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ed8767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3.png)
述第一章机器人概本章主要内容:1.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2.机器人的发展史3.机器人的基本结构4.机器人的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机器人的主要结构课后作业:查阅机器人传感器的种类和各自特点,以小论文形式上交。
1.1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2.机器人的定义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在研究和开发未知及不确定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机器人技术的本质是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技术的结合。
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本质认识的加深,机器人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
结合这些领域的应用特点,人们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能力的特种机器人和各种智能机器人,如移动机器人、微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空中空间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
对不同任务和特殊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机器人与一般自动化装备的重要区别。
这些机器人从外观上已远远脱离了最初仿人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所具有的形状,更加符合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其功能和智能程度也大大增强,从而为机器人技术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喝榭闰属钐瘗歌枥庑赖。
喝榭闰属钐瘗歌枥庑赖复其实并不是人们不想给机器人一个完整的定义,自机器人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不断地尝试着说明到底什么是机器人。
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定义也不断充实和创新。
^创沟燧金富^爱氇谴净。
^^沟燧金富^爱氇谴净祸。
1886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它由4部分组成:残骛楼静锩源湃溆塑箱。
残骛楼静锩源湃溆塑箱短。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2)造型材料(关节能自由运动的金属覆盖体,一种盔甲);(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肉体、静脉、性别等身体的各种形态);(4)人造皮肤(含有肤色、机理、轮廓、头发、视觉、牙齿、手爪等)。
机器人讲解ppt
![机器人讲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23134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4.png)
202 X 卡特机器人
谢谢观赏
讲解机器人总结
A B C D
A 产品尺寸:
Hale Waihona Puke B 识别系统:能与客户160x50x55cm
进行语音对话产品讲
重量56KG
解。
对讲系统:智能语音对
讲系统
C D 触屏功能:智能触屏、
移动播放:通过控制系统简单安
能与客户互动,能通
全容易操作,感应到有人来会自
过屏幕上网、听音乐、
动播报;欢迎光临、谢谢惠顾
看视频等。
线条明朗,底部有四个 轮子,其中两个驱动轮,
两个随动轮。
使用时长:24V20A锂 电池,充放电10000次, 充电时间4小时,续航
8小时。
CONTENTS
02Part Two 讲解机器人功能
讲解机器人功能
讲解机器人
产品尺寸:160x50x55cm 重量5:6KG 对讲系统:智能语音对讲系统
讲解机器人
识别系统:能与客户进行语音对话产 品讲解。 触屏功能:智能触屏、能与客户互动, 能通过屏幕上网、听音乐、看视频等。
讲解机器人
移动播放:通过控制系统简单安全容易操作, 感应到有人来会自动播报;欢迎光临、谢谢惠 顾(科定制多种语言方言),可定制移动版本, 安航标指引自动移动到指定位置,播报前期自 定义语音内容。18553715608
顾客可自主选择, 机器人带有丰富 的表情
时常灵活的动作 这些都能提升顾 客的兴趣从而达 到一个好的效果
讲解机器人可按 设定的路线自主 行走
讲解机器人概述
讲解机器人
对讲系统:智能语音对讲系统 kt02 18553715608
对话机器人
识别系统:能与客户进行语音对 话产品讲解。
第1章机器人概论
![第1章机器人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d97c2ef80eb6294dd886cc4.png)
制 以“Industrial Robot”为商品广告投入市场。
原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 理 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7 June 2019
1.1 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
机
现代机器人
1967年,Unimation公司第一台喷涂用机器人出口到日本
器 智能机器人,这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广泛的概念。这一
人
概念不但指导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又赋予 了机器人技术向深广发展的巨大空间,水下机器人、空
及 间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等
其
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将 机器人的技术(如传感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
古代机器人
机 19世纪中叶自动玩偶分为2个流派,即科学幻想派和机械
器 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学艺术和近代技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
人 置。
及 科学幻想派:
其
1831年歌德发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 克鲁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动玩偶为主角的作品
控 《葛蓓莉娅》;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问世;
其 慧。
控 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
制
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 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原 后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
理 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
17 June 2019
1.1 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机器人
人 欧各国、前苏联也相断引进或自行研制工业机器人。
及
80年代,机器人在发达国家的工业中大量普及应用,如
机器人第一章讲义
![机器人第一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df5a0979563c1ec5da716d.png)
第一章概述1.1 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一、机器人的由来“机器人”(robot)一词来自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的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剧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它的名字叫罗伯特,也就是我们英文中的Robot,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后来,这个故事就被当成了机器人的起源。
机器人学(robotics)出自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Jsaac Asimov的科幻小说“Runaround”。
1942年,科学家兼作家Isaac Asimov首次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第一: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将受危害而袖手旁观;第二: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除非这与第一原则矛盾;第三: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这与第一或第二原则相矛盾。
机器人一词虽出现得较晚,然而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具备有机器人概念的文字资料。
春秋后期,鲁班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东汉时代,著名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计里鼓车,而且发明了指南车,这些发明都是具有机器人构想的装置。
据记载,指南车行驶于前方,车厢正中间有个平放着的大齿轮,即一个四十八齿的轮子。
大齿轮中央有一平台,金童仙子立于此台上,左手拢于胸前,右手平平举起,指向正南方。
当车向左或向右转弯时,金童仙子也徐徐地转身,但右手所指的方向却始终不变。
张衡指南车是一种装有特殊的差速齿轮装置和指向器的单辕双轮车。
关于记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原理是,车轱辘直径三尺二寸,张衡当时计算出的圆周率为3.1466,车轱辘转一周,所走路程是一丈,也就是民间说的两步。
自上古以来,里程就有明确的规定,三百步为一里,也就是一百五十丈,车轱辘转动一百五十圈就是一里。
第1章-绪论1
![第1章-绪论1](https://img.taocdn.com/s3/m/dd7c0bd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1.png)
第1章 绪论
1.1 机器人简介 1.2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3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1.4 机器人的分类 1.5 机器人的应用 1.6 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1.7 机器人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机器人简介
1.1.1 机器人的由来
“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捷克剧作家 卡雷尔·凯培克(Karel Kapek)一部幻想剧 《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Robot”是由斯洛伐 克语“Robota”衍生而来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 机器人的应用
机器人最适合在那些人类无法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它们 已在许多工业部门获得广泛应用。它们可以比人类工作 得更好并且成本低廉。例如,因为焊接机器人能够更均 匀一致地运动,它可以比焊接工人焊得更好。此外,机 器人无需焊接工人工作时使用护目镜、防护服、通风设 备及其必要的防护措施。因此,只要焊接工作设置由机 器人自动操作并不再改变,而且该焊接工作也不是太复 杂,那么机器人就比较适合做这样的工作并能提高生产 效率。同样,海底勘探机器人远不像人类潜水员工作时 需要太多的关注,机器人可以在水下停留更长的时间, 并潜入更深的水底而仍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而且它也 不需要氧气。
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主要通过传感器来实现。 机器人所研究的传感器分为两大类:外部传感器和内部 传感器。外部传感器又包括远距离传感器(如视觉传感 器、听觉传感器等)、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如 触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它是为了对环境产生相适 应的动作而取得环境信息。内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 器、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等。她是根 据指令而进行动作,检测机器人各部状态。
我国的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大约于20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开始。20世纪90年代中期,6000米以下深水 作业机器人实验成功。以后的近10年中,在步行机器 人、精密装配机器人、多自由度关节机器人的研制等国 际前沿领域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
![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291b962caaedd3383c4d31d.png)
Linux
PMAC
Local Controller
Motion Planning
Motion Controller
Servo Controller
Scanner Microphone
Internet
Robot
Camera
24
机器人系统结构的例子
1.3.3 机器人的性能要素
▪ 自由度数 衡量机器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指标,一般 等于机器人的关节数。机器人所需要的自由度数决定与其 作业任务。
机器人具有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的能力,即使环境发生变 化,也能够成功的完成任务。
11
1.1.4 机器人技术展望
进入90年代后,机器人数量增长速度下降,但由于人工智 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的长足进步,使机器人技术 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未来机器人技术将有待于在以下几 个方面发展。 一、操作臂技术 1. 高速操作臂:机构,伺服驱动,动态控制方法; 2. 柔性操作臂:提高荷重比(<30∶10),轻质材料; 3. 冗余自由度臂; 4. 高精度、多自由度力控制:精密组装; 5. 微型操作臂。
按预定的不变顺序及条件,依次控制机器人的机械动作。
按预定的顺序及条件,依次控制机器人的机械动作。但顺 序和条件可作适当改变。
通过手动或其它方式,先引导机器人动作,记录下工作程 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
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为机器人提供运动 程序,能进行可变程伺服控制。 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机器人对环境 有一定的适应性。
1
一般认为机器人应具有的共同点为:
▪ 1)机器人的动作机构具有类似与人或其它生物的 某些器官的功能。
▪ 2)是一种自动机械装置,可以在无人参与下(独 立性),自动完成多种操作或动作功能,即具有通 用性。可以再编程,程序流程可变,即具有柔性(适 应性)。
第一章 机器人简介
![第一章 机器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e5558b2f524ccbff1218464.png)
第一章机器人简介第一节机器人概述一、机器人的定义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准确的机器人定义。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机器人定义:“机器人是用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可编程序的多功能操作器或是通过可改变程序动作来完成各种作业的特殊机械装置。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IRA)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装备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 end effector)的,能够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
”机器人是虽然外表可能不像人,也不以人类的方式操作,但可以代替人力自动工作的机器。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的典型代表,是人造机器的“终极”形式,它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讯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多种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的综合集成,因此它的发展与众多学科发展密切相关。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机器人的历史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第二代则具备了感觉能力,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 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是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即人手把着机械手,把应当完成的任务做一遍,或者人用“示教控制盒”发出指令,让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运动,一步步完成它应当完成的各个动作。
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机器人开始有了较大发展,第二代机器人则对外界环境实用阶段,并开始普及。
第二代是有感觉的机器人:它们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感知能力,并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
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d59be3a580216fc700afddc.png)
三、70年代以来,机器人学的发展具有下列特点:
1、机器人偿还期理论促进对机器人产业的投资 2、日本后来居上,成为“机器人王国” 3、机器人产业在全世界迅速发展 4、应用范围遍及工业、科技和国防的各个领域 5、形成了新学科——机器人学
6、机器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 机器人的分类及广泛应用
一、机器人的分类:
这种机器人又可分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
人和步行机器人,以及推进器和喷射器式机器 人。步行机器人又有单足、双足、四足、六足
和八足行走机器人之分。
第四节
我国机器人发展的近况和规划
1、我国机器人发展的一些近况:
★10多年来,在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家机器人主题专 家组与从事机器人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应用工程的科技人 员和企业界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将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 研究和开发列入了计划,由机械部等部门组织了点焊、弧焊、 喷漆、搬运等型号的工业机器人的攻关,使中国工业机器人 一起步就瞄准了实用化的方向。1986年国家把智能机器人列 为高技术发展计划,研究目标是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工作内 容主要是围绕特种机器人进行攻关。 ★进入90年代,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确定了 特种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工程并重、以应用带动关 键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方针。
1、按机器人用途分: 1)工业机器人
2)海洋开发机器人 3)极限环境机器人
4)宇宙开发机器人
5)军事应用机器人 6)农牧业机器人 7)医疗福利机器人 8)类人机器人
9)娱乐竞赛机器人
(一)工 业 机 器 人
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方面是现代工业:机器人给现 代工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大量用于:
机器人技术概述3篇
![机器人技术概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3d66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2.png)
机器人技术概述【第一篇】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机器人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感知等技术来实现人类活动的自动化,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服务、医疗、军事等领域。
本篇文章将从机器人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应用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机器人技术的历史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就通过发明各种工具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机器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20世纪初,人们发明了第一台机械人——送信机器人,它能够在迷宫般的走廊中,找到正确的邮箱投递信件,成为了机器人技术的先驱。
1956年,美国的乔治·戴维斯发明了一台安装了摄像头、电脑、马达等设备的机器人,它可以自行行动、跑步、转圈、避障等。
60年代,日本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到了80年代,工业机器人逐渐被引入中国,成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提高效率的重要力量。
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代机器人技术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包括机械结构、机电传感器设备、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实体构件,而软件则负责实现机器人的决策、感知、规划等智能行为。
在硬件方面,机器人的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从传统的单臂工业机器人,到现代的双臂机器人、蜘蛛机器人等,其外形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使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软件方面,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等领域的进步,为机器人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和决策手段。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如物流、农业、医疗等领域的自动化。
三、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方向机器人技术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1. 工业生产:在汽车、电子、石油、食品等行业中,机器人在流水线上完成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物流分拣: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识别出不同的物品,然后根据分拣规则将它们按照指定的目的地进行分类。
3. 农业种植:机器人可以利用机器视觉和智能控制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管理,自动完成除草、浇水、施肥等任务。
第1讲(绪论)20130109
![第1讲(绪论)20130109](https://img.taocdn.com/s3/m/be987cd6a58da0116c1749c1.png)
张建瓴
第一章 机器人概论
机器人的概念
“机器人”——从古代神话传说,到现精彩描绘。
“机器人”是存在于多种语言和文字的新造词,它体 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即创造出一种像人 一样的机器或人造人,以便能够代替人去进行各种 工作。
第一章 机器人概论
主要内容
1.1 机器人的起源 1.2 机器人的三守则 1.3 机器人的发展 1.4 机器人的定义 1.5 机器人的特点
SL-ROBOT通用仿生机器人
1.9 机器人的分类
1.10 机器人的研究领域 1.11 如何学好机器人课程
1.6 机 器 人 常 见 图 形 符 号 及基本知识
1.7 机器人的系统构成 1.8 机器人的自由度
3、 什么是机器人的自由度?试举出一种或两种你知道的
机器人的自由度数,并说明为什么需要这个数目? 4、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区别是什么? 5、智能机器人的含义是什么? 6、机器人学主要包含哪些研究内容?
第一章 机器人概论
思考题
7、试论述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8、试论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准则。
1.12 主要机器人生产厂家及 产品
1.13 有关机器人的期刊网站 1.14 机器人小论文
第一章 机器人概论
小结
本章讨论机器人的由来、定义和发展等。
第一章 机器人概论
重点内容
(1)机器人的定义、三守则及其含义
(2)机器人的主要特点
(3)机器人的自由度
第一章 机器人概论
思考题
1、国内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何特点? 2、有哪几种机器人分类方法?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机器人学-第一章概述
![机器人学-第一章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a6ba96cb9f3f90f77c61b21.png)
1.1 机器人名称的由来 1.2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3 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1.4 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1.5 机器人的应用 1.6 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1.7 我国机器人研究的简况
1.1 机器人名称的由来
机器人的英文名词是Robot,Robot一词最早出现 在 1920 年 捷 克 作 家 卡 雷 尔 ·卡 佩 克 ( Karel Capek)所写的一个剧本中,这个剧本的名字 为 《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中文意 思是“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剧中的人造劳动者取名为Robota,捷克 语的意思是“苦力”、“奴隶”。英语的 Robot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以后世界各国都 用Robot作为机器人的代名词。
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美国科幻作家 Isaac Asimov(1920-1992)于1950年在《I, Robot》一书中给机器人赋予了伦理性纲领, 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朗(日本机器人之父) 教授认为:机器人是 由能工作的手,能行动的脚和有意识的头脑组成的个体,同时具有非 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目)、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固有感 及平衡感等感觉器官的能力。
综合诸家的解释,概括各种机器人的性能,我们 认为可以按以下特征来描述机器人:
1. 机器人的动作机构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 某些器官 ( 如 肢体、感官等 ) 的功能; 2. 机器人具有通用性,工作种类多样,动作程序 灵活易变,是柔性加工主要组成部分; 3. 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如记忆、感知、 推理、决策、学习等; 4. 机器人具有独立性,完整的机器人系统,在工 作中可以不依赖于人的干预。
(6) 机器人语言;
(7) 装置与系统结构; (8) 机器人智能等。
机器人简介课件
![机器人简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0a1f9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3.png)
技术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感知、学习 和决策能力,实现更加智能化的
应用。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机器人更 好地与其它设备连接,实现更高
效的协同和远程控制。
云技术
云技术的应用将使机器人具备更 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实现更复
杂的应用场景。
应用领域扩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之一,它通过分析大量数 据并自动发现规律和模式,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 和决策。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机器学习方法,它通过建立类似于 人脑的神经网络来进行学习和训练,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 智能地处理复杂任务。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自主导航 、物体识别、语音识别等。
定义
特种机器人是一种为特殊环境或特定任务设计的机器人,如水下 机器人、太空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
应用
广泛应用于军事、救援、勘察等领域,能够在危险或复杂的环境 下执行任务。
组成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由不同的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一般 需要配备特定的传感器和设备。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机器人前景展望与挑战
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突破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工业、医疗 、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市场应用前景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等;在医疗领域,机器 人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康复训练等;在服务领域,机器人可以提供智能导 览、智能客服等服务。
1 2 3
制造业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机器人将在制 造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自动化、高效 化和智能化的生产。
第一章机器人概述
![第一章机器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42f09cad1f34693dbef3e24.png)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机器人概述 (3)第一节机器人基本概念 (3)1. 机器人定义、分类及构成 (3)第二节机器人应用概述 (5)1.工业机器人 (6)2.服务型机器人 (6)第三节工业机器人概述 (7)1.工业机器人定义 (8)2.工业机器人的划分 (8)3.工业机器人的部件构成 (11)4.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12)5.当前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驱动因素 (14)第四节服务机器人概述 (16)1.服务机器人的定义 (16)2.服务机器人细分 (16)3.服务机器人的构成 (17)4.服务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18)5.当前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驱动因素 (19)6.主要服务机器人类型介绍 (20)第二章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及创新资源分布 (27)第一节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27)1.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销量情况 (27)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分布 (27)3.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预测 (28)4.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渗透率分析 (29)5.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下游应用情况 (32)6.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发展模式 (32)7.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及主要工业机器人厂商介绍 (33)第二节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36)1.专用服务机器人2011年销量16408台,价值36亿美元 (36)2.个人和家用服务型机器人2011年销量250万台,销售额6.36亿美元 (37)3.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预测 (38)第三节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40)第四节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资源分布 (41)1.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资源总体分布情况 (43)2.企业分布情况 (44)3.专利情况 (45)4.学术文献情况 (47)5.人才分布 (48)第三章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50)第一节机器人产业发展历程 (50)第二节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51)1.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 (51)2.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 (52)3.产业政策的影响分析 (54)第三节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56)1.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现状 (56)2.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未来市场规模估计 (56)3.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井喷时间点估计 (57)4.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下游应用情况 (58)5.国内机器人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58)6.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及主要工业机器人厂商介绍 (63)第四节国内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68)1.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68)2.无人机 (69)3.扫地机器人 (69)第五节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资源分布 (70)1.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资源总体分布情况 (70)2.企业分布情况 (71)3.专利及学术文献情况 (72)第四章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74)第一节产业链概况介绍与企业分布 (74)第二节上游关键零部件市场分析 (75)1.减速器市场分析 (77)2.伺服系统市场分析 (83)3.控制器市场分析 (90)第三节中游机器人主机厂市场分析 (93)1.机器人单体成本趋势 (93)2.机器人主机厂竞争现状 (95)3.中游主机厂未来增长点 (96)第四节中游系统集成商市场分析 (97)1.系统集成市场概况 (97)2.系统集成进入壁垒分析 (98)3.工程师红利造就的生存环境 (99)4.国内系统集成商面临变革压力 (100)第五章加快深圳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建议 (103)第一节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历程 (103)第二节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105)1.产业发展概述 (105)2.企业概况 (106)3.深圳机器人行业协会 (108)4.科研、孵化机构 (109)5.规划、政策情况 (110)第三节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111)第四节加快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113)1.针对性分析 (113)2.对深圳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相关建议 (118)。
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6e284f3eff9aef8951e06cf.png)
机器人概述1.1 机器人技术一、机器人的由来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Karel Capek)编写了一部幻想剧:《罗莎姆万能罗博特公司》(“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剧中描写一家公司发明并制造了一大批能听命于人,能劳动而且形状象人的机器,公司驱使这些人造劳动者进行各种日常劳动,甚至取代了世界各国工人的工作,l 进一步的研究竟能使这些机器富有感情,于是导致了它们反抗主人的暴乱。
剧中的人造劳动者取名为捷克语Robota,意为“苦力”、“劳役”,英语Robot 系由此衍生而来。
该剧轰动一时,很快译传国外。
此后,种种“人形机器”见之于各类科学幻想作品。
机器人形象的产生充分说明了人类对于先进生产工具的创造性想象和勇敢追求。
人们期待着诞生一种通用、柔软、灵活的自动机械,它与单能的传统机器不同,它能模仿人的器官的功能,从事那些只有人才能很好完成的工作。
于是,人们这种美好的愿望给科学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深s的课题——用工程的方法实现人体所特有的动作机能,以及完成这些动作所必要的智能。
二、机器人技术的进程机器人从幻想世界真正走向幻想世界是从自动化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出发的。
遥控操作器(Teleoperator)和数控机床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准备了技术条件。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放射性材料的生产和处理过程中应用了一种简单的遥控操纵器。
操纵人员在一层很厚的混凝土防护墙外通过观察,用手操纵两个操s杆(主动部分),操纵杆与墙内的一对机械抓手(从动部分)通过六个自由度的传动机构相连,于是机械抓手就能复现人手的动作位置和姿态,代替了操作人员的直接操作。
1947年,人们对这种遥控操纵器进行改进,采用电动伺服方式,使从动部分能相对于主动部分作跟随运动。
1949年,由于生产先进飞机的需要,美国麻省理学院辐射实验室(MIT Radiation Laboratory)开始研制数控铣床,把复杂伺服系统的技术与最新发展的数字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1953年研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主要内容1)概述(Xia)2)机器人系统结构与分类(Xia)3)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4)机器人驱动与控制5)机器人轨迹规划与离线仿真6)机器人工业应用(Xia)7)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Xia)参考书目•1刘极峰主编《机器人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2011年8月第9次印刷•2蔡自兴著《机器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柳洪义、宋伟刚编著《机器人技术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4林尚扬等编著《焊接机器人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5张福学《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2第一讲机器人概述1. 机器人由来及发展2. 机器人定义3.机器人相关理论与技术4.机器人应用概况31 机器人由来及发展4•我国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流传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歌舞机器人/艺伎的故事;•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1.1 古代机器人•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
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汉代,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
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而张衡发明的指南车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雏形。
5•后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
7•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在大阪的道顿堀演出。
18世纪末通过改进,制造出了端茶玩偶。
•它是木质的,发条和弹簧则是用鲸鱼须制成的。
它双手捧着茶盘,如果把茶杯放在茶盘上,它便会向前走,把茶端给客人,客人取茶杯时,它会自动停止行走,客人喝完茶把放回茶盘上时,它就又转回原来的地方。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它会嘎嘎叫、游泳和喝水,还会进食和排泄。
瓦克逊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机械化而进行医学上的分析。
9•1773年,他们又连续推出了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
他们创造的自动玩偶是利用齿轮和发条原理而制成的。
它们有的拿着画笔和颜色绘画,有的拿着鹅毛蘸墨水写字,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玩偶其实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
•现在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200年前,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可以按动风琴的琴键而弹奏音乐,现在还定期演奏供参观者欣赏,展示了古代人智慧。
•19世纪中叶自动玩偶分为2个流派,即科学幻想派和机械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学艺术和近代技术中找到自己位置: 1831年歌德发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鲁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动玩偶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娅》;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问世;1886年《未来的夏娃》问世;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1893年摩尔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驱动双腿沿圆周走动。
111.2 现代机器人•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
它是一个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但该机器人不能走动。
12•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其结果之一便是1952年数控机床的诞生。
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控制、机械零件的研究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原子能实验室的恶劣环境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
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131954年是机器人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国生产管理工程师戴沃尔(George Devol)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
•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
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他领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生产公司-美国联合控制公司(Universal Automation)。
同时发表了他的论文《运用重复作业的通用性工业机器人》,从而掀开了制造机器人的崭新一页。
•经过近7年的反复探索和试验,终于在1961年,George Devol推出一台名为“Unimate/尤尼梅特”的实用机器人,并首次作为商品机器人出售。
•“尤尼梅特”是一台将遥控操作器的连杆机构与数控技术结合起来的设备。
1962 年Unimation 公司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 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投入使用,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的诞生…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1967年日本由川崎重工从美国Unimation公司引进机器人及其技术,并于1968年试制出第一台“Unimate”机器人。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现改名为仿生机构研究会),同年召开了日本首届机器人学术会。
•到了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称该年为“机器人元年”。
•随后,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发展,日本也因此而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美称,其机器人产量和安装台数在国际上跃居首位。
17197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机器人学术会议,以后机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制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它是液压驱动的,能提升的有效负载达45公斤。
1979年美国推出了PUMA 系列工业机器人:关节由电动机驱动,可配置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是技术较为先进的机器人。
到1980年,全世界有2万余台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
1968年,斯坦福技术研究所研制了第一台具有视觉功能的移动机器人Shakey。
80年代,机器人在发达国家的工业中大量普及应用,如焊接、喷漆、搬运与装配,并向各个领域拓展,如航天、水下、排险、核工业等,机器人的感知技术得到相应的发展,产生第二代机器人。
90年代,机器人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更为广泛,如军用、医疗、服务、娱乐等领域,并开始向智能型(第三代)机器人发展。
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70年代末一些院校和企业开始研制专用机械手;•80年代初,开发小型的教育机器人。
•1985年哈工大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华宇Ⅰ号)。
•国家“863”计划把机器人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技术来支持。
建立了“机器人示范工程中心”和机器人国家开放实验室(沈阳自动化所、哈工大、合肥机械所、上交、南开)。
•机器人学的学术组织,定期举办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每两年左右举办一次大型全国性会议。
•学术刊物:《机器人》、《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
2 机器人定义21•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凯培克(Karel Capek)在幻想情节剧《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中第一次提出了“Robot/机器人”这个名词,源于捷克语中的Robota,本意为奴隶。
22•1950年,美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在小说《我是机器人》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守则”: 1)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将受害而袖手旁观;2)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人类命令它作出牺牲。
一般认为机器人是一种带有外部传感器的可再编程通用操作机,可以完成各种装配作业。
•国际上关于机器人的定义:•(1)英国简明牛津字典:“貌似人的自动机,具有智力和顺从于人的但不具人格的机器”。
•(2)美国机器人协会(RIA):“一种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的,通过可编程序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的,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manipulator)”。
•(3)美国国家标准局(NBS):“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23•(4)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IRA)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装备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end effector)的,能够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或者分为两种情况来定义:◆工业机器人:一种能够执行与人的上肢(手和臂)类似动作的多功能机器;◆智能机器人:一种具有感觉和识别能力,并能够控制自身行为的机器。
•(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
24•(6)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国也面临讨论和制订关于机器人技术的各项标准问题,其中包括对机器人的定义。
•蒋新松院士曾建议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拟人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a mechatronic device to imitate some human functions”。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
25上述各种定义有共同之处,即认为机器人:–像人或人的上肢,并能模仿人的动作;–具有智力或感觉与识别能力;–是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
263 机器人相关理论与技术一、机器人的理论和技术1.基础理论1)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建模、运动规划等2)机器人设计理论,机器人机构分析和综合、机器人结构设计优化、机器人关键器件设计、机器人仿真等。
3)机器人仿生学,仿生运动和动力学、仿生机构学、仿生感知和控制理论、仿生器件设计和制造等4)机器人系统理论,多机器人系统理论、机器人-人融合、以及机器人与其它机器系统的协调和交互5)机器人操作和移动理论,机器人装配理论、机器人移动理论、足式机器人步态理论等6)微机器人学,微机器人的分析、设计、制造和控制等理论方法2.机器人主要技术包括:机器人制造技术、操作和执行技术、驱动和控制技术、检测和感知技术、机器人智能技术、实验和评价技术、人机交互和融合技术、通讯技术、机器人的能源和通讯技术、技术规范和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