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PPT课件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4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 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 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 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精选PPT
5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和人称
(1)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
精选PPT
18
7、发展性考题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
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 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 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 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 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 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 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精选PPT
19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 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 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 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 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通感等)。
精选PPT
7
考题形式2: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 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 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精选PPT
8
答题思路:
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要推敲材料和段 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 都要谈为什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例2:概述故事情节?(4分) 答: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
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老人与壶》 (2016聊城中考)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答: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 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 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 清澄素洁。 说明:本题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 得满分。
例: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 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 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答: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 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 分。
——《老人与壶》(2016聊城中考)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 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1: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 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素颜如雪》(2015聊城中考)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 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 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 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 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 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
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
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
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
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规范答题模式
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 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 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 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 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 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 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 几块,逐层体会。
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 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二、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考点聚焦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 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 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 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 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 品味小说语言
第二节 题型分析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作用题 3、修辞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写法作用题 7、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解题指导ppt

中考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解题指导ppt
现代文阅读——
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 解题指导
一 知识掠影
1、散文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 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 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的一种文体。
2、散文特点:
•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 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或记 叙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散文分类
1.按表达方式分 (1)抒情散文:《春》《紫藤萝瀑布》 (2)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3)议论散文:《谈生命》《敬畏自然》
2.按所写内容分 (1)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状物散文:《贝壳》《蝉》 (3)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4)说理散文:《人生》
4、写景状物散文概念:
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
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
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
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
5、写景状物散文——要素:
1、景、物:景物的特点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
3、意:文章的主旨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 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 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二 考点透视
(一)考纲说明: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4、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5、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 疑问。 7、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8、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9、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0、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1、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课件(41张PPT)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课件(41张PPT)

方法二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1.答题技巧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往往会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不同情节展现的人物的个性不同。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 根据情节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品读细节描写的句子,能 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中考现 代 文 阅 读 专 题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主观抒写,不讲 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 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 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 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 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散文
2.散文的特征
①形散而神不散;②时间跨度大;③空间转换广;④事件牵涉多;⑤表达方 式活;⑥取材组材巧。
散文
3.散文的分类
①叙事散文:在此类散文中,作者写人和叙事都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中。
小说
4.小说的三要素
方法技巧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例1(2020陕西,12题)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 点?
例2(2021天津,16题)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 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1.答题技巧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几个要素。找出这些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即可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 容。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第三部分七下第二单元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第三部分七下第二单元课件

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 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 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时,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 我的眼睛就湿了。 ⑨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 忍。翌晨山东大学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 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 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2)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 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从表现 手法的角度赏析) __①__运__用__了__呼__告__、__反__问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表__达__了__“__我__”__对__黄__河__的___ __感__受__。__②__以__第__二__人__称__直__接__抒__写__黄__河__见__证__了__整__个__中__华__民__族__历___ __史__上__的__所__有__的__沧__桑__和__苦__难__,__表__达__了__“__我__”__对__黄__河__的__敬__畏__。___
2. 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抒情。概括“我”触摸 河水后所想之事。(4分)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 (1)__在__山__东__大__学__与__听__众__共__诵__《__民__歌__》___________→ (2)__华__夏__子__孙__对__黄__河__的__感__情__是__胎__里__带__来__的________。 3.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表__达__了__作__者__对___黄__河__的__热__爱__和__对__祖__国__的__眷__恋__之__情__。__________
2. 阅读方法: (1)感知形象特点,理解散文的内容。 (2)抓住行文文眼,把握散文的情感。 (3)勾画修辞语句,品味散文的语言。 (4)梳理文章结构,揣摩散文的写法。 3. 阅读指引: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考点梳理指导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考点梳理指导课件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 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 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 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 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 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 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 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考点2梳理文章脉络
了解文章脉络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散文 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都有其不同的作用。文章标题一般为全 文的线索,有概括文章内容、设置悬念等作用。文章开头或 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 作铺垫。中间段落,多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段落,大 多是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呼应开头 等。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本段或上下文内容作答。 常见问法: (1) XXX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2)文章以“XXX"为题,有什么妙处?
2.抒情散文: 主要借助写景状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 受、激情和意愿。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特点,表达 作者情感,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状物散文:借物与人相似的特点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情感,如《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一 棵小桃树》。
3.哲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 称说理散文。与一般议论文不同的是,它或通过 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 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让读者 获得思想的启迪。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 象性和哲理性,如《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 活着》。
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 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 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 ,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 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 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 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 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 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 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候的我们, 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 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能力与层级:1-2分析综合,C级;3-5鉴赏评 价,D级;6-8探究,F级。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 下几类 :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 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 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 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鲁迅的。
散文阅读复习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散文基本特点 二、明确中考散文阅读考点、题型 三、掌握散文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 一、文学类阅读——2013年《考试说明》: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 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 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 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 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 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 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 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 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 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 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 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 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 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 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 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 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
五、散文的命题涉及点(方向) 1、词语 2、句子 3、文章(信息概括、要点归纳、结构) 4、形象(景象、物象和人物形象) 5、表达技巧 6、探究
六、阅读散文关注点 1、文章脉络(思路) 2、作者情感指向 七、解题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八、答题关注点 1、文本内容 2、行文结构 3、专业术语(所学知识)
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 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 型。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句段常见作用: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或总结 上文,眉目清楚;或引出下文,脉胳有致;或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或前呼后应,结构谨严;或点明(深化、升华) 主旨,激人深思。
三、散文选料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对乡土文化、农业文明的思考。 2、对历史人物的抒写。 3、对传统或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4、对人类生存状态(或人与社会) 的思考和感悟。 5、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6、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四、考试命题类型
1、作用分析题 2、原因概括题 3、体会含意题 4、鉴赏表达特色题 5、探究题
(3)、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 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 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 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 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 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 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 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第二节课时
一、题型分析 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 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 (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 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 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 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 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 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 用”。
(二)、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 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 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 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 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 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 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 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 新明丽,生动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 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 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