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学习动机

合集下载

教师考试必备_课件_教育心理学第12章_学习的动机

教师考试必备_课件_教育心理学第12章_学习的动机
5、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1)激活作用
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
(2)指向作用
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大学六级考试。
(3)维持作用
哪怕生病,小王的学习计划也从不中断。
链接: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
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
内容提要Biblioteka 1 2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激发
3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
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
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
案例 小华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不太自觉, 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名太累,后三名 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 钱刺激他读书,考100给100元,90给90元, 80分以下则要挨打。 请用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分析这一现象。
补充阅读
刘慧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首都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12~117 张爱卿,刘华山:人际责任推断与行为应对策略的归因分 析,心理学报,2003,35(2):231~236 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 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苏昊,曹立人:教学中学生动机研究新进展简述,教育理 论与实践,2005(2) 周源源,白学军:论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天津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二、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新异性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12章 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12章 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第12章学习动机一、名词解释1.学习动机[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考题]答: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1)按照不同的标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依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②奥苏伯尔则将动机分为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附属的动机这三类;③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④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与情境动机。

(2)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不仅具有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以及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一般作用,而且具有影响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的独特作用。

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激发和维持某种学习活动,而且还控制着学习的进程,并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改善学习行为。

2.成就动机[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考题]答: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等人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1)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2)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

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教师(关键作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包括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3、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各章习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10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第2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与分类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第12章个别差异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13章学习动机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第15章网络媒体与多媒体第7章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返回补充习题说明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五、判断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5.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6.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7.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六、问答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和分类五、判断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4.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12章 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12章 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第12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答:(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①学习需要及内驱力a.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b.内驱力学习驱力是指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这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②学习期待及诱因a.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

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

因此,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b.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

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学习期待的作用就是学习的诱因。

③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教学,使青年教师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确立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具体目标:1、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能准确理解并掌握高校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的基本原理。

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解释、说明和辨析。

4、能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搞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和分析依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内容一、心理学与高等教育1、心理学概论(第一章)(1)心理学的概念;(2)个体心理的四个方面;(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4)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原则与具体方法;(4)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第三章)(1)教师的社会角色及作用,职业角色的形成;(2)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方法;(3)教师威信(形成、维护和提高)与师爱。

二、高校学习心理1、学习心理概论(第四章)(1)狭义学习的概念,学习的一般分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第五章)(1)学习动机的涵义、基本结构、种类,成就动机及应用,归因理论;(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六章)(1)学习迁移的定义、分类、作用,学习迁移的的理论观点;(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

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

填空:〔1-2章〕1.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4.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5.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认的心理具有意识性。

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7.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的心理现象。

8.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尔。

他的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9.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

洛克坚决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10.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1.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12.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3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1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15.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16.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循两项基本原则:1随机化原则2局部控制的原则。

〔3-4章〕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 角色认同阶段;3. 角色信念阶段;2.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和有效性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填空题
1.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 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 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2.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
动方式)。
技能的种类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3.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的各 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防松等。
4.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练习)。
12.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关系。
13.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14.动机最佳水平应是()程度的激活或唤起,对学习具
有最佳效果。
15.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16.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 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17.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 要动机。
和格式塔关系理论。
6.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也被称为
积极迁移。
7.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也称为
消极迁移。
8.()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9.()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10.同化性迁移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原有的
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与其
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6.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7.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与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存
在着个体差异。
8.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
与教过程。
9.学校教育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0.()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感谢观看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育
笔记
第版
笔记
第章
内容
认知
笔记
教材
心理学 目标
知识
教育
学习
教学
复习
性质
习题
问题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皮连生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第4版)的考生,也 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 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 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 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 皮连生著《教育心理学》(第4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 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教育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 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 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主要对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 育心理学》(修订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本书的 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教育心理学的讲义和上课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 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基本遵循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教材的章目编排, 共分17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主要根据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并参考其他教 育心理学教材整理了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结合该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对课后思考题进 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12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12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
四种调控风格,描述了不同程度的内化和整合;反映了行为的 自我决定程度与受控制程度之间比率大小的变化。
这种分类方法比早期学习动机对内外动机的两分法有了显著的 进步。
行 非自我决定 为
外在动机
自我决定



外部调控
内射调控
认同调控
整合调控


外部
有点外部
有点内部
内部



顺 从 , 外 内部奖励和 价值,有意 与个人目标
=Ms ×Ps×(1-Ps) - Mf×(1- Ps )× Ps
=(Ms - Mf) × Ps (1-Ps)
根据两类动机的强弱分为: 求成者:求成动机强,喜欢成功率为0.5、有难度和竞争
情境 避败者:避败动机强,不喜欢成功率为0.5、喜欢难度较
小或者合作型情境 思考:从成就动机理论出发,如何开展教学?
二、要以学生自身的提高为标准来进行评价,而 不是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三、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和方法归因:
失败
努力归因
方法归因
八、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Deci)和瑞恩(Ryan)
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学习动机的能量和性质,取决于心理 需要的满足程度
胜任需要:指在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 是有效的,有机会去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才能
2.选择最后一种,说明你是一个成就水平高的人
莫里,麦克莱兰,阿特金森
什么是成就动机?
麦克莱兰的研究
社会性,习得性,人类独有性
高成就动机:敢于承担责任,能获得满足感,喜欢开创性的工作,勇 于作出决策
低成就动机:倾向于风险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
阿特金森:期望
价值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作用大)(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即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了解)(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了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而且影响深刻。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我国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重点)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答: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

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

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必修课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必修课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必修课《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说明2003年1月《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

本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为规范课程教学和考核工作,特制定本课程考核说明。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凡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

2.考核依据制定本考核说明的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课程文字教材《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郭德俊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本考核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3.考核方式。

本课程由中央电大组织考核,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总成绩满60分为及格成绩。

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平时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中的20分。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是平时考核练习册的4次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平时成绩折算方法如下:每次练习以100分为满分,折合成形成性考核成绩5分,4次练习满分400分共折合成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各试点单位负责测算、登记。

各试点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中央电大考试处、师范部备案。

中央电大将随时赴试点单位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一旦发现情况不实,将对试点单位追究责任。

期末终结性考试:期末终结性考试卷面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中的80分。

期末终结性考试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有关考试的规定组织实施。

4.考核要求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 第12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 第12章学习动机
人的动机不仅可由内部因素来激发,也可由外在刺激来 引起,而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 就特别称之为诱因。
分类:正诱因 负诱因
理智的诱因 情绪的诱因 社会的诱因●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涵义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
1、联系 ▪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是紧密相联的。一般地说,在学习活
动中没有无学习动机的学习目的,也没有无学习目的的学 习动机。 2、区别 ▪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出发点,学习目的则是学习 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归宿。 3、相互转化
第三节 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
一、学习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 二、学习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 三、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转化 四、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
机相互结合 五、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协调作用 六、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正相
关 七学习动机可以迁移
▪ 4.在讨论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中,论及四对影响学习动机的主客 观因素(内外部条件):目标语反馈,表扬与批评,个人竞赛与团体竞 赛,期望与评价。
▪ 主要概念:学习动机 强化理论 成就理论 归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学习 动机整合理论 学习动机变化规律 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涵义
第三节
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
一、学习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
▪ 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许多外部客观条件吸引、激励、 诱发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动机。
▪ 被外部条件激发而来的学习动机,可称为外部学习动机
▪ 它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小,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暂。外部 条件一旦“时过境迁”,那么,被其所激发起来的外部学 习动机也就会随之而“灰飞烟灭”。
▪ 据研究,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 往会因课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陌生化的熟悉,兴趣悄然而生

陌生化的熟悉,兴趣悄然而生

陌生化的熟悉,兴趣悄然而生在教学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我们给学生指定一定的目标或者任务时,总有一少部分学生会对这个目标或任务望而却步,消极应对,甚至直接无视他。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是学生能力的问题而并不是老师教学的问题,因为同样的目标或任务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努力甚至开心地完成,而这些小部分的同学却好像完全没有兴趣。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是无奈地放任他们还是想办法改变他们呢?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做才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呢?伍尔福克的《教育心理学》第12章学习动机与教学中也许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解答。

众所周知,兴趣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学习中的兴趣究竟是什么呢?伍尔福克认为:兴趣可以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两类,其中个体是特征性的,而情境兴趣是状态性的。

个体兴趣或个人兴趣,是个体能够被语言,历史,数学等学科或者运动,音乐影视等活动长久气并保持的动力。

对学习持有普遍性个体兴趣的学生会追求新鲜知识,对学习的态度也更积极。

而情境兴趣是活动、课文或材料的某个方面对学生注意力的短时间吸引。

无论个体能兴趣还是情境兴趣,都会影响知识学习效果——学习兴趣越大,对学习材料的情感反应越积极,因而学习的坚持性越强思考越深入,对材料的记忆效果越好,学习成就越高。

同时,当学生体验到胜任的感觉时,他们的兴趣也会提高。

由此可见,个体兴趣仿佛是天性使然,作为教师,我们似乎很难改变,但情境兴趣却可以人为影响,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转变成为个人兴趣,尽管这种情况难度很大。

正如跑步这项运动,非常常见,我们学会走路之后,加快点速度,配合手臂的挥动,便算是跑步了。

而每天上体育课,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在跑道上跑上一两圈,或是用于热身,或是提高耐力,总之,跑步几乎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有些学生能享受跑步时速度带给自己的快乐,一声令下,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冲向跑道,挥洒汗水,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情况;但有些学生却不愿迈出跑道一步,就算跑出去了,也是迫于无奈,跑得非常应付,让老师甚是头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向、愿望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 动力,但还需要外界提供相应的满足愿 望的条件或刺激物即诱因,有效的学习 才能发生。


学习需要和诱因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两者密切相关,交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 学习行为。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学习需要只有与外界的诱因相结合,形成学习 目标或学习期待时,才能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 行为,因此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中学习需要 和诱因二者缺一不可。
二、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需要(basic needs):基本需要是由于生理 上或心理上缺失而产生,因而也称“缺矢需 要”(deficiency needs),基本需要或缺失需要 一旦获得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降低。因此, 个体所追求的缺失性目的物是有限的。 成长需要(growth needs):心理需要又称成长 性需要,成长性需要的需求强度因获得满足而 增强,也就是说在成长需求之下,个体所追求 的目标是无限的,成长性需要永远也得不到满 足。实际上,求知和理解世界的需要满足得越 多,人们学习的动机越强。


外在动机的类型
根据个体对行为的自主程度,有机整合理 论把外在动机分为四种类型: 外在调节型: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完全遵循外 部规则,其行为是为了满足外在要求或获得附 加报酬,体验到冷漠或被控制。自主程度最小 摄入调节型: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虽然吸收了 外部规则,但并没有完全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 相对受到控制,其行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 (或避免失败),维持价值感。
(三)成就动机的合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合成可以设想为 趋向成就活动的倾向与回避成就活动的倾向 在强度上的相减关系。所以,行为的合成动 机为: Ta=Ts-Taf =(Ms×Ps×Is)-(Maf×Pf×If) 前已提过,Is=1-Ps, Pf =1-Ps,If=Ps,那么,上 述公式可简化为: Ta=Ms×Ps×(1-Ps)-Maf×(1-Ps)×Ps =(Ms-Maf)〔Ps×(1-Ps)〕
(二)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根据学习动机的构成成分,奥苏伯尔 把学校情境的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 (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 力(affiliative drive)。


认知内驱力是要求了解与理解知识、 阐述与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 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 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长者 们(教师、家长等)和同伴们的赞许或 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搞好学习、 做好工作的需要。
(四)因果定向理论(Causality Orientation Theory)



因果定向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对有利于自我 决定的环境进行定向的发展倾向。一般存在三 种相对独立的因果定向:自主定向、控制定向 和非个人定向。 自主定向是指个体对能够激发内在动机的环境 的定向。 控制定向是指个体受报酬、限期、结构 ( Structures)、自我卷人(Ego -involvements)和 他人指令控制的倾向。 非个人定向是指个体认为满意的结果是运气的 产物,自己无法控制。
(三)有机整合理论(Organismic Integration Theory)
该理论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 三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 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高度自 主,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并非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 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Separable Outcome)而从 事某种活动的倾向。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辨证关系
“动机和学习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 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奥苏伯尔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
联结主义心理学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发。 按照他们的S—R的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 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学习行为与刺激物之间 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动机被看作是由 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推动力量,并 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和作用。
(三)普遍的和具体的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或动 机的强弱,可以把动机分为普遍的 动机和具体动机。

普遍学习动机(general motivation to learn)指在学习活动中努力掌握知识和 技能的一种稳定、持久地的和广泛的学 习动机,也称为性格动机(persongality motivation),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韦纳的研究表明,每一原因维度都与一组情感反应有 独特的关系。因素来源维度主要与自尊(自豪或自卑)有关; 稳定性维度则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可控性维度的作用 比较复杂,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如 果把失败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就会感到羞愧;当对他 人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如果把他人失败归因于可控制 的原因,则使观察者对他产生愤怒;如果把他人失败归 因于不可控制的原因,则使观察者对他产生同情。 韦纳在分析了归因对情感、期望的影响之后进一步提 出,由归因引起的情感反应和期望变化对个体将来的行 为具有动力作用,它可以激发、增进或削弱、消除某种 行为。

具体学习动机(specific motivation to learn)指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 来的学习动机,也称为情境动机 (situational motivation),其作用是暂 时、不稳定的。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一)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始动作用 2、指向作用 3、调控作用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 在起作用。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 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 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 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 敌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 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 综合作用所决定。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引发的原 因),可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


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如好奇心、 需要、求知欲、兴趣、操纵的愿望等引 起的活动动机。 外部动机是由外在诱因如表扬、分数、 竞赛等引起的活动动机。 两类动机在不同学生身上表现不同; 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认同调节型: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对行为目
标或规则进行有意识评价,如果发现该行为重 要,就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自我决定成分较 高。

整合调节型: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行为与其价 值观和需要相一致,与自我充分同化。其行为 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自我决定成分 最高。
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因素: 有机整合理论认为影响外在动机内化的 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 (1)能力知觉。个体对能力的知觉 可以促进外在动机的内化。个体更有可 能接受并重视产生效能感的某项活动。
原 可 因 稳 定 稳 定 性 性 控 en 性 性
内部
稳定 持久努力 能力 不稳定 一时努力 心境 稳定 他人偏见 任务难度
外部
不稳定 他人帮助 运气
可控性 不可控制
(二)归因的动机作用
1、原因归因与期望变化
韦纳认为,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对将来成败
的期望,从而影响后继的行为

2、原因归因与情感反应
(2)自主性体验。这是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 关键性因素。只有处在可以自由选择的 环境中,思维方式和行为不受外界束缚, 个体才能对外在规则进行有效整合。 (3)归属感。Ryan ,Stillre和Lynch(1994)研究 表明:大多数感觉到老师的精心照顾并 可以和老师建立安全关系的学生,对学 校规则内化较好。
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和学习动机 (一)动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直接推动个 体活动、维持已引起活动并使该活动朝 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 简单的说就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 内在动力。

动机以需要为基础 动机指向某一目标(诱因) 动机具有以下功能: 激发功能: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时, 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某种心理体 验并激发一定的行为; 指向功能:动机是以需要为出发点, 并指向一定的目标(诱因); 维持功能:动机促使个体长时间坚持, 努力实现目标。
小结:


自我决定是人类行为活动的一种重要的 内在动机; 创设一种能够体现能力、自主的、提供 归属感的环境有助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 机的转化,发挥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 动作用。
五、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 的理论。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动结果原因 的知觉或判断。
(一)三维归因结构
(二)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认知评价理论主要探讨了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尤 其是社会环境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首先,该理论认为报酬、反馈、交流、免受贬 低性评价等社会事件通过个体的能力知觉影响 内在动机。(钱=能力) 其次,满足人们自主需要的环境也能促进行为 的内在动机。(发现学习) 第三,归属需要也与内在动机有关。(团结的 班集体)

小结: 行为主义学派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 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 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 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 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 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强化如 没有表扬、没有得到好分数等,就缺乏学习的 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惩罚如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