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醛含量测定
丙二醛测量方法

硫代巴比妥酸法(丙二醛含量测定)一:原理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
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
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
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够显著增加TBA与蔗糖或MDA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消光度值,所以在蔗糖、MDA与TBA显色反应中需一定量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每克千重100—300ug·g-1,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umol·L-1。
二:试剂1:质量分数为10%三氯乙酸(TCA);2:质量分数0.6%硫代巴比妥酸: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1mol·L-1)溶解,再用10%的三氯乙酸定容;三:方法1:MDA的提取称取剪碎的试材1g,加入2mll0%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TCA研磨,匀浆在4000r·min-1离心10min,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
2:显色反应和测定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 0.6%TBA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
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消光度。
四:结果C1=11.71D450C2={6.45(D532 - D600) - 0.56D450}NW-1C1——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L-1)C2——MDA的浓度(·umol·L-1)D450、0532、D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消光度值。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一)、设备及试剂
设备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铝锅、电炉、研钵、剪刀、试管
试剂 10%三氯醋酸(TCA)、0.5%硫代巴比妥酸(TBA以10%三氯醋配制)
(二)、操作方法
1.MDA的提取
取叶片数片剪成0.5cm2左右的小块,称取1g置研钵中。
加2ml 10%TCA和少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加入8ml 10%TCA继续研磨均匀。
匀浆在3000×g下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提取液。
2.显色测定
10ml刻度试管2支,一支加入上清液3ml,另一支加水3ml(空白),各加0.5%的TBA溶液3ml,摇匀,在沸水浴中煮沸10min(溶液出现小气泡开始计时),立即在冷水中冷却。
如有沉淀,应离心。
以空白作参比,在分光光度计450cm、532nm、600nm下测定样品反应液的消费值(用1cm光径的比色杯)
(三)、实验结果
C(μmol · L-1)=6.45(OD532– OD600)–0.56 OD450
MDA的含量(μmol · g-1 FW)= C×V×10-3 / W
OD532 OD600 OD450 :450nm、532nm、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
C:提取液中MDA的浓度(μmol · L-1)
V:提取液的总体积(ml)
W:样品鲜重(g)。
丙二醛含量测定的注意事项

丙二醛含量测定的注意事项
1. 一定要选对检测方法呀,这就好比你去参加比赛,得选对适合自己的项目才能发挥好,不然结果能准吗?比如你要是用错了方法去测丙二醛含量,那可就糟糕啦!
2. 样品处理要小心谨慎哦!就像呵护小宝宝一样,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问题呢。
要是处理不好样品,那后面的测定还能靠谱吗?
3. 试剂的质量可不能忽视啊!这就跟你做饭用的食材一样,质量不好,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不好的试剂会严重影响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的哟!
4.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来呀,这可不是能随便乱来的事情,好比搭积木,一步错步步错,不按步骤来怎么能得到准确结果呢?
5. 注意实验环境的稳定哟!环境老是变来变去,那测定还能稳定吗?就像你在摇晃的船上写字,能写好才怪呢!
6. 仪器设备要校准好呀,这就像战士上战场前要检查好武器一样重要,没校准好的仪器能测出准确数据吗?
7. 重复实验很有必要呢!一次就定论可不行,就像投篮,多投几次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嘛,不做重复实验怎么能放心呢?
8. 数据记录要准确详细呀,别马马虎虎的,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想想,要是记错了,那不就跟记错了回家的路一样迷茫吗?
9. 分析数据的时候要认真思考哦!可别稀里糊涂就下结论,这就像破案一样,得仔细分析线索,不然怎么能找到真相呢?
10. 遇到问题别慌张呀,要冷静想办法解决。
遇到点问题就慌了,那还怎么继续呢?就像走路遇到石头,得想办法跨过去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丙二醛含量测定真的需要特别仔细和认真,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呀!。
【精品】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精品】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指示物,它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的副产物,被广泛用于评估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的氧化损伤程度。
本文旨在介绍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脂质过氧化反应是指脂质分子在产生自由基的作用下和氧分子反应产生的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其中丙二醛是其主要生成产物之一。
丙二醛含量可用氨基苯酚反应法进行测定,方法如下:二、实验步骤1.制备样品:将植物组织样品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快速冷冻,然后在-80℃条件下保存。
制备样品时最好避免使用任何金属仪器或操作工具。
2.提取组织丙二醛:取出冰冻样品,加入10%四氢吡啶,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移至新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三氯醋酸/磷酸氢二钾缓冲液(pH=7.4),混合均匀后加入1%氨基苯酚溶液,摇晃混匀后,在沸水中加热15分钟,之后冷却至室温。
3.检测丙二醛含量:加入冷却到室温的硫酸,甲醛,氨基苯酚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之后用丙酮-石油醚混合液提取反应液中的丙二醛。
4.测定丙二醛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丙二醛含量,吸收波长为532nm,以硫酸/磷酸氢二钾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
三、实验注意事项1.制备样品时,应采取快速操作,避免组织样品在高温、干燥等条件下发生氧化损伤。
2.反应液中的溶液准确测量。
3.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如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反应液溅出。
4.在测定过程中,确保光谱仪的本底值已经清除,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总之,通过此篇文章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测定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精确,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生化领域中的实验研究。
丙二醛的测定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李合生p260)一、实验原理植物器官衰老时,或在逆境环境下,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是其产物之一,通常利用它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
丙二醛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形成在532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的有色三甲基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吸光系数为150{mmol/(L.cm)},并且在600nm 波长处有最小光吸收。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5%的三氯乙酸(TCA),称取0.5g三氯乙酸,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
2、0.67%硫代巴比妥酸(TBA). 称取0.067g硫代巴比妥酸‘放入沸水中溶解,在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
新鲜的子叶或茎段、研钵2个、冰浴槽两个、研锤2个、1ml注射器2个、石英砂1瓶、药勺1把、吸水纸若干、试剂瓶1个、移液枪若干把、风光光度计一台、蒸馏水两瓶、干燥的试管若干个、试管架、离心机一台、离心管若36个、记号笔1个、标签纸若干、水笔1个。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1、丙二醛的提取准备工作:离心管36个,分别标号1~18和1Y~18Y(标有Y的装子叶研磨液,带0的表示实验组),拿出的研钵2个(带研锤),取1个棕色试剂瓶向里面放入TCA适量。
再拿出准备好的2个1ml注射器备用,取出石英砂和药勺(去石英砂用,用最小的那个)。
正式工作:从每个要测实验组中称取约0.2g的鲜重样品(从各个重复中抽取等个数的鲜样,切去根,再把茎和子叶分开,各部分混合均匀后,随即称取0.2g),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再加0.2~0.4mlTCA后研磨,研磨至糊状后用刚才用过的那个注射器中的剩余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锤和研钵,倒入对应编号的离心管中,再用刚才用过的注射器再取1ml 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把冲洗液倒入离心管中,盖上盖摇匀,待全部都研磨完毕后放入离心机种离心(4℃、1200r/min、30min)。
离心好后放在室温下备用。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实验1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1. MDA 的提取称取植物材料1g ,剪碎,加入5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7.8),研磨,4℃,10000g离心10min,上清液定容为10ml为样品提取液.(取部分上清液立即分装于4℃保存,用于POD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 丙二醛含量测定: 吸取离心的上清液1.5 ml(对照加1.5 mL 蒸馏水),加入2.5ml 0.5% TBA 溶液,摇匀。
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沸30 min (自试管内溶液中出现小气泡开始计时),取出试管并冷却,4000g 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测定532 nm 、600 nm 和450 nm 处的吸光度值。
3.结果计算:MDA的浓度: C(μmol/L)= 6.45×(A 532 - A 600 )-0.56× A 450 MDA 含量( μmol/g)= [MDA浓度(umol/L)×提取液体积(mL)]/[样品重量(g)×1000]实验2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测定(比色法)反应混合液:100 mmol /L 磷酸缓冲液(pH6.0 )50 mL 于烧杯中,加入愈创木酚28 μl ,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直至愈创木酚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30 % 过氧化氢19 μl ,混合均匀,保存于冰箱中。
1.POD的制备:上一实验中提取并分装的上清液1ml (若浓度高用磷酸缓冲液稀释)2. 酶活性的测定:取反应混合液3 mL 和上述酶液1mL,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波长470 nm 下吸光度值,每隔1min 读数一次,共记录5次。
以反应混合液3 mL 和磷酸缓冲液1mL为对照。
3.以没加酶液的反应体系混合液为对照,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波长470nm 下吸光度值,每隔1min 读数一次,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3.结果计算也可以用每min 内 A 470 变化0.01 为 1 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u )表示。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06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和展 望
丙二醛MDA的简介
第一章
丙二醛的性质和作用
丙二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衡量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丙二醛在体内主要由脂质过氧化产生,可以反映机体细胞的氧化应激状况。 丙二醛可以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发生交联,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丙二醛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激活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细胞凋亡和坏死等过程。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MDA含量的生物学意义
丙二醛(MDA)是生物体内自由基反应的 产物,可以反映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程度。
MDA含量可以作为评估氧化应激状态的指 标,对于研究抗氧化和抗衰老等领域具有 重要意义。
MDA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某些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过程,例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等。
通过测定MDA含量,可以为临床诊断和 预防提供参考,例如通过抗氧化剂的补 充来降低MDA含量,从而延缓衰老和预 防疾病。
监测水体污染: 通过测定水体中 丙二醛MDA含量, 评估水体污染程 度和来源。
监测土壤污染: 通过测定土壤中 丙二醛MDA含量, 评估土壤污染状 况和来源。
监测大气污染: 通过测定大气中 丙二醛MDA含量, 评估大气污染状 况和来源。
监测生物体污染: 通过测定生物体 内丙二醛MDA含 量,评估生物体 受到的污染和危 害程度。
注意事项: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的解读需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纯依 靠丙二醛含量判断病情
异常值的原因及分析
仪器故障或操作 失误
试剂污染或失效
样本不均一或处 理不当
实验环境不佳, 如温度、湿度 等不稳定
结பைடு நூலகம்解读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标准曲线 避免仪器故障和操作失误 考虑样品的代表性 注意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精品】植物组织或器官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精品】植物组织或器官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研究植物中丙二醛的重要性以及丙二醛浓度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2. 掌握植物中丙二醛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物分解的产物,是氧化应激的指标之一。
在植物中,氧化应激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例如病毒感染、冷热伤害、营养缺乏、病理性衰老等。
氧化应激可导致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氧化膜脂产生丙二醛。
因此,测量植物中丙二醛的浓度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抗氧化性的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植物中丙二醛含量,原理是TBA可以与丙二醛反应生成红色的丙二醛- TBA复合物,其吸收峰位在532 nm处,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确定丙二醛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 植物材料的获取和制备(1)选择植物组织或器官(如叶片、根、果实等)。
(2)将所选植物材料切碎,称取10g左右的样品,加入10 mL 10%三氯乙酸(TCA)的全氟烷提取液中(三氯乙酸毒性较大,操作时要带口罩)。
(3)用搅拌器将植物样品匀浆,放在冰箱中冷藏30分钟,使样品中的丙二醛充分释放。
(4)离心样品15分钟,取出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2.5% TBA溶液,混合均匀。
(5)将混合液热浴在90°C温水中加热15分钟。
加热后,将混合液立即置于冰水中降温至室温。
2. 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含量(1)将混合液用橡胶头香瓶移至1cm宽光程量筒中,用2.5% TBA溶液作对照。
(2)用分光光度计在532 nm处读取混合液和对照的吸收值。
计算混合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单位为nmol/g FW(新鲜重)。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样品和有毒化学品。
2. 混合液必须热浴到90℃,加热时间必须精确,否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 混合液的pH值一定要保持在酸性范围内。
4. 取样时尽量避免样品接触金属器皿,以免产生误差。
5. 实验前要彻底清洗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避免污染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
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
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
活性氧包括含氧自由基。
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
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
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
所以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
[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产生显色反应,反应产物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4一二酮(Trimet—nine)。
该物质在539nm波长下有吸收峰。
由于硫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
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600nm下的吸光度,利用539nm 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醛的含量。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
2.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水浴锅:(4) 天平;(5) 研钵;(6) 剪刀;(7) 5ml刻度离心管;(9) 刻度试管(10ml);(10) 镊子;
(11) 移液管(5ml、2ml、1ml);(12)冰箱。
3.药品:
(1) 0.05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
(2) 石英砂;
(3) 5%三氯乙酸溶液:称取5g三氯乙酸,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到100ml;
(4) 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称取0.5g硫代巴比妥酸,用5%三氯乙酸溶解,定容至100ml,即为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
[方法]
1.丙二醛的提取:取0.5g样品,加入2ml预冷的0.05mol/L pH7.8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经过冰浴的研钵内研磨成匀浆,转移到5ml刻度离心试管,将研钵用缓冲液洗净,清洗也移入离心管中,最后用缓冲液定容至5ml。
在4500转/min离心10min。
上清液即为丙二醛提取液。
2.丙二醛含量测定:吸取2 ml的提取液于刻度试管中,加入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3ml,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迅速冷却。
于
4500转/min离心10min。
取上清液于532、600nm波长下,以蒸馏水为空白调透光率100%,测定吸光度。
3.结果计算:
(A532—A600) ×V1×V
丙二醛含量(nmol/g) = 1.55×10-1×W×V2
式中:A为吸光度;V1为反应液总量(5m1);V为提取液总量(5ml);V2为反应液中的提取液数量(2ml);W为植物样品重量(0.5g);1.55×10-1为丙二醛的微摩尔吸光系数(在1升溶液中含有1μmol丙二醛时的吸光度)。
4.注意事项:
(1) 0.1~0.5%的三氯乙酸对MDA—TBA反应较合适,若高于此浓度,其反应液的非专一性吸收偏高;
(2) MDA—TBA显色反应的加热时间,最好控制沸水浴10~15min之间。
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引起532nm下的光吸收值下降;
(3) 如用MDA作为植物衰老指标,首先应检验被测试材料提取液是否能与TBA反应形成532nm处的吸收峰。
否则只测定532、600nm两处A值,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测得的高A值是一个假象;
(4) 在有糖类物质干扰条件下(如深度衰老时),吸光度的增大,不再是由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升高,而是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由此改变了提取液成分,不能再用532nm、600nm两处A值计算MDA含量,可测定510、532、560nm处的A值,用A532一(A510—A560)/2的值来代表丙二醛与TBA 反应液的吸光值。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前思考题]
(1)通过丙二醛含量测定能够解决什么理论和实际问题?
(2)什么时候植物会发生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作用?简述其过氧化作用过程。
(3)说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对植物的效应。
(4)TBA为什么要溶解在三氯乙酸中?
(5)提取液与TBA的混合液为什么要加热?为什么加热时间又不能过长?(6)为什么要测定反应液在600nm下的吸光度?
(7)在计算公式中,为什么吸光系数的单位是微摩尔,而最后的含量单位却是毫微摩尔?
(8)写出实验时间按排和操作流程图。
(9)写出抗逆性鉴定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实验统一的时间按排和操作流程图。
[实验后思考题]
(1)如果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你有什么办法消除其影响?(2)丙二醛反应液为什么加热时间过长会影响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