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风筝》教案
风筝绘本故事中班教案反思
风筝绘本故事中班教案反思教案标题:风筝绘本故事中班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风筝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3. 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教案内容:1. 教学前准备:a. 准备一本与风筝相关的绘本故事,例如《小风筝飞翔记》。
b. 准备一些彩色铅笔、纸张和绘画工具。
2. 导入活动:a. 听故事:老师朗读《小风筝飞翔记》,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b. 提问:老师问幼儿他们对风筝的了解和想法。
3. 主体活动:a. 绘画风筝:给每个幼儿提供纸张和彩色铅笔,让他们绘制自己心目中的风筝。
b. 分享作品: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风筝。
4. 结束活动:a. 制作风筝: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制作纸风筝,教他们如何折纸和系线。
b. 风筝飞翔:带领幼儿到室外,让他们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
教案反思:1. 教学准备方面,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绘本故事和绘画工具,确保教学材料的充足性和质量。
2. 导入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情境,但需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难易度,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
3. 在主体活动中,老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结束活动中,制作风筝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幼儿能够完成制作,并有机会放飞自己的风筝。
5. 教师在整个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幼儿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幼儿能够在绘本故事的引导下,通过绘画和制作风筝的活动,深入了解风筝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并通过语言表达和分享作品,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想象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这样的教案设计也能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风筝》教案(区教研材料)
《风筝》教案(区教研整理材料)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各种类型。
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相关技巧。
1.2 技能目标能够独立制作一只简单的风筝。
学会风筝的放飞技巧,能在空中控制风筝的飞行方向和稳定性。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风筝的放飞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细节和技巧。
风筝的放飞技巧,能在空中控制风筝的飞行方向和稳定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风筝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吗?”、“你们放过风筝吗?”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讲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展示不期的风筝图片,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3 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材、设计、组装、调试等环节。
展示风筝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4 学生分组制作风筝学生按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注学生的制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
3.5 讲解风筝的放飞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风筝的放飞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场地选择、风向判断、飞行控制等。
演示风筝的放飞技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控制风筝。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风筝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以及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4.2 作业布置完成风筝制作的手工作业,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提交。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风筝的竞赛规则和技巧。
第五章: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班语言《风筝》教案
中班语言《风筝》教案中班语言《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风筝这个物体,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飞行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本关于风筝的绘本或图片。
2. 一些简单的风筝模型或图片,以供学生观察。
3. 一些彩色纸、颜料、颜笔、剪刀等制作风筝的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本关于风筝的绘本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 通过观察绘本或图片,与学生一起讨论风筝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点。
探究活动:1. 教师给每个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风筝模型或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
2.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风筝的形状、颜色、材料等特点。
3.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觉得风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风筝可以飞吗?为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实践活动:1.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彩色纸、颜料、颜笔、剪刀等制作风筝的材料。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风筝的想象,自由地制作自己的风筝。
3. 学生完成制作后,可以在教室或户外试飞自己的风筝,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验。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体验。
2.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你觉得风筝为什么能飞?”、“你觉得风筝的形状和材料对它的飞行有什么影响?”等。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风筝的特点和飞行的原理。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制作风筝,并在户外放飞。
2. 学生可以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记录自己制作风筝的过程,并展示给同学们。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对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2. 学生完成的风筝制作作品可以作为评估的参考。
注意事项: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内容。
2. 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
《风筝》教案优质6篇
《风筝》教案优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风筝》教案优质6篇写好教案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风筝》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风筝》教案设计
《风筝》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风筝》一、教学目标:1.了解巴勒斯坦美国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作品《风筝》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于友谊、家庭、背叛、救赎等主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通过本书的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胡赛尼的生平和文学背景。
2.《风筝》的背景设定和故事情节。
3.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4.主题探讨:友谊、家庭、背叛、救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风筝》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
3.如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分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情感和行为动机。
3.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写作:写读后感、作文或角色扮演,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播放作者胡赛尼的访谈视频,了解他创作《风筝》的初衷和感悟。
2.阅读环节:分段朗读小说《风筝》,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起伏和人物内心的变化。
3.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如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巴巴和哈桑的家庭关系等。
4.写作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撰写读后感或自由创作相关作文,分享自己对于书中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通过阅读《风筝》并参与讨论、写作等活动,检测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深度。
2.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文本。
七、课后拓展:1.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风筝》的改编作品,比较原著小说和电影的异同。
2.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就小说中探讨的主题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
3.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手工或文艺创作,表达对于作品《风筝》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本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风筝》这部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风筝》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风筝》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的优美意境。
(2)介绍《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使学生对《风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以及学生对《风筝》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风筝》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风筝》教案精选-范本两篇
《风筝》教案精选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风筝的历史、文化及制作原理。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学会制作简单的风筝。
3. 学生能运用风筝制作技能,进行创作和设计。
情感态度: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合作、分享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 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技巧3. 风筝的设计与创新教学资源:教科书、补充阅读材料、多媒体资源、风筝制作材料三、教学方法1. 讲授:介绍风筝的历史、文化及制作原理。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风筝作品,引导学生学习设计理念。
3. 小组讨论:探讨风筝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风筝制作原理,展示优秀风筝作品。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学生展示风筝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小组合作,便于讨论和交流。
2. 分组策略: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 课堂纪律:强调安全意识,遵守课堂秩序。
六、学生活动1. 问答:学生针对风筝的历史、文化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风筝制作技巧,分工合作完成风筝制作。
3. 实验操作:动手制作风筝,观察风筝飞行效果。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风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学生风筝制作技能和设计理念。
3. 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对风筝文化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2. 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风筝,提交设计方案。
九、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风筝制作技能的掌握,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操作3. 课堂管理与学生活动的组织4. 教学评估与作业布置5. 教学反思与后续教学改进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重点关注风筝的历史、文化及制作原理。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筝》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筝》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使幼儿深入理解风筝的文化渊源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准备1.画纸、颜料、彩笔、画刷等绘画工具。
2.风筝制作工具材料,如竹棍、纸张、线等。
3.幼儿读物《风筝》,以供讲解和启发幼儿思考。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活动1.教师向幼儿展示风筝的实物或图片,并询问幼儿是否见过风筝以及了解风筝的一些基本知识。
2.引导幼儿轮流说出自己对风筝的认知及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风筝的使用场景,例如在春季的天空飞翔或是在过年期间的庆祝活动等。
第二步:学习风筝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1.通过讲述风筝的历史沿革及文化内涵,让幼儿了解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进一步增进幼儿对风筝的认识及爱好。
2.请幼儿家长带来一些传统风筝的图片,或是制作风筝视频,加深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认识。
第三步:互动游戏,感受风筝的快乐1.按照组别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5名左右的幼儿,让他们一同在教室或户外制作风筝,加强幼儿团队合作的能力。
2.引导幼儿在风筝制作过程中,认真听取并执行老师的指令,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在制作完成后,带领幼儿在户外飞翔风筝,让幼儿亲身感受风筝的美妙之处,激发幼儿探索自然之美的好奇心。
第四步:评价与反思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对制作和飞翔风筝的感悟。
2.引导幼儿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于风筝的认知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积极参与制作风筝、飞翔风筝等感性体验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风筝的文化渊源介绍,让幼儿深入了解了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加深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优质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风筝》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等信息。
1.1.2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2 技能目标1.2.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1.2.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风筝》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1.2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探讨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2.2 教学难点2.2.1 对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进行理解和分析。
2.2.2 对文章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背景、情节和主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4.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4.4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逻辑性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风筝》原文及相关注释6.2 参考资料:鲁迅其他作品、相关研究论文、文学评论6.3 多媒体资源: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如鲁迅生平介绍、课文朗读等6.4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网站、相关在线论坛和博客等第七章:教学准备7.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相关背景资料,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7.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准备参与课堂讨论7.3 教室准备: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座位安排便于讨论和互动第八章:教学拓展8.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分析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如《小桔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进行对比阅读8.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或其他相关文化场所,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8.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短篇小说或散文,以风筝为题材,进行创作练习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师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9.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看法和建议9.3 改进措施:根据教师反思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第十章:教学计划10.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计划用4课时完成,每课时45分钟10.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课文背景,阅读课文;第二课时分析课文情节,讨论主题;第三课时进行拓展活动;第四课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10.3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如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风筝》优质教学教案的制作和设计,包含了多个环节和内容。
大班故事风筝教案
大班故事风筝教案教案标题:大班故事《风筝》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飞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风筝》故事书。
2. 风筝模型。
3. 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风筝的材料。
4. 大班教室或操场。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风筝。
询问学生对风筝的了解,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故事阅读:1. 通过朗读《风筝》故事书,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讨论与分享: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的内容,询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风筝的形状、材料、用途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制作风筝:1. 教师向学生展示风筝模型,并解释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步骤。
2.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风筝。
3.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风筝飞行:1. 将制作好的风筝带到室外,选择适当的天气和场地进行风筝飞行活动。
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操作风筝,注意安全,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享受风筝飞行的乐趣。
总结与展示: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风筝,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3. 教师总结风筝飞行的乐趣和意义,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和发展。
扩展活动:1. 邀请家长参与风筝飞行活动,加强家校合作。
2. 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制作工坊或风筝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制作风筝和风筝飞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分享和展示的成果。
教案扩展:1. 可以在教案中加入相关的风筝知识和故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2. 可以在风筝制作过程中引入数学元素,如测量和比较风筝的大小和形状。
《风筝》的优秀教案中班
《风筝》的优秀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风筝》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理解并掌握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读、讲解、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通过思维导图、概括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友情、家庭等主题,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风筝》的主题和思想;(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把握小说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风筝》的封面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引导。
(1)教师导读《风筝》的开头部分,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形象;(2)让学生自主阅读《风筝》,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自己所读的部分进行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讲解。
教师对《风筝》的主题和思想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5. 小组合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风筝》中的经典情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6. 思维导图。
让学生根据所读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总结整理《风筝》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7. 练习与检测。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测学生对《风筝》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投影仪展示《风筝》的封面、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
2.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大班绘本风筝教案
大班绘本风筝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绘本《风筝》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通过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情感认知。
教学准备:1. 绘本《风筝》2. 风筝制作材料:彩纸、竹签、线、胶水等。
3. 幼儿绘画工具:彩色笔、彩色纸、蜡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出示绘本《风筝》,让幼儿观察封面并猜测故事内容。
2. 绘本阅读(10分钟)- 逐页朗读绘本《风筝》,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 鼓励幼儿参与互动,提问关于风筝的问题,如风筝的形状、颜色、飞翔的场景等。
3. 讨论与分享(10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绘本故事,分享自己对风筝的感受和喜好。
- 提问:你们觉得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你们喜欢风筝的哪个部分?4. 风筝制作(20分钟)- 展示风筝制作所需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
- 分发材料,引导幼儿按照指导制作自己的风筝。
-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可以自由选择颜色和装饰。
5. 风筝飞行(15分钟)- 在室外或宽敞的室内场地,带领幼儿一起放飞风筝。
- 指导幼儿如何握住线,并鼓励他们尝试控制风筝的飞行方向。
- 观察风筝的飞行情况,引导幼儿描述风筝的动态和变化。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让幼儿回顾整个活动,分享自己制作和放飞风筝的经验。
- 引导幼儿总结风筝飞行的原理,并与绘本中的故事联系起来。
- 提醒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不要放飞风筝时靠近电线、树木等危险区域。
教学延伸:1. 绘本延伸:让幼儿绘制风筝的场景,创作自己的风筝故事。
2. 风筝比赛:组织风筝比赛,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并评选最佳飞行风筝。
3. 风筝科学:介绍风筝的科学原理,让幼儿了解风力对风筝的影响。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风筝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参与风筝飞行活动时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风筝》阅读教案
在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阅读教学不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现代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思考读物所要表达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而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风筝》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材。
一、课前准备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师生需要进行一些课前准备。
教师需要对《风筝》这一阅读内容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关于风筝文化和中东文化的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的讲解。
教师还需要提前准备好课件和讲义,以便在授课时能够更加流畅和清晰地进行阐述。
二、教学目标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文本的基本结构和重点内容。
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发扬自己的思维能力。
3.理解文本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引导学生去思考,怀抱一种开放、包容和善良的态度,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1.教师介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应该如何阅读和理解一个文本。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一遍《风筝》,并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所理解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本接下来,教师可以分析一下《风筝》这一文本的基本结构和重点内容。
这一部分可以涉及到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文化内涵除了分析文本的结构和内容,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风筝文化和中东文化。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4.思考与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文本中所描绘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们在故事发展中的角色等等。
绘本《风筝》教案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读懂本文讲述的内容,产生探究兴趣。
2、阅读图画,联想、对比、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兄弟对风筝不同的态度,借助资料体会哥哥对弟弟的亲情。
3、初步探究文本内涵,理解“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进而感知鲁迅对童年的呵护,产生对童年美好事物的珍爱之情,并能有兴趣阅读鲁迅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一、猜读绘本,引发兴趣导入:同学们,今年正值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于是今天的阅读课,老师给大家带来鲁迅先生的作品,请看……这和我们平时阅读的文本很不一样哦,是个绘本。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阅读绘本有哪些方法?(副板书:图文结合:构图、细节、色彩、光影、联想……)提示:①绘本最大的特点是有图和文两套系统构成,它不仅仅有文字,更通过图画读出故事来。
②画面中哪些语言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教师回应(提到方法,请学生板书):①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值得我们关注!他不仅关注了文字,还关注了图画,所以你给大家的方法是把图文放在一起读!这就叫做图文结合。
②有经验!你是通过画面的色彩来捕捉其中的秘密,感受人物情感的。
③真厉害!画面中的细节同样值得我们品味琢磨。
④记住他的方法!还可以借助图画,展开联想啊!是啊,看图有看法才会有思考和发现。
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绘本,一起去发现好吗?(设计意图:回顾阅读方法)1、看封面猜测请看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运用你们刚刚的方法,从这个封面(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引发阅读兴趣)预设:色彩、中年人、回忆、风筝标题……作者、画家(提示:通过色调你发现了....你猜测...)过渡:暗黄的画面,落寞沉思的神情,仅仅是封面就给了你们这么多的感受!同学们猜测这是一段往事,一段关于风筝的回忆,回忆里也许还有些忧伤。
2、只看图画,猜故事情节带上这些方法,关注图画的色彩、构图、细节,展开联想......让我们静静地走进一幅幅图画,大胆猜测这可能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对故事的人物、情节会有怎样的猜测?)预设:图画的感觉;故事情节;胶片、电影、颜色也比较昏暗,果然有很多与风筝有关的画面……(相互补充)评价:围绕人物、情节、风筝展开。
《风筝》优秀教案
《风筝》优秀教案《风筝》大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地画出形状不同的风筝。
3、风筝的两边图形要对称。
4、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活动准备:各种形态的风筝活动前组织幼儿放风筝活动过程:一、幼儿观察风筝,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师:小朋友,这两天你们都在放风筝,请你说说看,你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二、讨论风筝的共同点,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师:这些风筝形状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教室里的风筝,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幼儿每说出一个特点,教师及时出现相应的汉字。
)三、分析风筝的图案和色彩。
师: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风筝许多相同的地方,有骨架,有一根长长的线,风筝的身体左右对称,有的风筝上的图案也左右对称,还有飘带(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汉字)。
那你较喜欢哪只风筝?请你上来说一说。
师:现在请小朋友分组,去看看你喜欢的风筝有哪几种颜色,有哪些图案,相互之间说一说,然后再告诉老师,好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也来设计风筝,你们愿意吗?在画的时候要注意风筝的两边要对称,把你喜欢的图案、花纹和色彩都用上去,也可以模仿这些图案和颜色,你们会吗?画完了我请小朋友把你的风筝剪下来,贴到这幅图的天空中,剪的时候边上要留些白纸,这样风筝才好看。
好,开始吧。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五、评价幼儿作品:师:今天小朋友画出了自己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风筝,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放着你们设计的风筝,多开心呀!他们说:中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颜色涂得很均匀,色彩搭配得也很好,图案设计得更漂亮,小朋友,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也去放风筝吧。
风筝的教案篇二教材分析“风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娱乐、文化等要素于一体,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
他们对高高飘扬着的风筝更是感到好奇。
风筝为什么会在高高的蓝天上飞呢?风筝飞得高矮与哪些因素有关?本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究风筝秘密的机会,孩子们在亲身体验放风筝的基础上,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材质等等,通过记录表征、交流讨论、梳理总结等,让孩子们了解风筝飞起来的秘密。
《风筝》的优秀教案(通用8篇)
《风筝》的优秀教案《风筝》的优秀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筝》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风筝》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大班《风筝》教案精选
大班《风筝》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风筝》,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和爷爷放风筝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美好,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让孩子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简单描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春天的景色和放风筝的情景。
3. 引导学生体验亲情的美好,学会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对亲情的感受,学会关爱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风筝图片、彩纸、画笔等。
2. 学具:每人一份风筝手工材料包,包括彩纸、竹签、线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和放风筝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和放风筝的经历。
2. 故事讲述: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风筝》,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孩子和爷爷的感情交流,感受亲情的美好。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故事中孩子和爷爷放风筝的过程,让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色和放风筝的乐趣。
4. 实践操作:教师分发风筝手工材料包,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语言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放风筝的经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故事情节为主线,突出亲情主题,内容包括:春天景色、放风筝、孩子与爷爷、亲情美好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故事《风筝》的内容,家长签字确认。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次放风筝的经历,家长协助记录,并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2. 春天的美丽景色:教材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景色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小班语言绘本风筝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绘本风筝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语言绘本《风筝》教案反思教案反思:在撰写教案之前,我首先对小班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他们的学习需求。
绘本《风筝》是一个适合小班学生的教材,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扩展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小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以下是我对教案的反思和改进建议:1. 目标设定:在原教案中,我设定了学习目标为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风筝的外观和运动。
然而,我认为这个目标还可以更具体和可衡量性。
下次我会设定更明确的目标,例如学生能够用3-5句话描述风筝的外观和运动,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学方法:在原教案中,我采用了故事讲解、绘本导读和问答等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但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有待改进。
下次我会增加一些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讨论,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评估方式:在原教案中,我设计了一个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风筝的理解。
然而,这种评估方式只能反映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估不够全面。
下次我会增加口头表达的评估环节,例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的特点。
4. 扩展活动:在原教案中,我没有设计扩展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和拓展相关知识。
下次我会在教案中加入一些扩展活动,如制作风筝模型、学习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对教案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小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绘本《风筝》的内容。
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1、通过画面观察及想象,理解绘本内容,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知并理解小动物与其所放风筝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有依据地猜测。
活动准备:PPT、自制绘本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公园里要举办风筝大会了,许多的小动物都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来参加,我们来看看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那你觉得这些小动物们都会带来哪些风筝?为什么?二、幼儿自主翻阅绘本,并记录教师:到底小动物们会放什么风筝呢?我们一起去绘本里找答案吧,请你们轻轻拿出椅子底下的绘本,在绘本中寻找答案,注意,音乐声停止的时候再把绘本送回到椅子下去。
三、馋人的风筝师幼共读绘本1、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啊,小猫为什么要放小鱼的风筝呢?2、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啊!3、小猴子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子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啊?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4、熊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熊猫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竹子风筝啊?小结:跟我们刚才猜想的一样,小动物们带来的风筝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有关系。
三、很不一样的风筝师: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
小蜜蜂可能会放什么风筝呢?为什么会用到这么多风筝线?幼:蜂蜜风筝、花朵风筝、小蜜蜂风筝,因为有很多蜂蜜、花、小蜜蜂所以用到很多的线。
教师:你们说的都很有意思,那我们一起看看,到底蜜蜂爸爸和蜜蜂妈妈在放什么风筝?幼:小蜜蜂、爱心师:奥~是小蜜蜂风筝呀,为什么小蜜蜂的爸爸妈妈会把小蜜蜂当着风筝放?幼儿:因为蜜蜂爸爸妈妈爱他们小结:很多只小蜜蜂围成一个大爱心,是因为蜜蜂爸爸妈妈深爱着小蜜蜂,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深爱着你们一样。
《风筝》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 欣赏《风筝》的艺术特色和文学
价值。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模仿 《风筝》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风筝》中的人 性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欣 赏《风筝》中的美感和情感表 达。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理 解《风筝》中的道德观念和价 值取向。
具体性
反馈应具体、明确,指出学生 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 议。
建设性
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同时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不足,鼓 励他们积极改进。
互动性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与 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掌握
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 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 堂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
能力。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参 与度和表达能力,了解他们对
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全面评 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提供反馈
及时性
在评价后尽快向学生提供反馈 ,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
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导入
询问学生们是否放过风筝,对风筝有 哪些了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和兴趣。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风筝图片或视 频,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和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
介绍风筝的历史和起源
讲述风筝的发明和演变过程,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应用。
讲解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读懂本文讲述的内容,产生探究兴趣。
2、阅读图画,联想、对比、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兄弟对风筝不同的态度,借助资料体会哥哥对弟弟的亲情。
3、初步探究文本内涵,理解“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进而感知鲁迅对童年的呵护,产生对童年美好事物的珍爱之情,并能有兴趣阅读鲁迅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一、猜读绘本,引发兴趣导入:同学们,今年正值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于是今天的阅读课,老师给大家带来鲁迅先生的作品,请看……这和我们平时阅读的文本很不一样哦,是个绘本。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阅读绘本有哪些方法?(副板书:图文结合:构图、细节、色彩、光影、联想……)提示:①绘本最大的特点是有图和文两套系统构成,它不仅仅有文字,更通过图画读出故事来。
②画面中哪些语言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教师回应(提到方法,请学生板书):①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值得我们关注!他不仅关注了文字,还关注了图画,所以你给大家的方法是把图文放在一起读!这就叫做图文结合。
②有经验!你是通过画面的色彩来捕捉其中的秘密,感受人物情感的。
③真厉害!画面中的细节同样值得我们品味琢磨。
④记住他的方法!还可以借助图画,展开联想啊!是啊,看图有看法才会有思考和发现。
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绘本,一起去发现好吗?(设计意图:回顾阅读方法)1、看封面猜测请看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运用你们刚刚的方法,从这个封面(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引发阅读兴趣)预设:色彩、中年人、回忆、风筝标题……作者、画家(提示:通过色调你发现了....你猜测...)过渡:暗黄的画面,落寞沉思的神情,仅仅是封面就给了你们这么多的感受!同学们猜测这是一段往事,一段关于风筝的回忆,回忆里也许还有些忧伤。
2、只看图画,猜故事情节带上这些方法,关注图画的色彩、构图、细节,展开联想......让我们静静地走进一幅幅图画,大胆猜测这可能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对故事的人物、情节会有怎样的猜测?)预设:图画的感觉;故事情节;胶片、电影、颜色也比较昏暗,果然有很多与风筝有关的画面……(相互补充)评价:围绕人物、情节、风筝展开。
了不起!你尝试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藏在图与图之间的关联中,展开情节的猜测。
同学们的读图能力真强,从色彩、构图、细节中都有发现,有猜测,更有期待。
过渡:就像你们所说,这一幅幅画面,就如同作者记忆的相册,可能是一段关于风筝的回忆……究竟是不是呢?我们还要图文结合着一起读!(设计意图:在看图中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发现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绘本方法,为下文的学习做热身)二、聚焦“风筝”,链接生活1、教师引领,走进绘本此时的鲁迅先生正坐在北京的家中,随着空间慢慢扩大,他的回忆也慢慢荡开,你有什么发现?灰白的色调,水墨画的感觉,模糊的轮廓,若隐若现中你看到了停在湖面的乌篷船、小桥、远远的青山...你猜这里可能是也许是绍兴。
图画可以表达空间,其实时间也相隔几十年哦。
环衬中这样的色调与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是一种怀念,是一种回忆?就让我们带着这样水墨晕染般淡淡的哀伤,走进他的回忆,走进遥远的故乡,走进故事……此时的北京城已满是积雪,瞧那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空中,抬起头,仰望天空,孤孤单单的飘动着的一两个风筝,让我感到惊异和悲哀。
让我不由地想起了故乡的风筝。
在回忆的故乡中,一眼望去,你看到了.....(请你小桥、乌篷船、各式各样的风筝)你还看到了.....此刻你的的心情是?(学生:明媚、灿烂、温暖)于是,从这样(冷暖、颜色)的对比中你发现?(预设:通过冷暖、颜色、心情的对比)是什么让他从忧郁走向明媚?是什么让他洋溢着这么明媚的心情?(瞧,绘本就是这样用图和文字,结合着说话的)故乡的风筝那么美好,可是你们恰恰不知道的鲁迅小时候是不爱的,觉得那是没有出息的孩子的玩意儿。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请静静地接着读。
(放音乐,看绘本)评价:你在读图的过程中,理解了文字。
3.整体感知,提出疑问当走进去,和你们之前猜测的故事一样吗?围绕风筝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讲大致故事情节)这本书名叫风筝,同时也是这本书的线索。
故事提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哥哥和弟弟(板书:哥哥、弟弟)。
针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和不明白的?(......)有哪些问题要问问大家?同学们的思考越来越深入,问题提的也越来越尖锐!4.聚焦兄弟对风筝不同的态度很明显,围绕风筝哥哥和弟弟有着不同的态度,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图文结合,去思考去发现。
请注意哟,既要从文字,更要从图画的色彩、细节、光影发现,小组合作。
共学提示:A.独立阅读思考,小组交流后,抓关键词,填写表示哥哥或弟弟不同态度。
(动作、神态、心理活动……)B.汇报时说明是从哪段或哪幅图画感受到的。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梳理出了诸多关键词,我们发现弟弟是如此的喜欢风筝(板书:最喜欢)而哥哥却是嫌恶(板书)风筝,跟着同学们的发现,刚刚你们找到了文字,让我们先聚焦图画吧!好好的走进弟弟的最喜欢。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图标表工具,梳理文中内容,初步体会人物的态度。
)(2)聚焦弟弟的四幅图画你有什么发现?(颜色、心情、对比、变化)发现弟弟前后的心情有了巨大反差。
我们顺着你们的发现,顺着弟弟心理的变化,一一走近。
呆看:他在呆呆的凝望,凝望什么呢?是什么引起他的好奇?(画面中的细节:麻雀)他就这样的呆看着,呆看着,呆看着,他可能再想……还记得吗?此时明媚的天空中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
忽远忽近,忽高忽低。
不仅如此,看那!他已按捺不住,冲出屋子,展开双臂在蓝天天追着、跑着、跳着、叫着......(谁来做做这个姿势)这样子像什么?什么感觉?瞧,那边风筝在慢慢的飞高,你也在慢慢的飞高,呦!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你会这样惊呼——;看那!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终于解开了,你会跳跃着——他的心情随着风筝忽喜忽悲。
一会是呆看,一会是惊呼,一会是跳跃(回顾板书),从这你感受到了弟弟对风筝的那种.......(对风筝的酷爱、向往,把风筝当做自己的最好玩伴!)此时,弟弟不仅想要变成风筝在空中飞,一定要做个风筝在空中飞……于是,弟弟开始做风筝了。
他们怎么做的?可能会一道什么困难?(小组讨论一下)看图:绘画图纸(准备着做一个什么样的风筝)——接着他要准备材料——可能需要柴刀劈成大小竹条,还要...甚至还可能.....削薄——蜡烛烘烤折弯成固定形状——不同竹骨拼接成蝴蝶风筝图案——用小风轮制作眼睛——糊纸上色。
此时的弟弟才十岁呀,即便是我们想象着如此繁琐的过程,可能对弟弟而言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哎呀,眼看着这蝴蝶风筝的骨架子就搭好了,看风轮的眼睛做好了,他边做边期待着——有朝一日天空中会飞起他的大蝴蝶风筝……然而我们最终看到的却是?谁造成的?(哥哥)做了什么?(师范朗读)在这一折一掷一踏中,你感受到了?(哥哥对风筝的嫌恶,对弟弟兴趣的不理解!)怎么做?(折、踏、掷)对比:就在哥哥破门而入的瞬间,弟弟的反应是?为什么瑟缩?为什么惊惶?教师总结:对比弟弟的四幅图,正是哥哥的做法,给弟弟心理造成巨大的变化。
(3)思辨:哥哥做的对吗?(小组讨论)认为对的举手!一方认为:对,哥哥也是良苦用心......师总结:我觉得有道理。
那个时候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父亲还过世了呢,长兄为父,渴望弟弟做有出息的人,而弟弟做风筝的行为,在哥哥看来是没出息,这不正是怀着对弟弟的关爱。
另一方认为:不对,太粗鲁了,对弟弟造成了精神的虐杀......师总结:即便哥哥的愿望是好的,但好的愿望达成的却是弟弟对风筝的好奇彻底丧失了!今后,弟弟还会再放风筝,做风筝吗?(4)刚刚我们从文中发现了秘密,而绘本阅读就要还它绘本的味道。
面对哥哥这样的做法,对弟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精神的虐杀”,那么画家又是怎样用图画表达的呢?(从光影?色彩?构图上?你有发现吗?)(5)哥哥折断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是什么?就在这一瞬间,弟弟对事物的好奇,对事物的一腔热爱被哥哥踩灭了,从此再也不敢碰风筝了。
(6)链接生活:你们有没有最喜欢的游戏,最喜欢的玩具,在你兴致盎然地玩耍的时候,正投入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不许玩?甚至抢过去,收起来?(7)聚焦图画中的游戏总结:是的,不仅是弟弟这样,你们也这样,每一个孩子都这样,不仅是风筝,还有篮球、足球、绘画,这些玩具,这些爱好、游戏在童年是无比珍贵的。
(8)如果你是哥哥,你会怎么做?三、关注内涵,探究鲁迅1、过渡:你们都选择比较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而这个故事毕竟发生在一百年前,当时的哥哥就这样傲然走出,留下了绝望的弟弟。
但是二十年后他回忆往事的时候,正如同学所见,他是如此沉重的样子,为什么呢?出示关键文字为什么二十年后哥哥的心情是沉重的?预设:看图从神情发现,进一步思考,板书: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教师总结:当他看到玩具时想到是弟弟的风筝,儿时的画面此时在他脑海里全部闪现,当年的傲然离去,成了如今深深的反省、愧疚。
2、哥哥心情的沉重,懊悔,在他家里竟然会有这样的一个角落,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如今是否还会有补救的方法?图文结合,思考补白心理(设计意图:学生将图文中的内涵变为自己的语言来补白哥哥的心理,主题的活化运用。
)过渡:瞧,给他的风筝是最漂亮的,他想进行弥补,他还想跟弟弟道歉,可是时间已经穿过了几十年,一切能回去吗?故乡能回得去,童年是永远永远回不去的。
3、哥哥的心情为什么依旧沉重?没有得到宽恕(兄弟二人都已经走过童年,被抹杀的一切再也无法弥补)周围的社会依旧没有改变最后出示落在雪里的风筝教师总结:弟弟的童年我再也回不去,童年中让他神往的、着迷的、快活的,后来让我不断回忆的像“风筝”一样的念想都已经彻底没有了,深埋在雪下(出示 PPT)。
然而,这仅仅是弟弟的风筝、哥哥的风筝吗?也是大家的!所以鲁迅先生才会在那个时代不断的呼吁“救救孩子”。
他们的风筝也许永远沉埋在雪中,但希望你们童年里的风筝能飘在明媚的空中。
他们的风筝也许永远沉埋在雪中,却为我们后人永远扬起了一个不断的线,牵引着“风筝”走过我们的童年。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也正是在童年,读了这本书,你想对童年说什么?(设计意图:对于面对“无怨的恕”,哥哥后来的悲哀沉重,学生无法从文本中获得理解,也不符合十岁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可以从图画中感受凄凉、冷清、难受……进而理解哥哥因为弟弟的忘却,一直非常沉重,他把这份沉重写进文字里,警示后人,并与我们的生活相关联,初步体会文中的意义。
)四、激发兴趣,课外延伸过渡:非常感谢同学们深入的走进他们的童年。
阅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探秘,大钧先生就是把他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把鲁迅先生文字中的(学生的语言)呈现出来,让我们感同身受。
再回看封面,最初你们就发现了图文不是一个人,这本书大家一看是就认识到作家与画家的隔空对话,里面交织画家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