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还原性及用途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氢气的还原性;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剂的概念;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主要用途。

2.能力培养:通过学生的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氢气还原氧化铜。

2.难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质及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准备

见课本实验 [实验3-8]

教学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硬质试管、锌粒、稀h2so4、氧化铜、导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写出氢气燃烧的现象及其表达式。

2.检验氢气纯度时,集满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时应( )

3.给下列混和气体点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氧和氮气

b.氢气和空气

二、引入新课

(讲解)上节课我们讲解了氢气的可燃性,说明了氢气可以和空中的氧发生反应,那么它能否与化合物中的氧发生作用呢?

三、新课讲授

1.氢气的还原性

(实验)见课本[实验3-8]

(小结)见课本第55页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其操作注意事项为:先通氢气(经验纯的h2),后加热,通氢时导管要插入试管底部;停止加热时,先撤洒精灯,待冷确到室温理撤通氢导管。(教师分析以上原因)

(提问)氢气跟氧化铜反应属于哪种其本反应类型?

在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说明氢气有还原能力,具有还原性,称之为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说明它具有氧化能力,具有氧化性,称之为氧化剂。

(小结)氢气:得氧→不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铜:失氧→有氧化性→发生民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2.氢气的用途

(提问)前面讲过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所决定,那么根据氢气的性质氢气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指导阅读课本第57页,氢气的用途(图3-13).

(小结)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能决定的。

密度小--充灌探空气球;

可燃性--氢氧焰、高能燃料等;

还原性--冶练金属、制备硅等;

另处还可用于合成氨气、制备盐酸等。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1)(实验室制备氢气并使氢气哏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有以一主要步骤,请按下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序号_________________)

a.检验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b.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

d.停止加热 ;

e.向装有氧化铜试管中通入氢气;

f.停止通入氢气;

g.检验氢气的纯度。

(2)在高温下,三氧化二铁与氢气反应生成音质铁和水蒸氯。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2.典例分析

例1 氢气的下列用途是利用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来冶练金属

b.作新型燃料

(分析)物质的用科是由其性质决定。把性质与用科联系起来学习、记忆,就能减轻记忆负担,并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练金属;氢气具有可燃性,燃时放出大量热,并无污染,故是最理想的新型燃料。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可以跟氮气化合合成氨气,工业上用此方法合成氨,以上都是利用氢气的化学性质。只有氢气充灌控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氧密度最小、最轻这一物理性质。(答案:d )

例 2 上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请你根据实验情况排出一个正确的顺序(用编号填答 )

1.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的装置共有七处错误

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插入液面以下;②气体发生器中导气管太长;③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度管用单孔塞;④成氧化铜的试管里通氢气的导管未通在氧化铜上方处;⑤成有氧化铜的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⑥酒精灯未使用外焰加热;⑦使用浓硫酸。)

(评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氢氧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的设计应遵循迅速有效、安全可靠的原则。为此,制取氢气和还原氧化铜的准备工作应同时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明确实验原理。

指出装置的错误往往易和改正错误相混淆,如果题目中只要求指出错误没要求改正,回答时只指出错误之处即可。

五、归纳小结

1.了解氢气的用途,掌握氢气的还原性。

2.进一步证明:性质用途的辩证关系。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4、5。

2.课时作业设计:第二大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