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一)——离子键

合集下载

离子键 PPT课件

离子键 PPT课件


5、离子的结构特征
(1)离子的电荷: 包括电性和数值 (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主族元素一般最外层8e或2e (3)离子的半径: 原子所对应的阴阳离子半径…… 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
6、离子键的强弱及其意义:
(1)离子键强弱取决于离子半径和所带电荷数。
(2)离子键强弱影响着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和溶解性 及热稳定性等。
+ 总结:这一现象说明Na 和Cl 存在强烈的
相互作用,克服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需 要吸收大量的热。再如KCl和Na2O等典 型离子化合物均是如此。
离子键

离子键

原子间通过电子得失,分别形成阴、
阳离子,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
作用,称为离子键。

问题
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 (静电引力、静电斥力)
作用,指的是什么作用?
原子趋向稳定的途径
式分别达到稳定结构
非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间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相遇时,通过什么形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相遇时,通过共用
电子对的形式,分别达到稳定结构。
(通俗地说 一个要得,另一个也要
得,则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实际上,
一个要失,另一个也要失,也是通过共用
电子对的形式)
[讨论] 固体NaCl转变为熔融NaCl为什 么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2.离子的电子式:
Mg
Ca
· · · · · O· Cl · · · · · · ·
· ·
H+
Na+ Mg2+ Ca2+
· · · · 2[: O: ] [: Cl : ]· · · ·
· ·
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把最外层电子用小黑点“.” 或小叉“×”来表示。

化学键1

化学键1

::
Na
· Cl · · ·
成键元素 典型的金属元素、 同种元素或同类 典型的非金属元 非金属元素之间 素之间
· · · ·
以NaCl为例
以为HCl例
· · H Cl · ·
判断下列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Na2O NaOH
离子化合物
SO2
CaCl2 CuSO4
H2O
HCl
NH3
共价化合物
F、CaCl2、 I、 Br2
【化学键小结】
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化学键
离子键
化学键
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非极性共价键 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
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键
成键微粒 成键本质 表示法 阴、阳离子 静电作用
共价键
原子 共用电子对
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写在一起,一般对称排列.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 Cl
Mg
Na Cl
溴化镁的形成过程:
Br
Br
Br Mg
2
Br
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3.(2007海南卷)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 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D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离子键的名词解释

离子键的名词解释

离子键的名词解释
离子键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化学键类型,是通过离子间的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在离子键中,一个原子会转移一个或多个电子给另一个原子,使得一个原子带正电荷,称为阳离子,而另一个原子带负电荷,称为阴离子。

这种电荷转移导致两个原子之间产生静电力的吸引,将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通常情况下,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因为金属元素有倾向性将电子转移给非金属元素。

例如,钠和氯之间形成氯化钠(盐),钠将一个电子转移给氯,形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这两个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包括:
强烈的电荷吸引力:由于离子间的电荷相互吸引,离子键通常是很强的化学键。

这也导致形成的晶体结构具有高的熔点和脆性。

电子转移:在离子键中,一个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而另一个原子获得这些电子(成为阴离子)。

这种电子转移是形成离子键的关键步骤。

结晶格: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通常以结晶的形式存在,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一个稳定的晶体结构。

不导电性:在固体状态下,由于离子在晶格中排列有序,通常不导电。

但当化合物溶解在水等溶剂中时,离子能够自由移动,导致溶液具有电导性。

离子键在许多化合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盐、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等中都可以找到离子键的存在。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键是一种类型的强力化学键,大多数情况下是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的
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一个原子由于其具有非常强烈的有效负电荷而吸引另一个原子,使
离子之间形成非常强大的化学键。

它们通常比其他的化学键更加稳定,所以它们可以确实
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离子键最常见的形式是金属族元素和非金属族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当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反应时,金属元素会分解部分电子,而非金属元素会捕获部分电子,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极强,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盐晶体结构,同时它们也能确定晶体
中大多数物质的结构。

共价键是由原子内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这种相互作用使邻接原子之间
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化学键。

共价键是由平衡的电子交换所构成的,也就是说,每个原子
参与共价键形成的反应,都会对邻近的原子贡献一个电子,以形成一种由电子共享的键,
这就是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较价高且稳定,将原子结合在一起组成更大的分子,每一
个原子都参与共价键的形成,因此,共价键是大多数感官物质的结构的基础。

它也在维持
某些物质的透明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水和空气。

(完整版)化学键知识点

(完整版)化学键知识点

离子键一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实质:(3)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4)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原子成离子键时,一方要容易失去电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电子。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第IA 、ⅡA 族的金属元素(如Li 、Na 、K 、Mg 、Ca 等)与第ⅥA 、ⅦA 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 、S 、F 、Cl 、Br 、I 等)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②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 +与OH -、SO 4-2等)形成离子键。

③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酸式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如NH 4NO 3、NH 4HSO 4。

【注意】①形成离子键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所以阴、阳离子不会无限的靠近,也不会间距很远。

3.离子化合物(1)概念:由离子键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主要包括强碱[NaOH 、KOH 、B a (O H )2等]、金属氧化物(K 2O 、Na 2O 、 MgO 等)和绝大数盐。

【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 电子式1.电子式的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

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步,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

例如:(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如: Na+、Li+、Mg+2、Al+3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F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离子键名词解释

离子键名词解释

离子键名词解释离子键是指由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通常来自于金属元素,如钠离子(Na+)、钾离子(K+)、铁离子(Fe2+)等;而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通常来自于非金属元素,如氧离子(O2-)、氯离子(Cl-)、硫离子(S2-)等。

离子键的形成是通过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实现的。

在产生离子键的过程中,金属元素通常会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则会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各离子在空间中形成有序排列,使得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形成电荷相互吸引的力,从而将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

离子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强度高:由于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较强,离子键的结合能非常大,因此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离子化合物具有固态的性质。

2. 脆性大:离子键是在三维空间中由正负离子相互排列而形成的结构,当外力作用于离子晶体时,容易破坏结构中的离子间相互吸引力,导致离子晶体分解。

这也是为什么离子化合物通常是脆性的。

3. 不导电:在固态中,离子是固定在一定位置的,无法自由移动,所以固态离子化合物是不导电的。

但在熔融状态或溶液中,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形成了自由电子或离子的导电性质。

4. 溶解度大:由于离子键的结合能较强,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较大。

当溶剂分子能与离子的电荷相互作用时,它们可以使离子从晶体中解离,向溶液中释放出来。

总的来说,离子键是一种强烈的静电吸引力,通过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特点包括高强度、脆性、不导电和较大的溶解度。

离子键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化学键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学键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学键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形成的化学物质之间的连接。

根据电子的共享或转移程度,化学键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

在离子键中,一个原子会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正离子,而另一个原子会获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

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氯化钠(NaCl)。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的。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填充其外层电子壳,以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共价键通常发生在非金属之间,如氧气(O2)中的双键。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在金属键中,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并形成一个电子云。

这个电子云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整个金属结构中自由移动,形成金属的特殊性质,如导电性和热导性。

金属键通常发生在金属之间,如铁(Fe)。

四、氢键氢键是由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氢键中,氢原子与一个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或氟)之间形成一个弱的化学键。

氢键通常发生在分子之间,如水分子(H2O)中的氢键。

总结:化学键的四种基本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氢键是由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四种类型的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性。

离子键的名词解释(一)

离子键的名词解释(一)

离子键的名词解释(一)离子键的名词解释:1.定义–离子键是由具有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与具有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非金属元素通常得到或失去电子以形成离子,然后通过静电力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

2.离子–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具有正电荷;负离子则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具有负电荷。

3.金属离子–金属离子是金属元素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

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较松散,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4.非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是非金属元素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带负电荷的离子。

非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电负性,容易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

5.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形成的过程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

金属离子的正电荷与非金属离子的负电荷之间产生强烈的电磁吸引力,使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

6.离子晶体–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常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离子晶体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按照一定比例排列在三维空间中形成的结晶体。

例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按照1:1的比例排列形成的晶体。

7.离子键的性质–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因为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很强,需要克服这种吸引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此外,离子键的化合物在溶液中通常能导电,因为离子能带电离并在溶液中自由移动。

8.应用–离子键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制备陶瓷材料时,离子键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化学中,离子键的存在使得电池能够进行电荷的传递。

以上是对离子键的名词解释及相关名词的例子解释。

离子键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材料性质,也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离子键特点

离子键特点

离子键特点
阴离子)形成的,即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形成化学键。

N03-等。

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因为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才能配对成键,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另外,原子轨道相互重叠时,必须满足对称条件和最大重叠条件,所以共价键有方向性。

共价键又可分为三种。

①非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正好位于键合的两个原子正中间,如金刚石的C-C键。

②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偏于对电子引力较大的一个原子,如Pb-S键,电子云偏于S一侧,可表示为Pb→S。

电子对由锌提供,
(3)金属键由于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自由电子,整个金属晶体的原子(或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化学键。

这种键可以看成由多个原子共用这些自由电子所组成,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改性的共价键。

对于这种键还有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好像把金属原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一样,金属晶体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化学键是指在原子或离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

它们是构建化合物的基本力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和它们的性质。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或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

具体来说,金属原子愿意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则愿意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这种强烈的吸引力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具有以下特点:1. 强度:离子键通常很强,因此形成的化合物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2. 溶解性:在溶液中,离子键容易被水分子分解,形成离子。

这使得离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3.导电性:在固态状态下,离子化合物是电解质,能够导电。

但在液态或溶液中,它们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4. 结构:在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按照一定比例有序地排列。

这种有序结构赋予离子晶体良好的机械性能。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之间的电子对被共享,使得两个原子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结合。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1. 极性共价键:其中电子对的共享并不均匀,其中一个原子比另一个原子更强烈地吸引电子对。

这种不均匀的电子分配导致了极性共价键的形成。

极性共价键具有以下特点:- 形成极性分子:由于电子密度的不均匀分布,极性共价键形成极性分子。

这些分子在电性上有正负极性区域。

- 溶解性:极性共价分子通常易于溶解在极性溶剂中。

- 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极性相互作用力,这使得它们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更大的分子间吸引力。

2. 非极性共价键:电子对共享是均匀的,不存在电荷不平衡。

非极性共价键具有以下特点:- 形成非极性分子:由于电子密度的均匀分布,非极性共价键形成非极性分子。

这些分子在电性上没有正负极性区域。

- 溶解性:非极性共价分子通常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中的自由电子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金属元素之间。

化学课件——离子键

化学课件——离子键
(2)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要在元素、
符号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例如:钠离子:Na+
钡离子Ba2+
(3)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 .... 例如:氧离子:[×O×]2-
氟离子: [:F:]-
③成键后体系的能量降低。
(5)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盐 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6)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有:离子半径和电荷。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
.... 示。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离子键
化学键之一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1)成键的微粒:阴离子、阳离子 (2)成键的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的静电作用。 (3)成键的条件:
活泼金属 M(IA、ⅡA) 活泼非金属X(VIA、VⅡA)
化合 M -ne- Mn+ X +me- Xm-
吸引
排斥 达到平衡 离子键
(4)成键的主要原因: ①原子容易相互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 ②离子间的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
(4)原子团的电子式:(后面再讲)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 对相同离子不得合并
.. AB型:NaCl:Na+[×Cl:]... MgO :Mg2+[:O:]2-
....... ..... AB2型:CaF2: [:F×]- Ca2+ [×F:]...... A2B型:Na2S: Na+ [×S×]2- Na+

高中化学化学键

高中化学化学键

高中化学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性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将学习和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例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情况下,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

在离子键中,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会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

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导致正负离子靠近并形成晶体结构。

离子键的特点是:1. 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需要克服离子之间的强烈静电吸引力才能使离子分离。

2. 离子化合物通常是固体,在固体状态下,它们的离子排列有序,并形成晶体结构。

3. 离子键可以在水中产生电解质溶液,因为水分子可以将离子包围并使其溶解。

离子键的应用广泛。

例如,氯化钠(NaCl)是一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其在食盐中有重要应用。

离子键也在许多陶瓷和玻璃材料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达到稳定状态。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的特点是:1. 共享电子对是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的,电云密度相等。

2. 非极性共价键的典型例子是氢气(H2)。

在氢气中,两个氢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子。

极性共价键的特点是:1. 共享电子对在原子之间不均匀分布,电云密度不相等。

2. 极性共价键通常涉及两种不同的元素。

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更倾向于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共享。

共价键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和许多无机化合物。

例如,水分子(H2O)中的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形成了极性共价键。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在金属中,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移动的电子云相互吸引,并形成金属键。

金属键的特点是:1. 金属中的原子以紧密堆积的形式排列。

2. 金属键不局限于特定位置,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整个金属结构中自由移动。

第1讲化学键

第1讲化学键

第1讲化学键网络课程内部讲义化学键教师:刘廷阁“在线名师”→ 资料室免费资料任你下载化学键知识结构:(一)离子键1.称为离子键。

成键微粒:。

举例哪些物质能提供阴、阳离子:、、。

2.电子式:的式子。

原子电子式:H Cl S Ar Mg离子电子式:Na+Mg2+OH-NH4+3.用电子式表示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MgO、K2S形成过程:注意:(1)首先考虑箭号左方原子的摆放,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

(2)箭号右方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写时要注意二标:标正负电荷、阴离子标[]。

(3)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写。

(4)在标正负电荷时,特别要注意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二)共价键1、概念:____________叫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I2、2CO、H2O的形成过程:I2:____________;2CO:____________;H2O:______3.非极性键与极性键(1)非极性键: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于______。

(2)极性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于______。

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________之间。

化学键存在于________原子之间。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____,如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S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键能折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这个键能就叫键能。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长两成键原子核之间的平均距离叫键长。

键越短、键能较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参数键角分子中相邻的键和键之间的夹角叫键角。

它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在线名师”→答疑室随时随地提问互动(三)总结: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

高一化学离子键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离子键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离子键知识点总结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它是化学反应中欠电子的金属与需要电子的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两者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从而形成离子晶体。

一、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电性:离子键是一种电性很强的化学键,具有很高的离解能和高的沸点、熔点。

2. 组成物质:离子键主要存在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

比如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等。

3. 结构特点:离子键化合物呈晶体结构,由正负离子有序排列组成。

4. 具有电解质性:离子键化合物能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电解质,能导电。

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的形成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金属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会失去外层电子。

2. 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非金属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会接受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

3. 形成离子晶体: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后形成负离子,两者静电吸引力使它们有序排列,形成离子晶体。

三、离子键的性质离子键具有以下几个性质:1. 易溶于水:离子键化合物在水中能够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并溶解成离子。

2. 导电性:在熔融状态或溶解于水中的离子键化合物能导电,是因为离子能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自由移动。

3. 高熔点和高沸点:离子键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需要克服静电吸引力才能打破晶格结构。

4. 脆性:离子键化合物通常呈脆性,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断裂。

四、离子键的应用离子键在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 食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离子键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盐。

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调味品之一。

2. 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尿素等化肥中含有大量的离子键化合物,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等元素。

3. 陶瓷:陶瓷材料通常由离子键化合物组成,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热性。

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

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

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是化学中的三种基本化学键。

三种键的性质、形成方式、结构和重要性都有所不同,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在两种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是指带有正电荷(阳离子)或负电荷(阴离子)的物质,例如Na+、Cl-、Ca2+、O2-等。

离子键形成的过程需要电荷的相互吸引,因此通常发生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或是高电负性元素与低电负性元素之间。

在离子键中,离子之间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的固体晶体。

离子在晶体中排列有规律的结构,形成离子晶体。

例如NaCl 就是经典的离子晶体,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离子晶体的特点是硬脆易碎,能导电,但在固态时不导电。

离子晶体在溶于水或其它极性溶剂时能够分解成离子,因此离子键主要出现在水溶性物质中,并且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键。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贡献电子对,从而达到原子中未配对电子数为零(达到八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特征的惰性气体元素)的状态。

共价键有两种类型: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 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从而在各个原子周围形成共用电子的一种键。

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近时,它们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这种键是由于两个原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并且在键的两端没有极性的分布。

例如,H2,O2和N2分别由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组成,并且它们分别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分子。

在分子中,没有极性分布,因此这些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极性共价键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但由于原子之间电负性差异,在键的两端形成极性分布的一种键。

极性共价键通常由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其中,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会带有较浓的负电荷,而电负性较低的原子带有较浓的正电荷。

在这种极性分布下,端点上的原子表现出了不同的性质。

例如,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两个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的键最大程度地共享电子,并且分子上有一个微弱的正电荷和一个微弱的负电荷分布。

化学离子键

化学离子键

化学离子键
1. 离子键是指两个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来说,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

2. 离子键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相互作用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电性差异较大,其中一个原子具有相对较低的电子亲和力,而另一个原子或离子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力。

3. 离子键的强度取决于离子之间的电荷和距离。

当电荷增加或距离减小时,离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增强,离子键也随之加强。

4. 离子键的物理性质包括高熔点和高沸点,以及在固体状态下是脆性的,易于破裂。

5. 离子键在化学反应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水解反应中,水分子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可以与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分别形成盐和水。

6. 除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离子键。

例如,氢键和范德华力互相作用的离子键。

7.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电负性较高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生物体系中,氢键在蛋白质和核酸的三维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8. 范德华力是指在接近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由于电子云的运动而形成的瞬时相互吸引力。

这种力是分子之间相对较弱的吸引力,但它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离子键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化学键类型。

它的形成需要满足特定的电性差异条件,并会对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产生重要的影响。

除了常见的金属
和非金属之间的离子键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离子键,如氢键和范德华力互相作用的离子键。

这些离子键在不同的化学和生物学实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化学键

化学键

化学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⑴要认识原子与离子的不同:离子和相应的原子由于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不同。

如: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而高价金属离子只具有氧化性,且金属还原性越强,其相应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非金属原子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其简单阴离子具有还原性,且非金属原子氧化性越强,其相应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弱。

⑵离子键的形成:当活泼金属(如碱金属、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单质)与活泼非金属(如卤素、氧族元素)反应时,活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结合电子而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间互相吸引,但当它们充分接近时,电子与电子间、核与核间又会产生斥力,当离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时相互作用达到平衡,这时体系的能量最低,于是阴阳离子间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这种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通过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如NaCl、MgCl2、Na2S、K2O、CaO、BaCl2等都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但不一定只有离子键。

如NaOH中,H—O之间则为极性共价键,而Na2O2中O—O之间则为非极性共价键。

应该注意:离子化合物并不一定完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完全由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H4Cl等铵盐。

但两种非金属间是不可能形成离子键的。

⑶离子的特征:离子所带有的电荷数就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得或失的电子数,主族元素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般是饱和的,副族元素及Ⅷ族元素的离子一般是不饱和的。

⑷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

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

离子键的强弱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其中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MgO、Al2O3,它们是由半径小,带电荷多的离子(Mg2+、Al3+、O2-)构成,离子键强,故它们均为高熔点物质,用作耐火材料。

⑸电子式: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

离子键定义

离子键定义

离子键定义离子键定义是指化学反应中,两个原子之间形成的特殊类型的键的定义。

离子键是指原子间的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它们是实现特定原子组合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离子键可以被认为是绝缘体之间共同作用的一种物理现象,也可以被认为是传统共价键之外的一种类型。

离子键是由原子之间共同作用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化学键。

它们在键的形成过程中与其他类型的键有很大的不同,并具有一定的特性。

离子键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瓦格纳米勒斯和比尔莱曼提出。

他们在1888年的著作《有机和物理化学研究》中发表了他们的理论,他们认为氯酸盐的局部电荷分布是由原子之间的非共价键所控制的。

米勒斯和莱曼的理论首次解释了离子的行为以及离子键在结晶和晶格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离子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共价键和非共价键。

共价键指的是由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而非共价键则是由电荷分布形成的原子间的化学键。

由于离子键与共价键所具有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它们在物理化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影响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离子键可以在分子形成的结构中起稳定作用,也可以影响分子的构型和反应性能。

离子键的特性源于其它键的特性,在非共价键种,它们主要是由电荷分布形成而产生的,由两个不同电荷偏爱的原子之间发生的共价键。

而共价键则是由一种原子转移电子到另一种原子而形成的。

由此,共价离子具有特殊的电荷分布,这会使它们具有吸引力和稳定性。

离子键的作用在化学反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们主要影响着反应的速率、产物的结构、活性以及溶解度。

离子键的作用在分子的构型组成中也十分重要,离子键可以影响分子的可溶性,由于它们具有特殊的电荷分布,它们会影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此外,离子键也可以影响分子中其他基团的性质,如电荷、极性、疏水性等。

由于离子键的特性,它们在药物研究和其他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离子键的作用来调节药物的性能,从而提高药物的效力和活性。

此外,离子键也可以用于调控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特定反应的进行,从而改变产物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键

化学键

化学键一、化学键的分类1.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4)相互作用:静电作用(既包括电荷间的的引力也包括斥力)(5)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之为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①Na2S、CaO、KCl: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ⅥA、ⅦA)②K2SO4BaCO3:活泼金属元素和酸根形成的盐(AlCl3是共价化合物)③NH4Cl、(NH4)2CO3:铵盐④Ca(OH)2、NaOH:强碱【例1】正误判断,并举例说明1.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错如AlCl32.所有碱都是离子化合物错如Cu(OH)23.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错4.只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对5.不含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错如NH4Cl2.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2)成键微粒:原子(3)成键元素:一般为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原子相互结合(4)共价键分类:①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如N2、过氧根离子②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如HCl、AlCl3(5)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称之为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共价键存在范围①Cl2、H2、N2:非金属单质②NH4+、CO32-、SO42-、OH-:含有复杂离子的离子化合物中③HCl、AlCl3、H20:共价化合物3.化学键概念框图离子键:离子化合物极性共价键:共价化合物、酸根离子共价键化学键非极性共价键:非金属单质、过氧根离子金属键:金属单质4.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例2】正误判断,并举例说明Cl1.当化合物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错,如NH42.当一个化合物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对3.过氧化氢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也有非极性共价键对4.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共价化合物错,如N25.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错如NHCl46.所有分子要么含有离子键,要么含有化学键错,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二、电子式1.原子电子式:首先写出其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标出它的最外层电子如(注意:先单后双)2.离子电子式:(1)阳离子: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本身。

《化学键》

《化学键》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 ·· · · :· · ::: :· 碘 I· + I· → I I· · · · ·· · · → ﹕ ﹕ · O 2 H ·+ ·· · H O H 水 · · · 硫化氢 2 H ·+ · · → H ﹕S ﹕H S · · H · ﹕ +· N → H ﹕N 3H· 氨 · H
化学键
在氯化钠晶体中是否存在 单个的“NaCl”分子?
本节小结:
活泼金 属原子 活泼非金 属原子
失去 电子
化 学 键
用电子 式表示
阳离子
静电作用 离子键
离子化 合物
得到 电子
阴离子
离子 晶体
课堂练习题:
化学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 键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三节
化 学 键
第三节:化学键
一 离子键:
结论:
2Na+Cl2=2NaCl
离子晶体(NaCl) :
化学键
氯化钠的晶体结构
Na和Cl的反应
Na
+11 2 8 1
+ +11 2 8 Na
Na+
Cl-
Cl
+17 2 8 7
- +17 Cl
288
化学键
一、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 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②元素主要化合价 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
负价:-4 → -1
⑵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由于元素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N····]3-Mg2+[
··
··
N··]3··
Mg2+
:B····r ·+·Ca·+:B····r ·→ [:B··r··:]-Ca2+[:B··r··:]-
2 :B····r ·+ ·Ca·→ [:B··r··:]-Ca2+[:B··r··:]-
Ca2+ [:B··r··:]-2
例题1
1.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 )
2.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
()
3.任何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失 ()
4.钠原子与氯原子生成NaCl之后,其结构稳定
性增强,体系能量降低
()
例题2
1.书写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过氧化钠
··
··
Na+[ O····O····]2-Na+
··
氮化镁
Mg2+ [
3)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2.两个“不一定” 1)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如NH4Cl、NH4NO3 2)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 子化合物,如AlCl3
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现象 化学程式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 火焰
2Na+Cl2 == 2NaCl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来
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B····r ·+·Ca·+:B····r ·→ [:B··r··:]-Ca2+[:B··r··:]-
书写时注意事项
原子、离子都要标出最外层电子,离子须标明
简单阴离子和复杂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 写; 不能把“→”写成“=”; 用箭头表示电子的得失
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原子的电子式:
H · Na ·
·Mg · ·Ca · ·O·····
··
C··l · ··
简单离子的电子式:
H+
Na+
Mg2+
Ca2+
[:O····:]2-
[
:C·l·:]··
复杂离子的电子式:
氢氧根离子
[ :O····:H]-
铵根离子
[ H:HN····:H]+ H
Na+ +11 2 8
Na+ Cl-
Cl- +17 2 8 8
离子键:阴离子与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 静电作用 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
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 键。
离子键的强弱以及对离子化合物性质 的影响
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有:离子的半径和电 荷数。
KCl、MgCl2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或碱
K2SO4、NaOH、Mg(NO3)2 3、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 形成的盐
NH4Cl、(NH4)2SO4
离子键的三个“一定”和两个“不 一定”
1.三个“一定”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2)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旧知回顾:
九年级化学-----分子与原子
高一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新的展望:
是什么力量使得永远向左走的钠原子与永远 向右走的氯原子一见钟情,并拉开了这样一 段旷世奇缘的序幕呢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第二课时 共价键
结合原子结构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11 2 8 1
+17 2 8 7
Cl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氯化钠
Na+ [ :C·l·:]··
溴化钙
[:B··r··:]-Ca2+[:B··r··:]-
氢氧化钙
[H :O····:]-Ca2+[ :O····:H]-
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
··
·· C··l ·

Na+ [:C··l :]··
规律: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 键就越强
结果:随着离子键的加强,离子化合物熔、 沸点升高,硬度也加大,同时在水溶液或熔 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
离子化合物。
哪些物质间能够形成离子键?
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 属元素(VIA,VIIA)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