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石化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启示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
《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认为"石化”是 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会出现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 “有时出现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性地成为一个人说或 写一种语言的方式,比如发音、词汇用法和语法的各个 方面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会固定或僵化”(黄绍胜, 2009 )<,
(责任编辑:万学张媛)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 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
与启示
□季雨薇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在二语习得的各个阶段中,都有可能出现语言 石化现象。石化对语言的习得起了制约作用,阻碍了学 习者能力的发展。对二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语言习得过 程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 习得语言,提升二语水平。 [关键词]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形成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20)01-0042-02
device: translating raymond chandler[J]. The Translator, 2002, 8 (2): 195-220. [2] ATTARDO, SALVATORE, RASKIN, et al. Script theory revisited: joke similarity andjoke representation modelQ].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991 ( 4 ) • 293—347. [3] Ge Lingling. Initial Results of a. Study on. Humor Translation Based on a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Parallel Database[A]. In: Vicky M,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2007 Annual research Forum of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Hong Kong[C]. Hong Kong: Linguistic Society of Hong Kong, 2009. [4] 戈碍,何元建•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 译一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肛中国翻译,2012(4). [5] 戈竣滋,何元建基于言语幽默概论的汉语幽默文本特征研究 [J]•外国语,2012(7).

二语习得中语言石化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二语习得中语言石化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二语习得中语言石化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关于《二语习得中语言石化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语言石化的定义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一个时不时会出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成为了一个人说或写一门语言方式的一个不变部分。

[1]二、语言石化产生的原因2.1语言迁移迁移可以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

显然,导致语言石化的母语迁移属于负迁移。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经常对母语中的词汇,句法,甚至语音进行生搬硬套,产生了很多不地道的英语表达。

绝大多数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即使学习了一门外语很长时间,仍然无法克服他们的“外语”,甚至产生了像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语言。

并且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区分长短音上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在语音层面上,像sheep和meat这样的单词通常发音为“ship”和“mit”.在语法层面上,由于母语影响,学习者使用中式英语的频率很高。

*He is doctor.(冠词)*The price of the coat is very expensive.(搭配错误)2.2培训迁移培训的迁移主要是由于外语教师对目的语使用不地道,讲授方法不当导致学习者产生对外语的错误理解。

例如,在教学中当老师在讲授现在进行时态时,给学生呈现一系列的图片,说明一系列动作。

如“his alarm clock is ringing”、“he is getting up”、“he is washing”等语句,这样使学习者错误地认为现在进行时态就是叙述一系列的动作,使学习者对现在进行时态加以运用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

[2]2.3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方法、规则,技巧及调控方式。

学习策略石化是学习者最常见的现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简化他们的目标语言。

其中对英语句法学习的简化是一个很典型的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语言能力停滞,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十分常见,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1. 缺乏输入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也就是没有接触到大量的目标语言材料和真实语境,那么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有所提高。

缺乏输入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动机不足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习者对学习的外语缺乏兴趣或动力,那么就很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持续地提高语言能力。

3.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比如缺乏语言输出的机会、不善于总结和应用语言知识等,那么就难以将语言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4.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比如学习者可能因为害怕犯错或者受到失败的打击,导致在使用外语时情感紧张,从而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

1. 提供充足的输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比如真实语境下的对话、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等,让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目标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2.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引导学习者参加一些语言角、文化活动等,让学习者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4. 培养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习者尝试和使用外语,帮助学习者克服情感障碍,提高语言表达的信心和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

通过提供充足的输入、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策略和培养积极情感等多种途径,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共同努力,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
转换困难和语言混淆现象。

这些困难和混淆主要源于母语和第二外语之间的差异。

在语言
学习的早期阶段,学习者会采用母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去理解和表达第二外语。

这种
做法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在使用第二外语时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
际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不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出现,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习者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促进他们
的第二外语习得和使用。

如下是一些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建议和方法:
1、多重输入和输出: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者进行多种语言输入和输出,包括课堂讲解、听说练习、阅读写作等,以帮助他们形成第二外语的模型和规范,避免用母语思维去理解
和表达。

2、比较语言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指出母语和第二外语之间的差异,比如语音、语
法结构、词汇意义等,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这些差异,并且指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联想和
记忆。

3、语境导入:教师应该将第二外语词汇和语言结构导入在相关的语言情境中,让学
习者在语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加深记忆和理解。

4、错误纠正和反馈:教师在指导学习者使用第二外语时,应该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并且给出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改进语言表达。

5、使用语言教学政策:教师应该使用语言教学政策来促进学习者的第二外语习得,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使用第二外语进行课堂讲解、使用第二外语进行课堂交流、群体合作学
习等。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和应对策略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和应对策略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和应对策略语言石化现象是中介语最主要的特征,而在第二语的习得过程中,中介语言是一个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语言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据语言石化现象出现的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避免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使广大的语言学习者能更好地学好第二语言。

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了十几年的外语了,怎么现在想要提高但却总感觉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仍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仍然停滞不前?怎么自己的外语越学水平越低呢?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就是人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这些现象就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语言石化现象反映出了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种的不足之处,并很大程度地牵制其目的语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语言石化现象,提高学习者目的语水平,是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介语和语言石化现象概念在1969年的剑桥国际会议上,著名语言学Larry Selinker最早提出了中介语的概念,并在1972年的他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次正式使用“interlanguage”来指称中介语这个术语。

从此,中介语作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中的术语而诞生了。

中介语又称过渡语、语际语,它是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不同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但同时又具备母语和目标语的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尚存在一定缺陷或还不是很地道的语言,是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连续体或临界体(《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5)。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得出中介语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标语靠近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

每个外语学习者都要不可避免地经历中介语阶段,才可能达到如本族语者般熟练使用目的语的水平依据。

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习得呢? 或者在何种程度上 , 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二语习 得呢? 尽管乔氏提 出利用“ 语言输人” 语言输出” 和“ 看待学习者获得的语言知识是来自 语言输 ^ . 还是语言习得机制 , 即如果学习者 了 触到的语言输入中获得的, 那么这种规则只能来自于学习者大脑中固有的语 言习得机制 , 但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致 , 只是—般都认为: 第二语言学 1 ) 习者具有某种形式的普遍语法知识, 但不如本族语那么完备。2普遍语法对 ) 二语习得影响不大, 第二语言习得者与普遍语法的关系和年龄很有关。3 ) 第 语言的参数至少在—段时间内影响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认识, 某些迁移性 的错误就是这么来的。 不管怎样“ 对比分 馏泱二语习得 已 析’ 退出了历史舞台。 1 偏误分析。 O 2 2 世纪 6 年代末, o e提出了‘ 0 Cr r d ‘ 偏误分析” r r nl s e o aa ) r  ̄ 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对 比研究’ 与‘ l 不同, 它的着眼点是学习者的语毒 哭进 镤 , 而对产生错误的原因开展探讨和研究 , 且 并 认为某些偏误可以从“ 语际” n (— i 介语的—般特点和中介语最显著的特点: 石化。 d ) 而另外一种偏误贝 是由“ 4 语内”i n i u) ( t n a ndg 1 对 比研究。“ . 1 对比研究”cn atea a s ) 由 Ld (9 7提出的, t iga 影响的角度加 以解释 , (ot s v nl i 是 r i ys ao 15 ) e nu1 Ld 认为, ^ ao 们倾向于将 自己的母语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以及与其相联系 因素导致的。 所谓语际影响 , 即语际干扰性误差或母语干扰性误差, 指的是把 这个房间 的文化迁徙到另—种语言( 通常是第二语言) 的学习中去。 语言之间的差异是 本族语或方言的语言习惯带到第二语言中从而造成了错误。例如“ 第二语言习得的障碍和阻力 ,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 , 学习中 最为困难的地 有人” 犯语际错误的学习者会说成:h o a po l( T i l m hs ep . so e 实际 t : e 是 T r h e 方就是第二语言与母语差别最大的地方。 语言迁移”1 g aet nfr 以“ (a ug as ) n r e 为 a ep i r m 。 r p ol i t s o )犯这种聿i 显然悬眩 e enh o {昊 } 汉语模式硬造出 来的句子。 所 即语内干扰误差, 非母语干扰误差 , 目的语干扰误差 , 指的是由 理论基础的这一观点强调外语教学的关键是预测母语体系对第二语言学习 谓语内影响 , 的影响, 并相应地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两种语言的差别上。 于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规则未掌握好或理解有误或—知半解而导致的错误。 “ 对比研究” 体现了‘ 为主义” e ai i ) 钎 ( hv r m 的语言习得观: b os 即刺激一反 例如初学英语的 ^ 会说出“ eicm &这实际 E H o e” s 混淆了‘iicmn. 'e s o i ” l g和“ 应理论。因此, 外在的语言学习环境因素( 包括学习者已 经掌握的 母语) 是第 H o e 两个句式。 e ms c ” 另外—个例子在表达‘ ‘ ^ 那个 快要死了” 的意思时, 初学 语的人就好 ‘ ) 宣 南 人c 死尢 、 ” 弓。 , 而实际 E 应该是“ 人 搋 l 南 I : 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所在。 根据这一观点, 二 第 语言习得就是克服 母语干扰, 形 日 成—蚕斩的语言习惯自 过程。 g 这似乎说明 学外 一南弓。” 这是因为混淆了“ 和“)) ) 。 0为” ,,南为” 的用法。 中去学习最佳。 因此 , “ 对比分析” 是行为主义的产物 , 偏误分析” 而“ 则是认知心理语言 到了 2 世纪 6 年代, O 0 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观 受到了心灵_  ̄( e a 学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体现。 : mml E — i ) s 语言习得观的批评和挑战。 m 其代表 ^ 、 C o sy C o sy 物是 h m k 。 h m k 认为行为 “ 偏误分析 ” 的贡献之一是改变了不少教师对“ 语言偏误” 的典型看法 , 主义的观点无法解释语言习得中的两个基本事实 : 儿童能够创造性地使用 即: 1 ) 语言偏误是需要彻底根除的学习障碍。 o e' , Cr r d  ̄ 学习者的语言牖 吴 {反 语言, 能够理解和蝴 j 以前从未听到过或接触过的语言;) 使是在有缺陷 映了学习者当前所掌握的语言体系, 2即 对我们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具有积极 的语言环境中, 儿童依 然可以系统地获得母语。 因此, 外在因素无法充分解释 意义。“ 语言偏误’ 提学习者试图对语言体系进行判断的庠现, r听 是他f b 语言习得, 包括第二语言习得。 心灵主义对语言习得作出的解释是, 类生来 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并试图 ^ 使之规范的体现。从这点上说, 学习者的 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认知机制,即:语言习得机制 ( n aeaq it nd— 偏误不仅对语言教学研究有启示, 目对心理学和语言学也有重要的研究价 1 g g c usi e au io 而 引言 经常有人这么问道 : 了 学 十多年的外语了, 现在想要提高但总感觉到停 滞不前, 不知如何提高才好? 怎么我的外语越学越退步了 起栅 呢? 地 拿起教科书准备对 自 己的外语大动一番手术, 过了几天 , 就停止了, 反正都十 多年了, 就这么样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有兴趣的坚持下去呢? 总之学外 语还得需要环境, 最好到国外呆着, 学不好的, 国内 不是吗? 以上问题我1经常听到 , 门 现以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为分析的突破 口, 针对以上的问题逐一试图 进行解答 , 希望能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 同时也希 望躯对促进学习者 自 身的外语水平上的提高提供一点帮助。 1 石化这—术语是怎么来 的 既然淡到石化, 我们有必要对它这一定义提出的历史作一简单的回顾。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导致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僵化、呆板和不自然的现象。

这种石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改进。

一、成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母语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其口语表达呆板、僵化。

2. 目标语言不自然的输入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来自教材和教师的不自然的目标语输入,这种不自然的输入与实际语言使用存在差异,使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也带有石化的痕迹。

3. 语言习得阶段在语言习得的不同阶段,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水平不同,而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往往会受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更为显著。

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表现1. 语法错误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句法结构呆板、语法错误的现象,这种语法错误不仅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还降低了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2. 词汇使用不当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可能会使用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实际语言使用的词汇,使得口语表达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3. 句子结构僵化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结构,使得表达显得呆板、僵化。

以上几个方面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表现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

三、解决方法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其接触到更为自然、地道的语言输入,从而有利于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中介语在使用中逐渐变得僵化固定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当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石化现象。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将母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套用到中介语中,导致中介语变得僵化和固定。

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缺乏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也限制了中介语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者可能因为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因素,不敢尝试使用新的语言形式,进一步加剧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

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真实交际,提供学习者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帮助学习者改变使用中介语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和不通顺表达,培养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和规范意识。

学习者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怕犯错误,勇于尝试和使用新的语言形式。

学习者可以积极参与真实交际,与母语人士进行对话和实践,提高语言使用的自信心和流利度。

学习者还可以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第二外语的语言输入,如阅读、听力和观看相关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以培养对第二外语真实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教师和学习者共同的努力和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中介语石化问题,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由于对母语语音、语法和语义结构的先入为主认知,导致语言表达过程中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表现为语言输出困难、语法误用、意思含混不清等。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对语音、语法和语义结构的认知都会受到母语语言认知的影响。

例如,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可能会将英语中的元音发音和汉语中的元音发音混淆,出现发音不准确的情况。

同样的,学习者在学习语法时,也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例如,汉语中没有冠词,但英语中有“a”和“the”两种冠词,学习者容易出现用错冠词的情况。

另外,学习者在学习语义结构时,也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例如,学习者在翻译时,可能会将母语中的某种表达方式直接翻译成第二外语,出现意思含混不清的情况。

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学习者需要将母语与第二外语进行分开学习。

学习者需尽可能减少对母语的依赖,尤其是在语音、语法和语义结构认知上。

因此,学习者需要从第二外语语言的基础开始学习,例如语音、语法和单词等,以逐渐增强对第二外语的掌握。

同时,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尽可能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减少对母语的干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针对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学习水平和个人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案。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习者将母语与第二外语进行分开,注重培养学习者对第二外语语音、语法和语义结构的直接感知和掌握能力,使其能够减少对母语的依赖,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总之,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需要学习者、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共同注意和关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沟通的工具,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融合提供重要基础。

词汇作为语言范畴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都作为必要课程存在。

尤其是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掌握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

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论是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还是在语言学习课堂的模拟语境下,越来越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面临词汇石化困扰,学术圈就词汇石化的普遍现象展开多维探讨。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基本概述(一)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

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 于1972 年提出,并确定了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机制,受二语学习者所青睐,且石化现象与二语学习者的年龄和目标语言无任何关联[1]。

1978 年,Selinker 重新定义石化现象,其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石化现象必然存在,不受二语学习者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至1992 年,Selinker 更新关于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现象被解读为持续性的非目标语言结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状态,制约中介语水平。

从上述关于石化现象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石化现象的认知逐渐加深,从而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和概念动态调整。

更有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解析石化现象,丰富该定义,拓宽了石化现象的探索范围,综合各角度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可以肯定石化现象是二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2]。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表现中介语石化现象被提出后,学界又对词汇石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分为对词汇习得量石化、词汇语义及词汇运用石化的研究。

词汇习得量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词汇习得量石化。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学习第二外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但是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即学习者在运用第二外语时出现受母语干扰而导致语言表达不够流利、准确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理论基础仍较薄弱。

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第二外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提升第二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

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形成一种混合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而中介语石化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长期使用中介语后,出现语言学习停滞或难以进步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于第二外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习者形成中介语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还可以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可以丰富第二外语教学理论,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指导。

这有助于提高第二外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第二外语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强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才能更好地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2000字】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步骤。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与第二外语学习者长期使用第二外语,产生习惯性使用、模仿外语母语者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经常面临着学生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深入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对于提高第二外语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还可以为第二外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第二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不同案例,我们希望能够揭示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的制约作用,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我们致力于为第二外语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为培养更加全面、自信和流利的第二外语学习者做出贡献。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第二外语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概念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干扰或外语输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其第二语言表达能力停滞不前,表现为语言习得程度长时间停留在某一水平,无法继续提升的现象。

中介语石化现象常常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者长期停留在某一语言环境中,无法与母语社区或者原汁原味的外语环境有足够的互动与接触的情况下。

中介语石化现象不仅仅是语言技能停滞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学习者丧失学习语言的动力与兴趣,甚至选择放弃学习第二外语。

在中介语石化现象之下,学习者可能出现语法错误的固化、词汇量无法继续扩大、口语表达缺乏流畅性等问题,从而影响其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

日语教学中语言石化现象论文

日语教学中语言石化现象论文

试析日语教学中的语言石化现象摘要:本文试阐述了大学日语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策略,促使学习者最大程度地掌握日语知识和延缓或避免石化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语言石化日语教学教学策略在语言学上,我们将凝固在中介语中的顽固性错误称为语言石化。

它可存在于语音、词汇和语法中。

由于语言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者目的语水平的提高。

本文以大二学生为例,试分析了大学日语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策略。

一、石化的概念简单地说,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的与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语言,也就是学习者的语言。

石化是中介语的一个重要特征,石化也称为僵化,是指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停滞状态或者错误反复重复出现的状况。

据统计,只有5%的二语习得者最终能达到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大多数人都是在向母语使用者的水平无限靠近。

二、大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1、语音石化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习得一段时间的日语之后,无法克服“中式日语”的发音。

在读单词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无意识地把单词全部读成平音。

日语的词调是单词语音的高低、强弱配置表现,具有简单明快的特征;有的时候出现长短音不分,清浊音不分,甚至会用汉语相近的音去代替日语某些音的现象。

中国学生在朗读日语时,往往不遵循日语的节律读成中式日语,在语音节律上造成石化。

还有些南方来的同学,日语的な行音和ら行音不分,很难纠正。

2、词义石化语言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虽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都属于亚洲文化圈,都使用汉字。

但是,汉日两种语言中还是有很多语义不完全对等的词语。

因此,学习者很容易在词义使用上出现石化现象。

比如“娘”在日语中是“女儿”的意思,我们的学生总认为是“母亲”的意思。

又如日语“大丈夫”是结实的意思,学生常常会望字生义,按照汉语去理解。

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论文

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论文

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论文摘要: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的常见现象,也是外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探讨石化现象的起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质量。

笔者借助有关的语言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习作,对发生在学生英语习作上的语言石化现象加以研究,并为此提出一些防范的措施。

“语言石化(僵化)”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Sel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一文中提出的。

按照塞林克的定义,“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次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塞林克把石化看成是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无法消除,它可以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

换句话说,如果中介语随着学习者的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加大最终却没达到目的语这个终点,也就是语言结构系统(如语言项目、语法规则、系统性知识)不再有进一步发展,而是趋于固定甚至是停顿的状态,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石化表现。

石化(fossilization)可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sistentfossilization)。

由于石化是外语学习的普遍现象,探讨石化的起因以及如何避免石化也就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课题。

尤其是针对处于大学阶段的语言学习者,他们中的语言石化现象大都属于暂时性石化。

如果辅以恰当的语言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从中介语发展过程特点以及石化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在写作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与此有关的问题。

1石化现象的起因塞林克认为95%的二语学习者会产生石化,所以石化的形成有一定的内、外因素造成的。

除了学习者的内部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等自身内部因素对石化产生影响外,它还会受到诸如语言环境、教学方法、教材设置等外部因素的制约。

二语习得石化现象探析及启示

二语习得石化现象探析及启示
如果学生缺少语赢?文化这方面的意识就很难真正理解二语语言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彻底地掌提词汇的含义就必须在平时的课题教学中让学生去学习二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知识了解它们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习惯这样学生就可以减少负迁移的发生避免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1
8 .文学 评论 2
二语 习得 石化 现 象探 析 及 启 示
久石 化 的产 生 。
要 能 够 比较 有 效 地 促 进 第 二 语 寿的 习 得 , 就 必 须 浸 入 目标 语 环 境
中,学习者所接受到的 目标语语料 的数量越多 ,并且质量越高 ,效 果就 往往会越好 。如果我们的教育模式都仍然是 以 “ 满堂灌 ” 为主 ,学生是 属于被动 的语 言接受者 ,学生总是根据教科书 去背诵和 记忆 单词 ,进“ 单词测验和 听写 ,应付考 试,往往对词汇的背景 知识 小大清楚, 出不知 道其中的文化意 义,也更加谈不 词 i 藉进行 的横 向比较 和 解 当在 质 量 和数 量 l,语 料 的输 入 都 是 比较 缺 乏 的 时候 ,学 牛 就 会 转 而 向 母 : 语 汉 语 寻求 语料 的补 偿 , 南于 汉 语 和 二 语 的 差 异 ,语 的石 化 现 象 现
习者达到一定年龄 ,大脑便 失去灵活性 ,结果是几法 习得或掌擗某些 语 言特征。
外 因 :1 语 言 输 入 与输 出之 间存 在 比较 大的 不 平衡 .
力不能缓解这一状态,这就 是中介语石化现象。本文从 内 、外 冈两方 面 对 此 做 了 分 析 ,计 提 出 了相 应 的敦 与 学 的 对 策 。 二 、石 化 现 象 的 定 义 及 分类 中介语 (nel gae i r nu g)最 先是 由 St k r(9 2 提出来 的,指 的 t a ei e 17 ) n 是外语学 习过程 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 介于母语和 目标语之间 的过 渡性语 言 。 中介 语 石 化 (os i t n 这 一 慨 念 被 Sl kr( 9 2 提 出 以 来 fslai ) iz o ei e 17 ) n 就在二语 习得领域得到广泛认。Sl kr ei e 认为 :“ n 语言石化现象 是指外语 学习者的中介语 中保 留与它的 目的语有关的那些石化 了的语 言项 目,语 法规则及 次系统特征 ,它们不受外语学习者的年龄以及 目的语学习量的 影响。石化 了的结构 以潜在 的方式存 在,虽然在表 面 』认为 已被 清除 , 但始终有 可能在学 习者 的语言输 出中重复 出现” 。也就是说 ,语言石化 现象可以在学习者学 习任何 阶段和语言结构的任何层 次中出现 ,是一种 必 然 现 象 。 对 于学 了多 年 的外 语 学 习 者 来 说 ,石 化 了 的 语 言 项 目 ,语 法 结 构 等 更 为 明 和 突 出 。 石化现象按 其性质 又可分为暂时稳定化和永久性 石化两种。 中介语 形 式 的暂 时 稳 定 化 是 产 生 永久 性 石 化 的预 兆 。 李 炯 英 (9 9 19 )认 为这 一 区分对我国外语教学具 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不同的外语学习者存 中介 语 连续体的不同位置 L可产 生不 同的石化现象 ,并不同程度地折射 出学 习 者 目的语知识和具体运用的不 足之处 。因此 ,采取有效的措施可 防止 永

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石化现象探析

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石化现象探析

摘要: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存在石化现象,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的石化是表现之一。

语言输入在数量上和范围上的不足以及语言产出机会的缺乏不利于词汇能力的发展,高级词汇使用动机不强,词汇学习重量不重质和缺少相应课程等原因是造成二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石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石化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67-02一、前言教学实践中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表达能力较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词汇能力低,或者说词汇运用水平低。

这表现在,即使学习者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达到了较高的阶段,但能够较好运用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往往还是那些在初级阶段所学的那些词汇。

在二语习得中,有种现象被称之为中介语石化现象(selinker,1972),即在二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二语能力上升很快,但到了某一阶段后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

语音和语法等知识会石化,同样,二语习得者的词汇能力也会有明显的石化。

关于词汇能力,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综合起来有三种(转引自jiang,2000)。

第一种最简单或最狭义的定义就是能认识或回忆起一个单词及其意义。

第二种更广义的定义是恰当使用一个单词时必须掌握的各种知识的总和。

第三种定义认为词汇能力是一种技能而非一种知识。

本文作者认可第三种定义,并进一步认为词汇能力指的是词汇的运用能力及其熟练程度。

而词汇也可以区分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

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指的是在听、读等接受性语言活动中能够理解的词汇。

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指的是在说、写等表达性语言行为中能够使用的词汇。

本文旨在分析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石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二语产出性词汇石化原因二语产出性词汇石化是二语石化的一部分,其中原因之一是输入与输出不平衡造成的。

二语词汇石化及对策

二语词汇石化及对策

二语词汇石化现象的相关研究
• 对词汇的认识:
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产出性词汇 (productive vocabulary);理解性词汇/表达性 词汇;词汇知识作为一种连续体,由认知词汇、 产出词汇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多级词汇形态所构 成。(杨世登 2007:254)
概念系统 L2单词
二语词汇石化原因解释
• Coulter(1968):认为学习者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
能力后,使用避免、简化等交际策略即可达到交 际目的。这些策略使用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动力 的减弱,最终造成语言产出能力的石化。
• Krashen(1982):认为二语石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目
的语输入数量和质量不足,如果学习者能够有机 会接受最优化输入(optional input)或接触自然 的目的语环境,其语言水平还会达到另一次高峰 期。
避免二语词汇石化的对策
• 导入词汇教学的概念,强调有语境的词汇学习 • 培养词块意识,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吴旭东、陈晓庆(2000);杨世(2003)刘绍龙 (2003)等
• 得出的结论:
二语学习者的认知词汇,无论在习得的数量,还是 习得的质量上都有石化现象发生;二语学习者的 产出性词汇也有停滞不前的现象。
二语词汇石化原因探索
词条的内部结构
语义 semantics
形态 morphology
句法 syntax
L2产出性词汇石化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比较有
说服力的解释。
• Laufer(1998): 从学习者的动机角度来看,
产出性词汇的“高原现象”(the plateau in free active vocabulary),可能是因为学 习者缺乏能够运用较高级词汇(低频词) 的动机。在实际交际中,如果学习者能用 高频词实现交际意图,学习者学习词汇的 动力就会减弱甚至停滞不前。长此以往, 就会形成L2词汇能力的石化。二语学习者 这种习得方式符合人类心理认知过程中的 经济原则。

浅谈二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浅谈二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浅谈二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摘要]在二语习得中一般会经历一个阶段,即语言的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已经成为外语学习者语言进一步提高的障碍,故,研究石化现象对二语学习者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启示。

故,本文尝试从英语学习过程中导致石化现象的原因入手,探讨了石化现象给外语教学所带来的启示,即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防止或减少语言的“石化现象”,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迁移一、引言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处在一种仿佛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种现象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被称为石化现象。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石化一词定义如下:外语学习中出现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性地成为一个人说或写一种语言的方式,它指的是落后、固定不变的一个状态。

而石化(fossilization)一词,Selinker(1972)在《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文中首次使用的,他将石化定义为:一种可能存在于心理结构的机制,它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

戴炜栋和牛强认为:这一区分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这将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有极大的启示。

Ellis 也曾经在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中提到:当石化发生时,如果学习者中介语中的X特征与目的语一致,那么就是正确的石化;反之,学习者中介语中的Y特征与目的语不一致,那么石化的错误就会出现(Ellis 48)。

二、“石化现象”的成因针对石化现象发生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有人从母语迁移、培训迁移、二语学习者的年龄、动机、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角度讨论中介语的石化成因。

塞林格(1972)曾经从认知过程的角度来研究中介语,认为五个主要阶段操作中介语的产生,包括语言迁移、过度概括、训练转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Ellis 48)。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第二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第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中介语石化是指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中,受到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中间状态的语言结构和词汇,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的特点。

本文将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方法。

一、中介语石化的成因1.1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母语是学习者最早接触的语言,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深地植根于学习者的大脑中。

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学习者往往会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习惯带入到第二外语的学习中,导致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1.2目标语不足学习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往往会受到目标语的影响。

如果学习者只是学习了目标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但没有真正融入到目标语的语境和文化中,就容易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由于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不够深入,就难以真正地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

2.1语言表达不够地道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用第二外语进行表达时,往往会感到表达不够地道。

因为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搭配、句式结构都受到了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导致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一种中间状态,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

2.2理解困难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理解目标语时也会遇到困难。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受母语的影响,对目标语的理解会受到干扰,导致理解不够准确和流畅。

2.3沟通障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进行交流时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不够地道,对目标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很容易造成交流的混乱和误解。

2.4学习动力下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学习动力会下降。

因为学习者感到学习第二外语的困难重重,很难取得进步,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有效应对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学习者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通过加入语言交换群体、参加线下实践活动等方式,让自己置身于目标语的语境中,增加对目标语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共6页文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共6页文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

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

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

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

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

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

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

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石化现象分析
作者:潘慧杰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石化现象的不同定义,归纳了石化现象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见解,即石化现象是必然的,我们不要只看到消极的石化还要看到积极的石化,接受石化现象。

关键词:积极石化中介语目标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15-01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都会遇到如下问题:即使知道自己在犯错误并且有强烈的动机去改正,他们依然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他们不断地在改正的同时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当他们注意到某些错误时也还是会犯除非他们时刻注意着这些错误。

这些现象都属于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的内容,并且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们的兴趣。

关于“石化”现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语言学家Selinker不断发展了石化现象的定义。

一开始Selinker 从两个角度定义了石化现象。

从认知机制的角度“石化”被定义为:石化是表面语言材料下的一种认知机制,学习者倾向于在中介语过程中使用这种机制,而这与学习者的年龄和接收的目标语言规则多少无关。

从与行为相关的结构角度“石化”被定义为僵化的结构包括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元语言系统。

这也与学习者的年龄和接受的目标语言规则多少无关。

Selinker于1978年把石化现象重新定义为:学习二语的一个永久性的停滞不前的状态,不管学习者的态度有多积极,动机有多强烈,有多么充足的机会去使用目标语言,这种状态都不能被打破,除非学习者在所有的语言规则都能达到目标语言的水平。

1992年,Selinker又石化现象定义为持续的非目标语言的结构:石化现象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形成了一个停滞不前的中介语状态,也就是说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不能再发展进步。

从以上定义我们发现Selinker扩展了人们对于石化现象认识的视野,而且石化现象的定义也越来越抽象化。

其他学者们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石化现象。

尽管石化现象从不同的视角被定义,比如石化现象是认知机制;是有关行为的结构;是一个过程;是二语学习的一个阶段等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石化现象是稳定的。

关于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Selinker认为主要有五个认知过程与石化有关,分别为:语言迁移、训练的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过度泛化。

语言迁移被认为是产生石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学习者不能正确地用第二语言表达的时候他会倾向于使用母语的语言规则。

练习的迁移也会导致石化现象。

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也是导致石化现象的原因。

一种学习策略也许适用于某种学习材料但未必适用于目标语言中的另一种学习材料。

交流策略让学习者不一定非要和母语者交流,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石化。

最后一个原因是目标语言材料的过度泛化。


如,学习者在学习了美式英语里”r”的发音之后,遇到单词后面有”r”的,他们总是发卷舌音,而实际上在英式英语里面单词后面的”r”是不发音的。

Krashen (1982)则认为情感因素和可理解性输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他认为理解性输入是习得二语的唯一方法,这种可理解性输入必须是次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就是所谓的“i+1”。

但是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的,否则学习者可能把不同的语言规则混淆导致石化。

Ellis (1985)认为石化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有年龄因素和缺乏文化适应的动机,外部因素有交流压力、缺乏学习的机会和对学习者使用二语的反馈。

年龄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年龄决定了成年人和儿童学习的差异。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通常成年人比儿童表现好,而青少年比成人和孩子表现更好。

此外如果更好地适应了目标语言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学习者便能更加成功地掌握目标语言。

交流压力主要发生在学习者学习语法之前。

Higgs 和 Clifford (1982)是语法准确性运动的倡导者,他们认为学习者应该先学习一些语法规则,否则最后不正确的语言形式导致僵化。

缺乏学习机会就是说如果学习者有足够的机会接受语言输入和练习的话他们会进步很大,但前提是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规则否则也会产生石化现象。

同时,缺乏正确的反馈也会导致石化。

认知反馈是以某种语言形式比如单词、句子等来被掌握的知识。

例如当学习者回答:“我懂了”可能会导致石化。

因为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并没有完全理解,老师却认为学生都理解了进行新内容。

石化现象通常和二语学习的最终状态相联系,简单点说石化是必然的。

我们提到石化总是把它和稳定的错误形式相联系,而现在我们还会把它和稳定的正确语言形式相联系。

关于石化现象本身就存在争议,一方面石化现象是学习过程中的永久的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关于消除石化现象的研究也在进行着。

然而石化现象到底能不能消除还是一个问题。

如果石化现象可以被消除的话,那么关于石化现象的定义都要重新被解读,因为以上的定义都表明石化现象是不能被消除的。

如果石化现象真的不能消除,那么二语学习者必须承认他们所说的和所写的都是石化的英语。

那我们何不坦然接受石化现象的存在呢?
参考文献:
[1]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85.
[2]Han,Zhaohong. Fossilization: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2003(2):95-128.
[3]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n: 1992.
[4]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作者简介:潘慧杰(1988年-),女,河南濮阳人,青海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