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引领课1

合集下载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第3课时精读引领课——《盼》《爸爸的计划》+《腊八粥》《小蒙戛坐汽车》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与拓展阅读,学习借助环境描写与人物细节刻画来表达心理的方法。

2.继续领会作品的立意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凸显中心意思。

3.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童真童趣。

二、教学过程(一)借助文字,感受人物心理。

1.《盼》这篇课文对“盼”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生动逼真,我们读来感同身受。

2.再次走进这篇课文,找出文中你最欣赏的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由。

(1)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2)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3)“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

”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

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4)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3.小结与仿写:我们可以借助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比如:有一天你考砸了,偏偏老师要让父母在试卷上签字,你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签字这件事,你的心理活动有哪些试着写上一两句。

(二)聚焦立意,习得创作方法。

1.《盼》这篇课文的立意是什么围绕中心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学生交流。

提示:全篇课文都是在写“盼”,自从有了新雨衣之后,就一直在盼望着下雨,渴盼着穿上新雨衣在雨中漫步的快乐惬意,暗含“有梦想,有追求,就有希望”的道理。

精读引领课

精读引领课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 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自主学习单
自主学习《香港,璀璨的明珠》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喜欢的句段,写 下感受。 2.找出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 写法。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和结构来写的。
1、小练笔:试着写一写银杏树一年四季 的样子,注意抓住特点。 2、推荐阅读丛书《旖旎的风光》《烟 台的海》《高原名城----大理》等文章, 体会写作顺序。
自主学习提示
小组合作学习4、5两个自然段,找出作 者用词生动和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句子画 下来。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 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 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 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 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 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 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 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夏秋冬来自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去 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 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 么喜欢它。也可以写下感 受。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 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 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 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 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 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 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 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 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 花坛。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 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 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 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 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 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 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 花坛。

1.精读引领课《司马光》

1.精读引领课《司马光》

涌出。
文言文:水迸,儿得活。
现代文:水涌出来了, 小孩得救了。
24.司马光 回顾课文,复述故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
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
【庭】庭院。
【瓮】口大肚小的陶器。
【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
借助注释,讲故事。
【迸】涌出。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
1、本课课文里有许多词语是单个字的;本课课文里用“光 ”来称呼“司马光”。 2、本课课文的句子都很短。 3、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比较相近。
教师小结: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方法。
作业:
1.掌握生字词,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古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读主题丛书《司马光》借助注释试着讲一 讲这个故事
句子简短 词语多是单个字
文言文:群儿戏于庭,
现代文: 一群小孩子在 庭院里做游戏。
文言文: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淹没,沉下去。
现代文:一个孩子爬到水缸 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 掉进瓮被淹没了。
文言文: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都 放弃
现代文:其他的小孩子都 吓跑了,只有司马光 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史 学家、政治家,他小时候很爱学习,也 很聪明。

司马
古 代
诸葛
欧阳
姓名
司马光 诸葛亮 欧阳修
文言文

24.司马光
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4.司马光
wèng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diē
jiē qì
chí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 瓮 破 之 , 水 b迸èn,ɡ 儿 得 活 。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精读引领课(一)几点解读和建议:1.精读引领,就是要选择教材上的精读文章做为课例。

2.精读引领,就是要“精准”,准确把握单元的“语用主题”和本节课的语用点。

3.精读引领,就是要“精讲”,也就是少讲,要“瘦”下来,课堂问题设计要“简单”,不能过于琐碎,做到一课一得。

4.精读引领,就是引领“方法”,也就是老师教方法,学生悟方法的过程。

5.精读引领,就是引领“过程”,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练法、用法的时间和机会。

6.精读引领,就是引领“研究方式”,整个课堂要体现“自主研究、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7.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生海量阅读,在现阶段实现“1+2”的量,即教材上一篇精读文章+丛书上的两篇文章,整个课堂要体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二)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复回顾,导入新课(意图:复回顾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

当然,不同学段依据课标要求、单元要求和课时目标还可以复生字、词语和其它内容。

导入方式不拘一格,尽可能做到简短、有趣,不拖泥带水,以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努力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课堂上大量阅读留足时间。

)二、精读课内例文,悟法得法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

在精读课内例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训练要扎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类能力的主要路子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全。

”因此,精读课例的教学不肯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一个或几个方面花力气下功夫训练到位。

语文主题进修强调“一课一得”就是想扎实训练的进程,就是想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点一点去落实,课课有收获。

(这是在引领进程)(2)要与文本平等对话精读课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走进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丛书《横江词(其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丛书《横江词(其四)》教学设计

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浪淘沙(其一)》+《横江词(其四)》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2.想象古诗描写的壮丽景色,了解古诗中夸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有声有色,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浪淘沙(其一)》,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

3.交流诗题:《浪淘沙》是由九首诗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原为唐代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浪淘沙(其一)》,能读正确,读出节奏。

重点读好“曲”和“簸”的读音。

2.指导学习《浪淘沙(其一)》。

(1)品读第一、二句诗。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黄河?(雄伟壮观……)思考: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朗读提示: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美。

(2)品读第三、四句诗。

联想:面对着来自天边的气势雄伟的黄河,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感知: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穿越时空,与诗人对话)思考:品味“上”字。

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到了牛郎、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朗读提示: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3)体会古诗中夸张的表现手法和这样表达的好处。

(突显画面,读起来气势磅礴)(4)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

(5)小结学法: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知景物的特点。

(三)整合阅读丛书中的《横江词(其四)》1.自由朗读《横江词(其四)》,结合注释和译文,读懂诗意。

2.思考:李白笔下的横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横江的特点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3.借助阅读提示,感知横江浪涛的凶险以及作者的心情。

4.比较两首诗的共同点,掌握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浪淘沙(其一)》。

2.搜集牛郎织女的故事,读一读。

一年级第四单元秋天精读引领课

一年级第四单元秋天精读引领课
部编一年级第四单元精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在文中找一找:秋天到了,哪些事物发生了 变化。 2、通过聆听教师范读、认读带“一”的短语,发现“一”的不同读音。 通过自己练读、同桌互读的方式读好带“一”的短语和句子。
3、在反复诵读、师生对读、填空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小组讨论: 你能发现“一”字不同读法吗?
组内熟读文中带“一”字的词语、句子。
师生对读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 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填空读
天气 ,树叶 天空那么 ,那么 成个 ,一会儿排成个 啊!秋天 !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齐读
你发现了吗? 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 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从课文中找到了 圈住。 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看看自己读对了吗?
“一”的不同读音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一”还藏在日积月累里: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观察图片,说说秋天到了,大自然中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 3 、学习“一”的变调,读准《日积月累》
4、背诵《秋天》《日积月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链接丛书《秋天的信》
读课文,看图画,说说:秋天大自然中的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
秋天来啦,大自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树叶、天空、大雁,多美丽的秋天!
, 。

从树上落下来。 往南飞,一会儿排

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咏煤炭》教案

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咏煤炭》教案

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
《古诗三首》+图书《咏煤炭》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有声有色,揭示课题
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词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1.教师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听读古诗,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自读诗句,说说大意。

自学要求: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集体交流。

注意“金络脑”“浑”“任”的意思。

(三)对比阅读,感受不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虽然三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各不相同,但通过诗人的细致观察,均借助景物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每首诗前两句以写景为主,后两句以抒情为主。

1.教师补充介绍李贺、于谦、郑燮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

(五)整合阅读图书“成长风向标”中《咏煤炭》
1.结合注释和译文,读懂诗意。

2.思考:《咏煤炭》和《石灰吟》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3.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景阳冈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景阳冈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景阳冈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景阳冈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2.细读打虎部分,体会武松既有过人之处也有普通人的特点,体会施耐庵笔下武松的真实。

3.在阅读中,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关注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武松的过人之处和普通人的一面。

2.抓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武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了解《水浒传》1.北宋以来,民间零星流传着很多“好汉"故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凭着高超的艺术技巧,把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写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水浒传》。

读《水浒传》我们可以感受到“故事串联”的痕迹:一个英雄一个英雄地写,一个英雄引出另一个英雄2.这么多英雄好汉,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看来很多人喜欢武松,在七十回本《水浒传》里,施耐庵写得最多的就是武松。

那武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读小说时,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人物形象。

二、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1.这篇课文是一篇古白话文,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有几个词语值得关注。

2.我们先来关注一下“筛"这个字。

(1)“筛”这个字在课文里反复出现,是因为店家反复为武松筛酒。

(2)“筛"就是“倒”的意思,就是“斟"的意思。

斟酒倒酒,店家前前后后给武松筛了几碗酒呢我们来数一数。

出示: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

又筛下一碗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酒家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3)武松前后共喝了十八碗酒,店家并不愿意。

按照常理,一个卖酒的,如果有客官要买酒,应该高兴才是啊!那么店家为什么心不甘情不愿呢——他怕武松喝醉酒,在路上被老虎吃了。

第1课时 《竹节人》精读引领课

第1课时 《竹节人》精读引领课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竹节人》【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完成课文阅读导读的任务。

3.能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内容并运用浏览和细读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内容并运用浏览和细读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内容并运用浏览和细读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我们平日的阅读中,对同一个文本我们会有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也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这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初读感知1.明确阅读任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前的阅读导语,明确这篇文章给我们的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是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明确课文的阅读任务。

2.请同学们带着课文给我们的不同的阅读任务来阅读这篇文章,完成阅读任务。

学生阅读课文,关注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中。

3.学生交流阅读成果(1)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隐藏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中?(2)你用的阅读方法是什么?学生交流,如何快速而准确的找到答案所在的语段。

老师总结: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4.熟悉生字词风靡、豁开、嵌入、威风凛凛、疙瘩、冰棍、窦尔敦、偃月刀、一绺、俨然、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盔甲、观摩、攒着、一哄而散、虎视眈眈、破绽、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沮丧、悻悻然、津津有味、沮丧三、再读感悟,总结方法1.再读课文(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关注不同问题的答案所在的语段。

把能够帮助你完成阅读任务的语句标画出来。

(2)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答案,小组间交流。

2.交流汇报,总结方法(1)小组间交流每个问题的答案,全班汇报。

(2)运用怎样的阅读方法可以实现在已知的阅读范围内形成完整的答案?学生交流,老师总结:仔细阅读总结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可以运用浏览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然后再用细读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第一课时:精读引领课《司马光》教案

第一课时:精读引领课《司马光》教案

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司马光》+拓展文章《司马光》一、教学目标1.读好停顿,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体会人物品质。

3.掌握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默读单元导语,看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美好的品质)过渡:同学们,我来说一段话,考考你能不能听懂,好吗(吾姓为刘,乃河北人士。

爱静亦爱动,运动、音乐、阅读皆为所好。

)这就是古时候人们写文交流的方式,叫古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跟老师数空写课题。

(可相机讲解“司”的写法:半包围的字不要包得太严,“一”和“口”向左稍稍露出)(二)活动一:读停顿。

1.试读:学习古文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把停顿读好,请大家借助拼音读一读这篇小古文,读准字音,试着读出停顿。

2.过渡:同学们都读完了,来,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课文停顿,再次练习,熟练掌握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活动二:读理解。

1.过渡:这篇小古文你能读懂吗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借助文后的注释或者猜读,同桌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全班交流,预设句子:(1)足跌没水中(“没”的意思是什么怎么“没水中”的)(2)瓮(图片区分“瓮”与“缸”,知道“收口为‘瓮’,敞口为‘缸’)(3)儿得活(什么叫“得活”用哪个词更合适“得救”)3.再次自主练习讲故事,全班展示。

4.原文、译文对照,从字数上感受古文的“言简意丰。

”一群小孩儿在庭院里玩游戏,其中一个小孩儿登到大瓮上面,不小心跌了进去,就要被淹没了。

其他的小孩儿都吓得扔下他跑了。

这时,只见司马光从地上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

只听“哗啦”一声,水瓮破了,里面的水流出来了,小伙伴得救了。

(四)活动三:背诵课文,议品质。

(这篇小古文大家都读懂了,那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说说理由。

)群儿(),一儿(),足跌(),众(),光()破之,水迸,儿()。

第一课时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案

第一课时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型】精读引领课(“1+1”课型)【教学目标】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

2.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画面,借助旁批中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进行对比阅读。

【教学重难点】能有依据地顺着故事情节合理预测猜读,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观察课文插图(老屋)导入。

1.出示老屋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吗?2.说话训练(师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3.出示第一自然段(生字“洞”字标红),一生读。

4.老屋已经这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5.今天,就让我们来猜猜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带着疑问的语气齐读课题。

二.一边读一边猜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并与旁批进行对比阅读。

1.继续观察课文插图(小猫出现),插图上出示:“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老屋会倒吗?(1)老屋为什么总也不倒呢?你能猜猜小猫与老屋的对话吗?老屋会怎么做?出示表达范例:我读到这里,就猜到……因为……。

(2)生交流。

2.出示第三、四、五自然段。

品读下列句子:①“再过一个晚上,行吗?”②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从加点的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做?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生交流:我读到这里,就猜到……因为……。

(2)分小组学习,出示预测要求:①猜一猜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②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③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3)请小组的同学汇报交流。

(部编版) 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读引领课】《古诗词三首》+略读读写课

(部编版) 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读引领课】《古诗词三首》+略读读写课

壹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 兴趣,自然过渡到 课文学习。 2、读课题,解题 意。
3、知诗人:检查 预习,了解作者和 写作背景,以助学 生理解诗中所蕴含 的情感。

初读古诗,读通文本
读通读顺 读出韵味
第一步:读准确,读通顺。 ( 重 点 强 调 “ 泊烟渚” 、 “ 遮” 、 “ 散” 的 读 音 )
师创设情境引读、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师总结结束。
略读整合课
——《花之歌》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 生的审美体验。
肆叁贰壹
拓 展 阅 读 , 赏 析 名 段
研 读 课 文 , 以 花 悟 情
初 读 课 文 , 探 迹 寻 花
图 片 导 入 , 揭 示 课 题
壹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纪•哈•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 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 《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 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 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 《雨之歌》《浪之歌》。纪伯伦的散文 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 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 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美国前总 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 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 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 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一)品读上阕,习得方法 ( 二 ) 学以致用,自读下阕
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

(一)品读上阕,习得方法 ( 二 ) 学以致用,自读下阕 (三)品景悟情,读中感悟

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

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

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篇一」通过学习使我收获颇深,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有了新的理解。

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学生却无精打采听不进去,是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他们觉得无所事事。

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这些老师在讲课中,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地参与,放手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速度很快,知识掌握也不错。

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学生的主动性很高。

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给我们说明了应该让孩子们多读书。

因此,上语文课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多读书,有感情地读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应该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

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特别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大量的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虽然是短短的学习,但是我的收获却很大,相信对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我打算将所学到的,今后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提高自己和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主题精读引领课学会体会「篇二」今天,手头上的工作多极了:完善创文材料、德育工作会议筹备、县朗诵比赛训练等。

尽管如此,我还是放下手头上一切事务,早早到xx县民族小学参加“xx.xx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

刚到会场就看到了北京新十一学校的蒋钢老师,心里很是高兴。

因为去年到山东学习考察时就认识蒋钢老师,也真切感悟到语文主题学习的魅力之所在。

之后就一直在网上关注语文主题学习,关注新十一学校的发展。

今天,语文主题学习精英团队送教到xx,得以近距离观摩结合本地实际的语文主题学习展示课例。

“1+X”精读引领课的实践与探究——以《太阳》一课的教学为例

“1+X”精读引领课的实践与探究——以《太阳》一课的教学为例

“1+X”精读引领课的实践与探究——以《太阳》一课的教
学为例
范丰秋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年(卷),期】2024()2
【摘要】“1+X”精读引领课是单元整合教学的第二个课型。

“1”指的是课
文,“X”指的是与单元语文要素关系密切的课外读物。

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太阳》教学为例,谈一谈“1+X”精读引领课的构思与实践。

《太阳》是
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基于此,结合学情和教情,笔者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复习回顾,引导质疑课堂伊始,先复习本课的重点字词,夯实学生的基础。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范丰秋
【作者单位】邓州市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谈导学法在语文主题学习精读引领课中的实践运用——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为例
2.浅析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十要点——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剃
头大师》第一课时教学为例3.语言的复杂与创新:英语专业精读课思辨能力的融合
教学——以《大学思辨英语精读1》第一课Text A为例4.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课为例5.一课一得因课施教——以精读引领课《颐和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读引领课《夏天里的成长》课件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读引领课《夏天里的成长》课件
2020/10/10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 出动植物生长迅速的?圈画出相关词句, 也可以做批注。
2020/10/10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 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 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 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 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 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 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 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2020/10/10
一位同学想围绕“秋天的收获”这个题目,从不同方面写。判 断一下,下面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
1.放眼望去,田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2020/10/10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020/10/10
默读课文,找一找,圈一圈, 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物在迅速生长? 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写的?
2020/10/10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2020/10/10
2020/10/10
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
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 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2020/10/10
小组合作:
围绕“果园里果实累累”这一中心句,选取哪 些事物?怎样把中心写具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
实现整合
8′
打开主题丛书《大河和池塘》,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巩固延伸
学以致用
4′
比较句子,体会关键词的运用让句子更具体。
①你看你,每天都要背着那么多货船和木筏,简直太可怕了。
你看你,每天都要背着那么多货船和木筏,太可怕了。
②大河听到这里,觉得必须得张口说话了。
大河听到这里,觉得得张口说话了。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正音,并根据难点字渗透识字方法。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5)理解“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6)分析生字结构:上小下大、上宽下窄、半包围。
(7)指导书写:亡、筋、劝。
3.抓住关键,品读感悟
(1)检查生字读音。出示带本课生字的句子:
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②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③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
④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⑤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⑥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整合内容
语文主题丛书《大河和池塘》《鸵鸟王子》
教学准备
课件
环节用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
初学交流
以学定教
8′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寓言故事,想不想听?
重点品读
随文得法
20′
1.创设情境,自读感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寓言故事,想不想听?
2.合作交流,巩固识写
安图县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备课案
学校安图三小负责人高淑欣主备人高淑欣
课题
12《寓言两则》
课型
精读引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寓、则、亡”等15个生字,正确写“亡、牢、钻、劝”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和两个成语的意思,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语用主题
借助关键词理解句子,更具体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和道理。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教学反思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提示讲故事:从前有个人养了很多羊,他的羊圈(),邻居劝他修,他却()。
第二天(),他(),他的羊()。
(3)品析《亡羊补牢》
①思考:羊是怎样丢的呢?(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和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②交流: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补上。
③读第5自然段,养羊人是怎么“补牢”的?结果怎样?④比较阅读两句话,体会关键词的运用让句子更具体。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⑤交流《亡羊补牢》的意思。
4.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借助板书,讲故事。
(2)自己尝试讲故事。
(3)同桌互相讲一讲。
(4)全班交流讲故事;师生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