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陕西省安康市研究性学习---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陕西省安康市研究性学习---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名称:苏轼生平事迹研究组别:高二22班第6组组长:张萌成员:阚雨薇,张孝敏,何培,刘瑶,姜小红,秦俊峰,陈虎指导老师:吴大坤日期:2015年3月苏轼生平事迹研究(一)摘要、关键字摘要:从少年成名、前途不可思量的光辉到前途未卜、闲散州县安置的犯官,在此期间苏轼不但经历了人生的剧变,同时也实现了人格上的升华和诗词创作领域的飞跃。

由于“乌台诗案”,苏东坡来到黄州。

他从监狱里出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但是,正是由于苏东坡的到来而成全了黄州,赋予黄州一种新的意味。

但同时,也是黄州成全了苏东坡。

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却做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所以,他值得我们去品读,去怀念。

关键词:乌台诗案、黄州、坎坷、成就(二)正文或内容一、课题提出背景、目的、研究意义:背景: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和挫折,尤其是经历乌台诗案后,他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同学们对古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老师的大力支持,加上苏轼是一个文学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目的:通过对苏轼生平的研究希望可以让我们对苏轼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让同学们懂得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高写作水平。

意义:提高了同学们对中国古代文学诗词的兴趣,对苏轼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加有信心迎接生活中挫折和挑战,团队合作精神有所加强。

二、课题研究方法1、方法:查阅书刊和资料、小组成员研究讨论、查阅互联网、指导老师指导。

2、研究所涉及知识:语文教科书、《苏东坡传》、《苏东坡突围》《苏东坡与大宋朝》、三、研究主要内容:苏轼,字子瞻,又名东坡居士,眉山人。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合称为三苏。

苏轼的生平事迹

苏轼的生平事迹
2、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研究苏轼”——一次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我们看到的是黄州、惠州、海南儋州那诗人浪迹天涯踽踽独行的背影,我们看到的是倍受迫害、排拒、糟践、看到的是大道多歧,人生多艰,历经劫难仍保持着天真淳朴的赤子之心的亲切微笑,我们还看到在封建专制体制和恶俗世态之下一群“文化小人”的百般丑态……正是这样一次对苏轼人生的“解读”,我们的思想获得了一次蒸馏,我们的人格获得了一次升华。
5、考察;为了能够便于研究课题,我们将到一些和苏轼有关的景点进行考察。例如东坡公园、藤花院等地方。在考察期间,可以适当截取一些对研究课题有帮助的资料。
6、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考察过程中所截取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提高自身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在大脑的巩固。
六研究成果
1、我们对苏轼有了深层次的了解。通过对苏轼的研究,我们学会分析苏轼与创作的关系,例如苏轼的某些作品与他的某些经历有关,某些作品又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他的性格又是否与他的写作风格有关等等。从作品中挖掘出诗人的感情,剖析诗人的思想,并评析作品,通过收集别人的评析对苏轼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3、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对苏轼作品及古今对其评价和分析,参加研究的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一定提升,通过对苏轼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品位,增加了同学们的文学底蕴,还同步激发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追求作文教学效益的大面积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4、参加研究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以提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加研究的同学们坚持团队合作的精神,将互补的技能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其效能将超过团队中个人能力的简单叠加,使得整个团队在更大范围内去应对多方面的挑战。通过团队的合作,团队成员之问展开协作和交流,相互传授技能和经验,使团队的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承担更大的责任,获得更多的锻炼,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材料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材料

《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提出问题在高中课本中,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

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轼。

二、课题研究目的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提高同学们人文素养、语文素质;提高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

三、课题研究方法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容1、轼简介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东坡”。

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洵,弟弟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

2、生平事略•1057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9年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篇一: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班级:姓名:关键词:苏轼一.研究的对象方法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考察过程中所截取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从而提高自身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在大脑的巩固。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并且借此来提升写作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在课本中,苏轼的诗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并且苏轼的文才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对苏轼生平进行一定研究,对苏轼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例如了解苏轼的一些诗词与时代背景、此时诗人经历的关系,了解苏轼的性格和写作风格的关系。

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苏轼的生平事迹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3.苏轼的书法、绘画的创作成就三.研究的目的:增加对苏轼的了解,培养团队精神,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进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课外文学作品,增长知识。

通过这次研究学习,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研究的过程:第一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步.网络、图书馆查阅苏轼的背景的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和有关背景等。

第三步.对资料整理,删减,最后综合资料。

第四步.对苏轼及作品学习,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

第五步.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官场风波和世事沉浮,但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学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杰出的成就。

本文将对苏轼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并展示他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突出贡献。

苏轼于1037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出身于一家书香门第。

早年的苏轼秉承家族的文化传统,酷爱文学,擅长诗词写作。

后来,他考中了进士,进入了北宋的官场。

苏轼在政治上具备一定的才干和远见,曾任江西、湖南等地的官职。

然而,由于对时弊的忧虑以及对权贵的批评,苏轼多次被贬谪和免职。

苏轼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以其清新唯美、灵动豪迈的诗风,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自然景物到人生哲理,他的诗作涉及了各个方面。

例如,他的《水调歌头》描写了乡愁和生活琐碎,令人感到亲近;而他的《赤壁怀古》表达了苏轼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壮烈事迹的赞美。

苏轼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且被后世历代文人所推崇。

此外,苏轼在书法和画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他的书法作品遵循了楷书的风格,字体俊逸工整,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

在画画方面,苏轼主要以山水画为主,他的笔法自由洒脱,意境深远,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一位重要代表。

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一帆风顺。

他多次遭受贬谪和流放,其中最有名的是黄州八月湖水游船事件。

在八月湖水游船中,苏轼写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作,展示了他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然而,这些诗作却遭到了当时权贵的不满,苏轼再次被贬到海南岛。

虽然苏轼经历了种种苦难,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坚持使他成为了世人敬佩。

总的来说,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文学、书法和画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他的书法作品和山水画都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尽管他遭受了官场的挫折和流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成为了一位不朽的文化名人。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理论家。

苏轼出生于河北颖昌县(今河北省容城县)一个世家子弟家庭,父亲是官僚。

他从小聪明好学,善于作文。

他于16岁时考取了进士,成为了官僚。

他在政府工作期间,为政清廉,不畏强权,多次上书进谏,为人民争取利益。

然而,由于他的坚持原则和对权贵不逞一言直谏,多次被贬谪。

这种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并从而成就了一部优秀的社会意识。

苏轼的文学成就非常辉煌。

他以其豪放洒脱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赤壁赋》和《江城子》等。

他以真实的情感、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叙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同等重要。

他主张“情理合一”,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既符合人们的感情,又符合客观事实。

他提出了“诗四法”,强调诗歌应该重视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变化。

他还对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一生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放,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在为官期间坚守原则,为人民发声;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才华。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总的来说,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保持了很高的地位。

他的批判精神、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艺术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瑰宝。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讨报告1、初出茅庐纵顾苏东坡的终身,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现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然虽有定居誓词,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

真正到了常州地域,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收住了。

中年分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哀求寓居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

”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以至无偿提供居舍,但他总是坚决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

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吊唁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2、少年知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盖世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端向仕途进发了。

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率领下,父子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与科举考试。

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原本能够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其不意地取得了第二名。

这对苏轼来说,固然有些冤枉,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鸣惊人天下知。

3、大难临头在扑朔迷离的北宋政局中,激进派的苏轼被政敌所应用,成为了政治上的牺牲品。

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

苏轼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

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放逐生活,苏轼将怎样摆脱困顿与窘境?长江边的小城黄州固然是苏轼仕途上的低谷,却成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

在走出了心灵的阴霾之后,苏轼在长江边的赤壁吟诵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4、潇洒东坡苏轼为人坦荡,考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

研究性学习报告苏轼

研究性学习报告苏轼

研究性学习报告苏轼篇一:从苏轼治学看“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推行之中,研究性学习备受关注。

研究性学习是个新概念,好些人对它还不是很了解,甚至还有一点神秘感。

其实,研究性学习并不神秘。

此前,人类社会虽无研究性学习之名,但研究性学习之实却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存在着。

苏轼的实践探索的思想和方法,对我们当今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仍有借鉴和启发。

苏轼曾在给其侄婿王庠的一封信中介绍过他的“一意求之”读书法,这种读书法就有很浓厚的研究性学习色彩。

苏轼的原话如下:“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

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

他皆仿此。

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大意是要青年人每读一书都反复多读几遍,每一遍探究一个具体的课题,而且是只探究这一课题而不及其余,把这个课题攻克了,下一遍再探究另一个课题,而且同样是执一不二,其余也照此办理。

这样读书虽然笨一点慢一点,但逐步推进,逐步积学,就能形成广博渊深的学识修养,就能“八面受敌”,从容应对任何问题。

而这就不是那些泛泛读书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了。

苏轼所言,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比如他读《汉书》,就是分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货财等若干课题,逐一完成探究而后已。

苏轼的探究思想不止表现在读《汉书》这件事上。

他兴趣极广,一生好学不倦,举凡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乃至医药、酿造、烹饪等许多领域,他都孜孜以求,并写下了不少反映这种研究、探索性活动及其具体成果的生动文字。

《石钟山记》就是这样一篇很有价值的文字。

石钟山在江西湖口县鄱阳湖边,有上钟山下钟山两座。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路过这里,做了一番研究之后,写下《石钟山记》一文,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及其具体收获。

因此,这篇《石钟山记》就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它实际是一次研究性活动的生动记录。

[!--empirenews.page--]这次研究性活动的课题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一生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之一。

在苏轼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却依然能够不断地追求自我的成长和创新。

首先,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显著。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洞察力,成为唐宋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擅长写诗、散文和书法,作品之丰富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苏轼的作品充满了情感与感悟,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其次,苏轼在政治生涯中也经历了许多艰辛。

他曾在仕途上多次受到贬谪和追责,但他坚持不懈地追求正义和公平。

苏轼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和政策建议,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还有,苏轼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对书法和绘画都有深入的研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艺评论家。

他的审美观点和创作方法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苏轼的一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的历程,但他始终保持了一颗热爱与追求美好的心。

他的成就和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苏洵苏轼,而止于至善",
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课题总结[详细讲解]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课题总结[详细讲解]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课题总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无数种举世瞩目的艺术形式。

国画尊为国粹;书法举世无双;诗词歌赋更是占有一席之地。

从古至今,多少才子,学者投身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但学有所成终是寥寥无几,而全部收入囊中的更是凤毛麟角。

而苏轼,却正是这凤毛麟角中的领袖人物。

他的博学多识,令后人不胜羡之。

在文风绚烂的宋代,有一个父子三人都成为杰出作家的家庭,而这个家庭的代表,正是一代文豪——苏轼。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而苏轼所作之词更是标新立异,把自己的胸襟气度,人生经历融入词中形成了不同前人的鲜明个性特色。

他以他的学富才雄,一洗文学界“绮罗香泽之态,宛转稠缪之度”唱出了“关西大汉,铜琶铁板”之音,令天下耳目一新,开发出另一番新的天地。

一曲《江城子•密州出猎》将心中的无限豪放渲泄得淋漓尽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召显豪迈本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曲《蝶恋花》亦是突出他心中清旷“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句慷慨之词,一阵阵爽朗之笑,一首首千古绝诗,编织成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号苏轼的文章,由于阅历丰富、学问渊博,突破了无数繁文缛节,不少篇章都力求自由而又准确的表达出深邃的思想意境。

把韩愈、柳宗元以来所提倡的文章发挥到极致。

他将自己的处世旷达和旷世之才注入文风,使之潇洒磊落、飘逸爽朗。

丰富的想象力和阔大的视野使他的作品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无法城法牢笼。

有的情怀婉转,有的诙谐广博,有的慷慨豪迈……都意境高雅,气韵充沛、自然天成。

这不仅因为他学识浑厚和兼收并蓄的深厚学养,更可以看出他的创作追求和人生境界。

一切的一切,都使他成了北宋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与思想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书法艺术及特点
1
苏轼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颜真卿、柳 公权、欧阳询等众多书法名家的特点,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苏派”风格。
2
苏轼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字形扁平、笔 法灵活、章法多变,充分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 的深刻理解。
3
苏轼的书法艺术追求自然、率真、飘逸,不拘 一格,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苏轼对后世哲学和文化的影响
苏轼的哲学和文化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启发了后人对于社会 现实和人生态度的思考,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的作品和思想被广泛传播和传承,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他的文化观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被世人所传颂和发扬。
05
苏轼的书法艺术及绘画成就
文化倡导者
苏轼倡导文化改革,提倡“新学”,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和发 展。
政治家
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苏轼曾担任过多个要职,为国家的繁荣 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苏轼在历史上的评价及争议
正面评价
苏轼被后人尊称为“文豪”、“诗神”,他的作品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 爱。
负面评价
由于政治立场和个人观点的不同,苏轼在历史上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时代背景
北宋中期,文化繁荣,文人雅士辈出。这样的时代背景为苏 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苏轼的成长经历
童年时期
苏轼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 天赋,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

进士及第
苏轼通过自己的努力,在21岁 时一举中第,成为进士。这为 他后来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婚姻生活
苏轼的婚姻生活对他的创作也 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妻子王弗 贤淑贞静,二人感情甚笃。然 而,王弗早逝,给苏轼带来了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讨报告1、初出茅庐纵顾苏东坡的终身,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现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然虽有定居誓词,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

真正到了常州地域,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收住了。

中年分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哀求寓居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

”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以至无偿提供居舍,但他总是坚决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

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吊唁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2、少年知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盖世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端向仕途进发了。

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率领下,父子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与科举考试。

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原本能够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其不意地取得了第二名。

这对苏轼来说,固然有些冤枉,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鸣惊人天下知。

3、大难临头在扑朔迷离的北宋政局中,激进派的苏轼被政敌所应用,成为了政治上的牺牲品。

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

苏轼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

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放逐生活,苏轼将怎样摆脱困顿与窘境?长江边的小城黄州固然是苏轼仕途上的低谷,却成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

在走出了心灵的阴霾之后,苏轼在长江边的赤壁吟诵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4、潇洒东坡苏轼为人坦荡,考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篇一: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班级:姓名:关键词:苏轼一.研究的对象方法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考察过程中所截取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从而提高自身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在大脑的巩固。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并且借此来提升写作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在课本中,苏轼的诗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并且苏轼的文才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对苏轼生平进行一定研究,对苏轼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例如了解苏轼的一些诗词与时代背景、此时诗人经历的关系,了解苏轼的性格和写作风格的关系。

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苏轼的生平事迹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3.苏轼的书法、绘画的创作成就三.研究的目的:增加对苏轼的了解,培养团队精神,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进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课外文学作品,增长知识。

通过这次研究学习,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研究的过程:第一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步.网络、图书馆查阅苏轼的背景的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和有关背景等。

第三步.对资料整理,删减,最后综合资料。

第四步.对苏轼及作品学习,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

第五步.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苏轼生平事迹

研究性学习苏轼生平事迹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研究性学习个人小结高二一班张廉东在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并探究出苏轼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 一. 课题研究目的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苏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

苏轼大家都知道,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的词人代表,也许,这些是大家所共同知道的常识,不过,对于苏轼这位伟大的词人来说,我想,这点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苏轼的书法,绘画等,也相当有名,但是大多数人对这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苏轼的书法,绘画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真正看到的东西却模模糊糊,对于苏轼的绘画或者说书法的特点更是不通了。

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同学们人文素养、语文素质、个性成长;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本课题研究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有利于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苏轼,大家要掌握对这位“东坡居士”的了解,对日后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同样能提高同学们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工明确,大家工作的非常积极,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法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考察;为了能够便于研究课题,我们将到一些和苏轼有关的景点进行考察。

例如东坡公园、藤花院等地方。

在考察期间,可以适当截取一些对研究课题有帮助的资料。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1. 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东坡”。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个人风格一直备受研究,本报告通过梳理现有苏轼研究成果,对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苏轼提供参考。

2. 生平概述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饱览群书,受到优秀文化熏陶。

他以文才卓越而为人所知,进入官场后屡有建树。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政治,对待人民心事颇为关心。

然而,他也多次遭到贬谪和流放,尤其是在政治风波中,他的辞章抨击权贵,因而引发了争议。

3. 文学成就苏轼以其广泛的才华和丰富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坛上的巨星。

他擅长诗词、散文、骈文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在诗词方面,苏轼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善于表现情感和抒发观点。

他的词作在唐宋之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散文方面,他创造了骈文的新局面,作品多以写景、抒怀、议论等为主题,独具辞章风范。

4. 影响与评价苏轼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和后来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对唐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影响下,宋代文人形成了以词为主的文学风潮,使宋词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苏轼的散文创作也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对日后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苏轼的政治观点和对权贵的直接抨击使得他也受到了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在文学创作中过于倾向个人情感,忽视社会责任。

但是无论争议如何,苏轼的文学成就无可忽视。

5. 研究展望尽管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苏轼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的影响需要更深入地分析。

其次,他的文学成就如何与他的人格特点相互关联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苏轼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值得更加详细地研究。

对于苏轼的研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成就,并将其运用到新的文化创作中去。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鉴赏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轼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家境富裕,自小聪慧过人,博览群书。

他十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深受打击,他也因此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童年。

然而,苏轼的父亲却一直很重视他的教育,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苏轼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轼中年时期成为了一名官员,他一直追求政治改革,希望为国家做些贡献。

然而,他的政治理念与当时的朝廷政治不合,多次因言辞激烈而被贬谪。

贬谪期间,苏轼游历各地,与不少文人雅士结交,开拓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才华涉及诗词、散文、骈文、小说、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激昂、意境深远、脱俗高雅而著称,《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作品流传广泛。

他的散文清新自然、充满人情味,《东坡乐府》、《赤壁赋》等令人为之倾倒。

他的书法气势雄浑、构图巧妙,被誉为“苏轼体”。

苏轼并非只是一位文学家,他还是一位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的人。

他积极参与灾后重建、修筑水利、治理河道等工作,为当地民众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他还是一位爱国者,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然而,苏轼晚年却饱受病痛折磨,经历了诸多家庭悲剧。

1101年,苏轼去世,世人以魄力勇气紧记他的一生。

总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事迹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自己不可磨灭的个性和独特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篇章。

他的人生堪称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令人感到敬佩和神往。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题报告3 艰难坎坷旷达洒脱的苏东坡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题报告3 艰难坎坷旷达洒脱的苏东坡

(2)会与别人交往、交流

5
成果展示
成果有新意

6
个性化发展
我觉得我还有些地方得到了提高

7
综合评价

**中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艰难坎坷旷达洒脱的苏东坡
组长:
课题成员:
指导教师:
正文
课题:_艰难坎坷旷达洒脱的苏东坡__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提出问题
在高中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

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

二、课题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苏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提高同学们人文素养、语文素质;提高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
知识,课堂的笔记,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2、生平事略
•1057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
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9年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
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

政绩显赫,
深得民心。

•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1084年神宗驾崩,年幼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

•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

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

3、文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

4、诗词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
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
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
辰中秋》传诵甚广。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
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
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
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
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5、绘画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6、书法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五、课题研究感想
通过对苏轼生平事迹的研究,我们对苏轼这位大文豪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苏轼在面对多舛的命运时,选择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使我们深受震撼和熏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苏轼的这种生活态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