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命题(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
难 点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用具
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综合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备注
第一环节: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命题,那么什么叫命题呢?(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课题
定义与命题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
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命题的真假;
3.了解数学史.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我们这套教材有如下命题作为公理:(见课本)
除这些以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节,回顾思考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命题的组成及真假.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在辨别真假命题时.注意: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而真命题除公理和性质外,必须通过推理得证.
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的真命题必须通过证明才能证实.
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如:如果a=b,b=c,那么,a=c,这一性质也看做公理,称为“等量代换”.
注意:(1)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
(2)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下面我们来做一做:
1.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a>>b,b>c,那么a=c;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大家观察后,分组讨论.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家刚才观察到上面的五个命题中,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大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如:“同角的余角相等”,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上述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正确的?
其实,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00前后)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原本》(Elements),为了说明每一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行了大胆创造: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axiom).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proof).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theorem),而证明所需的定义、公理和其他定理都编写在要证明的这个定理的前面.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