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冠状突骨折概述

尺骨冠状突骨折概述
尺骨冠状突骨折概述

尺骨冠状突骨折概述

2011-08-08 本文行家:张锴博士

目录

?Regan Morrey分型(1989)

?尺骨冠状突O'Driscoll分型(2003)

?治疗

?并发症

Ⅰ型:Small fleck of bone 冠状突尖端撕脱骨折,可能是近期脱位的一个表现;

Ⅱ型:50 % of the height of the coronoid process or less 小于50%高度的冠状突受累;

Ⅲ型:More than 50 % of the height of the coronoid process. 大于50%高度的冠状突受累(骨折块可包括MCL前束止点);

1型骨折示意图

冠状突骨折

Regan-Morrey分型

冠状突尖骨折:骨折块高度≤2mm,骨折块高度>2mm;

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前内侧缘骨折,前内侧缘骨折+冠状突尖骨折;前内侧缘+高耸结节(±冠状突尖)骨折

冠状突基底部骨折:冠状突体部和基底部骨折;经鹰嘴骨折脱位时的冠状突基底部骨折

影响关节活动和肘关节稳定性的冠状突骨需要手术治疗;

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接骨板或者螺钉内固定术;

冠状突基底部骨折: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术,配合外固定支架;

冠状突骨折复位后增加肘关节稳定性;

术后早期固定不超过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

不稳定者可以应用铰链外固定支架;

肘关节后内侧不稳定;

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不愈合;异位骨化;关节僵硬

直视下行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

直视下行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 发表时间:2014-03-12T12:42:07.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李述斌邓禾李小军谭健王文礼 [导读]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高空作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性颈椎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其死亡率很高[1]。其中一部分为齿状突骨折。 李述斌邓禾李小军谭健王文礼 (四川达县人民医院骨科 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直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方法:2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部分伴有寰枢脱位患者行了直视下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结果:21例患者中通过不同的时间其骨折均得到了良好的愈合。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术中结合三维CT重建基本可以在直视下完成,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性,易于普遍推广。 【关键词】直视下齿状突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068-02 Look straight down through the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f 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s 【Abstract】 Objection Explore look directly downstream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reatment of atlantoaxial 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 Method 21 cases of odontoid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fracture of part of the patients under direct vision atlantoaxial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Effect: 2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fractures were good healing Conclusion: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CT reconstruction can be basically done under direct vision, the method that is simple and easy to master, can greatly reduce the risk of surgery, and easily popularized. 【Key words】 under direct vision odontoid fracture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高空作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性颈椎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其死亡率很高[1]。其中一部分为齿状突骨折。占颈椎骨折的7%-20%[2]。由于存在较高的不愈合率和潜在的对生命的威胁,因此多数均需要手术治疗。经寰枢侧块枢椎椎弓根置订融合固定临床效果显著[3-4]。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为三维固定,效果可靠为众多专家推从,但因为其高风险行和高难度让很多医生徘徊于门外。笔者致2008年3月致2011年7月2收治了21例患者,体会到了一套简单的方法,基本可以达到在直视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效果可靠,故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66岁平均41岁;车祸受伤11例,工地高处坠落6例,农村树上跌落4例。根据Anderson分型:11型16例,111型5例。入院后有神经症状者3例,伴寰枢椎脱位者8位。入院后均常规给予颈椎侧位及开口位X 片,三维重建CT和MRI检查。 1.2 术前治疗入院后对骨折有移位或伴有寰枢关节脱位者给予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从3公斤开始,每半小时加1公斤并照床旁X片,直到复位,复位后维持3公斤牵引,并且每12小时左右复查床旁X片观察是否再移位,对比较稳定的移位不重的骨折则行颈托固定。对伴有脊髓损伤的病人则在伤后8小时内严格按照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有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方案执行:首次剂量为MP30mg/kg,于15min内静脉注射,45min后以5.4 mg/kg.h连续静脉滴注23小时。伤后8小时以上的患者则给予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 1.3 手术方法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大约3天左右就安排手术,对脊髓有损伤者则稍微延迟,待逐渐恢复稳定后手术。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俯卧于脊柱专用弓型架上,保持颅骨牵引,根据需要调整头的高低。常规消毒铺巾行颈枕部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常规显露寰椎后弓、枢椎椎弓及椎板,其寰椎后弓的显露距离应该通过CT测量,据后弓结节不要超过1.5cm[5]。神经拨离子行骨膜下剥离勿伤及椎动脉。通过寰枢椎多个方位的三维重建CT可以测出其进钉的长度以及其准确的进钉点,然后再和暴露出来的相对照,有的患者左右均有所不同。对于寰椎相对较难,反复阅读CT和暴露的实物完全相吻合则可以用磨转做一标记,再用神经剥离子沿着标记的上下缘向前剥离直达逐渐膨大的寰椎侧块约距标记处3mm到5mm,再于椎管内探及内侧缘和标记外探及外侧缘,则整个椎弓根的走向和大小在直视下可以看见,从而可以准确确定进定方向,在原标记处用磨钻扩大加深可见明确的松质骨后,然后用手转缓慢转入,每入 2mm就用探针探查四周均为骨质后再入,寰椎椎弓根可以进入18-22mm,根据术前CT测量心中有数以及术中的手感确定,C臂透视满意后柠入直径为3.5mm的螺钉。同样的方式拧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相对容易些。对于寰枢椎螺钉的植入偏上偏内的原则。将预湾的棒植入椎弓根螺钉上固定。年龄偏大的患者给予取髂骨值骨融合,中青年患者直接固定,3—5月骨折愈合后取出。 1.4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2天,引流管拔出后则戴颈托起床活动,颈托常规固定3月。 2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8-4个月不等。术中出血平均120ml (100-250ml),手术平均时间120min(90-150min),术后3月左右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本组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不适和咳嗽,给予对症处理后消除,考虑为全麻插管所致。3例患者有枕颈部疼痛感,给予对症及理疗后,2例半年后消除,1例偶而依然觉得轻度疼痛。此3例均为融合的患者。没有给予融合的患者其颈部活动基本正常,仅4例偶有颈部不适感。1例脊髓损伤Frankel B级术后神经恢复致D级。 3 讨论 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环椎不稳的患者,其操作难度风险高而让很多骨科医生徘徊于门外或选用其它的不是很妥当的治疗方案,笔者所述的直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其难度,寰椎椎弓根固定技术操作难度大,为了防止造成椎动脉沟内的椎动脉损伤,术中要求寰椎后的骨质范围由寰椎后结节两侧的范围在15mm以内[5],具体多少可以根据CT测量,如果超过则用神经剥离子骨膜下剥离,同时用神经剥离子于椎管内从后外侧进入椎弓管探及椎弓根内缘,当探及内缘后再外剥离约5mm,同时以内缘为标准,在椎弓根上下剥离直达侧块的起始部,通过椎弓根的由上下则可以判断椎弓根的走向及进针点,如果与三维重建的CT进针点相吻合则可以用磨钻磨出可见较多松质骨的进针点,旋转攻丝,沿松质骨旋转进入,每2mm用探针探,直达所需深度,其内倾角根据进针点于探测的内和CT片而定,不是一成不变,每人都略有不同。枢椎相对容易,同样的方式探测出椎弓根内侧突,同时用神经剥离子可以出椎弓根部分上缘,沿上缘缓慢向外剥离则可见外缘,通过内外上缘,以及三维重建CT则可在直视下其进针方向,其进针点在内外侧缘的中心靠

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AAOS)(转载)

JAAOS: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由于尺骨的解剖较为复杂,尺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有时也会比较困难。随着对肘关节解剖以及生物力学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进来对这一损伤的治疗也有一些新的进展。详细的术前评估非常关键,如果没能恢复尺骨近端正常的解剖形态,往往会对肘关节术后的功能会产生明显的障碍。治疗选择包括解剖钢板、髓内装置、强韧的张力带材料等。对于某个骨折而言,必须认真分析X线片和CT影像,包括三位重建,才能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冠突骨折、鹰嘴骨折以及相关的肘关节不稳都可能会影响某个特定内固定装置的指征。深入认识尺骨近端的解剖细节和生物力学特征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结果。最近的一些概念,如尺骨近端背侧成角、冠突前内侧面的重要性以及鹰嘴的中间骨折块等,都对治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肘关节解剖复杂,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血管神经伴行,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常常具有一些特殊的挑战。此外,由于软组织的覆盖较为菲薄,更需要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谨慎处理。尺骨近端骨折复位不良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如挛缩、不稳、创伤

后关节炎以及功能障碍等[1-4]。很多骨折都需要手术固定,以便早期活动减少诸如关节僵硬、肘关节不稳以及创伤后关节炎等并发症[5]。 解剖 肘关节作为一个滑车关节(trochoid),由三个关节构成:近侧尺桡关节、肱桡关节和肱尺关节。肘关节的稳定性有赖于各个骨性结构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协调一致。冠突是一个重要的稳定结构,作为骨性的阻挡,可防止尺骨向后的轴向移位[6,7]。内侧副韧带,尤其是前束,是对抗肘关节外翻应力最主要的结构,而尺骨的外侧副韧带可防止旋转移位[3,8]。一般认为,桡骨头对于对抗外翻和后外侧旋转应力是一个相对次要的结构[8,9]。尺骨鹰嘴和冠突组成大乙状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小乙状切迹,位于尺骨近端的外侧面,与桡骨头相关节,构成近侧尺桡关节。大乙状切迹的关节面上有一横行的“裸区”,分隔鹰嘴和冠突,除裸区以外,整个关节面均有透明软骨覆盖[10]。 尺骨近端的形态变异很大,尤其是其冠状位和尺状位上的角度。尺骨近端矢状面的生理弯曲称为尺骨近端背侧角(proximal ulna dorsal angulation, PUDA)[11,12]。PUDA 存在于96%的人群中,对于个体而言,左肘和右肘的度数高度相关(r=0.86)[11]。平均PUDA约为6°,通常位于鹰嘴尖端以远5cm处。有研究显示,PUDA与肘关节总的关节活动度(ROM)相互影响,背侧成角越大,伸肘的终点会明显的下降[12]。Puchwein等[13]对尺骨近端平均内翻角进行了研究,这一角度是指鹰嘴轴线与尺骨中段轴线之间的交角,约为14° ± 4°。作者还发现,平均前屈角为6° ± 3°。在临床上,为了更好地指导手术治疗,有必要拍摄健侧肘关节的X线片,这对于确定

指骨钢板在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运用

指骨钢板在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运用 作者:陈传波,徐祥伟,张冰,王海军,张本萍 【摘要】对18例采用指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roberg 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良率88.8%。认为指骨钢板用于尺骨冠状突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肯定。 【关键词】尺骨骨折;指骨;钢板;内固定 尺骨冠状突骨折在肘部损伤中不多见,但常合并肘关节的脱位、肘部骨折等多种并发症。临床中,我们对Ⅱ型以上骨折行切开复位指骨钢板内固定,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19~63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摔伤5例,坠落伤8例,道路交通伤5例。左侧损伤8例,右侧损伤10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3例,肘关节后脱位2例,尺骨鹰嘴骨折2例,桡骨茎突骨折1例,肱骨髁损伤1例,尺神经损伤2例。根据Regan Morrey的分类标准[1]:Ⅱ型12例,Ⅲ型6例,术前行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类型。 2 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患者仰卧位,伤肢外展,旋后,上臂上止血带。取肘前S型切口,沿肱二头肌内侧缘向下,至肘关节转向前臂内侧,纵行切断肱二头肌肌腱腱膜,显露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游离后牵向内侧或外侧,自肱肌与旋前圆肌之间分离或纵行劈开屈肌群,牵向两侧即可显露关节囊及骨折,复位骨折块,并以0.8mm的克

氏针临时固定。对于Ⅲ型的粉碎性骨折应在肘关节复位的情况下,以肱骨髁为模板进行复位,C臂机透视证实解剖复位后,选择合适长度的T型或L型钢板经塑形后固定骨折,活动肘关节,检查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冲洗伤口上引流条,缝合各层,同时处理其他合并伤。术后行后臂石膏托屈肘位固定骨折1~3周。单纯冠状突骨折内固定者可不行外固定。术后1周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3 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9周,平均7.8周。根据Broberg Morrey 的评分系统[2]:评定患者肘关节功能,本组评分优13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8.8%。 讨论 1 尺骨冠状突的特点冠状突作为肘关节前柱和内侧柱的重要结构,起前方骨性支撑和内侧柱支持作用。冠状突骨折常合并肘关节的不稳定,活动时会出现半脱位或后脱位,若诊断或治疗不当,可导致如习惯性肘关节脱位、屈伸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肘关节僵硬、尺神经炎、异位骨化等。 2 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 (1)肘关节前侧入路:适用于粉碎性或非粉碎性的Ⅱ、Ⅲ型骨折,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前侧入路可更清楚显露骨折,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采用肘前入路时,注意适当游离穿旋前圆肌浅深头的正中神经,防止术中过度牵拉,产生神经症状或损伤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屈肌及旋前圆肌的分支。(2)肘关节内侧入路:适用于骨折块较大、较完整的非粉碎性骨折,或同时行尺神经探查时。采用内侧入路时,注意先游离

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年4月第7卷第2期Chin Orthop J Clin Basic Res,Apr 2015Vol.7,No.2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二) 杨进城 【关键词】寰椎关节;脱位;诊断;分型 中图分类号:R684.7,R68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66X(2015)02-118-06 继续教育 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颈脊髓压迫的病理改变。寰枢椎解剖位置特殊,脱位常进行性加重,引起高位颈脊髓压迫,造成延髓-颈髓损害,进而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寰枢椎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1寰枢椎脱位的分型寰枢椎脱位的分类分型方法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根据病因、脱位方式、脱位时间等进行分型。1.1按病因分型[1]根据病因可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外伤性、先天畸形性及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三大类,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包括齿状突骨折及寰椎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其他部位骨折等;先天性畸形寰枢椎脱位主要是由于枢椎齿状突发育障碍、颅底凹陷症、寰椎横韧带发育不全等枕颈交界区先天性畸形引起;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由寰枢椎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原发或继发性寰枢椎肿瘤等疾病破坏寰枢椎正常结构所引起。1.2按脱位方式分型[1-3] 根据寰枢椎脱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旋转脱位、垂直脱位和侧方脱位等。前脱位最为常见,多因寰椎横韧带断裂引起。后脱位则相对少见,往往合并齿状突骨折。旋转脱位根 据脱位程度、脱位方向、是否合并侧块关节交锁固 定等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亚型(即Fielding 分 型[4-6]):Ⅰ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部分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寰齿关系不变,寰齿前间隙 (atlas-dens interval ,ADI )<3mm ;Ⅱ型,寰椎一侧 侧块向前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3mm <ADI <5mm ;Ⅲ型,寰椎两侧侧块向前移位,ADI >5mm ;Ⅳ型,寰椎向后移位。 1.3按脱位时间分型 根据寰枢椎脱位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新鲜脱位和陈旧性脱位。新鲜脱位一般是指3周以内获得 确诊的脱位,而脱位时间超过3周即可定义为陈旧 性脱位。1.4其他分型 尽管前述分型从不同角度对寰枢椎脱位进行 DOI :10.3969/j.issn.1674-666X.2015.02.010 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E-mail :gdgkyjc@https://www.360docs.net/doc/1d3533614.html, ·· 118

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采用后正中入路行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17 例,男11 例,女6 例;年龄17~56 岁,平均34.7 岁。根据Colton分类,Ⅱc 14 例,Ⅱd 3 例。新鲜骨折(受伤2周内)15 例,陈旧性骨折2 例。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行肘关节被动和主动屈伸活动。从中立位开始,每天增加10°,1周后在健肢的帮助下加大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每天3~4次,每次10~15 min,要避免引起疼痛和拉伤关节。3周后去除三角巾,加强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0 min,出血量200~300 mL。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17周,平均13.6周。按照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9 例,良4 例,可3 例,差1 例;优良率为76%。结论尺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肘关节骨内固定术 复杂尺骨鹰嘴骨折多由直接暴力作用于肘后侧所致,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治疗不当常可导致肘僵硬、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是AO组织推荐的张力带固定技术,但对于粉碎的骨折,可导致鹰嘴变短,疗效不佳。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

7月采用尺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尺骨鹰嘴骨折17 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 例,男11 例,女6 例;年龄17~56 岁,平均34.7 岁。根据Colton分类[1],Ⅱc 14 例,Ⅱd 3 例。新鲜骨折(受伤2周内)15 例,陈旧性骨折2 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采用颈部肌间沟组织麻醉,取仰卧位,将前臂置于胸前,使用后正中入路,常规游离保护尺神经。在复位过程中,可先用克氏针髓内固定,骨折复位后,将钢板置于尺背侧,钢板最近端的1~2枚螺钉呈90°垂直方向拧入[2],可加强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有明显骨缺损者一期行植骨术。 1.2.2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安放镇痛泵。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白天行肘关节被动和主动屈伸活动,活动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夜晚以石膏托保护。从中立位开始,每天增加10°,1周后在健肢的帮助下加大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每天3~4次,每次10~15 min,要避免引起疼痛和拉伤关节。2周后夜晚去除石膏托,3周后去除三角巾,加强主动功能锻炼。8~12周后开始力量锻炼(提重物锻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自2007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尺骨冠状突骨折19例,其中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18例。在手术治疗中,其中修复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关节囊1例(尺骨冠状突未处理),尺骨冠状突摘除2例,手术内固定15例。结果对19例患者进行随访,X线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w。结论根据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术式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初期疗效好。 标签:尺骨冠状突;肘关节;骨折;内固定 尺骨冠状突是维持肱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骨性结构之一,与桡骨头共同提供前方阻挡作用,防止肘关节后脱位[1]。尺骨冠状突骨折在临床上不常见,常合并肘关节后脱位,肘部韧带断裂、关节囊损伤以及其他骨性结构的损伤。自2007年1月~2013年1月笔者共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19例,疗效较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14~70岁,平均38岁。左侧12例,右侧7例。摔伤9例,交通事故伤3例,坠落伤6例,开放性骨折1例,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合并骨与软组织损伤15例。均为新鲜骨折,未见陈旧性骨折。 1.2骨折的分型与合并的肘部损伤根据O’Driscoll等分型[2],Ⅰ型2例(Ⅰa型),Ⅱ型10例(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6例),Ⅲ型7例(其中Ⅲa 型5例、Ⅲb型2例)。肘部合并损伤桡骨头骨折4例,肘关节后脱位2例,尺骨鹰嘴骨折2例,肱骨外上髁骨折2例,肱骨外髁骨折2例,桡骨颈骨折、肱骨小头骨折各1例,肱骨内髁骨折2例,尺神经损伤与桡神经损伤各1例。 1.3方法 1.3.1手术入路肘内侧切口:自肘横纹外侧沿肘横纹至其内侧时转向前臂内侧,纵行切断肱二头肌腱腱膜,显露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游离后牵向内侧或外侧,自肱肌与旋前圆肌之间分离或纵行劈开肱肌,牵向两侧,即可显露关节囊及骨折,之后切开尺骨内侧骨膜,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取肘关节内侧入路时分离并保护尺神经,对合并的肱骨内上髁可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修复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对于后侧入路主要适用于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的患者,并在术中注意保护尺神经。 1.3.2内固定方法直视下充分显露尺骨冠状突,用2枚1.0mm的克氏针自尺骨冠状突骨折块中上部垂直于骨折线自前向后向尺骨背侧穿出固定,然后在尺骨近端骨折块两侧用1.5mm的克氏针分别打孔,然后对折钢丝,经孔穿出对折的钢丝挂于尺骨背侧的克氏针上,然后屈曲肘关节”8”字交叉打结拧紧。剪短尺背

32例肘关节脱位与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32例肘关节脱位与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为完善尺骨冠状突处骨折兼合肘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方法,强调内部固定联合外部固定架治疗的理想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所治疗的32例尺骨冠状突处骨折兼合肘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对全部患者使用常规性固定或内部骨质固定联合外部支架固定的治疗方法,并且进行1年~5年的跟访,确定治疗结果。结果到目前为止,32例骨折患者的预后结果较为理想,关节脱位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为0%。结论尺骨冠状突是关节间相连与活动的重要节点,若患者发生关节脱位时联合放生尺骨冠状突处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不理想,使用内部固定联合外部支架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结果。 标签:肘关节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治疗 尺骨是人体前臂的骨组织之一,远端冠状突是连接肘关节、保证关节活动性的重要骨组织。在某些情况下前臂受力会导致肘关节脱位的同时发生尺骨远端冠状突处发生骨折,这种现象较为少见[1],临床治疗也尚无统一治疗定论。本文主要以内部固定联合外部支架的治疗方式对该种骨折类型的治疗效果做分析以及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这2年间所治疗的尺骨冠状突出骨折兼合关节脱位患者,共32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1岁~6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5.2±3.1)岁。根据受伤原因对患者进行分类:高出坠落者19例,车祸受伤者8人,其他意外患者5例。初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从检查结果分类:Ⅰ型骨折患者17例,Ⅱ型骨折患者11例,Ⅲ型骨折患者4例。从骨折闭合程度分类,32名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1.2方法使用非手术性常规骨折固定患者9例,这9例患者均屬于Ⅰ型骨折类型,可进行关节复位处理,复位后冠状突处骨折影像分析结果显示无明显位移,骨折截面较大,随决定使用石膏固定。另外23例患者的骨折情况较为严重,需进行手术处理。具体手术操作:大臂根部做止血带,全臂施麻,手术切口由前臂处入,作”S”状,由肘屈处算起,沿前臂内侧做5cm切口,避让主神经以及主动脉。现冠状突后,如骨折面较大,使用骨针与克氏钉进行固定;如骨折面较小,于近骨处打孔,由线牵引于肱骨与冠状突间,收紧,使断骨与原骨紧密贴合。外部使用石膏进行固定,如患者情况较为严重使用外部支架进行固定。固定是保持肘屈90°,外部固定时间为1~7w不等。拆架后患者需进行为期1~4w的康复练习。 2结果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5-09-07T16:16:38.8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葛志勇秦增华 [导读] 省沭阳南关医院尺骨冠状突骨折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合并肘关节不稳定现象。 葛志勇秦增华省沭阳南关医院江苏沭阳 2236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法。我院从2003 年10 月~2014 年12 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4 例,女12 例,年龄6~49 岁,平均28.5 岁,损伤原因:跌伤27 例,车祸9 例,后者均有不同程度合并伤。X 线片表现: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27 例,合并肘关节后脱位9 例,骨折类型:基底部骨折15 例,冠状突尖部骨折21 例,36 例中12 例误诊,其中3 例误诊为肱骨头骨折,9 例误诊为Ⅱ型肱骨内上踝骨折,均于手术治疗中发现为尺骨冠状突骨折。结果:36 例随诊时间最短3 月,最长16 月, 平均4.5 月,其中经非手术治疗15 例全部临床愈合,手术内固定中3 例克氏针松动退出致骨块移位坏死,再次手术切除,15 例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5—3月,平均2.3 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伸0°?130°18 例,伸0°?屈110°9 例,伸10°?屈130°9 例,其中作骨切除者无习惯性肘关节脱位倾向。 【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治疗;诊断【中图分类号】R68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80-01 尺骨冠状突骨折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合并肘关节不稳定现象。对于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非手术治疗,另一种是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尺骨冠状突骨折解剖部位较复杂,手术难度较大,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做好内固定操作,提高手术疗效。我科自2003 年以来收治尺骨冠状突患者36 例,为了分析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本文对3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6 例,男24 例,女1 2 例;年龄6~49 岁平均28.5 岁,损伤原因:跌伤27 例,车祸9 例,后者均有不同程度合并伤。X 线片表现: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27 例,合并肘关节后脱位9 例,骨折类型:基底部骨折15 例,冠状突尖部骨折21 例,36 例中12 例误诊,其中 3 例误诊为肱骨头骨折,9 例误诊为Ⅱ型肱骨内上踝骨折,均于手术治疗中发现为尺骨冠状突骨折。 2 治疗方法2.1 手术治疗取肘内侧切口,长约3~5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游离保护尺神经,凿断肱骨内上髁或于近止点部切断前臂屈肌腱起始部,向下牵开,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骨折部,清理关节积血,复位后进行内固定,本组采用细松质骨螺钉固定9 例,克氏针交叉固定6 例,对骨块较小的尖部骨折作切除6 例。然后克氏针交叉固定凿断之肱骨内上髁或用7 号线缝合切断的前臂屈肌腱起点。术后须石膏托功能位固定 3 周。拆除后加强肘关节伸屈锻炼。 2.2 非手术治疗采用手法复位或撬拨复位屈肘90°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1~1.5 月,本组有15 例。 3 结果36 例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最短3 月,最长16 月,平均4.5月,其中经非手术治疗15 例全部临床愈合;手法内固定中3 例克氏针松动退出致骨块以为坏死,再次手术切除,15 例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5~3 月,平均2.3 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伸0°□130°18例,伸0°□屈110°9 例,伸10°□屈130°9 例,其中作骨切除者无习惯性肘关节脱位倾向。 4 讨论4.1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诊断要点我们通过总结分析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①尺骨冠状突骨折肿胀和压痛的肘关节前下方明显。②合并肘关节脱位的冠状突骨折多为后脱位,而肱骨内上髁骨折为合并侧方脱位,③熟悉肘关节X 线解剖及儿童肘关节骨化中心的形成,通过排除法确定诊断,④肘关节内侧切口适宜于肱骨内上髁骨折与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处理⑤仔细观察半月切迹是否圆滑[1]。若有阶梯存在,可能有冠状突骨折⑥CT 扫描能协助诊断。 4.2 尺骨冠状突的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①骨折无明显移位②手法复位成功者,对骨块较小者也可行撬拨复位,术后屈肘功能位固定,使肱肌松弛,有助于骨块复位与稳定,骨折愈合后拆石膏功能锻炼,本组15 例经随访发现肘关节功能复位满意。手术治疗适用于:①小骨块移位明显而手法复位失败者。②骨块进入关节腔而造成关节绞索者。手术要点是保护尺神经、恢复半月切迹光滑,对较大骨块可自尺骨背侧用一枚松质骨螺钉固定,骨块小者用二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或两边钻孔粗丝线捆扎固定[2]。对骨片很小不易固定者,若冠状突关节面丧失小于1/2,可行骨块切除,我们对行骨块切除的6 例随访长达16 个月,未发现有习惯性肘关节脱位发生。尺骨冠状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 月。因该处属干骺端松质骨,有肱骨附着血运佳,故容易愈合。 4.3 手术人路方式的选择在尺骨冠状骨折手术治疗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应根据患者有无肘关节损伤以及肘关节损伤程度选择入路方式。如果患者为冠突前内侧面出现单纯骨折,手术可选择肘内侧入路方式;如果患者伴随桡骨头骨折,手术时可采用肘外侧入路方式。不建议采用周前侧入路方式,因此这种手术方式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肱动脉及正中神经造成损伤影响,且会损伤患者的软组织,增加患者异位骨化及肘关节僵直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姚琦,陈迎春,张亘瑷.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10(07):162-163.[2]游朝勇,陆大明,张振文.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08(33):114-115.

四肢骨折分型大全

上肢骨折 ? 锁骨远端骨折 ? ? 锁骨中段骨折 ? ? 肩锁关节脱位 ? ? 肱骨近端骨折 ? ? 肱骨干骨折 ? ? 肱骨远端骨折 ? ? 肱骨小头骨折 ? ? 尺骨鹰嘴骨折 ? ? 尺骨冠状突骨折

? ? 桡骨远端骨折 ? ? 孟氏骨折 ? ? 盖氏骨折 ? 1 锁骨远端骨折 Neer分型 TypeⅠ: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远端,导致微小的骨折移位,肩锁关节保持完整;TypeⅡA:骨折发生在锥形韧带内侧;

TypeⅡB: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中间,锥形韧带断裂;TypeⅢ: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远端,累及肩锁关节;TypeⅣ:骨折发生在未成年人,干骺端和骺线分离;TypeⅤ:小的下方的锁骨骨折块连接着喙锁韧带。 最常用的是Ⅰ---Ⅲ型。 Robinson分型 TypeA:皮质不连型骨折:1、关节外;2、关节内;TypeB:移位型骨折:1、关节外;2、关节内。 2 锁骨中段骨折 Craig分型 Ⅰ型:很小移位; Ⅱ型:有移位; Ⅲ型:关节内骨折;

Ⅳ型:骨骺分离; Ⅴ型:粉碎性骨折 3 肩锁关节脱位 Allman分类法 Ⅰ度:肩锁关节扭伤,没有明显脱位; Ⅱ度:肩锁关节部分脱位; Ⅲ度: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 4 肱骨近端骨折 Neer分类(四部分类) 第1部分:肱骨头关节面,轻度移位骨折。 第2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肌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第3部分:包括小结节和其附着的肩胛下肌。 第4部分:包括结节下或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

5 肱骨干骨折 AO/ASIS分型 A型为简单骨折,仅有1条骨折线,其下再分3组,其中A1型为螺旋型骨折,A2型为斜形骨折,A3为横形骨折。 B型为楔形骨折,有3个以上的骨折块,复位后主要骨块之间有接触。 C型为复杂骨折,有3个以上的骨折块,复位后主要骨块之间没有接触。

枢椎齿状突骨折

枢椎齿状突骨折 【概述】 枢椎齿状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中占10%~15%,不幸的是,仍不时有齿状突骨折在首次就诊时被漏诊的报道。任何外伤后出现颈部持续疼痛和僵硬,伴或不伴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当给予反复的X线检查,包括CT检查,以免可能的齿状突骨折遗漏。 【诊断】 详尽、准确的受伤史和体格检查,常能使医师考虑到这种损伤的可能。摩托车事故是年轻人群中齿状突骨折的常见原因,在老年人群中这各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是简单的坠落。枢椎齿状突骨折伴后脱位是比伴前脱位更加严重的损伤,出现神经症状的概率也更大,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X线检查是诊断齿状突骨折的主要依据和手段。当诊断有怀疑时,应反复拍片,加摄断层片或行CT检查,MRI检查可提供脊髓损伤的情况。在横切面上,齿状突和脊髓各占椎管矢状径的1/3,余1/3为缓冲间隙(图1)。成人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之间距离(AO间距)为2mm~3mm,儿童略大,为3mm~4mm,超出这一范围即应考虑有齿状突骨折和/或韧带结构断裂。开口位片上齿状突两侧不对称,亦应怀疑该部位的损伤。清晰的开口位片可以显示齿状突骨折及骨折类型。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及前或后的移位和

是否有寰枢椎脱位。另须注意有无合并颈枕部其他部位的畸形和骨折。 图1 齿状突和脊髓各占椎管矢状的1/3 诊断需与寰椎横韧带断裂、横韧带撕脱及寰枢椎后脱位相鉴别。横韧带断裂时AO间距超过5mm,齿状突完整。横韧带撕脱时可见开口位片上的寰椎侧块间出现不规则骨块,CT横扫可明确诊断,显示寰椎侧块面的小缺损及游离骨块。寰枢椎后脱位在侧位X 线片上显示前弓与齿状突位置颠倒,在齿状突前方或顶端有时可有小的骨折碎片存在。此外需注意有无合并枕颈部畸形。如寰椎枕化、颅底扁平等。 一个齿状突骨折的诊断应包括以下五点:(1)齿状突骨折的类型;(2)有无移位及方向;(3)有无神经损伤;(4)有无伴髓的邻近骨骼和软组织损伤;(5)有无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 【治疗措施】

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尺骨冠突的解剖特点 尺骨冠突与尺骨鹰嘴构成尺骨半月切迹, 与肱骨滑车构成紧密匹配的屈戌关节。尺骨冠突不仅是肱尺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前关节囊和肱肌的附着点, 起阻止肱二头肌、肱肌和肱三头肌牵拉尺骨向肘后移位的作用, 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同时, 尺骨冠突内侧缘高度1/2 处是尺侧副韧带前束的附着部, 当冠突骨折时, 常合并该韧带损伤,尺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主要结构, 在对抗肘外翻应力方面起主要作用, 如该韧带损伤, 将导致肘关节外翻不稳定。 对冠突软组织附着研究表明:Ⅰ型骨折区为冠突尖部, 并无关节囊附着;Ⅱ型骨折区为肘关节前方关节囊附着点;Ⅲ型骨折区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及肱肌的附着点。 四柱理论: 将肘关节结构性稳定系统称为肘关节的稳定环, 并将其分为内、外、前、后四个柱。内侧柱由肱骨内侧髁、冠突和尺侧副韧带组成, 外侧柱由肱骨外侧髁、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组成, 前柱由冠突、前关节囊和肱肌组成, 后柱由尺骨鹰嘴、后关节囊和肱三头肌组成。 其中任何一柱的损伤都将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由此可见, 冠突既是前柱的主要组成部分, 又是内侧柱的主要组成部分, 冠突是前柱和内侧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其损伤时, 将致肘关节前方和内侧不稳定。因此, 在治疗尺骨冠突骨折时, 恢复或重建冠突的高度和形状, 以及

修补或重建尺侧副韧带前束, 显得非常重要,对维持肘关节的稳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O'Driscoll认为, 维持肱尺关节的稳定须具备三个条件: 完整的关节面、完整的内侧副韧带前束和桡侧副韧带复合体。 因此, 对冠突骨折的治疗应首先恢复骨性解剖结构, 其次应重视内侧副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以期获得一个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础。 尺骨冠突骨折的损伤机制 肘关节主要为屈伸运动, 肘关节后脱位较其他方向脱位多见。尺骨冠突骨折多在跌倒时伸肘、前臂旋后位手掌撑地, 外力沿前臂传导至肘部, 使尺骨被推向后方, 冠突撞击肱骨远端所致, 常合并尺侧副韧带撕裂。尺骨冠突骨折和尺侧副韧带撕裂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 极易引起习惯性脱位

尺骨鹰嘴及近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炼狱般的(尺骨鹰嘴及近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by小兔快跑 因为骨折后各种疼痛太难忘了,因为手术后康复期的无助,以及看到有几个病友因为治疗不当带来更大的疼痛或者已经致残。所以把受伤过程及康复训练都记录下来。 2014年11月13日,一大早,我框ci框ci的到了单位,一路小跑,奔赴饭堂。之后的半年,噩梦般的日子也就此顿早饭拉开了序幕。 拿好吃饭的家伙事,开开心心,去打饭。结果没瞅着脚下,一个约十五厘米高的铁壳(内包电线,用于给食物加热的线路)把我着实绊了一脚,一歪,栽倒在左侧,于是下意识的用左肘子支撑了一下,当时有点疼,但是又没那么疼,爬起来之后,有一种特别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胳膊疼的抬不起来,就是这些反应。好在我是个喜欢带围巾的人,赶紧让大萌子用围巾把胳膊吊起来了,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怀疑自己骨折了,想办法固定起来,防止进一步错位。当时我感觉没辣么疼,那会还不知道已经骨折了。 接下来就是拍片什么的,大夫通知你各种噩耗。开始自己不接受,慢慢的事情摊到你身上,你就自然而然的想通了。 11月24日,做的手术,钢板加钢钉内固定手术。 给我做手术的是积水潭人很好的郭祁大夫,手术很成功。推我出手术

室的时候他专门跟我交代,说我这个切开近端是粉碎性质,定的已经尽力紧了,康复时要多注意。至此康复大计完成了40%,剩下的60%就是康复训练了。 手术后的难熬不再赘述,一个字疼。 术后第二天拆纱布,然后要求下床溜达,我的感觉是天旋地转,地好陌生啊。好在我有个胖墩子老公,结结实实的被我揪着。第三天,漂亮的护士美眉来给我做了一次胳膊康复锻炼。越早开始锻炼越好,越早锻炼越疼,要注意方式:缓慢再缓慢,慢慢伸直到极限,慢慢弯曲到极限。第四天,出院啦,因为后面还排了一堆子人做手术呢。 回家后,每天锻炼两次,每次练习伸直弯曲一次,因为对于这个可怕的康复练习疼痛和未来没有任何想法和心理准备,以至于我在最初的一周没怎么使劲练习,现在看来,那些疼痛真的是必须要忍的!疼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到今天已经是手术后快半年了,每一天还是疼(大于骨折当天的疼)。 因为无知,受伤后对于康复完全没有概念。去复查,被大夫狠狠批了一顿。(看见过几列因为无知或者治疗不当后来致残!最后不得不来博爱康复医院继续康复,但是希望渺茫,因为康复最佳期已经过了),

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尺骨冠突的解剖特点 尺骨冠突与尺骨鹰嘴构成尺骨半月切迹, 与肱骨滑车构成紧密匹配的屈戌关节。尺骨冠突不仅是肱尺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前关节囊和肱肌的附着点, 起阻止肱二头肌、肱肌和肱三头肌牵拉尺骨向肘后移位的作用, 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同时, 尺骨冠突内侧缘高度1/2 处是尺侧副韧带前束的附着部, 当冠突骨折时, 常合并该韧带损伤,尺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主要结构, 在对抗肘外翻应力方面起主要作用, 如该韧带损伤, 将导致肘关节外翻不稳定。 对冠突软组织附着研究表明:Ⅰ型骨折区为冠突尖部, 并无关节囊附着;Ⅱ型骨折区为肘关节前方关节囊附着点;Ⅲ型骨折区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及肱肌的附着点。 四柱理论: 将肘关节结构性稳定系统称为肘关节的稳定环, 并将其分为内、外、前、后四个柱。内侧柱由肱骨内侧髁、冠突和尺侧副韧带组成, 外侧柱由肱骨外侧髁、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组成, 前柱由冠突、前关节囊和肱肌组成, 后柱由尺骨鹰嘴、后关节囊和肱三头肌组成。 其中任何一柱的损伤都将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由此可见, 冠突既是前柱的主要组成部分, 又是内侧柱的主要组成部分, 冠突是前柱和内侧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其损伤时, 将致肘关节前方和内侧不稳定。因此, 在治疗尺骨冠突骨折时, 恢复或重建冠突的高度和形状, 以及

修补或重建尺侧副韧带前束, 显得非常重要,对维持肘关节的稳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O'Driscoll认为, 维持肱尺关节的稳定须具备三个条件: 完整的关节面、完整的内侧副韧带前束和桡侧副韧带复合体。 因此, 对冠突骨折的治疗应首先恢复骨性解剖结构, 其次应重视内侧副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以期获得一个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础。 尺骨冠突骨折的损伤机制 肘关节主要为屈伸运动, 肘关节后脱位较其他方向脱位多见。尺骨冠突骨折多在跌倒时伸肘、前臂旋后位手掌撑地, 外力沿前臂传导至肘部, 使尺骨被推向后方, 冠突撞击肱骨远端所致, 常合并尺侧副韧带撕裂。尺骨冠突骨折和尺侧副韧带撕裂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 极易引起习惯性脱位

尺骨冠突骨折新型手术入路资料

手术技术:尺骨冠突骨折的新型手术入路 2014-12-05 10:16来源:丁香园作者:第五十七回 字体大小 -|+ 目前已经有多种适用于显露尺骨冠突骨折的手术入路。最理想的手术入路应该是在不影响手术视野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分离,从而降低术后异位骨化以及关节僵硬形成。美国学者Shukla DR 等通过一例冠突骨折病例介绍了一类新型手术入路。该患者为65 岁女性,因摔伤导致其左尺骨冠突前内侧关节面骨折。查体发现患者伴肘关节顽固性后内侧不稳,即使在屈肘90°位也不能维持关节复位,因此对其采用手术治疗。

图1 (A)左肘关节侧位、(B)左肘关节前后位X 片、以及(C、D)矢面位CT 扫描图像均显示冠突骨折。 患者体位: 平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屈肘各90°位,前臂置于McConnell 肩关节托架上。 图2 手术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并将患肢置于McConnell 前臂托架上。 皮肤切口: 从鹰嘴尖近端2cm 处开始向远端沿尺骨嵴延伸4cm。

图3 肘关节后方皮肤切口示意图,自鹰嘴尖近端2cm 处开始,并沿尺骨嵴向远端延伸4cm。 手术操作: 1、于皮下钝性小心分离,显露并游离出尺神经,但保持其原始位置不变; 图4 手术剥离平面示意图,骨膜下剥离以分离尺侧腕屈肌附着。找到尺神经并打开神经鞘,但保持其处于解剖位置不变。 2、沿尺骨嵴内侧从后向前剥离前臂屈肌旋前圆肌肌腹;辩认出断裂的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后束以及鹰嘴关节面内缘;

图5 本示意图显示牵开屈肌旋前圆肌以显露骨折的冠突和内侧副韧带(本例为内侧副韧带后束断裂)。A-MCL 表示内侧副韧带前束,P-MCL 表示内侧副韧带后束。 3、紧经尺骨骨质继续向前方分离显露尺骨冠突关节面前内侧部骨质,确认冠突骨折块;此时对肘关节施加内翻应力,可见明显的后内侧不稳;

脊柱骨折诊治指南

脊柱骨折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脊柱骨折(Spinal fractures)多见男性青壮年。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为由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压伤、汽车压撞伤或火器伤。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治疗不当的单纯压缩骨折,亦可遗留慢性腰痛。 分类 (一)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1、单纯性契形压缩性骨折(Simple wedge compression fractures) 这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量,使脊柱向前屈曲所致,后方的结构很少受影响,椎体通常成契形。该型骨折不损伤中柱,脊柱仍保持其尊稳定性。此类骨折通常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身体猛烈屈曲,产生了椎体前半部分压缩。 2、稳定性爆破型骨折(Stability fracture blasting type) 这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通常亦为高空坠落伤,足臀部着地,脊柱保持正直,胸腰段脊柱的椎体受力最大,因挤压而破碎,由于不存在旋转力量,脊柱的后柱则不受影响,因而仍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但破碎的椎体与椎间盘可以突出于椎管前方,损伤了脊髓而产生神经症状。 3、不准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的结果。暴力来自Y轴的轴向压缩以及顺时针的旋转,可能还有沿着Z轴的旋转力量参与,使后柱亦出现断裂,由于脊柱不稳定,会出现创伤后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4、 Chaece 骨折为椎体水平撕裂性损伤。以往认为暴力来自沿着X轴旋转的力最大,使脊柱过伸而产生损伤,例如从高空仰面落下,着地时背部被物体阻挡,使脊柱过伸,前纵韧带断裂,椎体横形裂开,棘突互相挤压而断裂,可以发生上一节椎体向后移位。而目前亦有人认为是脊柱屈曲的后果,而屈曲轴则应在前纵韧带的前方,因此认为是脊柱受来自Y 轴轴向牵拉的结果,同时还有沿着X轴旋转力量的参与,这种骨折也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 5、屈曲(buckling)-牵拉型损伤屈曲轴在前纵韧带的后方,前柱部分因压缩力量而损伤,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力量而损伤,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力量损伤,中柱部分损伤表现为脊椎关节囊破裂,关节突脱位,半脱位或骨折,这种损伤往往还有来自Y轴旋转力量的参与,因此这类损伤往往是潜在性不稳定型骨折,原因是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都有撕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