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丙二醛测量方法

丙二醛测量方法

硫代巴比妥酸法(丙二醛含量测定)一:原理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

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

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

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够显著增加TBA与蔗糖或MDA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消光度值,所以在蔗糖、MDA与TBA显色反应中需一定量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每克千重100—300ug·g-1,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umol·L-1。

二:试剂1:质量分数为10%三氯乙酸(TCA);2:质量分数0.6%硫代巴比妥酸: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1mol·L-1)溶解,再用10%的三氯乙酸定容;三:方法1:MDA的提取称取剪碎的试材1g,加入2mll0%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TCA研磨,匀浆在4000r·min-1离心10min,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

2:显色反应和测定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 0.6%TBA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

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消光度。

四:结果C1=11.71D450C2={6.45(D532 - D600) - 0.56D450}NW-1C1——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L-1)C2——MDA的浓度(·umol·L-1)D450、0532、D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消光度值。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一)、设备及试剂
设备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铝锅、电炉、研钵、剪刀、试管
试剂 10%三氯醋酸(TCA)、0.5%硫代巴比妥酸(TBA以10%三氯醋配制)
(二)、操作方法
1.MDA的提取
取叶片数片剪成0.5cm2左右的小块,称取1g置研钵中。

加2ml 10%TCA和少许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加入8ml 10%TCA继续研磨均匀。

匀浆在3000×g下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提取液。

2.显色测定
10ml刻度试管2支,一支加入上清液3ml,另一支加水3ml(空白),各加0.5%的TBA溶液3ml,摇匀,在沸水浴中煮沸10min(溶液出现小气泡开始计时),立即在冷水中冷却。

如有沉淀,应离心。

以空白作参比,在分光光度计450cm、532nm、600nm下测定样品反应液的消费值(用1cm光径的比色杯)
(三)、实验结果
C(μmol · L-1)=6.45(OD532– OD600)–0.56 OD450
MDA的含量(μmol · g-1 FW)= C×V×10-3 / W
OD532 OD600 OD450 :450nm、532nm、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
C:提取液中MDA的浓度(μmol · L-1)
V:提取液的总体积(ml)
W:样品鲜重(g)。

【精品】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精品】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精品】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指示物,它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的副产物,被广泛用于评估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的氧化损伤程度。

本文旨在介绍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脂质过氧化反应是指脂质分子在产生自由基的作用下和氧分子反应产生的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其中丙二醛是其主要生成产物之一。

丙二醛含量可用氨基苯酚反应法进行测定,方法如下:二、实验步骤1.制备样品:将植物组织样品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快速冷冻,然后在-80℃条件下保存。

制备样品时最好避免使用任何金属仪器或操作工具。

2.提取组织丙二醛:取出冰冻样品,加入10%四氢吡啶,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移至新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三氯醋酸/磷酸氢二钾缓冲液(pH=7.4),混合均匀后加入1%氨基苯酚溶液,摇晃混匀后,在沸水中加热15分钟,之后冷却至室温。

3.检测丙二醛含量:加入冷却到室温的硫酸,甲醛,氨基苯酚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之后用丙酮-石油醚混合液提取反应液中的丙二醛。

4.测定丙二醛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丙二醛含量,吸收波长为532nm,以硫酸/磷酸氢二钾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

三、实验注意事项1.制备样品时,应采取快速操作,避免组织样品在高温、干燥等条件下发生氧化损伤。

2.反应液中的溶液准确测量。

3.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如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反应液溅出。

4.在测定过程中,确保光谱仪的本底值已经清除,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总之,通过此篇文章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测定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精确,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生化领域中的实验研究。

丙二醛含量测定

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测定方法一:一、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丙二醛(MDA)是由于植物官衰老或在逆境条件下受伤害,其组织或器官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

它的含量与植物衰老及逆境伤害有密切关系。

测定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通常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与组织中的丙二醛产生显色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三甲川最大的吸收波长在532nm。

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在532nm处也有吸收。

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此外在532nm波长处尚有非特异的背景吸收的影响也要加以排除。

低浓度的铁离子能显著增加硫代巴比妥酸与蔗糖或丙二醛显色反应物在53 2、450nm处的吸光度值,所以在蔗糖、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中需要有一定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100-300μg·g-1Dw,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nmol·L-1。

在532nm、600nm和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即可计算出丙二醛含量。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 材料: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1ml、5ml)、试管架;移液管架;洗耳球;剪刀。

3. 试剂:10%三氯乙酸;0.6%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石英砂。

四、实验步骤1. 丙二醛的提取称取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的植物叶片1g,加入少量石英砂和10%三氯乙酸2ml,研磨至匀浆,再加8ml10%三氯乙酸进一步研磨,匀浆以4000r/min离心10min,其上清液为丙二醛提取液。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06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的发展趋势和展 望
丙二醛MDA的简介
第一章
丙二醛的性质和作用
丙二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衡量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丙二醛在体内主要由脂质过氧化产生,可以反映机体细胞的氧化应激状况。 丙二醛可以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发生交联,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丙二醛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激活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细胞凋亡和坏死等过程。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MDA含量的生物学意义
丙二醛(MDA)是生物体内自由基反应的 产物,可以反映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程度。
MDA含量可以作为评估氧化应激状态的指 标,对于研究抗氧化和抗衰老等领域具有 重要意义。
MDA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某些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过程,例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等。
通过测定MDA含量,可以为临床诊断和 预防提供参考,例如通过抗氧化剂的补 充来降低MDA含量,从而延缓衰老和预 防疾病。
监测水体污染: 通过测定水体中 丙二醛MDA含量, 评估水体污染程 度和来源。
监测土壤污染: 通过测定土壤中 丙二醛MDA含量, 评估土壤污染状 况和来源。
监测大气污染: 通过测定大气中 丙二醛MDA含量, 评估大气污染状 况和来源。
监测生物体污染: 通过测定生物体 内丙二醛MDA含 量,评估生物体 受到的污染和危 害程度。
注意事项: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的解读需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纯依 靠丙二醛含量判断病情
异常值的原因及分析
仪器故障或操作 失误
试剂污染或失效
样本不均一或处 理不当
实验环境不佳, 如温度、湿度 等不稳定
结பைடு நூலகம்解读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标准曲线 避免仪器故障和操作失误 考虑样品的代表性 注意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丙二醛(MDA)的测定方法

丙二醛(MDA)的测定方法

原理
丙二醛在高温及酸性环境下可与2-硫代巴比妥酸( TBA)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产物3,5,5´ -三甲基恶唑 2,4-二酮(三甲川),该物质在532 nm处有一吸 收高峰,并且在660nm处有较小光吸收。根据其 532 nm的消光值可计算出溶液中丙二醛的含量。 醛、可溶性糖对此反应有干扰,在450 nm处有一 吸收峰,可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加以排除。
思考题
不同植物在同一逆境下,丙二醛含量变化不同,说明了什么?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件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 之一。植物在逆境下遭受伤害与活性氧 积累诱发的膜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原理
植物在逆境下遭受伤害(或衰老)与活性氧积累诱发的膜脂过氧 化作用密切相关,膜脂过氧化的产物有二烯轭合物、脂类过氧化 物、丙二醛、乙烷等。其中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 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因此可通过测定MDA了解膜脂 过氧化的程度,以间接测定膜系统受损程度以及植物的抗逆性。
1. 5 %三氯醋酸; 2. 0.5 %硫代巴比妥酸(用5 %三氯醋酸溶解定容); 3. 0.05 mol · L–1磷酸缓冲液, pH 7.8。
材料
正常生长的以及经逆境处理的小麦、玉米或其他植物的叶片。
方法与步骤
1.取小麦植株上不同叶位的叶片3~5片,洗净擦干,剪 成0.5 cm长的小段,混匀。 2.称取叶片切段0.3 g,放入冰浴的研钵中,加入少许 石英砂和2 mL 0.05 mol · L-1磷酸缓冲液,研磨成 匀浆。将匀浆转移到试管中,再用3 mL 0.05 mol · L-1磷酸缓冲液,分三次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 3.在提取液中加入5 mL 0.5 %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摇 匀。 4.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沸10 min,(自试管内溶液 中出现小气泡开始计时)。到时间后,立即将试管取出 并放入冷水浴中。 5.待试管内溶液冷却后,3000×g离心15 min,取上清 液并量其体积。以0.5 %硫代巴比妥酸溶液为空白测 532 nm、600 nm和450 nm处的消光值。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丙二醛(MDA)是植物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最终分解产物之一,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的抗性。

本实验旨在掌握测定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膜脂过氧化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丙二醛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 532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由于蔗糖等物质在 532nm 处也有吸收,为消除其干扰,需同时测定 600nm 处的吸光度。

根据公式计算出丙二醛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如菠菜叶、水稻叶等)2、实验试剂05%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10%三氯乙酸(TCA)溶液3、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研钵、移液管、容量瓶等四、实验步骤1、提取称取剪碎的植物叶片2g,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10ml 10% TCA 溶液,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全部转移至离心管中,在 4000r/min下离心 10min,上清液即为丙二醛提取液。

2、反应吸取提取液 2ml 于刻度试管中,加入 2ml 05% TBA 溶液,摇匀。

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沸 10min(自试管内溶液中出现小气泡开始计时),取出后迅速冷却,再离心一次。

3、测定以空白(2ml 10% TCA 溶液+ 2ml 05% TBA 溶液)为参比,分别在 532nm 和 60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计算1、记录实验数据|样品|A532|A600||||||实验组|_____|_____||空白组|_____|_____|2、计算丙二醛含量丙二醛含量(μmol/g)= 645×(A532 A600)×V /(W×1000)其中,645 为丙二醛在 532nm 处的消光系数;V 为提取液总体积(ml);W 为植物组织鲜重(g)。

丙二醛MDA的测定方法-文档资料

丙二醛MDA的测定方法-文档资料

原理
丙二醛在高温及酸性环境下可与2-硫代巴比妥酸( TBA)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产物3,5,5´-三甲基恶唑 2,4-二酮(三甲川),该物质在532 nm处有一吸 收高峰,并且在660nm处有较小光吸收。根据其 532 nm的消光值可计算出溶液中丙二醛的含量。 醛、可溶性糖对此反应有干扰,在450 nm处有一
5.待试管内溶液冷却后,3000×g离心15 min,取上清 液并量其体积。以0.5 %硫代巴比妥酸溶液为空白测 532 nm、600 nm和450 nm处的消光值。
计算结果
MDA
mmol g-1FW
=
6.452


D532

D600


0.559

D450


Vt Vs W
式中,Vt:提取液总体积(mL);

Vs:测定用提取液体积(ml);

FW:样品鲜重(g)。
注意事项
1.可溶性糖与TBA显色反应的产物在532 nm 也有吸收(最大吸收在450 nm),当植物处 于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时可溶性糖含量会 增高,必要时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2.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增强MDA与TBA的显色 反应,当植物组织中铁离子浓度过低时应补充 Fe3+(最终浓度为。
O
O
OH
HN 2
+
S NO H
硫代巴比妥酸
OO
100 OC
HN
N
H
H
丙二醛
HS
N H
O HO
N H
S
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
(三甲川)
仪器设备
1. 分光光度计; 2. 研钵; 3. 剪刀; 4. 恒温水浴; 5. 试管:20 mL×4 6. 离心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O
OH
Hale Waihona Puke HN 2OO+
100 O C HN
N
H
H
S NO H
HS N H
O HO N H
S
硫代巴比妥酸
丙二醛
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
(三甲川)
精品课件
仪器设备
1. 分光光度计; 2. 研钵; 3. 剪刀; 4. 恒温水浴; 5. 试管:20 mL×4 6. 离心机。
精品课件
试剂
1. 5 %三氯醋酸; 2. 0.5 %硫代巴比妥酸(用5 %三氯醋酸溶解
3.在提取液中加入5 mL 0.5 %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摇匀。 4.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沸10 min,(自试管内溶液中出
现小气泡开始计时)。到时间后,立即将试管取出并放入 冷水浴中。 5.待试管内溶液冷却后,3000×g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并 量其体积。以0.5 %硫代巴比妥酸溶液为空白测532 nm、 600 nm和450 nm处的消光值。
• 1.可溶性糖与TBA显色反应的产物在532 nm也有 吸收(最大吸收在450 nm),当植物处于干旱、 高温、低温等逆境时可溶性糖含量会增高,必要 时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 2.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增强MDA与TBA的显色反应, 当植物组织中铁离子浓度过低时应补充Fe3+(最 终浓度为0.5 nmol · L-1)
定容); 3. 0.05 mol · L–1磷酸缓冲液,
pH 7.8。
精品课件
材料
• 正常生长的以及经逆境处理的小麦、玉米 或其他植物的叶片。
精品课件
方法与步骤
1.取小麦植株上不同叶位的叶片3~5片,洗净擦干,剪成 0.5 cm长的小段,混匀。
2.称取叶片切段0.3 g,放入冰浴的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 砂和2 mL 0.05 mol · L-1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将 匀浆转移到试管中,再用3 mL 0.05 mol · L-1磷酸缓冲 液,分三次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
• 3.如待测液浑浊,可适当增加离心力及时间,最 好使用低温离心机离心。
精品课件
思考题
• 不同植物在同一逆境下,丙二醛含量变化 不同,说明了什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计算结果
M D A m m o lg -1 F W = 6 .4 5 2 D 5 3 2 D 6 0 0 0 .5 5 9 D 4 5 0 V s V tW
• 式中,Vt:提取液总体积(mL);

Vs:测定用提取液体积(ml);

FW:样品鲜重(g)。
精品课件
注意事项
精品课件
原理
丙二醛在高温及酸性环境下可与2-硫代巴比妥酸 (TBA)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产物3,5,5´-三甲基恶唑
2,4-二酮(三甲川),该物质在532 nm处有一吸收
高峰,并且在660nm处有较小光吸收。根据其532 nm
的消光值可计算出溶液中丙二醛的含量。醛、可溶
性糖对此反应有干扰,在450 nm处有一吸收峰,可 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加以排除。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件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 产物之一。植物在逆境下遭受伤害与 活性氧积累诱发的膜质过氧化作用密 切相关。
精品课件
原理
• 植物在逆境下遭受伤害(或衰老)与活性 氧积累诱发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膜脂过氧化的产物有二烯轭合物、脂类过 氧化物、丙二醛、乙烷等。其中丙二醛 (MDA:Malondialdehyde)是膜脂过氧化 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因此可通过测定MDA了 解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以间接测定膜系统 受损程度以及植物的抗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