的巡航定速系统整合前车侦测距离与自动刹车功能,车速可依不同的前车间距而自动调节。
∙车道偏移预防系统(Lane Departure Prevention):系统侦测出非刻意偏离车道行驶时,主动协助将行车路线修正回车道中央,减低车道偏离之危险。
∙盲点侧撞预防系统(Blind Spot Intervention):透过后保险杆内左右两侧远距感应雷达主动扫描盲点,侦测车辆后方约3米的半径范围。
当侦测到危险时系统除了亮起A柱的黄色警示灯,若驾驶人使用方向灯准备变换车道,系统先连动车头光学感应器确认车道之标线,利用左右轮的刹车力差异将车辆拉回原车道,保持与侧边车辆的安全距离。
话说回来,行经连续弯道和道路标线不清时系统可能误判,未打方向灯时系统也不会作动。
∙预警式自动刹停控制系统(Pre-Collision Braking Control):当车辆极为靠近前车或其他物体时,系统会向驾驶人发出警示音。
∙预警式刹停协助系统(Pre-Collision Brake Assist System):万一驾驶人没有减速,以致进入系统所判定的撞击区域内,此功能会自动介入刹车系统,降低车速以阻止碰撞或降低碰撞伤害。
∙全速域自动巡航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With All-speed Range Tracking Function):此功能除了传统的巡航定速外,遇到前车减速时会自动减速以保持车距,或于必要时煞停车辆。
∙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在巡航定速的状态下与前车保持适当间距,前车减速时亦主动介入刹车以调节车距。
当前方净空时,又恢复原设定的时速。
∙预警式刹停(Pre-Collision Braking):当车辆极为靠近前车或其他物体时,系统会向驾驶人发出警示音。
万一驾驶人没有减速,以致进入系统所判定的撞击区域内,此功能会自动介入刹车系统,降低车速以阻止碰撞或降低碰撞伤害。
∙防撞动力管理(Pre-collision Throttle Management):当系统侦测到前方有危险障碍物,驾驶人又没有减速时,会介入油门控制。
∙车道偏移警示(Lane Departure and Sway Warning):车辆开始飘移或偏离原先车道时,系统会发出声响警告驾驶人。
丰田雷克萨斯LS600h的防撞系统,分别显示雷达(蓝色)和红外线(红色)的覆盖范围2013年10月丰田汽车发表一套名为“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英文)Automated Highway Driving Assist)”的驾驶辅助系统[24],包含下述功能:∙合作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Cooperative-adaptive Cruise Control):透过无线装置与前车沟通,并保持适当的行车距离。
∙车道偏移控制系统(Lane Trace Control):车辆在行车时偏离车道时,透过转向辅助装置让车辆保持在正确的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