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高考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复习课内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五华县五华中学许菊嫦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的考纲考情。

2.把握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牢记步骤,熟练掌握翻译方法。

3.培养并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文言翻译方法,有效提高考场应试能力。

2.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翻译达成目标。

2.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训练法等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外文言名句的积累与识记,翻译句子并阅读积累。

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译文】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却不骄傲容易做到。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行为要得端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如果他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二)导入新课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

不管是广东卷的6分,还是全国卷的10分,再可能是2021年的新高考的5分,文言文翻译都是同学们拿分的瓶颈。

许多同学解答这一类题型时往往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落实文言翻译这个考点,共同探讨一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求和方法技巧。

(白板展示课题,板书课题)(二)白板展示教学目标(三)真题试练(2020年全国卷1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四)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句子,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的综合考查。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②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

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

”故曰:观过知仁。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③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1)孔子为什么三次提到“女安”?(2)宰我认为守丧一年即可,孔子觉得“予之不仁也”子路“期而不除”孔子亦“非之”结合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初中课外古文教案

初中课外古文教案

初中课外古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领会古文的内涵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古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古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2. 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3. 对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进行讲解,扫清阅读障碍。

4. 引导学生领会古文的内涵和意境,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读法,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采用讲解法,教师对古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将古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体会古文的特点。

5.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古文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文,感受韵律。

让学生跟读古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3. 讲解字词,理解内容。

对古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结构,领会意境。

讲解古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领会古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讨论交流,深入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得到培养,语文素养有所提高。

3. 学生能够通过古文学习,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资源: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古文文本。

2. 古文阅读指导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古文文本和相关图片等。

文言文教案二:古文阅读与翻译

文言文教案二:古文阅读与翻译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文既有文字之美,亦有思想之深。

但是,由于其古老的语言形式,诸如文言文中的语法和词汇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极大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文阅读和翻译,成为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阅读和解读能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人所表达的思想。

古文中的思想和现代社会的思想有所不同,有时需要我们穿越时空,进入到古代思想的世界去理解其中的意思。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解析、评析等方式,逐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喜欢上古文,并且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需要注重古文中的语法规律。

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相差甚远,词语的用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规律,在语法上有所突破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古典文学作品的选取。

古文阅读需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小窗幽记》、《仪礼》、《庄子》等,让学生逐渐接触到古文语言形式和思想内涵,增强其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汉译的基本技能,如认识古文中的基本词汇、语法规律、常用短语等,这些都是翻译古文的重要基础。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文翻译练习,让学生逐步练习古文汉译的技巧。

通过精讲、精训、精练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不要过分强调记忆,忽视思维能力的锻炼。

不要过分注重翻译本身,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学质量和文化内涵。

不要只看表象,而忽略了句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否则会造成学习效果的大打折扣。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提高语法规律掌握水平、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留、删、换、调、补、贯2、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3、让学生逐步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热身运动1、朗读《东施效颦》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2、四人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大意我们这节课打算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表现最好,最后夺魁3、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4、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1)关键词不落实2)省略成分补充错误3)代词指代不准确4)望文生义太死板这些都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下面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起去寻找答案三、小试牛刀(明确标准、方法指导):“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两个标准六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四、典型例题解析(一)字字落实留、删、换A、翻译下列的句子(女士优先,女生必答)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方法:留——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B、翻译下列的句子)(男生必答)1、夫战,勇气也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方法: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C、改错题(抢答题)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错误译文:率领妻子来到这走投无路的地方2、属予作文以记之错误译文:用属于我的作文记这件事3、将军身被坚执锐错误译文:将军身穿铁甲,手拿武器方法:换——将文言词语替换成与它意义相同或相当的现代汉语词语(单音词——双音词,古义——今义,通假字——本字,词类活用词——活用后的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运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正如古代的美女西施一般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就是美(二)文从句顺调、补、贯A、抢译题1、何陋之有?2、甚矣,汝之不惠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方法: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其实,要想所翻译的句子做到“文从句顺”,单单一个“调”字,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补”字B、抢译题1、一鼓作气,再而衰2、可以一战方法: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C、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用前五种方法翻译下面的句子看看:(抢答)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用前五种方法是无法翻译的,幸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方法:贯:指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都不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否则容易像开头所讲的《东施效颦》的翻译一样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不过,这种情况在中考时,不大可能会遇到,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文从句顺调补贯”(三)总结: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贯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五、翻译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通假古本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六、闯关训练1、看谁最快说出这篇古文所说的故事——惊弓之鸟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注:〔京〕高大〔孽niè〕通“蘖”,这里兼有“病”和“孤独”两义〔陨yǔn〕从高处掉下来2、四人小组讨论文段的大意3、学生上黑板给画线句子翻译,并用括号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七、总结全课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校对时今天所学的文言翻译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祝同学们中考成功!八、总结男女生的成绩,表扬胜出的一组,激励全体同学九、布置作业:完成文段三、四附课堂练习题:句子翻译练习文段一: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注:①病心:心口痛②颦:皱眉头③里:邻居④美之:认为她美丽⑤挈:带;领1、请指出下面这一段译文翻译上的不足之处: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文段二: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注:①京:高大②孽〔niè〕通“蘖”,这里兼有“病”和“孤独”两义③陨〔yǔn〕从高处掉下来1、请补出题目2、翻译划线句子,并在括号内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1)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2)然则射可至此乎?()3)先生何以知之?()文段三:文段三: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请补出题目2、翻译划线句子,并在括号内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1)使我长百兽()(2)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文段四:多多益善上常与信言诸将能不(fǒu),各有差(cī)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1)常,通“尝”,曾经(2)不,通“否”(3)禽,通“擒”,擒获1、上常与信言诸将能不2、将几何?3、何为为我禽?4、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一、导语设计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教学目的:1.落实高考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并指导其应用。

教学步骤: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字字落实,文通句顺1.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①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②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③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⑥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3.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①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②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二、考点解读:《考纲》中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此考点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义,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三、体悟高考:(一)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07年福建卷】【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翻译划线句子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3分)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二)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

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归,见兄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

曰:“余窃面倩邻妇为之,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

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采。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2024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09: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09: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小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中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考点阐释主要考查对文言词汇、句式特点的积累以及文句意思的理解。

文言词汇一般考查重点实词在语境中的意思语句,一般考查省略句、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或者查体现主旨思想的句子。

近年来,单一的文句翻译题逐年减少,即使保留该题型,也会降低直译难度,允许适当意译或融入赏析题和内容理解题进行灵活考查。

二、常见题型1.要求直接翻译画线句,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査。

2.要求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三、解题方略我们在理解所要翻译的文句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比如课内同类型句式的迁移,课内相同词汇注释的联想,结合上下文对大意的理解,文中相似句式的类比等等。

对文句的翻译必须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直译,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进行意义完善。

做到信、达、雅。

文句翻译中,句式现象值得注意,由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与古代不同,所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翻译句子的六个方法及示例其六个关键词是:保留、对应、更换、补充、调序、删除。

见下面的技法示例。

翻译方法保留保留——古汉语中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的词语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对应对应——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来代替,以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更换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应注意。

还有,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补充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的现象调序调序——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删除删除——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不译简要口诀:名词要留,无义要删,省略须补,倒装要调,更多时候,用换来整。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学案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学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集萃【真题回放】(2010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 ( ) (2)实.勉我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五易其稿”则表现了 )的态度。

(3分)【小试牛刀】(一)任末好学勤记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jí):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加点的字①或.依林木之下( ) ②暗则缚.麻蒿自照()③负.笈从师( ) ④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2、翻译句子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常以净衣易之3、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文中那句话能够印证这句话?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任末在学习上的哪些事件?(二)顾炎武苦读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高考专题复习:新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高考专题复习:新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必备知识(预习案)一、预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二、翻译有方突破点一| 文言文翻译3原则”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直译,即原文的字字句句都要落实到译文中。

译文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特点,最好表达方式也与原文保持一致。

只有难以直译或直译无法传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适当考虑意译。

因此,文言文翻译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即要求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2.直译为主即要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直接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3.意译为辅即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重新调整语序,使句意更通顺、流畅。

突破点二|文言文翻译“6字诀”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变”。

1.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1)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2)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保留不译。

2.换所谓“换”,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

(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把守”。

(3)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可译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就换成了“崤山以东”。

高中语文_文言文句子翻译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文言文句子翻译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想说爱你是件不容易的事————文言文句子翻译讲评•一、导入:•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合知识。

高考分值一般为19分。

做好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

•教学目标:••以试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突破口•掌握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技巧••教学重点:•以课内文言语句为例,介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同时兼顾能力迁移。

•教学难点:•留、换、删、补、调五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

•二、(一)考点解析•高考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值上:22分•题型上:•选择题四题。

考察文言实虚词,断句,筛选信息,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翻译两题。

包括词义的多样性,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三、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四、(一)链接高考—明确考点类型•(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5分)•译文: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

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他。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5分)•译文: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军清楚的知道他们冷暖饥饱,并且明确的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

•(二)请你打分(根据高考命题者的评分依据)•1、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失穷。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文言文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李白的孩子,在母亲的教育下,坚持不懈地用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

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李白与母亲的对话,第二部分是李白坚持不懈地磨针的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领略故事中所蕴含的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故事中所蕴含的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的挖掘和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铁杵成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画出重点词语,做好笔记。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2. 重点词语:铁杵、磨、针、坚持不懈、勤奋刻苦3. 文言文句式:主谓宾结构、被动句、疑问句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重点词语。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翻译句子 教学设计高三备课莫小会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翻译句子 教学设计高三备课莫小会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翻译句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则;2、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3、明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些异同点;4、通过练习,来强化理论知识【二】、教学过程一、翻译的二标准一原则(一)二标准导入:试翻译下列句子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1)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译:我的腰缠了一千文钱,很重,因此落后了⑵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译: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学生翻译完、评点后,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的译文错误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想当然;句子语意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这些都是文言句子翻译的大忌那么,文言句子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呢?★提出翻译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用古人的说法是“信”与“达”“雅”是要求合乎情理有文采,我们暂时不研究(平时译句哪怕是高考译句做到“信”“达”就可以了)“字字落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也不能有多余换句话说,就是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译文中尽量不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字顺”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合符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有时,字字落实不能文从字顺的,怎么办?(二)一原则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借代)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能不能翻成守住篱笆墙,能不能翻成乞求我的这把老骨头?——引出意译意译与直译的关系处理(提出一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讨论什么情况下需要意译总结:句子中用了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要意译既然直译为主,我们来看直译有哪些方法和技巧:二、学习做到字字落实的“五字经”(★通过表格的形式,在对句子进行翻译后,总结出五字经)适用范围示例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留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偏义副词的陪衬词(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昼夜勤作息——删单音节词、活用通假、活用(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换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大往来何操?(2)求人可使报秦者——调补出原文省略的内容(主谓宾介量)(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补三、真题演练(巩固五字经并总结答题步骤,学生写出翻译进行展示)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2全国卷)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⑴其李将军之谓也?留——李将军;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调——……之谓(宾语前置):说的是……/是说……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留——死、天下换——及:到、等到尽:竭尽、极力表示补——知:知之者不知:不知之者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讨论总结【解题步骤】1、审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先在草稿纸上将语法要点一一标出,引起自我注意2、切将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前面介绍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释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4、誊“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四、拓展练习把下面文言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⑤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④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五、总结(以翻译歌诀作结)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板书设计:翻译句子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一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五字经:留删换调补。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2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2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2.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克服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3.重点: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体会友谊、敬业等美好品质。
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语文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随后,我会简要介绍《伯牙鼓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对《伯牙鼓琴》这篇课文进行详细的解读。首先,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进行讲解,如“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用法。
1.针对学生已有的文言文基础,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针对学生在词汇和句式理解上的困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提高理解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
7.课后拓展: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编写故事续集、创作文言文诗篇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8.评价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知音’这个词吗?它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分享他们对“知音”的理解。接着,我会播放一段古琴音乐,让学生们在悠扬的琴声中感受古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文言句子的翻译》详细步骤 教案教学设计(市教研室视导课)共3篇

《文言句子的翻译》详细步骤 教案教学设计(市教研室视导课)共3篇

《文言句子的翻译》详细步骤教案教学设计(市教研室视导课)共3篇《文言句子的翻译》详细步骤教案教学设计(市教研室视导课)1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文言文作为传统语文的一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学习文言文时,文言句子的翻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其语言形式较为古老生僻,很多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套详细的文言句子翻译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一、词语分析首先,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我们需要对其中的每个词语进行分析。

这个步骤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文言句子的词语,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例如:在翻译“云生结构”这个词语时,我们可以了解到" 云生" 意为云气生成,此处指高山间云雾弥漫; "结构"是构造、架构之意。

因此"云生结构"即为大自然在高山上呈现出的一种美妙的现象。

二、词语搭配第二步是对文言句子中词语的搭配进行分析。

在特定的语境下,一些词语可能会出现搭配的情况,这些搭配的意义往往不同于单个词语的含义。

因此,弄清楚搭配的情况对于翻译句子的意思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翻译“直叩竹杠,不用木麻黄”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直叩竹杠"和“不用木麻黄”都是指不讲道理,顽固执拗。

这个词组作为一个整体应该翻译成“stubborn and unreasonable”。

三、句子结构第三步,我们需要对文言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文言句子结构比较复杂,不同于现代汉语常用的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它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结构,例如状语、定语、从句等,而这些结构对于翻译句子意思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例如:在翻译“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时,“虽千万人”是让步状语,表示即便人数再多也不能够阻止我前往;“吾往矣”则是总结,表达了前面所说的决心。

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即使有千万人都不能够阻止我前往"。

四、翻译实践在掌握了以上的基本知识后,我们需要开始进行翻译实践,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提高翻译水平。

《文言文二则(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言文二则(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言文二则(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

2.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知识,理解内容和道理,培养兴趣和能力。

2.教学难点: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回顾文言文二则的内容,引出复习课。

(2)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受。

2.知识梳理
(1)复习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础知识。

(2)梳理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

3.拓展练习
(1)选取一些与文言文二则相关的文言文进行拓展阅读。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总结归纳
(1)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

教学反思:导入部分能唤起学生的记忆,但在复习基础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遗忘。

拓展练习中,一些学生可能理解有困难,需加强指导。

总结归纳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语文新课标》对课外文言文要求和评价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视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本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本课以课内语文知识为范本,通过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文言文翻译方面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例子到规律向前推进,从语文学习延伸到语文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学习语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如果想学好课外文言文,首先要对课内文言文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把课文当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出现的句式都要认真研究,通过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才能从容的完成课外文言文的翻译。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讲,文言文翻译能达到“信、达、雅”要求之中的“信、达”就已经非常好了,有能力的同学再做到流利高雅。

所以我们就需要更多的阅读和积累课外的文言文,已达到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完成简单的文言文阅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句子翻译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载体,并通过练习总结翻译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2、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1、通过给出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文言文的一些规律。

2、学生学习的形式有自己做题和小组合作讨论两种。

七、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
一张练习题,包括课前练习和上课会出现的习题,课后练习。

教师的教学准备:
1、认真研究科文中的各篇文言文,正确解读字词以及句式。

2、预先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制作好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