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作者:杨爱琼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9期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杀人、伤人以及伤害其他生命事件时有发生,经过这些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反映出大学生对生命的无视,并反映了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有待提高,加强对我国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是目前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2008年以来,发生了许多关于大学生自杀,杀人的事件,一个个生命就这样离去。根据我国青年研究中心2018年发布的数据,自杀是我国15至34岁死亡的主要原因,占

18.9%。我国青少年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络教育频道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89.3%的大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经历,如严重的挫败感,愤怒和悲伤,但只有8%的大学生寻求帮助,作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显然,为了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势在必得。

生命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不用怀疑的。最近大学中经常发生的杀人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关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反映出以下几点:首先,它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张国敏(2016)认为生命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这一问题刻不容缓。其次,它有利于校园建设。叶华松(2018)认为,和谐的校园包括一个安静祥和的校园环境,以及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学校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大学生自杀和杀人等各种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并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和谐发生产生不利影响。第三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王尊庆和王小燕(2016)认为,可持续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物质能量的可持续发展,又需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我国的栋梁,只有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才能确保国家繁荣昌盛。

2.1 高校生命教育意識淡薄

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都缺乏生命安全教育的环境,大学没有专门设置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对人生价值观和的正确。首先,大学缺乏关于死亡的教育。死亡是生命的自然组成部分,无法避免。然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未知生,焉知死”,关于死亡的讨论是不能说的,只能说“生”,大学没有设置相关的课程,不导致学生没有确切的死亡概念,也没有科学,准确的健康死亡概念。周围的亲戚和朋友死后,他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充满恐惧和焦虑。由于缺乏关于死亡的知识,学生们不知道该如何去爱生活以及如何去爱生命。其次,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对于学生的性格,心理和和其他方面的高于却有所欠缺,当他们对生活和人际关系不满意时,他们无法获得心理帮助,对生活失去希望,心理承受能力极低,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从第三,我国学生的就业状况越来越困难,竞

争也越来越激烈,我国高校的教育方式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教会大学生如何谋生,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珍爱生命,学校忽略了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关爱,使得有些大学生智力高,情绪智力低,悲伤,冷漠,在危急情况下,只能选择自杀或是伤害他人,最后,一些大学并没有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而一些《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由思想政治老师担任的,由于缺乏对生命教育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全面,教师很难向学生解释“生命是一项神圣的权利”,而“珍爱生命是最高的责任。”

2.2 家庭生命教育缺失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父母将智力教育视为家庭教育的唯一任务,而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却忽视了孩子生命安全的教育,一方面,父母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从小给孩子们报一系列补习班,导致孩子成为了家里面最忙的,父母的一切情绪建立在孩子考试成绩基础上,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对孩子缺乏关爱,造成负面的冷漠情绪行为。另一方面,“不能苦了孩子。”使父母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让孩子受苦,孩子的心理健康经常被父母所忽视。孩子缺乏心理指导,常常在遇事时感到痛苦,无望而引发悲剧。

2.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步导致人们对生活观和价值观念的各种看法交织在一起。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腐败,各种骗术充斥着大学生,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经验不足,使大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活感到无助,从而就造成了悲剧。例如,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对黄洋下毒,居然说是在愚人节开玩笑。近年来,随着媒体对自杀行为的过度描写和大力宣扬,使大学生产生了模仿行为,导致大学生自杀频率急剧增加。

3.1 高校生命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了一些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这表明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已开始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学还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开设独立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很少。尽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中会提到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但是还是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课程,加之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内容过度抽象,理想化,很少有大学会重视公共课程,这就使得教育效果微乎其微。也有学校开设了生命安全教育独立课程,会涉及到生命安全教育,但重点都是在关注高科技对生死传统理念的挑战,而不是去引导大学生关爱生命。在关于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中,有关人际交往,道德,自我探索,满意度,同情心以及感恩等内容都是取一部分进行教育,而不是完整地对进行讲解。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管理这几个方面去实行,没有深入的理论支持,对于有关特定教育实践没有提出实际操作建议。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将独立学科和综合课程整合在一起,开设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课程,同时,我们应该侧重于以生命教育,生命哲学,科学等学科教育,并从更广阔的视野将生命课程整合到其他课程中,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学,使学生

了解和理解生命的价值,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以确保将生命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并起到效果。将生命安全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毅力,并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科学,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大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体验生活的快乐和满足,促进对生活的热爱。

3.2 高校生命教育实践取向有待深化

生命教育在我国大陆才开始,一些教师,家长和社会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实践方向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文化接受程度也不同,当前的生命教育程度还存在差异。例如广东药学院让学生写遗嘱和撰写墓志铭,有些人称赞直接的生死教育,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在鼓励学生死亡。一些老师认为并不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也不需要刻意营造强调生死的环境。他们认为,大学生应该生活在一个相对透明的世界中。通过学生的不断发展他们自然会理解生死概念,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无疑是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其次,大学生命安全教育环境实际上是相对狭窄的。在大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实际上是由一些老师参与的,而这些老师主要是由学校行政部门的老师或是心理老师担任的,而进行生命教育的范围也单是在学校,没有进入家庭和社区,这没有引起整个社会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众所周知,学生缺乏生命安全概念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它是通过与社会和他人互动而相互作用的障碍。我国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研究员孙云霄在一次专访中说:“学生的自杀行为不仅与个人因素和个人经历有关,而且与社会环境有关。” 加强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发挥领导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联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精神困境。

3.3 全面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90%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将对其生命价值产观生重大影响。大学的校园文化与高中校园文化截然不同,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不同的职业导向,不同的生活导向,丰富的校园活动,许多社交网络,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代表着所有大学的校园文化。大学环境也是大学生在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生活環境。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极度相似,在这一点上,学生对学校的看法决定了学生对更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未来看法。通过教室,网络,活动,专业实践等方式建设校园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创造积极的价值观,并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4.1 设置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课程的开设是大学生了解生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大学可以学习一些外国和台湾的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例如,在第一学期,可以开设《生命教育概论》,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概念;在其他学期,则开设《生命发展与关怀》《自然科学与信仰》等课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唯一性,并帮助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以满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