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20 种群和群落(分层训练)(解析版)
解密20 种群和群落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2020·江苏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二月考)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答案】A【分析】S型曲线中,K值时对应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是0,K/2时增长速率最大。
调查草鱼种群密度应该选用标志重捕法,若M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该地区的鳙鱼种群的个体总数,n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m表示其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则有M:N=m:n。
【详解】若调查的时候捕捉所用的渔网网眼过大,则会导致捕捉的个体数变小,即M、m、n都会变小,但是m:n 比值基本不变,故计算出的N会偏小,A错误;T3时对应K/2,T5时对应K,B正确;T5时增加饵料,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正确;T2~T3和T3~T5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故种群密度会上升,D正确。
故选A。
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A.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含量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D.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不会影响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检测,A错误。
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会使结果偏大,B错误。
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会使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增加,从而使鲤鱼的数量偏小,C正确。
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静止的上清液,因此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会使估测值偏大,D错误。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个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种群和生物群落-课件
死亡率是指某单位时间内,某种生物平均每千个 个体中死亡个体数
例如,在某个达氏盘羊种群中,每1000个活到6岁 的个体,在6~7岁这一年龄间隔期的死亡率为69.9‰。
例:一个拥有3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繁殖
了900只幼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
生物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做一做:
1、假设你在面积为10米2的地里种了50棵玉米, 那么,玉米的种群密度为多少? (5棵/米2 )
2、一只0.5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那么金鱼 的种群密度为多少? (10条/米3 )
例题:一退休工人在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玻璃缸内养 了100尾金鱼,那么这个金鱼种群的种群密度为多少尾/ 米3?
(2)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 目的比例。
老年个体数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幼多老少 各年龄比例适中 幼少老多 越来越大 保持稳定 越来越小
二、生物种群的特征
练习:请根据人口金字塔指出下列各个国家人 口发展的趋势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二、生物种群的特征
(3)性别比例
性别比= 男性人数 女性人数
出生率是: 300 ‰
。
若上述麻雀种群一年内死亡了600只麻雀,那么这
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
是 200 ‰
。
思考:别的条件相同,种群内的个体数量与出生 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种群数量的变化 迁入
出生
种群 数量
死亡
迁出
课堂小结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考点16 种群和群落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6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2012·全国新课标·T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分析坐标图,得出年龄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熟悉种群特征和各特征间的关系。
(3)明确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精讲精析】选D。
由图所给信息可以直接看出,6月份~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而且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该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
天敌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
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种群的出生率会降低,种群的密度也将降低,D错误。
2.(2012·福建高考·T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物种数量不等于生物的数量,即物种数量多代表营养结构复杂,不代表种群密度大。
【精讲精析】选C。
由图可知,纯茶园的物种数少,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差,易暴发虫害;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的丰富度;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因此人类的活动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种群与群落PPT课件
6
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 律,涉及:
➢ 有多少(种群数量或密度)? ➢ 哪里多,哪里少(种群分布)? ➢ 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7
种群的分布格局
11
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
单 位 时 间
●
●
●
●●
捕
●
●
获 量 (只
● ● ●●
●●
/
●
周)
●
捕获累积数(只) 12
相对密度
➢ 相对密度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 捕获率、遇见率、粪堆数、鸣叫声、毛皮收购、
单位捕捞鱼量、动物痕迹(活动留下的土丘、洞 穴、巢、蛹等)
13
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存活格局 种群变化率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存 活
Ⅱ型存活曲线: 各年 数
龄段的死亡率恒定, 的
曲线呈对角线型。
对
Ⅲ型存活曲线: 一段 数
极高的幼体死亡率时
期之后,存活率相对
高。
年龄
20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不规则波动
周期性波动
种群稳定/不稳定
季节波动
种群暴发
生态入侵
种群不稳定
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21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种群数量的波动
肯尼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年龄结构
18
性别结构
性比: 同一年龄组的雌雄数量之比,即年龄锥体两 侧的数量比例。
➢ 第一性比: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 第二性比: 个体性成熟时的性比; ➢ 第三性比: 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专题分析➢题型解读本专题侧重考查对知识的记忆,高考题中以识图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通过对种群数量增长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考向分析围绕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种群的增长规律等,新教材中新增加的生态位也是一大考查热点。
➢答题技巧本专题涉及多个专用名词,因而作答时要明确概念的本意以及适用范围,避免出现概念错配的现象。
在分析图形与表格数据时,要注意图形中的起点和拐点,表格中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等。
对点训练一、单选题1.(2023·吉林白山·统考模拟预测)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B.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C.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数D.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答案】C【详解】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B、粪堆计数法可以估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不能准确计算,B错误;C、根据现存粪便密度计算种群密度还需要统计水鹿平均日排便堆数、粪堆存留时长等能减小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C正确;D、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导致粪堆被破坏,引起调查结果偏低,D错误。
2.(2023·河南·二模)图1表示当一种动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K值代表环境容纳量。
图2表示K-NK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N值代表种群的数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K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的最大数量B.K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K-NK可代表种群增长的未利用空间D.每次都在接近t1时捕鱼,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答案】A【详解】A、K值(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不等于种群的最大数量,A错误;B、K值时种群数量稳定,此时个体数量多,种内竞争最剧烈,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正确;C、K−N/K的变化曲线中,N表示种群数量,K是环境容纳量,(K-N)/K=1-N/K,可代表种群增长的未利用空间,C正确;D、t1时是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每次都在接近t1时捕鱼,并保持剩余量在K/2,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D正确。
考点18 种群和群落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8 种群和群落1.(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选B。
本题考查群落的有关知识。
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在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因此A项正确;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因此B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因此C项正确;从光裸的火山岩上长出茂盛的植被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因此D项正确。
2.(2011·北京高考)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选D。
A项,要探究海龟的洄游路线,可以给海龟安装示踪器,以确定它的行程;B项,大雁活动范围大,要调查大雁迁徙路线需要给大雁佩戴标志环;C项,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活动范围小,可以用样方法研究它们的种群关系;D 项,达乌尔黄鼠属于同一种生物,即为一个种群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
丰(富)度的调查针对的是群落中的不同种群的生物。
3.(2011·海南高考)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解析】选B。
专题12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探究点一种群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种群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2.种群和群落的比较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生物成分。
3. 种群和物种的比较种群与物种既不同,又相互联系。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
种群内部基因通过自由交流保持基因库相对稳定。
对种群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之一。
它们之间的关系图解如下:4.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取样调查法(1)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的方法。
(2)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
(3)称重法、红细胞计数法也是研究微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
例1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则()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时期C.c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例2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D.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探究点二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析1.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特别提示:“J”型增长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直至无穷,所以其增长速率也就不断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斜率,刚开始为0,后不断增大至K/2时达最大值,再不断减小至K时为0。
它们的区别图解如下:2. “J”型曲线上的一点切线的斜率和“S”型增长曲线中的K/2的区别3. 在生产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是种群增长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致使环境中某些资源要素受到破坏,从而造成环境容量的下降。
这样就形成了另一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突跃下降曲线(如下图)。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增长情况,例如过度放牧,草原不能复原。
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第3练 知识对点小题练 16_种群与群落(老高考旧教材)
16.种群与群落1.(2022·陕西咸阳模拟)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下列关于种群空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蛇类为了度过严寒的冬季,常集群于洞穴中B.种群的空间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内蒙古草原上的野生蒲公英的均匀分布2.调查统计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块稻田中选取稗草较多的地方取样,所取样本的平均数可用于估算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B.采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统计某些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以制订捕捞计划C.标志重捕法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不同的特点D.被标记的个体容易被重捕或容易被天敌捕食都会导致调查统计的结果偏大3.(2022·广东广州模拟)唐鱼是华南地区的小型濒危杂食性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会捕食唐鱼。
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
(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
体长与鱼龄相关。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农田生境溪流生境A.入侵初期,与溪流生境相比农田生境中食蚊鱼更容易捕食到唐鱼幼体B.食蚊鱼入侵使唐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上升,有利于唐鱼种群的数量增长C.无论在农田还是溪流生境,食蚊鱼入侵都可能降低了唐鱼的种内斗争D.相同生境里,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中唐鱼种群K值比无入侵取样点的低4.(2022·福建泉州模拟)利用群落演替规律,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植物,以改造盐碱化草地,使草地结构和功能恢复,其简化技术流程图如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该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能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5.(2022·北京东城模拟)研究人员将红隼的雏鸟转移到不同的巢中,形成雏鸟数量减少的巢(3~4只)、正常的巢(5~6只)和扩大的巢(7~8只)。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16】种群和群落
本卷第1页(共8页) 【考点16】种群和群落1、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命题立意】本题以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或死亡率的关系图示为素材,体现考纲中的“识图能力”的要求,主要考查对种群的特征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的基础知识理解。
【思路点拨】关键点:本题中K 不是环境容纳量。
具体思路如下:【规范解答】选 C 。
从图示的横坐标看出,K 表示种群密度,不是环境容纳量。
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应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从图中看出,K/2时净补充量最大,显然,此时不是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
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应在有害动物种群密度较小的时候。
【类题拓展】有关图象题的处理方法 — 三看法具体操作如下:一看:纵、横坐标的含义。
二看:曲线的含义。
特别注意转折点、交叉点等特殊点。
三看:题意。
图像只是题的一部分,要想完全把握题意,还需将图像与题结合。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命题立意】本题以谚语为材料,主要考查种间关系。
【思路点拨】从种间关系角度思考这句谚语中草和苗的关系。
【规范解答】 选A 。
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现象。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草长的旺,苗就长的不旺;反之,苗长的旺,草就长的不旺。
苗和草都需要阳光、二氧化碳、水、。
种群与群落.ppt
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出生率=新 原生 总个 个体 体数 数 ×1000‰
1983年,我国平均每千人生出18.62人,则出生率为1.862%。
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死 原亡 总个 个体 体数 数 ×1000‰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从而 也影响了种群数量变化。
年龄 组成
迁入率和迁出率
预测变 化方向
↓决定大小和密度 种群 影响数 性别 密度 量变动 比例
↑决定大小和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1、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2、年龄分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3、年龄结构类型:
(1)幼年多老年少: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2)幼年少老年多:种群密度会逐渐减小。 (3)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会保持稳定。
4、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第二节 种群与群落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个体的
总和,它构成了一个繁殖的单位。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种群内的
个体数)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 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种群特征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
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2401.86万人,占51.35%;女性为2275.12万 人,占48.6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5.57。(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祖国大陆性别比:1953年为107.6, 1964年为105.5,1982年为106.3,1990年为106.6,2000年为106.7。)
专题16 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取样调查(解析版)
专题16 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取样调查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1)【题型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题型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取样调查 (6)二、最新模考题组练【题型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典例分析】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随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其中实验组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样方编号1 2 3 4 5 种群密度(株/m 2)8 6 15 2 9A .该实验取样的样方面积为1m 2较适当B .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 2C .该实验对照组的种群密度应该比实验组大D .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跳蝻等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解答】解:A 、蒲公英等草本植物的调查,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 2的正方形为宜,A正确;B、对5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6+15+2+9)÷5=8株/m2,B正确;C、该实验对照组是没有使用新型除草剂的操场,种群密度应该比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组大,C正确;D、跳蝻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D错误。
故选:D。
【提分秘籍】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样方法与标记重捕法的比较①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3.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总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B/A=b/a,得A=aB/b。
由上式分析可知:①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记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偏小,则A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