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必修
123《溶液的配制和分析》教案(苏教版必修1)
2.4溶液的配制和分析[学习目标]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2.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计算[知识梳理]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为了浓度准确,你认为以下配制步骤中,应该注意什么称量,溶解,移液,定容。
2.以下列图中各量之间可相互计算,试填写求算时的计算方法物质的质量m微观粒子数N 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物质的量浓渡C B〔注:每步计算都可反向进行,请思考计算方法〕[例题分析]例1. 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求:〔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所得盐酸中溶质微粒的个数为多少解析:〔1〕求物质的量浓度,从概念分析,就是求1L溶液中含溶质多少摩尔,需要先知道溶质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溶液的体积为多少升,然后代入定义式即可。
n(HCl) = 2.24L / 22.4L/mol = 0.1mol C(HCl) =0.1mol/0.2L = 0.5 mol/L〔2〕首先应明确溶质微粒是什么,在溶液中HCl = H+ + Cl-,每摩尔HCl可电离出1mol H+和1molCl-,故0.1molHCl可电离出0.1 mol H+和0.1 mol Cl-,共0.2mol溶质微粒。
例2. 某老师在教学时需制备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拟用足量锌粒和4mol/L的盐酸反响来制取,试计算至少需要这样的盐酸多少毫升解析:这是一道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通常首先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各物质间的量的对应关系,然后标出相关物质的基准值和直实量〔注意:不同物质可用不同的单位,只要物质间对应即可;同一物质的基准值和真实量必须对应同一单位〕,列比例求解即可。
设至少需盐酸x L2HCl + Zn = ZnCl2 + H2↑2mol22.4LxL×4mol/L 2.24L2mol/xL×4mol/L=22.4L/2.24Lx=0.05即至少需盐酸0.05L,为50ml[根底训练]1. 现有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11.2升,试关于其完成以下计算〔1〕求其物质的量。
苏教版_溶液的配制与分析_教案设计
溶液的配制与分析教案设计一、选材依据: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一》专题1第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课时的“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二、设计思想:本课设计从复习学生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引入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容量瓶,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在讨论中完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初步学会误差分析。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简单计算。
2、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熟悉步骤,了解操作要点。
3、认识容量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精确配制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2、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研究、自主总结和提炼,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1、结合学生操作练习中出现的现象来分析误差,增强学生感受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操作要点难点:配制过程的误差进行分析五、教学用品: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六、教学方法、手段:讲解、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七、学生方法:学生主动思考、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八、教学过程:这个仪器是容量瓶,观察一下实验桌上的容量瓶。
请观察并描述一下容量瓶。
板书设计: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符号:c B3、常用单位:mo l ·L -1(mol/L)4、表达式:()B B n c V aq =()B B n c V aq =⋅ ()B BnV aq c =二、溶液的配制与分析 步骤:计算m(Na2CO3)=1.06g 称量 溶解 转移 定容 摇匀、装瓶作业:《课后检测》溶液的配制和分析(课时2)。
高中化学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3)教案 苏教版必修1
1、计算:需要的碳酸钠的质量;
2、称量:准确称量碳酸钠的固体的质量;
3、溶解:把碳酸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而后冷却到室温;
4、转移:把冷却后的溶液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并润洗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震荡容量瓶;
5、定容:用蒸馏水注入容量瓶至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3)液体的温度需在常温时(20℃)才可加入到容量瓶中
(4)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时即可
演示: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的方法
板书:其他仪器:
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
烧杯——溶解溶质及加水
玻璃棒——导流
胶头滴管——定容
活动与探究:根据下列实验步骤配制100mL 0.1mol/L的Na2CO3溶液,试分析要经过哪些步骤。
(3)配制碳酸钠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4)下列操作会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填序号)
A、没有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经过干燥处理;
C、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D、加水时水的凹液面超过刻度线;
E、定容时,俯视液面操作;
F、定容正确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G、在最初固体溶解搅拌时,有少量的液体溅出烧杯外
5、定容:1~2cm处,胶头滴管定容;
6、摇匀:把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摇。
布置作业
1、完成《世纪金榜》相关模块练习
2、P26 T4
教学探讨与反思:
板书:(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介绍:一、实验所用的仪器
1、容量瓶
展示:不同规格的容量瓶
引导观察:容量瓶上的标注有哪些呢?
板书:①容量瓶的容量(50mL、100mL、250mL、500mL等)
溶液的配制及分-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第3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目标与素养: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
(宏观辨识)2.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误差分析。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物质的量浓度1.含义: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符号为c B ,常用单位为mol·L -1。
2.表达式:c B =n B V。
如1 L 溶液中含有1 mol 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1。
3.注意事项(1)在c B =n B V中,V 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B”表示溶液中的任意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以及一些特定的组合。
(2)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相等的,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会因所取的溶液体积不同而不同。
(3)某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物质,此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CaO 溶于水后形成Ca(OH)2的溶液,溶质为Ca(OH)2。
(4)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不是结晶水合物。
计算其“物质的量”时,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例如:a g 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CuSO 4而不是CuSO 4·5H 2O ,n (CuSO 4)=a g250 g·mol-1=0.004a mol 。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容量瓶前一定要注意注明规格,如100 mL容量瓶。
(2)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3)使用容量瓶注意“六不”:①不能溶解固体;②不能稀释浓溶液;③不能加热;④不能作反应容器;⑤不能长期贮存溶液;⑥不能互换瓶塞。
(4)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2.2.2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2. 溶液组成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溶液组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溶液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溶液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溶液组成案例分析(20分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溶液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溶液浓度计算方法的学习。
3. 溶液配制和稀释的实验操作。
4. 溶液渗析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
1. 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在复杂实验中的运用。
2. 不同浓度溶液配制和稀释的计算方法。
3. 溶液渗析实验的操作技巧及现象解释。
解决办法:
1.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学习评价工具:运用在线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改进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溶液的组成是如何定量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溶液实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溶液定量研究的魅力或特点。
4.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渗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5. 实验技能:通过溶液配制、稀释和渗析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6. 交流与合作: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表达和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1)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操作过程
现象和结论
①
②
③
④
例题4、某水样中要检验出H+、SO42-、Cl-离子,三位学生进行了如下不同的实验: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先滴加石蕊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先加先加入足量Ba(NO3)2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NaHCO3粉末。
修改、备注
复习引入:
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某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50g,则此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应该为60%
★3.某温度下,某种溶质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则这种溶质A的溶解度为25g
板书: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
★用一种试剂鉴别题和无试剂鉴别
例题2、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的是
(1)评价二位同学实验的合理性。甲_______乙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如不合理,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合理,此空不填)
(2)丙同学认为以下做法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但要控制试剂的用量:取少量溶液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再加入Ba(OH)2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请说明丙同学如何控制试剂量。
③向水中滴入石蕊试液
④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其中能证明是H+使石蕊变色的实验是()
A.①和③结合B.③和④结合
C.只②D.只①
[变式]5、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氯酸钾中含钾、氯、氧三种元素?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现象。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完成讲义: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
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苏教版必修1)
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知识梳理]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用符号表示,常用单位为。
2.假设某溶液的体积为V,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 ,那么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 = 。
3.要通过溶液中的反响定量测定某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往往需要首先配制标准溶液,再将标准溶液与反响,最后通过对的处理来确定其溶质的含量。
4.容量瓶是用于配制体积浓度的溶液的容器,在使用之前必须先。
其瓶颈上有一道,瓶壁上标有和,此三者的含意是。
所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热或冷的溶液一定要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通常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例题分析]例1. 在4℃时向100ml水中溶解了22.4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溶液。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D.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L解析: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从定义出发,找源头。
气体与液体混合时体积不能简单加和,液体与液体混合,如果给出密度也不能简单加和。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此题的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可求得:36.5g,100g,所以可求出质量分数。
选项A: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等于0.1L,便可推知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应等于10mol/L。
选项D:溶液的体积不能是溶质与溶剂的简单加和。
即不等于22.5L。
答案:B例2. 某实验中需要90mL0.5mol/L的NaOH溶液,试答复以下问题:〔1〕假设用NaOH固体配制,求需要NaOH多少克。
〔2〕假设用2mol/L的NaOH溶液配制,求需要此溶液多少毫升。
〔3〕上述两种配制方法中实验操作有何不同所需主要仪器有何不同解析:首先应明确一点,容量瓶的规格〔容积〕是不连续的,假设所需溶液体积与容量瓶的常见规格不符,那么所选的容量瓶规格应大于且尽量接近于所需溶液的体积,所以实验需要90m溶液,应选大于90mL而又最接近于90mL的常见规格100mL容量瓶,并按100mL 溶液进行计算。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2.2.1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2.2.1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的相关内容。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在现实化学实验或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③引入相关的趣味性例子或案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能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计算来验证假设,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4.合作与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他们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能够综合各方的观点得出共识。
答案:首先计算稀释后的溶液体积,然后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原则,计算稀释后的物质的量浓度。
高中化学 第2单元 课时3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第2单元课时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以此进行溶液分析(中和滴定)。
3.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从复习学生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在讨论中完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引入] 展示两瓶浓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
两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不相同?因为浓度不同。
展示不同商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啤酒、化验单等,引导学生关注上面浓度的表示方法。
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过渡]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使0.1mol硫酸铜完全沉淀,需要多少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体现了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物质的什么量之比?物质的量。
对溶液而言,是称其质量方便,还是量其体积方便?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计算,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通过溶液体积直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 B单位:mol·L-1表达式: c B=n B/V[练习]1.2molNaOH配成2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苏教版 必修1
第三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镁粉25.2g(1g以下用游码),他把镁粉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所称取的镁粉的实际质量是()A.25.2g B.24.8g C.24.2g D.25.8g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所用NaOH已经潮解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3.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六项中的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A.①③⑤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4.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5.某学生做完实验以后,采用以下方法分别清洗所用仪器,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1)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2)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3)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4)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过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5)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A. (2)不对B. (3)、(4)不对C. (4)、(5)不对D. 全部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6.用10 mL的0.1 mol·L-1 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3∶2∶2 B.1∶2∶3 C.1∶3∶3 D.3∶1∶17.将百分比浓度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A.c2=c1 B.c2<c1 C.c2>2c1 D.无法确定8.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L-1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A.1∶4 B.1∶5 C.2∶1 D.2∶39.在常温下20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H2、b mol O2(a≤4,b≤4,a、b均为正整数),点燃后充分反应恢复至原温度时,容器内气体(水蒸气忽略不计)密度最大值可能是()A.5.6 g·L-1 B.9.6 g·L-1 C.11.2g·L-1 D.56 g·L-110.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 g,若充满CO2重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 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A.28 B.60 C.32 D.4三、实验题11.欲配制500mL0.2mol·L-1的碳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计算可知,应用托盘天平称取g碳酸钠。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2單元課時3溶液的配製及分析教學設計一、學習目標1.初步學會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技能,瞭解生產和研究中經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進行定量測定。
2.掌握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並以此進行溶液分析(中和滴定)。
3.進一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實驗現象分析和實驗資料處理等方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培養學生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資料,完成實驗報告,並主動進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定量分析及相應的簡單計算。
三、設計思路本課設計從複習學生剛學過的“物質的量”知識引入,讓學生瞭解定量分析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通過與溶液的品質分數的類比,引出“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探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並在討論中完善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四、教學過程[引入] 展示兩瓶濃度不同的硫酸銅溶液。
兩瓶硫酸銅溶液的顏色為什麼會不相同?因為濃度不同。
展示不同商品的標籤,如牛奶、礦泉水、啤酒、化驗單等,引導學生關注上面濃度的表示方法。
濃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種,在初中我們學過溶質的品質分數。
溶質的品質分數= 溶質的品質/溶液的品質×100%[過渡] 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使0.1mol硫酸銅完全沉澱,需要多少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前的係數體現了參加反應和反應生成的物質的什麼量之比?物質的量。
對溶液而言,是稱其品質方便,還是量其體積方便?許多化學反應是在溶液中進行的,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經常要對溶液進行定量分析、定量計算,我們需要一個可以通過溶液體積直接計算溶質的物質的量的物理量。
[板書]物質的量濃度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裡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的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
符號:C B單位:mol·L-1運算式:c B=n B/V[練習]1.2molNaOH配成200mL溶液,其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mol/L。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2.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过程方法: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并以此进行溶液分析(中和滴定)情感态度: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设计: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计算,必须一个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初中化学中学习过溶液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一个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但化学研究中更需要一个可以直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请你设想怎样来建立这个物理量。
并能进行溶液体积和溶质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学生类比到溶液的质量分数,就可以给出该物理量的定义,再与课本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进行比较。
得出清晰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公式:C(B) = n(B)/V(溶液) 单位:mol/L(完成26页课堂训练1、2)课堂训练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交流讨论:通过溶液中的反应测定物质的组成,,首先需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溶液,再将标准溶液与待分析物质进行反应或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确定物质的组成。
演示并讨论:配制100mlL 0.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
在配制溶液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若取上述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5毫升未知浓度盐酸中,当滴加到盐酸刚好反应完,消耗标准氢氧化钠溶液24.50毫升。
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与素养: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
(宏观辨识)2.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误差分析。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物质的量浓度1.含义: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符号为c B,常用单位为mol·L—1。
2.表达式:c B=错误!。
如1L溶液中含有1mol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L—1。
3.注意事项(1)在c B=错误!中,V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B”表示溶液中的任意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以及一些特定的组合。
(2)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相等的,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会因所取的溶液体积不同而不同。
(3)某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物质,此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的溶液,溶质为Ca(OH)2。
(4)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不是结晶水合物。
计算其“物质的量”时,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例如:a g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CuSO4而不是CuSO4·5H2O,n(CuSO4)=错误!=0.004a mol。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容量瓶前一定要注意注明规格,如100 mL容量瓶。
(2)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
(3)使用容量瓶注意“六不”:1不能溶解固体;2不能稀释浓溶液;3不能加热;4不能作反应容器;5不能长期贮存溶液;⑥不能互换瓶塞。
(4)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5)定容时要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2.配制100 mL 0.100 mol·L—1Na2C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该实验,除量筒、托盘天平、药匙、烧杯外,还需要的仪器有100_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2)计算:需要Na2CO3的质量是1.06_g;若用托盘天平称量,则应称量的质量是1.1_g。
(3)溶解:在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并冷却至室温。
(4)转移: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中。
注意溶解及洗涤所用水的总体积一定不能超过要配制溶液的体积。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_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7)振荡、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8)装瓶:把配好的溶液倒入预备好的干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3.配制流程图示为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将40 g 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1(×)(2)把1mol NH3通入水中得到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3)为了配制方便,可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或量筒)中进行溶解(或稀释)(×)(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液面超过刻度线,应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多的部分(×)2.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的NaOH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的质量分别是()A.950 mL,96.0 g B.500 mL,80.0 gC.1000 mL,80.0 g D.1000 mL,76.0 gC [配制950 mL溶液需选用1000 mL的容量瓶,所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1L×2mol·L—1×40 g·mol—1=80.0 g。
]3.将190 g MgCl2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
(1)该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 mL,10 mL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溶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表达式可以求出。
(2)从溶液中取出部分液体,但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答案] (1)2mol·L—14mol·L—1(2)2mol·L—10.02mol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B B2.误差分析:以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c(NaOH)=错误!=错误!其中M(NaOH)不变,不规范的操作过程会导致m(NaOH)和V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
具体情况如下: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mol·L—1的Na2CO3溶液1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洗涤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B [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及误差分析。
A项极易出错,以为0.5mol·L—1×1L=0.5mol是Na2CO3的物质的量,所以100 g>53g视为偏高。
实际上应是Na2CO3·10HO的质量,应为286 g·mol—1×0.5mol=143g。
所以A项应偏低;B项平视时,凹液面的最低2点与刻度线刚好相平,俯视时液面的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即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水量,因此可导致浓度偏高;C项对用于稀释或溶解的烧杯,如不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项定容后,振荡、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由于液体沾在瓶壁和磨口等处所致,不会造成偏差,若加水,则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方法技巧仰视或俯视刻度线产生的误差图解图1图21.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500 mL 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0 g:________。
(2)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Na2CO3溶液,Na2CO3晶体已部分失去结晶水,用该晶体所配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3)配制NaOH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________。
(4)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________。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砝码和药品放置颠倒(1g以下用游码):________。
(6)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________。
(7)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________。
(8)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_。
(9)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________。
(10)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________。
[解析] (1)应称取胆矾质量为125.0 g。
(2)相当于所取溶质Na2CO3质量偏大。
(3)NaOH 腐蚀纸片,会沾在纸片上。
(4)称量时间过长NaOH会潮解。
(5)相当于所称NaOH质量为3.6 g。
(6)量筒不能用蒸馏水洗涤,否则相当于所取硫酸的量变大。
(7)仰视时所取浓硫酸体积偏大。
(8)相当于所配溶液体积减小。
(9)溶质未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10)溶质偏小。
[答案] (1)偏小(2)偏大(3)偏小(4)偏小(5)偏小(6)偏大(7)偏大(8)偏大(9)偏小(10)偏小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相关计算(1)若已知溶质质量(2)若已知溶液中某粒子的个数2.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1)若已知溶液的体积(2)若已知溶液的密度标准状况下,V L气体溶于V(H2O)L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1),则:1气体的物质的量:n=错误!2溶液体积:V=错误!×10—3L·mL—1m溶液=V(H2O)L×1000 mL·L—1×1g·mL—1+错误!×M g·mol—13再根据c=错误!知,c=错误!=错误!=错误!=错误!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溶液的密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将c换算成w时,可运用公式:n=错误!算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将w换算成c时,可从溶液出发,运用公式:c=错误!,求出w=错误!×100%。
请时刻注意:此运算过程中ρ以g·mL—1为单位,c以mol·L—1为单位。
4.溶液的稀释或混合计算(1)将浓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c(浓)·V(浓)=c(稀)·V(稀)m(浓)·w(浓)=m(稀)·w(稀)(2)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和(或质量之和)。
c1·V1+c2·V2=c(混)·V(混)m1·w1+m2·w2=m(混)·w(混)(3)混合后溶液的体积:1若题目中指出不考虑溶液体积的改变,可认为是原两溶液的体积之和;2若题目中给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应根据V(混)=错误!=错误!来计算。
5.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1)单一溶质溶液中溶质组成计算根据组成规律求算:在溶液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浓度之比等于化学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
如KSO4溶液中:c(K+)=2c(SO错误!)=2c(K2SO4)。
2(2)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计算根据电荷守恒,溶质中所有阳离子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如在Na2SO4、NaCl混合溶液中,c(Na+)=2c(SO错误!)+c(Cl—),c(Na+)、c(Cl—)分别为7 mol·L—1、3mol·L—1,则c(SO错误!)=错误!mol·L—1=2mol·L—1。
将25℃ 101kPa条件下的氯化氢(HCl)气体49.6 L,通入492mL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0 g·mL—1),得到密度为1.13g·mL—1的盐酸(即氯化氢的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