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空气与生命》复习课

《空气与生命》复习课
__①__不__燃__烧__也__不___支__持__燃__烧___②__不_ 溶于水
经典回顾(2009年温州中考题)
科学课上做“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
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生成的P2O5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
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
石蜡+氧气 点 燃 二氧化碳+水
食盐溶于水形成盐水。
二、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五、氧气的制取

2KMnO4 = K2MnO4 + MnO2 +O2 ↑
MnO2
2KClO3
2KCl +3O2 ↑

MnO2
2H2O2
2H2O + O2↑
请根据实验室制氧气三种原理,选出对应 的发生装置仪器:
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
分数的测定。你是否认同并简要说明理由:

不认同,因CO点燃后生成的是CO2气体,瓶内气压没有减小,所以无法测出
几种常见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热 水
形式不同,原理相同,结论相同
练习:
有如下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白磷的组成与
红磷相同,但是更容易燃烧)。已知试管的体积为20 mL,注射器的刻度在5mL处,忽略试管与注射器连接 处管内的空气。试讨论 : (1)若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打开弹簧夹, 注射器活塞会停留在什么位置?
4Al + 3O2 点燃 2Mg + O2 点燃
2Al2O3 2MgO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气体,
许多物质都能在氧气中 燃烧 。
碳+氧气 点 燃 二氧化碳 硫+氧气 点 燃 二氧化硫 磷+氧气 点 燃 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 点 燃 四氧化三铁

八年级科学下册_第2章_生命与空气复习7.23

八年级科学下册_第2章_生命与空气复习7.23

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 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试一试
2H2 + O2
4 : 32
===

点燃
2H2O
36
读作: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质: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
反应条件是点燃。
量: 表示每
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
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 和 肺 组成,其中 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食物和空气的
共同通道是 咽 。肺的功能是:进行 气体交换 的场所。 2、外界 肺泡
3、吸气时,胸廓 扩大 ,腔内气压 减小,气流______ 进入 肺部;呼气时,胸廓 缩小 ,腔内气压 增大 , 气流 离开 肺部。 4、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 舒张 和收缩 而引起的;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 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 。
一、催化剂 我们把这样一类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 改变的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要点:一变二不变
注意:1、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可以改变
3、催化剂在反应中可以参与反应而发生变化, 但反应结束时又能转化回原来的物质。 4、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最终产量 5、催化剂必须与某个具体的反应结合起来,否则无意义 6、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的能否进行 7、同一反应可采用多种催化剂
四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 剧烈的氧化反应。 2、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燃烧 3、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觉察的氧化反应 4、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燃烧 氧化反应 (放 热) 有限空间内进行 爆炸 自燃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空气与生命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空气与生命教案浙教版

第2章空气与生命知识重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构成的混淆物。

2、空气的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罕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18% 其余气体和杂质0.18%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亲密。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抢救病人、爬山、潜水等支持焚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罕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固,通电时能发出各样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用途制成各样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往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焚烧、化学性质较开朗、拥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焚烧:(2)S+O2===SO2 在氧气中焚烧时发出光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批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焚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焚烧:(3)3Fe+2O2====Fe色3O4焚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批的热,生成一种黑固体(注意:铁丝焚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备炸裂瓶底)3、氧化反响: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响。

焚烧:发光发热的强烈的氧化反响,可惹起爆炸迟缓氧化:速率迟缓的氧化反响,可惹起自燃4、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淆的方法来制取,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2O2====2H2O+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③排水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采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分别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余物质化学反响的速度二不变:化学反响前后不变自己质量自己化学性质(6、灭火和火灾自救(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焚烧条件跟氧气充足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跟氧气隔断3)火灾自救及举措(看课本)三、化学反响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1)化合反响:A+B C(2)分解反响:A 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复习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复习

第二章复习地球的“外衣”----大气复习目标: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及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2.掌握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3.物质比热的概念,季风的形成及对降水的影响。

4.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要点:27、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8、对流层的特点:1)在大气的最底层,在赤道和两极的厚度不同,赤道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为8—9千米。

2)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9、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30、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之一。

31、测量工具:温度计,单位:摄氏度(℃)。

32、为什么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33、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4、马得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很大。

35、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原因: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6、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76厘米汞柱=760毫米汞柱=10.3米高水柱37、气体的压强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液体也与之相同。

38、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2)在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3)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

39、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高气压控制多晴燥天气;低气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40、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41、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和离心式水泵。

材料:吸尘器工作原理(起尘、吸尘和滤尘)吸尘器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空气与生命教案(全)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空气与生命教案(全)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空气与生命教案(全)浙教版每课必记草坪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植物根植生于土中,吸收维持生命,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是水分和氮素等无机养分。

可以说,植物有1/2生存空间在土壤之中。

植物的生存、生长发育离不开土壤。

光、温(热)、水、空气诸因素均与土壤有关。

或直接,或间接。

目前科学技术水平,除改良植物的种性外,主要就是改良土壤环境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栽培养护几乎都是围绕调控与改良土壤环境,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草坪栽培养护中也是如此。

所以,应保持“好草坪�好土壤”的良性循环。

土壤的特征在于疏松,而特性在于具有肥力。

决定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土壤结构、土壤水分与空气、土壤溶液、土壤硬度、土壤微生物等。

它们与草坪草、草坪的生长发育均有密切关系。

一、土壤质地:指大小不同的矿质颗粒在土壤组成中的比例,以砂粒为主要组分的土壤称砂土;以黏粒为主要组分的土壤称黏土;而壤土则以粉粒为主,兼有砂粒与黏粒。

通常情况下,壤土最好。

在草坪,尤其是高级草坪的栽培养护中,往往要将土壤质地调制成壤土,并根据所选草种的要求,或略偏砂,或略偏黏。

二、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残体,其次是其他生物。

有机质入土后,一是完全被氧化分解的矿质化过程,复杂的有机质降解成无机质(氮素等各种矿质养分、二氧化碳与水);另一是腐殖质化过程,即经过多种微生物的不完全分解和再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复杂的、相对稳定的有机质一一腐殖质。

腐殖质是土壤结构的黏胶剂,又有明显的持水、吸水能力,且能再分解,提供氮素等矿质养分、二氧化碳等。

所以,腐殖质来自有机质,是植物养分稳定的供应源,是改良土壤理、化特性的特效剂,是土壤生物与微生物的食料。

因此,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的含量被认为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及草坪栽培养护中特有的“种植‘先锋草’”技术等都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空气与生命》教案

《空气与生命》教案

《空气与生命》教案《空气与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体验性探究活动,了解空气与人和生物间的关系。

2、知道空气与生命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运用对比实验了解植物与空气的关系。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空气与生命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互相配合完成实验任务。

2、通过查阅资料和网上交流的方法,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空气与人和生物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能提出关于空气与动物生存之间关系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屏幕出示两张图片,内容是登海拔较高的山和潜水的人带着氧气瓶,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在登山或者潜水的时候要带着那么沉重的氧气瓶?新课讲解:一、人与空气1、正常情况下,我们测试一下自己10秒钟呼吸的次数。

2、以你喜爱的方式在课桌周围活动1分钟(要求强度要大,可以做高抬腿运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可以互相推拉。

3、再测一下10秒钟内你的呼吸次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憋气10秒钟,你有什么感受?这说明了什么?(提示:在憋气的过程中如果觉得难受就不要勉强)讨论:我们的教室或者家里,为什么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风?如果不通风,会怎么样?(学生讨论后,回答房间通风的好处)(人呼吸时,吸入空气[主要是氧气作用],呼出二氧化碳气体,若人多不通风,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空气的质量下降,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

所以,室内必须经常换气。

)思考:其它动物的生活是否也需要空气?二、豆芽的生长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么,植物的生长是否也需要空气呢?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豆芽的生长也需要空气。

小组讨论,然后分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实验的操作步骤:1、在两个小盆(或小塑料杯)中垫上几层吸水纸(面巾纸)。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全章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全章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 1 节空气(第四册第十四个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罕有气体)的利用。

b5E2RGbCAP2、技术目标:培育学生实验察看现象,剖析实验现象背后原由的方法。

3、感情目标:培育学生坚持科学真谛,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空气的成分及测定氧气的实验。

难点:测定氧气的实验。

三、教课准备演示空成份和测定氧气体积的实验有关仪器。

四、教课方法:演示法、议论法。

五、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空气在四周,我们能够经过风吹、打气等感觉到。

那么它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二)新课教课以后又进1、空气里有什么?实验 1: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准备-用排水法采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正放在桌面上。

(注:演示时多说明操作要领)再准备两个集气瓶,内盛干净的空气。

(思虑:若想到树林里采集一瓶空气,该如何操作?)⑴比较线香在两瓶内焚烧的时间。

⑵分别经过入澄清石灰水,察看现象。

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 2:空气中氧气比率的测定。

按如图的装置操作,点燃红磷,焚烧完成,翻开夹子,察看水进入的体积数。

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左右。

拉瓦锡经过实验测得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构成的。

一步发现了其余的气体,包含罕有气体水蒸气等。

p1EanqFDPw 2、空气的利用( 1)氧气的用途:由学生联合生活本质说出,老师作增补。

助燃:利用氢氧焰或乙炔+氧焰达成切割或焊接金属。

供应呼吸:航空与航天、急救病人、潜水。

(2)氮气的用途:作保护气、食品保鲜、冷藏与冷冻。

(3)二氧化碳用途:作致冷剂,用于保留食品、人工降雨;还可用于化工和汽水、灭火。

(4)罕有气体的用途:不开朗,用作保护气,也可制成各样用途的光源等。

(三)板书设计第 1 节空气(一)空气的成份(二)空气的用途六、课后反省第2 节氧气和氧化第1 课时(第四册第十五个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经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宽泛用途。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4-6节复习课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章强调了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在知识内容处理上,力求以探究形式呈现出来。

复习过程中,特别注意突出实验环节,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拓展深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并为探索新知识做好铺垫。

2、复习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2)了解动植物的呼吸。

(3)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及其重要意义(4)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5)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6)知道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认识自然界的物质间的转化。

(7) 知道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8)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利弊,树立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1)建立模型概念,借助模型认识自然界的事物,从而建构知识系统。

(2)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4、教学难点:建立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与转化的模型5、教学准备:课件二、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课件材料1:大气中氧浓度呈下降趋势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在过去20年中,空气中的氧浓度正在呈略微下降的趋势。

研究人员发现,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是因矿物燃料燃烧后所释放的。

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仅要耗费掉一定数量的氧气,而且还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在过去的20年里,砍伐森林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好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一定量的氧气,抵消了部分耗损氧气,这便是为什么空气中氧气的耗损量比人们预料的要少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由生活问题过渡为科学问题,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复习知识,建构知识系统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讨论:在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1)各种燃料的燃烧(2)生物的呼吸(3)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1)人体的呼吸:问题: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课件:呼吸运动模型,学生表述人体的呼吸过程。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生物部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生物部分复习提纲
产生氧气的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保护臭氧层
1. 臭氧的化学式:O3
2.来源:O2====2O O+O2=O3
3.臭氧主要集中在距地面20-30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里,称为臭氧层。
4.物理性质:蓝色,带有腥臭气味的气体,不溶于水
5.化学性质:臭氧有很强的氧化性,不定
6.作用:阻挡和削弱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2.实质:1)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
2)能量转化:把太阳能(光能)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3.意义:1)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物质来源
2)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所需的能量来源
3)是一切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重要来源
阳光(光能)

二氧化碳
4.活动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将原有的淀粉消耗光】第二天,用两张大小相等的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回形针固定,【设置对照试验,证明绿叶光合作用需要光】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
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过程,但也会呼吸
6.呼吸运动是生物体与空气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及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能量释放出来。
文字表达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5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1. 概念: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同时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
4.呼吸运动:吸气与呼气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课》课件一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课》课件一
- 不同的稀有气体有不同的用途
氦气:气球
氦气和氩气:电灯泡-防
止钨丝氧化
霓红灯
氖气-红光;氦气-粉红 色光;氩气-紫蓝色光
氧气的用途 氧气 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制取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
无 色____ 无 味的气体;不易 氧气是一种_____ ____溶于水, 略大 ;液态氧呈 淡蓝色 ;固态氧 密度比空气____ 呈 蓝色 。
点燃
SO2
P+ O2
点燃
P2O5
点燃 点燃 SO2 2Mg+O2====2MgO S + O2 点燃 点燃 3Fe+2O2=====Fe3O4 C + O2 CO2 点燃 2P O 4P + 5O2 2 5
以上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思考:CO2、P2O5、SO2、Fe3O4等物质的组成有何规律?
左反应、右生成;化学式、须正确; 系数平、原子等;等号连、条件清; 生成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标明。
你知道下式代表什么意义吗?
4P + 5O2 124 160
点燃
2P2O5 284
1、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 2、表示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 3、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 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 4、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71
降温
物理变化
一定压力下 膜分离技术 空气
氧气的制取
实验室用的少量氧气的制取和收集
方法一:分解 双氧水法
方法二:加热高锰 酸钾(氯酸钾)法
方法1:分解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法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复习教案 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复习教案 济南版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概述呼吸系统的的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形成内在联系。

2、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本部分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二、复习重点:1、理解呼吸四环节。

2、肺部三种血管的判定,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3、掌握体内气体交换原理和方法。

三、复习考点: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2.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复习难点:图文的有效结合;易混淆点的区分和巩固。

五、复习方法指导:比较法、识图法。

六、教与学互动设计:复习知识逻辑思路(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呼吸道:鼻-----鼻腔前部有鼻毛;内表面有鼻黏膜,其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清洁、湿润空气和对空气升温。

咽-----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用的器官。

喉-----内有声带,能发声。

气管、支气管------以“C”型软骨作支架,内表面有纤毛和腺细胞,能清洁空气。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最细的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

(二)呼吸的过程1.气体扩散原理:一种气体总是从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2.胸廓体积的变化:(1)横向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2)纵向扩张和收缩----是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呼吸运动:(1)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气体吸入。

(2)呼气:肋间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气体被排出。

4.呼吸的全过程:(1)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二氧化碳通过血浆和红细胞运输,氧气由红细胞运输。

(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组织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部分内容复习教案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部分内容复习教案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生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复习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了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双了解了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之后,将这几节的内容作一个回顾总结和知识的连贯深化。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针对学生学习中较多出现疑问的内容展开复习。

2、教学目标:(1)、复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2)、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3)、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了解并能描述自然界中氧、碳的循环3、教学重点: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本质,二氧化碳性质,自然界中氧、碳的循环教学难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3、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二、过程设计引入:根据关键词,回忆各节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系统、呼吸过程、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条件、实质、意义,二氧化碳制取、性质,用途氧和碳的循环:氧和碳的循环、臭氧层、温室效应学生思考三分钟,并学生根据关键词回忆他个人所能够想到的与这些词有关联的一些知识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复习这部分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自己回忆能够容易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同时也让学生知识哪些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1、重新出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图,对照,再次由学生指出各器官的名称,并简略说明一下它们的功能结构特点。

提问:说出鼻涕和啖形成过程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尝试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公巩固了对结构功能上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并回答,并对学生所答进行引导,使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问:肺泡有哪些特点是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学生思考回答:数量巨大、外面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并及时对学生回答作相应评价。

2、提问:呼吸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出示呼吸过程动画,指出膈肌、肋间内肌、肋间内肌的大概位置,请学生指出在呼气和吸气时相关结构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回忆整个呼吸的过程式,归纳出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主要是由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空气复习课教案.doc

空气复习课教案.doc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2)(1 课时)【复习的目的要求】1、回忆、巩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初步应用;了解基本概念“物理性质”。

3、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学会对氧气性质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的方法。

进一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4、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及其本质特征,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二、重点、难点1、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3、催化剂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难点突破:在充分交代实验所采用的药品、装置及理由、原理的基础上做好对比实验(每一个实验测量一个变量)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

抓住关键词理解训练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如"燃烧""能燃烧",前者是动词,描述一种变化过程--化学变化,后者是动词前加了助动词"能"或"可以"或"会"则描述一种属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交叉关系的集合图对应举例理解二者的关系。

设置与催化剂的概念相关的问题台阶若干个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领悟概念的内涵,消除问题正确理解什么是催化剂。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感悟: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细节决定成败。

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事物的能力、(如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同一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教案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教案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教案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的利用。

重难点分析重点:空气的成分难点:用实验证明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关系【引入】地球上空气和水等物质一起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行星。

空气是怎样的物质?空气与生命,以及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来保护空气免受污染?【问题】先来谈谈你对空气的了解。

一、空气里有什么空气里有水蒸气--降雨和降雪现象证实了这点。

空气里还有什么?【实验】书本实验,结论【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从碳酸银、硝石、二氧化锰跟砷酸等物质里制出了氧气。

但他的实验结果没有及时发表。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Priestley),用分解氧化汞的方法制出了氧气,并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

以后,经过拉瓦锡(Lavoisier)的研究,确定这种气体是空气的一种成分。

在世界化学史上,一般认为氧气是舍勒和普利斯特列分别发现的。

氧气的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许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了解,而且,拉瓦锡在这基础上,利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了呼吸和燃烧的现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彻底否定了风行一时的曾经在化学理论上占支配地位的“燃素学说”,使化学前进了一大步。

氧气,过去常叫“养气”。

这名字是我国清末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取的,意即“养气之质”,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

后来为了统一起见,气体元素边旁一律写成“气”,才出现从“养”字演变而来的“氧”字。

空气里有氧气、氮气。

还有氦、氖、氩、氙等稀有气体。

还含有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杂质。

空气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21%,其它气体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二、空气的利用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气的用途:A.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课(1-3)节
德清二中蒋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成分和利用;知道氧气的性质,了解工业和实验室制氧气的
方法;知道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措施;了解质量守恒定律,会从宏观和
微观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会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
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种现象。

学会基本的实
验操作,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归纳法
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提高学生安全
用火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德清有哪些风景名胜吗,其中最著名的避暑胜地在哪里,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让我们跟随着小锋同学一家,在我们的课堂上来一次莫干山之旅。

(二)探究发现,讲授新知
情景一:
清明时节,小锋一家决定驾车到莫干山去游玩。

一路上风光无限好,小锋特别兴奋,很快他们到达了莫干山景区,那里山峰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小锋一下车感觉那里的空气特别清新,一下子舒服了许多。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竹海,于
是小锋突发奇想,想探究一下竹子里面空气的成分。

你能帮他设计一些实验来完成探究
吗,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设计)
小锋设计的实验:
小锋为了研究竹子里面的气体成分,先将竹子锯成几节,然后做了下列实验:
(1)他先将一节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把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放在水中,让瓶口对准小孔,一串串气泡进入瓶内,他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这种集气方法叫_______________
(2)将足量红磷点燃后伸进甲瓶中发现产生大量的白烟,再将甲瓶倒放入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1/10。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往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马上变浑浊。

这两个实验能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
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组成与竹子中空气进行比较。

)
情景二:
探究完竹子的成分后他们继续往山上走,此时小锋感觉体力有点不支,头晕乎乎的,
于是妈妈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氧立得让他吸氧,小锋就疑惑了。

疑惑一:我怎么才能知道氧立得里产生的是氧气呢,
疑惑二:氧气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
疑惑三:氧立得里的氧气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制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并选择正确的制取装置)
提问:请你帮小锋猜测一下氧立得产生氧气的有可能是利用了哪一个反应,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氧立得的说明书:用法用量:将制氧剂A剂(固体过氧化氢)和B剂(二氧化锰)依次放入加好水量的制氧器中反应,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问题:小锋从说明书中知道原来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产生了氧气。

你认同小锋的观点吗,
———(学生回答)
回顾催化剂的特点
实验设计:为了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你帮小锋设计实验来加以证明。

———(学生设计实验并汇报)
小锋吸完氧气后发现氧立得里的制氧剂变少了,于是他就跟妈妈说说:“我发现化学反应
”妈妈听了以后笑着说:“傻孩子@#,%……%%……,……” 前后总质量会减少。

问题:你知道小锋的妈妈说了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
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解释。

计算:小锋吸完氧气后氧立得的质量减小了64克,请你帮小锋计算一下:
1、小锋总共吸了多少氧气,
2、产生这么多的氧气需要多少过氧化氢,
情景三:
休息完后小锋一家又开始向前行进,来到了观瀑亭,此时他们都感觉到饥肠辘辘,于是以家人决定在这里烧烤。

小锋拿出了铁制的烧烤架发现发现上面的烧烤网已经发黑。


面的底架也变得锈迹斑斑。

你能帮小锋解释一下吗,
———学生解释原因教师总结:
烧烤网发黑原理:烧烤网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底架生锈原理:底架暴露在空气中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了三氧化二铁。

化学方程式:4Fe+3O2====2Fe2O3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就开始烧烤,小锋发现用火柴很难将木炭点燃,于是爸爸告诉他现在下面放些纸点燃纸后在上面放些炭,等木炭点燃后再用扇子扇一扇这样会更旺。


锋在爸爸的指导下终于将木炭点燃了。

思考:1、为什么纸张很容易用火柴点燃而木炭却很难点燃呢,
2、点燃的木炭为什么用扇子扇一扇会更旺,
正当他们吃得非常尽兴的时候,“噼里啪啦”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同时他们又闻到了空气中有一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原来是扫墓的人在放鞭炮。

于是小锋的脑海中又产
生了新的问题。

思考:问题1、鞭炮为什么会爆炸,
问题2、鞭炮爆炸为什么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就在不远处小锋发现了一块“禁止野外用火”的警示牌,不免为自己家的行为感到惭愧同时又有些担心,在林区烧烤和燃放鞭炮这不是很容易引起火灾吗,如果着火了我们该
怎么办,
———(学生回答)
夜色开始降临。

小锋一家结束一天的行程准备回家,在车上小锋从包里拿出了一包鼓鼓的薯片,边吃边欣赏窗外的夜景,他发现街上的霓虹灯已经开始亮起来了红红绿绿漂亮
极了。

此时收音机里传来了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我们德清要实施人工降雨。

思考:1、膨化食品的包装为什么总是鼓鼓的,
2、为什么霓虹灯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3、人工降雨是怎么实现的,
(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锋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请你帮小锋总结一下。

———(学生自己总结畅谈本堂课的收获)
(四)反馈训练,不断提高
具体练习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