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第10章_德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郭孔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关于自我道德教育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当代西方重要的德育思想与流派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德育思想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沿着皮亚杰的思想开展道德 教育研究而产生的德育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发展 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科尔伯格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德育思想可概述如下。 1.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道德判断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 个体,对“权威人物”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 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 起来,但是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即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 是正确的。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P358-360,领会) 1.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4.民主、法制教育 6.社会公德教育 3.劳动教育 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7.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第三节
一、德育过程概述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 主讲:郭孔生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 第十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的概念(P346,识记)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 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 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 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 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P348-351,领会) (一)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第四节
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介
一、原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
(一)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马卡连柯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其主要德育思想可概述如下 1.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 2.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1.关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2.关于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三)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法 3.情境体验法 5.榜样示范法 7.品德评价法 2.角色扮演法 4. 合作学习法 6.实际锻炼法 8.修养指导法
(四)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求(P370-371,领会)三大原则
综合运用:能依照各种德育方法的运用要求, 在德育工作中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体谅模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 判断相结合。
(三)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 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研究角度看,社会学习论是以行为研究 为主线探讨道德及道德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着眼于儿童 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的 问题行为的预防及矫正提供帮助。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其主要的德育思想可略述如下
1.关于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
2.关于榜样示范
3.关于强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四)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
价值澄清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当代道德教育复兴 运动中最有争议、影响极为广泛的一种学校德育改革流派。
价值澄清理论以两个理论假设为前提。其一,当代儿童处于充 满互相冲突的价值观的社会之中,这些价值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的身心发展;其二,在当代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公认的道 德原则或价值规范体系。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德育价值的重现与几种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价值的重现
(P355-356,领会)
德育的价值得以重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第一,现实的德育危机促成社会反思,要求“寻回”德育的价 值。 第二,对科技与工商业进步的认识的加深。 第三,全球化和世界日趋多元化、多极化的要求。 第四,终身教育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P364,领会)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 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 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P364-365,领会) 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包括两个侧面:一是内化过程,即将一 定的社会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准则与规范转化为 个体的思想品德;二是个体化过程,即个体的思想品德因性 别、年龄、智能、性格、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等的不同而具 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个体个性特征的一部分
第一层次:作为指导思想的方法,是组织德育活动时必须遵循 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要求,即通常所说的德育原则。 第二层次:作为德育方法总和的方法,即以某种标准或特性, 对一系列具体的德育方法、程序、策略等进行概括而成的一类 方法, 第三层次:作为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是以一定的方法论思想 为指导,以某一类方法的基本精神为其操作准则,具有一定的 工作策略和操作程序,如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教育方式、运用 奖励来控制行为的策略等。
(一)德育与公民教育
一般说来,对公民教育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指的是培育人 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 育活动的综合体。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单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而言,德育应是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个性发展中,德育具有定向、合理建构和心理保健 作用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 阶段的个体,不再将社会公则和法律看成死板的、一成不 变的条文,而是认识到了它们的人为性和灵活性。
第六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已不 再拘于社会公则与法律的局限,而是根据所谓具有“全人类” 意义的伦理准则,如公平原则、平等对换原则、人权原则、 尊重个人尊严原则等。 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不能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必须随时了解人们所达到的发展阶段,根据其发展阶 段的特点循循诱导地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第三,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
第四,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
4.两种基本的德育实践模式 (1)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
该模式根据苏格拉底(Sokrates)“产婆术”式教学原理而得名, 其核心思想是在德育过程中应用各种问题和情境,激发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在自动探究中提高道德水平。 (2)新柏拉图德育模式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 温馨提示: • 每次课后分散、及时复习《现代教育学 全书知识要点梳理》 课后做《现代教 育学基础练习题》 ;下次课前检查。
See you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
1.德育实体观 3.德育主体观
2.德育双重价值观 4.全方位德育观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的涵义与特点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 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P356,识记) 和其他教育目标一样,德育目标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 等特点,可以对德育活动发挥导向、选择、协调、激励、评价 的作用。 与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等相比较,德育目标具有 以下特点:(P356-357,领会) 第一,社会性。 第三,参照性。 第二,层次性。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P363,识记)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 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 活动过程。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P363-364,领会) 前者是有目的地促进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后者则是 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二者属于教育与发展的关 系。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通常,人们把教育者借以表达教育要求或意向、传授或呈现德 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诸如语言、榜样、情境、环境与 氛围、纪律和规则、奖励和惩罚等归为德育手段,而将在德育 过程中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法,称为德育 方法。
(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P368,领会——层次和类型)
这是科尔伯格后期所提倡的学校德育模式。在研究中,他充分 认识到团体公正水平对个体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道德教育的情感模式
以研究道德情感为主线的道德教育模式,20世纪中后期最 有影响的就是体谅模式。它是德育学家麦克菲尔和他的同 事共同创立。 体谅模式的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表明:关心的方式是 愉快的方式。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五)品格教育运动及其基本主张
自20世纪80年代起,品格教育运动在美国得以复兴并不断 推进,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主流声音。
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学派等不同,品格教育学者 力主以培养品格为特征的道德教育,认为品格的培养有利于 各类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不良品行的转变。
(P356-357,领会德育目标的层次)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 (P357-358,识记) •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五大”第五次会议《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 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 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 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 设。” •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二十八条 明确表述。 • 2004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规定。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 在 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 望 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 和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展开行动。 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更加广泛注意到维护普遍的 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全社会 共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亦即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德育过程的组织
(P365-366,领会——制订和实施教育方案的要求)
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德育活动的特点,在组织 德育过程、制订和实施德育方案时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 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 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 效性。 综合运用:能依照制定和实施德育方案的要求,开展德育工作。 三、德育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P367,识记)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1.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2.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 和舆论 三、德育与公民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P351-352,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