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鄂教版五年级上册《11、黄河源》教学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黄河源》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位置及特点;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流经地区及其地理特征;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黄河的源头位置及特点;2. 黄河的主要流经地区及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黄河源头的具体位置及形成原因;2.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黄河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激发学生对黄河源头的兴趣。

2. 黄河源头位置及特点:讲解黄河源头的具体位置,介绍黄河源头特点,如水源、地形等。

3. 黄河主要流经地区及其地理特征:讲解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区,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并介绍这些地区的地理特征。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黄河源头位置、特点及主要流经地区的地理特征。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一幅黄河源头的示意图,标注出黄河源头的位置及特点;四、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评价通过作业批改、课堂表现、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黄河源头及流经地区地理特征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及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源头的位置和特点;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黄河流经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1. 导入:5分钟2. 黄河源头位置及特点:15分钟3. 黄河主要流经地区及其地理特征:20分钟4. 互动环节:10分钟5. 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八、课程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2. 教学课件或黑板;3. 相关学术论文、报告等资料。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2.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描述黄河的流域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2.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黄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

三、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相关资料等教学工具;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黄河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运用PPT和地图,详细讲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6.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知识点测试评价:通过随堂测试或课后小测验,评估学生对黄河源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当地的河流、湖泊,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河流的特点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举办水资源知识竞赛、制作节水宣传海报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2)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3)让学生知道黄河上游的特点,如曲折、海拔高、流速快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黄河的流向和流经的省份;(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上游的特点;(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黄河上游的特点及其对流域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提高保护黄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2)黄河上游的特点。

2. 教学难点:黄河上游的特点及其对流域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2. 查阅相关资料;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2)学生分享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黄河上游的特点;(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查阅的资料,总结黄河上游的特点,如曲折、海拔高、流速快等;(2)讲解黄河上游特点对流域的影响,如水能资源丰富、洪水频发等。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黄河上游特点及其对流域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河上游的特点及其对流域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源地图,标注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3. 思考黄河保护的意义,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黄河上游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对黄河保护意识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源》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源》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黄河源》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重点学习一、二自然段。

2、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2.注意读准字音。

险峻缓慢分辨渠道
点缀喝水清澈迷恋
云雾缭绕
3.“缀、澈”是翘舌音还是平舌音?
4.辨字组词。

辨()()()
辩()()()
5.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
6.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

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

7.第二自然段要抓住“飘舞、游荡、裹”来想象,根据文字来相信黄河源头的美丽,并与朗读结合起来。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流经省份以及流域面积等信息;(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生态特点;(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黄河流域的发展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2)提高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源头的位置及特点;2. 黄河流经的省份及其地理分布;3.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4. 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影响;5. 黄河流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黄河流经的省份及流域面积;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地理分布、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2. 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黄河流经省份的地理分布;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影响;5. 运用前瞻性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黄河源头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3. 合作探讨:分析黄河流经省份的地理分布,探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影响;5. 小组讨论:探讨黄河流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提出改进措施;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对黄河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的了解;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的认识;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影响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1黄河源_鄂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1黄河源_鄂教版

黄河源教学内容11 黄河源学情分析对黄河缺乏了解,环保意识不强三维目标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3、重点学习课文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体会它的“有趣”、“晶莹”、“值得纪念”。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法五环式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等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资料2.自学生字词3.课文写了什么内容?4.找出不懂的地方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预习导入质疑问难走近黄河源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欣赏它之后,留下了赞歌。

你们都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有名的诗句?板书:黄河补充诗句师: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多少豪情万丈的赤子,到黄河的源头去一览清流奔涌,一泻千里,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快事。

板书:黄河源在古人的心目中,象黄河这样伟大的河流,一定是来自神圣的地方补充相关资料汇报交流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个人完善整体感知走进黄河源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jùn huǎn biàn qúā险峻缓慢分辨水渠啊liáo bì zhuì chè liàn云雾缭绕碧绿点缀清澈迷恋注意读音:缭、恋边音。

还有缀、澈翘舌。

字形:峻—俊—骏辨—辩—辫撤—澈—辙师:刚才,我们已经走近黄河源,读了课文《黄河源》,你有哪些感受?师:是啊,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了,就让我们走进它,走进高山上这块奇异的盆地,来到有水的黄河源,欣赏黄河源的迷人的景色吧!找找让你心动的句子,并且想一想,这些句子为什么能打动你?(或者:黄河源哪些景色让你迷恋?)点拨相机指导朗读自由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朗读辨析交流认真默读课文1至5自然段勾圈点画,在书上批注。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课时一:通过图片了解黄河源头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源头地理。

2.通过图片学习黄河源头地貌、动植物和气候。

3.理解黄河对早期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黄河源头地图。

2.黄河源头气候、地貌、动植物的图片。

3.教师准备的讲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张黄河源头地图,让学生知道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省,再向学生提问:我们今天要登上黄河的发源地,去看看黄河源头长什么样子呢?2. 学习给学生展示黄河源头的气候、地貌、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黄河源头的环境,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图片,找出其中黄河源头的环境特点。

然后辅以教师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黄河源头。

3. 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黄河对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黄河有哪些方面的影响?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再次强调黄河对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源头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黄河所处的环境,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讲解,尤其是分组讨论时,需要认真观察学生,及时纠正他们的想法,指导学生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回答。

课时二:黄河源头的传说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文化。

2.讲述黄河源头的传说故事。

3.形成对黄河源头的文化认知和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1.黄河源头地图。

2.黄河源头传说故事相关的图片。

3.课前准备的讲义和音频。

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打开课件,并在听音乐的同时欣赏黄河源头的风景和图片。

2.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印象和观感,学生发表见解,并在互动中进一步热爱黄河。

3. 播放音频播放黄河源头的传说故事的音频,让学生认真听故事,同时老师应该逐一讲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源头的文化和传统。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和流经地区,知道黄河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和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黄河的源头和流经地区。

2.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黄河源头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具。

2.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3. 准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河源头,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源头和流经地区。

2. 课程讲解:讲解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和基本情况,重点讲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 案例分析: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保护。

5.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或调查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图,加深对黄河源头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基本情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中表现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河流的源头和流经地区,进行比较学习。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如长江、珠江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笔者为您整理《》,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黄河源》描绘了作者在寻找黄河源头过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对黄河源头景色的神往与迷恋。

下面就是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一教师寄语: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

让我们追随作者寻找黄河源头的脚步,去了解黄河源的奇景,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的喜爱。

教学目标:1、我学会10个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我能了解黄河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我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我会学习、品析文章中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有趣、清澈、值得纪念。

教学难点:我能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知识链接:黄河全长5464千米,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次于长江。

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源头一带方圆百多千米,有一百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我能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我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全文的表达顺序。

3、学习14自然段,我能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课前预习: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会听写。

2、搜集黄河源头的相关资料。

(图片、诗歌、歌曲、优美的描写句段等)方法指导:1、在抄写本课生字后,可以选择组内成员或家长报听写、自己默写生字多种方式督促自己掌握本课生字。

2、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

3、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4、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要学会通过读懂自然段或抓关键段来理清全文的表达顺序。

5、要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请学会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关键词语。

学会准确运用词语。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言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注入的海洋;2.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3. 能够运用地图找出黄河的流经省区及主要城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地理观察能力;2. 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黄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认识黄河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注入的海洋;2. 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3. 黄河的流经省区及主要城市。

难点:1. 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黄河相关资料、地图;2. 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案例;3.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

学生准备:1. 预习黄河相关知识;2. 准备黄河相关问题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源头风光,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吗?它流经哪些地区?最终注入哪个海洋?2. 新课导入:讲解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注入的海洋,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黄河的流经省区及主要城市。

3. 课堂讲解: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享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的流经省区及主要城市;3. 思考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为我国母亲河的保护献计献策。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注入的海洋;2.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够提出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并阐述其合理性。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

2.掌握黄河的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

3.了解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4.学会正确使用地图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

2.黄河的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1.黄河的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黄河流域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从哪些省份流过?2.黄河的主要流域有哪些?学习(15分钟)1.学生翻阅教材P1课文,跟随课文朗读。

2.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3.教师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重点强调黄河的经济、农业和文化重要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地图或网络资源进行小组讨论,确定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并用文字总结。

第二课时:黄河的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黄河发源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发源地的地理特征有哪些?学习(15分钟)1.学生回顾教材P1课文,了解黄河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

2.教师讲解黄河发源地的地理特征,如海拔高度、山脉形状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黄河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并用文字描述。

第三课时: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2.黄河发源地有哪些文化遗产?学习(15分钟)1.学生回顾教材P1课文,了解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2.教师讲解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如高山草甸、古老村寨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描述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并用文字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六、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P1课文,复习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程是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内容为《黄河源》一文的教学。

本文以介绍黄河源为主要内容,通过本文的阅读,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和由此所带来的一些风景和文化。

2. 学生对象本课程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基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旅游常识和对于中国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

3. 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了解黄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让学生通过本文阅读,掌握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表述和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精读本文,准备好教材和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如视频、图片、PPT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一些相关问题,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首先,教师应该通过一些预热活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地理知识,或者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的形式,来测试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后面的学习。

步骤二:朗读和理解文本在导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始朗读本文,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步骤三:探究文化内涵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例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你认为黄河对中国文化有哪些贡献?步骤四:学生展示和交流在探究完文化内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或班级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来加深他们对于文章和所涉及到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在教学结束前,需要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点,或者直接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回顾,以便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黄河源》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黄河源》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黄河源》教案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黄河源》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黄河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师板书课题:黄河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

(补充板书课题“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

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抓住在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

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要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

第二自然段要抓住“飘舞、游荡、裹”来引导学生去想象,根据文字来相信黄河源头的.美丽,并与朗读结合起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1黄河源鄂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1黄河源鄂教版

《黄河源》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最后一段,体会用词的准确,以及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一、导入1.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你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PPT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学生欣赏)师:同学们猜的非常对,这就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之一黄河。

2.板书课题“黄河”3.师:请问同学们,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对黄河有什么印象吗?(生畅所欲言)师:确实,黄河是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可是这壮丽的黄河发源于哪里,它的源头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神秘的黄河源吧。

(板书课题“源”)4.来,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课题吧。

5.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同学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源”是什么意思呢?源头。

那黄河源呢?黄河的源头。

二、整体感知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

2.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作者游览完黄河源有怎样的感受呢?(提示: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词语来回答)同座位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起来回答。

生:迷恋(板书)3.同学们很会找,这么快就找出了答案。

那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呢?(PPT出示思考提示:黄河源头有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让你迷恋?现在请同学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的景色画出来。

三、具体体会(引导:这些景物有哪些让你迷恋之处呢?请找出具体描写的地方。

蓝天、白云、鲜艳的鲜花哪里都有,为何我只对黄河源的这些景色感到迷恋呢?)1.第一段:也许你想象中的五千多米的高山一定是非常险峻的吧,可是这里却是缓缓的斜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11、黄河源》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和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文章中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是重点,不仅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句子,同时知道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的,并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强烈感情的。

教学难点:
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则是文章的难点,,要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黄河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断),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吗?(一句话或一个词均可)
二、出示语段,自由读
语段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分别指名读)
师述:的确,说到黄河,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滔天波浪,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的雄壮风采。

那么,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黄河的源头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三、学习3、4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黄河源头的水?
2、自由读
3、4自然段,思考:作者眼中的黄河源有什么特点?(摘取文中语句或自己概括)
3、出示语句“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


A、黄河源的有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B、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原以为令人向往的黄河源________,没想到竟是这般_______。

C、黄河源究竟是怎样有趣呢?再读第三段,画出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有趣?
步骤:读句子——体会——带着体会再读。

方法:抓住关键词“竟”、“不禁”、“跳”等词和两个比喻句体会。

问题延伸:为什么一块石头竟成了万里黄河“第一桥”?
师述:多么不可思议呀,万里黄河的第一桥居然在我手中诞生了。

这种“趣”到哪里还能找得到?或许只有这黄河源头了。

D、再读此句。

此时此刻,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这句话的?(喜爱)
E、师小结。

(略)
4、令人向往的黄河源仅仅让人感到有趣吗?
5、默读第四段,看看哪些语句最吸引你的眼球,赶紧勾画下来。

预设答案:①云雾缭绕(师举例) ②像珍珠一样③闪闪发光④碧绿
⑥鲜艳⑦各种各样⑧奇花异草
6、出示图片,指名读第四段。

7、你能用一个词说说此时的感受吗?(不虚此行、百闻不如一见、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等)
四、学习5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
2、指导朗读。

师:看着那一股股涓涓细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我不禁赞叹———
生:“啊!……”
师:欣赏着那许多的奇花异草,我不禁惊讶———
生:“啊!……”
师:贴近那珍珠似的泉水,我不禁怀疑———
生:“啊!……”
3、作者此时的感受,除了喜爱,更有什么情感?(惊叹、赞美与热爱)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句话。

4、师述:是的,这就是黄河的源头,假如你现在就在黄河源头,你最想做什么呢?
5、“这是多么值得纪念呀!”作者要纪念些什么呢?(生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是啊,值得纪念的太多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黄河的奇景会成为真实的永恒。

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吧!(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师述:黄河从远古走来,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黄河向未来奔去,它召唤着炎黄子孙,继往开来。

2、指名读第6自然段,同时播放视频。

3、从一个、多个到全班的形式练读,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4、从涓涓细流到奔腾入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生回答)
5、师补充以下资料。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中华民族,传承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孕育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记载着中华民族所经历的一切一切。

黄河见证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

黄河见证了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的发明创造和科学
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黄河见证了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六、总结谈话
1、师:从涓涓细流到奔腾入海,这一汇聚的过程不正象征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吗?难怪作者对黄河源如此向往,(指板书)因为它不仅——有趣、美丽,而且是我们炎黄子孙母亲河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象征。

然而,如今的黄河却伤痕累累,它不仅多处污染、断流,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干涸。

同学们,看看黄河美丽的源头,你们有什么想法?(发起保护母亲河的倡议)如果我们连黄河的源头都失去的话,那我们最后一点水会是什么?(自己的眼泪)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让我们用真挚的朗读来表达对黄河源的一片深情吧!
板书设计:
11 黄河源
有趣喜爱
美丽热爱
汇成(强大凝聚力) 骄傲、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