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
语文ⅱ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测控优化练习
语文ⅱ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测控优化练习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仓颉.〔〕滂沱.〔〕惊蛰.〔〕蠕.动〔〕氤氲..〔〕潺.潺〔〕湿黏.黏〔〕忐忑..〔〕舐.犊〔〕羯.鼓〔〕啾.啾〔〕皑.皑〔〕沐.浴〔〕擎.天〔〕椽.木〔〕岑.寂〔〕寒濑.〔〕料峭.〔〕韵.律〔〕纤.手〔〕苔藓.〔〕万籁.〔〕孺.慕〔〕蜗.牛〔〕答案:jiétuózhérúyīnyūnchánniántǎntèshìjiéjiūáimùqíngchuáncénlàiqiàoyùnxiānxiǎnl àirúwō2.解释以下词语。
想入非非:皇天后土:氤氲:凄迷:料峭:山隐水迢:千寻:石破天惊:答案: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
比喻想法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
皇天后土:天和地。
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凄迷:①景物凄凉而模糊。
②悲伤,怅惘。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山隐水迢:山隐藏,水遥远。
千寻:形容特别高或特别长。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文学常识填空。
余光中,1928年生于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
余光中是梅开四度的作家,年轻时,他自称“右手写诗,左手写文”。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关于散文,他曾如此说道:“散文不是我的诗余,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不成立体。
”其散文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礼赞“中国是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目前他仍在“与永恒拔河”。
《听听那冷雨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听听那冷雨节选》阅读题及答案《听听那冷雨(节选)》阅读题及答案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既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②杏花。
春雨。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③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④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
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王禹偁在黄冈,破开如椽的大竹为屋瓦。
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
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⑤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
《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1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地,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着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版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付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
第四专题 第16课 听听那冷雨(节选)
返回
5. [对应考点一] 怎样理解第5段中“雨,该是一滴湿漓
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这句话? 提示:这句话将雨比喻成湿漓漓的灵魂,形象、生动, 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此时哀伤的心情。“窗外在 喊谁”,是故乡在呼唤游子。文中本是作者在思念家
乡、思念故土,这里作者却写成是故乡在思念自己,
可见作者的思念之切。
返回
二、字形辨识 舐 犊情深 shì 1.tiǎn 舔 盘子 n香 甜 tiá i 濑 寒là 2.水tǎ獭 i 籁 天là 蜇 海zhé 蛰 3.惊zhé 螫 针 shì
返回
三、熟语积累
的认同,对血脉一统的期盼的旨意十分契合。
返回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对应考点二] 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 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提示:作者化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抒写了不 同年龄、不同境遇下听雨的不同心情,实则在抒写自
己远离故土、与祖国分离的凄楚的怀乡之痛。
例 始 流传 起了各种“去壳服药”的怪招。 句 ②在清水江流域一带,如今 留传 下来的刺有苗族文
字符号的苗族衣物已极为少见,因而它的文物价值便显得
弥足珍贵。 返回
2.绵延 辨
绵长
两词都有“延续”的意思。“绵延”为动词,
析 指延续不断。“绵长”为形容词,指延续很长。 ①灵敏的感伤使自己陷入了无边的孤独,而 例 句 绵延 不尽的群山和海面更像无形的大网把自己笼罩 在寂寥之中。 ②家,是母亲低回 绵长 的唠叨,惟恐避之不及 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
返回
返回
返回
[读美文·滋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 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 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 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听听那冷雨(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听听那冷雨节选阅读理解答案听听那冷雨(节选)阅读理解答案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
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
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
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
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
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
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听听那冷雨》全文及注释
台湾现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名篇《听听那冷雨》已经以节选的形式进入了中学教材,由于其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变化多端的句式、对古诗文大量的引用、众多的修辞手法、少量的外文词语的音译甚至干脆直接沿用外文单词,给该人的赏析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文根据高校文科教材对全文进行了校订,对个别词在文中加以注音并用脚注的形式增加了较为详尽的注释。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惊蛰(zhé )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1,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1黑白片的味道:比喻单调乏味。
意大利艺术家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调子灰暗。
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jū)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1。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
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2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指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下雨了。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街上非常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见它从打印机中滑出,为何今日打印机的效率如此之低,总是迟迟不将这好文章吐出,煞是让人有点为之所急。
所幸,这三张半的文字终被我获取。
一拿到手便反复地看了三四次。
回回感觉不同次次回味有异。
实有种无法释手之感。
初读此文,就被余光中先生的博学所倒,也许这些博学几乎所有的大家都知晓。
这米氏父子、五陵少年、,但人所具备的文学底蕴却是遮掩不住的.。
余秋雨的深刻,丰子恺的孩气,叶圣陶的平易近人,总是可以在文章中看出点滴的。
再读《听听那冷雨》,我竟读出了《声声慢》的味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李清照和余光中,所见到的雨,大概是,同一时段的雨吧,但他们的相隔了千年之久,所带来的感受,却是如此相近的。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课件
2、 “冷”包含着怎样的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2)“冷”,包含着内心的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 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从意境来说, 表现了一种“凄美”的意境。也表现作者人生之思、家国之 痛、文化之思。
• “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他的作品,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从太初有字到南宋再到公寓时代。 从太初有字到南宋再到公寓时代。
• 提示:可从句式(长短句)、叠词、 1、音乐美——快慢、轻重、高低
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
修辞等方面品味。 2、 “冷”包含着怎样的含义?
5
• 3、作者在文章抒发的感情的具体内涵 有哪些?
•参考:爱祖国、爱中华、爱传统 文化、民族情结、怀旧之情等。
6
2、构图美——带出情景、人物性格以及时间、空间的层次感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下列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 1、音乐美——快慢、轻重、高低
品 味 语 言 提示:可从句式(长短句)、叠词、修辞等方面品味。
咬啮(niè)啁啾( zhōu jiū)岑寂(cén)浑身解数(jiè) (2)“壮年听雨”: “壮年听雨”的画面,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漂泊异乡)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1)“少年听雨”: “少年听雨”的画面,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氤氲 (yīn yūn)滂沱( páng tuó)仓颉(jié) 嘈嘈切切(cáocáo) 参考:爱祖国、爱中华、爱传统文化、民族情结、怀旧之情等。 参考:爱祖国、爱中华、爱传统文化、民族情结、怀旧之情等。 参考:台北的街巷、 落基山、大陆的江南; 2、 “冷”包含着怎样的含义? 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 3、作者在文章抒发的感情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3、感觉美——感情的表达要处理得当,使人诚服,对朗诵悠然神往 咬啮(niè)啁啾( zhōu jiū)岑寂(cén)浑身解数(jiè) 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1、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 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 从太初有字到南宋再到公寓时代。
语文ⅱ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练习
语文ⅱ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练习我夯基我达标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滂沱.〔tuó〕凄.迷〔qí〕春寒料峭.〔qiào〕蓊.蓊郁郁〔wēnɡ〕B.咀.嚼〔jǔ〕寒濑.〔tà〕山气空濛.〔ménɡ〕假设即.假设离〔jǐ〕C.暮霭.〔ǎi〕氤氲.〔yūn〕残.山剩水〔cán〕万籁.俱寂〔lài〕D.惊悸.〔jì〕岑.寂〔chén〕云缭烟绕.〔rào〕惊心动魄.〔pò〕解析:A项中“凄”应读“qī”;B项中“濑”应读“lài”;D项中“岑”应读“cén”。
答案:C2.在以下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
而_______________,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依旧中国的山水上纸像宋画,可能是谁也说不清晰了吧?〔2〕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_______________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3〕米芾是临摹古画的能手,临摹完后,将真古画和临的画一并送还原主,再请人___________,特别多人全然无法分出真假。
A.怎么说盼望鉴赏B.毕竟渴望鉴别C.怎么说盼望鉴别D.毕竟渴望鉴赏解析:〔1〕“怎么说”,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毕竟,终归之意;“毕竟”,副词,一般用在问句中。
〔2〕“渴望”,迫切地盼望之意,程度比“盼望”重。
〔3〕“鉴别”是鉴赏辨别;“鉴赏”是观赏,那个地方指的是鉴别真伪,因此选“鉴别”。
答案:B3.以下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只是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
B.残山剩水犹如是。
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儿面是中国吗?C.杏花。
春雨。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儿面。
《听听那冷雨》(节选)教案
《听听那冷雨》(节选)教案9《听听那冷雨》教案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通过反复朗读,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重点难点:1、美读的技巧和方法2、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介绍: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他也自称“江南人”。
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他说:“写来写去,文体纵有变化,有一样是不变的,那便是我对中文的赤忱热爱。
如果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宏美的中文正是其半径,但愿我能将它伸展得更长。
”面对悠远而丰满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血脉浸润的诗人正跨越着空间的乡愁,又沉浸在时间与文化的乡愁中。
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对中华民族及其博大悠久的历史文化,作者几十年来都保有强烈而深沉的尊敬仰慕。
“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
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
我当年离开内地: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这乃此生最大伤痛。
幸好那时我已21岁,故土的回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魂魄。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大陆,壮士登高叫她九州,英雄落难叫她江湖。
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着的,所有龙族。
还有几千年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从1949年到1974年,几十年间,作者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文化血脉相连。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优秀11篇)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优秀11篇)听听那冷雨篇一进展顺利。
接下来,我们就谈起了余光中的文与诗。
她是女孩,在这一点上我比较相信自己的感觉。
后来,是一个客户的电话,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于是互留e-mail告别。
在那之后,因为工作忙了起来,那个美丽的邂逅也就忘个一干二净。
再遇到她是在社区的一个版块:青春。
在那看到了她的帖子:《哎呀,灰姑娘》她写到:“ 第一次见到灰姑娘是在童话中。
我想从小红帽到白雪公主、灰姑娘,大概是每一个女孩的儿童必读。
从此无数个灰姑娘站了起来,从此无数个关于或白或黑的王子的梦诞生了。
我亦不例外,想当然地把自己看作灰姑娘。
可是,慢慢长大,发觉自己同美丽、善良、勤劳的灰姑娘实在相去甚远。
于是,就不再奢望水晶鞋,安心地穿着我的皮鞋、布鞋、塑料鞋,等着我的男孩。
第二次记起灰姑娘,是在大学时。
某次,班上一位男生唱起了郑均的歌,歌词和名字全不记得了。
只有那“我的灰姑娘”五个字伴着忧伤的旋律,时时回荡在耳边。
还记得平素很严肃的男生唱起这五个字时的满脸的温柔。
哎呀,美丽的忧伤的灰姑娘,你曾打动过多少人呐!感动之余,不免猜测,是不是每个男生在说起这五个字时,都有一种当上王子的满足感?恩,姑且命名:‘灰姑娘情结’!呵呵,是不是该申请专利呀!献给灰姑娘,永远的灰姑娘!”透过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她灵动的双眸。
于是,我给她去了e-mail。
彼时,我与琳的恋情正跨入第三个年头。
琳是一家外企的公关。
不用说美丽得妖娆,性格更是温婉大方。
我们同居二年了,彼此熟捻得象一本翻旧的。
书。
我不知道自己还缺什么,但在夜深人静时,我总爱走到阳台上,静静地抽上一只烟,就那么一言不发望着夜色斑斓!我想:我是为了寻找孤独!冷雨给我回了信。
由此,我很感谢余光中,因此对他的喜爱更加一分。
我问她:“找到你的男孩了吗?”她说:“曾经有过,但我觉得他不是那个我要等待的人。
”“是你的要求太高吧?”“也许吧。
但真爱容不得任何马虎。
我不希望因为一时的妥协,而失去了一生中的最爱!”看着屏幕上那几行浅蓝色的字,我忽然有一丝悸动。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节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听听那冷雨(节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余光中简介余光中生于1928年,现代作家、评论家。
福建永春人。
幼时在家乡读书。
9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随父母逃难到江苏、安徽一带,次年到上海,又转抵四川重庆。
1940年进南京青年会中学(当时校址在四川),1947年毕业(此时校址已迁回南京)。
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
选读了金陵大学外文系。
1948年转人厦门大学,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在厦门的《江声日报》和《晨光报》上发表诗作10余首。
同年7月随父母到香港,失学一年。
1949年5月由香港去台湾,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读书。
23岁台大外文系毕业。
之后在军中当了3年的翻译官,退伍后在台湾东吴大学及台湾师范大学任教。
1958年去美国,在依阿华大学读美国文学及英文写作课,获艺术硕士学位。
1964年再次赴美,讲学1年,教授中国文学。
1969年第3次赴美,在斯坦福大学教书。
1971年返台,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并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1974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1986年返台,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名列前茅。
1954年与覃子豪、钟鼎文、夏菁、邓禹平等创办“蓝星诗社”,为该社主要骨干人物。
曾主编过《现代文学》和《文星》诗稿。
多次参加现代派诗歌的论争,写过《摸象与画虎》等文章,对批判现代派的一方进行反击。
1977至1978年,参加乡土文学论战,写过《狼来了》等文章。
1961年发表长诗《天狼星》之后与洛夫进行关于《天狼星》的论争,写了《再见·虚无》的文章。
余光中是台湾“多妻主义”诗人,诗风不断流转。
他是台湾诗人中作品最丰富的一位,出版的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案》、《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等。
余光中的散文在台湾为散文中一绝,备受称赞,出版的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斯》、《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听听那冷雨》、《青青边稔》等。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指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下雨了。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街上非常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见它从打印机中滑出,为何今日打印机的效率如此之低,总是迟迟不将这好文章吐出,煞是让人有点为之所急。
所幸,这三张半的文字终被我获取。
一拿到手便反复地看了三四次。
回回感觉不同次次回味有异。
实有种无法释手之感。
初读此文,就被余光中先生的博学所倒,也许这些博学几乎所有的大家都知晓。
这米氏父子、五陵少年、,但人所具备的文学底蕴却是遮掩不住的。
余秋雨的深刻,丰子恺的'孩气,叶圣陶的平易近人,总是可以在文章中看出点滴的。
再读《听听那冷雨》,我竟读出了《声声慢》的味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李清照和余光中,所见到的雨,大概是,同一时段的雨吧,但他们的相隔了千年之久,所带来的感受,却是如此相近的。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料峭.()(2)纷纭.()(3)黔.首()(4)仓颉.()(5)滂沱..()(6)空濛.()(7)惊蛰..()(9)蓊.郁()..()(8)氤氲(10)铿锵..()..()(11)晌.午()(12)琐屑(13)黏.湿()(14)忐忑..()..()(15)啁啾(16)舔舐..()答案:(1)qiào (2)yún (3)qián (4)jié(5)pāng tuó(6)méng (7)zhé(8)yīn yūn (9)wěng (10)kēng qiāng (11)shǎng (12)suǒ xiè(13)nián (14)tǎn tè(15)zhōu jiū(16)tiǎn shì2.下列各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A.岑寂春寒料峭淋漓尽至B.孺慕淅淅沥沥雨气空檬C.宛然云气氤氲白雪皑皑D.韵味秋雨萧萧沉思瞑想解析:A项,至—致;B项,檬—濛;D项,萧—潇。
答案:C3.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1)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______________,这种酷冷吾与大陆分担。
(2)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____________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
(3)然后凉凉的水意_______________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呼吸深重都覆着乌云。
A.卷起流淌泼洒B.卷起流泻弥漫C.卷来流淌泼洒D.卷来流泻弥漫解析:“卷来”与“从”呼应;雨水成“股”,所以只能用“流泻”;“泼洒”的是“水”,而原文中用的是“水意”,所以应用“弥漫”。
答案:D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听听那冷雨阅读原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听听那冷雨阅读原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听听那冷雨》阅读原文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①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②。
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节选自余光中[注释]①裾,指裙子,裾边是裙子的边脚。
②“一打少年听雨”三句语意出自南宋词人蒋捷词《虞美人·听雨》。
《听听那冷雨》阅读题目16.选文第一段开头划横线句子运用了多个叠音词来写雨,这有什么作用呢?(3分)17.第二段加点的几个词“楼上,江上,庙里”是有所指代的,请你联系上下文,写出它所指代的是作者人生的哪几个阶段?(3分)18.细读第一段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1)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从大陆吹向海岛“弥天卷来”的大寒流比作;(2)句中的“孺慕之情”是什么感情?19.第二段描写在岛上“听雨”,作者为什么说“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4分)《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16、使用多个叠音词写雨,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2分) 也使情和景的交融更形象化。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听听那冷雨(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2
目 开
例句:①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千年 留传 ,
关
万古不朽;当代书画家徐悲鸿、林散之等人的作品也都
被后人视为珍宝。
②琼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代表队领队卢裕永说, 鲤鱼灯唐朝时代就 流传 下来了。
导记·晨读晨练
(2)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辨析:词义大致相同,有时可通用。但两者适用范围有所不
同。“生机勃勃”和“生气勃勃”既可形容自然现象,也可
本 永恒的思念
课 栏
1.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屈原
目 开
2.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还故乡。 ——《乐府诗集》
关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
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
5.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朝·谢朓
6.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唐·卢纶
系。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
本
课 个世纪,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四领域均有建树,并
栏
目 将此四者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因其涉猎广泛,
开
关 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代表作有《乡愁》、《望 乡的牧神》、《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 圣节》、《白玉苦瓜》等。
导记·晨读晨练
2.余光中于 1949 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 年到台湾。本文
创作于 1974 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 25 年
本
了。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
课
栏
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
目
开
无论散文还是诗歌,都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
听听那冷雨.阅读答案
2.第二段加点的几个词“楼上..”是有所指代的,请你联系上下文,写..,庙里..,江上出它所指代的是作者人生的哪几个阶段?(3分)3.细读第一段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1)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从大陆吹向海岛“弥天卷来”的大寒流比作;(2)句中的“孺慕之情”是什么感情?4.第二段描写在岛上“听雨”,作者为什么说“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答案:1. 使用多个叠音词写雨,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2分) 也使情和景的交融更形象化。
(1分)2. 少年、中年、老年(各1分)3. 她(祖国、母亲)的裾边;(2分)“孺慕之情”是指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3分)4. 一是指离开祖国大陆的时间长,家乡、亲人的印象迷离;(2分)二是思念之情更像雨丝般绵长迷蒙(也隐含对祖国大陆和台湾何时能统一的迷思)(2分)1.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由“雨”联想到“方块字”,这样联想合理吗?为什么?(4分)答:2.文章最后一段说“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作者为什么用“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4分)答:3.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要选“雨”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为什么要加“冷”字?(5分)答:4.大量使用叠词叠句是本文语言运用的一大特色,请你举出实例赏析其妙处。
(5分)答:参考答案:1、合理。
因为作者面对撩人情思的“雨”自然联想到“方块字”特有表意的形旁——“雨”部,再联想到与“雨”相关的汉字——“霜雪云霞,雷电霹雹”,而这一个个寄托着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的汉字,勾起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借对汉字的联想,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评分标准:“合理”得1分;能从“雨”与“方块字”的表意特点来说明得2分;“借对汉字的联想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得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料峭.()(2)纷纭.()(3)黔.首()(4)仓颉.()(5)滂沱..()(6)空濛.()(7)惊蛰..()(9)蓊.郁()..()(8)氤氲(10)铿锵..()..()(11)晌.午()(12)琐屑(13)黏.湿()(14)忐忑..()..()(15)啁啾(16)舔舐..()答案:(1)qiào (2)yún (3)qián (4)jié(5)pāng tuó(6)méng (7)zhé(8)yīn yūn (9)wěng (10)kēng qiāng (11)shǎng (12)suǒ xiè(13)nián (14)tǎn tè(15)zhōu jiū(16)tiǎn shì2.下列各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A.岑寂春寒料峭淋漓尽至B.孺慕淅淅沥沥雨气空檬C.宛然云气氤氲白雪皑皑D.韵味秋雨萧萧沉思瞑想解析:A项,至—致;B项,檬—濛;D项,萧—潇。
答案:C3.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1)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______________,这种酷冷吾与大陆分担。
(2)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____________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
(3)然后凉凉的水意_______________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呼吸深重都覆着乌云。
A.卷起流淌泼洒B.卷起流泻弥漫C.卷来流淌泼洒D.卷来流泻弥漫解析:“卷来”与“从”呼应;雨水成“股”,所以只能用“流泻”;“泼洒”的是“水”,而原文中用的是“水意”,所以应用“弥漫”。
答案:D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B.我微微一震,随即含笑地说:“李书记,你不信?才广播的呀!”C.古代杨雄喜用“奇”字,班固喜用“古”字,沈义父还主张“说桃不可直说破桃”,“说柳不可直说破柳”。
(《乐府指迷》)似乎存心不让人家一看就懂。
D.我写东西有个窍门,写完了,一定要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之处。
解析:A项“三十二、三”中二与三之间不用顿号;C项括号前的句号删去,括号后用逗号;D项前三个问号均应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删去。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袁隆平水稻基因“精确图”的完成,不仅让中国的农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作为一项科研成果的世界第一,也传递出一个有力的强音——中国的高技术研究,特别是生物技术,是完全可以走在世界前列的。
B.在国家政策长期扶持上汽、一汽、东风三大汽车集团的情况下,全国仍活跃着大大小小的汽车生产企业120余家,有如潜龙在渊。
在新出台的国家汽车政策影响下,谁最有望领先一步冲进第一阵营,坐上第四把交椅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C.他参加了2004年度“帕拉丁”影视歌手大赛,结果在初赛中就被淘汰出局。
但他认为“我的音质很好,只是师出无名....,如果有名师的指点,我在音乐上肯定会是前途光明的”。
D.人们越有钱,越要追求精神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是朝阳行业。
可惜中国的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好,属于那种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主。
解析:“师出无名”的意思是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
“师”指军队而不是老师,“名”指理由而不是名气。
答案:C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曾遭受塔利班武装和伊斯兰极端分子破坏活动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也一直在紧密注视阿富汗最新形势的发展。
B.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谁与时俱进,谁勇于开拓,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而目前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开拓精神还不够。
C.李鸣指着花坛呐边说:“你看,那就是已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东方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先生的千金。
”D.1997年,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际象棋棋手”的卡斯帕罗夫被美国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击败,在国际象棋棋坛和世界科技领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解析:A项“遭受”与“破坏活动”不能组合,“紧密”不能修饰“注视”。
B项句式杂糅,应该为“缺乏开拓精神”或“开拓精神不够”。
C项是歧义句,青年作家既可以指赵先生,也可以指赵先生的千金。
答案:D7.下列句子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心啊,要从嘴里跳出。
B.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C.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D.头发梳得光,脸上抹得香。
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解析:脉搏只会跳动,不会流动,用以比喻小河,不妥。
A项用夸张;B项用拟人;D项用对比。
答案:C8.仿照下面的拟人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用新的本体,拟出新的形象,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悬崖边的树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参考答案:温室里的花,它倾心透过玻璃的阳光,和喷壶中细雨的沐浴,它满足地呆在那里,显得自在而又惬意。
(只要符合拟人形式,合乎情理,意思完整能表现事物精神面貌即可。
)剖析精彩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
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9.你认为第1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中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
就语言本身来讲,特色是多方面的,包括遣词造句以及修辞等方面。
遣词造句修辞又是多方面的,这要靠平时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把握,或借助一定的参考书学习掌握。
就本段文字来讲,要分析语言特色并不难。
参考答案:①新鲜生动的比喻,整齐匀称的对偶。
如:“想这样子的台北……黑白片子”用一个准确、简洁而奇妙的比喻,把作者对现实的真切的感受表露无遗。
“时而淋淋漓漓……也似乎把伞撑着。
”读来朗朗上口,有醉人的韵味。
②重重叠叠的字句,参差有致的韵语。
作者充分应用双声叠韵,讲究平仄,转换同音异字,创造了音乐美。
如:“惊蛰一过……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10.第2段中“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属于其中对指示代词指代内容的分析把握,实际上也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或信息筛选。
回答这种题目,一定要注意指示代词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其前其后的文字特别是它前面的文字。
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处在“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的环境中,很显然其指代的内容在上文中,这样,答案就比较好把握了。
参考答案:“这样”指代“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11.“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呢?请和同学讨论一下,并谈..”?又怎么说是“安慰..。
”作者为什么说是“嘲弄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中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实际上是对词语的理解和对内容的把握。
作为抒情性的文章,这两个词语是表达情感意识的,因此把握文段的感情倾向非常重要。
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段的内容也不难得出答案来。
参考答案:①是厦门人,多年来却不能居住在厦门,想到台湾与大陆的不能统一,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觉,真的是一种“嘲弄”。
②尽管不能住在厦门,但一想到厦门街,还是能感受到台湾与祖国丝丝缕缕的联系。
山山水水,隔断的是交通,割不断的是那浓浓的乡情,想到这,所以作者说“也算是安慰”。
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湖水滟滟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不足称道。
偶尔一去之人,没有隐居湖畔的人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
但这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而驰名远近,值得大书特书。
这是个清亮、深碧的湖,长约半英里,周边长约75英里;面积约61.5亩,是一个松林和橡树林环抱滋润的、终年不涸的湖泊,湖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无踪迹可寻,湖水的上涨和退落源于雨水和蒸发。
四周的峰峦从湖旁笔立而起,有40—80英尺高度不等,但在东南面上升到100英尺,而到了东边更跃升到150英尺之高,距湖岸线在四分之一英里及三分之一英里之间——山上林木葱郁。
我们康克德所有的湖泊起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远眺而现的;另一种是近视而见的,它更接近本色。
第一种根据风云变幻,借助天光而成。
在晴朗的夏天,从略微远处望去,特别是在波涛起伏之时,呈现一片蔚蓝;但从极远处望去,湖泊呈现一片蓝灰;在风暴之下,则显露一片蓝黑。
据说海水的颜色变化与天气无关,它们可能今天是蔚蓝,明天是深绿。
在我们这里湖泊池塘中,当白雪覆盖大地,水和冰几乎都呈现绿草的颜色。
有人声称蓝“乃纯水之本色,无论它是流水,抑或冰晶”。
但从船上俯瞰我们的河流,它会呈现不同色彩。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
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