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

严凌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萧山的地理位置、文化涵养等方面的背景资料,经过适当举例归纳,

对比萧山市区及沙地、围垦等地,比较小范围中的方言变化,此外,本文也列举了一部分具

有萧山方言特色的词缀现象。通过对词缀的分析,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的特色。

关键词萧山方言词缀吴语

导语

萧山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北隔钱塘江与杭州、余杭、海宁相望。2001年3月,萧山撤市建区并入杭州市。萧山方言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颇具地域代表性。

据《萧山县志》记载,萧山的“语言体系属杭绍方言群。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超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掺杂着富阳词汇,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①现如今,超山已归入余杭,欢潭也已经改名为进化,许贤已更名为蜀山,西兴已划为滨江区,但萧山的方言却依旧有着其鲜明的特色。

这一特点在词缀中也有较多的凸显,本文拟从对词缀的分析中,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特色。词缀是词与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种。“类词缀的语义已经开始虚化,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词缀那样的虚化程度。”②在萧山方言中,与普通话较为一致的词缀则多为典型词缀,具有本地方言特色的则以类词缀居多。下文将简要介绍各类词缀。

在萧山方言中,“—儿”、“老—”作为词缀的现象则比较少,“阿—”与“—儿”似乎有一种制约关系,“就绝大多数方言而言, 这两个词缀不同时出现”③。《助字辨略》说,“南人称阿, 北人称老”。以及赵元任先生的《国语字典》中也曾提及“阿, 专名词的前附语(通行于中部和南部诸省)”。相较于一江之隔的杭州,则在方言中出现了较多以“儿”作词缀的现象,如“小伢儿”、“环儿”等。这或许与杭州曾经作为宋室南下的都城有关。杭州中心地区的方言中有较多的词缀使用方式更接近与北方地区。而萧山则更多的保持了上古以来的原貌。

一、前缀

1.阿

①萧山县志[M],1987.8:125

②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118

③刘新中.几个常见词缀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学术研究,2003.11:137

王力先生认为“阿”字作为词头是在上古末期产生的。它作为人名的词头是从小字开始的, 如“阿娇”(汉武帝后之小字)、“阿瞒”(曹操的小字)、“阿斗”(刘禅的小字)。它还可以作为亲属称谓的词头, 如“阿爷”、“阿婆”。其用法主要有三种:

1)放在姓、名、字、行第前;

如阿张,阿二等等。放在“行第”前的这组词可以用作称呼,而由前缀“老”构成的排行名词则很少用作专有称呼。在萧山的老城区,也不乏有以此作为店名的,如“阿二理发店”、“阿六香烟”等等。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也有一档方言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

2)放在亲属称谓前;

“阿”附加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性粘着语素前面,构成称谓名词,多含亲昵色彩,如:阿伯/阿叔/阿公(公公)/阿婆(婆婆)/阿哥/阿嫂(嫂嫂)/阿姐/阿弟/阿妹/阿侄/阿爷(爷爷)/阿娘(奶奶)/阿爹/阿舅(舅舅)/阿姨(姨妈或与母亲同辈女性的泛称)/阿丈(丈人)

随着时代的前进,阿爷、阿娘、阿爹的说法越来越少了,更多新成长起来的萧山人多采用“爷爷”、“奶奶”、“爸爸”等与普通话一致的称呼。但这一说法,依旧通行于老一代萧山人的口中,且更显亲昵。

3)放在代词前;

这是王力先生的说法,他认为“阿”最初作为疑问代词“谁”字的词头“阿谁”。但这个说法在萧山方言中较少出现。在笔者成长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从未出现过这一情况。

除了这三种公认的“阿—”词缀用法,萧山方言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使用方法。如:

附加在一些名词性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昵称色彩或蔑称色彩。昵称的如:阿肉(长辈对小辈的爱称)/阿宝/阿囡。蔑称的如:阿土(土里土气的人)/阿狗阿猫(层次低、不值一提的人)。

附加在某些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蔑称色彩。如:阿飞(流里流气的人)/阿木林(傻乎乎的人)/阿背哥(背时的人)/阿兴搭阿旺(水平都一样低的两个人)/阿三头(不合时宜的人)。

附加在单音节形容词前面,使之名词化,称呼有这类特征的人或宠物,有昵称色彩,如:阿大/阿小/阿花(花狗或花猫)。

2.老

“老”的本义是“年长的”,如:老头/老太婆/老年人。作为前缀,其实词意义正在虚化,多用来构成指人和动物的名词,虽然在萧山方言中此类现象出现较少,但也有一些词汇,随着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融合本土方言特色的基础之上,萧山方言中也吸纳了较多的来自其他地区方言的特色,主要类型有:

1)附加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

通过放置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形成一个新的称呼名词,主要用于对年长者或同辈之间的称呼,带有亲近的意思,如:老李/老王/老张。

2)附加在从二到九的基数词前面

如:老二/老四/老九。这些词一般不用作呼语。“老几”除了询问排行外,还常用于反问,带有轻蔑的意味,如:你算老几?“老”还能附加在形容词性词根前面,构成“老大、老小”等排行名词。也形成了一部分的短语,如:

老三(指看上去成熟)

例句:蛮老三嗒,样子不错嘛(看上去很像大人嘛,样子不错)。

老三老四(指假装经验丰富)

例句:装何个老三老四,还是个小毛头(不要装成熟,你还只是个小孩)。

3)附加在某些名词性语素前面

称谓名词如:老爷/老公/老嬷(老婆)/老板/老板娘/老师

老堂(堂兄弟)

例句:伊拉老堂毛力烈够,在亨头有己的公司(他的堂兄弟很厉害,在那边有自己的公司)。

此外,也有老表(表兄弟)的说法,这两个词在吴方言中视角有特色的词组。

普通名词如:老酒/老茧/老菱(菱角)/老K(扑克)。

3.“实”和“介”

“实”是萧山及邻近地区特有的词缀,附加在单、复数人称代词前,起强调作用。“实”的本字应为“是”,“是”在弱化过程中通过加在人称代词或短语前,加强其指示性,这样的说法在萧山城厢地区较为少见,多见于沙地地区,如:

实个那葛讨(这个怎么办)

例句:实个那葛讨,债主追上来了(这可怎么办,债主追上来了)。

介葛讨(那个)

例句:侬就晓得葛葛讨,介葛讨,做么不做(你就知道空口说白话,却不做事)。

二、后缀

萧山方言有非常丰富的后缀,它们的构词能力比前缀强,而且颇具方言特色。有些后缀在普通话里甚至没有对应形式,或者有些虽有对应形式,但词形完全不同;有些后缀虽与普通话同形,但构词能力不同。此外,由于入声的存在,萧山方言的后缀则更具有浙东的硬气。

1.头

在萧山方言中最常见、用法最复杂的后缀是“头”,它的名词化功能和抽象化功能都很强,前文已经提及,在萧山方言中,“儿”作后缀的现象较为少见,由此,普通话中“儿”所承担的构词任务则由“头”承担。故而,萧山方言中的“头”相比于普通话中的“儿”更具有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它可以附加在较大范围的名词性语素、动词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后,构成大量的新生名词。在这些新生名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对于词汇的原意并无改变,但却更显得具有萧山风味。

1)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具有以下几种意义:

a)构成一般事物的具体名称,如:

毛毛头(婴儿)

例句:这个毛毛头蛮得人心的(这个婴儿很可爱)。

额角头(前额)

例句:今朝额角头撞了一回,痛撒嘚(今天额头撞了一下,很痛)。

老篰头(植物根部)

例句:老篰头弄掉好嘚,吃否来够(把植物的根部摘掉吧,吃不来的)。

碗脚头(剩饭剩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