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教案

合集下载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山行》教案优秀10篇

《山行》教案优秀10篇

《山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5)教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山行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三、教学用时:1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

(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二十六岁中进士。

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一读:识秋物,赏美景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霜叶红于二月花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驻足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2. 诗歌内容:诗中描写了诗人行走山间,欣赏深秋山林景色的所见所感。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山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山行》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山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山行》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山行》,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山行》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描写深秋山林景色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6.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并默写。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秋天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山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3 想象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诗歌中的画面。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以秋天的景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引出本课《山行》。

4.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3 解析诗歌: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4.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5 想象与描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诗歌中的画面。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熟读并背诵《山行》。

5.2 收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5.3 写一篇关于《山行》的观后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6.2 终结性评价:课后收集学生的观后感作业,对学生的诗歌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第七章: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秋游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美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8.2 邀请家长参与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欣赏和演绎诗歌,增进亲子关系。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古诗《山行》教学设计篇一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寒山:深秋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白云生处:山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时所写的。

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

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山行教案(12篇)

山行教案(12篇)

山行教案山行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歌资料,有感情地朗读。

2、潜力目标:优等生能透过学法自学古诗,能创意地表达古诗内容,富有想象潜力。

中等生能抓住重点词,了解古诗学习的方法。

差等生在优等生的帮忙下能基本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投影幻灯片、音乐磁带。

生:准备两首描述四季景色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观看录像《山行》,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

让学生背出一两首杜牧写的诗。

谈谈对杜牧的了解,透过查字典,翻找资料,请A级生总结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

二、新授1、初读古诗,回顾学法。

1、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资料。

(1)透过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等手段,初步了解古诗资料。

(2)请B级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A级生补充点评。

总结出拆散、释词、理顺、连贯。

2、透过学法自学古诗。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状况,师生共同评价。

3、汇报学习过程(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3)请B级生说出文中的重点词“坐”、“于”、“霜”、“寒”、“生”的意思,请A级生说出“斜”、“生”、“寒”、“霜”这些词的用法好在哪里。

(4)请A、B、C级生用自己的话将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要求A级生有创意地表达古诗资料,B级生能准确理解并表达无误,C级生能在A级生帮忙下基本理解古诗资料。

三、赏意境请学生看黑板上的简笔画,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

(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雨字头”。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注意指导“车”、“霜”的发音。

(二)指导“亭”、“停”、“车”、“霜”这四个字的书写,注意前一组字在字形及读音上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三)学生汇报读诗成果,指名朗读。

三、设置情境学诗,随文识字。

(一)欣赏图片,学习“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是石头铺成的小路,图上画的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有红色的,是五彩斑斓的,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着。

学习“远”。

在哪见过?(〈画〉)在这里也是远近的意思,“远”在书写时要先“元”,再写走之旁。

扩散走之旁的字。

学习径。

在诗中是小路的意思。

学习斜。

在诗中指小路弯弯曲曲。

再读诗句。

(二)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着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借助想像读诗句。

(三)看书中插图,学习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习亭。

古人看到人站在亭子里的样子,就把它画了下来,这是亭子尖尖的角,下半部分表示人站在亭子里。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就成了现在的这个亭字。

指导书写。

学习停。

通过亭来学习这个字。

学习车。

注意这个生字的笔顺。

组词,指导书写。

学习霜。

温度在0摄氏度一下时地面形成的一层白色晶体,霜叶就是经过霜打的红叶。

“雨字头”与单独书写时发生什么变化?雨字头的字:雪、雷。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教学设计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通过拓展阅读、写作、绘画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7.情感教育,培养品格:结合诗句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热爱大自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8.评价反馈,促进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课堂反馈:学生上交课堂笔记,教师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汇、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
a. “远上寒山石径斜”:描绘了诗人沿着蜿蜒曲折的石径,登上高山的情景。
b. “白云深处有人家”:表现了山间人家的宁静与和谐。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对比枫叶与二月花,展现了秋天景色的美丽。
3.书法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古诗,提高学生的硬笔或毛笔书法水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山水之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讲细读,深入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精读诗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诗句内容和意境。
2.归纳古诗《山行》的特点,如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等。
3.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关注关键词汇、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等。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学会欣赏美、表达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
1.朗读与背诵:学生课后需反复朗读《山行》,并尝试背诵,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语感和表达能力。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的咏景和抒情。

2.训练学生对那浩瀚的自然界有一种敬畏之情。

3.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1.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言语模式和语调上要有所提高。

2.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山的壮美和险峻,增进生命体验的感悟之美。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地图、图解等教具,先让学生调查山脉、山峰等名胜景点的位置和图像,展现山和自然风景的意象。

2.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板书或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山行》的背景。

2. 导入1.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山的高大、雄奇、险峻,为学生引发出对山的情感。

2.既然要学习山,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山的不同面貌和地域特色。

叫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描写山的素材,如图片、文字、诗词等,并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山的情况。

3. 学习《山行》1.引入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可以让学生先朗读诗句,要求学生在流畅、准确朗读之外,要有真情实感。

老师给学生钟爱的鼓励,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诗画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3.重点:讲解诗句的意义:仔细咀嚼每句诗的措辞和表达,以感受其中生动神奇的诗意和美感。

4.商量一下较难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的意义,让学生彻底看懂诗句内在的韵味,最终升华出作品中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意。

4. 学生发挥1.让学生自己尝试模仿写一些关于山的小诗,不要求符合规范,只要求其情真意切。

2.可以让学生一起读出自己的小诗给大家听,从中发现美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共同感受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思想等。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区分语言、文化、感情方面有所思考,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建议1.教师要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来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山行》,让学生在赏析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利用不同的教具,如图片、文字、音响、影片等,来展现不同的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山的自然风貌。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山行》的基本诗词,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山行》的诗词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山行》的情境。

2. 学习新课:先让学生朗读诗词,然后逐句讲解,重点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 拓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秋天景观进行描述,可以是用文字、画笔或者口头表达。

5. 总结:总结《山行》的主题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的美好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行》中的秋景,或者画出自己心中的秋景。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山行》,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3.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2. 教学PPT: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PPT,辅助教学。

3. 黑板:用于教师书写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视频: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5. 教学软件:使用如汉字读音检测软件等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行》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山行》这首诗的意境描绘、情感表达和韵律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诗歌的奥秘。如果对诗歌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山行》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有着不同的层次。有的孩子能够很快地把握住诗句的意境,而有的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授古诗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行》相关的诗句,分享自己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集体朗读。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山行》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并运用诗歌中的丰富词汇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分析诗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对自然景观的探究兴趣,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果我是诗人,我会如何描绘山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意、分析诗句并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看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篇二」小学西师版三年级语文《山行》原文及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学校三班级语文山行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四、课前预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2、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杜牧,是我国唐代闻名的诗人。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诞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于、径、斜、枫3、说说记字方法: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爱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自学: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小组相互沟通。

⑶ 集体汇报相互沟通。

3、品析诗句,深入到体会感情。

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看图想象:在石径曲折、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假如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⑶ 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1、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2、指导背诵。

3、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学校三班级语文山行教案第2篇目标预设: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喜爱秋天、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训练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需建立在每个同学独特的心灵体验上,敬重同学自身的学问构建。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介绍《山行》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2.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山行》中的每一个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

4.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山行》,如诗歌的韵律、意境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山行》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插图。

2. 学具:学生自备《山行》的文本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山行》中景色的图画,引发学生对《山行》的好奇心。

2. 古诗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山行》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3.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山行》中的每一个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4.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

5.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山行》,如诗歌的韵律、意境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强调《山行》的艺术价值。

板书设计1. 《山行》2. 作者:杜甫3. 背景:唐代4. 主要内容:描绘山中的景色和行走的感受5. 韵律:五言绝句6. 意境:宁静、深远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并背诵《山行》。

2. 诗歌解析: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山行》中的每一个词句。

3. 诗歌欣赏:要求学生写一段关于《山行》的欣赏文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是否能够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文简介《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中以游赏山间寻找良友为主题,渲染了山水的秀丽与幽深,表现了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山行的意义,领会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情感体验;2.学会体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3.感受诗歌之美,初步开展诗歌创作、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及情感体验;2.理解诗的意义,领会诗歌的审美价值。

难点:1.了解到古诗的构思意义和表现艺术;2.深入挖掘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进一步领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风景,并询问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

学习(25分钟)1.阅读诗歌,带领学生领会杜牧的山水观念、良友之类以及山行所表现的什么情感;2.学生个人表演读诗,感受诗歌之美;3.学生分小组讨论举手作答,集体总结。

创作(20分钟)根据自身的观察和体验,写一篇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文。

总结(5分钟)小组展示,相互审阅,并进行总结。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在读诗的基础上,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初步启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渗透,让学生成为情感体验与创作的主体。

Markdown文本:#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课文简介《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中以游赏山间寻找良友为主题,渲染了山水的秀丽与幽深,表现了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山行的意义,领会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情感体验;2. 学会体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3. 感受诗歌之美,初步开展诗歌创作、鉴赏能力。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的自然风景,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读懂并背诵古诗《山行》;
3.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山行》;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1.意境的理解;
2.语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通过图片和诗句展示山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 诗歌欣赏(10分钟)
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诗歌,并通过引导询问,了解大自然中的山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诗歌鉴赏(20分钟)
通过诗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山行》诗歌,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音韵之美。

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并询问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如“远眺”、“壮观”、“神奇”、“秀丽”、“岩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背诵(20分钟)
指导学生跟读并背诵《山行》诗歌,并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问答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课铺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古诗《山行》为主要内容,通过诗歌分析和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音韵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观察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紧密,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5篇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5篇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5篇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三年级山行教案5篇

三年级山行教案5篇

三年级山行教案5篇三年级山行教案篇1学习目标:1. 本课借助小垫子,主要进展学生的走、滚动、柔韧以及身体协调力量的根底运动力量。

2. 通过嬉戏,进展学生的爬行以及平衡力量,培育学生克制困难、英勇向前、团结全都的意志品质,充共享受嬉戏带来的欢乐。

学习重难点:重点:进展学生的根底运动力量难点:滚动协调教具预备:1.小垫子40块2.录音机一台3.实心球4个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整队,师生问好2.教师提出本课学习内容3.队列练习①稍息②立正③向左右转原地踏步走教师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借助小垫子做一些特别好玩的活动。

教师带着学生进入角色,预备好上课。

教师进展队列练习,下达正确口令。

二、走一走,蛇形走1.教师讲解活动方法及要求。

借助小垫子当标志物,穿过小垫子走蛇形。

在走的过程中听哨声摇摆物造型。

2.教师组织学生集体练习走蛇形。

三、仿照操(协调力量)1.教师谈话式导入预备活动。

2.教师播放音乐,活泼课堂气氛,带着学生进入角色。

3.教师带着学生协作音乐进展仿照,适时表扬与鼓舞优秀生。

四、垫上运动1. 垫上柔韧训练:横、纵叉、仰卧推半桥。

2.垫上滚动五、嬉戏:过河取把宝1.教师导语引出嬉戏。

2.教师讲解嬉戏方法并请学生一起做示范。

3.教师讲解嬉戏规章。

4. 教师带着学生集体嬉戏,提示留意安全。

六、完毕局部1.教师带着学生做放松活动。

2.教师带着学生进展本课小结。

三年级山行教案篇2教学目标1、探究并把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结合详细情境,在争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把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结合详细情境,在争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立刻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规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1、认真观看并说出图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山行》。

2.学会古诗《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古诗《山行》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用具:小黑板,音乐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四、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径”“飘”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回答问题:2.为什么称为“寒山”?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

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齐读课题。

?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
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⑴ 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出示
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 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还
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

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
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

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⑶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⑷ 学习生字“远”:
① 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
②“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③ 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④ 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⑸ 学习生字“径”:
① 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ìng),拼读、齐
读、开火车读。

② 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

山上的
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⑹ 学习生字“斜”:
① 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
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② 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③ 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④ 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⑤ 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
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⑴ (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⑵ 齐读第二行。

⑶ 同学们想一想:
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
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⑷ 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
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⑸ 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
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⑴ 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