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突骨折

合集下载

前内侧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前内侧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T h e r e w e r e 1 2 ma l e s a n d 6 f e ma l e s wi t h a n a v e r a g e a g e o f 3 7 . 8 y e a r s . A s i n g l e mi d l i n e p o s t e r i o r i n c i s i o n wa s u s e d t o e x p o s e t h e
3月至 2 0 1 0年 3月 , 采 用 手 术 内固定 治疗 前 内侧 面 冠 突骨 折 1 8例 , 男l 2例 , 女 6例 ; 年龄 1 9 - 7 4岁 , 平均 3 7 . 8岁 。 全 部 采 用 切 开 复位 内固定 治 疗 。 取 肘后 正 中切 口 , 游 离皮 瓣 后在 外侧 暴 露 肘 关 节 外侧 副韧 带复 合 体 及 关 节 囊 , 采 用 不 可 吸 收线 缝 合 法 或锚 钉 技 术 修 复 外侧 副韧 带复 合 体 。 根 据 术 前 三 维 重 建 图像 上 骨 折 情 况 及 分 型 , 分 别 选择 3个 不 同的 手
c e s s o f u l n a , a n d t o s t u d y i t s s u r g i c a l e x p o s u r e s a n d i f x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 Me t h o d s : F r o m Ma r c h 2 0 0 5 t o Ma r c h 2 0 1 0, 1 8 p a —
折 达到 良好 的 解 剖 复位 及 坚强 固定 , 是 治疗 前 内侧 面 尺骨 冠 突骨 折 的有 效 方 法。 【 关键词】 尺 骨 骨折 ; 骨折固定术; 肘关节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发表时间:2015-09-07T16:16:38.8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葛志勇秦增华[导读] 省沭阳南关医院尺骨冠状突骨折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合并肘关节不稳定现象。

葛志勇秦增华省沭阳南关医院江苏沭阳 223600【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法。

我院从2003 年10 月~2014 年12 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4 例,女12 例,年龄6~49 岁,平均28.5 岁,损伤原因:跌伤27 例,车祸9 例,后者均有不同程度合并伤。

X 线片表现: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27 例,合并肘关节后脱位9 例,骨折类型:基底部骨折15 例,冠状突尖部骨折21 例,36 例中12 例误诊,其中3 例误诊为肱骨头骨折,9 例误诊为Ⅱ型肱骨内上踝骨折,均于手术治疗中发现为尺骨冠状突骨折。

结果:36 例随诊时间最短3 月,最长16 月,平均4.5 月,其中经非手术治疗15 例全部临床愈合,手术内固定中3 例克氏针松动退出致骨块移位坏死,再次手术切除,15 例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5—3月,平均2.3 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伸0°?130°18 例,伸0°?屈110°9 例,伸10°?屈130°9 例,其中作骨切除者无习惯性肘关节脱位倾向。

【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治疗;诊断【中图分类号】R68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80-01尺骨冠状突骨折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合并肘关节不稳定现象。

对于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非手术治疗,另一种是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尺骨冠状突骨折解剖部位较复杂,手术难度较大,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做好内固定操作,提高手术疗效。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骨折命名 为“ 恐怖三联征 ” , 这种损伤 不仅诊 治难度 大而且合并 常有肘关节后脱位 、 桡骨小 头粉 碎骨折等多种合并症 , 导致肘关 的并 发症非常多 , 成 为肘关节 骨科临床 治疗 的关键 。尺骨冠状 节 不稳 , 冈此逐渐在复 杂肘关 节骨折脱 位 中 占有 重要 的一席 之 突是 尺骨半月关节面前端 的骨突 , 为肱 肌 、 部分 尺侧副 韧带 、 关 地 。住 P u g h和 R i n g … 等提 出肘关 节恐 怖三联 征 (t e r r i b l e t r i a d o f t h e e l b o w ) 的概念 以后 , 尺骨 冠状 突 的解剖 特点 、 损伤 机制 及 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广大学者 的研究 热点 。本文针 对 尺骨冠状突骨折 和肘关 节三联 征的关系分类 以及尺骨 冠状突骨
类 以及 冠 状 突 骨折 的改 良 S e h a t z k k e r 分 型 常 用 。Mo r r e y则 基 于
种结构 : 骨性结构和软组织 结构 。其 中的软组 织结 构 即指周 围 分类 ,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 的分类对 治疗方法 的选择 并无 特殊意
移位 、 粉碎和稳 定提出尺骨冠状 突骨折 的 M a y o分 类 , 将 骨折分 Ⅱ型移位稳定 , 移位大于 3 mm, 侧 副韧带 完整 , 前臂 相对于肱骨
外侧柱 ( 由桡 骨头 、 肱骨小头和桡侧 副韧带组 成 ) , 这 4个柱共 同 2 . 1 尺骨冠状 突骨折 的分 型 尺 骨冠状 突骨折 的分型 目前 国 内外 尚无共 同接受 的观点 , 但 多数作 者都是 根据骨 折形 状进行 义。目前 临床上 以 Ma y o分类 ” 、 改良 D e l e e 、 j c分型 、 C o h o n分

尺骨冠状突骨折,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尺骨冠状突骨折,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尺骨冠状突骨折,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解剖尺骨冠状突是位于尺骨近端前面的骨性突起,属于尺骨半月形滑车凹关节面的一部分,参与肱骨、尺关节的组成。

尺骨冠状突是肘关节主要稳定结构•骨性阻挡•重要软组织附着-内侧副韧带前束(高耸结节),前关节囊和肱肌冠状突骨折常是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的重要病例过程•很少单独发生•多为合并肱骨内侧髁撕脱骨折、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内侧和外侧副韧带损伤等冠状突骨折及其附属结构修复可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内侧面观外侧面观近侧面观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环状韧带骨今中外分型Regan-Morrey分型(1989年):以侧位X线上骨折累及冠状突高度为分类依据,但是未考虑损伤机制、骨折部位等。

I型:冠突尖端撕脱性骨折(冠突的尖端其实无软组织附着,所以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为撕脱性骨折)。

II型:冠突高度受累等于或小于50%的骨折(不合并脱位是A型,合并脱位者是B型)。

III型:冠突高度受累超过50%的骨折(不合并脱位是A型,合并脱位者是B型)。

O'Driscoll 分型:O'Driscoll 等人提出了另一种基于骨折线解剖位置的分型方法。

I 型为涉及冠突尖部的骨折;•骨折块高度≤2mm•骨折块高度>2mm;II 型为骨折线涉及前内侧突起的骨折;•前内侧缘骨折,前内侧缘骨折+冠状突尖骨折;•前内侧缘+高耸结节(±冠状突尖)骨折III 型则为通过冠突基底部的骨折。

•冠状突体部和基底部骨折;•经鹰嘴骨折脱位时的冠状突基底部骨折O'Driscoll 分型O'Driscoll 分型方法依赖于CT 扫描的结果。

由于该分型法与不同的损伤机制及骨折特点对应性较好,因此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骨今中外肘关节骨折脱位中冠状突骨折有一定的规律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骨今中外治疗非手术治疗:关节复位是首要处理的,辅助镇痛和轻度镇静,闭合复位是可以完成。

短期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没有肘关节不稳定的单纯无明显移位的冠状突骨折•冠状突骨折片较小,复位后肘关节稳定多需要手术治疗:•几乎任何伴肱尺关节不稳定的冠状突骨折•骨折片很小内固定?•手术治疗尚包括其他造成肘关节不稳的因素•伴发骨折和韧带损伤。

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

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
参 考 文 献:
[1] O'Driscou sw ,jupiterJB,cohen MS,et al. Difficult elbow fractures: pears and pitfalls[J]. Instr course lect,2003,52: 113 - 134.
[2] 刘志雄. 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 北 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5 - 286.
[3] callaway GH,Field LD,deng XH,et al. Biomeehenical evaluation of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of the elbow[J]. J Bone Joint Surg ( Am) ,1997,79: 122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例,男 8 例,女 4 例,年龄 15 ~ 54 岁。左侧 5 例,右侧 7 例。术前均行肘关节 x 线,双源 CT 三 维重建检查,按照 O'Driscoll 进行分型,其中骨折 Ia 型 3 例, Ib 型 1 例,IIa 型 1 例,IIb 型 2 例,Ⅲa 型 3 例,Ⅲb 型 2 例,均 为闭合性损伤。致伤原因: 跌伤 4 例,车祸伤 8 例。手术时 间: 伤后 4 ~ 8h 7 例,3 ~ 7d 5 例。 1. 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单纯石膏固定 2 例。手术治疗 10 例,均在臂丛麻醉下进行,常用其手术入路: ①取肘前内侧 “S”形切口,沿肱二头肌内侧缘向下,经桡侧腕屈肌和旋前圆 肌之间分开,将正中神经、肱动静脉拉向内侧,分开肱肌,暴 露尺骨冠状突 骨 折。② 肘 内 侧 切 口,经 屈 肌、旋 前 肌 间 隙 进 入,在保护尺神经后将尺侧腕屈肌从尺骨上拉开,显露尺骨 冠状突骨折。③尺骨后正中切口,沿尺骨内侧缘剥离可暴露 冠突骨折,也利于尺骨鹰嘴固定。固定方式: 较小骨块用" U" 形钢丝自尺骨近端背侧皮质穿出,抽紧打结固定; 较大骨 块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或空心加压螺钉自尺骨近端背侧进入 固定; 严重粉碎骨折可去除难以固定的小骨碎块,尽可能固 定相应较大骨块,可用微型" T" 板固定。 1. 3 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 术中注意事项: 牢固的内 固定; 肘前方入路时注意保护正中神经,肱动静脉; 肘内侧入 路时保护尺神经; 修复前关节囊和侧副韧带; 仔细止血,通畅 引流,避免关节腔粘连; 冲洗干净关节腔及周围软组织,清除 干净无法固 定 的 碎 骨 块,避 免 异 位 骨 化 和 损 伤 性 关 节 炎 发 生; 尽可能固定相应较大骨块,使之在周围软组织的作用下, 作为骨痂形成和骨愈合的基础。

冠状突骨折分型

冠状突骨折分型

据徐易京等报道分类方法:做如下分型:I型,冠状突顶部的小块撕脱骨折;II型,单一或多个粉碎的骨块,骨折部分不超过冠状突的50%;III型,单一或多个粉碎的骨块,骨折部分超过冠状突的50%。
X线及临床评估,包括:患肢疼痛程度、肘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稳定性、肌力及患者最终满意度。疼痛依次分为无、轻、中、重;肘关节活动范围分为优(>120°)、良(90°-120°)、中(60°-89°)、差(<60°);肘关节稳定性指在肘伸直位时与健侧对比,测量肘关节的内外翻角度,分为优(与健侧相同)、良(较健侧的内外翻活动度加大,<5°)、差(较健侧的内外翻活动度加大,>5°);肌力分为优(5级)、良(4级)、可(3级)、差(<3级);满意度以患儿对治疗结果的主观判定为依据。
肘关节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分型:
Regan在1984年提出肘关节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分型:1型骨折:冠状突尖小骨片骨折,骨块常游离于关节腔内或附着于关节囊壁上。2型骨折:50%冠状突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3型骨折:冠状突基底部骨折,如有移位常伴肘关节后脱位。肘关节功能恢复评定标准:优:肘关节屈伸受限 10° 以内,肘内翻 5° 以内;良:肘关节屈伸受限 10°~20°,肘内翻 6°~10° ;尚可:肘关节屈伸受限 21°~30° ,肘内翻受限 11°~15° ;差:肘关节屈伸受限>30°,肘内翻>15° 。
临床评估结果以百分制表示,包括:肘关节活动范围40分,疼痛30分,肌力

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张文辉;庄泽;王哲;何容涵;梁堂钊;任建华;史德海;王昆【摘要】目的评估使用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共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O'Driscoll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4例.手术均采用肘前内侧入路,在正中神经和肱动脉之间进入,劈开肱肌后显露尺骨冠状突,依照骨折情况行克氏针、空心螺钉、Herbert钉、小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记录患者肘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和检查稳定性恢复,肘关节力量情况,根据改良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 14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5.3个月.患侧肘部和手部力量均同健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22.8±6.5)°,平均伸直(4.5±4.2)°,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5.6±5.3)°,平均旋后(82.2±7.1)°,术后改良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优良率达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肘关节疼痛、不稳定、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可采用经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间隙的前内侧入路,该入路具有解剖层次清楚,创伤小,操作便利的特点,临床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07【总页数】5页(P1023-1027)【关键词】冠状突;骨折;尺骨;手术入路;肘前内侧入路【作者】张文辉;庄泽;王哲;何容涵;梁堂钊;任建华;史德海;王昆【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正文语种】中文尺骨冠状突是尺骨滑车切迹向前向上的延升部分,为肘关节前方关节囊和肱肌的附着点,对维护肘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尺骨冠状突骨折护理查房

尺骨冠状突骨折护理查房

解剖特点
尺骨冠突内侧缘高度
1/2 处是尺侧副韧带前束的附 着部, 当冠突骨折时, 常合并 该韧带损伤,尺侧副韧带前 束是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主 要结构, 在对抗肘外翻应力方 面起主要作用, 如该韧带损伤, 将导致肘关节外翻不稳定。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1996年Hotchkiss将肘关节 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 骨冠状突骨折,称为“肘关 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
要。 患者跌倒时伸肘位手掌撑地, 肘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或肘关节 伸直过程中有不稳定感, 关节间隙内侧压痛, 应考虑尺骨冠突骨折伴尺侧 副韧带损伤。 • 常规肘关节正侧位 X线片可了解骨折脱位情况, 但因侧位 X线片冠突与桡 骨头重叠,故对冠突骨折易漏诊。经加摄肘关节斜位 X 线片得到确诊。因 此, 我们认为对怀疑有冠突骨折的患者, 除摄肘关节正侧位 X线片外, 应常 规加摄斜位 X线片。 • 对怀疑伴有尺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 应做肘外翻应力试验, 并与健侧比较, 一般均能确诊。若试验仍不能确诊应进一步做关节造影、 关节镜或 MR 检查。
尺骨冠突骨折的治疗原则
• Ⅰ型: 研究表明, 当尺骨冠突骨折不超过冠突高度 1/2时,伸屈肘关节不会出现肱

尺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对肘关节稳定性无影响。因此, Ⅰ型冠突骨折, 只要骨折块 无明显移位, 未突入关节间隙, 就可采用石膏外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进行治疗, 否 则宜行手术摘除碎骨片。 Ⅱ型: 大体解剖发现, 尺侧副韧带前束止于尺骨冠突前内侧, 故当尺骨冠突骨折 达到冠突高度 1/2时, 必定损伤前束。因此, Ⅱ型冠突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 应 注意尺侧副韧带的修复或重建。Ⅱ型骨折中 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骨 折, 长臂石膏管型固定患肢于屈肘 100° ~110° 位,同时前臂旋前, 3 周后行肘 关节功能练习。对于骨折块远端相连而近端向肘前移位的稳定性冠突骨折,可将 肘关节固定于伸直位, 利用紧张的肱肌将骨折块复位。此种复位方法只有当骨折 块与远端完整的骨膜相连时才可使用,对于明显移位的Ⅱ型骨折, 尤其是伴肘关 节不稳的ⅡB型骨折, 建议尽可能手术治疗 Ⅲ型: Ⅲ型冠突骨折, 由于影响肱尺关节稳定性, 均应手术治疗,同时探查尺侧副 韧带损伤情况, 避免遗漏对尺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 Ⅳ型: Ⅳ型冠突骨折, 由于冠突严重粉碎难以行复位内固定治疗, 故应取自体骨 重建, 重建后的冠突高度至少达到原冠突高度1/2 以上, 并重建尺侧副韧带以稳定 肘关节, 防止发生肘关节内侧不稳定。

冠突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式

冠突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式

冠突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式孤立的冠状突骨折并不常见,通常与肘关节脱位有关冠状突骨折约占肘部骨折的 10% 至 15%冠状突骨折的Regan 和 Morrey分类I型是由于冠状突在滑车上半脱位或脱位时的剪切力引起的冠状突尖端的骨折。

II型损伤涉及构成冠状突约一半的单个或粉碎的碎片。

III型骨折涉及超过一半的冠突。

II型或III型骨折可能是粉碎性的,这三种骨折都可能与肘关节脱位或其他损伤有关。

2003 年,O'Driscoll 等人。

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类系统,特别考虑了前内侧骨块。

1 型骨折累及尖端,2 型累及前内侧,3 型累及基部。

每种类型又分为亚型。

l 型骨折一般不需要固定,肘关节比较稳定在 II 型骨折中,多达 50% 的冠状突受累,肘部被认为是不稳定的。

在麻醉下进行检查。

如果在屈曲角度小于 40 到 45 度时发生后移,则认为残余关节不充分,必须稳定肱骨关节III型骨折这些损伤是最难治疗的,尺肱关节非常不稳定。

如果冠突是较大的碎片,没有粉碎,可以用螺钉或板螺钉固定,关节稳定。

如果粉碎,则使用钢板缝线固定。

如果骨块足够大,最好使用两个螺钉或钢板固定粉碎性骨折的缝合技术从尺骨鹰嘴逆行穿骨道缝合线应尽可能覆盖骨折碎片以及与碎片的肌腱腱膜缝合线与肘部 90 度弯曲时打结最终稳定肌腱从而稳定粉碎的骨折块其他的复杂合并损伤,需要修复相应的稳定结构肘部恐怖三联征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和肘关节脱位鹰嘴骨折脱位通常与较大的冠状突骨折有关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冠状突尖骨折、桡骨头骨折和 LCL 损伤后内侧旋转不稳由内翻旋转力力引起冠突前内侧小关节骨折和 LCL 破坏总结:了解肘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受伤机制,才可以更好的修复肘关节冠突骨折。

尺骨冠状突骨折两种手术方式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两种手术方式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两种手术方式分析尺骨冠状突骨发病率低,临床少见,诊断不难,但由于为关节内骨折且骨折块小,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本院自2009年2月~2013年11月分别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35例。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患者27例,术后配合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性47例,女性15例;年龄12~63岁。

致伤原因:摔伤17例,车祸4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和Morrey骨折分型分类:Ⅱ型45例,Ⅲ17例。

其中8例为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10例,合并桡骨小头骨折3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3例,合并肱骨远端骨折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4例。

术前有18例行三维CT重建,从空间上对骨折情况有明确的认识。

2手术方法2.1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肘前内侧S型切口,沿肱二头肌内侧缘向下,经桡侧腕屈肌和旋前圆肌之间分开,将正中肱动静脉拉向内侧,分开肱肌,显露尺骨冠状突骨折处,用0.8mm 的克氏针对骨折块进行复位临时固定,对于Ⅲ度的粉碎性骨折应在肘关节复位的情况下,以肱骨髁为模板进行复位,X线机透视证实解剖对位后,选择合适长度的T形微型钢板,将钢板依照冠状的形态塑形后固定。

2.2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方式活动肘关节,检查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决定是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有8例同时行肘后内侧切口辅助骨折块复位及尺骨鹰嘴骨折复位内固定,有6例合并有桡骨头颈部骨折同时行肘后外侧切口进行桡骨头复位及内固定。

3术后处理术后予抗炎止血治疗,并予消炎痛50mg口服2次/d,防止异位骨化,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48~72h拔出引流管,早期加强肘关节主被动伸屈及前臂旋转功能,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锻炼肘关节屈伸为主。

4结果本组总计62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经8~35个月,平均11.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参照HSS肘关节评分系统,根据术后症状,功能及活动范围改善情况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优(90~110分)23例,良(70~89分)10例,可(50~69分)2例,差(低于50分)2例(为合并异位骨化)。

早读冠状突骨折如何精准确定入路?详细介绍在这!

早读冠状突骨折如何精准确定入路?详细介绍在这!

早读冠状突骨折如何精准确定入路?详细介绍在这!导语冠状突是维持肱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结构之一,冠状突及桡骨小头在防止肘关节后脱位及半脱位上提供前部阻挡作用。

当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骨折时被称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这种复杂的肘关节损伤极易发生肘关节持续不稳定和早期关节僵硬,处理不当预后极差。

目前,治疗冠状突骨折的方法较多,在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上并没有统一的观点。

今天就给大家详解冠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值得大家借鉴学习!1背景•研究发现,肱尺关节60~70%的应力是由冠状突承受的(乙状切迹上半部),60%的面积没有尺骨支撑。

•冠状突是防治肘关节后脱位的重要结构,也是外侧副韧带完整时维持内翻稳定的重要结构。

•冠状突上有肱肌、斜索和旋前圆肌附着,同时尺侧副韧带附着在高耸结节。

•冠状突同时也是维持外翻稳定的重要结构。

随着肘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了冠状突对肘关节的重要性。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即使很小的冠状突骨折也可引起肘关节不稳定。

2冠状突Regan-Morrey分型•Ⅰ型冠突突尖部骨折•Ⅱ型为骨折累及冠状突,高度<50%•Ⅲ型为骨折累及冠状突(至冠状突基基底),高度>50%O'Driscoll分型(此分型有利于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Ⅰ型骨折累及冠状突尖,但不向内侧延伸到高耸结节,也不进入冠状突体部:•Ⅰa型骨折片<2mm,可以是单纯骨折,也可伴有脱位•Ⅰb型骨折片>2mm,大多伴有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这些骨折片大多包含附着的前方关节囊,区分这2个亚型的2mm是随意的,对治疗并无影响。

Ⅱ型骨折累及冠状突前内侧部:•Ⅱa型骨折线刚好从冠状突尖内侧延伸至高耸结节的前半部•Ⅱb型与Ⅱa型骨折一样,但累及到冠状突尖•Ⅱc型骨折延伸至冠状突前内侧壁和整个高耸结节Ⅲ型骨折累及冠状突基底,至少超过冠状突高度的50%:•Ⅲa型骨折单纯累及冠状突•Ⅲb型骨折伴有尺骨鹰嘴骨折3内侧副韧带前束:肱骨内上髁前部到尺骨滑车切迹内缘,内侧副韧带的主要结构,分为两部分,在整个肘关节屈伸过程中其中一部分保持紧张。

4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4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 讨 全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 t o t a l k n e e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T KA) 治 疗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我 院 行 TKA 患 者 的 临 床 情 况 。对 膝 关 节 进 行 术 前 及 术 后 HS S评 分 ,测 量 膝 关 节 最 大 屈 曲 度 ,记 录 术后 并 发 症发 生情况 。结果 平 均随访 3 4 . 9 个 月 ,术 前 术 后 患 膝 HS S评 分 分 别 为 ( 4 5 . 5 4 士7 . 6 7 )分和 ( 8 8 . 6 6 - 4 - 5 . 0 5 ) 分 ,术 前 术 后 患 采用 T KA 治 疗 膝
科 杂 志 ,2 0 1 0 ,2 4( 2 ) :2 1 5 - 2 1 8 .

临 床 研 究 与 报 道

全膝 关节置换治疗膝关 节骨性关节炎 1 0 5例 临 床 分 析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附属 第二 医 院 骨科 ( 泉州 3 6 2 0 0 0 )
【 摘 要 】
陈守 勃 叶景 芳
福建医药杂志 2 0 1 3 年4 月第 3 曼 卷第 2 期 u j n Me d』 , 垒
! : ! :
・ 4 1 ・
术 后肘关 节 功能锻 炼 的重要 性 已得 到 肯定 ,本
组患者中 3 9例 于 切 口拔 除 引流 片 后 即开 始关 节 屈
u l n a E J 3 .J B o n e J o i n t S u r g A m ,1 9 8 9 ,7 1( 9 ) :1 3 4 8 — 1 3 5 4 . E 2 ]蒋 协 远 ,王 大 伟 . 骨 科 临 床疗 效 评价 标 准 E M] . 北 京 :人 民卫

尺骨冠突骨折分型

尺骨冠突骨折分型

尺骨冠突骨折分型尺骨冠突是尺骨近端干骺部向前方的延伸部分,能够对作用于肘关节向后的应力起到静力性限制,是一个稳定肘关节的重要结构,与肘关节后方的尺骨鹰嘴一起构成尺骨滑车切迹。

冠突的外侧部分是构成一个较小的C形切迹的一部分,这个切迹与桡骨头结合形成上尺桡关节。

当肘关节屈曲至最大程度时,冠突与肱骨远端前方的冠突窝相接触。

由于尺骨近端宽度明显小于桡骨远端宽度,因此冠突向内侧延伸从而增加尺骨近端宽度以与肱骨滑车相适应。

这个由冠突延伸形成的所谓前内侧关节面,有大约60%的面积无尺骨近端干骺部支撑,在受到创伤时容易发生骨折。

冠突本身及其附近有众多结构附着。

内侧副韧带(MCL)的前束附着于冠突内后侧18.5 mm处的突起顶端,肘关节囊前方附着于冠突远端6.5mm处,而肱肌-腱膜复合体止于离冠突尖11mm处。

桡骨头环状韧带止于冠突外侧面,在桡骨头旋转活动时对其起到稳定作用。

冠突骨折一般在轴向应力通过肱骨滑车作用于冠突时发生,发生率相对较低。

冠突骨折很少单独发生,而通常与肘关节周围其它骨性或软组织损伤相伴随。

由此有研究者认为冠突骨折是诊断复杂性肘关节不稳定的标志。

Doornberg和Ring描述了引起不同特性冠突骨折的4种独特损伤机制:1.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引起小块的横形骨折;2.内翻加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引起前内侧突起骨折;3.某些特定类型的孟氏骨折合并存在通过鹰嘴的后方骨折脱位;4.肘关节向前方的骨折脱位。

后两种损伤机制通常会产生涉及冠突基底部的大块骨折。

Regan和Morrey根据侧位X片上冠突骨折块的大小将冠突骨折分为三型:I型为冠突尖的撕脱性骨折;II型为骨折块<50%冠状大小;III型为骨折块大小超过冠突大小的50%者。

图1.Regan-Morrey分型从标准侧位X线片或矢状位CT重建通过冠突最高点的层面上,以尺骨纵轴为基准,鹰嘴最高点与冠突50%的高度相当,其冠突最高点超过鹰嘴高度达到50%,示意图如下。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冠状突骨折的内固定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冠状突骨折的内固定
周 无差 异 。
A 复 常 ,2周 两 组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1 ( =0 0 , 8 周 有 显 著 差 异 ( < P .5) 4 P
00 ) 见 表 1 .5 , 。
一_ 攀 。 一 i 爨 两 较 [ 灞f i
多 次 实 验证 明联 合治 疗 1 5年 耐 药 ~ 为 0, 贺 维 力单 药 治 疗 5年 累 积 病 毒 学 而
是, 长期应用部 分病例 发生 耐药 j 本研 , 究对 拉米 夫定 耐药联合 阿德福 韦酯 治疗 患者 6 2例 ,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参 考 文 献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0 36 /.s . 07 s 1x 2 1 .
】 .9 0 04
耐药 1 % , 因此 , 1 对拉米夫定 耐药 的 C HB
联 合 治 疗 比较 换 用 贺 维 力 更 优 越 。
i 裹 两鞭 蘩抗操转攥比毅E 【 糊 铡 %
j ¨ 爨 l 溺 斌 勰潮
拉米 夫定 是 首 个 被 批 准 用 于 慢 性 乙
纽别 涪疗 组
对照 组
2 周 1 0
5精) (
2周 4 蓬 3 5
i (3 1 3) o

周i 2 ) 7 4
1 ) 7 6
薯 ¨ i
型肝炎 ( H 的核 苷类 药 物 , 过 十多 C B) 经
酸类药 。它在初治对 AL 、 V—D A、 J HB T N E 抗 原转 换和耐约 均显 出是有 效药 物。它
对 野株 和耐 约均 有 明 显 的抑 制 作 用 , 对 但
酯治 疗 。结 果 : 对 “ lr 常 ” 两 组 在 针 A J复 r , 1 2周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8周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4

冠状突骨折的套索缝合(suturelassotechnique)

冠状突骨折的套索缝合(suturelassotechnique)

冠状突骨折的套索缝合(suturelassotechnique)
目的:恢复肘关节前侧骨性支撑并保留前方关节囊的止点,并不要求获得解剖复位。

适应证:冠状突骨折严重粉碎,冠状突骨折块小,无法获得稳定固定的肘关节不稳定损伤。

手术操作:
⑴显露。

根据冠状突骨折类型,通过外侧或内侧入路显露冠状突骨折块、冠状突骨折床、前方关节囊和肱肌。

⑵缝线穿过关节囊(关节囊和肱肌)。

一根或两根2号或5号不可吸收缝线穿过冠状突骨折块所钻骨孔(冠状突骨折块大),或包绕冠状突骨折块(冠状突骨折块小),之后缝线穿过关节囊,或穿过关节囊和肱肌;缝线穿过关节囊(关节囊和肱肌)的缝合法有直接穿过或Krachow缝合法穿过。

Krackow缝合法,1986年,Krackow首次报道,最初用于修复髌韧带。

⑶钻骨孔。

用2 mm普通克氏针或2.3mm带孔的克氏针,自尺骨背侧嵴两侧,邻近关节面向冠状突骨折床(thebed of the fractured coronoid)钻2个骨孔,两个骨孔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宽但仍然在冠状突骨折床内;Zeiders建议在冠状突部位,两个骨孔之间的距离至少离开7 mm。

⑷复位和固定。

使用缝线穿过器(suture passer)或带孔的克氏针等器械将缝合线穿过骨孔。

尽可能复位骨折块,之后屈肘90°,用缝线和关节囊的张力拉紧骨折块,在尺骨背侧打结固定。

通常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解剖复位骨折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开复位内固定
(A-D):O’Driscoll type 2-2冠突前内侧骨折; (E) :LUCL完全损伤,UCL不完全损伤; (J-Q) LUCL损伤修复+冠突骨折小钢板及克氏针固定后13个月随访,患肘关节活动良好。
关节镜辅助通道下内固定
术后一年
Exchange rod arthroscopic techniques for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fracture of the ulnar coronoid process
冠状突前内侧骨折的治疗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贾建波
肘关节的解剖特点
前束:是抗外翻应力的主要稳定结构,起
至肱骨内上髁下方,止于冠状突前内侧面 的高耸结节。
肘关节的解剖特点
(1) 冠突尖
(3) 内侧副韧带前束
(2) 前方关节囊
冠突尖无关节囊附着
冠突桡侧的关节囊附着长度较尺 关节囊在冠侧突长附(着1的1.9范m围m VS 6.1mm)
肘关节的解剖特点
桡侧矢状面切片:A、B、C
Pr:0.6 mm Tr:2.6 mm
尺侧矢状面切片:D、E、F
Pu:0.3 mm Tu:1.7 mm
作者观点:关节囊厚薄对肘关节稳定性有影响,关节囊越厚则稳定性越强
C: The double-headed arrows indicate the thickness of the joint capsule at the proximal aspect (Pr:0.6 mm) and tip of the coronoid (Tr:2.6 mm) at the radial side of the coronoid. F: The double-headed arrows indicate the thickness of the joint capsule at the proximal aspect (Pu:0.3 mm) and tip of the coronoid (Tu:1.7 mm) at the ulnar side of the coronoid.
冠状突前内侧的解剖特点
尺骨轴线 鹰嘴尖和冠突尖连线
a线:从矢状轴上看约72%的冠突位于尺骨 内侧(8.7–20.1mm, 平均12.5mm)
b、c线:约60%冠突内侧无有效尺骨干骺 端支撑(c:平均7mm)
该解剖特点决定了尺骨冠突前内 侧在外界暴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
冠状突前内侧作用
I. 冠突切除>50%时肘关节稳定性 明显下降
的联合作用导致外侧副韧带撕裂 III. 肱骨远端同冠状突前内侧面发生撞击,导
致前内侧面骨折
单纯冠突前内侧骨折少见,常合并外侧副韧 带损伤、肘关节脱位、半脱位、鹰嘴骨折
冠状突骨折诊断
影像学诊断
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 (必要时行内翻应力位X线片)
CT+三维重建
双月征
肘关节MRI
明确骨折分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 Nhomakorabeaaverage, 840 mm2
FPM:屈肌-旋前肌群 ME:内上髁 MN:正中神经 UN:尺神经 HHFCU:尺侧腕肌肱骨头 UHPT:旋前圆肌尺骨头 RBUA:尺动脉返支 BT:肱肌腱 TH:肱骨滑车 MCL:内侧副韧带
Posterior approach
A Novel Approach
尺骨鹰嘴尖近端2cm开始向 下垂直沿尺骨脊延伸4cm
暴露尺神经,但维持其 在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
Anterior Approach
LABC:前臂外侧皮神经
微创手术治疗
克氏针+张力带
单纯修复LUCL
(A-D):O’Driscoll type 2-1冠突前内侧骨折;(E) :LUCL明显损伤; (F-H ):术中发现LUCL损伤;(I-N ):LUCL修复后30个月随访肘关节活动良好。
17具肘关节解剖
肘关节的解剖特点
Db:1.9mm Dc:4.7mm
The bone thickness on the coronoid tip from the proximal edge of the joint capsule attachment was Db; together,the cartilage and bone thickness was Dc.
(E) : UCL, LUCL无明显损伤 (F-H):经保守治疗后4年随访
肘关节活动良好
手术治疗
如何选择手术入路?
The optimal exposure interval for anteromedial coronoid fractures is unknown.
FCU-Splitting
冠突高度50%的分界线:经鹰 嘴尖作一与尺骨干平行的直线
冠状突骨折分型
O’Driscoll 分型:依据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块大小,强调了冠状突 内侧面的重要性,并揭示了伴随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VS 手术治疗
如何选择?
治疗策略
保守治疗
(A-D):O’Driscoll type 2-2 冠突前内侧骨折
Flexor Carpi Ulnaris (FCU)-Splitting
Exposed area,average, 1330 mm2
AM:冠突前内侧 Co:冠突尖; DH:肱骨远端 PB:MCL后束 R:桡骨头; ST:高嵩结节 PT:旋前圆肌 CF:屈肌腱起点
The extended medial elbow approach
冠状突骨折分型
Regan—Morrey分型,是根据骨折块的大小进行分类:
分型
描述
1 型 指冠突尖的骨折:骨折块<10% 的冠状突高度
2 型 指骨折块高度小于尺骨冠突 50%:单一骨折或粉碎 骨折,骨折块<50%冠状突高度。
3 型 指骨折块高度超过冠突高度 50%
冠状突高度:冠突尖至滑车切 迹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冠突重建
冠突自体骨(足舟骨或髂骨)重建
冠突假体置换
假体置换
小结
单纯冠突前内侧骨折少见,常为肘部多结构损伤 充分了解肘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和功能 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灵活选择手术入路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II. 冠突在维持肘关节伸展-内翻时 稳定性较屈曲-内翻时更重要
50% The mean decrease in load across all flexionangles was 10.1%, 50.4%, and 75.4% after removalof 50%, 75%, and 100% of the coronoid, respectively.
冠状突前内侧骨折的损伤机制
The mechanism of injury is an axial load with a varus torque usually from a fall on the outstretched hand.
I. 肘关节伸直外展(摔倒) II. 轴向、内翻应力和肘部后内侧旋转作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