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论
变态心理学第1章绪论
![变态心理学第1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a30d8c733d4b14e852468c8.png)
有着怪癖和天赋的名人们
变态心理学
6.
观察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
依赖性过强.过分讨好或过分敌视 的人都会使人感觉不舒服 他们的行为通常使他们自己感觉 舒适,但却给别人造成了心理冲突.
变态心理学
过分的亲昵……
谭维维遭强吻……毫无疑问,这样的亲热会让对方 和观者都很不舒服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我感觉和其他人关系总是处不好 我不易入睡,有时候睡眠不好 我觉得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
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认识变态的历史
一、早期的认识 1、超自然的解释 万物有灵论:驱邪,环锯术 神灵支配论:巫师,撒旦,女 巫的迫害 星月决定论:星座,巴纳姆效应
心理功能紊乱涉及到认知、情感和 行为三方面的功能损伤. 人们通常都把正常与异常当作一个 心理的连续体,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 分法.
变态心理学
痛苦与损伤
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必须是伴随痛苦产生 的,这一点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但 单独用它来定义心理障碍是不够的.
功能损伤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它 并不能够完全让人满意. 许多心理障碍都有某些正常情绪.行为和 认知过程的极端表现
南京一高三男生裸奔三公里, 声称为高考减压!!!
变态心理学
不要轻易下诊断
每个人都曾经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常持过 怀疑态度; 在私下里我们会受到许多想法和行为的影 响,而且我们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想法 和行为; 这种隐私的结果会导致我们发展出一种体 验,这种体验使我们夸大了自己的某些禁 忌的思想或行为的特性.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96e7a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3.png)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有7个: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型,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判断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经典4大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弗洛伊德)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两者均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存在主义:自由做出的选择才是个体真正的欲望和目标,当人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自由选择的目标而努力时,成长就发生了,旨在发展人的独立性,目标指向的意志力以及责任感。
——————————————————————————(最大限度运用潜能)人本主义:马斯洛——人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潜能)、罗杰斯——最有影响力——主张通过自我治疗解放自己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目标是希望从实验室里发现人类和动物学习的一般准则,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教学,工作,收容所,甚至整个社会,是一种世界观两个实验:1.俄国: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2.美国: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有三个假设:1.环境决定论2.采用实验法3.可以直接应用于异常行为刺激泛化:在一些情境中,个体不仅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正(负)强化:合理(不合理)行为时,给予奖励(惩罚)以保持或增强(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事件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讲义(1)
![《变态心理学》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3c0a72735acfa1c7aa00cc55.png)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第一章概述一、变态心理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一)、含义:1、佩奇:是心理学的分支,它主要研究变态的精神行为过程。
2、科里曼:是心理学的特殊领域,主要通过发展和综合的心理学原则来分析变态行为。
3、基斯卡:是特定研究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学科。
4、罗森、福克斯、戈里高里:试图了解和解释在常态和普通人格结构中的变态行为。
总结: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规律及其矫治的学科。
对定义的理解:1、是一门特殊学科;2、都强调研究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3、在研究变态的时候需要参照常态;4、既是理论研究,又是应用研究,理论研究更注重理论、原则,应用研究更注重预防、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既研究主观世界(主观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客观的环境。
(二)、研究内容。
以上方面出现问题时,就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二、变态心理学研究范畴。
1、发展历史、研究方法;2、划分变态和正常心理的标准;3、介绍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原因(病因学)。
4、症状和综合征;5、预防和治疗。
三、变态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历史回顾。
1、早期阶段(迷信时期,奴隶制之前)。
(1)、考古学的发现;(2)、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印度、中国、古巴比伦)认为精神病的病因是魔鬼附体,治疗者是神父或者巫师,治疗方法:烧屎尿、鞭打、饥饿等,治疗原则:对身体的侮辱,使善良的精灵不忍呆在这儿,使恶鬼不愿呆在这儿。
2、中世纪前的光明时期(自然主义时代,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1)、古希腊、古罗马的贡献希波克里特(气质体液说:黄黑、胆汁、血液、黏液),古希腊医学之父。
①朴素唯物主义:首次提出病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模式,用大脑疾病解释大脑的变态疾病。
②对病因的解释:遗传、情感、环境、肌肉和神经紧张;③病因分类:a、躁狂症;b、抑郁症;c、谵妄症。
(谵妄:由高热、中毒以及其他疾病而引起意识模糊、短时间内精神错乱的症状。
如说胡话,不认识熟人等)总结:他是病理学和人道主义的丰碑。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12e44c9b89680202d82533.png)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1.1 变态心理学概论
![1.1 变态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de0442ef12d2af90242e63a.png)
1.1变态心理学概论我们现在就介绍变态心理学的这个概论。
变态心理学的英文是abnormal phychology,你可以看得很清楚,ab这个字头,我们就知道是一种“变异、异常”这样的,normal是”正常“。
所以,我们这个词是容易理解的。
但是,在这儿要声明一下,因为我们的这个课程一直以来都叫《变态心理学》,我们在编那本变态心理学书的时候,我们也有过考虑,题目想改为《异常心理学》,因为“变态“,多少有一些贬义,因为有的时候说这个人,你说不好听的话,说贬义的话,就是说这个人变态,这个的词是带有贬义的。
如果说“异常”,那么和“正常”对应,我们相对的觉得那个词更好一些,但是因为传统上这个课程是一直是这样叫的,我们就没有能够改得了,就是从编辑和从课程安排就都按照这个,但是大家知道,你现在看到一些书,也有翻译作“异常心理学”的,实际上,从我们的角度看,”异常心理学“相比”变态心理学“的翻译要更好一点。
那我们再接着来说,就是心理学里边有不同的分支,大家一上本科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了《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讲的是正常人的心理学方面的一些规律、感知觉、思维、记忆、注意,等等。
我们这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的是异常心理学现象,异常心理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这样的一个科学,所以这个和正常的是不一样的。
那么正常人是怎么样,我们经常都有一些研究的基础在那,那我们对异常也有很多的研究。
我们想要了解异常的现象,我们就需要从一些症状、描述性的现象入手。
所以,我们看了变态心理学工作的重点:首先是描述异常的表现和正常现象的区别。
对于异常现象,我们又可以把它看作是障碍、是疾病,还有病程和预后,他如果发病,从起病开始,他大概是怎么样一个发展,这个过程会多长,他得病以后未来的情况会是怎么样的,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病程和预后的一个情况。
这个就是变态心理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这个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第二,就是我们只知道他的现象和正常现象的区别还不够。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2c49c4998fcc22bcd10d39.png)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价标准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
以经验为标准
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以社会文化、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
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 准
以全体人群中具有某种 特征的人数分布为依据
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 为标准
医学模式常用标准
工作重点
描述
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
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
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二、概念的区分
神经病 精神障碍 精神病 心理障碍
神经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的范畴。 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 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
精神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含义大致相当, 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疾病内容包括了精神障碍的所以内 容,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 症、人格障碍等。也包括脑器质性病变 所致的精神障碍。
(4)虚构、自知力缺乏、情绪改变、意志减退 (如缺乏主动性),有助于诊断,但并非必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 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其他以记忆损害为主的非器 质性综合征,如癔症性遗忘症、思维迟缓突出 的抑郁发作,或以记忆丧失为主诉的诈病。
美国DSM多轴诊断系统
评价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常用诊断标准
CCMD-3 DSM-Ⅳ ICD-10
中国CCMD-3的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2001) 包括: 症状标准 严重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圣才出品】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6ff12b559eef8c75ebfb340.png)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概论1.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答: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2.什么情况可称之为心理异常?答: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
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分属于心理学和医学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许多相同的障碍进行研究,其结果相辅相成。
3.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答:心理异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脱离情景因素,所以对于心理异常的界定比较困难,不同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心理异常现象的标准。
2024年度-《变态心理学》课件
![2024年度-《变态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95f60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1.png)
THANKS
感谢观看
31
《变态心理学》课件
1
目录
• 变态心理学概述 •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症状 • 变态心理的原因与机制 • 变态心理的诊断与评估 • 变态心理的治疗与干预 • 变态心理的预防与康复
2
01
变态心理学概述
3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异常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分 支,探讨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和心理 疾病的成因、发展、症状、诊断、治 疗和预防等方面的问题。
全面评估
在诊断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 面的评估,包括症状、病程 、严重程度等方面,以确保 诊断的准确性。
注意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心 理问题的表达和理解可能存 在差异,因此在诊断时需要 考虑到患者的文化背景。
排除其他疾病
在诊断前需要排除其他可能 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躯 体疾病、药物使用等,以避 免误诊误治。
的行为。
边缘型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模糊, 恐惧被抛弃,容易产生自伤或
自杀行为。
10
进食障碍的分类与症状
01
02
03
神经性厌食症
对体重和体型产生歪曲认 知,极度限制食物摄入, 导致显著体重下降和营养 不良。
神经性贪食症
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无 法控制进食欲望,常伴随 自责和无助感。
暴食症
反复出现暴食发作,无法 控制进食欲望和食量,但 无显著的体重控制行为。
通过学校、社区、企业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 知识,提高公众对变态心理的认识和了解。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公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 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增强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a337d9a98271fe900ef95e.png)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钱铭怡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变态心理学、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概念;2.变态心理的评价标准;3.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的分类;5.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二)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
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
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211a2d376baf1ffd4fad06.png)
第一章第一节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概念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现象(what):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2)发现原因(why):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
(3)治疗干预(how):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3、对象▲广义概念:变态心理学是探索所有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包括一切心理和行为的偏移,即不同学科称谓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精神病。
补充: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1)神经病:神经病学的研究范畴,神经系统的不同疾病。
(2)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有时也译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含义大致相同,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广义的概念类似于精神疾病,狭义概念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基础的一组情况。
(4)心理障碍:(psychologicao disorders)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广义概念与精神障碍相似。
狭义概念指除重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外的那些更多地由心理原因所致的障碍,例如神经症或焦虑障碍。
(5)精神病性症状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病性症状指精神病所特有的一类症状,主要指严重意识障碍、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其共同特点是严重脱离现实并缺乏症状自知力,使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非精神病性症状除精神病性症状以外的各种心理症状,亦可称之为“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如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智力低下,以及焦虑、恐惧、强迫、疲劳等。
(6)内源性与外源性内源性又称“内因性”,主要是指由躯体内在因素所致的心理障碍;外源性是形容那些与主体以外的各种刺激因素有关的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1章 绪论
![变态心理学第1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2318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d.png)
第二节 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演变
一、史前社会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三、中世纪 四、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 五、20世纪早期 六、目前的趋势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变态心理学思想 二、现代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
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病而已,心灵像身体一样,也会患病。
解决方法
道德治疗运动的:神庙致力于用人道和爱来治疗有精神病的人。 医院和修道院变成精神病医院。
14
五、20世纪早期
第二节 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演变
15
六、目前的趋势
第二节 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演变
新型精神药物
药物通过影响脑部,从而减轻心理障碍的症状,包括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2
第一节 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
你是如何看待以下这些行为的?
3
第一节 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
他们的行为正常么?
4
第一节 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如何判断心理障碍?——基本元素 1.痛苦 2.适应不良 3.不合理 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 5.少见的和非传统性 6.旁观者不适 7.违背标准
《黄帝内经》:根据阴阳归类的法则,将人分为五种类型,对不 同类型的差异,以及它们与疾病的关系作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二、现代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伴随着西方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传入和发展而发展的。 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历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获得蓬勃发
展的契机,发展至今显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并将进一步发展。
5
第一节 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绪论课件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e100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f.png)
● 文质彬彬的人更容易变态。(变态和性格有很大
的关系)
●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变态。(正常与异常在某
种意义上是相对的,正常人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异常表现)
● 变态的人行为很古怪。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 绪论
一、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 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 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 绪论
举例:焦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担心毕业找不到工 作,担心考研成绩不理想,担心自己感染H1N1,每个人担 心的程度不一样,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假如见到一个人因为 担心自己感染爱滋病毒,所以要不停的洗澡,每天花12个 小时洗澡,每天洗澡用的水高达5吨,否则他就感到担心不 自在,这样就是太过度了,我们说他就是不正常了。
纵向比较是指与其一贯的心理状态、人格背景
和行为方式相比较,看是否发生了令人无法理解的 改变。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 绪论
三、心理异常的定义
心理异常:由于器质性或心理原因,个体不能按照社会认 为适当及可接受的方式行动,以至本人或社会遭受有害后 果。
变态行为具有三个特点: 1、无目的性 2、无效用性 3、无助益性,有害性
以上各种判断方法都各有利弊,我们应该将各种标准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另外在判断过程中,如果一个 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判断起来并不困难,但 许多情况下,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量的变化),很难有一 个绝对的界定标准。
比如,一个人反复洗手,以至于手部皮肤损伤,却仍然 说自己的手不干净,这显然是变态了,但是我们却很难确 定一个人一天洗几遍手就是不正常的。我们大家有时也会 表现出一些与心理异常类似的行为和体验,大多数心理异 常者从外显行为和内部情感体验上讲,与其他人并无多大 差别,所以正常与异常心理只是一个性对的概念。
变态心理学(第9版) 概论
![变态心理学(第9版) 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22d98fbb68a98270fefa61.png)
系统的疾病(脑血栓、中风后遗症、
理
面部神经麻痹)
学
精神病(psychoses)——精神病学
的
(psychiatry)范畴
有
狭义:患者心理功能严重受限,自知
关
力缺失(对自我状态正常与否的觉
概
察),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
念
与现实接触。
一
变 态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s)— —精神病学及心理学(psychology)
法
调查。
四 (1)发病率:指一定时间内某种
疾病或障碍在一定的人群中新病
变
例出现的概率。
态 心 理 学
(2)患病率:指在某一特定时间 某种疾病或障碍患病人数占总人 数的百分率。
的 4、案例研究
研 • 新发展—质性研究 究
方
法
理 中医中的心理治疗思想
学
的
发
展
历
史
四
1、实验研究法
在良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包
变
括实验组、对照组。
态
2、单被试实验设计
心
在变态心理学领域,有某种特殊障碍
理 学 的
或症状者很少,无法进行组间实验研 究。
ABAB设计:A是基线阶段,B是特定治 疗阶段
研 究 方
3、流行病学方法
了解在不同人群各种心理障碍发生的 概率。通常采用会谈或问卷方式进行
理
environmental problems 心理
学 的 评 价
社会和环境(社区、失业)
Axis V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功能整体评价)
标
准
二
1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绪论
![1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b25f996bec0975f465e2f8.png)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心理异常,更
变态心理学:
侧重于形成机制上的理论探讨,且有更加 广泛的研究范围。 侧重于从医学角度对心理障碍的描述
病理心理学:
及其与精神病的联系,研究精神病理现象 的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护理和预防等问题。
变态行为的重要特 征是异常行为导致个人
生活领域的心理功能低
下(disability)或功能 障碍(dysfunction),
包括个人社会功能或职
业功能、生活能力和人 际际关系能力等。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五)对上述特征的综合考虑
一、变态心理
二、特 三、任 四、意 征 务 义 异常心理 症状学 分类学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
三、文艺复兴到19世纪:科学至上与人道主义
(四)大脑与心理障碍
2.梅毒与麻痹性痴呆
传播途径:性交
潜伏期:10~30年(病原体攻击神经系统)
病症:麻痹性痴呆的行为异常 病原体:梅毒螺旋体(Schaudinn FR,1905)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
三、文艺复兴到19世纪:科学至上与人道主义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
三、文艺复兴到19世纪:科学至上与人道主义
(一)收容所的发展
这是心理障碍的救济时期。 15世纪至16世纪出现精 神病人的收容所(asylum)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
三、文艺复兴到19世纪:科学至上与人道主义
(二)Pinel的改革
法国Philippe Pinel开展人道主义运动, 他是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基本治疗的第一人。
第1章 概论(变态心理学)
![第1章 概论(变态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818541767f5acfa1c7cda2.png)
2. DSM-Ⅳ(美国《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第4版)
1952年出版DSM-Ⅰ 1968年DSM-Ⅱ,
1980年DSM-Ⅲ,1987年DSM-Ⅲ-R,1994年DSM-Ⅳ
DSM-Ⅳ系统将所有精神障碍分为17大类:
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 2、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 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 4、与物质有关的障碍 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6、心境障碍 7、焦虑障碍 8、躯体形式障碍 9、扮演障碍 10、解离障碍 11、性及性身份障碍 12、进食障碍 13、睡眠障碍 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 15、适应障碍 16、人格障碍 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3、 ICD-10(1992年出版) 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CD)
精神卫生既是全球 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 题,也是较为严重的 社会问题。据调查, 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 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 约占疾病总负担的 20%,重性精神障碍 患者约1600万人。
本课程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对于个人和社 会均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变态心理学的基本 概念和理论,分析常见心理障碍的原 因、心理病理机制和表现形式,以及 诊断与治疗的一般原则。
史泰龙
(3)精神病(psychoses):属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 研究的范畴。广义的精神病类似于精神疾病的 概念。狭义的精神病是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 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 生活的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和某些心境障碍。 (4)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是许多不 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心 理学研究范畴。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989c99680203d8ce2f248a.png)
பைடு நூலகம்
• 精神病:(1)广义的,精神疾病;(2) 狭义的,重性精神病。 • 三个特点:1、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 损;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缺乏症 状自知力。 精神病分为功能性(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或情感性精神病)和器质性(脑 器质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中毒性 精神病等);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属于较 轻的功能性精神障碍。
五、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与标准 1、原则: • 心理与环境的统一 • 心理活动自身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 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
2、标准: • 以经验为标准 • 以社会常模与社会适应性为标准 • 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 以心理测验与实验的结果为标准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原始社会 2、古代中国和希腊 3、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 4、18—19世纪 5、变态心理学的奠基
• • • •
心理失调 心理异常 心理疾病 心理障碍(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 行为失常的统称。心理学角度。更多指 神经症或焦虑障碍。它们与精神病不同) • 心理问题
三、对心理异常的理解 • (1)偏离统计学上的常模 • (2)偏离某文化常模 • (3)有威胁的行为 • (4)古怪或无效的行为 • (5)个人主观的不适
F.A. Mesmer (1734~1815)
最早施行催眠疗法的是奥地 利医生麦斯麦。1775年他设计了 著名的磁气桶装置,向病人输送 磁气,达到治病的目的。
•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精神病学基 础、人格心理学等 • 使用教材: • 1、梁宝勇主编 《变态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钱铭怡 《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 参考书: 1、王登峰主编 《变态心理学》 时代出版社 1994年 2、王玲 主编 《变态心理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王建平 《变态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4、吉峰主编 《变态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5、劳伦 阿罗伊等著,汤振宇等译 《变态心理学》第9版 上海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卫生组织ICD-10的诊断标准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CD-10(1992)包括各科疾病,第五章为精 神障碍 CCMD系统在许多方面于ICD系统相似
评价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解密中国的一只古老民族,纹脸的女人
安徽芜湖一对女同性恋的幸福婚礼
新郎的告白:
我们的这场婚礼,并不是闹着玩的。很多人并不理解,但是,只有 自己知道……我爱她,她爱我,这就够了。
我们准备了很久,通知了亲朋好友。 自己网购喜糖纸盒,在超市里买大白兔,德芙,怡口莲等等,一个 一个折叠盒子,把糖果,巧克力放进去。用丝带系好……像所有的结 婚男女一样的在认真的准备着我们的婚礼。 甚至连新娘的婚纱也是网购的,虽然不贵,但是她很喜欢,质量也 确实不错。当她试穿婚纱的时候,看到她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也觉得 很开心……毕竟是我最爱的女人。 我带她去五星级酒店找餐厅经理面谈婚礼。酒店只答应把一块不显 眼的角落给我们举办婚礼。包场要花好几万,看到她(简称雪)的微 笑,我内心开始纠结起来,她没有嫌弃这个角落。但是我看到她眼中 闪过一丝委屈,我说:“我要包场!” 于是,我把这个城市最好的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包了下来,花了我 人生到现在为止最疯狂的一笔钱。可是我很开心。
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概念的区分
神经病: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障碍:精神疾病 精神病:广义类似于精神疾病;狭义指严重 的精神疾病。 心理障碍:与精神障碍类似,区别在于二者 重点的差异。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产生的 原因,采用医学手段进行治疗;心理障碍偏重于 重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外的更多地由心 理原因所致的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产生的 原因,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干预。
严重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美国DSM多轴诊断系统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I(1994,2000)
Axis I Clinical disorders Axis II Personality disorders, mental retardation Axis III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s Axis IV Psycho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xis V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以全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数分布为依据
从统计学上 来看,任何 偏离于平均 分的都可以 被称为异常。
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医学模式常用标准
常用诊断标准
CCMD-3 DSM-Ⅳ ICD-10
中国CCMD-3的诊断标准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2001) 包括: 症状标准
也许、爱真的不必分国度不必分年龄、不 必分美丑、甚至也可以不分性别、爱了就 爱了。诚挚祝福。
总是强调伦理,其实感情本身是建立在人 心灵深处的,同性不等于性滥交,只是情 投意合彼此相依,抛开性感情剩下的不正 是这些吗?祝福她们;
人人有爱的权利,能理解。
社会发现将会更加包容,更尊重别人的选 择。
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准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什么是变态?
变态——异常:心理、行为 异常——偏离常态 变态心理——异常心理现象
变 态 ? ?
他们正常吗?
他们正常吗?
有一位妇女在她的丈夫遭遇 地震去世之后,她变得情绪 非常低落,难以入睡,也没 有胃口。这位妇女是心理不 正常吗?
他们正常吗?
有一位高一男生近几年来突然变得很古 怪,常常一个人呆呆的一动不动的坐在 在房间里,也不说话,学习成绩急剧下 降,整天懒懒散散。最近还经常平白无 故地打骂邻居的孩子,砸烂家中的用具。 这位男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心理不 正常?还是脾气比较暴躁?
他们正常吗?
一位女研究生,有一天晚上在写论文时,突然感到心跳 加速、呼吸困难、手脚不停地发抖、满头大汗。她感到 非常恐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室友立即拨打120,在 救护车到来前的10多分钟,这位女研究生感到特别难受, 也特别紧张,不停地喊:“我的心要跳出来了,我受不 了了。”救护车来后,急诊医生听了她的心脏,没有发 现什么问题,就赶紧将女研究生送到医院。但是奇怪的 是,到医院后,女研究生就感到身体好了很多,心不慌 了,呼吸也不困难了。后来这位女研究生在医院进行了 心电图、血常规和胸部放射等常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医生做不出任何诊断。以后每隔几天,这位女研究生就 会出现同样的症状,但是医生都检查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她的学习,最后不得不休学在家 修养。
概括地说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变 态行为的定义是不同的。普遍接受的定 义是, 违反社会准则或违背正常行为的 规则,这些行为从统计上来看是偏离正 常范围的行 为,并让自我感觉不好或不 适应,这样的行为称为变态行为。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
正常与异常的评价标准
以经验为标准
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感觉不良)为标准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把自己对于正常心理的体验和经验 作为出发点或者参照点,来判别各 种各样的心理活动是正常的还是异 常的。
以社会文化、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 准
是否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规范 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长颈少数民族
变态心理:
第一章 概论
➢概念 ➢评价标准 ➢评估和诊断方法 ➢发展简史 ➢研究方法
概念
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 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 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工作重点
描述现象
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
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