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含答案)
5.2土壤考点基础练考点一观察土壤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野外对土壤观察所需进行的方面有()①土壤颜色②土壤水分③土壤质地④土壤剖面构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从土壤质地看,土壤可分为()A.砂土、黑土、壤土B.砂土、壤土、黏土C.壤土、黏土、黑土D.壤土、黏土、红土【答案】1.C2.B【解析】1.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观察的是土壤颜色。
土壤的水分不属于土壤的观察内容。
①③④正确,C正确。
C正确。
2.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
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
壤土质地中,三类不同粒径土壤比例差别较小,砂土、粉土、黏土均以一种粒径为主。
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回答问题。
C.黏土D.粉土4.丁土壤属于()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5.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答案】3.B4.C5.D【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砂土是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砂粒(粒径1-0.05毫米)含量大于50%为砂土,A错误;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甲土壤中砂粒、粉粒、黏粒各自比重相差不大,含量适中,因此应为壤土,B正确;黏土是含砂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而具有较好可塑性,甲土壤中砂粒比重占40%,黏粒较少,不是黏土,C错误;粉土砂粒比重小于20%,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D错误。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中土壤剖面的选择研究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中土壤剖面的选择研究李筱琳;陈智文;张立峰;蒋云峰【摘要】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验证过程,属于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中土壤剖面的选择,并且根据四平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研究了代表性土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和灰棕壤的土壤剖面构型,以及生物、气候、母质等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The soil geography field work is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certification ,and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of geography science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il profiles’ option of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probes into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presentative soil profiles (black earth,albic,chernozem and gray brown) and explains the roles of biology,climate and parent material in soil 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main soil types in Siping areas.【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19-122)【关键词】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土壤剖面【作者】李筱琳;陈智文;张立峰;蒋云峰【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4.75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的科学,而自然地理学是把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1].由于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所以想要学深、学透自然地理知识是非常困难的.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2].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3].土壤地理野外实习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其意义不言而喻.土壤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由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野外实习三部分内容组成.学生获取的知识大多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而从实践当中获得的东西很少.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途径一个是通过实验课学习的具体实验操作技能,另一个就是要进行土壤地理学的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土壤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以及学习成土因素(主要是母质、气候、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能力,其内容包括土壤调查路线的选择与踏查的原则,土壤样本的选点与采集方法,土壤图的调查与绘制,土壤剖面的划分与观察,土壤容重、质地、水分、结构、孔隙度、pH等土壤理化性质的野外鉴定,土壤遥感图的判读与核对,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与说明、资料和图件的收集与分析工作等等[4].首先,考虑到学校(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和学生(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土壤地理学的野外实习地点选择吉林师范大学所在地四平市,即四平地区及其附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类型.其次,考虑到四平市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而我们选择的几个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基本上都属于这个气候带,这样有助于使学生们深刻理解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地形变化,设定的具体实习路线是:上三台(三家子水库)—下三台—转山湖—二龙湖—巨丰砖场—八面城满家桥—傅家林场,经过的地形是山前丘陵—山前台地—平原—沙地.东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棕壤等,而四平地区的土壤类型则基本涵盖了上述几种,所以我们选择四平地区及其附近几个典型的土壤剖面作为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有二: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剖面构型及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包括土壤剖面由哪几个土壤发生层构成,每个土层的特点,这些土壤发生层是在哪些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有哪些.2)结合课本知识,在观察土壤剖面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成土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4.1 土壤剖面的组成及特点4.1.1 灰棕壤土壤剖面实习地点为三家子水库大坝右侧山前丘陵(海拔260 m),实习内容为灰棕壤土壤剖面.该地区母岩是以正长石和石英为主的花岗岩,母质是花岗岩风化物,呈颗粒状,由于母质中含有的石英颗粒的抗风化能力较强,因此该地区的灰棕壤的透气透水性能较好,而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地表的原生植被是针阔混交林,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油松,林下灌木比较少;气候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577.2 mm,≥10℃的积温为3 200℃,日照时数大约2 600 h,无霜期152 d;地形就是平亢地.该地区土壤剖面土体构型主要就是A-B-C构型.地表枯枝落叶层很薄,和哈福的天然次生林有明显的差异.A层是腐殖质层,25 cm左右,颜色是灰黑色,有少量根系,土壤结构是团粒状结构;B层是淀积层,25-30 cm左右,颜色呈灰棕色;C层是母质层,30 cm以下,颜色是黄褐色,含有大量的石英颗粒,无根系.4.1.2 白浆土土壤剖面实习地点是转山湖水库大坝下300 m,实习内容为白浆土土壤剖面(这也是四平市目前唯一存留的一个白浆土剖面).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向湿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表植被主要是“五花草塘”,现大部分已开垦为农田;地形是一级阶地,阶地两侧的山上为紫红色的泥岩和白色的细粒砂岩;母质:主要为河湖相的沉积物.白浆土的形成:土壤在河流冲积过程中,细粒物质沉积淤积成一个粘土层(淀积层).由于当地降水较丰富,所以当土壤中的重力水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遇到质地较粘重的粘土层,阻挡土壤水分的下渗,从而在粘土层的上部逐渐聚积,形成一个还原环境.在这种还原环境中,土壤中的高价态铁、锰物质被还原成低价态的可溶于水的铁、锰离子.当土壤水分过多时,一部分低价态的铁锰离子以侧渗方式流出土体.由于高价态的铁、锰物质被还原,这样就导致粘土层(淀积层)上方土壤颜色逐渐脱色变浅,从而出形成一个灰白色的淋溶层即白浆层(E).白浆土的土体构型是A-E-B-C型.A层腐殖质层0-40 cm,颜色是灰黑色;E层白浆层40-76 cm,颜色是灰白色;B层淀积层76-100 cm;C层母质层100 cm以下.4.1.3 黑土土壤剖面实习地点是巨丰砖场,实习内容是黑土土壤剖面.地形由山前丘陵过渡到山前台地;母质是黄土状亚粘土,呈蒜瓣状,它是水成土的主要标志;地表原生植被是森林草原植被,现已开垦为农田.该地黑土剖面是A-B-C构型.A层腐殖质层0-50 cm,颜色呈灰黑色,有大量根系,土壤结构是团粒状结构,土壤质地属于壤土偏粘.由于黑土分布区地上植被主要是森林草原植被,所以土壤中有机质的归还属于地上和地下部分双重归还,因此腐殖质层相对来说比较深厚;B层淀积层50-70 cm,土壤颜色呈灰黄色,有较少的根系,并且含有一定的铁锰结核,土壤结构属于比较紧实的块状结构;C层母质层在70 cm以下,土壤颜色是淡黄色,主要就是黄土状的亚粘土.4.1.4 黑钙土土壤剖面实习地点是八面城满家桥下200 m,实习内容为黑钙土土壤剖面.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表原生植被属于典型的草原植被(羊草草原),现已开垦为农田;地形:主要就是平原,由山前丘陵过渡到山前台地,再过渡到平原;母质:黄土状沉积物(灰黄色亚砂土).黑钙土的主要成土过程是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积过程.腐殖质累积过程:由于黑钙土分布区气候夏季温暖多雨,所以草本植物夏季生长繁茂,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死亡的有机质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年复一年腐殖质积累于土壤中,使土壤表层的颜色越来越黑,形成明显的暗色表层[5].钙积过程:由于该地区降水不是很充足,有限的降水只能将土壤中易溶的钠盐、钾盐等淋失,而相对比较活跃的钙盐、镁盐等只能部分淋失,部分残留于土体中,从而形成一个碳酸钙和碳酸镁相对比较富集的钙积层.在实习中,通过向土壤剖面滴加盐酸,可以看出土壤剖面碳酸盐的变化.在土壤剖面的表层,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盐;在土体的中下部,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的聚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钙积层的范围.黑钙土的土体构型是A-B-C构型.A层腐殖质层0-45 cm,土壤颜色是灰黑色,根系较多,土壤结构是团块状结构;B层钙积层45-95 cm,土壤颜色是灰黄色,根系较少,土壤结构属于比较紧实的块状结构;C层母质层95 cm以下,黄土状亚砂土.4.2 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植物在成土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有机质,从而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潜能并引入成土过程之中[6].以土壤野外实习为例,森林土壤(灰棕壤)和草原土壤(黑钙土),由于地表植被不同(森林土壤以木本植物为主,草原土壤以草本植物为主),所以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森林土壤(灰棕壤)有机质的归还主要是以地表凋落物归还为主,因此腐殖质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急剧减少,这种腐殖质分布状况属于表聚分布型;而草原土壤(黑钙土)则是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共同归还,尤其以地下死亡根系归还为主,这些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壤中30 cm或50 cm的位置,因此形成的腐殖质从地表向下逐渐减少,这种腐殖质分布状况属于舌状分布型.由此可见,不同的植被对于土壤中腐殖质的累积作用是不同的.4.3 母质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6].上三台(三家子水库)发育的灰棕壤受母质影响较大.由于该地区母质中含有大量的石英颗粒,导致在此母质上形成的土壤的通透性较好.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年一次的野外实习,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到的土壤地理学相关内容在野外实践中得到扩展和巩固,在所学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野外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了理论和实践的辨证关系,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野外实习也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事业的思想,也提高了大家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相关文献】[1]黄秉维,郑度.探索陆地表层格局、过程及其关系的自然地理学[M]//陆大道.地理学发展与创新.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程东来.野外实习的意义、作用和建议[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109-111.[3]杨士弘.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华珞,王学东.关于“土壤地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3):44-47.[5]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李天杰.土壤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完整版)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农业生产性状,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成环境,分析其与土壤形成及利用改良方面的关系。
二、壤形成夜因素的研究观察(一)气候资料的调查: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二)母质: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
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三)地形: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
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四)侵蚀情况: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五)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六)植被情况: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七)农业生产状况调查: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茬口安排、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
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还要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一)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1.5米的土坑(如地下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坑壁挖成每阶为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
(如图)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土壤取样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土壤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分布规律以及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我们开展了土壤取样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土壤取样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分类;2. 掌握土壤取样方法,包括剖面取样和表层取样;3. 学习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4. 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5日至6月17日,实习地点为我国某省某县。
四、实习内容1. 课堂讲解:实习前,由指导老师对土壤学基础知识、土壤取样方法等进行讲解,使同学们对实习内容有初步了解。
2. 野外实习:(1)剖面取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剖面取样。
具体步骤如下:① 观察地形地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② 用罗盘测量剖面方向;③ 用剖面刀开挖剖面,记录土层厚度、颜色、结构等特征;④ 采集土样,装入样品袋,并做好标记。
(2)表层取样: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对农田、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表层取样。
具体步骤如下:① 观察土壤表层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② 用采样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装入样品袋,并做好标记。
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指标。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
五、实习成果1. 同学们掌握了土壤取样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2.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3. 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良好的科研态度。
六、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对土壤取样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2.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 指导老师耐心指导,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提高了实习效果。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习要求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调查方法,我们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进行了为期X天的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壤肥料调查的基本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剖面结构等特征。
3. 学习土壤肥料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土壤类型识别与分类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土壤类型识别与分类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野外土壤样品的观察和比较,我们识别了多种土壤类型,如水稻土、旱地土壤、山地土壤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如美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等。
2. 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然后按照挖掘技术要求进行挖掘。
挖掘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土壤剖面结构、颜色、质地等特征,并进行了详细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了土壤剖面层次、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基本特征。
3. 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为了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我们进行了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
首先,我们采集了土壤样品,然后进行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的测定。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土壤肥料样品采集与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肥料样品采集与处理技术。
我们采集了不同土壤类型的肥料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处理,如风干、研磨等。
通过处理,我们为后续的肥料分析提供了合格的样品。
5.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
我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如剖面挖掘、样品采集、数据处理等。
通过交流与合作,我们提高了团队凝聚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调查方法。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1.人员组成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2.1地点:三清山2.2时间:年月日——月日。
2.3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
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
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0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0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0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0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土壤实习报告【优秀7篇】
土壤实习报告【优秀7篇】篇一: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
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
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
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土壤表层样点 土壤剖面调查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土壤表层样点土壤剖面调查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土壤表层样点和土壤剖面调查是土壤调查的常见方法,可以了解土壤质量、结构和肥力情况。
下面是进行土壤表层样点和土壤剖面调查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土壤表层样点调查步骤:1. 选择调查区域:根据需要选择调查区域,如农田、林地或草地等。
2. 网格布点:根据调查需求,在调查区域内进行网格布点,以确保样点均匀分布。
3. 划定样方:在每个样点处,划定一个正方形样方,通常边长为1m或2m。
4. 取样:在每个样方内,使用土壤钻头或铁锹等工具,垂直向下取样,注意避开明显的异物和土壤质地不同的部分,取得土壤样品。
5. 标记样品:对取得的土壤样品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实验室分析和处理。
6. 记录相关信息:在野外记录表中记录样点编号、地理位置、土壤深度等信息。
土壤剖面调查步骤:1. 选择调查区域:根据需要选择调查区域,通常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2. 根据调查目的,决定埋设深度。
例如,想要了解土壤的垂直分布情况,可以决定埋设到不同深度。
3. 使用铁锹等工具,挖取土壤剖面,通常可以选择多个不同位置进行剖面调查。
4. 将挖取的土壤剖面进行分层观察。
可以根据颜色、质地、根系分布等进行分层。
5. 记录相关信息:在野外记录表中记录调查地点、土壤深度、分层特征等信息。
注意事项:1. 在进行野外调查时,应注意安全。
避免野外遇到危险情况,如陡坡和悬崖等。
2. 保护环境:在进行样品采集和挖取土壤剖面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要破坏植被和土壤结构。
3. 没有特别需要,尽量避开明显异常的地方或受到人为干扰的地方。
4. 样品的取样要均匀,避免集中在特定区域或避开特定区域。
5. 记录清晰:在野外进行调查时,要确保记录清晰,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处理。
总的来说,进行土壤表层样点和土壤剖面调查需要认真和仔细,采集的土壤样品要准确代表实际情况,记录的信息要详细和清晰,以保证后续研究和分析的可靠性。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篇一:三年级观察土壤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实验名称观察土壤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篇二:土壤实验报告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学号:XX5890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再之,就是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计划:(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一)概述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
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功能地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功能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功能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土壤功能地理的基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提高学生对土壤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地点:XX地区2.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2021年X月X日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4. 实验器材:土壤取样器、GPS定位仪、记录本、相机、土样袋、烘箱、天平、pH计、电导率仪等。
三、实验步骤1. 野外调查(1)选择实验地点: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进行野外调查。
(2)确定调查点:利用GPS定位仪确定调查点的经纬度坐标,记录相关信息。
(3)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取样器采集不同土层(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样品,并记录样品的采集深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4)观察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结构,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等特征。
(5)植被调查:调查植被类型、生长状况、覆盖率等。
2. 室内分析(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指标。
(3)土壤水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等指标。
(4)土壤养分有效性分析: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地区土壤pH值范围为5.5-7.5,有机质含量在1.0-2.0%之间,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1-0.3%、0.1-0.3%、1.0-2.0%。
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壤结构较好,水分含量适中。
2. 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酶活性较高,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为0.5-1.5U/g、0.5-1.5U/g、0.5-1.5U/g。
土壤剖面野外观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土壤是地球表面覆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地表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土壤剖面作为土壤研究的基础,是了解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途径。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土壤剖面的结构和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土壤学的基本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1)学习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土壤样本的采集、描述和记录。
(2)识别不同土壤层次的标志,了解土壤层次分化和土壤形成过程。
(3)分析土壤剖面中各种土壤指标的变化规律,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含水量等。
(4)探讨土壤剖面特征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了解土壤环境变化的内在机制。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来到了实习地点,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了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然后,我们开始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样本。
我们发现土壤剖面可以从上到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颜色较深,含有较多的有机质,质地较松软,结构复杂,包含有植物残体和根系。
心土层位于表土层下方,颜色较浅,质地较硬,结构较简单,主要由较细的颗粒组成。
底土层是最底层,颜色最深,质地最硬,主要由矿物质和粘土组成。
我们还发现土壤质地在整个剖面中呈现出由细到粗的变化规律,即从表土层到心土层再到底土层,颗粒逐渐变大。
这可能与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有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在表土层,含水量较高,土壤较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而在心土层和底土层,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较干燥。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独立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描述和记录。
同时,我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的标志和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识别不同土壤层次和分析土壤指标的变化规律。
我还发现土壤剖面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总结在这个学期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分别到花溪青岩古镇周围,花溪天鹅寨和南江大峡谷等地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
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
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苏老师的认真耐心教导。
篇二:土壤学实习报告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指导教师:李拴怀土壤学实习报告土管 2013年5月21日刘庆花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 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2.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实验三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三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一、实验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玻璃棒、pH标准比色卡,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
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一、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土壤颗粒往往不是分散单独存在,而是以不同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孔性,从而影响土壤水、气、肥状况和土壤耕性。
因此鉴定土壤结构是观察土壤剖面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分析土壤肥力的一项指标。
本次实验观察土壤结构标本,为野外土壤剖面观察记载打好基础。
(一)土壤结构类型结构类型的划分见附表。
附表土壤结构类型及大小的区分(二)观察方法在野外观察土壤结构时,必须挖出一大块土体,用手顺其结构之间的裂隙轻轻掰开,或轻轻摔于地上,使结构体自然散开,然后观察结构体的形状、大小,与附表对照,确定结构体类型。
再用放大镜观察结构体表面有无粘粒或铁锰淀积形成的胶膜,并观察结构体的聚集形态和孔隙状况。
观察完后用手指轻压结构体,看其散开后的内部形状或压碎的难易,也可将结构体侵泡于水中,观察其散碎的难易和散碎的时间,以了解结构体的水稳性。
二、土壤微团聚体分析土壤中<0.25mm的团聚体称为微团聚体,它是构成土壤团聚体的颗粒单位,并决定土壤团聚体的质量特征。
因此,在进行土壤农业评价时,除了解土壤质地外,还需测定土壤微团聚体,并根据这两种资料计算土壤分散系数、结构系数和团聚度。
它们都是影响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物理性质。
(一)方法原理土壤微团聚体分析原理及操作过程基本上与颗粒分析相同,只是土样分散处理不同。
前者只采用物理机械分散法(振荡)而不加化学分散剂处理土样。
(二)操作步骤1、称取通过1mm筛孔的土样30克,装入500毫升塑料瓶中,加250毫升蒸馏水,浸泡24小时。
2、将塑料瓶盖上,在平行往返荡机上振荡2小时(100次/分)。
3、将分散后的土样洗入1000毫升量筒中,以后按颗粒分析的操作步骤测定各级微团聚体的数量(见前)。
(三)结果计算a1、分散系数(%)K1=——×100b式中:a为微团聚体分析所得粘粒数量b为颗粒分析所得粘粒数量分散系数越高,反映土壤结构水稳性越差。
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1、测容重和含水量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1、野外调查分析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
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长白山植被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康凯
长白山植被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08508008 康凯2010年7月长白山植被土壤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2010年7月在刚刚考完试的时候作为地理科学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迎来了前往长白山的野外植被土壤实习考察。
当天下午我们从天津站坐上了火车开始了我们这次为期7天的野外实习考察。
经过了将近两天的车程在第三天凌晨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的主要实习地长白山二道白河。
在经过一个上午的休息后,与第三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长白山博物馆参观,从这里了解整个长白山的历史地理概况,为之后的考察做铺垫。
在之后的第四日,第五日和第六日分别前往了几个具有特色的自然带代表地(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
并逐一进行了对其植被和土壤的考察。
二、长白山概况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
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而长白山最高峰是位于朝鲜境内的将军峰。
1、地理位置:其位于东经100°10’~100°20’,北纬40°10’~100°20’之间的地带。
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
它还是图们、鸭绿、松花三江之源。
长白山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式火山。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典型完整的动植物资源,富有北国情趣的冰雪风光。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长白山海拔约2700多米,由于气候高差悬殊及奇特的地质地貌,自下而上形成四个明显的垂直景观带,是实习植被和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理想场所。
2、地质概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单元,大致围绕火山中心,呈同心环状分布。
耕作土壤剖面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耕作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观察,了解土壤剖面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2. 掌握土壤剖面描述方法,提高土壤学实验技能。
3. 分析耕作土壤剖面特征,为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剖面是土壤垂直方向的连续切片,反映了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
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和描述,可以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理化性质、生物特性等,为土壤分类、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耕作土壤剖面2. 实验仪器:铁锹、剖面刀、皮尺、土壤样品袋、土壤容重器、pH计、电导率仪、有机质测定仪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土壤剖面,如水田、旱地等。
2. 挖掘土壤剖面:使用铁锹和剖面刀,沿土壤自然层次挖掘剖面,确保剖面垂直、连续。
3. 观察与描述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各层次的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根系分布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使用pH计、电导率仪、有机质测定仪等仪器,测定土壤的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5. 记录实验数据:将观察到的土壤剖面特征和测定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根据挖掘和观察结果,该耕作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耕作层(表土层):颜色较浅,质地较细,有机质含量较高,根系密集。
(2)犁底层(亚表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3)心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4)底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2. 土壤理化性质:根据测定结果,该耕作土壤的pH值为6.5,电导率为0.5 mS/cm,有机质含量为2.5%。
3. 分析与讨论:(1)该耕作土壤剖面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有利于作物生长。
(2)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
(3)土壤pH值适中,有利于作物生长。
(4)土壤电导率较低,有利于作物吸收水分。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 或B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 ,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一、实习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习器材铁铲、土钻、皮尺、手罗盘、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土壤速测箱、纸盒、文件夹。
三、实习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如下图: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 或B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 ,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
4、最后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及简单的野外速测,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名称,鉴定土壤肥力,提出利用改良意见。
(五)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土壤剖面样品一般有纸盒标本,分析标本及整段标本三种。
1、采集纸盒标本,根据土壤剖面层次,由下而上逐层采集原状土挑出结构面,按上下装入纸盒2,结构面朝上,每层装一格,每格要装满,标明每层深度,在纸盒盖上写明采集地点、地形部位、植物母质、地下水位、土壤名称、采集日期及采集人。
2、采集分析标本,根据剖面层次,分层取样,依次由下而上逐层采取土壤样品,装入布袋或塑料袋,每个土层选典型部位取其中10厘米厚的土样,一般为1~0.5公斤,要记载采样的实际深度,用铅笔填写标签,一式二份,一份放入袋中,一份挂在袋外,标签内容如下:四、实习作业完成上述实习内容,各人填好剖面记载表,分组采集分析标本及纸盒标本。
实验:土壤形态特征的鉴定一、实习目的的要求: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下形成发展的。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态。
土壤工作者必须学会在观察描述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鉴别所属土壤类型。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内容包括:颜色、结构、质地、新生体、侵入体、动物穴、根系分布状况,以及湿度、孔隙度、坚实度等性态。
通过实习,要求了解土壤各形态要素的含义及定量指标,并学会运用上述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为观察土壤剖面作好准备。
二、实习器材: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1.5%铁氰化钾、10%硫氰酸钾溶液、白瓷板、瓷盘、土样、搅拌器、pH标准比色卡、0.1MAgNO3溶液、洗瓶、吸水纸。
溶液,0.5MBaCl2三、实习内容(一)鉴别土壤颜色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质的含量。
很多主要土类就是以土壤颜色来命名的。
鉴别土壤颜色可用门塞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色,该比色卡的颜色命名是根据色调、亮度、彩度三种属性的指标来表示的。
色调即土壤呈现的颜色。
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
把绝对黑定为0,绝对白定为10,由0到10逐渐变亮。
彩度:指颜色的浓淡程度。
例如:5YR4/6表示:色调为亮红棕色,亮度为4,彩度为6。
使用比色卡注意点:1、比色时光线要明亮,在野外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比色,室内最好靠近窗口比色。
2、土块应是新鲜的断面,表面要平。
3、土壤颜色不一致,则几种颜色都描述。
(二)湿度:通过土壤湿度的观察,能部分看出土壤墒情这个主要肥力特征,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润、湿五级。
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
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
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的感觉。
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并能捏成土团,捏不出水,捏泥粘手。
5、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
(三)质地:土壤中各种粒径土粒的组合比例关系叫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根据其机械组成的近似性,划分为若干类别,这就叫质地类别,土壤质地对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分级有重要意义。
在野外鉴定土壤质地通常采用简单的指感法(见表一)。
如果土壤中砾质含量较多,则要考虑砾质含量来进行土壤质地分类,砾质含量的分级标准如下,石质大于2mm直径砾石的含量:土壤质地指感法鉴定标准表1土壤结构分类表(按查哈洛夫)表2(四)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经外力分开,沿自然裂隙散碎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单位个体。
土壤结构大多按几何形状来划分,目前采用的结构分类标准如表二。
(五)土壤松紧度,又名坚实度,土壤紧实度指每单位压力所产生的土壤容积压缩程度,或每单位容积压缩所需要的压力,单位为公斤/(厘米)3。
测定土壤坚实度可使用土壤坚实度计,其使用方法如下:(1)首先判断土壤的坚实状况,选用适当粗细的弹簧与探头的类型。
(2)工作前,弹簧未受压前,套筒上游标的指示线,如为kg(公斤)时应指于零点,如深度为cm(厘米)时,应指于5(厘米)处。
(3)工作时,仪器应垂直于土面(或壁面),将探头掀入土中,至档板接触到土面时即可从游标指示线上获得读数,即探头的入土深度(cm)和探头体积所承受的压力(kg)。
(4)根据探头入土深度,深头的类型,弹簧的粗细,再查阅有关壤土坚实度换标表,即得土壤坚实度的数值(kg/cm3)。
(5)每次测定完毕,必须将游标推回原处,以便重复测定,但必须注意防止游标产生微小滑动,以免造成测定误差。
(6)工作结束,坚实度计必须擦拭干净,防止仪器生锈,以保证仪器测定的精度。
如果没有土壤坚实度计,可按下列标准加以描述:(六)孔隙:指土壤结构体内部或土壤单粒之间的空隙:可根据土体中孔隙大小及多少表示:(七)植物根系,描述标准可分为四级(八)土壤新生体、新生体是成土过程中物质经过移动聚积而产生的具有某种形态或特征的化合物体,常见的新生体有下列几种:(1)石灰质新生体:以碳酸钙为主。
形状多种多样,有假菌丝体,石灰结核,眼状石灰斑,砂姜等,用盐酸试之起泡沫反应。
(2)盐结皮、盐霜:由可溶性盐类聚积地表,形成白色盐结皮或盐霜,主要出现在盐渍化土壤上。
(3)铁锰淀积物:由铁锰化合物经还原,移动聚积而成不同形态的新生体,例如锈斑、锈纹、铁锰结核、铁管、铁盘、铁锰脐膜。
(4)硅酸粉末:在白浆土及黑土下层的核块状结构表面有薄层星散的白色粉末,主要是无定形硅酸。
(九)侵入体:例如砖块、石块、骨骼、煤块等,是土壤的外来物,非成土过程的产物。
(十)石灰反应:含有碳酸钙的土壤,用10%盐酸滴在土上就产生泡沫,称为石灰反应,根据泡沫产生的强弱记载石灰反应程度。
(十一)pH值的简易测定,可用广泛pH试纸。
或pH混合指示剂(配方见后),取黄豆大土粒碾散。
放在白瓷板上,滴入指示剂5~8滴,数分钟后使土壤侵入液淌入瓷板上另一小孔,用比色卡比色。
(十二)Fe2+反应在潜育化土层有亚铁化合物的灰兰色或兰绿色斑块,可取少量土壤置于吸水纸上,滴入盐酸3~5滴,然后滴入1.5%K3[Fe(CN)6]液,数分钟后呈灰绿色,表示土壤中存在亚铁化合物,记录为“+”号,无亚铁反应记“—”。
(十三)Fe3+反应取少量土壤放在吸水纸上,先滴入盐酸3~5滴,然后滴入10%硫氰酸钾溶液,数分钟后出现红色,表示有高铁化合物,根据强弱记为+、++、+++,无反应记作“一”号。
四、作业1、观察所给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标本。
用指感法了解各质地的区别。
2、根据以上标准,观察描述所给土壤的形态特征,填写入剖面记载表。
(第1、3项不填)附录:pH混合指示剂配方(pH-9)麝草兰(Thyrolm blue) 0.025g甲基红(Methelred) 0.0625g溴麝草兰(Bromthy mol blue) 0.400g酚酞(Pnenolpht halein) 0.250g溶于400ml 95%的CP中注酒精,酌情加蒸馏水使体积至1升,摇匀,这时溶液为红色。
再用0.1NaOH中和,使溶液呈黄绿色。
土壤调查记载表土壤剖面记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