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难题分析

弹塑性力学难题分析
弹塑性力学难题分析

弹塑性力学总结汇编

弹塑性力学总结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并且弹塑性力学是以后有限元分析、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其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通过一学期的弹塑性力学的学习,对其内容总结如下: 一、弹性力学 1、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求解一个弹性力学问题,通常是已知物体的几何形状(即已知物体的边界),弹性常数,物体所受的外力,物体边界上所受的面力,以及边界上所受的约束;需要求解的是物体内部的应力分量、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求解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研究物体内部各点的应力与外力所满足的静力平衡关系,位移与应变的几何学关系以及应力与应变的物理学关系,建立一系列的方程组;再建立物体表面上给定面力的边界以及给定位移约束的边界上所给定的边界条件;最后化为求解一组偏分方程的边值问题。

在导出方程时,如果考虑所有各方面的因素,则导出的方程非常复杂,实际上不可能求解。因此,通常必须按照研究对象的性质,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做出若干基本假定,从而略去一些暂不考虑的因素,使得方程的求解成为可能。 (1)假设物体是连续的。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2)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就是说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不留任何残余变形。而且,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假设物体是均匀的。就是说整个物体是由同一种质地均匀的材料组成的。这样,整个物体的所有部分才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因而物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才不随位置坐标而变。 (4)假设物体是各向同性的。也就是物体内每一点各个不同方向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都是相同的。 (5)假设物体的变形是微小的。即物体受力以后,整个物体所有各点的位移都小于物体的原有尺寸,因而应变和转角都远小于1。这样,在考虑物体变形以后的平衡状态时,可以用变

清华大学研究生弹塑性力学讲义 8弹塑性_塑性力学基本方程和解法

弹塑性力学 第七章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与解法 一、非弹性本构关系的实验基础 拿一根工程上最常用的低碳钢的试件,在拉伸试验机上就可得到如图7.1所示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中A为比例极限,当变形状态未超过A点时材料处于线弹性状态;B为弹性极限,AB段的变形虽然还是弹性的,即卸载时能按原来的加载曲线返回,但应力应变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C,D分别为上、下屈服极限,超过C点后材料进入塑性变形状态,卸载时不再按原来的加载曲线返回,而且当载荷完全卸除后还有残余变形。由C到D是突然发生的,由于材料屈服引起应力突然下降,而应变继续增加。由D到H是一接近水平的线段,称为塑性流动段。对同一种材料D点的测量值比较稳定,而C点受试件截面尺寸、加载速率等影响较大。如果载荷在使材料屈服之后还继续增加,则进入图中曲线右部的强化段。即虽然材料已经屈服,但只有当应力继续增加时,应变才能继续增大。在图中b点之后,试件产生颈缩现象,最后试件被拉断。如果在塑性流动段的D′点,或强化段的H′点卸载,将能观测到沿着与OA平行的直线返回,当载荷为零是到达O′点或O′′点,即产生残余变形。 图7.1 低碳钢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有些高强度的合金钢并没有象低碳钢那样的屈服段,其单向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7.2所示。这种情况下屈服极限规定用产生0.2%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来表示,σ。 记为 0.2 图7.2 高强度合金钢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第七章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与解法 如果以超过屈服极限的载荷循环加载,所得试验结果则象图7.3所示。在实验中还发现,对于某些材料(图7.4),如果在加载(拉伸)屈服后完全卸载到O ′′点,然后接着反向加载(压缩),则其反向屈服点对应的应力绝对值s σ′′不仅小于s σ′,而且小于初始屈服应力的绝对值σ′。这是德国的包辛格(Bauschinger, J.)最早发现的,称为包辛格效应。 图7.3 循环加载曲线示意图 图7.4 包辛格效应 当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如果不是单调加载,则应力和应变之间不仅不是单值函数的关系,而且当时的应变不仅和当时的应力有关,还和整个加载的历史有关。同样,当时的应力不仅和当时的应变有关,而且也和整个变形的历史有关。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材料的特性不能简单的用应力应变关系来描述,而要用比较复杂的本构关系,即应力和整个变形历史的关系来描述。 此外,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经常遇到的材料非线性问题往往不是单向应力状态,即不是一维问题。要对三维问题单靠实验来确定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之间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建立非线性本构关系时,除去不能脱离实验基础之外,还必须有基本理论的指导。 二、刚塑性与弹塑性本构模型 z 简化模型 对于低碳钢一类材料,如果承载后产生的变形状态一直达到塑性流动段,为了简化起见,略去应力应变曲线中的上、下屈服极限等细节,可得到由线弹性段和塑性流动水平线段组成的简化模型,称为理想弹塑性模型(图7.5a ): s s s s E E σεεεσεσεε=≤??==>?当当 (1) 在金属成型等问题中,由于塑性流动引起的塑性应变较大,而弹性应变因相比较小而将其忽略,则又可进一步简化为只有水平线段的刚塑性模型(图7.5b ):

弹塑性力学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弹塑性力学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摘要:弹塑性力学理论在工程中应用十分的广泛,是工程中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 手段,本文首先是对弹塑性力学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讨论了它在工程上面的应 用。 关键词:弹塑性力学;工程;应用 第一章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一)应力理论 1、 应力和应力量 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产生应力和变形,即物体中诸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 发生变化,由于这种变化,便产生了企图恢复其初始状态的附加相互作用力。用 以描述物体在受力后任何部位的力和变形的力学量是应力和应变。本章将讨论应 力矢量和某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为了说明应力的概念,假想把受—组平衡力系作 用的物体用一平面A 分成A 和B 两部分(图1.1)。如 将B 部分移去,则B 对A 的作用应代之以B 部分对A 部分的作用力。这种力在B 移去以前是物体A 与B 之间在截面C 的力,且为分布力。如从C 面上点P 处取出一包括P 点在的微小面积元素S ?,而S ?上的 力矢量为F ?,则力的平均集度为F ?/S ?,如令S ?无限缩小而趋于点P ,则在力连续分布的条件下F ?/S ?趋于一定的极限σo , 即 σ=??→?S F S 0lim 2、二维应力状态与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式 上节中讨论应力概念时,是从三维受力物体出发的,其中点P 是从一个三维 空间中取出来约点。为简单起见,首先讨论平面问题。掌提了平面问题以后.再 讨论空间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当受载物体所受的面力和体力以及其应力都与某—个坐标轴(例如z 轴)无 关。平面问题又分为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 (1) 平面应力问题 如果考虑如图所示物体是一个很薄的 平板,荷载只作用在板边,且平行于板面,即 xy 平面,z 方向的体力分量Z 及面力分量z F 均 为零,则板面上(2/δ±=z 处)应力分量为 0) (2=±=δσz z 0)()(22==±=±=δ δ ττz zy z zx 图2.2平面应力问题 因板的厚度很小,外荷载又沿厚度均匀分布, 所以可以近似地认为应力沿厚度均匀分布。由此, 在垂直于z 轴的任一微小面积上均有 0=z σ, 0==zy zx ττ 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即应力量的对称性,必然有0==xz yx ττ。因而对于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量为 ???? ??????=00000y yx xy x ij σττσσ 如果z 方向的尺寸为有限量,仍假设0=z σ,0==zy zx ττ,且认为x σ,y σ和xy τ(yx τ)为沿厚度的平均值,则这类问题称为广义平面应力问题。 (2)平面应变问题 如果物体纵轴方向(oz 坐标方向)的尺寸很长,外荷载及体力为沿z 轴均匀分 布地作用在垂直于oz 方向,如图1.4所示的水坝是这类问题的典型例子。忽略 端部效应,则因外载沿z 轴方向为一常数,因而可以认为,沿纵轴方向各点的位

弹塑性力学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弹塑性力学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摘要:弹塑性力学理论在工程中应用十分的广泛,是工程中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首先是对弹塑性力学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讨论了它在工程上面的应用。 关键词:弹塑性力学;工程;应用 第一章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一)应力理论 1、 应力和应力张量 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产生应力和变形,即物体中诸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于这种变化,便产生了企图恢复其初始状态的附加相互作用力。用以描述物体在受力后任何部位的内力和变形的力学量是应力和应变。本章将讨论应力矢量和某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为了说明应力的概念,假想把受—组平衡力系作 用的物体用一平面A 分成A 和B 两部分(图1.1)。如 将B 部分移去,则B 对A 的作用应代之以B 部分对A 部分的作用力。这种力在B 移去以前是物体内A 与B 之间在截面C 的内力,且为分布力。如从C 面上点P 处取出一包括P 点在内的微小面积元素S ?,而S ?上 的内力矢量为F ?,则内力的平均集度为F ?/S ?, 如令S ?无限缩小而趋于点P ,则在内力连续分布的条件下F ?/S ?趋于一定的极限σo ,即 σ=??→?S F S 0lim 2、二维应力状态与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式 上节中讨论应力概念时,是从三维受力物体出发的,其中点P 是从一个三维空间中取出来约点。为简单起见,首先讨论平面问题。掌提了平面问题以后.再讨论空间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当受载物体所受的面力和体力以及其应力都与某—个坐标轴(例如z 轴)无 关。平面问题又分为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 (1) 平面应力问题 如果考虑如图所示物体是一个很薄的 平板,荷载只作用在板边,且平行于板面,即 xy 平面,z 方向的体力分量Z 及面力分量z F 均 为零,则板面上(2/δ±=z 处)应力分量为 0) (2=±=δσz z 0)()(22==±=±=δ δ ττz zy z zx 图2.2平面应力问题 因板的厚度很小,外荷载又沿厚度均匀分布, 所以可以近似地认为应力沿厚度均匀分布。由此, 在垂直于z 轴的任一微小面积上均有 0=z σ, 0==zy zx ττ 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即应力张量的对称性,必然有0==xz yx ττ。因而对于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张量为 ???? ??????=00000y yx xy x ij σττσσ 如果z 方向的尺寸为有限量,仍假设0=z σ,0==zy zx ττ,且认为x σ,y σ和xy τ(yx τ)为沿厚度的平均值,则这类问题称为广义平面应力问题。 (2)平面应变问题 如果物体纵轴方向(oz 坐标方向)的尺寸很长,外荷载及体力为沿z 轴均匀分 布地作用在垂直于oz 方向,如图1.4所示的水坝是这类问题的典型例子。忽略端部效应,则因外载沿z 轴方向为一常数,因而可以认为,沿纵轴方向各点的位

弹塑性力学简答题

弹塑性力学简答题

弹塑性力学简答题 第一章 应力 1、 什么是偏应力状态?什么是静水压力状态?举例说明? 静水压力状态时指微六面体的每个面只有正应力作用,偏应力状态是从应力状态中扣除静水压力后剩下的部分。 2、应力边界条件所描述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物体边界点的平衡条件。 3、对照应力张量ij δ与偏应力张量ij S ,试问: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主方向之间的关系? 相同。110220330 S S S σσσσσσ=+=+=+。 4、为什么定义物体内部应力状态的时候要采取在一点的领域取极限的方法? 不规则,内部受力不一样。 5、解释应力空间中为什么应力状态不能位于加载面之外? 保证位移单值连续。连续体的形变分量x ε、y ε、xy τ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关,否则导致位移不单值,不连续。 6、Pie 平面上的点所代表的应力状态有何特点? 该平面上任意一点的所代表值的应力状态1+2+3=0,为偏应力状态,且该平面上任一法线所代表的应力状态其应力解不唯一。 固体力学解答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可否忽略其中一个? 第二章 应变 1、从数学和物理的不同角度,阐述相容方程的意义。 从数学角度看,由于几何方程是6个,而待求的位移分量是3个,方程数目多于未知函数的数目,求解出的位移不单值。从物理角度看,物体各点可以想象成微小六面体,微单元体之间就会出现“裂缝”或者相互“嵌入”,即产生不连续。 2、两个材料不同、但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及体积力(且体积力为常数)等都完全相同的线弹性平面问题,它们的应力分布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应力分布受到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及力边界条件,未涉及本构方程,与材料性质无关。 3、应力状态是否可以位于加载面外?为什么? 不可以。保证位移单值连续。连续体的形变分量x ε、y ε、xy τ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关,否则导致位移不单值,不连续。 4、给定单值连续的位移函数,通过几何方程可求出应变分量,问这些应变分量是否满足变形协调方程?为什么? 满足。根据几何方程求出各应变分量,则变形协调方程自然满足,因为变形协调方程本身是从几何方程中推导出来的。 5、应变协调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对于单连通体,协调方程是保证由几何方程积分出单值连续的充分条件。多于多连通体,除满足协调方程方程外,还应补充保证切口处位移单值连续的附加条件。 6、已知物体内一组单值连续的位移,试问通过几何方程给出的应变一定满足变形协调方程吗?为什么?

弹塑性力学总结

应用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结构工程 指导老师: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可变形固体在荷载(包括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作用时,发生应力、应变及位移的规律的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弹塑性力学也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和一部分。弹塑性力学包括:弹塑性静力学和弹塑性动力学。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并且弹塑性力学是以后有限元分析、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其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1 基本思想及理论 1.1科学的假设思想 人们研究基础理论的目的是用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理论则是通过对自然、生活中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得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从众多个体事物中寻找规律,而规律的得出一般先由假设得来,弹塑性力学理论亦是如此。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的现象差别根本的原因在于材料本身性质差异,这些性质包括尺寸、材料的方向性、均匀性、连续性等,力学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如果要考虑材料的所有性质,那么一些问题的解答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在弹塑性力学中,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并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忽略那些次要的局部的对研究影响不大的因素,使问题得到简化。 1.1.1连续性假定 假设物体是连续的。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1.1.2线弹性假定(弹性力学) 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就是说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不留任何残余变形。而且,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弹塑性力学中的边值问题

1 弹塑性力学中的边值问题 塑性本构关系有全量和增量两种理论,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理论的边值问题的提法及解法、全量理论的边值问题及解法。 设在物体V 内给定体力 ,在应力边界 上给定面力 ,在位移边界 上给定 ,要求物体内部各点的应力 、应变 、位移 。确定这些未知量的基本方程组有: 1) 2) 3) , , 4) 5) 求解方法和弹性问题一样,可以用两种基本方法:按位移求解或按应力求解。在全量理论适用并按位移求解弹塑性问题时,依留申提出的弹性解法显得很方便。 将 代入用位移表示的平衡 微分方程得: 其中 或 在弹性状态时,上式右端等于零,可得到弹性解。将它作为第一次近似解,代入上式右端作为已知项,又可以解出第二次近似解。重复以上过程,可得出所要求精度内接近实际的解。在小变形情况下,可以证明解能够很快收敛。在很多问题第二次近似解已能给出较为满意的结果。 增量理论的边值问题及解法 设在加载阶段的某一瞬时,已求得物体内各点的 ,求在此基础上, 给定体力增量 、 上面力增量 、 上位移增量 时,物体内部各点的应 力增量 、应变增量 、位移增量 。确定这些增量的基本方程组有: 1) 2) 3)本构关系(理想弹塑性材料) 弹性区 塑性区 4) 5) 此外,在弹塑性交界面上还应满足一定的连续条件和间断性条件。在给定加载历史时,可以对每时刻求出增量,然后用“积分”(累计)的方法得出应力和应变等分布规律。 塑性力学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包括用平衡微分方程、屈服条件和应力边界条件就能完全确定应力场的所谓静定问题,以及屈服条件为线性的情况,求解时并不需要处理整套方程(因为其中许多方程已自动满足),需要处理的方程也可用较简单的数学方法求解属于这类问题的有纯拉伸、纯弯曲、纯扭转平面弯曲、厚壁筒和旋转圆盘等。 ,0 ij i j f σ+=(),,12ij i j j i u u ε=+ij i j l f σ=i i u u =()21ij ij S G e ω=-i ij ij u 、、εσi df T S i f d u S i u d ij d σij d εi du ,0 ij i j d df σ+=()0ij f σ?2ij ij kk ij d d d G E σμεσδ=-ij i j d l df σ=i f T S i f u S i u ij σij εi u ()0ij f σ=

弹塑性力学讲义应力

第1章 应 力 1. 1 应力矢量 物体受外力作用后,其内部将产生内力,即物体本身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为了描述内力场,Chauchy 引进了应力的重要概念。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假想使用一个过P 点的平面C 将其截开成A 和B 两部分。如将B 部分移去,则B 对A 的作用应以分布的内力代替。考察平面C 上包括P 点在内的微小面积,如图1.1所示。设微面外法线(平面C 的外法线)为n ,微面面积为?S ,作用在微面上的内力合力为?F ,则该微面上的平均内力集度为?F /?S ,于是,P 点的内力集度可使用应力矢量T (n ),定义为 T (n ) =S F s ???0 lim → B ?S A C P n ?F x y z 图1.1 应力矢量定义 在笛卡儿坐标系下,使用e x ,e y 和e z 表示坐标轴的单位基矢量,应力矢量可以表示为 T (n ) = T x e x +T y e y +T z e z (1.1) 式中T x 、T y 和T z 是应力矢量沿坐标轴的分量。

上篇弹性力学第1章应力 8 除进行公式推导外,通常很少使用应力矢量的坐标分量T x、T y 和T z。实际应用 中,往往需要知道应力矢量沿微面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分量,沿法线方向的应力分量称为正应力,沿切线方向的应力分量称为剪应力。 显而易见,应力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不仅取决于P点的空间位置,而且还与所取截面的法线方向n有关,即作用在同一点不同法线方向微面上的应力矢量不同。所有这些应力矢量构成该点的应力状态。 由应力矢量的定义并结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在同一点,外法线为-n微面上的应力矢量为: T(-n)= -T(n) (1.2) 1.2 应力张量 人们讨论问题常常是在笛卡儿坐标中进行,因此,我们使用六个与坐标面平行的平面从图1.1中P点的邻域截取一个微六面体,如图1.2所示。在这个微六面体中,若微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坐标正方向一致,则称为正面;若与坐标正方向相反,则称为负面。因此有三个正面和三个负面。 图1.2 一点的应力状态

弹塑性力学总结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可变形固体在荷载(包括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作用时,发生应力、应变及位移的规律的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弹塑性力学也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和一部分。弹塑性力学包括:弹塑性静力学和弹塑性动力学。 弹塑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各种结构物或其构件在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力和位移,校核它们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并且弹塑性力学是以后有限元分析、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其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1 基本思想及理论 1.1科学的假设思想 人们研究基础理论的目的是用基础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理论则是通过对自然、生活中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得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从众多个体事物中寻找规律,而规律的得出一般先由假设得来,弹塑性力学理论亦是如此。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的现象差别根本的原因在于材料本身性质差异,这些性质包括尺寸、材料的方向性、均匀性、连续性等,力学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如果要考虑材料的所有性质,那么一些问题的解答将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在弹塑性力学中,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并联系求解问题的范围,忽略那些次要的局部的对研究影响不大的因素,使问题得到简化。 1.1.1连续性假定 假设物体是连续的。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1.1.2线弹性假定(弹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 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我所认识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理想弹性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是满足胡克定律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三维应力状态下描述一点处的应力状态需要9个分量,相应的应变状态也要用9个应变分量来表示。对于一个具体的理想弹性体来讲,如果在三维应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间仍然有线性一一对应关系存在,则称这类弹性体为线性弹性体。 所谓各向弹性体,从力学意义上讲,就是弹性体内的每一点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质都完全相同的。这类线性弹性体独立的唐兴常数只有两个。 各向同性体本构关系特点:1.主应力与主应变方向重合。2.体积应力与体积应变成比例。 3.应力强度与应变强度成比例。 4.应力偏量与应变偏量成比例。工程应用中,常把各向同性弹性体的本构方程写下成11()11()11()x y z xy xy y x z yz yz z y x xz xz E G E G E G εσμσσγτεσμσσγτεσμσσγτ???=-+=???????=-+=???????=-+=???? ,式中分别为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在E G μ、、这三个参数之间,实际上独立的常量只有两个,它们之间存在关系为() 21E G μ=+。 屈服条件:弹性和塑性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变形是可以恢复。习惯上,根据破坏时变形的大小把工程材料分为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两类。对于加载过程如图1 OA: 比例阶段;线性弹性阶段 AB: 非弹性变形阶段 BC : 初始屈服阶段 s σσ≤ CDE :强化阶段;应变强化硬化阶段 EF : 颈缩阶段;应变弱化,软化阶段 s σσ≥ C 点为初始屈服点具有唯一性。在应力超过屈服应力后,如果在曲线上任意一点D 处卸 载,应力和应变之间将不再遵循原有的加载曲线规 律,而是沿一条接近平行于OA 的直线DO ’变化,直到应力下降为零,这时应变并不为零,即有塑性应变产生。如果用OD ’表示总应变ε,O ’D ’表示可以恢复的弹性应变e ε,OO ’表示不能恢复的塑性应变p ε,则有e p εεε=+,即总应变等于弹性应变加上塑性应变。若在卸载后重新加载,则曲线基本上仍沿直线O ’D 变化,直至超过D 点的应力之后,才会产生新的塑性变形。由此看来,在经过前次塑性变形后,屈服应力提高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强化现象。为了与初始屈服相区别,我们把机箱发生新的塑性变形时的材料的再次屈服称为后

弹塑性力学讲义全套

弹塑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 绪论:弹性力学也称弹性理论,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从而解决结构或机械设计中所提出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在研究对象上,弹性力学同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之间有一定的分工。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结构力学主要是在材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即所谓杆件系统;而弹性力学研究包括杆状构件在内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 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弹性和塑形物体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推理严谨,计算结果准确,是分析和解决许多工程技术问题的基础和依据。在弹塑性力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习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所熟知的参数和变量,一些解题的思路也很类似,但是我们不能等同的将弹塑性力学看成材料力学或者是结构力学来学习。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及问题,往往也是弹塑性力学所研究的对象及问题。但是,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主要采用简化的初等理论可以描述的数学模型;在弹塑性力学中,则将采用较精确的数学模型。有些工程问题(例如非圆形断面柱体的扭转、孔边应力集中、深梁应力分析等问题)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求解,而在弹塑性力学中是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虽然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可以求解,但无法给出精确可靠的理论,而弹塑性力学则可以给出用初等理论所得结果可靠性与精确度的评价。在弹塑性力学分析中,常采用如下简化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各向同性、小变形假设、无初应力假设等假设。 弹塑性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需要从几何学、运动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来研究。在运动学方面,主要是建立物体的平衡条件,不仅物体整体要保持平衡,而且物体内的任何局部都要处于平衡状态。反映这一规律的数学方程有两类,即运动微分方程和载荷的边界条件。以上两类方程都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无关,属于普适方

弹塑性力学基本内容

弹塑性力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是以物体的应力、应变理论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对象的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教学目标为在强化物体的应力、应变理论基础的同时,关注物体的弹性力学模型的建立、分析和应用,并兼顾塑性理论的建立。在深度和广度上力求体现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弹性理论专门知识,了解塑性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其基本要求为:使学生掌握弹性理论的建立、分析、应用,初步掌握塑性力学理论,使其具有从事弹性力学分析的知识和初步能力。 (1)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弹塑性力学的分析方法和体系、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应力矢量、应力张量、Cauchy公式、平衡微分方程、力边界条件、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最大切应力、Mohr应力圆、偏应力张量及其不变量、八面体上的应力和等效应力、主应力空间与π平面 (2)位移分量和应变分量、两者的关系、物体内无限邻近两点位置的变化、转动分量、转轴时应变分量的变换、应变张量、主应变应变张量不变量、应变协调方程、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应力率和应变增量 (3)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及其边值问题、位移解法(以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应力解法(以应力表示的应变协调方程)、解的唯一性定理、局部性原理、逆解法和半逆解法、几个简单问题的求解 (4)平面应变问题、平面应力问题、应力解法(把平面问题归结为双调和方程的边值问题)、用多项式解平面问题、悬臂梁一端受集中力作用、简支梁受均匀分布荷载作用(5)平面问题的极坐标方程、轴对称应力问题和对应的位移、圆筒受均匀压力作用、曲梁的纯弯曲、具有小圆孔的平板的均匀拉伸 (6)薄板弯曲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假设、弹性曲面的基本公式、薄板横截面上的内力、边界条件、圆形薄板弯曲问题 (7)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在简单拉压时的实验结果、应力-应变关系的简化模型、轴向拉伸时的塑性失稳、塑性本构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8)应变张量和应力张量、屈服条件、几个常用的屈服条件、屈服条件的实验验证、加载条件 (9)塑性应变增量、加卸载判别准则、Drucker公设和Ilyushin公设、加载面外凸性和正交流动法则、塑性势理论、简单弹塑性问题

弹塑性力学复习提纲和考试习题

《弹塑性力学》复习提纲 1. 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在求解的问题以及求解方法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研究对象的不同: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也就是长度远远大于高度和宽度的构件。非杆状结构则在弹性力学里研究 研究方法的不同:材料力学大都引用一些关于构件的形变状态或应力分布的假定,得到的解答往往是近似的,弹性力学研究杆状结构一般不必引用那些假定,得到的结果比较精确。并可用来校核材料力学得出的近似解。 2. 弹性力学有哪些基本假设? (1)连续性,(2)完全弹性,(3)均匀性,(4)各向同性,(5)假定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 3. 弹性力学有哪几组基本方程?试写出这些方程。 (1)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 平面应力问题的物理方程: (在平面应力问题中的物理方程中将E换为,换为就得到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 (2)空间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空间问题的几何方程; 空间问题的物理方程: 4. 按照应力求解和按照位移求解,其求解过程有哪些差别? (1)位移法是以位移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从方程和边界条件中消去应力 分量和形变分量,导出只含位移分量的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解出位移分量,然后再求形变分量和应力分量。要使得位移分量在区域里满足微分方程,并在边界上满足位移边界条件或应力边界条件。 (2)应力法是以应力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从方程和边界条件中消去位移 分量和形变分量,导出只含应力分量的方程和边界条件,解出应力分量,然后再求出形变分量和位移分量。满足区域里的平衡微分方程,区域里的相容方程,在边界上的应力边界条件,其中假设只求解全部为应力边界条件的问题。 5. 掌握以下概念:应力边界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圣文南原理;平面应力与平 面应变;逆解法与半逆解法。 位移边界条件:若在部分边界上给定了约束位移分量和,则对于此边界上的每一点,位移函数u和v和应满足条件=,=(在 上) 应力边界条件:若在部分边界上给定了面力分量(s)和(s),则可以由边界 上任一点微分体的平衡条件,导出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 圣维南原理:如果把物体的一小部分边界上的面力,变换为分布不同但静力等效的面力(主矢量相同,对于同一点的主矩也相同),那么近处的应力分布将有显著的改变,但是远处所受的影响可以不计。 平面应力问题:设所研究的物体为等厚度的薄板,在z方向不受力,外力沿z

我所认识的弹塑性力学知识交流

我所认识的弹塑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理论与方法的体系基本完善,并在建筑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诸多技术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一绪论 1、弹塑性力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弹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载荷(包括外力、温度变化或外界约束变动等)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变形和承载能力,包括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分别用来研究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力学问题。弹性变形指卸载后可以恢复和消失的变形,塑性变形时指卸载后不能恢复而残留下的变形。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各种固体,特别是各种结构,包括建筑结构、车身骨架、飞机机身、船舶结构等,也研究量的弯曲、住的扭转等问题。其基本任务在于针对实际问题构建力学模型和微分方程并设法求解它们,以获得结构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应力分布及结构强度等。 2、弹塑性简化模型及基本假定 在弹性理论中,实际固体的简化模型为理想弹性体,它的特征是:一定温度下,应力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与加载过程以及时间无关。在塑性理论中,常用的简化模型为:理想塑性模型和强化模型。理想塑性模型又分为理想弹塑性模型和理想刚塑性模型;强化模型包括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和幂次强化模型。弹塑性力学有五个最基本的力学假定,分别为:连续性假定、均匀性

假定、各向同性假定、小变形假定和无初应力假定。 3、研究方法及其与初等力学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一般来说,弹塑性力学的求解方法有:经典方法、数值方法、试验方法和实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经典方法是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求解,一般采用近似解法,例如,基于能量原理的Ritz法和伽辽金法;数值法常用的有差分法、有限元法及边界条件法;实验法是采用机电方法、光学方法、声学方法等来测定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如光弹性法和云纹法。 弹塑性力学与初等理论力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下表所示:表1、弹塑性力学与初等力学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弹塑性力学总结(精华)

(一) 弹塑性力学绪论:1、定义: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受到外荷载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固体在受载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阶段这两个紧密相连的变形阶段力学响应的一门科学。 2、研究对象:也是固体,是不受几何尺寸与形态限制的能适应各种工程技术问题需求的物体。3、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受力分析及静力平衡条件 (力的分析);变形分析及几何相容条件 (几何分析);力与变形间的本构关系 (物理分析)。4、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受力物体内某一点(单元体)为研究对象→单元体的受力—应力理论;单元体的变形——变形几何理论;单元体受力与变形间的关系——本构理论;(特点:1、涉及数学理论较复杂,并以其理论与解法的严密性和普遍适用性为特点;弹塑性力学的工程解答一般认为是精确的;可对初等力学理论解答的精确度和可靠进行度量。)5、基本假设:物理假设: (连续性假设:假定物质充满了物体所占有的全部空间,不留下任何空隙;均匀性与各向同性的假设:假定物体内部各处,以及每一点处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相同。力学模型的简化假设:(A )完全弹性假设 ;(B )弹塑性假设)。几何假设——小变形条件(假定物体在受力以后,体内的位移和变形是微小的,即体内各点位移都远远小于物体的原始尺寸,而且应变( 包括线应变与角应变 )均远远小于1。在弹塑性体产生变形后建立平衡方程时,可以不考虑因变形而引起的力作用线方向的改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略去相关的二次及二次以上的高阶微量;从而使得平衡条件与几何变形条件线性化。 )6、解题方法(1)静力平衡条件分析;(2)几何变形协调条件分析;(3)物理条件分析。从而获得三类基本方程,联立求解,再满足具体问题的边界条件,即可使静不定问题得到解决 7、应力的概念: 受力物体内某点某截面上内力的分布集度 =lim n n n A O F dF A dA σσ?→==?=lim n n nt A O F dF A dA σσ?→==?。正应力σ,剪应力τ,必须指明两点:是哪一点的应力;是该点哪个微截面的应力。7、应力的表示及符号规则:xx xy xx x στσσ?、、:第一个字母表明该应力作用截面的外法线方向同哪一个坐标轴相平行,第二个字母表明该应力的指向同哪个坐标轴 相平行。 8、三维空间应力圆:

应用弹塑性力学1

弹塑性力学课程总结 主要内容: 1.应力分析 2.应变分析 3.弹性与塑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4.弹性与塑性力学的解题方法 5.旋转圆盘的分析 第一章 应力分析 1.点的应力状态:①定义——合力dP 与面积微元dS 的比值 ②描述方法(3个正应力分量与3个剪应力分量可以描述点 的应力状态); ③分解:意义、方法(m ij ij ij σδσσ+=' )、图示 2.特殊应力: ①主应力(相互正交),含义/求解? '3 '2'1'3 21321,,,,,,I I I I I I ij ij →→→σσσσσ ②最大剪应力 (主应力平面上的剪应力为零;最大剪应力位于坐标 轴分角面上,而三个最大剪应力分别等于三个主应力两两之差的一 半)且最大剪应力为: 23 1max σστ-= ③等倾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等倾面即和三个主应力轴成相同角 度的面满足 12 22=++n m l ④ 平均应力(静水压力) 只产生体积缩胀,不产生形变;抑制裂 纹扩展。满足: () 321031 σσσσ++= ⑤应力偏量 ?? ?≠==j i j i ij 当当01δ 从而有 ij ij ij s +=0σδσ 3平衡微分方程:

熟悉35页公式1-39与37页1-40 第二章 应变分析 1.点的应变状态:定义、描述、分解 a 正应变(变形分布均匀) l l l x -= ε b 用位移表示应变的几何关系47页式 (2-8) 柱坐标应变的几何方程48页式 (2-9) 球坐标应变的几何方程50页式 (2-12) 2.应力、应变分析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概念、分解、表示、相容性等) 一点的应变状态可以用50页式 (2-13) 3. 应变张量和应变偏量(注意:主应变、主剪应变形式差别) 31max εεγ-= 4. 应变协调方程 见67页式 (2-40) 柱坐标的变形协调方程见68页式 (2-41) 第三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应力就会有应变,而有应变就会有应力。 注意复习与掌握5组基本方程: 1. 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含义:表征点的应力之间的关系(基体假设的应用,平面问题的具体形式) 2.几何方程:含义:位移-应变的关系 3.物理方程:广义虎克定律 含义:σ—ε关系 ①公式;②参数含义、关系 ()μ+= 12E G a 胡克定律用应力表示应变见85页式 (3-15) b 胡克定律用应变来表示应力见87页式 (3-18) 4.应变协调方程(相容方程,连续方程):含义,平面问题的相容方程(塑性变形连续方程:) 0321=++p p p εεε a 特雷斯卡屈服条件见90页式 (3-21) b 米泽斯屈服条件见式 (3-23) c 熟悉特雷斯卡条件(1、2、3)与米泽斯条件(1、2、3)的不同处与相同处(1、2) d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增量理论):莱维-米泽斯本构方程(100)(3-31) 普朗特-罗伊斯本构方程(102)(3-39) (全量理论):亨奇-伊柳辛变形理论 (111)(3-49)

材料力学习题应力状态分析答案详解

第6章 应力状态分析 一、选择题 1、对于图示各点应力状态,属于单向应力状态的是(A )。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 。 2、在平面应力状态下,对于任意两斜截面上的正应力αβσσ=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B )。 (A ),0x y xy σστ=≠;(B ),0x y xy σστ==;(C ),0x y xy σστ≠=;(D )x y xy σστ==。 3、已知单元体AB 、BC 面上只作用有切应力τ,现关于AC 面上应力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C )。 (A )AC AC /2,0ττσ==; (B )AC AC /2,/2ττσ=; (C )AC AC /2,/2ττσ==;(D )AC AC /2,/2ττσ=-。 4、矩形截面简支梁受力如图(a )所示,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状态如图(b )所示。关于它们的正确性,现有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D )。 (A )点1、2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B )点2、3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 (C )点3、4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D )点1、5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 5、对于图示三种应力状态(a )、(b )、(c )之间的关系,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D )。 (A )三种应力状态均相同;(B )三种应力状态均不同; (C )(b )和(c )相同; (D )(a )和(c )相同; 6、关于图示主应力单元体的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B )。 解答:max τ发生在1σ成45o 的斜截面上 7、广义胡克定律适用范围,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C )。 (A )脆性材料; (B )塑性材料; (C )材料为各向同性,且处于线弹性范围内;(D )任何材料; 8、三个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2(1)]G E v =+ 适用于( C )。 (A )任何材料在任何变形阶级; (B )各向同性材料在任何变形阶级; (C )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在比例极限范围内;(D )任何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解析:在推导公式过程中用到了虎克定律,且G 、E 、v 为材料在比例极限内的材料常数,故 适应于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在比例极限范围内 9、点在三向应力状态中,若312()σνσσ=+,则关于3ε的表达式有以下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C )。 (A )3/E σ;(B )12()νεε+;(C )0;(D )12()/E νσσ-+。 2(1)E G v = +

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刘士光著

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 刘士光著 华中科技大学

第一章绪论 1.1弹塑性力学的任务 固体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外部干扰(载荷、温度交化等)下的力学响应的科学,按其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学科分支。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弹性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由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包括在外部干扰下弹性物体的内力(应力)、变形(应变)和位移的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理论和方法;塑性力学则研究它们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力学响应。大多数材料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当外载较小时,材料呈现为弹性的或基本上是弹性的;当载荷渐增时,材料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即材料的行为呈现为塑性的。所谓弹性和塑性,只是材料力学性质的流变学分类法中两个典型性质或理想模型;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主要表现为弹性的或塑性的。因此,所谓弹性材料或弹性物体是指在—定条件下主要呈现弹性性态的材料或物体。塑性材料或塑性物体的含义与此相类。如上所述。大多数材料往往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特别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变形中既有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又有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因此有时又称为弹塑性材料。本书主要介绍分析弹塑性材料和结构在外部干扰下力学响应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应的“破坏”准则或失效准则。 以弹性分析为基础的结构设计是假定材料为理想弹性,相应于这种设计观点就以分析结果的实际适用范作为设计的失效准则,即认为应力(严柞地说是应力的某一函数值)到达一定限值(弹性界限),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材料将破坏。结构中如果有一处或—部分材料“破坏”,则认为结构失效(丧失设计所规定的效用)。由于一般的结构都处于非均匀受力状态,当高应力点或高应力区的材料到达弹性界限时,类他的大部分材料仍处于弹性界限之内;而实际材料在应力超过弹性界限以后并不实际发生破坏,仍具有一定的继续承受应力(载荷)的能力,只 不过刚度相对地降低。因此弹性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导致材料的某种浪费。实际上,当结构内的局部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在继续增加外载荷时,结构的内力(应力)分布规律与弹性阶段不同,即所谓内力(应力)重分布,这种重分布总的是使内力(应力)分布更趋均匀,使原来处于低应力区的材料承受更大的应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显然,以塑性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比弹性设计更为优越。但是,塑性设计允许结构有更大约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