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策略共66页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可修改版ppt]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可修改版ppt]

囊性动脉瘤 梭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不规则型
3。按大小分类
小型:<5mm 中型:5~10mm
大型:11~25mm 巨大型:>25mm
治疗方法的选择
手术夹闭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据文献报道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佳或 好者约占65%,差或死亡约占22%,与 手术相关的致残率约为10%,致死率约 为5~10%,
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
颅内动脉闭塞 动脉瘤再出血 穿刺点出血 弹簧圈移位 血管痉挛
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约 10%. 永久并发症率约 3-5%. 并发症与动脉瘤部位无关.
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疗效-判断依据
动脉瘤的DSA辩识
病史
CT、MRI
DSA要点:
1. 多角度确认——二个角度或以上
2. 动脉瘤滞留确认——限于窄颈、大的动脉瘤
3. 形态确认(因为临床上囊性动脉瘤居多)
4. 位置确认——多见于(1) 前交通动脉
5.
(2)后交通动脉
6.
(3)大脑中动脉
7.
(4)椎动脉
动脉期
毛细血管期:
静脉窦期
静脉期
ISAT – multi-centre RCT (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
(Lancet 360:1267)
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演化
球囊栓塞(Serbinenko 1973) MDS栓塞(Hilal 1988) GDC栓塞(Guglielmi 1991) 血管内支架(Higashida 1997) ONYX液体不粘胶(Mawad 2000)
与手术夹闭治疗相比较,血管内栓塞术 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相对较高。预后佳期 或好者约占80%以上,与治疗相关的致 残率和致死率约为5%左右。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简介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与康复
01
颅内动脉瘤简介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在颅内动脉壁上发生的异常膨出,根 据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颅内 动脉壁的薄弱部分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出形成。根据 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囊状、梭形、分 叶状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遗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 行诊断。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一 些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 充分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的优点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 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 颅内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根治颅内动 脉瘤,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一 些大型、复杂的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期较 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 险。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基础 疾病较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 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1.颅内动脉瘤非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等。

适用于下述情况:①病人病情不适合手术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开颅;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病人拒绝手术或手术失败;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防止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剂、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控制血压。

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痉挛,使用钙拮抗药如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等。

用经颅超声监测颅内动脉,维持正常的脑灌注压。

根据病情退热、抗感染、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心血管功能。

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对昏迷病人需加强特殊护理。

(1)控制性低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宜降得过多,最好用经颅超声监测。

因为出血后颅内压增高,若再伴有动脉痉挛,脑供血已相应减少,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损害。

通常降低10%~20%即可。

高血压患者则降低收缩压原有水平的30%~35%,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头晕、意识恶化等缺血症状,应予适当回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应用甘露醇、脑室引流、维生素E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不仅能降低颅内压,增加脑血流量,推迟血-脑脊液屏障损害并减轻脑水肿,还能增加手术中临时阻断脑动脉的时间。

动物试验证实甘露醇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在其保护下,缺血脑组织的脑电波能恢复得较好。

维生素E加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有很强的抗水肿作用。

如再加上人造血效果更佳。

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Ⅱ及Ⅳ级病人可使用甘露醇,每小时给20%甘露醇1.5mg/kg,以后2天增加20%,临床症状显著进步,在24h即恢复到Ⅰ或Ⅱ级。

甘露醇保护脑组织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动物试验阻断局部脑血流30s,出现可逆性变化;阻断120min,则出现神经细胞的皱缩,星形细胞膨大;12h星形细胞崩溃;24h神经细胞即已破坏,出现大量粒性白细胞。

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Milhorat报告:脑积水发生率与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嗜睡21%,浅昏迷40%,深昏迷42%)
SAH后脑积水
间质性脑水肿 Interstitial type 急性脑积水导致脑脊液压力迅速增高 脑室旁细胞外水分积聚 主要位于白质内 血脑屏障完整
注意:脑积水可能导致继发脑水肿
1
2
01
CSF分泌↑
年龄、高血压?
【危险因素】
内科治疗 甘露醇、激素、利尿剂、醋氮酰胺
脑脊液外引流:腰穿 vs. 脑室穿刺,均为姑息疗法,注意可能诱发动脉瘤再次破裂
脑脊液分流:主要用于后期治疗慢性脑积水,特别是正常压力脑积水,可逆转痴呆症状
动脉瘤夹闭+切除:解除巨大动脉瘤压迫堵塞Monro孔或中脑导水管
动脉瘤术中终板造瘘
01
在SAH早期即可见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降低,大脑皮层小动脉和微动脉发生血管痉挛,而脑血管造影和TCD无法检测出来
微动脉多节段串珠状改变
02
在SAH早期,脑血管造影和TCD尚未检测出
1
血管痉挛时,即应开始脑血管痉挛防治
2
在SAH早期,
3
就有55.4%的患者已经发生了节段性微血管痉挛,
4
血管直径减小多达75.1% ( 75.1 ± 15.0%)
颅内动脉瘤 的外科治疗
202X
营销方案活动策划模板
颅内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5% 典型症状和体征: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等 SAH的体征: “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血管痉挛”是SAH后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眼底出血等。 其他非出血症状:占位效应、TIA等
剧烈头痛
眼底出血
02
吸收↓ → 脑室内压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护理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护理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护理课件xx年xx月xx日•颅内动脉瘤概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康复目•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录01颅内动脉瘤概述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通常呈囊状或梭形,大小不等,可单发或多发。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颅内动脉瘤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血管壁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也可能加速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02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高血压药物Array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小动脉瘤破控制高血压,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裂风险。

抗癫痫药物药物治疗的优缺点预防癫痫发作,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可以避免手术风险,但长期用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且不能根治疾病。

切除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方法手术治疗可以根治疾病,但手术风险较高,可能留下后遗症。

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放射治疗方法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放射性栓塞。

放射治疗目的控制肿瘤生长,减小破裂风险。

放射治疗的优缺点放射治疗可以避免手术风险,但需要多次治疗,且可能产生放射性损伤。

放射治疗03颅内动脉瘤的护理1术前护理2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

术前准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颅内动脉瘤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的风险。

健康宣教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监测生命体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如固定患者、准备手术器械等。

配合医生手术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为术后护理提供参考。

颅内动脉瘤怎样治疗?

颅内动脉瘤怎样治疗?

颅内动脉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颅内动脉瘤应该吃什么药。

*颅内动脉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1.颅内动脉瘤非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等,适用于下述情况:①病人病情不适合手术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开颅;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病人拒绝手术或手术失败;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防止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剂,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控制血压,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痉挛,使用钙拮抗药如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等,用经颅超声监测颅内动脉,维持正常的脑灌注压,根据病情退热,抗感染,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心血管功能,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对昏迷病人需加强特殊护理。

(1)控制性低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宜降得过多,最好用经颅超声监测,因为出血后颅内压增高,若再伴有动脉痉挛,脑供血已相应减少,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损害,通常降低10%~20%即可,高血压患者则降低收缩压原有水平的30%~35%,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头晕,意识恶化等缺血症状,应予适当回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应用甘露醇,脑室引流,维生素E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不仅能降低颅内压,增加脑血流量,推迟血-脑脊液屏障损害并减轻脑水肿,还能增加手术中临时阻断脑动脉的时间,动物试验证实甘露醇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在其保护下,缺血脑组织的脑电波能恢复得较好,维生素E加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有很强的抗水肿作用,如再加上人造血效果更佳,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Ⅱ及Ⅳ级病人可使用甘露醇,每小时给20%甘露醇1.5mg/kg,以后2天增加20%,临床症状显著进步,在24h即恢复到Ⅰ或Ⅱ级,甘露醇保护脑组织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动物试验阻断局部脑血流30s,出现可逆性变化;阻断120min,则出现神经细胞的皱缩,星形细胞膨大;12h星形细胞崩溃;24h神经细胞即已破坏,出现大量粒性白细胞,一支毛细血管阻塞120min后,管腔即变小,内皮细胞增多,可见脑梗死的形成是很快的,而在应用甘露醇后120min,毛细血管及神经细胞均未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用动物的脑水肿模型发现:5例应用甘露醇并阻断血流2h,仅1例出现脑水肿,阻断4h,仍半数有效,如阻断6h,则无作用,所以甘露醇的有效作用时间大约为2h,用兔做试验,如用甘露醇加人造血,则阻断6h仍无脑水肿出现,但单纯用甘露醇或人造血,则不能控制丘脑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课题申报】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策略

【课题申报】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策略

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策略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策略申请人:XXX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和风险。

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索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策略,通过介入和免疫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治疗策略,介入治疗,免疫治疗1. 引言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血管壁的局部膨出,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导致颅内出血,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

然而,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如手术创伤大、出血风险高等。

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颅内动脉瘤的新型治疗策略,通过介入和免疫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3. 方法3.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组,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3.2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

每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进行匹配。

3.3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介入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策略,包括内支架置入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注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具体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3.4 疗效评估观察治疗前后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变化,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等指标。

4. 预期结果预计通过介入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新型治疗策略,可以实现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控制,避免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减少传统治疗方法带来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5. 意义和创新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重要影响。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PPT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PPT
脉瘤
分类:根据动 脉瘤的位置和 形态,可以分 为前交通动脉 瘤、大脑中动 脉瘤、大脑后
动脉瘤等
病因:动脉粥 样硬化、高血 压、先天性血
管畸形等
症状:头痛、 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天性血管畸形等 发病机制:血管壁薄弱、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等 动脉瘤形成:血管壁薄弱处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壁破裂,导致出血和脑损伤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等
诊断方法:CT、MRI、DSA等 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介入治 疗、药物治疗等
预后: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 位置、形态等因素
03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技术
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显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壁和血流情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但分辨率较低
综合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开颅手术、介入手术等 放射治疗:伽马刀、射频消融等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05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和再出血
出血原因: 动脉瘤破裂、 手术操作不 当、抗凝药 物使用不当

出血症状: 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
障碍等
介入治疗优点:创 伤小,恢复快,并 发症少
介入治疗适应症: 动脉瘤直径大于 3mm,瘤颈宽大于 4mm
介入治疗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术后 观察,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动脉瘤,防止破裂出血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或微创手术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等

颅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颅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路径一、颅内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内动脉瘤(ICD-I67.1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科学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结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颅内动脉瘤的主要症状与脑动脉瘤破裂或压迫周围神经有关,所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靠详细的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

一般性诊断1、临床特点(1)破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异常血管改变引起的脑血管瘤样凸起,其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血管痉挛和栓塞引起。

①出血症状: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烦躁不安,随后有短暂的或持续的意识丧失,清醒时有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②局灶症状:本症状与动脉瘤所处位置及大小有关,如后交通动脉瘤可压迫动眼神经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基底动脉分叉部、小脑上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近端动脉瘤压迫引起Ⅲ、Ⅳ、Ⅵ麻痹及桥脑症状。

③缺血症状:SAH后血管痉挛产生缺血症状;巨大动脉瘤内血栓脱落引起缺血症状。

(2)未破裂动脉瘤: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TIA 发作等,也可无任何症状,经查体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

2.辅助检查:(1)头颅CT:是SAH首选诊断方法,通过CT扫描还可评定以下方面:①脑室大小:部分动脉瘤破裂患者立即发生脑积水;②血肿,有占位效应的脑内血肿或大量硬脑膜下血肿;③梗塞;④脑池和脑沟中出血量:血管痉挛的重要预后因素;⑤合并多发动脉瘤时,CT可以初步判断责任动脉瘤;⑥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头颅CT初步预测动脉瘤的位置。

(2)CT脑血管造影(CTA):多数情况下可以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多发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钙化情况,以及病变与骨性结构解剖关系。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ppt课件
根据医院的具体条件 设备 医生水平 病人意愿
治疗时间窗 (1)急性期:SAH 3天内——手术
3~7天——介入 (2)择期: SAH 21天后——手术或介入 (3)部位: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 前交通——手术
44
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48-96小时内为早期手
术;10-14天手术为晚期手术。 近来趋向早期手术。理由:1.动脉瘤再破裂
3、脑血管造影:确诊必查手段位置,形态,内径,数目供血及载 瘤动脉情况。 费时、微创。A瘤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
再次破裂,总的破裂率为1%~2%。 DSA 是确诊动脉瘤的金标准
16
前交通动脉瘤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17
右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
18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
19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2 按形态分类
7
3 按大小分类
小型:直径 ≤5mm 中型:6~10mm 大型:11~25mm 巨大型:>25mm
8
4 按部位分型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10% 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 脉瘤、 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36
术后DSA-3D重建
37
术后DSA
38
颅内动脉瘤直接威胁生命和神经功能
如何治疗?
39
治 疗 therapy
保守治疗,75%病人5年内死于再出血。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Hunt 一 、二级病人—早期手术 Hunt 三级以上---病情好转后再手 术

颅内动脉瘤如何治疗

颅内动脉瘤如何治疗

颅内动脉瘤如何治疗颅内动脉瘤常见于40~60岁的中年人,其他阶段年龄人相对较少。

颅内动脉瘤发病率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卒中及高血压脑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约为2~20/100000人口/年,其中约30%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

一、颅内动脉瘤的概念与症状颅内动脉瘤概念: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囊状突出。

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血流冲击、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极易在偶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时突然发生破裂,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死亡率和伤残率都很高。

故颅内动脉瘤被称为颅内的“定时炸弹”。

症状:1、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当体积比较小时,90%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不易觉察,随着动脉瘤的增大可出现头痛、头昏及神经压迫症状。

2、破裂动脉瘤破裂:常伴有剧烈头痛,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会有以下五种表现:Ⅰ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强直。

Ⅱ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

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Ⅴ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

二、颅内动脉瘤的可能致病因素颅内动脉瘤是指在颅内动脉壁上形成的异常扩张或瘤样突出物。

造成颅内动脉瘤的具体致病因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可能的因素和风险因素被认为与其形成相关。

其一,动脉壁结构的异常。

动脉壁结构的先天性异常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动脉壁的薄弱或缺陷,使其容易形成瘤样扩张。

其二,动脉壁的损伤。

外伤、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动脉壁损伤,这可以为动脉瘤的形成提供基础。

一些研究还发现,吸烟和高血压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动脉壁损伤的风险。

其三,动脉壁中的遗传突变。

一些遗传突变被认为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