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内科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以婴幼儿及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为我国小儿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
造成缺铁的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储铁不足、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铁丢失过多和(或)吸收减少。
主要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皮肤黏膜、睑结膜及甲床进行性苍白。
随着贫血的加重,患儿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食欲减退;肝脾淋巴结轻度增大,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前区出现杂音,易合并感染。
一.主要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的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及年长患儿的营养知识不足,缺乏本病的防护知识。
二.观察要点1.观察患儿皮肤、黏膜颜色及毛发、指甲情况。
2.观察患儿有无异食癖、口腔炎、舌炎及生长发育情况。
三.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一般护理①.注意休息但不需要卧床,可适量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②.合理安排饮食(1)向家长及年长儿解释饮食习惯(如偏食)对导致本病,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2)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增加含铁丰富的摄入量,如动物血、黄豆、肉类。
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
3.症状护理①.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1)口服量为4-6mg/(kg.d)(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
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
(2)由于铁剂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和腹泻,如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服药。
可与稀盐酸或(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以利铁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品服用。
(3)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标准护理计划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尤以婴幼儿发病率。
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活动无耐力;②有感染的危险;③知识缺乏;④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
活动无耐力相关因素贫血,虚弱。
营养不良。
主要表现活动后乏力、虚弱、气喘、出汗。
头晕,眼前发黑,耳鸣。
护理目标患儿随着贫血改善,耐力提高。
护理措施评估患儿目前的活动程度和休息方式。
与患儿家属制定活动计划,体力不支的患儿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一般少量的活动应尽量让患儿在床旁、本病室内进行。
外出检查需要抱行或或轮椅推行。
增加患儿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静脉输血、血浆、白蛋白。
有计划地安排各项检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尽量避免患儿哭吵、激动及情绪紧张。
协助患儿进行洗漱、进食、大小便等个人卫生活动。
吃奶的患儿,喂养时宜竖抱起,或抬高头部,吃奶时间以20分钟为宜,少量、多餐,必要时喂奶前后吸氧15分钟。
重点评价患儿活动量是否逐渐增加有感染的危险相关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卧床。
主要表现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白细胞增高,尤其中性粒细胞增高。
护理目标患儿不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病室每天通风换气,限制探视人员,白细胞过低者给予单独隔离房间。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保持床单清洁、整齐,衣被平整、柔软。
保持口腔卫生,指导年长儿晨起、饭后、睡前漱口,避免用硬毛牙刷。
婴幼儿应加强臀部护理,预防红臀。
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预防呼吸道感染。
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家属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与措施。
重点评价患儿是否有感染发生。
患儿家属是否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与措施。
知识缺乏相关因素家属对疾病的有关知识缺乏。
主要表现家属不能正确地喂养小孩。
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儿童护理课件)
4 健康教育
(1)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及膳食
母乳喂养
添加含铁丰富辅食 早产儿2个月 不挑食、不偏食 开始补铁剂
4 健康教育
(2)指导家长配合治疗
1 消化系统 • 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 少数有异食癖,喜食泥土、煤渣等
(三)非造血系统表现
2 神经系统
• 烦躁不安、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成绩下降、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3 心血管系统
• 贫血明显时心率加快 • 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心衰。 4 其他 • 皮肤干燥、毛发枯黄易脱、反甲 • 免疫力低下→感染
(一)一般表现
•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口唇、口腔、甲床最为明显 • 易疲乏、不爱活动,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体
重不增或增加缓慢 • 年长儿可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
• 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 年龄越小、病程越长、贫血越
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 淋巴结肿大角轻
(二)骨髓外造血表现
(三)非造血系统表现
• 小剂量开始,两餐间服用。
• 与维生素C、果汁同服,忌与牛奶、茶等抑制铁吸收食物同服。
• 用吸管或滴管服用,避免牙齿染黑;服药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 停药后恢复。
• 注射铁剂应深部注射,每次更换部位,可产生发热、关节痛、头痛 等反应,首次注射应严密观察,防过敏发生。
• 疗效观察:早期指标是网织红细胞升高。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 后2个月。
(三)非造血系统表现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合理喂养 铁剂治疗 口服二价铁剂
输血治疗:重症贫血合并心力衰竭、 或急需外科手术
健康评估
1 健康史
孕产史 生长发育史喂养来自 疾病史2 身体状况症状评估 护理体检
3 辅助检查
4 心理社会状况
小儿缺铁性贫血护理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
通过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患儿的贫血状 况可以得到改善,但需要长期的康复护 理。及时予以康复随访和定期体检,保 证病情稳定和预防复发。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措施
定期复查:与医生合作定期进行血 液检查,以监测患儿的血红蛋白水 平和铁存量,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护理时间,提供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提高患儿的 免疫力和恢复能力。 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 者,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
提高患儿的铁摄入量,促进铁 的吸收和利用,以改善贫血状 况。 教育患儿及其家人了解缺铁性 贫血的相关知识,如营养、补 铁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等。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饮食调整:为患儿提供富含铁的食物, 如红肉、蛋黄、绿色蔬菜等,并合理搭 配维生素C,以增强铁的吸收能力。 补充铁剂: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患儿 口服或静脉注射的铁剂,注意剂量和用 药时间,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小儿缺铁性贫血护理
目录 简介 诊断和评估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注意事项 康复护理
简介
简介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 症之一,相关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
诊断和评估
诊断和评估
血液检查是确诊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和铁 蛋白测定等。 针对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营养评估 也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护理计划。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1 护理评估1.1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1.1 一般贫血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
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呜等。
1.1.2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1.2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1.2.1 血常规末梢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均低于正常,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MCH、MCHC均降低。
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
1.2.2 骨髓象可见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各期红细胞均较小,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
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改变。
2 护理措施2.1 注意休息、适量活动患儿病室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根据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订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同时注意观察病情,调整活动强度。
2.1.1 轻、中度的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生活应有规律,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患儿充分的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做适合自身的运动,如户外活动、幼儿体操等,以不感到疲乏为度。
2.1.2 重度贫血患儿可有心悸、气短,活动后症状加重,应卧床休息、吸氧,以减轻心脏负担,协助患儿日常生活,定时测量心率。
2.1.3 对易烦躁、激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看护、抚慰,使其保持安静,避免因烦闹而加重缺氧。
2010年护士内科护理辅导:缺铁性贫血护理
1.加强病情监测关注病⼈⾃觉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评估病⼈活动耐⼒,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判断病⼈贫⾎程度及治疗效果。
2.饮⾷护理(1)纠正不良饮⾷习惯。
指导病⼈均衡膳⾷,养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饮⾷习惯。
(2)给予丰富含铁⾷物。
如瘦⾁、动物⾎、肝、蛋黄、⾖类及深⾊⾷物海带、⾹菇、⽊⽿。
告知病⼈含铁量最低的⾷物是乳类⾷品等。
同时向病⼈说明进⾷⾼蛋⽩、⾼维⽣素、⾼热量、易消化饮⾷的重要性。
(3)合理饮⾷搭配。
饮⾷要注意荤(含铁)素(含维⽣素C)搭配。
(4)⼝腔炎或⾆炎护理。
避免进⾷过热、过辣⾷物,进⾷前后给予⼝腔护理。
3.⼝服铁剂护理(1)说明解释。
向病⼈解释⼝服铁剂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症状、⿊便等。
指导病⼈如何减轻⽤药后胃肠道刺激的⽅法。
告诉病⼈⿊便是铁与肠内硫化氢作⽤⽣成⿊⾊的硫化铁所致。
(2)服药注意事项。
指导病⼈餐中或餐后服⽤铁剂,以减轻胃肠道的刺激症状;与维⽣素C同服,促进铁的吸收。
(3)准确⽤药。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铁剂,既要在⾎红蛋⽩恢复正常后再⼝服⽤药3-6个⽉,以补⾜贮存铁,⼜要防⽌药物总量过⼤引起铁中毒。
4.注射铁剂护理(1)防⽌过敏反应。
⾸次注射量要少,⼀般不超过50mg,同时备好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若病⼈⽆不良反应,次⽇按常规剂量进⾏注射。
(2)防⽌注射局部肿痛或形成硬结。
选择柔软、丰厚的肌⾁,⽤8~9号针头深部注射,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时速度要慢,拔针后按压针眼⽚刻,但不可按摩。
必要时可在注射局部⼲热敷,促进铁的吸收。
(3)避免药液引起⽪肤染⾊。
注意不在⽪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避免原来针头上的药液使组织染⾊),采⽤“Z”形注射法或留空⽓注射法。
5.输⾎护理必要时遵医嘱输⾎或输浓缩红细胞,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输⾎过多过快诱发⼼⼒衰竭。
6.给氧严重贫⾎病⼈应给予氧⽓吸⼊,以改善缺氧症状。
7.休息与活动轻度贫⾎可适当活动,但不可疲劳;中度贫⾎要增加卧床时间,但⽣活可以⾃理;重度贫⾎(⾎红蛋⽩<60g/L)应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给予氧⽓吸⼊,若有⼼衰应给予半卧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_诊断和护理_措施方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_诊断和护理_措施方案一、护理诊断1.营养不良相关于食欲不振,饮食不均衡,缺乏铁质的摄入,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
2.缺铁性贫血导致氧气输送不足,造成患者贫血症状加重,体力下降,活动能力减弱。
3.体液容量不足相关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导致组织和细胞代谢异常,容易发生心脏负担加重。
二、护理措施方案1.促进营养摄入:合理制定营养餐计划,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增加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液、绿叶蔬菜、豆类、黑芝麻等。
鼓励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提高铁的吸收率。
2.保持良好的肠道功能:指导患者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冷食物,坚持有规律地运动,并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铁的丢失。
3.提供适量的休息:由于患者体力下降,活动能力减弱,应提供适量的休息时间,防止出现体力过度消耗和疲劳现象。
4.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支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鼓励其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抵抗力。
5.加强教育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缺铁性贫血的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指导患者具体的饮食调理方法,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6.定期监测血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掌握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铁的含量,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7.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补铁剂,同时配合维生素C的补充。
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8.防止感染:加强手卫生,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避免与感染源接触,避免人群拥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发现感染迹象及时就医。
9.加强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体育运动计划,适度增加运动量,提高体质,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能力。
三、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1.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者病程较长的患者,容易出现治疗依从性差或者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护士要指导患者坚持治疗,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增加其对治疗的认可和信心。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加红蛋白合成减少(hypochromia)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6个月至2岁的小儿最多见,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卫生部列为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
任何引起体内铁缺乏的原因均可导致贫血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储存铁主要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故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都可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果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或年长儿偏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和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易发生缺铁。
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须摄入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
4.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相对较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亦可致铁缺乏。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
每ml血约含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5.吸收减少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发病机制】铁缺乏对造血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均有影响。
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质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2.对其他系统的影响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并可使多种含铁酶(如细胞色素酶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减低。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度和中度贫血可自由活动,重度贫血特别伴有贫血性心脏病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给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黄、肝、乳类、新鲜蔬菜等,母乳或牛乳人工喂养儿,必须及时添加辅食,如蛋黄、鱼泥、肉沫等。
4、用药护理
(1)服用铁剂应安排在两餐之间不宜与牛乳、钙剂与蛋类、茶等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2)服用铁剂后清洗口腔,避免硫化铁在牙齿内沉着引起发黑,要坚持全疗程,不能过早停药。
(3)铁剂治疗时加用维生素C。
5、病情观察:注意患儿面色、睑结膜,口唇及口腔粘膜,甲床的色泽,观察小儿活动能力、情绪、注意力、疲劳、失眠、头晕及食欲、食量及消化功能的改善情况,重症贫血者需监测T、P、R及心脏情况,有贫血性心脏病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6、预防感染:勿与感染性疾病病人接触。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导致红细胞形成和功能异常。
缺铁性贫血病人常常出现疲劳、头晕、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为了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针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1.评估和监测: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帮助确定病人的贫血程度和病因。
监测病人的Hb、铁代谢指标、红细胞指标等,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2.促进铁吸收:提供饮食指导,帮助病人选择铁丰富的食物,如红肉、蛋、豆类和绿叶蔬菜等。
同时,饮食中的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铁的吸收,应鼓励病人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
需要提醒病人避免与咖啡、茶等食物一起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的鞣酸可以抑制铁的吸收。
3.补充铁剂: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以协助病人正确使用铁剂。
需要注意的是,铁剂应与胃酸分泌低的时段一起使用,以提高吸收率。
同时,应告知病人一些副作用,如便秘、腹痛等,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提供营养支持: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等。
如果病人因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可以使用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补充。
5.体力活动指导:鼓励病人进行适度的锻炼,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但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和身体不适。
7.预防感染:缺铁性贫血病人免疫力较低,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勤洗手、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同时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醒其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和去公共场所等。
8.定期随访: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及时反馈病人的情况,并定期进行随访。
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和支持方案。
总之,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因、贫血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②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强调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饮食的 意义
③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 预防;足月儿4个月后应加维生素C及含铁 较多的绿色蔬菜汤、水果汁;也可在粥、 米糊内加蛋黄、鱼泥、肝泥、动物血等含 铁多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④人工喂养儿应喂强化铁的配方乳,并及时 添加辅食;如喂鲜牛乳必须加热处理,以 减少牛乳过敏所致肠道失血。
1、铁贮存不足
胎儿在孕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 的铁足够其生后4~5个月造血所需,如 系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 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
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 谷物中含铁量均较低,吸收率也不同,如不 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 贫血。年长儿偏食、挑食或摄入动物性食品 过少等可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预防缺铁性贫血应注意
豆类
及时添加
鱼类
肉类
蛋类
护理措施(三)
铁剂治疗
特效药
⑴口服:
两餐之间口服为宜 二价铁盐:易吸收 元素铁剂量:每日4~6mg/kg,3次/日,
每次<1.5~2mg/kg;
*注意影响吸收因素
护理措施(三)
3、指导正确应用铁剂,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 ①剂量准确,避免铁中毒 • ②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间服药。 ③液
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 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非造血系统表现
1、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 、腹泻 舌炎或舌乳头萎缩
异食癖
3、心血管系统 明显贫血时
心率增快 心脏扩 大力重衰者竭可发生心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贫血概述一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造血特点1 胚胎期造血:卵黄囊造血:胚胎第3-4周出现。
第6周后功能减退,第十周停止,造原始红细胞。
肝脏造血:胚胎第8周开始,第5个月达高峰6个月后功能逐渐减退。
主要造红细胞,也可造粒细胞及巨细胞。
脾脏造血:3个月开始参与造血,5个月是停止造红细胞、粒细胞。
造淋巴细胞的功能可持续至终生。
骨髓造血:起始于胚胎5个月,持续到生后,造各系血细胞。
2 生后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
产生各种血细胞。
骨髓造血:婴幼儿全身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造血的潜在代偿功能差,易出现骨髓外造血。
5-7岁时,长骨中出现黄骨髓,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及长骨近端。
造血的潜在功能增强。
骨髓外造血:婴幼儿缺少黄骨髓,当机体需要造血量增加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的肿大,外周血象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的粒细胞。
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骨髓外造血。
血象特点: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出生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均较高,生后较多的红细胞自行破坏,生后10天左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约减少20%。
生理性贫血: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1012/L,血红蛋白降至110g/L以下,出现轻度贫血称生理性贫血。
小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在12岁达成人水平。
白细胞数和分类:生后一周左右白细胞数平均为12×109/L,婴儿时期维持在10×109/L8岁以后接近成人。
分类:出生至生后4-6天中性粒细胞占优势,4-6天时两者比例相等以后至4-6岁淋巴细胞占优势,7岁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
血小板:与成人相同血容量:年龄越小,血容量占的比重相对约大。
第二节小儿贫血小儿贫血概述贫血的概念: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血红蛋白值在6个月至6岁小于110g/L;6-14岁小于120g/L为贫血的诊断标准。
血液系统患儿的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使某些酶的活性降低,使 细胞功能紊乱营 Nhomakorabea性缺铁性贫血
身体状况
❖ 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易疲乏无力,年长儿头晕、眼前发 黑、耳鸣
❖ 骨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 非造血系统表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表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辅助检查
❖ 血常规: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一般无改变
❖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 铁代谢相关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红 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总铁结合力升高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治疗原则和主要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概念
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临床以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是儿童贫 血中最常见的类型,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常 见病之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病因
❖ 先天储铁不足 ❖ 铁摄入不足 ❖ 生长发育过快 ❖ 铁吸收障碍 ❖ 铁丢失过多
➢ 注射铁剂:深部肌内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抽药后更换针头 ,以免铁剂带入皮下,造成注射部位皮肤着色、疼痛,产生硬结 及炎症
➢ 观察疗效:判断铁剂治疗有效的主要指标是网织红细胞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护理措施
❖ 健康指导 ➢ 向家长及年长儿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 ➢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转换期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坚持正确 用药 ➢ 贫血纠正后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 定期体检,发现贫血及时治疗
内科护理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教案
活页教案备注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6/1)1、教学内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2、教学目标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熟悉病因、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措施。
3、教学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4、教学难点:该病的诊断依据5、课程思政: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理想的职业,而后引导学生分析目前就业现状、用人单位的预期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差距,从而避免择业时好高骛远。
同时指出“行行出状元”,我们需要具有“工匠精神”。
6、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7、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前课复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复习血液系统的相关旧识,问:轻度出血内脏出血量小于多少?根据老师的指引回想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答:500ml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引导其思考。
掌握重难点加深记忆8、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看怎样贫血患者的日常生活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9、作业布置:完成习题10、教学反思:第二环节: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贫血的分类1.按贫血的病因与发机制分类 2.按血红蛋白的浓度分类 3.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4.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记录笔记;根据老师的引导进入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2.神经系统的表现 3.呼吸系统的表现 4.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5.消化系统的表现 6.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记录知识点举一反三,通过列举法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引导积极思考。
缺铁性贫血1.铁的代谢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治疗药物(口服铁剂)5.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首选的辅助检查及其健康指导、治疗要点。
铁剂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介绍贫血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进行的评价。
就有关疾病发生、诊断、治疗进行记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缺铁性贫血类型,它主要是
由于儿童体内的铁储备不足造成的。
缺铁性贫血可以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和
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营养调理来改善儿童
的营养状况。
下面将介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改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
应保证儿童摄入
足够的铁元素。
常见的含铁食物有红肉、动物肝脏、禽类、鱼类、蛋类、
大豆制品等。
此外,还可以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鲜枣、新鲜蔬菜等,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2.生活护理
3.加强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血液循环。
可以让儿童参加一些
适合年龄的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爬山等,增加儿童的锻炼量,提高
身体素质。
4.亲子交流
亲子交流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聊天、玩游戏、看书等方式与儿童互动,增加与儿童的情感交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5.合理用药
6.定期监测
总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护理、加强运动、亲子交流、合理用药和定期监测。
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
治疗方案,给予儿童关爱和支持,使其能够尽快康复。
同时,家长也要注
意给予儿童合理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办法之阿布丰王创作(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缺乏、吸收不良、丧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2.护理办法:(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注意休息, 适量活动, 贫血水平轻的患儿可介入日常活动, 勿需卧床休息.对严重贫血者, 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水平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继续时间.(2)营养失调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帮手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 让家长了解植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 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增进铁吸收, 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 应防止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应用.(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安慰, 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 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同服, 以利吸收;服铁剂后, 牙往往黑染, 年夜便呈黑色, 停药后恢复正常, 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 消除顾虑.铁剂治疗有效者, 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 1周后可见血红卵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 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时应精确计算剂量, 分次深部肌肉注射, 更换注射部位, 以免引起组织坏死.(4)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知识.介绍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贫血纠正后, 仍应坚持合理安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1.营养失调与铁供应缺乏、吸收不良、丧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卵白减少、组织缺氧有关.3.口腔黏膜改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异常角化, 易发生口炎、舌炎有关.4.潜在并发症感染.护理要点:1.加强营养, 供给铁剂提倡母乳喂养, 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植物性食物, 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 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 深部肌肉注射.注射用铁剂易呈现不良反应, 应慎用.服药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并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 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 有利于吸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同等服.2.注意休息, 适量运动病室应宁静清洁, 宽敞舒适, 阳光充分, 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用限/制活动, 重度贫血的患儿应注意休息, 特别是活动后呈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 减少耗氧.3.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缺铁时易发生口炎, 应做好口腔护理, 坚持口腔清洁, 鼓励患儿多饮水, 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 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 防止与牙齿舌面接触, 服药后多饮水.4.预防感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 易并发感染, 应注意呵护, 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坚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 注意呵护性隔离, 以免交叉感染.健康指导:1.注意呵护患儿, 不到公共场所去, 防止感染.2.纠正偏食习惯, 食物应多样化, 并注意色、香、味, 以增进食欲.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以增强体质.1.妥善安插患儿饮食, 增强含铁食物摄入, 坚持用药.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招致本病, 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3.注意休息, 减少体能消耗.4.血红卵白恢复正常后, 仍需弥补铁剂2-3个月.5.按期复查血象.1.喂养耐心, 给予含卵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 少量多餐, 勿食过饱.2.让患儿注意休息, 勿剧烈活动, 有蹲跪时, 让患儿自己蹲下, 自己起立.3.预防感染:(1)根据气温变动及时加减衣服, 防止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2)少去公共场所.(3)做小手术时, 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4.按期复查, 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 使患儿能平安达到手术年龄, 安度手术关4个月患儿父亲发现患儿皮肤苍白, 易疲乏, 不爱活动, 食欲差, 早期曾暗示为烦躁不安和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以皮肤粘膜苍白伴精神不振4个月收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 32周早产, 出身体重1500克, 出身5个月起不规则添加米汤、米粉糊等, 未添加其他辅助食品.父母体健, 无贫血家族史.体格检查:℃ , P 128次/分, R 20次/分, BP 90/60mmHg, 体重7kg, 身高65cm.神清, 精神欠佳, 前囟1. 2cm×1. 2cm;双颈后各触及三枚0. 4cm×0. 4cm的淋凑趣、活动、无粘连及压痛;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和甲床明显, 心率128次/分, 心律齐, 心前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未闻干湿啰音;轻度舟状腹,皮脂0. 4cm, 肝肋下2cm、质软, 脾肋下1. 5cm, 质软, 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辅助检查:(1)血惯例:RBC 2. 68×1012 /L,、Hb 52g/L,, WBC 5. 5×109 /L,, Plt 196×109 /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72fl (正常值 82~98 fl), 红细胞平均血红卵白含量(MCH) 23pg (正常值27~34pg), 红细胞平均血红卵白浓度(MCHC 0. 27(0.32~0.36).(2)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年夜小不等, 以小细胞为主, 中央淡染区扩年夜.(3)骨髓象:增生活跃, 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各期红细胞均较小, 血红卵白含量极少, 未见原始及幼稚细胞.(4)血生化:血清铁卵白(SF) 10mg/L(正常值18~91mg/L), 血清铁(SI) 7. 8mmol/L(正常值12. 8~31.3mmol/L), 总铁结合力(TIBC) 70. 8mmol/L (正常值<62.7mmol/L), 转铁卵白饱和度(TS)0. 13(正常值>0. 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1. 1mmol/L (正常值< 0. 9mmol/L),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11. 7 IU/L(正常值0.65 IU/L),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 12. 5 1U/L(正常值6~371U/L), 乙肝两对半阴性, 血清总卵白48g/L(正常值60~80g/L), 白卵白28g/L(正常值40~(5)尿惯例(-)、年夜便惯例(-)、年夜便隐血(-)、年夜便查虫卵(-).(6) X线胸片正常.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内科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内科护理摘要】目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
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合理安排患儿饮食,观察患儿病情防止病发症发生。
结果:100患儿均好转出院。
结论:贫血越重、输血量应越少、输血速度应越慢。
对患儿进行及时护理,提高患儿成活率。
【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内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274-0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1]。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男75例,女25例,年龄最小为1岁以下,最大8岁。
1.2 治疗及结果补充铁剂的治疗原则是能口服者,尽量不采用注射给药法,口服铁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最常用为10%枸橼酸铁胺、硫酸亚铁或葡萄糖亚铁。
也可用铁注射剂治疗,常选用右旋糖酐铁,需严格掌握注射铁剂的应用指征,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严重无法耐受的,以及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者应考虑用注射铁剂,深部肌肉注射。
结果患儿均好转出院。
2护理2.1 注意休息,适量活动患儿病室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根据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同时注意病情观察,调整活动强度。
2.1.1 对轻、中度的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注意其剧烈活动后易有疲劳表现,甚至头晕、目眩、心悸、发绀等。
故此类患儿生活应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活动间歇保证患儿充分的休息。
2.1.2 对易烦躁、激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看护、抚慰,使其保持安静,避免因烦闹而加重缺氧。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主要原因。 3.生长发育因素 4.铁吸收障碍 5.铁的丢失过多 (二)发病机制 1.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2.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 3.非造血系统表现 各系统受累。源自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血象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为主,呈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2.骨髓象 呈增生象。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铁代谢检查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其中去除病 因是根治的关键。 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或食物搭配,积极治疗原发病。除非严重 贫血,一般不必输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2.营养失调 3.有感染的危险 4.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2.饮食护理 3.铁剂应用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易消化 的食品。 2.早产、双胎、低体重儿储存铁较少,宜从生后2个月左右给予铁 剂预防,足月儿生后4个月添加辅食。 3.指导正确应用铁剂,疗程要足。 4.指导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加强护理,预防交叉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内科护理
发表时间:2015-05-04T10:29:34.9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赵凤君
[导读] 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1]。
赵凤君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300)
【摘要】目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
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合理安排患儿饮食,观察患儿病情防止病发症发生。
结果:100患儿均好转出院。
结论:贫血越重、输血量应越少、输血速度应越慢。
对患儿进行及时护理,提高患儿成活率。
【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274-0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男75例,女25例,年龄最小为1岁以下,最大8岁。
1.2 治疗及结果补充铁剂的治疗原则是能口服者,尽量不采用注射给药法,口服铁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最常用为10%枸橼酸铁胺、硫酸亚铁或葡萄糖亚铁。
也可用铁注射剂治疗,常选用右旋糖酐铁,需严格掌握注射铁剂的应用指征,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严重无法耐受的,以及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者应考虑用注射铁剂,深部肌肉注射。
结果患儿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注意休息,适量活动患儿病室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根据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同时注意病情观察,调整活动强度。
2.1.1 对轻、中度的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注意其剧烈活动后易有疲劳表现,甚至头晕、目眩、心悸、发绀等。
故此类患儿生活应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活动间歇保证患儿充分的休息。
2.1.2 对易烦躁、激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看护、抚慰,使其保持安静,避免因烦闹而加重缺氧。
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2.1.3 对重度贫血患儿,因贫血严重,血红蛋白明显减少造成组织缺氧,可有心悸、气短或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
应吸氧、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协助患儿的日常生活,定时测量心率。
2.1.4 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可输血,以尽快改善贫血状态。
输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输血前认真检验血型及交叉配血,准确无误后方可给患儿输入;②输血过程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③以输入新鲜浓缩红细胞为宜,每次2~3ml/kg。
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应愈小,速度应愈慢,以免引起心功能不全;④密切观察输血过程,疑有输血反应时,立即减速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2]。
2.2 饮食护理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家长应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
婴儿膳食种类较少,且多为低铁食品,应指导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牛奶、铁强化食盐。
人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仅有10%~22%,应提倡人乳喂养婴儿;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及早给予铁剂治疗;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的肠道出血。
2.3 用药护理口服铁剂易引起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饭后或者两餐之间服用可减少反应,利于吸收,如不能耐受可从小剂量开始。
避免与牛奶、茶、咖啡、蛋类同时服用,因茶中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牛奶含磷高,影响铁的吸收。
口服液体铁剂时需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服药后漱口。
口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黑色,是由于铁与肠内硫化氢作用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
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严重无法耐受者,以及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者应考虑用注射铁剂。
注射前应计算补铁剂总量,避免过量致铁中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应深部肌内注射,以减少局部刺激,促进吸收。
铁剂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可作为有效指标,8~10周血红蛋白达到正常之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6个月时再服铁剂3~4周,以补足体内储存铁。
使用铁剂治疗2~3周后贫血症状如无改善,应及时通知医师,仔细寻找原因,大多是由于用药量不足、用药不规则、腹泻影响吸收或同时伴有感染等因素[3]。
3 讨论
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因母乳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应提倡母乳喂养。
生后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添加副食要注意由少到多、由单种到多种、由简单到复杂,1岁左右断奶后不宜吃过硬、过凉、刺激性强的食物,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纠正偏食习惯。
对体弱多病或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应提倡科学喂养、合理安排膳食、定期去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指导家长培养小儿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偏食。
注意饮食的搭配,用铁锅炒菜。
向家长讲解治疗贫血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按时足量服药,定期复查血象。
年长儿学习和活动过久,自感乏力、头晕等,因而会有心理压力,担心治疗效果及治疗对学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儿沟通交流,通过宣教让年长儿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和预防,解除思想压力,对有异食癖的患儿,应正确对待,不可过多指责。
对恢复期患儿要加强教育、训练促进其智力及动作的发育。
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倦怠乏力有无减轻,活动耐力是否逐渐增强,活动量增加后有无心慌、气短;是否达到食欲恢复正常,缺铁因素消除,贫血纠正;是否未发生或已经控制感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家长及年长患儿是否知道本病的发病原因,能否遵指导正确服用铁剂,并能正确选择含铁较多的食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饮食。
参考文献
[1]朱丹,李军石,云爱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与预防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9卷第04期
[2]王金萍;董宪杰;马丽华;王玉梅;任雅兰;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年04期
[3]叶碧清;李贤芬;陈稀;丘春娴;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年17期。